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电气化标准设计图介绍

铁路电气化标准设计图介绍

一、铁路电气化标准设计图纸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鹏[1](2020)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列车组的不断建设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今更是作为中国的名片走向世界各地。为了解决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供电部应运而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作为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变电所等牵引供电设施进行运营维护和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铁路系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电气铁路运营管理的效率与安全是未来的努力方向。供电部门试图将信息管理与供电设备的现场情况结合起来,开发出一套针对供电段自身特点和操作需求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尽管各供电段在构建契合自身管理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部门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仍未得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局限,使得如今的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满足高速列车快速发展下的企业管理需要。因此,有必要设计和研究出一套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需求。通过对南昌供电段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南昌供电段现有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上,设计和开发出一套满足南昌供电段需求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在比较B/S和C/S模式的功能后,采用B/S结构进行开发;管理系统的万维[网]服务器采用Apache服务器;后台开发语言采用PHP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ySQL来搭建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结构和系统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详细设计了各系统的分布和功能,给出了各个模块的设计流程和数据库细节。最后,根据南昌供电段系统的实际测试过程,分析供电段提供的所有检测数据和报表,将系统划分为8个模块:登录模块、系统管理、故障统计子系统、接触网运营维护子系统、接触网动态检测子系统、变电所检修管理子系统、轨道车管理子系统、职工教育管理子系统,并设计了每个模块的对应的数据库。该系统的开发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使业务流程标准化。特别是,通过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的开发,不仅可以从大量纸质账单和各种统计调查中节省出人力资源,而且还可以直观的显示设备检修进度与存在的问题,为管理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基础,实现科学规范的铁路供电标准化管理,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保障了供电安全。

周思颖[2](2019)在《接触网工程BIM模型检验与自动建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电气化铁路里程在其中的占比逐渐增加,向电气化铁路供电的系统为牵引供电系统,而牵引供电系统中提供电能的主体就是接触网。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唯一无备用子系统,其性能优劣对机车能否正常运行有决定性作用。接触网因其多学科专业交叉,在传统的二维设计中无法体现接触网设施复杂的空间关系,同时二维设计承载的信息量有限,接触网对于铁路的重要性使得想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即为BIM技术来改善或者减少问题的出现。对于接触网BIM模型来说,存在因人工建模或翻模使得模型出错的可能性,同时模型的精度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对接触网BIM应用和规则检验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基于BIM的接触网工程模型规则检验流程,为模型准备、规则解读、模型审查、审查报告四阶段,并结合实例验证该模型检验流程。其次,提出了构建接触网工程自动建模设计系统,提出了零部件设计、三维线路布置、支柱放置、装配设计、清单统计与生成技术路线,并针对自动建模中的关键技术三维线路坐标计算、三维坐标转换和SQLite数据库分别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于MZ铁路接触网工程项目自动建模实例进行验证,其中对于接触网参数化族库、线路计算、腕臂装配和材料统计四个模块分别进行了功能测试。从接触网BIM模型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可以通过既定的检验流程检测出模型的问题,表示出合格或不合格,但模型的精度依旧难以掌握,而自动建模工具可以很好的来完善模型精度这个问题,达到辅助设计、辅助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包括备料下料等。将BIM技术整合到铁路工程中是一种全球趋势,BIM技术能为接触网工程提供新的工具和思考方式。

孟飞[3](2019)在《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铁接触网具有点多线长、环境复杂、故障率高等特点,对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都有较高要求。随着铁路工程信息化的发展,以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步成为提高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高铁接触网BIM技术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现阶段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仍然存在管理手段落后,各环节相互割裂,各参与方之协同程度低等问题,使得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质量安全隐患较多。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BIM技术开展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创新成果如下:(1)提出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总体框架梳理了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归纳总结了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从实体维、时间维、主体维、版本维和类型维对高铁接触网信息进行分类,提出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总体框架。深入研究了IFC标准,利用IFC标准的动态扩展机制,定义了高铁接触网BIM模型身份信息、定位信息和技术信息属性集,设计了基于IFC标准的高铁接触网BIM模型数据结构,实现了高铁接触网BIM数据结构的标准化。研究了面向高铁接触网BIM模型的数据库存储技术,利用NoSQL型数据库MongoDB实现了高铁接触网结构化IFC数据和非结构化文档数据的存储,为解决海量BIM数据的集成与共享管理提供了有效地解决方案。(2)提出了高铁接触网BIM协同设计方法提出了高铁接触网BIM协同设计概念模型,深入研究了高铁接触网BIM参数化建模技术,开发了高铁接触网BIM构件库管理平台,实现了接触网BIM模型的参数化装配。研究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设计审核技术,建立了BIM审核流程。设计了高铁接触网专业内与专业间BIM协同设计流程,开发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管理模块。(3)提出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数字化施工管理技术分析了基于BIM技术的高铁接触网数字化施工管理的内涵,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高铁接触网数字化施工管理总体框架。其次,研究分别建立了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WBS分解结构及编码体系。然后,提出了高铁接触网施工BIM模型的自动生成方法,研究了施工BIM模型的自动生成技术,实现了施工BIM模型的自动生成。提出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方法,设计了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工作流程。深入研究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腕臂结构预装配技术,设计了基于BIM的腕臂预装配工作流程和平台,经试验验证,有效减小了腕臂结构的安装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4)提出了面向高铁接触网智能运维的BIM数字化交付方法建立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信息模型基本结构,建立基于SpreadXML格式的高铁接触网交付BIM信息的数据格式。设计了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流程,以及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检测检修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流程,为智能运维管理的实施提供有效支持。

廖俊[4](2013)在《湘桂铁路站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当前正面临新一轮的建设高潮,新时期铁路建设呈现“工程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建设速度快”的显着特点,而铁路站后工程作为铁路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却相对滞后,有可能影响和制约站后工程的实施以及建成后铁路的运营。为此开展站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Electrification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ERCPMIS)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也是目前铁路电气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正在建设的湘桂铁路站后工程为试点,对ERCPMIS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电气化铁路建设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介绍,在系统研究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在铁路电气化建设项目中的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不足,阐述了湘桂铁路站后工程的自然特征、施工条件及各专业主要工程数量,针对工程特点,进行了重难点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针对站后工程建设的特殊性,研究了在湘桂铁路站后工程新线建设项目中工作分解结构(WBS)和人员分解结构(OBS)的设计方式和层次,针对项目管理各知识领域之间互相交叉的关系,研究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的几种常见的结合管理方式,研究了结合地理信息平台、数据采集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与办公管理平台的ERCPMIS构建方案。结合最新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理念和动态控制理论,本文还研究了ERCPMIS的设计与实现,最后提出了湘桂站后工程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可以有效增加对工程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的控制,有利于建设目标的顺利达成的结论。

李天阳[5](2019)在《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BIM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BIM(建筑信息模型)引入国内建筑工程领域后,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被视为工程建设领域的第二次数字革命。随着铁路BIM系列标准编制及铁路BIM试点项目的逐步开展,BIM技术在铁路工程行业也逐步开展起来。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属于电气化铁路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必要进行BIM技术的应用与研究,铁路牵引供电系统BIM应用案例较少,论文基于某新建铁路工程,探究铁路牵引供电系统BIM综合应用。论文首先针对铁路工程BIM应用现状进行调研,梳理牵引供电系统BIM技术实施依据,并完成新建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部分试点工程BIM模型。基于BIM模型研究牵引供电系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两个阶段BIM应用点。最后将BIM模型和图纸等资料导入BIM协同管理平台后,实现设计协同管理,并在平台基于BIM模型上录入时间进度和清单信息,完成施工进度模拟和成本管理等综合应用,实现从单一应用点到全过程的综合管理。通过完成新建牵引系统全专业BIM模型,总结牵引供电供电系统BIM建模方法和依据,同时完成一套牵引供电系统参数化BIM构件库数据,可以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建模参考。基于BIM模型在设计阶段完成了参数化建模和出图、数据录入及编码、工程量统计等应用,在施工阶段完成了工序模拟、进度模拟、成本管理等应用,将不同阶段BIM应用点在平台上集成化应用管理并整理平台应用手册,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BIM应用参考。论文基于新建铁路工程牵引供电系统总结一套铁路牵引变电系统BIM实施依据、实施流程、应用标准,为后续同类项目BIM技术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论: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系统BIM应用可全面覆盖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同时,不同BIM应用点可以相互整合,基于协同管理平台可以进行图纸资料数据、设计施工进度、全过程监控等综合的项目管理,当前的BIM技术可以很好辅助牵引供电系统设计、施工管理。未来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对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多智能解决方案。

王效良,周敏峰,宜辉,王玉堂,张玉瓒,魏凤香,王振华,邵祥荣,黄金芳,吴昌慧,刘秉钓,杨益泉,闫焕然,孙明昭,吕以巽,祁祖林,姜秀芝,周斯祜,彭新义[6](1993)在《《铁道标准设计》各专业标准设计发展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线路专业铁路线路系机车车辆走行的通路,从广义上讲是由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及其他建筑物所构成。根据铁路标准设计专业归口管理范围的划分,线路专业主要包括勘测和轨道(含道岔)两大类。1950~1993年共编制标准设计2 089项,计20 450张图纸。由于勘测类标准设计可编项目少,40多年来仅编了100项,计530张图纸,且多为图式、图例、符号和表格格式,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7](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绍鹏[8](2019)在《电气化局三公司地铁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30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提升,人口红利带来的严重的交通堵塞给国民生活带来严重不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逐步进入快速、有序和稳步发展阶段,在城市地铁建设项目上,各施工单位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如何依靠科学管理手段,以地铁项目成本管控为中心,在满足安全、品质、时间的前提下,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当前存亡和后期发展。本文首先对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郑州地铁项目及中铁电气化局厦门地铁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影响地铁项目成本管理的因素,通过对多种因素的分析,进而得出成本控制应该遵循系统工程的思想,综合考虑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统筹兼顾,进行系统地、全方位的管理。其次,通过标准化制度建设、成本控制体系建立、提高全员成本意识、融合互联网技术等加强成本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随后,进一步针对地铁项目给出成本管理措施,包括优选施工方案、运用成本管理分析方法、运用BIM技术、利用信息化技术等技术措施,价值工程、净值分析法等管理措施,以及合同管理、变更索赔,现场签证等合同措施。通过运用多种成本管理措施,进一步降低地铁项目的成本。最后,通过提出各种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保障、培训保障、合作保障及文化保障等保障措施,进一步保证成本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通过分析,进而得出以下三点启示:一是标准化的制度建设能使项目减少风险、降低成本。二是提高全员成本意识,使成本意识深入人心,让员工主动作为,才能保证成本管理各项制度及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三是融合互联网技术,信息化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节约时间成本,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共享,使项目部各部门协同办公简单化、快速化。希望对施工单位在地铁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帮助。

陈政[9](2013)在《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铁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环保、安全、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等优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我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国外引进到自主研发,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在中国铁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技术发展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对中国铁路的发展道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铁路自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后,就同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走过了一段长期艰难曲折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铁路揭开了新的一页,发展速度大大提升,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在经历蒸汽机时代、内燃机和柴油机时代、低速电气化时代后,走向高速铁路时代。2008年8月1日,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最高运营时速达到350km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进入高速铁路发展时代,随后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城际等相继投入运营,预示着高速铁路发展春天的到来。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列车时速突破300km/h大关,正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前进。简言之,高速铁路是在我国运输供需矛盾紧张的情况下运用而生的,其快速发展离不开行业创新技术的发展。本文用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和历史友好模式来系统研究铁路行业的发展,描绘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之所在。通过回顾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历史,找到影响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关键事件,通过情景分析得出这些关键事件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建立一个中国铁路运输业技术发展的历史友好模型的理论模型,总结出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主要模式,从而为以后铁路技术发展指导方向,为今后我国铁路运输业的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楼锦君[10](2016)在《有轨电车供电系统建设项目管理规划》文中研究表明供电系统是有轨电车众多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轨电车的动力源泉。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是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直属的全资国有企业,成立于2011年4月,规划确定6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布设有轨电车的道路总长度约116公里,在规划年形成苏州乐园站、城际站、生态城站、湿地公园站四大综合枢纽。本人将有轨电车1号线供电系统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有轨电车的供电方式和与铁路、地铁供电系统的研究,进行了有轨电车1号线供电系统建设项目管理规划,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能够顺利、成功的完成。本文第一章介绍有轨电车发展历史、国内有轨电车发展概况和研究有轨电车供电系统的意义。第二章介绍了首先有轨电车供电方式,再介绍了铁路和地铁的牵引供电系统,最后比较了有轨电车供电系统与铁路、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差别。第三章介绍了苏州高新有轨电车的项目情况,包括规划线路、项目进展和有轨电车1号线的项目简介。第四章从供电系统建设项目施工组织开始入手,抓住安全、进度、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提出管理规划,以实现对本项目实施推进、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管理、竣工验收试运营等目标。

二、铁路电气化标准设计图纸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路电气化标准设计图纸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铁路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1.3 本系统的建设目标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介绍
    2.1 C/S与 B/S间的选择
        2.1.1 C/S模式的特点
        2.1.2 B/S模式的特点
        2.1.3 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2.2 系统开发的工具介绍
        2.2.1 Apache介绍
        2.2.2 Mysql介绍
        2.2.3 PHP介绍
    2.3 其他网页技术介绍
        2.3.1 HTML介绍
        2.3.2 JavaScript介绍
        2.3.3 CSS介绍
    2.4 系统开发的框架介绍
        2.4.1 CodeIgniter框架介绍
        2.4.2 MVC框架介绍
    2.5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3.1 南昌供电段概述
        3.1.1 南昌供电段简介
        3.1.2 南昌供电段组织结构
    3.2 使用者需求
        3.2.1 接触网管理子系统
        3.2.2 电力管理子系统
        3.2.3 变电管理子系统
        3.2.4 轨道车管理模块
        3.2.5 调度管理子系统
        3.2.6 安全管理子系统
        3.2.7 综合管理子系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4.1 开发环境的搭建
    4.2 系统的总体策略
        4.2.1 系统结构
        4.2.2 网络结构
        4.2.3 硬件结构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
    4.4 大数据处理中心
        4.4.1 大数据存储
        4.4.2 数据流转过程
        4.4.3 大数据EAI企业数据总线服务
    4.5 系统的数据安全及可靠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管理
    5.2 登录管理
    5.3 接触网管理子系统
        5.3.1 接触网基础数据
        5.3.2 接触网运营
        5.3.3 接触网巡视
        5.3.4 专项整治
    5.4 电力管理子系统
    5.5 变电管理子系统
    5.6 自轮运转管理子系统
        5.6.1 轨道车模块
        5.6.2 汽车模块
    5.7 调度管理子系统
        5.7.1 生产指挥管理
        5.7.2 天窗信息管理
        5.7.3 生产抢修
        5.7.4 6C系统
    5.8 安全管理子系统
        5.8.1 安全追踪
        5.8.2 问题库
        5.8.3 安全用具
        5.8.4 巡视奖励
        5.8.5 安全协议
        5.8.6 应急案例
    5.9 综合管理子系统
        5.9.1 人力资源
        5.9.2 计件工资
        5.9.3 指纹打卡
        5.9.4 教育考试
        5.9.5 生产物料
    5.10 接触网动态检测子系统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工作总结及成果
    6.2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2)接触网工程BIM模型检验与自动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接触网工程BIM应用与模型规则检验
    2.1 接触网工程
    2.2 接触网工程BIM应用分析
    2.3 接触网工程BIM模型规则检验实施
3 基于BIM的接触网工程模型规则检验
    3.1 接触网BIM族库模型准备及规则解读
    3.2 接触网工程BIM模型审查
    3.3 接触网工程BIM模型规则检验测试
4 基于BIM的接触网工程自动建模
    4.1 基于BIM的接触网工程自动建模设计思路
    4.2 接触网自动建模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4.3 MZ铁路接触网工程项目自动建模实例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建筑信息模型
        1.3.2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与方法
        1.3.3 铁路BIM技术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总体框架
    2.1 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
        2.1.1 高铁接触网概述
        2.1.2 高铁接触网全生命周期管理
    2.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
        2.2.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的内涵
        2.2.2 高铁接触网信息分类
        2.2.3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总体框架
    2.3 基于IFC标准的高铁接触网BIM数据模型
        2.3.1 IFC标准基本框架
        2.3.2 IFC标准的扩展方式
        2.3.3 基于IFC标准的高铁接触网BIM数据模型
    2.4 高铁接触网BIM数据的存储管理
        2.4.1 结构化IFC数据存储
        2.4.2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
        2.4.3 基于增量存储的BIM数据版本管理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协同设计方法
    3.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协同设计的概念模型
    3.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参数化建模技术
        3.2.1 BIM模型构件参数化建模与管理
        3.2.2 参数化装配
        3.2.3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设计审核
    3.3 高铁接触网BIM协同设计工作机制
        3.3.1 高铁接触网专业内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
        3.3.2 高铁接触网专业间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
        3.3.3 高铁接触网BIM协同设计工作流程管理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数字化施工管理
    4.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管理总体框架
    4.2 高铁接触网施工工作结构分解
        4.2.1 进度、成本与质量WBS分解
        4.2.2 施工WBS编码
    4.3 高铁接触网施工BIM模型自动生成
        4.3.1 表面模型的自动生成
        4.3.2 BIM模型与施工信息集成
    4.4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管理技术
        4.4.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度管理
        4.4.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成本管理
        4.4.3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腕臂预装配
    4.5 本章小结
5 面向智能运维的高铁接触网BIM数字化交付
    5.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信息模型
        5.1.1 高铁接触网运维管理业务分析
        5.1.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信息模型基本结构
        5.1.3 高铁接触网BIM交付信息的数据格式
        5.1.4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交付工作流程
    5.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运维管理工作流程
        5.2.1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检测检修管理
        5.2.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应急管理
    5.3 本章小结
6 高铁接触网BIM施工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
    6.1 高铁接触网BIM施工管理平台架构设计
        6.1.1 逻辑架构
        6.1.2 物理架构
        6.1.3 功能设计
        6.1.4 安全架构
    6.2 高铁接触网BIM施工管理平台应用验证
        6.2.1 工程概况
        6.2.2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施工进度管理应用验证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湘桂铁路站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ERCPMIS(站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国内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我国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过程
        1.2.2 铁路电气化建设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状况
        1.2.3 铁路电气化建设项目管理软件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ERCPMIS概述
    2.1 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
        2.1.1 项目管理
        2.1.2 建设项目管理
        2.1.3 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2.2 站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介绍
        2.2.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2.2 站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2.3 ERCPMIS建设的目标
第3章 湘桂铁路站后工程介绍及需求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自然特征
        3.1.2 工程施工条件
        3.1.3 各专业主要工程数量
    3.2 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3.2.1 标段总特点
        3.2.2 专业工程特点
        3.2.3 主要对策
    3.3 总体施工组织规划
        3.3.1 指导思想
        3.3.2 管理目标
    3.4 湘桂铁路建立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第4章 湘桂铁路ERCPMIS的总体设计
    4.1 湘桂铁路ERCPMIS研究的范围
    4.2 湘桂铁路ERCPMIS总体设计思路
    4.3 关键技术研究
        4.3.1 Web-GIS技术
        4.3.2 用户身份验证
        4.3.3 XML技术
        4.3.4 工作分解技术(WBS)
        4.3.5 网络计划技术
        4.3.6 工程形象进度技术
    4.4 湘桂铁路ERCPMIS的体系结构
第5章 湘桂铁路ERCPMIS功能模块设计
    5.1 集成管理
        5.1.1 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5.1.2 编码结构管理
        5.1.3 文档管理
        5.1.4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
    5.2 沟通管理
        5.2.1 公文管理
        5.2.2 施工技术管理
    5.3 范围管理
        5.3.1 WBS设计
        5.3.2 变更管理
    5.4 时间管理
        5.4.1 设计进度控制
        5.4.2 施工进度控制
    5.5 费用管理
    5.6 质量管理
        5.6.1 质量控制
        5.6.2 试验资料管理
    5.7 其他管理
        5.7.1 安全管理
        5.7.2 岗位管理
第6章 湘桂铁路ERCPMIS的具体应用
    6.1 集成管理
    6.2 沟通管理
    6.3 范围管理
    6.4 时间管理
    6.5 费用管理
    6.6 质量管理
    6.7 其他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论术论文

(5)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BIM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第二章 铁路BIM技术应用概述
    2.1 BIM概述
    2.2 BIM技术优势
    2.3 铁路工程BIM各阶段应用概述
    2.4 铁路工程BIM应用价值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IM实施策划方案
    3.1 本项目概述及重难点分析
    3.2 本项目组织架构
    3.3 本项目BIM实施流程
    3.4 BIM实施依据
    3.5 本项目软硬件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计阶段BIM实施
    4.1 设计阶段BIM实施概述
    4.2 设计阶段BIM实施内容
    4.3 设计阶段BIM实施流程
    4.4 设计阶段BIM模型创建
    4.5 设计阶段BIM应用点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工阶段BIM实施
    5.1 施工阶段BIM实施概述
    5.2 施工阶段BIM实施内容
    5.3 施工阶段BIM实施流程
    5.4 施工阶段BIM模型管理
    5.5 施工阶段BIM应用点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BIM协同管理平台研究
    6.1 平台价值
    6.2 框架体系
    6.3 协同平台管理目标
    6.4 协同管理平台功能调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1 项目BIM成果清单
    2 牵引供电系统BIM模型信息深度及IFD编码[38]
    3 牵引供电系统BIM模型几何精度[36-37]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8)电气化局三公司地铁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技术路线
2 地铁项目成本管理比较分析
    2.1 电气化局三公司地铁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2.1.1 企业简介
        2.1.2 电气化局三公司地铁项目成本管理情况
    2.2 电气化局三公司郑州地铁项目成本管理分析
    2.3 电气化局厦门地铁项目成本管理分析
    2.4 借鉴与启示
        2.4.1 标准化制度建设
        2.4.2 成本控制体系建立
        2.4.3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2.4.4 融合互联网技术
3 成本管理措施
    3.1 技术措施
        3.1.1 精细应用BIM技术
        3.1.2 开发物资管理软件
        3.1.3 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
    3.2 管理措施
        3.2.1 优化施工方案
        3.2.2 强化成本分析
        3.2.3 广泛应用价值工程
        3.2.4 深入应用挣值法
    3.3 合同措施
        3.3.1 强化合同管理
        3.3.2 重视工程变更索赔
        3.3.3 加强现场签证管理
4 保障措施
    4.1 组织保障
    4.2 培训保障
    4.3 合作保障
    4.4 文化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行业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2.1 产业创新系统
        2.1.1 产业创新系统的定义与概念
        2.1.2 产业创新系统框架
        2.1.3 产业创新系统的引申含义
    2.2 历史友好模型
        2.2.1 历史友好模型概念界定
        2.2.2 理论基础
    2.3 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2.3.1 研究方法的应用进展
        2.3.2 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研究进展
第三章 中国铁路关键技术发展评价
    3.1 蒸汽机车时代
        3.1.1 建国前中国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3.1.2 新中国成立后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3.1.3 小结
    3.2 柴油机与内燃机车时代
        3.2.1 以增压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技术
        3.2.2 以液力变矩器技术为基础的液力传动系统
        3.2.3 以牵引电机组技术为基础的电传动系统
        3.2.4 以集成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3.2.5 常规客车转向架技术
        3.2.6 基于低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2.7 小结
    3.3 电力机车时代
        3.3.1 以整流器技术基础的电传动装置
        3.3.2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3.3.3 以牵引变压器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3.3.4 基于牵引电气化的铁道牵引供电系统
        3.3.5 以电子励磁技术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3.3.6 准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3.3.7 基于一般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3.8 小结
    3.4 高速铁路时代
        3.4.1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3.4.2 以斯科特牵引变压器自主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3.4.3 以无缝钢轨焊接技术为基础的无砟轨道
        3.4.4 以通信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3.4.5 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3.4.6 基于高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4.7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4.1 知识技术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1.1 知识层面
        4.1.2 技术层面
    4.2 经济主体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2.1 我国铁路建设现状
        4.2.2 铁路企业的活力
        4.2.3 组织类型
        4.2.4 出口活动
    4.3 体制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3.1 国家政策
        4.3.2 铁路企业规模
        4.3.3 企业研发
    4.4 环境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4.1 研发合作环境
        4.4.2 服务环境
        4.4.3 大气环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5.1 产业知识与技术
    5.2 产业主体与网络
    5.3 产业体制与机制
    5.4 产业创新系统模式
    5.5 产业动力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内容
    6.2 建议
        6.2.1 技术创新方面
        6.2.2 技术扩散方面
        6.2.3 体制改革方面
    6.3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有轨电车供电系统建设项目管理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有轨电车供电系统介绍
    2.1 有轨电车供电方式
        2.1.1 接触网供电
        2.1.2 Tramwave地面供电系统技术
        2.1.3 无线电控制的APS地面供电系统技术
        2.1.4 蓄电池供电
        2.1.5 Primove电磁感应供电技术
        2.1.6 超级电容器供电
        2.1.7 Sitras HES混合型蓄能装置供电技术
        2.1.8 CAF快速充电蓄能装置供电
        2.1.9 飞轮储能技术
    2.2 铁路、地铁牵引供电系统
        2.2.1 牵引网供电方式
        2.2.2 牵引供电设施功能及分布
    2.3 有轨电车供电系统与铁路、地铁供电系统的区别
        2.3.1 有轨电车供电系统原理
        2.3.2 与交流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区别
        2.3.3 与地铁供电系统的区别
3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1号线建设项目
    3.1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基本情况
    3.2 规划线路
    3.3 项目进展
    3.4 有轨电车1号线项目简介
4 有轨电车供电系统建设项目管理
    4.1 项目管理的含义
    4.2 项目参与各方职责范围
        4.2.1 建设单位管理职责
        4.2.2 设备供货商管理职责
        4.2.3 监理管理职责
    4.3 项目管理职责分工
    4.4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要求
        4.4.1 项目管理体系
        4.4.2 项目组织机构
        4.4.3 人员配置要求
        4.4.4 常驻人员要求
        4.4.5 其他要求
    4.5 施工场地及临时设施
        4.5.1 施工场地
        4.5.2 临时设施
        4.5.3 有轨电车公司设施要求
        4.5.4 施工机械设备进场
    4.6 施工准备
        4.6.1 施工图纸接收及管理
        4.6.2 施工技术准备
        4.6.3 现场准备及进场条件
        4.6.4 交通组织
        4.6.5 施工配合
        4.6.6 证件办理
        4.6.7 开工报告
    4.7 施工组织设计
        4.7.1 一般原则
        4.7.2 主要任务
        4.7.3 编制要点
        4.7.4 其他要求
    4.8 工程质量管理
        4.8.1 质量保证体系
        4.8.2 质量控制、检测与评定
        4.8.3 质量保证期
    4.9 工程进度计划管理
        4.9.1 工程进度
        4.9.2 施工计划管理
        4.9.3 施工进度计划
    4.10 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
        4.10.1 一般规定
        4.10.2 实施要求及违约责任
        4.10.3 施工安全与劳动保护计划
        4.10.4 安全检查
        4.10.5 安全会议
        4.10.6 事故报告
        4.10.7 施工安全与劳动保护违约责任
        4.10.8 施工安全与劳动保护宣传
        4.10.9 安全警示标志
        4.10.10 火灾与防火
        4.10.11 危险物品
        4.10.12 超重机械
        4.10.13 进场材料评估
        4.10.14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4.10.15 安全防护规程
        4.10.16 文明施工要求及违约责任
        4.10.17 车行区管理
    4.11 工程验收与交付
        4.11.1 初步验收
        4.11.2 受电试运行
        4.11.3 系统预验收
        4.11.4 工程移交
        4.11.5 最终验收
    4.12 工程临管要求
        4.12.1 临管责任期
        4.12.2 临管范围
        4.12.3 临管责任
        4.12.4 对建设单位的要求
    4.13 培训与服务
        4.13.1 培训计划
        4.13.2 培训内容
        4.13.3 测验和考试
        4.13.4 教员资质
        4.13.5 培训费用
        4.13.6 版权
        4.13.7 售后服务
    4.14 缺陷责任期(质量保修期)服务
        4.14.1 缺陷责任期
        4.14.2 缺陷责任期的要求:
    4.15 成果文件和资料
        4.15.1 项目管理文件
        4.15.2 工程管理工作成果
        4.15.3 竣工文件
    4.16 可靠性、可用性及可维护性目标
        4.16.1 牵引供电系统的整体可靠性目标
        4.16.2 牵引供电系统设备故障超标问题
        4.16.3 供电主要部件设备的可靠性目标
        4.16.4 基本RAM计算方法
    4.17 国产化率要求
        4.17.1 国产化指标
        4.17.2 国产化率填报要求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铁路电气化标准设计图纸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云鹏.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2]接触网工程BIM模型检验与自动建模研究[D]. 周思颖.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3]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D]. 孟飞.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1)
  • [4]湘桂铁路站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D]. 廖俊.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5]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BIM技术应用研究[D]. 李天阳.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6]《铁道标准设计》各专业标准设计发展概况[J]. 王效良,周敏峰,宜辉,王玉堂,张玉瓒,魏凤香,王振华,邵祥荣,黄金芳,吴昌慧,刘秉钓,杨益泉,闫焕然,孙明昭,吕以巽,祁祖林,姜秀芝,周斯祜,彭新义. 铁道标准设计, 1993(S2)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8]电气化局三公司地铁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 刘绍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9]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D]. 陈政.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3)
  • [10]有轨电车供电系统建设项目管理规划[D]. 楼锦君.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铁路电气化标准设计图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