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玉溪热量资源与一年三熟烟粮的可能性

论玉溪热量资源与一年三熟烟粮的可能性

一、论玉溪的热量资源及烟粮一年三熟的可能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平[1](2004)在《中国优质烤烟生态地质背景区划研究》文中指出烟叶是一种特殊商品,用途单一。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烟叶生产大国,占世界产量近乎一半,若盲目发展,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WTO 和 WHO 的挑战,有计划地发展优质烟叶成为中国烟叶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进行优质烤烟区划就显得迫在眉睫。1985 年,陈瑞泰等人进行全国烟草种植区划时,以生态条件为烟草区划标准,仅考虑了适宜性和限制性,显然已不适应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对烟叶吸食质量的要求,也不适用于指导我国烟叶总量饱和之后的烟叶区划种植。那么,全面分析烟叶种植的适宜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来进行优质烤烟生态地质背景区划研究,进一步对烟区进行细分显得十分重要和有意义。本研究是在我国烟草种植区划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资源分析的方法,充分考虑烟区烟叶生产实践,对烟区的气候背景、地质背景、土壤背景和烟叶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区域划分标准,确定区域目标,规划烤烟区划,为我国优质烤烟生产和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分析,有以下主要结论:1、首次对我国优质烤烟种植按气候背景、地质背景和土壤背景进行划分。并划分成 2 区 5 带 11 分区。2 区指南方和北方优质烤烟区;5 带指云贵高原优质烤烟带;湘南赣南闽西粤东优质烤烟带;秦巴山区低山丘陵优质烤烟带;豫西豫中优质烤烟带;鲁中南潍南缓岗浅丘优质烤烟带。11 分区指:(1)滇中滇西优质烤烟分区;(2)黔中黔西优质烤烟分区;(3)川东武陵山区优质烤烟分区;(4)湘西赣南优质烤烟分区; (5)闽西粤东(北)优质烤烟分区;(6)陕南河南南阳优质烤烟分区;(7)鄂西鄂北优质烤烟分区;(8)豫西优质烤烟分区;(9)豫中优质烤烟分区;(10)<WP=6>鲁中南优质烤烟分区;(11)鲁中潍南优质烤烟分区。 2、通过研究,优质烤烟分区的基本气候条件有九项,分别为:(1)还苗伸根期平均温度; (2)旺长期平均温度; (3)成熟期平均温度;(4)大田生长期大于 10℃的积温;(5)大田期日照时数;(6)还苗伸根期降雨量;(7)旺长期降雨量; (8)成熟期降雨量;(9)大田期温度。 3、研究了地质背景区与优质烤烟地区的关系,从而揭示了地质背景与优质烤烟区划的关联性。通过对我国地质背景、构造单元及地貌形成特征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发现在重要的构造单元中,不同优质烤烟带和分区中形成土壤母岩的分布不同,产生条件不同,具有明显的地貌单元,这些单断构造造成各种岩石形成的母岩条件,也就为不同类型优质烤烟带和分区的划分提供了地质背景。 4、通过对我国土壤区划、土壤肥力状况背景的综合分析,南方烟区为富铝质土区,北方烟区为硅铝质土区。富铝质土区优质烤烟适宜的土壤类型是地带性红壤、地带性黄壤及非地带性紫色土。硅铝质土区优质烤烟适宜的土壤类型是地带性棕壤和褐土,也是优质烤烟区划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对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出了优质烤烟适宜的土壤条件,并结合对各优质烤烟分区描述,提出了各分区存在的问题及各分区相应的土壤改良和平衡施肥措施。 5、通过对 11 个优质烟烤烟分区的烟叶质量与进口烟叶质量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各分区气候、地质和土壤的差异,导致烟叶质量上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应配套的科学技术措施、生产建议和政策建议。

张文开[2](2002)在《福建省耕地资源优化利用》文中研究表明福建省鲜明的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异特征,导致耕地利用的区域差异性。本研究在大量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福建省耕地利用的自然条件、社会和经济条件、耕地利用阶段、耕地生产潜力等进行分析研究。从特色农业、耕地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耕地计划利用、加入WTO等方面探索耕地优化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寻找适合福建省不同区域耕地优化利用的途径,提出区域耕地优化利用的模式。 通过研究,福建省耕地分布区划分为粮食专门生产区、牧草专门生产区、水果专门生产区、茶叶专门生产区、烤烟专门生产区、马铃薯专门生产区等。在地貌、生态气候、社会经济条件等基础上,全省划分出115个耕地利用分区。 福建省耕地优化利用的方针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市场为导向,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为方式,科技创新为手段,结构调整为杠杆,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使耕地利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福建省耕地优化利用的具体做法是:建立全省性由政府宏观控制、指导和必要投资的耕地利用系统,耕地与园地的相互可逆转化,主导农作物为主的区域条块专门化耕作与小范围综合性耕作相结合、现代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

邓振镛,董宏儒[3](1986)在《我国带田农业气候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说明 带田又称间作套种或间套作。从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七十年代中期形成高潮,目前仍在发展。据统计,在京、津、冀、鲁、豫五省(市),小麦、玉米两熟中,套种面积占75%。四川丘陵地区,1983年三茬带田为1500万亩,占丘陵旱地的57.6%,成为基本的种植方式。但对带田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云南玉溪地区气象台农业气象组[4](1977)在《论玉溪的热量资源及烟粮一年三熟的可能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引言热量是作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对于基本实现了水利化,作物对水份条件的要求已得到基本满足的玉溪地区来说,能否实施新的耕作制度,变一年二熟为三熟,主要取决于热量条件,因此我们在评价其农业气候资源,进行新的生产布局时,热量条件

二、论玉溪的热量资源及烟粮一年三熟的可能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玉溪的热量资源及烟粮一年三熟的可能性(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优质烤烟生态地质背景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
    1.1 烟草的起源与传播
        1.1.1 烟草的起源
        1.1.2 烟草的传布
    1.2 烟草的类型与分布
        1.2.1 烟草的类型
        1.2.2 烟草的分布
    1.3 烟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1 土壤
        1.3.2 气候
    1.4 烤烟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1.4.1 世界烤烟生产情况
        1.4.2 中国烤烟生产现状
    1.5 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5.1 选题的背景
        1.5.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6 项目研究内容、方法、思路及框架结构
        1.6.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6.2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结构
第二章 优质烤烟形成的理论基础
    2.1 烤烟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2.1.1 烤烟的生长发育
        2.1.2 气候条件
        2.1.3 土壤条件
        2.1.4 栽培条件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2.2 优质烤烟质量形成的基本条件
        2.2.1 优质烤烟的概念
        2.2.2 优质烤烟的质量标准
        2.2.3 优质烤烟生产的基本条件
    2.3 国外(主要生产国)优质烤烟生产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 中国烤烟区划研究进展
    3.1 中国烤烟种植分布和烤烟区划现状分析
        3.1.1 烤烟种植分布
        3.1.2 烤烟区划现状分析
    3.2 中国烤烟区划的基本理论
        3.2.1 烤烟区划的原则
        3.2.2 烤烟区划的方法
        3.2.3 烤烟区划的结论
    3.3 烤烟区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3.4 烤烟区划研究方向和思路
第四章 中国优质烤烟气候背景
    4.1 中国优质烤烟气候类型及地理分布
        4.1.1 秦岭、淮河以北优质烤烟气候带
        4.1.2 秦岭、淮河以南优质烤烟气候带
    4.2 中国优质烤烟气候特征分析
    4.3 中国优质烤烟气候指标的划分
        4.3.1 中国优质烤烟区划气候条件研究现状
        4.3.2 国内外优质烤烟的气候条件比较
        4.3.3 中国优质烤烟气候条件的综合评价
第五章 中国优质烤烟区划的地质背景
    5.1 地质背景与构造单元
        5.1.1 地质背景
        5.1.2 主要构造单元
        5.1.3 代表性地质背景区形成
    5.2 地貌与优质烤烟
        5.2.1 不同地貌单元及其特征
        5.2.2 地貌与优质烤烟的关系
    5.3 地质背景与优质烤烟区划
        5.3.1 土壤母岩与优质烤烟的关系
        5.3.2 地质背景对烤烟品质的宏观制约
第六章 中国优质烤烟土壤背景分析
    6.1 中国地带土壤区划与植烟土壤
        6.1.1 中国土壤区划与分区
        6.1.2 中国主要植烟土壤及分布
    6.2 中国土壤肥力状况与植烟土壤养分
        6.2.1 中国土壤肥力
        6.2.2 中国植烟土壤养分及其特征
    6.3 优质烤烟与土壤钾素
        6.3.1 中国土壤含钾矿物
        6.3.2 土壤对钾固定的状况
        6.3.3 不同植烟土壤的供钾能力
    6.4 优质烤烟与土壤质地
    6.5 中国优质烤烟的土壤综合评价
第七章 中国优质烤烟综合区划
    7.1 生态、地质、土壤综合分析
        7.1.1 气候地带性
        7.1.2 地质、土壤地带性
    7.2 中国优质烤烟种植区域划分
        7.2.1 区划原则和命名
        7.2.2 区划指标
    7.3 优质烤烟区划的划分
第八章 优质烤烟分区描述
    8.1 优质烤烟分区描述
        8.1.1 滇中滇西优质烤烟分区
        8.1.2 黔中黔西优质烤烟分区
        8.1.3 川东武陵山区优质烤烟分区
        8.1.4 湘南赣南优质烤烟分区
        8.1.5 闽西粤东(北)优质烤烟分区
        8.1.6 陕南河南南阳优质烤烟分区
        8.1.7 鄂北鄂西优质烤烟分区
        8.1.8 豫西优质烤烟分区
        8.1.9 豫中优质烤烟分区
        8.1.10 鲁中南优质烤烟分区
        8.1.11 鲁中潍南优质烤烟分区
    8.2 优质烤烟分区烟叶质量评价
        8.2.1 烟叶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8.2.2 各优质烤烟分区烟叶质量评价
    8.3 关于区划的几点说明
    8.4 存在问题与生产建议
        8.4.1 存在问题
        8.4.2 生产建议
    8.5 优质烤烟生产的政策建议
        8.5.1 当前优质烤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8.5.2 优质烤烟生产的政策建议
第九章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福建省耕地资源优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节 土地与耕地
        一、 土地的概念
        二、 耕地的概念
        三、 耕地优化利用
        四、 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论文的目的、意义、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 论文的目的
        二、 论文主要内容
        三、 研究方法
上篇 耕地利用基础篇
    第一章 人口、耕地和粮食
        第一节 行政区划与人口
        一、 行政区划
        二、 人口分布
        三、 人口增长趋势
        (一) 相关系数分析
        (二) 回归分析
        第二节 人口与耕地
        一、 全国土地概况
        二、 福建省土地与耕地
        (一) 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
        (二) 耕地利用变化
        (三) 耕地分布特征
        第三节 粮食安全
        一、 粮食生产与食品消费
        (一) 粮食生产概况
        (二) 城乡居民食品消费
        (三) 粮食安全生产
        二、 粮食安全对耕地的要求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耕地自然条件
        第一节 耕地地质条件
        一、 大地构造演化与特征
        二、 岩石特征与分布
        (一) 沉积岩
        (二) 侵入岩
        (三) 变质岩
        (四) 喷出岩
        第二节 农业地貌条件
        一、 地貌基本特征
        二、 地貌要素对耕地的影响
        (一) 地貌起伏度
        (二) 海拔与耕地利用
        (三) 地形与风
        三、 地貌分区
        (一) 分区原则
        (二) 地貌分区
        第三节 农业气候条件
        一、 福建省气候的主要成因
        (一) 季风气候
        (二) 区域性气候
        (三) 局部地形气候
        二、 福建农业气候资源区域特征与评价
        (一) 热量资源
        (二) 降水资源
        (三) 光资源
        三、 农业气候区
        (一) 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
        (二) 中亚热带山地农业气候区
        (三) 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
        四、 福建省农业生态气候条件分析与农业生态气候分区
        (一) 农业生态气候模型
        (二) 农业生态气候条件分析
        (三) 农业生态气候条件分区与综合评价
        第四节 耕地土壤条件
        一、 土壤分布特征
        (一) 地带性水平分布
        (二) 土壤垂直分布特征
        (三) 土壤区域性分布特征
        二、 耕作土壤类型及其主要特性
        (一) 淹育型水稻土
        (二) 渗育型水稻土
        (三) 潴育型水稻土
        (四) 潜育型水稻土
        三、 高产水稻土的分布与培育
        第五节 耕地水分条件
        一、 径流深分布规律
        二、 水分平衡
        三、 耕地地下水补给特征
        四、 福建沿海地区地貌、气候与水分平衡
        (一) 东部沿海地区地貌基本格局
        (二) 主要县(市)地貌类型
        (三) 沿海地区主要气候特征与地貌关系分析
        (四) 地貌、气候与耕地利用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耕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
        第一节 耕地利用地域效益分异
        一、 地域效益分异原理
        二、 地域效益分异
        (一) 城镇周围地区
        (二) 全省其它地区
        第二节 耕地利用的因素分析
        一、 因素因子的选择
        (一) 因素因子选择的原则
        (二) 因子分值标准化计算
        二、 因素因子分析计算
        (一) 人口与耕地利用
        (二) 区位条件
        (三)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四) 区域综合服务能力
        (五) 城镇集聚规模
        (六) 城镇基础设施
        (七) 城镇用地投入产出水平
        第三节 耕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综合评价
        一、 各县市区评价因素分值计算
        二、 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分区
        (一) 总分频率柱状图法
        (二) 聚类分析法
        三、 社会经济区主要特征
    第四章 耕地利用阶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前的耕地利用阶段
        一、 农业合作社阶段
        (一) 土地改革阶段
        (二) 耕地利用互助合作阶段
        二、 人民公社阶段
        (一) 人民公社成立与“一平二调”阶段
        (二) 调整与恢复阶段
        三、 “文化大革命”和整顿恢复阶段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
        一、 耕地联产承包经营阶段
        二、 协调发展阶段
        三、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阶段
        第三节 现代农业发展阶段——规模集约经营阶段
        一、 耕地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耕地播种面积减少
        (二) 卖粮难
        (三) 产出少
        (四) 土地质量下降
        (五) 耕地效益降低
        二、 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
        (一) 耕地使用权流转
        (二) 农村市场化建设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耕地生产潜力
        第一节 耕地光合生产潜力
        一、 光合生产潜力计算方法
        (一) 光合生产潜力表达方式
        (二) 太阳总辐射
        (三) 光合生产潜力
        (四) 述评
        第二节 耕地光温生产潜力
        一、 光温生产潜力计算方法
        二、 光温生产潜力
        三、 述评
        第三节 耕地气候生产潜力
        一、 地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方法
        二、 地气候生产潜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三、 述评
        第四节 耕地生产潜力
        一、 基本原理与计算步骤
        二、 划分因素指标区
        三、 确立因素与因素权重
        (一) 沿海平原区
        (二) 丘陵山地区
        (三) 低丘台地区
        (四) 山间盆地区
        (五) 滨海围垦区
        四、 单元划分
        (一) 单元划分原则
        (二) 单元划分方法
        五、 因素分级与分值
        六、 编制指定作物
        七、 计算单元因素分
        (一) 单元因素分值计算方法
        (二) 单元生产潜力指数确定
        第五节 实例研究
        一、 闽侯县侯官村耕地生产潜力
        (一) 耕地质量因素及其权重
        (二) 指定作物的因素因子作用分
        (三) 耕地生产潜力指数
        (四) 作物耕地生产潜力
        二、 南安市后堀村耕地生产潜力
        (一) 耕地质量因素及其权重
        (二) 指定作物的因素因子作用分
        (三) 耕地生产潜力指数
        (四) 作物耕地生产潜力
        三、 漳浦县温斗村耕地生产潜力
        (一) 因素及其权重
        (二) 指定作物的因素作用分
        (三) 耕地生产潜力指数
        (四) 作物耕地生产潜力
        四、 耕地生产潜力分析对比
        (一) 耕地生产潜力对比
        (二) 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力
        第六节 小结
下篇 耕地利用实践篇
    第六章 耕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与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耕地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
        一、 耕地投入与报酬
        二、 福建省耕地投入现状
        三、 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利用
        第二节 耕地联产承包与规模经营
        一、 规模经营理论
        二、 规模经营实践
        (一) 规模经营方式
        (二) 规模经营实践
        三、 规模经营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一) 加快小城镇建设
        (二)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三) 加快农业产业化
        第三节 耕地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展
        一、 耕地内涵挖潜
        (一) 健全树立设施有潜可挖
        (二) 提高复种指数有潜可挖
        (三) 提高机械化程度有潜可挖
        (四) 采用镶嵌农林符合系统有潜可挖
        (五) 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有潜可挖
        二、 耕地外延扩展
        (一) 以围垦为主的海岸带耕地开发利用
        (二) 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兼具的山区耕地开发利用——以闽清为例
        (三) 园地——耕地转化
        三、 耕地计划利用
        第四节 耕地可持续利用
        一、 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
        二、 福建省耕地可持续利用分析
        三、 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 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四) 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四、 耕地可持续利用——以笏石半岛为例
        (一) 土地利用基本状况
        (二)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耕地资源优化利用
        第一节 特色农业与耕地优化利用
        一、 特色农业概述
        (一) 特色农业的涵义
        (二) 特色农业的特征
        (三) 特色农业的内容
        二、 优势特色农业品分布特征与耕地优化利用
        (一) 地方特色农产品分布带
        (二) 各县市传统地方特色农产品分布
        三、 市场特色农业与耕地优化利用
        (一) 产品的质量与品牌
        (二) 面向市场发展特色农业
        四、 区位特色农业与耕地优化利用
        五、 特色农业小结
        第二节 耕地生产专门化
        一、 世界主要国家农业区域专门化
        二、 福建省耕地专门生产区划分
        (一) 农业专门生产区划分原则
        (二) 区域农业生产专门区划分
        三、 福建省区域农业生产区
        (一) 粮食为主生产区
        (二) 水果为主生产区
        (三) 茶叶生产区
        (四) 牧草生产区
        (五) 闽西南盆地烤烟生产区
        (六) 经济作物——蔬菜——花卉生产区
        第三节 耕地利用分区划分原则和分区类型
        一、 划分原则
        二、 主要农作物种植战略方向
        三、 分区类型
        第四节 耕地优化利用分区主要特点与耕作模式
        一、 西部武夷山耕地利用区
        二、 闽中谷地耕地利用区
        三、 闽西南丘陵耕地利用区
        四、 鹫峰山—戴云山西北坡耕地利用区
        五、 鹫峰山—戴云山东南坡耕地利用区
        六、 闽东南山地丘陵耕地利用区
        七、 沿海平原台地耕地利用区
        八、 半岛岛屿丘陵台地耕地利用区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WTO规则与福建省耕地利用
        第一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加入WTO的对策
        一、 WTO允许的农业措施
        (一) 一般服务
        (二) 农民收入支持措施
        (三) 农业结构
        二、 发达国家和地区耕地利用与WTO
        (一) 美国、加拿大耕地利用与WTO
        (二) 台湾耕地利用与WTO
        (三) 日本、韩国对应WTO措施
        第二节 WTO与福建耕地利用
        一、 加入WTO对耕地利用的影响
        (一) 有利条件
        (二) 面临的问题
        二、 耕地利用基本对策
        (一) 建立耕地优化利用领导机构
        (二) 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政策
        (三) 适应农业协议和规则,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四) 推动耕地规模经营
        (五) 大力引进外资,加强示范园区建设
        (六) 培育农村市场体系
        (七) 以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
        (八)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第三节 小结
附录1 注释:名词说明
附录2 符号意义
中文摘要
致谢

四、论玉溪的热量资源及烟粮一年三熟的可能性(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优质烤烟生态地质背景区划研究[D]. 张振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
  • [2]福建省耕地资源优化利用[D]. 张文开. 福建师范大学, 2002(02)
  • [3]我国带田农业气候研究概述[J]. 邓振镛,董宏儒. 气象科技, 1986(03)
  • [4]论玉溪的热量资源及烟粮一年三熟的可能性[J]. 云南玉溪地区气象台农业气象组. 气象科技资料, 1977(S2)

标签:;  ;  ;  ;  ;  

论玉溪热量资源与一年三熟烟粮的可能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