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组织中抗肿瘤及髓系细胞增殖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其性质

地龙组织中抗肿瘤及髓系细胞增殖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其性质

一、地龙组织中抑瘤、促髓系细胞增殖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其性质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曼玲[1](2021)在《基于TLR4通路探讨健脾活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其疗效机制;建立恶性转化胃上皮细胞模型,观察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其的影响,并探索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挖掘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新方法,为本病的临证用药提供参考及理论支撑。方法:1.搜索CNKI、WAN FANG、Sino Med、VIP、Cochrane、Pubmed、Embase数据库中近20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文献并进行文献筛选,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录入方药证治数据,建立数据集。利用“数据统计”、“统计报表”等模块,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统计手段,分别对所有胃癌前病变,注明肠上皮化生,注明不典型增生,注明异型增生的方药进行分析,包括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频次统计、治法统计、组方分析、新方分析。2.搜索CNKI、WAN FANG、Sino Med、VIP、Cochrane、Pubmed、Embase数据库中近20年关于健脾活血法依据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并进行文献筛选,利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Revman5.3软件对干预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胃镜改善率、病理缓解率、Hp根除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并记录不良反应。3.搜索GEO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geo/)中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慢性胃炎差异基因的相关芯片,提取基因数据集,利用PERL软件,R语言中的程辑包,提取差异基因及其交集,并绘制热图、火山图、韦恩图,利用R语言,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https://www.string-db.org/),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并筛选出核心基因。4.临床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2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予以健脾活血方(摩罗丹配伍三七粉),对照组给予叶酸片,疗程均为2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主症/次症评分,症状总评分)、胃镜评分、病理评分,同时进行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安全性评估;免疫荧光法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中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P53、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5.体外实验。利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刺激人胃上皮细胞(GES-1细胞),诱导其恶性转化,构建恶性转化的胃上皮细胞(T-GES-1)模型。以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叶酸片含药血清为干预药物,分六组:A组:GES-1细胞+正常大鼠含药血清;B组:GES-1细胞+MNNG+正常大鼠含药血清;C组:GES-1细胞+MNNG+叶酸片含药血清;D组:GES-1细胞+MNNG+健脾活血含药血清;E组:GES-1细胞+MNNG+健脾活血含药血清+TLR4激动剂;F组:GES-1细胞+MNNG+正常大鼠含药血清+TLR4激动剂。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检测经MNNG/含药血清干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细胞的活力;利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率;流式凋亡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 m RNA的表达;WB检测各组细胞中TLR4、My D88、NF-κB、p-NF-κB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53、Ki67、Muc2的表达,并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筛选,共纳入232篇文献,包括252首方剂,233味药。药性总体偏平,药味以多归于脾、胃、肝经,健脾活血治法运用最多;使用频次最高的治法为健脾活血法、化浊解毒法、滋养胃阴法、疏肝和胃法,不同病理类型各有侧重;治疗PLGC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甘草、白术、莪术、黄芪、白花蛇舌草等,治疗PLGC的组方常用的是“白术、甘草”,“黄芪、甘草”,“黄芪、白术”,“莪术、黄芪”,“甘草、白芍”、“丹参、甘草”等,不同病理类型各有侧重,并形成常用组合网络图;提取治疗PLGC的核心组合16个,新方8个,提取治疗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的核心组合各8个,新方各4个,并形成新方网络图。2.最终纳入39篇RCT文献,共有3786名受试者,其中健脾活血法治疗组1994名,对照组1792名。文献质量评价显示:有21篇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18篇提及随机分组,但未阐述随机方法。2篇为双盲双模拟,1篇采用模拟药物单盲。有6篇在结局观测指标描述中的例数与原始例数不符,且未说明失访原因;meta分析显示:健脾活血法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5,95%CI(1.21,1.30)];胃镜改善率优于对照组[RR=1.39,95%CI(1.28,1.52)];病理改善率优于对照组[RR=1.48,95%CI(1.38,1.60)];中医症状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5,95%CI(1.13,1.38)];Hp根除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5,95%CI(1.14,1.37)],39篇文献中,有14篇文献描述了研究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其中12篇描述未出现不良反应,2篇中有出现不良反应,包括便秘6例(对照组2/60,观察组4/60)、腹痛1例(对照组1/60)、口干3例(对照组1/60,观察组2/60)、腹泻1例(对照组1/90)、头痛1例(对照组1/90)、皮疹1例(对照组1/90)。3.选取GSE55696、GS87666E数据集,筛选出差异基因121个,其中上调基因42个,下调基因79个。差异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颗粒腔、细胞内小泡、高密度脂蛋白颗粒等中;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是激素代谢过程,白细胞趋化过程,c GMP的信号途径等;主要作用涉及有钾离子通道运转、氧化还原、模式识别受体活动等。差异基因参与的通路包括白介素17(IL17)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分泌通路。4.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经卡方检验分析,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卡方值=6.613,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主要症状胃脘疼痛、饱胀、痞满、嗳气、纳差评分均降低(P<0.01),其中饱胀、痞满、嗳气、纳差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次要症状疲乏、睡眠差、嘈杂、反酸评分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镜评分中胃镜下黏膜色泽评分、血管透见度评分、黏膜隆起评分、红斑评分、胃镜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粘膜色泽评分、红斑评分、胃镜总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观察组治疗后病理评分中肠上皮化生评分、异型增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异型增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安全性监测,摩罗丹配伍三七粉安全性良好。观察组治疗后胃黏膜中TLR4、P53、Vimentin表达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胃黏膜中E-cadherin表达增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5.体外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的GES-1贴壁生长,细胞呈梭形,形态规则,经MNNG处理后细胞形态逐渐不规则,呈现多边形。CCK-8检测显示,MNNG对GES-1细胞有一定细胞毒性,呈浓度依赖性,时间对其影响甚微,至MNNG浓度为40μmol/L时GES-1活性呈断崖式下降,20μmol/L时抑制率为30%左右,选择20μmol/L,24h造模,含药血清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呈浓度依赖型,无明显时间依赖,选择15%,24h干预。经MNNG处理后GES-1细胞的迁移率升高、凋亡率下降、EMT上升(P<0.05),P53、Ki67、Muc2表达上升(P<0.05),TLR4、My D88、NF-κB、p-NF-κB蛋白表达上升(P<0.05);给予健脾活血含药血清后,上诉情况缓解(P<0.05),且优于加入叶酸片含药血清组(P<0.05);在MNNG诱导的GES-1细胞中加入TLR4激活剂后,上述情况加重(P<0.05),同时加入TLR4激动剂及健脾活血含药血清,情况优于前者(P<0.05)。结论:1.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血瘀型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显着,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2.健脾活血方可改善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胃黏膜P53、TLR4的表达,且可缓解EMT,这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3.健脾活血方含药血清可抑制恶性转化胃上皮细胞的恶性特征,优于叶酸片含药血清,其机制为通过调控TLR4/My D88/NF-κB,抑制EMT而发挥疗效。

李中浩[2](2021)在《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中风病与西方医学体系中的脑血管病相似,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科急危重症。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机械取栓能够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但部分患者由于存在禁忌症、就医不及时等原因未能接受到这些治疗。因此,需要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中风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中风病诊断和辨证论治标准。随着对中风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王永炎院士强调在中风病中应注意毒邪的致病作用,建议在治疗时加入解毒类方药。痰热清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水牛角和熊胆粉组成,长于清热解毒,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人员发现,伴有肺部感染的中风病患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不仅咳嗽、发热等症状得到改善,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较快。痰热清注射液的组方思路与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相似,因此,从毒邪致病的角度推测痰热清注射液解毒开窍的功效,可能对中风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些早期的临床研究也发现,痰热清注射液能够促进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目的:探索痰热清注射对中风病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1.在临床研究中,我们采用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已发表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截止到2021年1月1日收录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同时对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2.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痰热清注射液中有效成分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进行探索。根据已发表的文献收集痰热清注射液中的已检测到的化合物成分,计算这些化合物的QED值,选择其中大于0.18的做为潜在有效成分。检索PubChem中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物靶标。将这些靶标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已知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做交集,得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分析这些药物靶标之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生物学注释。然后,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梗死动物模型,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价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评价梗死模型的病理学特征。最后,使用WB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从网络药理学得出的apel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中共纳入了 11篇文献,涉及955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对降低中风病或伴肺部感染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5.45,95%CI:-10.82~-0.09。MD=-2.37,95%CI:-3.49~-1.26,P<0.05)。对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分(MD=14.90,95%CI:8.84~20.96,P<0.05)、肢体运动功能(MD=7.39,95%CI:2.74~12.04,P<0.05)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虽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12.95,95%CI:-1.02~26.92,P<0.05)。纳入研究的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2.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痰热清注射液的81个有效成分共检索到663个药物靶标,在有效成分-药物靶标网络图中,度值最大的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度值最大的药物靶标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其中有116个为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这116个药物靶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中重要的靶点有白蛋白、细胞肿瘤抗原p53、白细胞介素-8等。生物学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这些靶点涉及胆汁分泌、药物代谢、化学致癌、肝病和apelin信号通路等227个通路;脂肪酸合成与代谢、外来化学物质代谢和细胞对药物反应等3258个生物过程;核受体活性、血红素结合反应、丝氨酸型肽酶活性等442个分子功能;排名靠前的有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复合物、膜筏、突触后膜等222个细胞组分。在脑梗死大鼠模型中,可见梗死部位水肿,空泡形成,细胞死亡。而腹腔注射液低剂量痰热清注射液(2.5ml/kg,每6小时1次)能够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24小时后的梗死体积,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WB结果显示,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APJ/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 比例显着上升,caspase8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LC3Ⅰ比例显着下降;NeuN蛋白含量显着增加,GFAP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蛋白改变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特别是脑梗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可能与激活apelin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有关。但这些研究较为粗浅,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明确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和药理机制。

韩艳军[3](2020)在《基于PI3K/Akt/mTOR自噬通路探讨人参皂苷Rg1诱导人白血病细胞(K562)衰老的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即慢粒,是多能造血干细胞骨髓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病因复杂多样,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干细胞移植和服用药物结合放化疗两种,前者受干细胞来源、年龄、经济原因等因素的限制,后者存在副作用大及预后差等问题。而中药中的人参药理作用被应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对于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人参皂苷Rg1是一种四环三萜类皂苷,具有抗肿瘤作用,且人参皂苷Rg1对正常组织无不良作用,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药物。研究显示,人参皂苷Rg1可延缓正常造血细胞衰老,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成熟方向分化,对正常造血细胞和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具有双向调节功能。本研究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为对象,探讨人参皂苷Rg1通过PI3K/Akt/mTOR自噬通路诱导K562细胞衰老的机制,为临床白血病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为白血病靶向调控药物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将K562细胞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对照组(加入等量PBS)。进行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10、20、40、80μmol/L)的人参皂苷Rg1作用24、48和72 h后,其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10、20、40、80μmol/L)的人参皂苷Rg1对K562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合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筛选出最适作用时间及浓度。运用SA-β-Gal染色检测人参皂苷Rg1对K562细胞染色阳性细胞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参皂苷Rg1作用于K562细胞后,其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right’s染色法,观察人参皂苷Rg1作用于K562细胞后,K562细胞衰老形态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端粒酶h TERT的表达和自噬因子LC3II的表达;运用荧光定量PCR(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g1诱导后K562细胞PI3K、Akt和mTOR表达的改变。结果: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1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增殖,在浓度为20μmol/L,时间为48 h时,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最高,且K562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最弱;SA-β-Gal染色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K562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验组K562细胞周期相较于对照组发生明显改变,阻滞在G0/G1期的细胞变多,S期和G2/M期的细胞变少;Wright’s染色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K562细胞呈明显衰老形态变化,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增大,细胞浆空泡增多;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K562细胞端粒酶h TERT和自噬因子LC3II的表达降低;q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K562细胞PI3K、Akt和mTOR m RNA水平明显增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K562细胞PI3K、p-Akt和p-mTOR的表达明显上调。结论:1.Rg1在体外可有效诱导K562细胞衰老。2.Rg1可通过调控PI3K/Akt/mTOR自噬通路诱导K562细胞衰老。

马锦坤[4](2020)在《基于S100A9与CyPA探讨扶正增效方对在肺腺癌放射增敏作用的调控机制》文中指出近年我国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原发性肺癌患者约70%需接受放射治疗,放疗可以抑制局部肿瘤生长,减轻病灶对正常组织的压迫和侵蚀,和手术、化疗同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正常肺部组织对放射线耐受性差,通过提高放射剂量增加放疗疗效难以实施,因此寻找适宜的放射增敏剂显得尤为重要。放射增敏剂不仅能增加肿瘤组织对放射线敏感性,提高局部控制程度,同时还可减少放射剂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肺癌放射增敏剂研究具有重要深远意义。近年来靶向和基因药物与放射结合,通过信号传导、周期调控、癌基因转化因子、凋亡、血管生成因子等多途径提高放射疗效,是目前研究热点。当今靶向或基因药物联合放射存在若干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此类药物的选择并不是根据组织放射增敏预测因子来确定,治疗相同肿瘤时疗效差别较大,该类药物研究重点应针对放射敏感预测因子进行。中药因其高效也成为放射增敏剂研究焦点。扶正增效方是针对放疗引起的热毒耗伤气阴证候以及活血化瘀改善组织缺氧的辨证组方,由银花、沙参、枸杞、莪术、生黄芪、苏木、红花等组成。前期临床证实扶正增效方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减轻放疗副反应并延长生存期。通过蛋白组学研究发现CyPA和S100A9基因是扶正增效方可能的作用靶点。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证实扶正增效方可以降低S100A9和CyPA表达。我们用siRNA初步证实S100A9、CyPA与肺癌放射敏感性相关。为深入研究明确中药放射增敏作用与机制,本课题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CyPA敲除、S100A9敲除、S100A9-CyPA敲除肺腺癌细胞系;利用慢病毒转染过表达技术制备CyPA过表达、S100A9过表达、S100A9-CyPA过表达肺腺癌细胞系,并验证其放射敏感性,阐明S100A9与CyPA在肺腺癌放射增敏中的关系,明确扶正增效方对肺腺癌放射增敏调控机制。确定肺腺癌放射敏感性预测因子。目的:1.探讨S100A9、CyPA在肺腺癌放射增敏中的协同或独立关系,找出主要靶点。2.探讨扶正增效方对S100A9与CyPA在肺腺癌放射增敏调控机制。方法:1.选择高表达S100A9及CyPA的人肺腺癌细胞株H1975,通过CRISPR/Cas9技术分别敲除S100A9、CyPA、S100A9-CyPA基因,再通过基因转染技术使S100A9、CyPA、S100A9-CyPA过表达。通过体内、体外放射生物学实验观察S100A9、CyPA与肺腺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比较过表达与无表达上述基因/蛋白后,肺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差异,从而判断上述基因/蛋白是否真正在放射增敏中发挥了明显确作用,并确定它们的协同或独立关系,找出主要基因。2.制备扶正增效方中药浸膏。通过观察扶正增效方干预敲除及未敲除相关基因的肺腺癌细胞体外放射实验,来确定扶正增效方对肺腺癌细胞放射增敏靶点,并找出主要靶点。结果:1.成功构建肺腺癌H1975细胞S100A9基因敲除、CyPA基因敲除、S100A9-CyPA基因敲除、S100A9基因过表达、CyPA基因过表达、S100A9-CyPA基因过表达细胞系。2.CyPA基因敲除细胞系在体外实验中放射敏感性显着增强,CyPA基因过表达细胞系具有放射抵抗作用,CyPA表达量与H1975放射敏感性呈线性关系。S100A9基因敲除及过表达均表现出放射抵抗,S100A9-CyPA基因敲除细胞系放射敏感性未见明显增强,但S100A9-CyPA基因过表达细胞系放射抵抗明显增强。3.CyPA基因敲除组在体内实验中显着增加抑瘤率,且能促进细胞凋亡。CyPA基因敲除可能通过G2/M期阻滞增加放射敏感性。S100A9基因和S100A9-CyPA基因能够影响抑瘤率但不能影响放射后细胞凋亡。4扶正增效方可增加野生型及S100A9基因敲除、S100A9-CyPA基因敲除细胞系放射敏感性,且能诱导细胞周期G2/M期阻滞,促进DNA损伤和细胞凋亡。CyPA基因是扶正增效方主要靶点。结论:1.CyPA基因表达与细胞放射耐受性相关,降低CyPA基因表达能明显提高肺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CyPA可作为肺腺癌放射敏感性预测基因。S100A9在本实验中未表现出对肺腺癌放射敏感性具有调节作用。H1975细胞中CyPA与S100A9基因没有放射协同作用。2.扶正增效方能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增强细胞放射敏感性,CyPA基因是扶正增效方增加放射敏感性主要靶点之一。

陈海琳[5](2019)在《基于Breg/KIR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劳毒致病”病机理论及健脾补肾解毒方的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2.通过观察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因子IL-10、TGF-β1、IL-4、IFN-γ、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探索Breg/KIR免疫异常在MDS发病中的致病作用及“劳毒致病”的免疫学内涵。3.通过观察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西医治疗前后细胞因子IL-10、TGF-β1、IL-4、IFN-γ表达水平变化及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与疗效相关性分析,探讨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MDS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观察:按照纳排标准收集MDS患者45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西药治疗对照组15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正虚毒蕴型17例,毒盛正虚组1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解毒方随证加减。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以上进行临床评价,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细胞计数、西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和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不良反应等指标。2.实验检测:(1)对入组MDS患者45例(正虚毒蕴组26例、毒盛正虚组19例)、健康对照者15例,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CD25+CD86+作为Breg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CD25+CD86+细胞占外周血比例。(2)MDS患者45例(正虚毒蕴组26例、毒盛正虚组19例)及健康对照者15例,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0、TGF-β1、IL-4、IFN-γ水平。(3)对入组MDS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西药治疗对照组15例,治疗组又分为正虚毒蕴组17例、毒盛正虚组13例。经6月治疗后,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10、TGF-β1、IL-4、IFN-γ水平。(4)MDS患者45例(正虚毒蕴组26例、毒盛正虚组19例)及健康对照者15例,取抗凝静脉血,提取DNA,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法检测KIR基因分型。结果:1.临床疗效:1)血象变化:(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由2.67±2.09×10^9/L上升至3.73±3.65×10^9/L(P<0.05),血红蛋白浓度由61.59±22.70g/L上升至84.10±27.51g/L(P<0.05),血小板计数由74.83±96.22×10^9/L上升至112.70±136.68×10^9/L(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常规各项指标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证型疗效比较:治疗组正虚毒蕴型MDS治疗后白细胞计数由3.08±2.37×10^9/L上升至4.23±3.44×10^9/L(P<0.05);血小板计数由105.41±118.71×10^9/L,上升至141.76±163.76×10^9/L(P<0.05)。血红蛋白浓度由61.49±22.18g/L上升至83.28±28.25g/L(P<0.05),毒盛正虚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由61.72±24.28g/上升至85.17±27.60g/L(P<0.05),不同证型MDS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2)西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但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正虚毒蕴型MDS治疗总有效率94.12%,毒盛正虚型MDS总有效率76.92%,经比较,治疗组不同分型MDS西医疗效也无统计学差异。3)中医疗效:(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由9.10±2.29分降低至2.93±2.59(P<0.01),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由8.40±2.80分降低至5.80±3.42分(P<0.05)。正虚毒蕴组MDS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由8.71±2.49下降至2.06±1.66(P<0.05),毒盛正虚组MDS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由9.62±1.98下降至4.08±3.15(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痊愈4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反应率93.33%。西医对照组15例患者,临床痊愈0例、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反应率62.50%,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正虚毒蕴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0例,总反应率100%,毒盛正虚组MDS临床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反应率84.62%,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并发症观察:治疗组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组治疗后出血等级改善率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P<0.05)。5)不良反应观察:治疗组消化道症状、皮肤黏膜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2.实验结果:1)Breg、细胞因子、KIR在MDS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比较(1)MDS组CD25+CD86+表型Breg比例0.1904(0.0400,2.5200)%,正常对照组0.0214(0.0000,0.1056)%,MDS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虚毒蕴组0.1630(0.0199,2.8264)%,毒盛正虚组0.2869(0.1019,2.5399)%,两组CD25+CD86+表型Breg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2)MDS组外周血细胞因子IL-10、TGF-β1、IL-4、IFN-γ分别为52.65(38.64,104.35)、210.60(153.70,429.97)pg/ml、235.73(148.04,497.21)pg/ml、99.30(71.06,255.54)pg/ml;正常对照组IL-10、TGF-β1、IL-4、IFN-γ分别为30.05(22.98,41.12)pg/ml、124.42(105.17,139.48)pg/ml、116.74(96.05,139.51)pg/ml、44.68(40.06,65.72)pg/ml;MDS患者IL-10、TGF-β1、IL-4、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10、TGF-β1、IL-4、IFN-γ水平随MDS危度增加而增加,正虚毒蕴组IL-10、TGF-β1、IL-4、IFN-γ水平分别为48.13(36.52,76.24)pg/ml、190.36(148.68,281.28)、190.21(116.48,296.10)pg/ml、85.68(61.18,115.04)pg/ml;毒盛正虚组对应分别为87.98(46.00,215.44)pg/ml、374.60(163.74,946.08)pg/ml、319.54(172.62,956.92)pg/ml、266.11(76.62,419.05)pg/ml,毒盛正虚组IL-10、TGF-β1、IL-4、IFN-γ显着高于正虚毒蕴组MDS患者<0.05)。(3)MDS患者KIR各基因频率与正常组比较:MDS患者较正常对照2DS3、2DS4显着较高(P<0.01);正虚毒蕴组、毒盛正虚组MDS患者各基因频率分别与正常组比较,正虚毒蕴型MDS中2DS3显着较高(P<0.01),毒盛正虚组MDS患者2DS4显着较高,2DS1显着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虚毒蕴组与毒盛正虚组MDS患者比较,其中正虚毒蕴组2DS1显着高于毒盛正虚组(P<0.01)。2)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细胞因子变化及KIR疗效相关性分析(1)45例MDS患者分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比较:治疗后治疗组IL-10由69.06(47.07,119.77)pg/ml下降至48.41(30.66,103.49)pg/ml(P<0.05),IL-4由238.77(166.20,531.26)pg/ml下降至180.25(133.86,318.50)pg/ml(P<0.05),IFN-γ由116.91(79.12,274.90)pg/ml下降至84.34(53.45,199.76)pg/ml(P<0.01);但治疗后MDS患者IL-10、TGF-β1、IL-4、IFN-γ仍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GF-β1未见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L-10、TGF-β1、IL-4、IFN-γ均无明显变化(P>0.05)。(2)KIR疗效相关性分析:经6月治疗后,45例MDS患者中有37例为治疗应答组(疗效为HI以上),8例为治疗无应答组(疗效为PD),两组基因频率比较,应答组2DS1显着较高,差异显着(P<0.05,OR>1)。26例治疗组应答患者与4例治疗组无应答患者比较,2DS1显着较高,差异显着(P<0.05,OR>1)。结论:1)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MDS疗效良好,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感染、改善出血等并发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MDS“劳毒致病”的理论和应用价值。2)免疫抑制性Bregs参与了MDS发病的负调控机制,MDS患者CD25+CD86+表型Breg数量增高可触发异常克隆造血细胞的免疫逃逸。3)Bregs的负调控作用引起IL-10、TGF-β1、IL-4、IFNγ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多,可致无效造血以及造血细胞过度凋亡。MDS毒盛正虚型患者外周血IL-10、IL-4、TGF-β1、INFγ显着高于正虚毒蕴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危度及预后。4)KIR基因的多态性与MDS发病有关,KIR活化型基因2DS3、2DS4高表达,易导致对NK、T细胞传递激活信号异常,这可能是MDS造血干细胞无效造血的重要因素和“劳毒致病”的物质基础之一。5)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MDS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通过降低IL-10、IL-4、IFNγ等细胞因子释放,双向调节NK细胞数量及活化、抑制功能,发挥免疫调控作用,从而有利于恢复正常造血及清除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

刘松江,孙姮,闫珺[6](2018)在《地龙提取液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地龙提取液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并探索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裸鼠皮下注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以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和地龙组,分别灌胃给予溶媒和地龙提取液(100 mg·kg-1·d-1),持续28 d,其间测量肿瘤体积。干预结束后取材,称取肿瘤质量,分析肿瘤组织中血红蛋白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CD31和CD105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K和STAT3的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结果:地龙提取液可以抑制肿瘤体积及质量,从肿瘤植入后第12天开始即有显着作用(P<0.05)。地龙提取液显着降低肿瘤组织中血红蛋白含量以及内皮标志物CD31和CD105的mRNA水平(P<0.01),地龙提取液显着降低JAK及STAT3的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地龙提取液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新生有显着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JAK-STAT3通路有关。

武文华[7](2017)在《人参皂苷Rg1在裸鼠抗肿瘤治疗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验目的:首先构建卵巢癌(SKOV3)荷瘤裸鼠模型,观察人参皂苷Rg1联合顺铂对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肿瘤的影响,检测裸鼠血清中IL-2、INF-?、IL-12P40水平。通过探讨Rg1在裸鼠抗肿瘤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为人参皂苷Rg1联合顺铂治疗增强卵巢癌患者对化疗药物顺铂的耐受性以及免疫功能提供依据。实验方法:1.分组及处理将BALB/c null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未造模)、单纯人参皂苷Rg1小剂量组、单纯人参皂苷Rg1大剂量组、顺铂组、联合组(人参皂苷Rg1小剂量联合顺铂)以及模型组。待裸鼠皮下肿瘤体积达到50mm3时,上述组别给予如下处理:对照组以及模型组裸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单纯人参皂苷Rg1小剂量组以及大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人参皂苷Rg1灌胃,顺铂组给予腹腔注射顺铂。2.人参皂苷Rg1的抗肿瘤作用每2天测量裸鼠皮下肿瘤的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根据给药天数以及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连续给药14天,于末次给药24h后,用颈椎脱臼法将裸鼠处死,完整分离并剥除皮下移植肿瘤,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将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组织制作成HE染色切片观察病理学改变。3.人参皂苷Rg1对裸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连续给药14天后,于末次给药24h后用眼球摘除法采集裸鼠全血,制备血清。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各组裸鼠血清内IL-2、INF-?、IL-12P40含量。实验结果:1.人参皂苷Rg1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在给药第4、6天时与模型组对比,裸鼠皮下移植肿瘤体积小于模型组(p<0.05),在给药第8、10、12、14天,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体积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减小(P<0.01);顺铂组在给药第4、6、8、10、12、14天,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体积小于模型组,且两组存在显着差异(P<0.01);联合组在给药第4、6、8、10、12天,裸鼠皮下移植肿瘤体积小于模型组(p<0.05),在给药第14天时,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2.肿瘤生长曲线示:人参皂苷Rg1小剂量、大剂量组对应的肿瘤生长曲线幅度均小于模型组,且大剂量组的曲线幅度略低于小剂量组;顺铂组的肿瘤生长曲线幅度小于模型组;联合组对应的上涨曲线幅度与模型组相比减小,此外与顺铂组相比,联合组的生长曲线幅度较小。3.人参皂苷Rg1小剂量组抑瘤率为29.07%,人参皂苷Rg1大剂量组抑瘤率为34.11%,顺铂组抑瘤率为37.18%,联合组抑瘤率为65.85%,各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4.人参皂苷Rg1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以及联合组中血清IL-2、INF-?、IL-12P40的水平与模型组中的血清IL-2、INF-?、IL-12P40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中血清IL-2、INF-?、IL-12P40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5.裸鼠皮下移植肿瘤HE染色切片示:模型组中可见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紊乱,细胞结构松散,染色质深染,可见核分裂象,间质中见多个血管组织;人参皂苷Rg1小剂量、大剂量组中可见癌组织实质出现不规则坏死区域,并可在坏死区见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浸润;顺铂组中癌实质中可见坏死区域,少见淋巴细胞以及白细胞浸润;联合组与顺铂组相比较,坏死区域可见淋巴细胞以及白细胞浸润。实验结论:1.人参皂苷Rg1对卵巢癌裸鼠有抗肿瘤作用,但其作用弱于顺铂,仅可作为一种辅助抗肿瘤药物。2.人参皂苷Rg1在卵巢癌裸鼠抗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可对顺铂的抗肿瘤作用起到增效作用。3.人参皂苷Rg1可在卵巢癌裸鼠抗肿瘤治疗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为:Rg1促进抗肿瘤免疫细胞分泌免疫效应因子IL-2、INF-?、IL-12P40,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4.人参皂苷Rg1通过联合顺铂治疗卵巢癌,使顺铂抗肿瘤治疗达到增效外,还可调节化疗后机体的免疫状态。人参皂苷Rg1或许可作为免疫佐剂与顺铂联用治疗卵巢癌,逆转机体对化疗的耐受使得化疗如期完成。

杨苏钰[8](2017)在《运用Apriori算法对抗肿瘤中药药性、功效及药理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肿瘤是近年来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的疾病,据统计,目前大部分种类的肿瘤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中国因患肿瘤而死亡的人数约占全球肿瘤死亡总人数的1/4左右,人类正面临着肿瘤防治的新挑战。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手段和方式已经日臻完善,主要为手术配合放、化疗联合治疗。但传统西医治疗在提高缓解率的同时易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与耐药性。作为传统医学主体的中医药与西医相结合辨证施治,在提高疗效、缓解不良反应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在收集数据建立抗肿瘤中药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探寻抗肿瘤中药性效关系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为抗肿瘤中医及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临证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华本草》和《中国药典(2015版)》收集药物,根据《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增加新的抗肿瘤中药,并从中国知网搜索2006年至2016年这些药物所发表的抗癌药理加以更新及筛检,建立抗肿瘤中药数据库。数据挖掘是在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使用SPSS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并对经典的Apriori算法进行改进,编程实现双向强关联规则挖掘方法,以挖掘抗肿瘤中药药性、功效及药理之间的关系。结果:(1)建立抗肿瘤中药数据库,收录中药1378味,收集整理药名、更新其抗肿瘤方面药理数据方便相关研究学者查阅。(2)抗肿瘤中药寒性药最多,约占32%;苦味药最多,约占35%;归肝经的最多,约占24%;无毒的约占85%,有毒的约占15%。(3)抗肿瘤中药具有的功效频次较高的为解毒、止痛、消肿清热解毒活血以及化瘀。(4)抗肿瘤中药药理频次较高的为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以及免疫调节。(5)抗肿瘤中药性-效-理分析产生的双向强关联规则:①药性间:寒性与苦味等;苦味与肝经,甘味与脾经等;寒性与肝经,寒性与心经等;温性、辛味与肝经,平性、甘味与脾经等。②药性-功效间:寒性与清热解毒,寒性与清热等;苦味与清热解毒等;肝经与清热解毒等;寒性、苦味、肝经与清热解毒等。③功效-药理间:解毒与抗病原微生物等。④药性-功效-药理间:平性、辛味、肝经、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寒性、苦味、心经、活血化瘀和扩张冠脉血管等。结论:(1)本研究抗肿瘤中药性效理频数统计符合中医药理论,即苦寒、归肝经的药为多,功擅解毒消肿、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最常见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及免疫调节等。(2)通过Apriori算法挖掘抗肿瘤中药性性效理之间的关联规则,抗肿瘤中药性效理关联分析得到的双向强规则为平性、辛味、肝经、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温性、甘味、肝经、解毒和抗病原微生物,温性、辛味、肺经、理气和镇痛,寒性、苦味、肝经、清热和抗病原微生物,寒性、苦味、心经、活血化瘀和扩张冠脉血管。(3)本研究经数理统计分析认为,抗肿瘤治疗使用中药及方剂配伍时可考虑选取药性辛平、归属肝经、有抗肿瘤功效和免疫调节药理活性的药物。(4)药理组合与功效的分类关联挖掘发现抗肿瘤中药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药理活性分别与清热解毒功效同时出现的概率较大,结合交叉表来看可能与具有清热解毒功效药物的性味大多苦寒以及苦寒药物所含有效成分有关。

代兴斌[9](2015)在《天花粉蛋白抗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对小鼠B细胞淋巴瘤A20同种移植模型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从细胞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和抗肿瘤血管新生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索TCS抗淋巴瘤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全面准确的实验依据。方法首先构建鼠源性B细胞淋巴瘤A20细胞株BALB/C小鼠荷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10只/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TCS(0.2,0.4和0.8mg/kg/d)或NS (0.2mL/d)腹腔注射,持续7d。测量肿瘤体积、小鼠体重,观察生存时间。然后从细胞毒性、免疫调节、抗肿瘤血管新生三个方面对TCS抗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不同浓度的TCS(2.5,5,10,20,40μg/mL)作用于A20细胞24-72h,分别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和细胞周期,观察TCS对A2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在上述体内实验的基础上,通过ELISA检测荷瘤小鼠TNF-α, IFN-γ和IL-2的血清水平,FCM检测荷瘤小鼠脾脏中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评估TCS对A2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在TCS抗肿瘤血管新生实验中,首先通过HE染色和CD31血管免疫荧光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然后通过ELISA检测荷瘤小鼠MMP-2和MMP-9的血清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测定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为了明确TCS抗血管新生的作用途径,进一步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 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TCS对A20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另外,将上述相应浓度的TCS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24-72h,分别采用CCK-8、FCM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和细胞周期,观察TCS对HUVE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TCS(0,1.5,3,6μg/mL)对HUVECs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最后,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实验验证TCS体内抗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1.TCS抑制A20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TCS高、中剂量组小鼠的移植瘤体积分别为367±316mm3、516±39.3mm3,较对照组(1215±98.91mm3)和低剂量组(1005±81.56mm3)显着减低(P<0.05); TCS高、中剂量组的瘤重分别为0.36610.08g、0.968±0.26g,明显低于对照组(2.43±0.62g)和低剂量组(1.55±0.17g)(P<0.05);高、中、低三个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0.1%、46.2%和21.2%。高、中剂量TCS组荷瘤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5d、34±3d,与低剂量组(25±2d)和对照组(24±2d)相比明显延长(P<0.05或P<0.01)。2.TCS对A20细胞无直接细胞毒作用,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体外实验研究表明,TCS在对A20细胞的增殖活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对A20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无显着影响(P>0.05)。体内实验研究结果显示,TCS对荷瘤小鼠TNF-α、IL-2和IFN-γ的血清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对荷瘤小鼠脾脏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均无显着影响(P>0.05)。3.TCS能够抑制淋巴瘤血管新生HE染色后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TCS组小鼠淋巴瘤组织的MVD分别为31±7、24±5、12±4和9±3Vessels/HPF;免疫荧光检测四个组的MVD分别为38±4、32±3、13±3和10±2Vessels/HPF。方差分析表明,TCS中、高剂量组的MVD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或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中、高剂量TCS能够降低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P<0.05)。对照组荷瘤小鼠血清中MMP-2和MMP-9的含量分别为83.56±16.35ng/mL和27.76±7.8ng/mL,低剂量组小鼠血清MMP-2水平为67.58±11.04ng/mL, MMP-9为 21.84±7.23ng/mL;与上述两组相比,高剂量组(MMP-2:27.22±4.38ng/mL, MMP-9: 7.58±2.08ng/mL)和中剂量组(MMP-2:41.28±7.04ng/mL, MMP-9:14.02±3.39ng/mL)荷瘤小鼠的MMP-2和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4.TCS抑制HUVECs的生物学活性及运动能力TCS可抑制HUVECs的增殖活性,并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4,48和72h的IC50分别为27.39±0.8,14.04±0.03和5.9±0.2μg/mL; 5,10和15μg/mL浓度的TCS作用48后,HUVECs的早期/晚期凋亡率分别达到(17.1±2.6)%,(32.6±3.6)%和(52.1±5.3)%,G0/G1期细胞的比例分别是(73.5±4.89)%,(74.2±4.2)%和(76.8±4.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TCS在1.5,3和6μg/mL的浓度下作用24h,HUVECs划痕的直径分别增加(26.5±5.9)%,(35.7±5.1)%和(66.2±7.3)%,作用48h划痕的直径分别增加(21.5±9.5)%,(68.1±7.3)%和(173.5±20.5)%。TCS在上述浓度范围内作用24h,HUVECs的侵袭能力分别下降至(63.65±2.53)%,(56.18±2.62)%和(42.43±3.04)%,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CS能够抑制小鼠B细胞淋巴瘤A20在同种移植模型体内的生长,能够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在TCS抗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机制探讨过程中发现,TCS对体外培养的A20淋巴瘤细胞没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对A20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也没有明显的影响,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淋巴瘤的血管新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CS抗淋巴瘤血管新生的途径主要包括:1.抑制小鼠淋巴瘤细胞A20细胞株VEGF、bFGF蛋白的表达和VEGFmRNA、bFGF mRNA的转录;2.降低细胞外基质环境中MMP-2和MMP-9的水平;3.抑制HUVECs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并抑制其迁移和侵袭等运动能力。研究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体内实验证明了天花粉蛋白的抗淋巴瘤价值,然后从对淋巴瘤细胞的细胞毒性、荷瘤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抗肿瘤血管新生等作用机制的角度进行了探索。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了天花粉蛋白对肿瘤细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初步明确了其抗淋巴瘤血管新生的途径,从客观的角度为天花粉蛋白治疗淋巴瘤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米仁沙·牙库甫[10](2014)在《复方小艾飞蜜膏抑制胃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新疆维吾尔医医院制剂复方小艾飞蜜膏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抗炎活性实验、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开展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为该制剂二次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MFC荷瘤小鼠移植瘤实验模型,以肿瘤抑制率为指标,在整体动物水平检测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的抗胃癌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法考察肿瘤组织CD31、VEGF、PCNA表达。2)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模型、并检测实验动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PGE2浓度、胸腔积液中蛋白质含量,考察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抗炎活性。3)采用MTT法,选用人胃癌细胞系BGC-823进行体外实验,分别对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氯仿萃取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水部分及从中分离出的高良姜素、胡椒碱、1,7-二苯基-5-醇-3-庚酮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4)通过测定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等4种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实验,考察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5)采用GC/MS分析复方小艾飞蜜膏挥发油成分,分别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聚酰胺柱层析法、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氯仿萃取部分及正丁醇萃取部分化学成分,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手段鉴定化学结构。6)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胡椒碱和高良姜素的含量及出膏率作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中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复方小艾飞蜜膏生物碱类及黄酮类成分的提取率的影响。结果:1)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浓度在0.034g/kg,0.068g/kg和0.136g/kg时,对荷瘤小鼠胃癌MFC移植瘤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5.2%,68.4%,59.9%。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结果显示,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中剂量(0.068g/kg)、高剂量组(0.136g/kg)与模型组相比,PCNA、VEGF、CD31的表达显着下调,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低剂量组(0.034g/kg)可以有效降低CD31,PCNA的表达。2)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在0.034~0.136g/Kg剂量范围内,明显抑制二甲苯致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趾肿胀,减轻肉芽肿的质量,有效降低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蛋白含量、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作用呈剂量依赖性。3)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在50μg/mL、100μg/mL、500μg/mL浓度下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存活率分别为55.41%、25.32%、19.9%;氯仿萃取部分在100μg/mL、500μg/mL浓度下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存活率分别为22.21%、21.70%;复方小艾飞蜜膏挥发油在1μg/mL、50μg/mL、100μg/mL、500μg/mL浓度下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存活率分别为26.91%、14.54%、15.65%、26.73%。高良姜素、胡椒碱在500μg/mL浓度下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存活率分别为27.42%、52.33%。4)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部分及正丁醇萃取部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5)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复方小艾飞蜜膏挥发油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石油醚冷浸法得到的浸膏共鉴定出56种化合物;从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胡椒碱、胡椒次碱、N-异丁基-十三-13-(3,4-次甲二氧苯基)-2E,4E,12E-三烯酰胺、、胡萝卜苷、β-谷甾醇5个化合物、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高良姜素、高良姜素-3-甲醚,乔松素、1,7-二苯基-5-醇-3-庚酮、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5-醇-3-庚酮、1,7-二苯基-3,5-庚二酮、1,7-二苯基-4-烯-3-庚酮等7个化合物及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山柰酚、槲皮素2个化合物。6)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加30倍量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3h,最佳提取温度为70℃。结论:1)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抑制荷瘤小鼠MFC移植瘤生长,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肿瘤组织中PCNA、VEGF、CD31的表达有关。2)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该作用与降低血清PGE2和TNF-α含量有关。3)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氯仿萃取部分及挥发油、高良姜素、胡椒碱体外抑制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增殖。4)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部位为:乙醇提取氯仿萃取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5)复方小艾飞蜜膏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的类型为:生物碱类、黄酮类、二苯基庚烷类、挥发油类成分。6)优化的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二、地龙组织中抑瘤、促髓系细胞增殖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其性质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龙组织中抑瘤、促髓系细胞增殖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其性质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TLR4通路探讨健脾活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
    2.TLR4 通路在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中医理论研究
    4.健脾活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当代医家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用药规律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2.健脾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小结
        参考文献
    3.基于GEO数据库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一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血瘀型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二健脾活血方治疗对脾虚血瘀型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胃黏膜P53、TLR4、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体外研究健脾活血含药血清对恶性转化胃上皮细胞的机制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结论
    5.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附录 综述 胃癌前病变信号通路及相关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2)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风病中西医论治现状
        二、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三、解毒法治疗中风病的当代实践
        四、常用解毒类方药治疗中风病的现代研宄
        五、总结和展望
        六、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痰热清注射液成分、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一、痰热清注射液出自名家,历经考验,疗效确切
        二、痰热清注射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三、痰热清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四、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五、痰热清注射液从解毒切入治疗中风的研宄现状和展望
        六、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
    研究一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二 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三 痰热清注射液对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PI3K/Akt/mTOR自噬通路探讨人参皂苷Rg1诱导人白血病细胞(K562)衰老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对照表
前言
实验材料
    1 实验材料
    2 实验试剂
    3 试剂配制
    4 实验仪器
实验方法
    1 细胞培养、复苏、冻存、计数
        1.1 细胞培养
        1.2 细胞复苏
        1.3 细胞冻存
        1.4 细胞计数
    2 实验分组
    3 CCK-8实验
    4 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
    5 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
    6 SA-β-Gal染色法
    7 Wright’s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衰老改变
    8 端粒酶活性检测
        8.1 提取总蛋白
        8.2 测定蛋白浓度
        8.3 Western blotting步骤
    9 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因子LC3Ⅱ表达
        9.1 提取总蛋白
        9.2 测定蛋白浓度
        9.3 Western blotting步骤
    10 qPCR检测PI3K、Akt和mTOR基因表达
        10.1 提取RNA
        10.2 合成cDNA
        10.3 PCR反应
    11 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p-Akt和 p-mTOR表达
        11.1 提取总蛋白
        11.2 测定蛋白浓度
        11.3 Western blotting步骤
    12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人参皂苷Rg1对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 人参皂苷Rg1对K562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3 人参皂苷Rg1对K562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4 人参皂苷Rg1对K562 细胞SA-β-Gal染色的影响
    5 人参皂苷Rg1对K562细胞衰老形态学的影响
    6 人参皂苷Rg1对K562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活性的影响
    7 人参皂苷Rg1对K562 细胞自噬因子LC3Ⅱ表达的影响
    8 人参皂苷Rg1对K562 细胞PI3K、Akt和 mTOR m RNA表达的影响
    9 人参皂苷Rg1对K562 细胞PI3K、p-Akt和 p-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参皂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基于S100A9与CyPA探讨扶正增效方对在肺腺癌放射增敏作用的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CYP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概述
        2. CyPA的分子结构和分布
        3. CyPA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4. CyPA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S100A9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S100A9概述
        2. S100A9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
        3. S100A9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
        4.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医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增效的系统评价
        1. 概述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扶正增效方对于肺腺癌放射增敏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制备肺腺癌H1975细胞CYPA、S100A9、S100A9-CYPA基因敲除/过表达模型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基因敲除及基因过表达细胞系体外、体内放射敏感性实验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扶正增效方对S100A9与CYPA在肺腺癌放射增敏中调控机制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结语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Breg/KIR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劳毒致病”病机理论及健脾补肾解毒方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1.6 剔除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病例分组
        2.2 数据采集
        2.3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3.1 观察项目
        3.2 疗效评定标准
    4 安全性评价
        4.1 症状学观察
        4.2 客观指标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一般背景资料
        6.2 西医疗效比较
        6.3 并发症
        6.4 不良反应比较
    小结
第二部分 Breg/KIR免疫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及“劳毒致病”病机理论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仪器、试剂材料和检测方法
        3.1 检测指标
        3.2 主要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
        3.3 检测方法
    4 统计分析
    5 检测结果
        5.1 CD25~+CD86~+细胞比例
        5.2 IL-10、TGF-β1、IL-4、IFN-γ细胞因子
        5.3 KIR基因多态性
    小结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MDS发病机制
        1.1 细胞遗传学异常
        1.2 免疫学功能失调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
        2.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研究现状
        2.2 导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学术思想特色
    3.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免疫调节治疗MDS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已发表文章
附录三 在校期间获得奖励及参加学术会议等
伦理审查批件

(6)地龙提取液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动物及细胞株
        1.1.2 中药材、试剂和仪器
    1.2 地龙提取液的制备
    1.3 造模、分组及干预
    1.4 观察指标和方法
        1.4.1 肿瘤组织血红蛋白分析
        1.4.2 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CD31和CD105的mRNA表达水平
        1.4.3 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中JAK和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2.2 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血管新生的影响
    2.3 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3 讨论

(7)人参皂苷Rg1在裸鼠抗肿瘤治疗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卵巢癌免疫学研究概况
        1.2.2 人参皂苷Rg1的抗肿瘤作用
        1.2.3 人参皂苷Rg1免疫调节作用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及设备
        2.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2.1.3 实验动物
        2.1.4 实验试剂
    2.2 实验流程
    2.3 实验方法
        2.3.1 试剂的制备
        2.3.2 SKOV3的细胞培养
    2.4 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2.4.1 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
        2.4.2 观察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生长
    2.5 ELISA检测裸鼠血清IL-12P40、IL-2、INF-? 的含量
        2.5.1 样本的收集以及处理
        2.5.2 ELISA检测裸鼠血清因子含量
        2.5.3 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病理切片制作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裸鼠一般情况观察
    3.2 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
        3.2.1 肿瘤生长曲线的绘制
        3.2.2 抑瘤率的计算
    3.3 裸鼠血清IL-12P40、IL-2、INF-? 的含量
    3.4 裸鼠皮下移植肿瘤HE切片观察
第4章 讨论
    4.1 人参皂苷Rg1的抗肿瘤作用
    4.2 人参皂苷Rg1对裸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运用Apriori算法对抗肿瘤中药药性、功效及药理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与现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一) 抗肿瘤中药研究进展
        1. 抗肿瘤中药的文献研究
        2. 抗肿瘤中药的实验研究进展
    (二) 中药数据库知识发现研究进展
        1. 数据库知识介绍
        2. 数据库数据挖掘研究
        3. 中药数据库研究进展
        4. 中药数据库数据挖掘研究进展
第三部分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课题技术路线图
    1. 建立数据库
    2. 数据处理及标准化
    3. 数据挖掘的方法及内容
第四部分 结果
    1. 频数统计结果
    2. 关联规则挖掘结果
    3. 分类关联挖掘结果
第五部分 讨论
第六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9)天花粉蛋白抗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格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淋巴瘤的中医药论治概况
        1.1 中医药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特色和地位
        1.2 中医文献关于淋巴瘤的概述
        1.3 淋巴瘤的中医病因病机
        1.4 中医药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1.5 中医药治疗淋巴瘤的实验研究
        1.6 中医药论治淋巴瘤的问题与展望
    2. 天花粉蛋白抗肿瘤效应及机制研究
        2.1 天花粉及天花粉蛋白(TCS)简介
        2.2 TCS的抗肿瘤效应
        2.3 TCS的抗肿瘤机制
第二部分 TCS抗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TCS抗小鼠淋巴瘤的效应研究
        1.2 TCS抗小鼠淋巴瘤的作用机制研究
        1.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
        3.1 TCS对A20淋巴瘤的体内效应
        3.2 TCS抗小鼠淋巴瘤的作用机制
第三部分 TCS抗肿瘤血管新生作用的验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TCS抑制HUVECs增殖
        2.2 TCS阻滞HUVECs细胞周期
        2.3 TCS诱导HUVECs凋亡
        2.4 TCS抑制HUVECs的迁移
        2.5 TCS抑制HUVECs的侵袭
        2.6 TCS抑制CAM血管的生成
        2.7 Western Blot检测A20细胞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
        2.8 RT-PCR检测A20细胞VEGF mRNA和bFGF mRNA的表达
第四部分 讨论
    1. TCS对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体内抑制作用
    2. TCS对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机制
        2.1 细胞毒作用
        2.2 免疫调节作用
        2.3 抗肿瘤血管新生作用
        2.4 TCS抑制淋巴瘤血管新生的机制
第五部分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复方小艾飞蜜膏抑制胃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复方小艾飞蜜膏抗胃癌活性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对荷瘤小鼠胃癌 MFC 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三 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分及单体化合物体外抑制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增殖活性筛选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四 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分体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复方小艾飞蜜膏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实验一 复方小艾飞蜜膏化学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复方小艾飞蜜膏活性成分提取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简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四、地龙组织中抑瘤、促髓系细胞增殖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其性质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TLR4通路探讨健脾活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张曼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D]. 李中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PI3K/Akt/mTOR自噬通路探讨人参皂苷Rg1诱导人白血病细胞(K562)衰老的机制[D]. 韩艳军. 大理大学, 2020(05)
  • [4]基于S100A9与CyPA探讨扶正增效方对在肺腺癌放射增敏作用的调控机制[D]. 马锦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基于Breg/KIR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劳毒致病”病机理论及健脾补肾解毒方的干预研究[D]. 陈海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地龙提取液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J]. 刘松江,孙姮,闫珺.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1)
  • [7]人参皂苷Rg1在裸鼠抗肿瘤治疗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 武文华. 吉林大学, 2017(01)
  • [8]运用Apriori算法对抗肿瘤中药药性、功效及药理的关联性研究[D]. 杨苏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12)
  • [9]天花粉蛋白抗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代兴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1)
  • [10]复方小艾飞蜜膏抑制胃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米仁沙·牙库甫.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地龙组织中抗肿瘤及髓系细胞增殖物质的分离、提取及其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