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使用技巧

良好的使用技巧

一、good用法小议(论文文献综述)

兰小雨[1](2021)在《认知功能教学法在“什么”非疑问用法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什么”不表疑问是个出现较频繁的语言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由于“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具有分类多而且复杂的特点,也使其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关于“什么”的非疑问用法,前人取得了丰硕的本体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什么”的非疑问用法的教学研究还稍显薄弱。本文从认知功能教学法出发,为“什么”的非疑问用法的教学提供新思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认知功能教学法基于对外汉语实践,适用于汉语教学。该教学法提倡教师通过提供“有效语料”,引导学生发挥认知能力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点。“有效语料”是指教师依照认知功能教学法教学原则,为实现教授某一语言规则的教学目标,围绕着学习内容对现存语料进行加工或编写的语料。本文首先总结了对外汉语口语教材里出现频率很高的“什么”非疑问用法,共有六类,即否定用法、列举用法、任指用法、虚指用法、委婉用法和承指用法。根据难度等级模式进行难度排序,对“什么”非疑问用法的教学顺序提出建议。其次,本文在认知功能教学法的指导原则下,选取出适合“什么”非疑问用法教学的原则,即提供“有效语料”、充分利用语境和贯彻对比方法三原则。再以《发展汉语》口语系列教材中出现的“什么”的非疑问用法为语言材料,并对其进行语料编写。最后,选取“什么”非疑问用法中认知难度和出现频率都较高的否定用法,对其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和教师备课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运用认知功能教学法对“什么”非疑问用法进行语料编写和教学设计,发现该教学法符合“什么”非疑问用法的特点。认知功能教学法强调语境、语料输入的教学方法,运用在多出现在口语中、用法多且复杂的“什么”非疑问用法上,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认知功能教学法阿按钮“提供有效语料——引导学生认知——练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认知语言规则,提高认知能力,以便更好地提高“什么”非疑问用法的课堂教学的效率。

周红[2](2020)在《高中英语语境词汇教学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英语学习是每个高中生的必修课,与此同时,词汇在英语学习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当前的词汇教学中,学生经常抱怨课堂词汇学习机械、效率低下。为了解决学生的词汇学习问题,教师需要用更科学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来代替机械记忆词汇的教学方法。随着语境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境理论上。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所以在语境中教授单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并掌握单词的不同用法。笔者将语境理论在所教班级的词汇教学中进行实验,主要论证两个假设:首先,语境词汇教学对学生词汇学习兴趣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具有改善作用;其次,结合当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语境词汇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为教材,在济宁市某高级中学对英语成绩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对比教学实验。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将语境理论逐步付诸实践。同时,对实验班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并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两个班的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班,具有显着性差异。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本文得出语境词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并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最后,本文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启示,并对语境词汇教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对今后的英语研究和语境词汇教学有所裨益。

吴斯金(Ustinova Anastasia)[3](2020)在《俄罗斯学生汉语泛义动词“弄”的学习情况研究》文中指出什么是泛义动词?这是现代汉语中意义比较宽、并且意义较模糊的一类动词。泛义动词的语义广,可以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替代很多具体的动词。可以说,泛义动词只是动词的一小部分,但是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却相当广泛。在现代汉语中“打”、“做”、“干”、“整”、“弄”等是比较常见的泛义动词。“弄”字是比较常见的泛义动词之一,意义比较丰富,而且用法多,但是它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汉语母语者在使用泛义动词时同样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对外国的学生来讲,掌握泛义动词“弄”更是一个难点。为了更加了解母语为俄语的汉语学习者对泛义动词“弄”的掌握情况,本文首先考察前人对“弄”字的研究,然后归纳它的语义特征与用法。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俄语母语者使用汉语泛义动词“弄”的情况、偏误类型与原因等等。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我发现此前俄罗斯的汉语研究者并没有对泛义动词展开过相关研究。本研究一共有5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描述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的价值、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基础。主要描述泛义动词的定义,以及国内和国外学者对泛义动词“弄”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是“弄”在汉语、俄语中用法及对比。主要研究的是泛义动词“弄”在词典中的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包括句法功能、语法功能、语用功能等等、以及在俄语中的用法及对应表达。第四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对以俄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使用泛义动词“弄”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泛义动词“弄”在使用过程中的偏误,并且探讨了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第五部分是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分析第四章出现的偏误对教学过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孙筱筱[4](2020)在《《伤寒论》“方-药-证”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伤寒论》方剂疗效确切,组方精当,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本文对《伤寒论》“方-药-证”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和数据分析研究,希望疗效确切的经方能深化方剂配伍理论,为方证、药证研究提供思路和启发。方法:运用文献整理分析的方法,对《伤寒论》中方证完备的条文进行数据整理,对症状及方药信息进行提取,对其中的方-证关系进行文献学的梳理与分析,对药-证部分应用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进行挖掘和分析,结合文献的考证分析,探讨《伤寒论》的方-药-证关系,最后结合医案对“方-药—证”关系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将《伤寒论》的方、药、证信息规范整理后,共有方剂112首、药物83味、症状224个纳入分析。方:对《伤寒论》全书112方中症状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方剂进行方证相关分析,对方剂条文进行逐条解析。符合筛选条件的19个方剂纳入分析,分别是小柴胡汤、大承气汤、四逆汤、桂枝汤、五苓散、麻黄汤、小承气汤、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大陷胸汤、抵当汤、调胃承气汤、通脉四逆汤、真武汤、小青龙汤、白虎汤、瓜蒂散、猪苓汤、十枣汤。药:《伤寒论》全书中前15名的药物及频次为:甘草69次、桂枝39次、大枣38次、生姜36次、芍药29次、干姜21次、人参20次、附子19次、半夏18次、黄芩17次、大黄15次、麻黄14次、黄连13次、白术10次、茯苓10次。证:《伤寒论》全书出现前5的症状依次为:下利、发热、烦、手足厥冷、呕吐。药证方面:设置最低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10%,对排名前5的症状进行症状与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下利:单味药里,下利与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芍药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63.303、35.780,34.862,33.028、26.606,黄芩、干姜、黄连、半夏、人参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64.706、57.143、46.154、38.889、35.000。药对:桂枝+甘草、大枣+甘草、生姜+大枣、芍药+甘草、芍药+大枣与下利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33.028、28.440、28.440、22.018、18.349,黄芩+甘草、干姜+甘草、半夏+大枣、半夏+甘草、人参+甘草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75.000、57.143、50.000、42.857、33.333;药团:生姜+大枣+甘草、芍药+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与下利的支持度百分比为25.688、16.514、16.514。根据寒热虚实不同,统计出热利使用的方剂有6首,药物使用频次37次,运用较多的是黄芩、大枣、甘草,频次都为4次,寒利使用的方剂有6首,药物使用总频次28次,运用较多的是干姜、甘草、附子,频次为6、4、3,寒热错杂利的方剂有5首,药物使用总频次27次,运用较多的是干姜、甘草、黄连、黄芩、大枣、半夏、人参,频次为4、4、3、3、3、3。发热:单味药,麻黄、大黄、芍药、生姜、干姜与发热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38.462、36.842、30.000、28.571、27.778、26.667,与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芍药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是63.303、35.780、34.862、33.028、26.606;药对: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生姜+甘草、桂枝+生姜、芍药+生姜与发热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33.028、28.440、28.440、21.101、17.431,麻黄+甘草、芍药+生姜、芍药+大枣、干姜+甘草、芍药+桂枝、人参+甘草与发热的置信度分别为38.462、36.842、30.000、28.571、27.778,药团:发热与生姜+大枣+甘草、桂枝+大枣+甘草、桂枝+生姜+甘草、桂枝+生姜+大枣、芍药+大枣+甘草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25.688、21.101、20.183、19.266、16.514,发热与芍药+生姜+大枣、芍药+生姜+甘草、芍药+桂枝+甘草、芍药+桂枝+生姜、芍药+大枣+甘草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33.333、29.412、27.778、26.667、26.316,;药组:发热与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芍药+桂枝+生姜+大枣、芍药+桂枝+生姜+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甘草、芍药+桂枝+大枣+甘草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29.412、26.667、26.667、25.000、25.000。按六经的不同,太阳发热的使用方剂有13首,药物使用频次为63,使用较多的药物为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麻黄、杏仁,频次分别为7、7、6、6、5、5、3,少阳发热的方剂3首,药物频次为24,使用多的药物为柴胡、黄芩、半夏、大枣、芍药、甘草、人参,频次分别为3、3、3、3、2、2、2,阳明发热的方剂有6首,药物频次为24,使用多的药物为大黄、甘草、芒硝、人参、知母、枳实,频次分别为3、3、2、2、2。烦:单味药里,烦与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芍药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63.303、35.780、34.862、33.028、26.606,烦与黄芩、大黄、干姜、黄连、半夏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35.294、33.333、23.810、23.077、22.222;药对:桂枝+甘草、大枣+甘草、生姜+甘草、生姜+大枣与烦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33.028、31.193、28.440、28.440,烦与半夏+大枣、黄芩+甘草、生姜+大枣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33.333、25.000、19.355,药团:烦与芍药+生姜+大枣、生姜+大枣+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的置信度及支持度排名在前;药组:烦与芍药+桂枝+生姜+大枣、芍药+桂枝+生姜+甘草的置信度分别为13.333。根据烦的病因病机,关于实烦的方剂共有8首,药物频次为32,使用较多的药物为甘草、黄芩、半夏、大枣、干姜、人参,频次分别是5、2、2、2、2、2,虚烦的方剂有5首,药物频次为17,使用较多的药物是甘草、干姜、芍药,频次为3、2、2。手足厥冷:单味药里,手足厥冷与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芍药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63.303、35.780、34.862、33.028、26.606,手足厥冷与干姜、附子、人参、芍药、甘草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33.333、31.579、25.000、17.241、15.942;药对:干姜+甘草、附子+甘草、芍药+甘草、芍药+桂枝、黄芩+甘草与手足厥冷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35.714、27.273、16.667、16.667、16.667,桂枝+甘草、芍药+甘草与手足厥冷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33.028、22.018。六经病手足厥冷各不同,少阴手足厥冷方剂共有2首,药物频次为8,药物为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柴胡、甘草、芍药、枳实,厥阴手足厥冷的方剂为4首,药物使用频次是30,使用较多的药物是甘草、桂枝、细辛、附子、干姜、芍药、大枣,频次分别为3、3、3、2、2、2、2。呕吐:单味药,桂枝、大枣、生姜、芍药与呕吐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35.780、34.862、33.028、26.606;人参、黄芩、半夏、干姜、生姜与呕吐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 30.000、29.412、27.778、23.810、19.444,药对:大枣+甘草、生姜+甘草、生姜+大枣与呕吐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31.143、28.440、28.440,半夏+大枣、半夏+甘草、黄芩+甘草、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与呕吐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41.667、28.571、25.000、20.000、19.355;药团:生姜+大枣+甘草、芍药+桂枝+生姜与呕吐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是14.286、13.333;药组:芍药+桂枝+生姜+大枣、芍药+桂枝+生姜+甘草与呕吐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13.333、13.333。六经呕吐病机各不同,使用药物有异,太阳呕吐方剂为8首,药物的频次为41,使用较多的药物是甘草、大枣、桂枝、芍药、半夏、干姜、生姜、麻黄,频次分别为5、4、4、3、3、3、2、2。少阳呕吐方有3首,药物频次为24,使用多的药物为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芍药,频次分别是3、3、3、3、3、2、2,少阴呕吐方剂有4首,药物的频次为18,使用较多的是附子、干姜、茯苓,频次为3、2、2,厥阴呕吐的方有2首,药物的频次为14,使用较多的是干姜、黄连、人参,频次均为2。结论:本文在对《伤寒论》方证齐全的条文整理和建库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技术结合的方法,探讨方药与症状关联规律。得出以下结论:方证方面:治疗抓住“主证”,是仲景经方在临床不同疾病中灵活应用和加减化裁的主要关键,这也是本研究中方-证关系研究的重点。有或然证,临床症状比较多,就一定要从“主证”入手。药证方面:下利出现时,可选用黄芩、干姜、黄连、半夏、人参、甘草、桂枝、大枣、生姜等药物。在热利出现时,运用较多的药物是黄芩、大枣,寒利出现时,运用较多的药物为干姜、附子,寒热错杂利,药物依次是干姜、甘草、黄连、黄芩、大枣、半夏、人参。总体来看,下利与干姜黄芩黄连汤药物吻合。发热一症,总的病机为阴阳失和,太阳发热常用汗法,太阳发热,药物使用较多的是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麻黄、杏仁。与桂枝汤和麻黄汤主要药物一致,少阳发热用和法,多用柴胡、黄芩、半夏、大枣、芍药、甘草、人参等小柴胡药物。阳明发热一般用下法,用大黄、甘草、芒硝、人参、知母、枳实等三承气药物。少阴发热大法是温,以附子、干姜等为主。厥阴发热以寒温并用为主,兼有水湿瘀血者,可兼以利水、化湿、化瘀之法,临床应随症状变化加减药物治之。实烦常用药物是甘草、黄芩、半夏、大枣、干姜、人参。虚烦常用药物甘草、干姜、芍药。治烦的药物与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大致吻合,实烦多选用小柴胡汤药物,虚烦多用小建中汤中药物治疗。手足厥冷主要病是厥阴病导致的,常用药物为甘草、桂枝、细辛、附子、干姜、芍药、大枣。选用药物与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以及通脉四逆猪胆汁汤的组成药物基本吻合,但阳明热厥为热病,需要清热,药以石膏、知母为主。太阳呕吐多用甘草、大枣、桂枝、芍药、半夏、干姜、生姜、麻黄,少阳呕吐: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大枣、人参、芍药,少阴呕吐:附子、干姜、茯苓,厥阴呕吐:干姜、黄连、人参。总体看来,呕吐治疗药物组合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相似,但呕吐的病机不同,用药也要相应的调整。呕吐与烦出现,半夏、黄芩、人参、生姜、大枣、甘草等,药物组合为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发热与呕吐同时出现,常用黄琴、半夏、生姜、大枣、甘草,药物组合代表为芍药、姜枣草;呕吐、烦、发热同时出现时,常用药物干姜、黄芩、生姜、人参,黄芩和甘草,药组与桂枝汤的药物相合;呕吐、发热、下利三者出现时,常用干姜、黄芩、甘草、人参、附子。研究结果显示,《伤寒论》全书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前5味药物恰好是桂枝汤的药物组成,同时桂枝汤的主治症状在证-药关系中出现频次也较高。因此以桂枝汤作为“方-药-证”结合研究的代表方剂,收集桂枝汤原方的近代名中医医案,从治疗疾病、主治症状、特殊症状、基本用量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论是桂枝汤的疾病应用范围较广,不仅用于表虚感冒、汗证、发热,而且还用于奔豚、妊娠呕吐、目疾等;症状涉及面广,但以汗出、发热、恶风寒、身痛、倦怠乏力为主要症状;典型脉象是浮脉,舌质为淡舌、舌苔为薄白苔;现代用量与《伤寒论》中原方中所用剂量差别较大,剂量的改变考虑为自然、社会、政策等因素综合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伤寒论》参考“方-证-药”的关联关系,可为深入理解《伤寒论》经方的配伍规律、用药思路提供帮助,同时为实现临床精准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金瑞[5](2019)在《《汉语大字典》水部字研究》文中指出《汉语大字典》是在现代辞书编纂理论指导下编写出来的一部新型字典,从1975年计划编写到1990年八卷本全部出齐,用时15年。第一版出版後,从1999年开始正式修订,到2010年第二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与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共同出版,又用时10年,卷轶浩繁,体量巨大,堪称我国语文辞书编纂的标志性典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辞书编纂的学术水准和文化软实力。本文以《汉语大字典》水部字为研究对象,结合前贤时彦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词典学、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对《大字典》水部字整部字从收字、注音、释义、书证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主要从两大角度入手,一是从辞书编纂和词典学角度入手,将《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等(必要的时候还有《辞源》《近代汉语词典》)大型语文辞书整部字进行综合比较,试图较为先行地发现两部辞书在收字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而探讨大型语文辞书编纂和修订方面的相关问题。二是以《大字典》本身为语言文字材料,梳理了所有水部字,从词汇学角度对其中存在的典型的语义类聚范畴进行个案描写。本文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近三十年来《汉语大字典》的研究情况。关於这两版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专着,专着以《汉语大字典》疑难字的考释方面居多;二是论文,又可以分为字典编排、本体研究及非纯语言文字角度等三个方面。其中本体研究是核心内容和主体内容,又可以细分为声训注音商榷,字头、字形的收录和古文字字形商补,释义的指瑕和训释方式的研究,书证的辨误,字际关系的考证,疑难字的考释,《异体字表》研究,综合性训诂等。第二部分全面比较了两版《汉语大字典》。通过比较,可知第二版《大字典》较第一版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完善。首先是收字有所增加。就整部字典而言,由原来的54678个字头增加到60370个。具体到水部字,增加了 59个类推简化字字头和133个新收字。其次是字形处理得更规范统一。释义方面,第二版秉着词义具有概括性、历史性、社会性、准确性等要求对词义进行了完善。有的增加义项,包括增加新按语和增加条目互见;还有对专名义项进行及时更新,包括行政区划的名称更新和科学名词的定义的更新等;还有吸收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後对旧有义项进行重新编辑等;当然也删减了某些不恰当的义项。例证方面,针对第一版存在的书证欠妥、书证有误、引文失误、引书格式不统一等疏漏,新版主要对其中的硬伤、明显存在的疏误问题进行了修订,同时也删掉了一些不准确不恰当的书证,更方便读者理解。第三部分全面比较了《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所收水部字。《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水(氵)”部字共收录字头2148个(包含简化字、类推简化字),《汉语大词典》“水(氵)”部字共有字头904个(第五卷并第六卷续)。我们从收字、音项、义项、书证各方面对二典进行了全面对比,发现其中还是存在大量的不一致性,包括音项设置不同、义项设置不同、义项分合不同、方言标注不同、字际关系的沟通不同、相同义项归在不同的音项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体例要求不同之外,有的是因为编者的疏漏,有的是因为对书证及古注的文本理解不同,还有的则是无法避免的学术分歧和尚不能搞清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从词汇学的角度对水部字进行范畴分类辨析。这些水部字基本上都显示出与“水”有关的词义属性。其中又可以按具体的词义分为表示江河湖海或地名专称的名词;表示水流的通称或水流的停聚处的名词;表示与水相连的陆地或水边的相关事物的名词;表示具体的某种液体的名词;表示与天气有关的气象或气候的名词;表示与水相关的动作(主要是他动,与水自流状态相区别)的动词;表示描摹水的形状和态貌的形容词;表示模拟与水相关的声音的拟声词以及其他等等。这每一类大的范畴中又可再细分出许多子范畴的小类。对这些范畴内的单字进行辨析不仅有助於我们对水部字的整体范畴有宏观上的认识,还能帮助我们厘清水部字内部的单字个体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反过来也将对《汉语大字典》收字、释义、义项编排逻辑、字际关系沟通等方面起到补充和指导作用。

姚婉琦[6](2019)在《《脸谱网营销(第三版)》中with的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英语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与汉语相比较,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在英汉翻译中,将介词准确地翻译成汉语中相应的词汇,就显得尤为重要。with作为英语中的高频介词,使用灵活。因此,掌握with的特征,根据相关的翻译理论,总结英汉翻译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实践报告以《脸谱网营销(第三版)》中介绍部分和第一章为翻译文本,以with的汉译为研究对象。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运用了增译法、省译法、转译法、分译法和直译法5种翻译方法。通过对句子的拆分和整合确保译文准确流畅,并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处理人称、语气等方面的问题。实践结果表明: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透彻理解原文,注意with的用法和功能;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逻辑思维方式的差异,综合考虑目的语的行文特点以及读者的语言习惯。希望本实践报告能为商务英语笔译人员在翻译类似营销文本的时候提供参考。

崔毓铮[7](2019)在《外国留学生“比”字句省略用法习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比较句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字句是比较句中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又很典型的句型,目前“比”字句省略用法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分析外国留学生“比”字句省略用法的习得情况,旨在丰富相关研究,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这一用法,为对外汉语课堂相关教学提供参考。根据“比”字句本体研究成果,本文对“比”字句的省略用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编制测试问卷,对中高级水平、不同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使用“比”字句省略用法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出留学生“比”字句省略用法的常见偏误,并对“比”字句省略用法习得及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本文采用了偏误分析法、测试法和文献研究法。经过对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根据留学生的偏误率等数据,得出留学生习得不同“比”字句省略用法认知和输出的难度等级,认为在认知层面上,省略比较后项的中心语与结构助词“的”、省略比较后项的动宾短语的宾语中心语及省略比较后项的动词性短语的中心语这三种省略用法的平均偏误率最高,难度最高;在输出层面上,省略比较前项这一省略用法的平均偏误率最高,所以难度最高。最后总结出被试者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包括结构助词“的”的省略、句法成分的省略、比较前项还是比较后项的省略等,为“比”字句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参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并在教材的编写与选择、教师个人知识水平的提升、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谈志娟[8](2019)在《对外汉语视角下的副词“都”和“全”与All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都”和“全”与“All”三个词的语义、语法及语用的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以南昌大学的留学生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有针对性的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证。研究表明,“都”、“全”、“All”三个词在语义、语法、语用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副词“都”除表示“总括全部”外,还有“甚至”、“已经”的意思;还可以“表示强调的语气”,并且可以与“是”连用,用来解释原因;另外,“都”还可以表分配;但“总括性”是“都”的核心语义。副词“全”可以表示“概括整个范围”;还可以表示程度深,有“完全的意思”;且“全”有尚且”的意思;“总括性”亦是副词“全”的核心语义。“All”作副词时,有“全部”的意思;也有“完全地”之义,还可表示“很、十分、非常”,“太、过分”,“每方、各”。英文“All”作副词时,其语义特点同副词“都”和“全”一样,“总括性”是它最大的特点;副词“全”与“All”在语法功能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两个词的主要共同点就是作副词时,都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但“All”除了可以做副词外,还可以作形容词、代词等,这就使得“All”的语法功能相应地会不同,而汉语里的副词“全”则没有这些语法功能。就语用而言,“都”、“全”、“All”三个词都有语义前指与后指的现象,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汉语“都”与英语“All”在互译时不能直译,原因主要是与“都”相比,“All”能具有更多的词性,“All”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思。对问卷的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高校,南昌大学留学生对副词“都”与“全”的掌握不到位,总体而论偏误率较高,但偏误现象随着留学生学习阶段的提升呈逐渐减少,表现为从初级班到中级班再到高级班所出现的偏误现象越来越少,这清楚地说明了留学生对目的语的掌握程度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具体而言,留学生对副词“都”与“全”的总体偏误率较接近;但高级班留学生对副词“全”的误用次数不仅多于中级班,甚至还高于初级班,这种现象说明随着留学生汉语知识的丰富,他们对目的语的习得更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出现反复的现象。针对留学生对目的语的学习情况,笔者认为可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着手,以改进留学生的汉语习得效果。教师可从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改进。留学生则要克服自卑心理,主动、积极地融入目的语环境中,采用多说、多听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而最大限度降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只有既重视学生的学,又注重教师的教,才能更好地促进留学生对目的语的学习。

李佳欢[9](2019)在《语言学着作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ystem(Chapter 3-4)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选择的翻译文本为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ystem(《第二语言文字系统》)这一语言学文字系统方向的论着,并对翻译过程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笔者从体裁类型、文本特征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此类文本中专业术语的翻译,通过查阅大量平行文本并结合翻译理论,分析归纳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此类语言学文本的翻译实例,详细探讨论着中形副比较结构,被动结构,指代结构以及小标题的翻译,并分别展开分析从而总结归纳此类文本的翻译技巧与策略,为语言学文本的翻译实践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丘清美(PAREENA WORARAT)[10](2019)在《多媒体课件在汉语综合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泰国干咋纳女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汉语教育在泰国受到社会和政府官方的重视,地位越来越高,已经从少数人的兴趣爱好转变为学校、家庭广泛参与的项目。汉语教学方式也逐步从传统的老师板书讲解转变为应用多媒体设备和课件进行教学。2012年泰国启动实施《教育发展战略(2012年-2015年)》,要建设更多的电子网络多媒体教室,使得每个班级都有语言教师能采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汉语教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对如何更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学习汉语提出了要求。本文立足于多媒体技术在泰国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以泰国干咋纳女子中学为例,结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对教师的访谈及对实际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观察等,主要从词汇、语音、语法、课文教学、练习教学这五个方面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多媒体教学应用上出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总结目前多媒体课件在该校汉语综合课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汉语综合课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课件的策略建议。对汉字词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提出的策略建议有:统一多媒体课件中汉字词汇的字体;不同地方字号选择要恰当;汉字词汇释义上设计上注重搭配相关图片、录音及动画视频等辅助手段进行讲解。对语法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提出的策略建议有:做好语法点的关联及对比展示;对语法用法能够提炼为公式进行展示;注重应用动画效果,加深语法学习印象。对课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提出的策略建议有:课文朗读尽量采取视频及动画等形式进行展示;注重课文内容展示布局及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对语音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提出的策略建议有:可以设计语音教学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部分较难词汇进行拼音标注。对练习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提出的策略建议有:练习后详细的答案解读展示;创意性练习设计。另外在多媒体课件形式设计策略提出:色彩搭配注重协调美观,并能够考虑到教室教学环境中的光线影响;整体版面设计上注重协调;模板的选择上要遵守简洁、相关性及系统性的原则。

二、good用法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ood用法小议(论文提纲范文)

(1)认知功能教学法在“什么”非疑问用法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认知功能教学法研究现状
        1.2.2 “什么”非疑问用法的本体研究
        1.2.3 “什么”非疑问用法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 认知功能教学法
    2.1 认知功能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2 认知功能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和原则
3 “什么”非疑问用法的分类与教学排序
    3.1 用法分类
        3.1.1 否定用法
        3.1.2 委婉用法
        3.1.3 任指用法
        3.1.4 虚指用法
        3.1.5 列举用法
        3.1.6 承指用法
    3.2 教学排序建议
        3.2.1 难度等级模式
        3.2.2 教材中的“什么”非疑问用法分析
        3.2.3 “什么”教学难度排序
4 认知功能教学法在“什么”非疑问用法教学中的运用
    4.1 提供“有效语料”原则
    4.2 充分利用语境原则
        4.2.1 语言形式
        4.2.2 交际功能
    4.3 贯彻对比原则
5 “什么”非疑问用法有效语料编写
    5.1 任指用法
    5.2 列举用法
    5.3 虚指用法
    5.4 承指用法
    5.5 委婉用法
    5.6 否定用法
6 认知功能教学法指导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6.1 感知阶段
    6.2 理解阶段
    6.3 巩固阶段
    6.4 运用阶段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什么”非疑问用法在教材中的复现情况
附录2 “什么”非疑问用法在教材中的讲解与练习情况
致谢

(2)高中英语语境词汇教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学科核心素养
    2.2 词汇教学研究
    2.3 语境研究
        2.3.1 语境概念界定
        2.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 语境词汇教学研究
    2.5 语境词汇教学的原则
第三章 研究过程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实施过程
    3.5 数据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4.1.1 学生对于词汇学习的兴趣
        4.1.2 学生词汇学习策略
    4.2 词汇测试数据分析
        4.2.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比较结果
        4.2.2 实验班前测与后测比较结果
        4.2.3 对照班前测与后测比较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果
    5.2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教师问卷调查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前后测试卷
    附录D: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成绩

(3)俄罗斯学生汉语泛义动词“弄”的学习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价值
    1.4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汉语泛义动词的定义
    2.2 泛义动词“弄”的研究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弄”在汉语中的用法及俄语中对应表达
    3.1 “弄”在汉语中的用法
        3.1.1 辞书中泛义动词“弄”的解释
        3.1.2 泛义动词“弄”的句法分析
        3.1.3 泛义动词“弄”的功能
    3.2 “弄”在俄语中的对应表达
    3.3 小结
第四章 俄语母语者弄的学习情况分析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调查设计
        4.1.2 问卷调查对象
        4.1.3 问卷调查目的
    4.2 问卷调查结果
    4.5 泛义动词“弄”的偏误类型
    4.6 泛义动词“弄”的使用偏误原因
第五章 泛义动词“弄”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伤寒论》“方-药-证”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伤寒论》方证及方药量效研究
        1 《伤寒论》方证研究
        1.1 方证、药证的概念
        1.2 《伤寒论》方证的特色
        1.3 《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
        1.4 《伤寒论》方证、药证的研究现状
        2 《伤寒论》方药量效研究
        2.1 方药量效研究概况
        2.2 《伤寒论》方药量效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在方剂研究中的应用
        1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方剂挖掘中的运用
        2 统计方法在方剂研究中的应用
        2.1 关联规则在方剂研究中的应用
        2.2 计算机算法与方剂挖掘
        3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与方剂研究
        4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伤寒论》方剂数据库建设
    1 资料收集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的整理
        1.3 资料录入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处理
        2.2 数据库的建设
        2.3 数据挖掘方法
第二部分 《伤寒论》方-药-证分析
    1 方药研究结果
        1.1 药物频次
        1.2 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
    2 症状研究结果
        2.1 总的症状频次
        2.2 方剂条文症状频次
    3 方-证研究结果
        3.1 小柴胡汤
        3.2 大承气汤
        3.3 四逆汤
        3.4 桂枝汤
        3.5 五苓散
        3.6 麻黄汤
        3.7 小承气汤
        3.8 栀子豉汤
        3.9 白虎加人参汤
        3.10 大陷胸汤
        3.11 抵当汤
        3.12 调胃承气汤
        3.13 通脉四逆汤
        3.14 真武汤
        3.15 小青龙汤
        3.16 白虎汤
        3.17 瓜蒂散
        3.18 猪苓汤
        3.19 十枣汤
        3.20 小结
    4 药-证研究结果
        4.1 高频症状与药物的关系
        4.2 小结及分析
第三部分 基于医案的方-药-证-效探讨
    1 病案来源
    2 病案录入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信息点确立
        2.4 资料处理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治疗疾病
        4.2 主要症状
        4.3 舌脉统计
        4.4 用量
    5 讨论
结语
    1 论文的创新点
    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汉语大字典》水部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性及难点
第一章 近三十年来《汉语大字典》研究回顾
    第一节 关於第一版《汉语大字典》
    第二节 关於第二版《汉语大字典》
    小结
第二章 《汉语大字典》水部字一二版不同
    第一节 字头变化
        一 增加字头
        二 删除的字头
        三 次序调整
    第二节 注音变化
        一 删减多余反切
        二 纠正声调疏误
        三 标注新义今读
        四 重置音项
        五 补全读音
        六 待商榷问题
    第三节 释义变化
        一 增加新内容
        二 删减义项
        三 分设义项
        四 更新义项
        五 调整义项顺序
        六 沟通字际关系
        七 音项和义项相配合
        八 改动较大
        九 待商榷问题
    第四节 书证变化
        一 规范书证
        二 增加书证
        三 删减书证
        四 调整书证顺序
        五 义项和书证相搭配
        六 待商榷问题
    小结
第三章 《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水部字比较研究
    第一节 音项设置不同
        一 《大字典》比《大词典》多音项
        二 《大词典》比《大字典》多音项
    第二节 义项设置不同
    第三节 义项分合不同
    第四节 同一个义项归在不同音项下
    第五节 差异巨大
    小结——兼谈大型语文辞书编纂的几个问题
        一 要注意收字完备
        二 要注意书证准确问题
        三 要注意利用方言材料
        四 要注意吸收近代汉语研究成果
第四章 《汉语大字典》水部字代表性范畴类聚研究
    第一节 动词类代表性范畴词义比较研究
        一 “洗涤”类
        二 “涉渡”类
        三 “浇灌”类
        四 “淘滤”类
        五 “沉没”类
        六 “漂浮”类
        七 “泼洒”类
    第二节 名词类代表性范畴词义比较研究
    第三节 个案研究
        个案一 汉语“浇灌”义词汇类聚辨析及其发展演变研究
        个案二 动词“注”的灌注义发展及其成因
        个案三 “潮”义大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大字典》《大词典》方言标注不同
附录二 《大字典》《大词典》字际关系沟通不同
附录三 《大字典》水部字代表性词义范畴类聚
致谢

(6)《脸谱网营销(第三版)》中with的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翻译任务描述
    1.1 翻译任务来源
    1.2 翻译任务介绍
2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过程描述
    2.3 译后事宜
3 案例分析
    3.1 with的用法
    3.2 with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3 with的汉译方法
        3.3.1 增译法
        3.3.2 转译法
        3.3.3 省译法
        3.3.4 直译法
        3.3.5 分译法
4 实践总结
    4.1 总结
    4.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A 原文与译文
附录B 专有名词与缩略语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外国留学生“比”字句省略用法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一) 汉语比较句本体研究
        1. 语义研究
        2. 句法研究
        3. 语用研究
        (二) 汉语比较句省略用法的研究
        1. 20世纪80年代对比较句省略用法的研究
        2. 20世纪90年代对比较句省略用法的研究
        3. 21世纪对比较句省略用法的研究
        (三) 汉语比较句习得及教学情况研究
        1. 语言对比分析的角度
        2. 偏误分析的角度
        3. 习得的角度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步骤
        (四)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比较句的分类及形式特点
    第一节 比较句的主要类型
        一、比较句类型划分相关研究
        二、本研究对比较句类型的划分
        (一) “比”字句
        (二) “跟”字句
        (三) “有”字句
    第二节 “比”字句的省略用法
        一、“比”字句省略用法的界定
        二、“比”字句省略用法的主要类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留学生“比”字句省略用法的认知研究
    第一节 “比”字句省略用法的认知考察
        一、省略比较后项的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
        二、省略比较后项的动宾短语的宾语中心语
        三、省略比较前项或者后项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或谓语
        四、省略比较后项的动词性短语的中心语
        五、省略比较后项的中心语与结构助词“的”
        六、省略比较后项的动宾短语中的宾语
        七、省略比较后项的定语与结构助词“的”
        八、省略比较前项
    第二节 “比”字句省略用法的认知差异
        一、不同汉语水平被试的认知差异
        二、不同汉语学习时间被试的认知差异
        三、不同性别被试的认知差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留学生“比”字句省略用法的输出情况
    第一节 “比”字句省略用法的输出情况
        一、省略比较后项的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
        二、省略比较后项的动宾短语的宾语中心语
        三、省略比较前项或者后项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或谓语
        四、省略比较后项的动词性短语的中心语
        五、省略比较后项的中心语与结构助词“的”
        六、省略比较后项的动宾短语中的宾语
        七、省略比较后项的定语与结构助词“的”
        八、省略比较前项
    第二节 “比”字句省略用法的输出差异
        一、不同汉语水平被试的输出差异
        二、不同汉语学习时间被试的输出差异
        三、不同性别被试的输出差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比”字句省略用法的习得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 留学生习得“比”字句省略用法的偏误规律
    第二节 “比”字句省略用法习得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比”字句省略用法教学建议
        一、教材的编写及选择
        二、教师个人知识水平的提升
        三、课堂教学方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创新之处
    第三节 不足及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致谢)

(8)对外汉语视角下的副词“都”和“全”与All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副词“都”、“全”的研究
        1.3.2 副词“都”与“全”的对比研究
        1.3.3 副词“都”和“全”与“All”的对比研究
第2章 “都”和“全”与“All”的语义考察
    2.1 “都”“全”“All”的词典释义
    2.2 “都”、“全”、“All”的语义特征
        2.2.1 “都”的语义特征
        2.2.2 “全”的语义特征
        2.2.3 “All”的语义特征
    2.3 “都”、“全”、“All”的语义指向
        2.3.1 “都”的语义指向
        2.3.2 “全”的语义指向
        2.3.3 “All”的语义指向
第3章 “都”和“全”与“All”的比较
    3.1 “都”与“All”的对比
        3.1.1 词性的对比
        3.1.2 语用的比较
        3.1.3 语法功能的对比
    3.2 “全”与“All”的对比分析
        3.2.1 词性的对比
        3.2.2 语用的对比
        3.2.3 语法功能的比较
第4章 留学生习得副词“都”和“全”偏误的调查及分析
    4.1 调查问卷偏误总体情况
    4.2 初级班留学生的偏误现象分析
        4.2.1 总体情况分析
        4.2.2 副词“都”与“全”的误代偏误及分析
        4.2.3 副词“都”与“全”的遗漏偏误及分析
        4.2.4 副词“都”与“全”的其他不当使用情况及分析
    4.3 中级班留学生的偏误现象分析
        4.3.1 总体情况分析
        4.3.2 副词“都”与“全”的误代偏误及分析
        4.3.3 副词“都”与“全”的遗漏偏误及分析
        4.3.4 副词“都”与“全”的其他不当使用情况及分析
    4.4 高级班留学生的偏误现象分析
        4.4.1 总体情况分析
        4.4.2 副词“都”与“全”的误代偏误及分析
        4.4.3 副词“都”与“全”的遗漏偏误及分析
        4.4.4 副词“都”与“全”的其他不当使用情况及分析
    4.5 偏误原因分析
        4.5.1 学习者自身原因
        4.5.2 文化因素负迁移
        4.5.3 留学生学习环境
        4.5.4 留学生的学习态度
    4.6 教学建议
        4.6.1 学生习得策略的建议
        4.6.2 教学策略的建议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留学生对“都”与“全”使用的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语言学着作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ystem(Chapter 3-4)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一、题材分析
        二、体裁分析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一、翻译目的
        二、翻译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评述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评述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的准备
        二、参考文献的准备
        三、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四、翻译策略选择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三、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二、译文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语言学着作的词汇翻译
        一、语言学术语的翻译
        二、普通词汇的翻译
    第二节 指代结构的翻译
        一、省略法
        二、替换法
    第三节 被动结构的转换译法
        一、译为隐性被动句
        二、更改主语
    第四节 形、副比较结构的翻译
        一、语序调整
        二、增译法
    第五节 小标题的翻译
        一、译为名词性短语
        二、译为定中短语
第五章 实践总结以及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文、译文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10)多媒体课件在汉语综合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泰国干咋纳女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多媒体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概述
        1.2.2 多媒体在泰国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概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泰国汉语综合课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状况
    2.1 泰国汉语教学发展状况
    2.2 汉语多媒体教学
        2.2.1 汉语多媒体教学的相关定义
        2.2.2 多媒体汉语教学的优势
    2.3 泰国干咋纳女子中学汉语多媒体教学状况
第3章 泰国汉语综合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3.1 学生对于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情况调查与分析
        3.1.1 调查情况说明
        3.1.2 学生基本信息调查
        3.1.3 基本汉语教学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
        3.1.4 汉字词汇教学多媒体课件使用情况调查
        3.1.5 语法教学多媒体课件使用情况调查
        3.1.6 课文教学多媒体课件使用情况调查
        3.1.7 语音教学多媒体课件使用情况调查
        3.1.8 练习教学多媒体课件使用情况调查
        3.1.9 小结
    3.2 教师综合课多媒体课件应用现状访谈与分析
        3.2.1 教师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情况访谈
        3.2.2 教师多媒体课件应用在各教学环节的现状访谈
第4章 泰国汉语综合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4.1 泰国汉语综合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存在的问题
        4.1.1 汉字词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存在的问题
        4.1.2 语法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存在的问题
        4.1.3 课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存在的问题
        4.1.4 语音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存在的问题
        4.1.5 练习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存在的问题
    4.2 泰国汉语综合课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课件的策略建议
        4.2.1 生词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制作设计策略建议
        4.2.2 语法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制作设计策略建议
        4.2.3 课文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制作设计策略建议
        4.2.4 语音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制作设计策略建议
        4.2.5 练习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制作设计策略建议
        4.2.6 多媒体课件形式设计策略建议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学生问卷调查表(中文版)
附录2:学生问卷调查表(泰语版)
附录3:教师访谈表

四、good用法小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认知功能教学法在“什么”非疑问用法教学中的应用[D]. 兰小雨.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高中英语语境词汇教学实证研究[D]. 周红. 延边大学, 2020(06)
  • [3]俄罗斯学生汉语泛义动词“弄”的学习情况研究[D]. 吴斯金(Ustinova Anastasia). 吉林大学, 2020(08)
  • [4]《伤寒论》“方-药-证”关系研究[D]. 孙筱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汉语大字典》水部字研究[D]. 金瑞.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3)
  • [6]《脸谱网营销(第三版)》中with的汉译实践报告[D]. 姚婉琦.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7]外国留学生“比”字句省略用法习得研究[D]. 崔毓铮. 中央民族大学, 2019(10)
  • [8]对外汉语视角下的副词“都”和“全”与All的对比研究[D]. 谈志娟. 南昌大学, 2019(02)
  • [9]语言学着作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ystem(Chapter 3-4)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李佳欢.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10]多媒体课件在汉语综合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泰国干咋纳女子中学为例[D]. 丘清美(PAREENA WORARAT).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良好的使用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