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新闻照片的求“意”(论文文献综述)
胡晓鹤[1](2021)在《符号学视阈下报纸新闻图片的生成及表达》文中提出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效和精炼的信息越来越被需要。文本语言作为信息传达的最古老且最普遍使用的方式在时代和科技的推动下已经不能适应受众对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的转变,图片作为视觉信息传播的载体有着文字所没有的直观与易读易懂性,更能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各种需求。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报纸开始大量引入图片展开新闻报道,关于报纸新闻图片的研究景象日趋繁荣,研究文献遍地开花。符号学作为一种研究“符号”与“意义”的综合“科学”,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在这样的背景下,符号学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也被提上日程。新闻学中所强调的信息的承载和表达与符号学理论中意义的携带和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契合,这无疑有助于我们从符号学的角度去探讨一种新的新闻学研究路径。本文将图片视作一种符号,并结合符号学相关理论知识主要研究其如何进行意义的产生和表达过程,文章第一二章节重在探讨作为符号的新闻图片得以成立的形式条件,即围绕“图片”这一基本范畴,厘清新闻图片的概念内涵,同时与其他易混词几组词语概念进行对比和区分,分析报纸新闻图片得以生成的构成要素、以及传者角度怎样进行选择和组合问题。接下来的章节中,将利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系统探究报纸新闻图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表意机制,包括图片在皮尔斯三分模式下如何进行符号化过程,以及表意的各种修辞手法,研究从图片产生到解读过程中受众解读的内在发展动态和外在表现形式。最后对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总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实践。
刘世容[2](2020)在《数字照片标注系统研究 ——以《影像历史数据库》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之交,随着数码相机的出现和普及,我们迎来了图像的数字化时代,旧的纸质照片的保存方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将照片档案数字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图像保存和检索方式,将照片档案放在数字化时代技术的框架下进行分析和研究,而数字化后的文件需要通过建立影像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储存和管理。这些数字化后的图像不仅仅是呈现其表面的图像信息,同时还可以记录诸多不可见的信息,这些信息作为一种标签被附在数字图像的信息系统里,成为定义图像的重要参考依据。照片是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影像承载物,当它被赋予定义时,便可以作为一种实证资料供人们研究,对于数字化后的历史影像同样能起到重要佐证作用。以往基于底片和照片的局限性,大量的照片信息只能建立在底片袋或卡片上,因此我们需要从照片的数字化开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摄影学科的管理方案,利用标注手段对数字图像信息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定义,将看似无序的图像信息归置成有序的、合乎要求的、方便检索的信息链条,这些数字信息链条构建了数字化时代以图像为实证的历史书写,建立了完善的照片信息系统,从而提升了照片的实证性。本文以数字化时代为背景,按照数字技术特征,在影像数据库的框架下建立有序可检索和可视的前后台信息系统,并结合相关实践案例,将过去保存下来的部分重要影像资料进行信息梳理和标注,通过此举来探索照片背后的价值,以录入影像历史数据库为最终目标,尝试探讨20世纪诸多学者对照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的质疑问题。
于鑫[3](2020)在《照片符号的述真问题》文中提出从符号学和传播学角度研究照片与现实的关系。照片本质上属于像似符号,但使用者可以把它用作指示符号,指示某些具体事物的在场。照片还可以向规约符号转化。照片符号的作者和读者赋予它解释项,从而使照片符号具有规约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下,经过不同使用者的解读,照片有可能会获得不同的解释项,成为不同的符号。与其他符号一样,照片符号也可以被用来说谎。照片的述真是一个交际过程,此过程中发送者的意图意义、照片的文本意义和接收者的解释意义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形成了几种固定的述真模式。
于鑫[4](2019)在《谈新闻照片的符号解读》文中提出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以照片为代表的视觉文化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展示了超越文字符号的"霸权"。新闻照片本属于像似符号,是有物质载体的"凝固镜像",但它也可以被使用者解读,赋予新的解释项,从而变为规约符号。而照片作者和读者赋予照片的解释意义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对新闻照片的解读不足、错误解读和过度解读等现象。
李志娜[5](2019)在《新闻档案服务社会进步现状分析》文中提出现代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档案在各行各业被利用的越来越多,价值功能的体现也日益丰富。在新闻领域,随着现代新媒体技术的进步,新闻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产生的新闻档案也越来越多。新闻档案的增多以及新闻档案载体形式的多样性增加了新闻档案的管理难度,同时也为新闻档案服务社会进步提供了更多种可能性。本文基于当前社会新闻档案服务社会进步的社会功能表现,分析新闻档案服务社会进步的作用意义以及相关障碍因素,并从新闻业务工作、新闻业务从业人员、技术应用三个层面为新闻档案服务社会进步提出相关强化措施。
汪洁[6](2015)在《《人民日报》(2000-2014)“普京形象”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方位的高度曝光下,国家领导人在媒体上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在变化,他们的形象变得越来越立体生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强化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也因为原本高高在上、表情严肃、循规蹈矩的刻板印象变成现在越来越亲民的零距离形象,赢得了广大受众的认可。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日趋成为最重要的政治舞台之一,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借助这个舞台来宣传自己的主张。效果最为显着的莫属俄罗斯总统普京,这些年来,普京潜水、骑哈雷、开战斗机、秀肌肉、打老虎等照片疯狂地转载于各种媒体上,普京的形象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一度还出现了“普京热”。不论各国对普京的这种做法是赞赏还是不削,事实证明其传播效果是非常成功的。普京在俄罗斯的支持率一直高居不下,获得了很多粉丝,他对媒体的恰到好处的利用也为他的政治道路扫清了不少阻碍。我国对于领导人媒体形象建构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的领导人媒体形象相对单一。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国家形象存在多种传播价值诉求,这几年我国领导人也活跃于各大传播媒体之上,媒体形象建构有着显着变化。本文以《人民日报》(2000-2014)所展现的普京形象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党报传媒普京形象的总体建构、价值诉求、传播策略,在辨别与借鉴中,探究我国领导人媒介形象建构的形式与内涵。
李涛,代义[7](2011)在《谈新闻照片的现场气氛感》文中研究指明(一)所谓新闻照片的现场气氛感是指:一、画面人物形象所表露的情感;二、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境;三、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由于新闻摄影作品的具体思想内容,通常是依靠被
黄晓慧[8](2011)在《谈谈新闻照片的背景形象》文中研究表明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是新闻照片的一大特征,要求新闻照片要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心灵、对读者有着强烈感染力的画面形象。如果新闻照片缺乏形象表现力,仅靠文字说明来传达新闻内容,那就失败了。形象表现力好的照片,会使读者一目了然,看到照片如见其人其事,如身临其境,照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情、意、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新闻照片主要由主体形象和背景形象构成。下面,我就新闻照片的背景形式,谈谈自己粗
李红雷[9](2007)在《从新闻理念的变化看报纸版面的革新》文中提出报纸自诞生以来,版面形态逐渐蜕去初期的书籍痕迹,形成了报纸自身独特的印刷品形态和版面设计中的一些行业规则和特色。尽管报纸版面的历史演进从未停止过,然而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叶的有声有色的版面设计革新运动,仍然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和关注。“京派”、“海派”、“岭南派”三分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更多新的版面元素被各地报纸广泛采用,例如“瘦报”、“有色阅读”、“留白”、“模块”、厚题薄文、大图片、杂志化,等等。总之报纸争奇斗艳,在形式上大做文章,其结果首先就是报纸越来越好看了,从某种程度上给受众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版面的变化使得新闻开始呈现前所未有的丰富“表情”,从过去的严肃、刻板到现在的生动、鲜活,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新闻理念的更新。报纸和读者的关系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和被教育”转变成市场经济下的“信息服务者和信息消费者”。受众成为双方关系的核心。在这种理念的导向下,报纸版面设计以“易读”和“悦读”为“潜规则”,体现对读者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有些报纸版面一味哗众取宠,耸人听闻,虚张声势,非但没有美感,而且有媚俗的趋势,报纸信息含金量不高。报纸版面革新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这一点无可非议,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和成熟都必然伴随着一些负面的因素。正如一些人士所忧虑的那样,报纸新闻性、导向性的缺失,以及相互模仿造成的千报一面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面对这个矛盾,本文一方面从报纸的版面革新历程中透析新闻理念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要在这场热闹的视觉狂欢中发出理性的、建设性的声音,以促使报纸版面革新健康良性发展,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张秉礼[10](2006)在《报纸媒体品牌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
二、谈新闻照片的求“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新闻照片的求“意”(论文提纲范文)
(1)符号学视阈下报纸新闻图片的生成及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选题缘起及意义 |
一、研究选题背景 |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二节 学术界研究综述 |
一、学术界研究现状 |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三节 相关术语界定 |
一、新闻图片 |
二、符号 |
三、符号化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研究法 |
三、对比论证法 |
第一章 符号学视阈下新闻图片的概念及传播功能 |
第一节 新闻图片的界定 |
一、新闻图片的概念 |
二、符号学理论下的新闻图片 |
第二节 新闻图片的传播功能 |
一、对新闻信息真实性的加强 |
二、对新闻事实的直观再现 |
三、对新闻事实细节的补充说明 |
第二章 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生成系统 |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的构成要素 |
一、主体符号和客体符号 |
二、图片的景别符号 |
三、图片的光线符号 |
四、图片的色彩符号 |
五、版面位置符号 |
六、版面空间符号 |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符号的选择与组合 |
一、拍摄者的选择与组合 |
二、报纸编辑的选择和组合 |
第三节 报纸新闻图片与文字的搭配应用 |
一、文字符号在报纸中的作用 |
二、图文符号结合使用效果 |
第三章 报纸新闻图片的表意机制 |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化过程 |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修辞 |
一、报纸新闻图片明喻符号修辞 |
二、报纸新闻图片隐喻符号修辞 |
三、报纸新闻图片转喻符号修辞 |
四、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反讽 |
第三节 受众对意义的接收与解读 |
一、受众对报纸新闻图片意义解读的两个层次 |
二、受众对报纸新闻图片意义解读的三种模式 |
第四章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输的再思考 |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造假问题 |
二、泛视觉化现象日益凸显 |
三、报纸新闻图片意义传播中的问题 |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播中薄弱环节的应对之策 |
一、始终坚持以新闻真实性为前提 |
二、充分发挥文字符号在报纸中的作用 |
三、提高整体视觉素养 |
结语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数字照片标注系统研究 ——以《影像历史数据库》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选题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影像数据库中的照片档案与标注 |
第一节 照片档案的重要性 |
第二节 标注的目的与意义 |
第三章 数字照片的管理与标注探索 |
第一节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 |
一、数字化规范 |
二、数字化技术文档 |
第二节 数字照片的名称及类别管理 |
一、数字照片的命名 |
二、数字照片的分类 |
第三节 数字照片的信息标注 |
一、照片原始信息 |
二、照片画面信息 |
三、标注表格测试 |
第四章 数字照片标注案例 |
第一节 以王以培、高林胜、钟建明为例的摄影师 |
一、访问学者王以培 |
二、新闻记者高林胜 |
三、摄影师钟建明 |
第二节 以沈忠海、南京博物院为例的收藏方 |
一、个人收藏家沈忠海 |
二、收藏机构南京博物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照片符号的述真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照片的符号本质 |
1作为像似符号的照片 |
2作为指示符号的照片 |
3作为规约符号的照片 |
三、照片符号的解读和“说谎” |
四、照片符号的述真模式 |
五、结语 |
(4)谈新闻照片的符号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读图时代的照片 |
二、照片与符号的关系 |
(一)照片的符号性 |
(二)照片符号的解释项 |
三、从像似符号到规约符号 |
四、新闻照片的符号解读模式 |
五、假新闻照片的符号解读问题 |
六、结语 |
(5)新闻档案服务社会进步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新闻档案相关知识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新闻档案的类型、特点 |
一、新闻档案的类型 |
二、新闻档案的特点 |
第二节 新闻档案的社会功能表现 |
一、新闻档案的稽凭功能 |
二、新闻档案的参考功能 |
三、新闻档案的文化传承功能 |
四、新闻档案的研究支撑功能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新闻档案服务社会进步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新闻档案服务社会进步的作用意义 |
一、净化社会政治环境 |
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
四、服务新闻领域本身 |
第二节 新闻档案服务社会进步的障碍因素 |
一、思想观念因素 |
二、管理方式因素 |
三、人员素质因素 |
四、基础投入因素 |
五、技术应用因素 |
第三节 新闻档案服务社会进步的障碍因素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档案意识有待增强 |
二、制度规范执行力度不够 |
三、作用功能发挥渠道不畅 |
四、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闻档案服务社会进步应采取的强化措施 |
第一节 新闻业务工作层面的措施 |
一、加强新闻档案的管理意识 |
二、加大新闻档案的经费投入 |
三、完善新闻档案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 |
第二节 新闻档案从业人员层面的措施 |
一、提高新闻档案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
二、增强新闻档案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
三、定期开展新闻档案从业人员培训 |
第三节 技术应用层面的措施 |
一、数字化建设 |
二、建立共享平台 |
三、安全建设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人民日报》(2000-2014)“普京形象”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价值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节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人民日报》普京形象的总体建构 |
第一节 政治媒体化的普京形象塑造 |
第二节 媒体政治化的铁腕人物构建 |
第三节 党报视野中的全能硬汉呈现 |
第三章 《人民日报》普京形象建构的价值诉求 |
第一节 普京形象报道的新闻价值 |
第二节 普京形象报道的政治价值 |
第三节 普京形象报道的外交价值 |
第四章 《人民日报》普京形象建构的具体策略 |
第一节 日常报道的普通传播策略 |
第二节 重大时节的特别策划策略 |
第三节 纸媒与网媒的融合传播策略 |
第五章 “普京形象”对国家领导人形象建构的启示 |
第一节 持续加强权威媒体对领导人媒体形象的传播效应 |
第二节 适度运用“说服理论”稳固构建领导人的媒体形象 |
第三节 密切关注新媒体领导人媒介形象的发展动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普京时间表 |
致谢 |
(9)从新闻理念的变化看报纸版面的革新(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中外报纸版面的进化历程 |
第一节 西方报纸的版面历史 |
一、技术发展:版面变革的物质基础 |
二、市场需求:版面变革的内在动力 |
三、媒介竞争:版面变革的推进力量 |
四、学理研究:版面变革的理性支点 |
第二节 中国报纸的版面历史 |
第二章 新时期流行版式探源 |
第一节 报纸流行版式关键词 |
一、瘦报 |
二、杂志化 |
三、导读 |
四、大照片 |
五、留白 |
六、有色阅读 |
七、模块 |
第二节 新闻“变脸”的“潜规则”——一切为了阅读 |
第三节 版面革新的心理学依据 |
一、注意 |
二、印象 |
三、兴趣 |
第四节 新闻理念:看不见的指挥棒 |
第三章 视觉“热”的“冷”思考 |
一、版面浮华的背后 |
二、什么才是优秀的版面 |
三、版面创新的“座右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报纸媒体品牌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政治理论报道,在唱响主旋律中打造品牌 |
二、创新中心工作报道,在服务大局中打造品牌 |
三、创新都市生活类报道,在服务群众中打造品牌 |
四、创新品牌建设观念,在丰富实践中打造与维护品牌 |
四、谈新闻照片的求“意”(论文参考文献)
- [1]符号学视阈下报纸新闻图片的生成及表达[D]. 胡晓鹤.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数字照片标注系统研究 ——以《影像历史数据库》项目为例[D]. 刘世容.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3]照片符号的述真问题[J]. 于鑫.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1)
- [4]谈新闻照片的符号解读[J]. 于鑫. 文化与传播, 2019(04)
- [5]新闻档案服务社会进步现状分析[D]. 李志娜.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6]《人民日报》(2000-2014)“普京形象”建构研究[D]. 汪洁. 苏州大学, 2015(06)
- [7]谈新闻照片的现场气氛感[J]. 李涛,代义. 城市党报研究, 2011(05)
- [8]谈谈新闻照片的背景形象[J]. 黄晓慧. 新闻传播, 2011(07)
- [9]从新闻理念的变化看报纸版面的革新[D]. 李红雷.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
- [10]报纸媒体品牌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张秉礼.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