北漫音乐活动大纲

北漫音乐活动大纲

一、北满音乐活动概略(论文文献综述)

LEE W00NG[1](2020)在《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化文学批评史研究》文中提出日据时期韩国文坛和社会对外国文化的吸收主要侧重于通过日本输入西方文学和文物。在如此之情况之下,部分韩国文人将中国文学作为外国文学,即世界文学的一个构成部分进行了积极的吸收,并试图以此来推动韩国近代文学的发展。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与批评之目的在于,以中国现代文学作为借鉴,来建构韩国近代文学,同时建立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主社会。近代转换期的中国现代文学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以文学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以文学革命、革命文学、抗战文学为中心展开。包含日据时期(1910年-1945年)和解放时期(1945年-1948年)的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同样也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使命,以近代化和解放独立国家为目标指向,经历了胎动期、发展期、深化及停滞期和复兴期的发展过程。本论文分析该时期在韩国发表的196篇批评,进行解释。胎动期为1920年代前半期,在该时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正式开始。梁建植、李允宰、李东谷、梁明等在该时期开始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译介与批评。梁建植在1920年11月号至次年2月号《开辟》上翻译发表了日本研究者青木正儿的<以胡适氏为中心的中国之文学革命>,此文是20世纪上半期韩国之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最早一文。之后,梁建植继续发表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译文及他所写的批评,十分积极地翻译了戏曲、诗歌、小说等作品。192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留学的李允宰在留学期间发表了有关中国社会、政治形势的政论以及介绍中国罗马字运动的文章,并翻译发表了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李东谷强调借鉴中国新文学建构运动中的思想改革与文学改革,以之作为他山之石。梁明参考胡适的新文学建构理论,则主张通过韩文的语文改革开展新文学建构。以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为中心的胎动期批评主要在1920年至1924年之间展开,以翻译日人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和中国本土文学革命的评论开始。其目的在于打倒封建旧思想和旧制度,从而建设近代社会、建构近代文学。该时期韩国批评家们特别关注胡适的文学革命理论与主张,翻译了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和<谈新诗>,另外,多数当时的戏剧、诗歌、小说等被翻译。该时期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有20余篇,《每日申报》上连载的梁建植译<人形之家>(中文名为《玩偶之家》)以《娜拉((?))》(永昌书馆,1922)之名出版,李相寿译《人形之家》(汉城图书,1922)也出版。发展期为1920年代后半期至1930年代前半期,该时期留学过中国大学的批评家们非常活泼地展开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他们从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多样的批评观点上展开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该时期主要批评家有柳基石、丁来东、金光洲、李陆史、金台俊等。柳基石以1925年2月在《基督新报》上发表<墨子与基督>为始,发表了许多无政府主义观点的文艺观,并在韩国最早翻译了鲁迅的<狂人日记>。丁来东和李陆史正式开启了对鲁迅文学的相当深度的批评,金光洲发表了以中国现代戏剧和电影为中心的批评。如此,20世纪上半期中发展期成为韩国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最活泼的时期,该时期发表的中国文学批评数量达到100多余篇,另外,开辟社还出版了《中国短篇小说集》(1929)。深化及停滞期为1930年代至1945年解放之间。该时期,京城帝国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们开展了社会主义倾向的批评。然后1937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相当萎缩了。金台俊从1930年代前半期开始进行社会主义观点的批评,接着他裵澔、李明善等京城帝国大学中文系出身的批评家以大学为中心开展了讲台上的中国文学批评。从1930年代至1945年解放以前,他们发表的社会主义倾向的批评共计30余篇,而从中日战争爆发至解放之间发表的不分观点的所有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仅有30余篇。复兴期为1945年8月解放至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间。解放之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再次迎来复兴时期,在此短暂的5年之间韩国文坛共发表了 42篇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除了在前阶段开始继续活跃的丁来东、金台俊、李明善等之外,尹永春开展了活跃的批评活动。该时期,李明善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集》(宣文社,1946)、《鲁迅杂感文选集》(未出版,1949),金光洲·李容珪共译的《鲁迅短篇小说集》(1·2辑)(首尔出版社,1946),尹永春的《现代中国诗选》(青年社,1947),《现代中国文学史》(鸡林社,1949)等诸多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着作也纷纷出版。对以梁建植为中心的第一代批评家的19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译介与批评,学界从“翻译、翻案与近代文体的实验”,“经过日本的同时代性中国现代文学译介”,“殖民地知识分子悲伤的现实和理想主义的世界创造”以及“韩国近代中国翻译文学史的奠基”等方面高度评价了其积极意义。与梁建植同时期,李允宰、李东谷、梁明等批评家为建构近代思想以及近代社会体制,非常关注中国的思想革命和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并将其介绍到韩国社会及文坛。在他们之后,1930年代以来,曾在中国留学并接受学术训练的丁来东、李陆史、金光洲、金台俊等批评家们正式开始了学术性、系统性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他们的批评并不仅仅局限于日本研究者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果,他们深刻思考祖国的解放和新国家的建设,并以此为视角来看待中国现代文学。之后,在解放时期尹永春也是同样为了新国家的建设从基督教的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了批评。包含日据时期和解放时期的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肩负着反帝反封建之历史使命的近代转换期,推动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文学实践的通道:以建设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社会和建构近代文学为目的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展开,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们通过译介和批评中国新文学运动来追求韩国社会的思想革命和近代文学建构;第二、通过文学批评知识分子对殖民地现实的愤怒和内在抵抗的表达:虽然在日本帝国主义强迫之下韩国的知识分子不能公开反对或抵抗日帝,但他们通过批评半殖民地情况下的中国现代文学,迂回地表露出对帝国主义的抵抗和批判精神;第三、通过小说和戏曲来追求以平民文学为中心的近代指向和近代文学建构:从封建时代传统文学的贵族文学脱皮,关注以俗文学、民间文学为中心的平民文学。虽然日人研究者们关注以小说和戏曲为中心的中国平民文学,但他们注重元曲、明清小说等古典文学。梁建植以来韩国的批评家们继续关注以小说、戏曲和新诗等平民文学为主的中国现代文学;第四、对近代文体的实验及对语文改革的影响:韩国的言文一致运动比中国的白话文运动开始得更早,但中国的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近代韩语语文规范化的确立。1917年发表的李光洙的《无情》已相当达成言文一致,但到1940年代横写、韩文专用等问题还没完成。韩国批评家们借鉴中国罗马字制定运动,想推动韩语语文改革;第五、在文学的想象空间再现的理想乡的精神世界与新国家建设的理想和实践: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们在批评空间展现出他们对祖国解放和独立的理想以及建设新国家的理想。他们从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基督教信仰等自己的批评观点,通过中国现代文学译介与批评,展现出建设新国家的理想;第六、对正义和博爱的追求以及爱国精神的表达等:韩国的批评家们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展现出真正的爱国精神。他们基于人的尊严和自由,超越狭隘和歪曲的爱国主义,追求正义和博爱的终极价值。抗日运动期间独立运动家们展现的精神不仅仅局限于反日,反而他们主张了弱小民族的联合来共同推动反战、反帝国主义以及恢复世界正义和维护东亚和平。包含日据时期和解放时期的20世纪上半期韩国文坛及社会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是指向解放、独立国家建设和近代民主社会建设的文学实践。其核心的文学精神是‘抵抗与批判’,通过抵抗与批判来追求的终极价值是正义与博爱的恢复。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指向对殖民统治的间接抵抗和近代文学及近代社会建设,也包含着祖国解放以及新国家建设的理想。日据时期和解放时期的韩国批评家们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之意味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文艺批评。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是知识分子应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文学实践。该文学实践的基本精神是对社会不义和压抑人的尊严的‘抵抗与批判’,并且对歪曲的现实之抵抗与批判追求的终极指向是‘正义和博爱的实现’,即人本身的尊严价值。

李小尉,韩双龙[2](2020)在《论马占山民族英雄形象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抗战时期,马占山因领导江桥抗战而被社会舆论塑造成抗日民族英雄,为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反抗日本侵略发挥了作用。但是,当他"降日"消息传出之后,他的抗日民族英雄形象迅速坍塌,沉重打击了刚刚凝聚起来的中国民众抗战信心。马占山的民族英雄形象的变化,对民众的社会心理带来很大冲击,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中国民众迫切而焦虑地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心理状态。

胡玉芬,周越,程弓[3](2020)在《初学者,似见大师;大成者,如遇良友——《黑龙江音乐史纲》评介》文中研究指明家里的案头上又多了一部新书——《黑龙江音乐史纲》(上、下卷)。这是本书作者龚天卓、龚强刚出版的新着。望着这部装帧精美、墨香尚在的新作,第一印象是厚重、典雅。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边讨论边阅读,终于读完了它。掩卷沉思,浮想联翩,深深为作者的学识、见地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对黑龙江音乐史学的深入挖掘与精细研究,乃至对黑龙江那深深的热爱所折服。

任蓉蓉[4](2020)在《伪满洲国文教部研究》文中指出文教部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掌控伪满社会和教育设立的一级行政机构。文教部机构几经裁撤合并,经历民政部文教司、第一次文教部、民生部教育司时期、第二次文教部四个阶段。政权初建,主要任务是解决国内治安和财政问题,将文教工作置于民政部下,并没有设置一级行政机构。建国任务基本完成,为完善行政机构,1932年7月专设文教部管理学校教育和社会礼俗。1937年5月伪满中央行政机构改革,在“精简一切机构、实行一元化统制”的背景下,7月,文教部被取消,其管理教育、礼教等工作,分别归属民生部下之教育司、社会司。1943年,伪满战时体制改革,为推行战时体制教育,民生部教育司再次独立为文教部。1945年伪满政权灭亡,文教部亦随之不复存在。在“总务厅中心主义”指导下,文教部事务皆由总务厅操控,总长对于本部事务的决定需要同日人司长商榷方可执行。总长负责部内人事任免,但是日人司长插手并且决定文教部人事安排。文教部职员由日系与满系构成,无论文教部机构如何变化,下设重要司司长、科长均由日人担任。在重要部门安排比例较高的日系职员,在不重要部门安排比例较高的满系职员,而且在新增机构中,日系职员比例均高于满系。日系官员俸给是满系官员俸给的二到三倍,其傀儡性质可见一斑。文教部是伪满学校教育主要管理机构,其制定教育方针、管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以及教科书编纂都是围绕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新学制颁布之前,主要向青少年灌输“王道主义”、“建国精神”、伪满洲国国家观念,消除中国国家观念、新学制颁布之后,是全面实施奴化教育阶段,向学生灌输“日满一德一心”,培养学生成为效忠日本天皇的“忠良国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向学生灌输“皇道主义”,企图将东北纳入其殖民地范围。文教部通过开展社会教育,设立社会教育团体和机构奴化东北民众思想,利用封建纲常名教对东北民众进行礼俗教育。除此之外,文教部还设立了奴化教职员思想的教员讲习所、令各地调查古迹古物,为日本帝国主义偷盗东北文物提供便利,造成中国大量宝贵文物的丢失。控制伪满宗教活动,使宗教思想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东北人民思想的工具。文教部创办机构杂志《文教月刊》和《文教月报》,编纂历次《历次文教年鉴》。文教部是伪满傀儡政权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推行奴化教育的工具,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

陈日红[5](2020)在《日本对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案”一词,最早由日本人将其与英文“DESIGN(设计)”对译而成。自20世纪初作为“新学”从日本传入后,便正式拉开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序幕。从最初的“图案”,发展演变为当下的“艺术设计”,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艺图案教育受日本影响较深。从大量史料研究来看,日本自1868年开始推行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为目的的明治维新运动,积极吸收西方文明成果。他们通过推行新学制,以传统工艺为基础,融合西方近代设计思想,大力兴办工艺图案教育,并积极参加和举办国际国内博览会,来推动图案事业的发展。且在一批工艺图案教育家的大力倡导和深入研究下,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具有日本特色的图案学和图案教育体系。从而具备了影响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条件。从“甲午”惨败中警醒的国人,不仅看了到新兴工业文明在传统农耕文明面前的优势,更看到了国民教育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日本成为近代中国主要的学习对象,包括其教育制度。为救亡图存,中国大批有识之士纷纷赴日考察绘画和工艺图案教育,将日本近代《学制》中的工艺图案教育移植到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中,并兴办工艺学堂,在师范学堂中开办图画手工专业,从而催生我国近代正规工艺图案教育的较早萌芽。在“支那保全论”背景下,日本向中国派出百余位教习,深度参与中国新式学堂中手工、图画、工艺和图案等课程的教学。他们将日本较为成熟的图案学科体系、课程模式和教材范本带入中国,为萌芽时期的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注入新的血液。自20世纪初至40年代,一批批中国青年学子在民族危亡时刻,为“实业救国”而东渡扶桑,在日本各学校学习绘画、工艺和图案等专业。尽管他们中只有少部分人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学业,但数百位留日美术生将日本近代各时期工艺图案教育的最新成果带回国内,并播散之。中国留日美术学生回国后,大部分进入国内正在兴办的各类公立或私立美(艺)术专门学校,有的成为学校创办者而积极倡导工艺图案教育,有的成为图案科教授或主任而躬耕工艺图案教育第一线,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和“美育救国”的理想。因有留日经历,故他们在办学模式、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均移植或模仿日本工艺图案教育体系。这些学校,既为发展中的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培育了师资,也为社会工商业发展培养了急需的实用美术人才。近代各美(艺)术学校均设有工艺图案专业,其师资多为有留日背景者,经过二三十年发展,逐步构建起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体系。在此期间,日文优秀原版工艺图案教材被引进,或被指定为学校教材由日本教习授课,或作为参考书目被一引再引。一些有留日背景或接受过日式图案教育的学者们,或是积极译介日本教材,或是借鉴日本文献编撰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教材。早期图案学家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并将中国传统艺术理念融入其中,来解析中国传统图案构成原理,并提出“美”与“实用”的图案设计原则,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图案学”理论雏形。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图案学思想,对中国新时期的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直绵延至今。总体观之,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日本对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深度的影响,促成了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体系和图案学的初步形成,为其后中国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因在“以日为师”的背景下,不顾国情一味地移植和模仿日本,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囫囵吞枣而消化不良,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迟滞和阻碍了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全面发展。

朱凤强[6](2019)在《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京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46年5月成立的中共中央南京局,是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派驻在南京的代表机关,也是中共领导国统区部分省市及香港地区开展工作的指挥中心。南京局在解放战争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本文以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京局这一重要的历史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它的成立原因、历史作用等进行全面梳理。本文按照研究内容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中共中央南京局成立的相关问题。一是考察其成立时面对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美苏对华政策,国民党在战后的政策及中共的应策。二是对其组织及其职能进行梳理,主要分析其组织分工、机构设置等。第二章主要介绍南京局的谈判工作。面对着严峻的内战危险,南京局遵循中央“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方针,立即开展和平谈判。一是中原调停,缓解了中原局势,为中原军队突围赢得了时间;二是东北调停,主动让出长春,争得了六月休战的宝贵时间,实现短暂的和平,为军事上扭转局面赢得时间;三是谈判黄河归故,粉碎了国民党“以水代兵”的阴谋;四是支持第三方面为和平而斡旋,虽然斡旋失败,但却加强和改善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沟通与合作。第三章主要介绍南京局的统战工作。随着各民主党派的纷纷成立,他们在历史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期间,中共一方面竭力关照进步民主人士,并通过民主人士,对国民党部分军官做策反工作,成效显着。同时,中共团结各进步党派,谴责国民党的暴行,共同抵制非法“国大”的召开,拒不承认非法宪法,拒不参加改组政府,开创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良好互动模式。第四章主要介绍南京局在第二条战线开辟过程的作用。南京局为第二条战线的酝酿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了“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如“六二三”运动、反美抗暴运动等;二是发动工人进行经济与政治斗争,并支援学生爱国运动;三是领导农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各地根据不同情况,隐蔽精干,等待时机;有组织地开展反“清剿”运动和反“三征”斗争;随着局势的发展,有规模地发动斗争,牵制国民党军队,配合第一条战线。第五章主要介绍南京局的宣传工作。南京局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在国统区大力宣传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主张,为此,南京局高度重视,一是形成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如召开新闻发布会、创办报纸、建立新华社分社等;二是坚持正确的宣传政策,一方面大力宣传中共求和平反内战的政策,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事实反击国民党的诋毁,同时,注重宣传队伍建设,提高宣传水平;三是加强舆论宣传,扩大影响。在加强国内宣传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接见国外朋友和记者,联系国际团体及国际会议,主动阐述中共的政策,争取国际民主进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持。结语部分主要分析南京局的历史意义以及经验与特点。根据前五章的研究,分析南京局的历史意义,总结其经验及特点,阐释美苏调整对华政策,南京局对和平的最后努力及南京局使命的结束。

韩石[7](2019)在《民国前期黑龙江财政研究(1912—1931)》文中研究指明民国前期,随着东北封边政策的废除,大批移民进入黑龙江地区,使得黑龙江地区人口激增,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商贸四大体系为框架的经济发展格局。为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地方财政管理成为黑龙江省的必然选择。黑龙江地方政府为增加赋税、预防赋税流失、改善财政状况,建立了以财政厅为中心,包括金融机构、税捐征收局和财政稽核处等一系列税收管理机构,制定了有关田赋征收、厘金税征收和其他杂税的征收政策,改革完善了包括政府机关薪酬制度、经济文化建设和地方武装建设的财政支出政策,加强了赋税督察工作。黑龙江地方财政在赋税征收的种类上包括田赋、厘金税、实体税以及各种杂税杂,赋税征收方式上有登记征收、查帐征收、查定征收和设卡征收,形成了以田赋、厘金、实体税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印花税、契税、牙税等各种杂税为辅的赋税体系。黑龙江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三大领域:行政事业管理费、经济文化建设费和治安与军事建设费,其中,行政事业管理费包括行政机关运作经费、行政职能部门运行支出、司法检察经费;经济文化建设费包括支持发展农工商事业的支出、发展文化教育的支出;治安与军事建设支出包括正规军所需经费、警察部队的所需经费和地方民团所需经费。黑龙江财政收支是不平衡的,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亏空。为解决财政亏空,黑龙江省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增加税与捐的征收、调控货币发行、借款以及请求中央政府接济等,但上述财政措施的实施不但没有解决财政亏空问题,而且对本省民众、经济和财政产生了消极影响。

河尔伦(Glenn)[8](2019)在《教育人类学视域下的蒙古族安代舞传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安代是科尔沁蒙古族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宗教治疗仪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驱邪治病,其宗教原型是蒙古族萨满教(在科尔沁地区称为“博”)。安代舞不同于传统安代,它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在历史进程中受到外来宗教冲击以及社会变迁影响走向衰落时的一种生存策略,(1)是萨满教的音乐、舞蹈、唱词等转型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得以传承的一种艺术变形。安代舞是蒙古民族体现其族群特质和生活方式的文化体系,是民族内聚力和整合力的体现,是呈现蒙古人精神与性格的载体,是这个民族自我认同的标志之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人类学者常把教育理解为根植于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的过程,(2)而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就构成了人类学视角下的文化形态。安代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于蒙古民族的日常生活当中,其传承有赖于教育,而同时教育发展又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丰富。学校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主要任务,那么学校就成为安代舞传承的重要场所。然而学校与社会因为学校的封闭化管理模式而走向隔离(3)。但是安代的教育意义与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只有对安代舞教育功能的肯定,才能够有利于解决现代教育中对传统文化传承青黄不接的状况。本研究将科尔沁蒙古族安代文化作为文化因素,对其传承与发展进行教育人类学研究,结合对库伦旗、前郭县和阜蒙县三地的田野调查,以文化相对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符号与象征为理论基础,运用比较的方法,深入分析安代文化的重要意义与教育功能,研究安代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在整体论的视角下探讨安代文化在正规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方式。本文由绪论和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从安代的本体入手,追溯其源流,厘清其变迁发展过程。第二章笔者通过田野调查获得三个田野地点的历史源流、地理人文和安代舞传承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学校纸质问卷和社会网络问卷调查,找到安代舞传承中的困境。第三章通过田野调查结果深入挖掘安代舞的教育功能,提出安代舞进入校园的必要性。第四章以非遗的完整性保护视角,地区性传承优势相互借鉴的方法,结合“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传承保护机制,提出在校园传承安代舞的建议与意见。

桂英豪[9](2019)在《近代延边地区朝鲜族私立学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初,朝鲜族在延边地区开办了多所私立学校,且大多数属于反日性质极为突出的学校。1906年,由李相卨等反日志士在龙井村创办了瑞甸书塾,是近代国内第一所朝鲜族私立学校。该校以培养反日人才为宗旨,开展新学教育活动。但因经费短缺,还受日本的干涉,八个月后,被迫废止。虽然该校建校时间不长,但在朝鲜族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新式学校的开端。此后,各类学校开始创办、兴起。1907-1921年分别在延边地区分别出现了昌东学校、光成学校、明东学校、北一中学、大邱、正东学校、恩真中学、大成中学、明信女子中学等。据1928年统计,上世纪初在东三省设立的朝鲜族私立学校达到470所,教师和学生数分别达到830名和16929名之多。近代朝鲜族私立学校数量约达东北亲日朝鲜族私立学校的6.6倍。因中日矛盾日益激烈,东北军阀也纷纷限制朝鲜族教育,甚至予以取缔,在这种种艰难、复杂的环境下,朝鲜族教育仍然不断发展。主办人明确反日思想,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取得政府支持。虽然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朝鲜族生活窘迫,但他们明白:只有设立反日的民族私立学校,才能革命,才可以培养出努力奋斗、实现民族解放的革命军。上世纪初,虽然朝鲜族反日民族教育活动受到日本的镇压、破坏,但朝鲜族私立学校仍培养出诸多革命战士。而且在反对日本殖民地奴化教育过程中不仅为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延续,做出了贡献,也为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延边地区开展新民主主义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朝鲜族教育在建国后领先于其他少数民族教育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及条件。论文共划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为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产生及朝鲜族私立教育发展。本章重点阐述延边朝鲜族社会的形成以及传统书塾教育转向近代学校教育的过程。第二章注重阐述延边地区朝鲜族私立学校一方面抵住日本的阻挠、肋迫、压制的同时,在延边地区广大人民积极帮助下培养出大批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解放的反日人才的过程。通过分析朝鲜族私立学校的开展的教学内容及培养宗旨来还原和丰富朝鲜族人民开展的反日斗争史的全貌。第三章,是朝鲜族私立学校的衰败与日本皇民化教育。建立伪满洲后,日本为了控制朝鲜族教育,开始整改私立学校。颁布改制法令,统一管理东北朝鲜族教育。同时对当地民众进行皇民化教育,消灭延边人民的斗争意识和反日意识;第四章,在总结二、三章的基础上分析朝鲜族私立学校在朝鲜族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起到的作用。结论部分对朝鲜族进行传统私塾教育到设立私立学校,再到学校没落等整个过程,对私立学校的出现、发展进行总结,不仅使朝鲜族人民接受教育,还受到新学影响,初步构建较为系统、相对完整的一整套新式教育体系,为朝鲜族的民族教育打下重要基础。另外,在朝鲜族开展反日民族运动,私立学校教育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军[10](2019)在《近代东北海关研究(1861-1931)》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1861年至1931年的东北海关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据《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1860-1949)》和相关海关志书,着重论述近代东北海关设立的背景、过程及主要职能,并分时期对中国东北对外贸易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揭示海关与近代东北社会变迁的互动与关联。鸦片战争后,从五口通商开始,条约口岸大量出现。《天津条约》签订后,营口开埠设关,近代海关制度在中国东北得以确立,东北地区的经济被卷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日俄战后,开埠格局渐次展开,东北各地海关随之纷纷设立。论文认为,近代东北海关是在中国引入近代海关制度之后形成的“赫德体制”下设立的,日俄战争前后列强加紧对中国东北的争夺促进了东北海关空间格局的形成。近代东北海关客观且被动地刺激着东北近代化进程,但在殖民主义驱使下的列强从处于半殖民地体系下的中国取得了诸多的侵略权益,突出的表现为日本逐渐加快的侵华步伐,东北海关从“俄罗斯化”逐渐演变为“日本化”。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引入近代海关制度的经过。从清前期取消市舶司制度而建立沿海四关形成传统海关制度,到鸦片战争爆发后《南京条约》签订海关主权遭到破坏,从江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到外籍税务司制度建立,这部分着重考察了海关由传统过渡到近代的演变进程以及最终形成的以外籍税务司为核心的近代海关行政管理体系。第二部分阐述了近代东北海关的设立过程。清代前期,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立山海税关,《天津条约》签订后在拥有突出区位优势的营口设立近代海关,标志着以外籍税务司为核心的近代海关制度在中国东北建立。日俄战争前后列强加快了对中国东北争夺的步伐,导致东北地区最终形成了南有营口关、大连关和安东关,北有滨江关和瑷珲关,东有珲春关和延吉关的近代东北海关空间格局。第三部分论述了近代东北海关的关务与关政,包括海关职能、关税制度和人事管理。论文认为,近代东北海关在外籍总税务司的控制下,按照近代海关制度行使海关职能,建立了完整的贸易统计制度,关税税额增长迅速。但查缉走私因最终处置权仍主要掌握在外籍人员手中而收效甚微。关税制度的制定与修改,人事管理的变化,无不有利于资本主义列强获取更多的利益。第四部分侧重于近代东北设关后的对外贸易考察。论文将东北对外贸易分为开埠设关前、“一关时期”和“全面设关时期”三个时期,主要分析了后两个阶段的贸易状况和变化原因并总结了贸易特征。同时,分阶段阐述了中国东北与日本、与俄国的贸易情况。第五部分对近代东北海关进行了评述。海关是各列强角逐的场所,因此列强对中国东北的争夺,也体现在对海关的争夺上。近代东北海关的“俄罗斯化”,继之的“日本化”趋向充分说明了海关的殖民化特征。同时,近代东北海关的设立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关税的增加,进而推动了中国东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二、北满音乐活动概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满音乐活动概略(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化文学批评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1) 研究现状
        (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展开
    第一节 接受中国现代文学的目的与主体
        (1) 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目的
        (2) 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主体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媒体
        (1) 《开辟》与《东明》: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主要媒体
        (2) 《朝鲜日报》,《东亚日报》文艺栏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3) 《每日申(新)报》与中国现代文学译介及批评
第三章 胎动期(1920年代前半期):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生与近代指向
    第1节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胎动
        (1) 作为思想革命和社会变革运动的文学革命
        (2) 在韩国最早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5) 梁建植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与近代指向
    第2节 对于胡适之文学革命的批评的展开
        (1) 《开辟》和《东明》与胎动期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3) 民族主义阵营的社会政势认识和文学革命批评
        (4) 文学史认识与思想革命
    第3节 针对文学革命的批评和言文一致文体的确立
        (1) 社会主义运动家梁明的近代性语文改革
        (2) 言文一致文体的树立过程
    第4节 李东谷的东亚观点与主体性新文学建构
        (1)从东亚共存的视角看的中国认识
        (2) 思想革命和新文学建构
        (3) 新文化运动批评和主体性社会变革运动的指向
    小结: 文学革命论批评和近代社会指向作为思想革命和社会变革运动
第四章 发展期(1920年代后半期-1930年代前半期): 批评的全面展开和价值的多样性
    第1节 发展期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1) 无政府主义文艺观和发展期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展开
        (2) 东亚知性史与鲁迅
        (3) 革命文学争论和鲁迅批评的展开
        (1) 在华独立运动家柳基石: 兴士团活动及南华韩人青年联盟活动
        (2) 鲁迅的封建礼教批判
        (3) 鲁迅小说的翻译与鲁迅和巴金的相遇
    第三节 无政府主义理想与李达的中国现代作家论
        (1) 南华韩人青年联盟及朝鲜义勇队的活动
        (2) 无政府主义者的联合和反动的宠儿: 巴金和茅盾论
        (3) 无政府主义的理想和郭沫若的反抗精神
        (4) 女作家及新诗和戏剧的批评
    第四节 金光洲的中国现代戏剧及电影批评和李庆孙,申彦俊的批评
        (1) 《波希米亚》的发行和无政府主义者的交流
        (2) 中国文坛简介与现代戏剧批评
        (3) 在中国当地媒体上发表的电影批评
        (4) 李庆孙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电影的批评
    第5节 丁来东与李陆史的鲁迅批评
        (1) 丁来东对鲁迅正式的批评
        (2) 李陆史与鲁迅: 抵抗与批判的文学实践
    第6节 丁来东的新诗批评与浪漫主义
        (1) 丁来东的新诗批评
        (2) 徐志摩: 烂熟的情感和美丽的诗才
        (3) 冰心: 高举旗帜,勇往直前的哲理诗
        (4) 朱湘: 长江永古的长篇叙事诗人
    第7节 女性作家批评与其他
        (1) 女性作家批评
        (2) 胡适的实用主义渐进改善论
    小结: 作为抵抗和批判的文学实践的无政府主义批评
第五章 深化及停滞期(1930年代-1945年):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新倾向与讲台批评
    第一节 京城帝国大学中文系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1) 京城帝国大学中文系的成立及幸岛骁的任命
        (2) 京城帝国大学中文系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
    第二节 金台俊、李明善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
        (1)金台俊从普罗文学视角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
        (2) 李明善对鲁迅的批评: 为人生的文学的追求
    第三节 裵澔、崔昌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
        (1) 裵澔: 中国现代文学的广泛批评
        (2) 崔昌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批评
    第四节 韩雪野对鲁迅的批评
        (1) 韩雪野,普罗文学的主要领导者
        (2) 韩雪野对鲁迅的批评
    小结: 社会主义讲台批评和新理想的追求
第六章 复兴期(1945-1950年): 在解放期间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第一节 关于抗战文学争论的批评与抗战诗歌批评
        (1)抗战文学的展开与‘国防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争论
    第二节 尹永春的中国现代诗批评与《现代中国诗选》的发刊
        (1) 东西文学研究者的中国现代诗批评
        (2) 翻译诗集《现代中国诗选》的出版
    第三节 从救亡到建设: 在解放期间郭沫若的《苏联纪行》批评
        (1) 中国文坛的巨星郭沫若论
        (2) 乌托邦的想象成为现实的郭沫若的《苏联纪行》批评
    第四节 在解放期间中国现代文学书籍的出版与社会变革
        (1) 金光洲和李容珪合译的《鲁迅短篇小说集》
        (2) 李明善梦想里的社会变革和新祖国建设
    小结: 社会变革和新祖国建设的想象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按批评家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论马占山民族英雄形象对社会心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雄形象塑造:舆论宣传中的马占山
    1.精忠报国的爱国将领
    2.坚韧不屈的民族英雄
    3.英勇反抗日本侵略的抗争精神
二、英雄形象幻灭:社会舆论的转向
    1.悲愤交加:对政府抗日的彻底失望
    2.悲观怀疑:抗日的信心与决心受挫
    3.英雄幻灭:民族英雄形象的崩塌
三、余论

(4)伪满洲国文教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第一章 伪满文教部成立及其历史沿革
    一、民政部属下之文教司时期(1932.03—1932.07)
    二、第一次伪文教部时期(1932.07—1937.07)
    三、民生部时期(1937.07—1943.03)
    四、第二次文教部时期(1943.04—1945.08)
    小结
第二章 人事制度
    一、领导架构
    二、职员构成
    三、人事任免
    四、官员薪俸
    小结
第三章 教育管理
    一、教育方针
    二、学校教育
        (一)初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
        (三)高等教育
        (四)留日教育
    三、教科书编审
        (一)暂定教科书阶段(1931.09—1934.08)
        (二) “国定”“审定”教科书阶段(1934.09—1937.12)
        (三) “国定”“检定”教科书阶段(1938.01—1941.12)
        (四) “国定”“指定”教科书阶段(1942年1 月—1945年8 月).36 小结
    小结
第四章 礼教管理
    一、社会教育
        (一)管理社会教育
        (二)管理社会教育机构
    二、社会礼俗
        (一)祀孔
        (二)燕乐传习所
        (三)孝子节妇表彰
        (四)即位大典
    小结
第五章 其他工作
    一、创办教员讲习所
    二、古迹古物调查与保护
        (一)古迹古物调查之目的
        (二)古迹保存的法律规定
        (三)古迹古物之调查措施
    三、创办文教月刊
        (一)主要内容
        (二)特点
    四、编纂文教年鉴
    五、宗教控制
    小结
第六章 伪满文教部评价
    一、傀儡政权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推行奴化教育的工具
    三、文教部宗教风俗政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日本对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1.6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2章 “文明开化”推动日本近代工艺图案教育发展
    2.1 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近代教育发展
        2.1.1 学习欧美启动新学制建设
        2.1.2 日本近代学制的颁布与完善
    2.2 日本近代工艺图案教育
        2.2.1 工部美术学校
        2.2.2 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
        2.2.3 东京美术学校
        2.2.4 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2.2.5 京都高等工艺学校
        2.2.6 东京高等工艺学校
    2.3 日本积极参加和举办国际国内博览会
        2.3.1 积极参加万国博览会
        2.3.2 大力举办国内劝业博览会
    2.4 日本近代工艺图案教育先驱
        2.4.1 日本近代工艺教育之父——纳富介次郎
        2.4.2 日本近代工业(工艺)教育开拓者——手岛精一
        2.4.3 日本近代工艺图案教育家——松冈寿
        2.4.4 日本工艺图案第一大家——岛田佳矣
    2.5 日本近代工艺图案研究成果
        2.5.1 日本第一部工艺通史《工艺志料》
        2.5.2 日本第一部图案研究着作《一般图案法》
        2.5.3 日本第一部工艺图案教材《工艺图案法讲义》
        2.5.4 大日本图案协会与日本第一本工艺图案杂志《图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甲午战败”促使中国学习日本工艺图案教育
    3.1 有识之士考察日本工艺图案教育
    3.2 东京美术学校接待中国考察者
    3.3 效仿日本的《癸卯学制》与工艺图案教育
        3.3.1 《癸卯学制》制订中的日本因素
        3.3.2 《癸卯学制》中工艺图案教育设置的日本化倾向
        3.3.3 《癸卯学制》颁布之后的中国工艺图案教育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支那保全”催生来华日本教习
    4.1 日本教习来华背景
        4.1.1 “支那保全论”的产生
        4.1.2 “支那保全论”使日本对中国输出教育
        4.1.3 清政府对延聘日本教习的态度
    4.2 日本教习在华教学活动及影响
        4.2.1 在华日本教习基本概况
        4.2.2 担任图画、手工和工艺图案等课程的日本教习
        4.2.3 日本教习在华的相关活动
        4.2.4 日本教习对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影响
    4.3 知名日本教习个案考析
        4.3.1 最早来华的工艺教习盐田真
        4.3.2 影响最大的来华图案教授斋藤佳三
        4.3.3 其他日本教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业救国”掀起赴日留学热潮
    5.1 留学日本的诸多因素
        5.1.1 深重的民族灾难危机
        5.1.2 便捷的地理文化因素
    5.2 日本接收中国留学生的背景及准备
        5.2.1 日本政府在宏观政策方面的准备
        5.2.2 以东京美术学校为代表的学校接收中国留学生
    5.3 在日学习绘画与工艺图案的中国留学生
        5.3.1 留日学生整体概况
        5.3.2 留日绘画和工艺图案学生名录
    5.4 工艺图案学生留日经历个案考析
        5.4.1 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首位外国留学生陈之佛
        5.4.2 申请助学金完成学业的王道平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以日为师”深度影响中国工艺图案教育
    6.1 近代各校工艺图案教育均受日本不同程度影响
        6.1.1 照搬日本体系的北平艺专工艺图案教育
        6.1.2 仿效日本模式的上海美专工艺图案教育
        6.1.3 融合东西所长的国立杭州艺专工艺图案教育
        6.1.4 逐渐本土化的私立武昌艺专工艺图案教育
    6.2 近代工艺图案教材中的日本因素
        6.2.1 大量引进日本原版工艺图案教材
        6.2.2 积极翻译日本工艺图案教材
        6.2.3 借鉴参考日籍文献编写本土教材
    6.3 图案学的中国化及后续影响
        6.3.1 图案学的中国化
        6.3.2 图案学思想的后续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促进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体系和图案学的初步形成
    7.2 盲目借鉴迟滞了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全面发展
致谢
参考文献

(6)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京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中共中央南京局的成立
    第一节 南京局成立的历史背景
        一、战后苏联对华政策
        二、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三、国民党的对共政策
        四、中共的应因之策
    第二节 中共中央南京局的组织系统
        一、中共中央南京局的组织机构
        二、中共中央南京局下属各级党组织
第二章 中共中央南京局与南京谈判
    第一节 中原解围:“应先解决中原问题”
        一、中原内战“一触即发”
        二、视察宣化店
        三、缓解中原危局
        四、营救转移突围人员
    第二节 东北停战谈判
        一、东北内战问题之由来
        二、让出长春换和平
        三、力促六月休战谈判
        四、再次作出重大让步
    第三节 谈判黄河归故
        一、历史复杂的黄河归故
        二、“先修故道再堵决口”
        三、谈判善后救济
    第四节 支持第三方面奔走和谈
        一、从五人直接会谈到五人小组会谈
        二、为了教育人民
        三、愤责折衷方案
第三章 中共中央南京局与统战工作
    第一节 “千百颗子弹打在一个标的上”
        一、各民主党派的建立
        二、“对进步朋友应多加关注”
        三、“为奔走和平之举”
    第二节 “至诚至勇反内战”
        一、下关:“你们的血不会是白流的”
        二、昆明:“暗杀枪声已洞穿一切政治欺骗”
        三、成都:“为民主必须反特务”
    第三节 “再接再厉争民主”
        一、共同抵制伪“国大”
        二、拒不承认伪“宪法”
        三、“绝不参加一党独裁之政府”
    第四节 “造成最广泛的阵容”
        一、“在军队中进行有力的系统工作”
        二、争取国民党上层民主人士
第四章 中共中央南京局与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第一节 “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
        一、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学生的政策
        二、领导上海学生游行
        三、抗议美军暴行
    第二节 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
        一、抗战胜利后国统区工人的状况
        二、领导工人经济斗争
        三、领导工人政治斗争
    第三节 蓬勃发展的民变运动
        一、蓄势:“保存力量,隐蔽待机”
        二、反抗:反“清剿”反“三征”
        三、角力:“实行小搞,准备大搞”
第五章 中共中央南京局的宣传工作
    第一节 “活泼多样的宣传形式”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办报就是打政治仗”
        三、建立新华社南京分社
    第二节 贯彻党的宣传方针
        一、宣传要赢得人心
        二、以真实批驳谣言
        三、加强宣传队伍建设
    第三节 宣传“也要讲究统战政策”
        一、争取中立报纸
        二、统战记者工作
        三、海外沟通与宣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民国前期黑龙江财政研究(1912—193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四、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黑龙江财政管理体制
    一、黑龙江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一)地方农业经济的开发
        (二)地方工业的进展
        (三)商品贸易的发展
    二、财政管理机构与财税政策
        (一)财政管理机构
        (二)财政税收政策
        (三)财政支出政策
第三章 黑龙江财政收入
    一、赋税的种类及征收方式
        (一)赋税税种
        (二)赋税征收方式
    二、省政府赋税收入
        (一)田赋收入
        (二)厘金收入
        (三)实体所得税收入
    三、利息收入
        (一)发行公债获取利息
        (二)存储资金获取利息
第四章 黑龙江财政支出
    一、行政机关运行经费
        (一)各级政府机构办公所需行政费用
        (二)政府职能部门所需运作经费
        (三)司法检察经费
    二、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的费用支出
        (一)发展农工商事业的投入
        (二)发展文化教育的投入
    三、军事与治安建设支出
        (一)正规军所需经费
        (二)警察部队所需经费
        (三)地方民团所需经费
第五章 黑龙江财政问题评析
    一、黑龙江财政收支评析
        (一)收支平衡实绩分析
        (二)财政收支失衡的原因
    二、黑龙江财政问题解决措施及影响
        (一)解决财政亏空措施
        (二)解决财政亏空措施产生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教育人类学视域下的蒙古族安代舞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安代文化的源流及发展
    第一节 传统“安代”的源流
        一、“安代”的词源考证
        二、“安代”的地域分布
        三、“安代”的类型概述
    第二节 传统“安代”到安代舞的文化变迁
        一、安代舞的概念界定
        二、安代舞的地域分布
        三、安代舞的传承方式
第二章 安代舞传承现状的田野调查
    第一节 库伦旗社会概况及安代舞的传承现状
        一、库伦社会概况及安代文化田野调查
        二、库伦旗学校安代舞传承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 郭尔罗斯社会概况及安代舞的传承现状
        一、郭尔罗斯社会概况及安代文化田野调查
        二、前郭尔罗斯学校安代舞传承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阜蒙县社会概况及安代舞的传承现状
        一、蒙古贞社会概况及安代文化田野调查
        二、阜蒙县学校安代舞传承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四节 库伦旗、前郭县与阜蒙县学校问卷结果汇总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汇总分析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汇总与分析
    第五节 安代舞传承的社会网络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社会群众普遍喜爱安代舞
        二、获得安代舞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
        三、安代舞的民间传承方式主要是表演、比赛与广场舞
第三章 安代舞传承的教育功能
    第一节 道德教育
    第二节 艺术教育
    第三节 文化教育功能
    第四节 本土知识的获得
    第五节 身心健康教育功能
第四章 安代舞传承困境与策略
    第一节 安代舞传承中的困境
        一、传统安代传承困境
        二、学校传承安代舞的困境
    第二节 安代舞的传承策略及理性思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安代舞传承与整体保护
        二、地区性传承优势相互借鉴
        三、“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近代延边地区朝鲜族私立学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3 可行性及创新性
        1.3.1 论文的选题的可行性
        1.3.2 论文选题的创新性
第一章 延边朝鲜族聚居区的形成与朝鲜族私立教育的发展
    1.1 19世纪中叶后延边朝鲜族聚居区的形成
    1.2 朝鲜族传统私塾教育的过渡
    1.3 朝鲜族私立学校的兴起
第二章 朝鲜族私立学校与反日斗争
    2.1 朝鲜族私立学校的反日意识培养
        2.1.1 庚申年大讨伐后朝鲜族私立学校的重建
        2.1.2 朝鲜族私立中等教育的发展
    2.2 朝鲜族私立学校的反日教育内容
        2.2.1 学校反日教育内容及形式
        2.2.2 学校反日民族教育的特征
    2.3 朝鲜族私立学校反日活动
        2.3.1 师生反日示威斗争
        2.3.2 师生反日团体武装与斗争
第三章 朝鲜族私立学校的衰弱与日本“皇民化”教育
    3.1 日伪时期私立教育的整改
        3.1.1 取缔朝鲜族私立学校
        3.1.2 限制与监管朝鲜族私立中等教育
    3.2 日伪统治教育对朝鲜族学校的“皇民化”教育
        3.2.1 整编前夕的朝鲜族学校状况
        3.2.2 治外法权的撤废与“新学制”的推行
        3.2.3 朝鲜族学校的全面整编
    3.3 日伪“皇民化”教育的实质与反日斗争
        3.3.1 “皇民化”教育的全面推行
        3.3.2 “皇民化”教育的实质
        3.3.3 “皇民化”教育下的反日斗争
第四章 朝鲜族私立学校的特点以及作用
    4.1 朝鲜族私立学校的特点
        4.1.1 办学主体的多样性
        4.1.2 新学的引进
        4.1.3 民族教育的兴起
        4.1.4 宗教的影响
    4.2 朝鲜族私立学校的地位与作用
        4.2.1 为发展民族教育打下基础
        4.2.2 反日民族运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4.2.3 为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挥凝聚作用
结论
谢辞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布论文目录)
附表1 大成中学与东兴中学教员简历一览表
附表2 朝鲜族私立学校课程性质
附表3 近代延边地区朝鲜族私立学校汇总表
参考文献

(10)近代东北海关研究(1861-193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学术史回顾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清朝传统海关制度
        一、清代以前“关”的建置沿革
        二、清前期海关制度
    第二节 《南京条约》与近代海关制度的雏形
        一、五口通商与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二、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
    第三节 外籍税务司制度的确立
    小结
第二章 近代东北海关的设立
    第一节 清代东北传统海关——山海税关
        一、山海税关的始设
        二、清代山海税关的税收与管理
    第二节 东北第一个近代海关——营口海关
        一、设关背景及原因
        二、营口设关
    第三节 近代东北海关空间格局的形成
        一、日俄战争前后列强对中国东北的争夺
        二、近代东北渐次开关
    小结
第三章 近代东北海关的关务与关政
    第一节 海关职能
        一、征收关税
        二、贸易统计
        三、查缉走私
    第二节 关税制度
        一、关税税则
        二、关税种类
    第三节 人事管理制度
        一、人事机构的设置
        二、人事制度的特点
    小结
第四章 近代东北设关后的对外贸易
    第一节 东北地区开埠设关前的贸易状况
        一、东北地区与关内的贸易
        二、东北地区的国际贸易
    第二节 营口一关时期的东北对外贸易(1864-1906)
        一、贸易状况
        二、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原因分析
        三、对外贸易特征
    第三节 东北全面设关时期的对外贸易(1907-1931)
        一、贸易状况
        二、对外贸易趋势变化原因分析
        三、主要港口贸易概略——以大连为中心
        四、对外贸易特征
    第四节 近代东北对外贸易国家——以日、俄为主
        一、与日本的贸易
        二、与俄国的贸易
    小结
第五章 近代东北海关评述
    第一节 东北海关的“俄罗斯化”向“日本化”演变
        一、东北海关的“俄罗斯化”
        二、东北海关的“日本化”演变趋向
    第二节 东北海关对区域变迁的影响
        一、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和关税增加
        二、有利地推动了东北地区近代化进程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北满音乐活动概略(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化文学批评史研究[D]. LEE W00NG. 山东大学, 2020(08)
  • [2]论马占山民族英雄形象对社会心理的影响[J]. 李小尉,韩双龙.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5)
  • [3]初学者,似见大师;大成者,如遇良友——《黑龙江音乐史纲》评介[J]. 胡玉芬,周越,程弓. 黑龙江史志, 2020(07)
  • [4]伪满洲国文教部研究[D]. 任蓉蓉.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日本对中国近代工艺图案教育的影响[D]. 陈日红.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1)
  • [6]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京局研究[D]. 朱凤强.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7]民国前期黑龙江财政研究(1912—1931)[D]. 韩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8]教育人类学视域下的蒙古族安代舞传承研究[D]. 河尔伦(Glenn).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9(01)
  • [9]近代延边地区朝鲜族私立学校研究[D]. 桂英豪. 延边大学, 2019(01)
  • [10]近代东北海关研究(1861-1931)[D]. 张军.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北漫音乐活动大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