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诊断

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诊断

一、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李萌[1](2020)在《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文中提出近年来,山东省鲁中地区饲养的莱芜黑山羊羔羊经常发生以瘫痪为主要病症的疾病。该病每年都有发生,并且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给养殖场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羔羊瘫痪症的发病原因复杂,瘫痪的种类和临床表现多样,为本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为分析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发病的具体原因,制定防治措施,本研究于2019年3月至12月对山东莱芜、钢城、肥城3个地区的莱芜黑山羊养殖场的羔羊瘫痪发病、死亡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瘫痪羔羊进行了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观察,采样进行血常规、血糖和细菌性感染血清学检测,对血涂片染色镜检,此外对发病羊场的饲草料和瘫痪羔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羔羊瘫痪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4周龄。发病羔羊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消瘦、行走困难和瘫痪,多数出现贫血、可视粘膜苍白、体表淋巴结肿胀,个别病例伴有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瘫痪羔羊的白细胞总数均高于正常范围。瘫痪羔羊血糖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羔羊(P<0.05)。瘫痪羔羊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肠杆菌、链球菌、魏氏梭菌等混合感染情况。瘫痪羔羊血清中铁、铜、镁、硒、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健康羔羊存在差异,莱芜羊场瘫痪羔羊血清中的铁、镁、硒含量显着低于健康羔羊(P<0.05),钢城羊场瘫痪羔羊血清中的铁、铜、镁、硒含量显着低于健康羔羊(P<0.05),肥城羊场瘫痪羔羊血清中的钙含量显着低于健康羔羊(P<0.05)。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可以得出引起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的主要病因为微量元素缺乏代谢异常、低血糖引起病羊的生长发育缓慢、消瘦、贫血和抵抗力下降,继发大肠杆菌、链球菌和魏氏梭菌等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羔羊的病情加重和死亡。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为防治羔羊瘫痪提供了以下措施:在母羊产前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补充微量元素;在母羊产前半月免疫羊快疫四联疫苗;加强羊舍、产房等环境消毒工作;加强羔羊的保育工作;对瘫痪羔羊,及时补充钙、硒、铁、镁等微量元素,补充体液和葡萄糖,同时配合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等措施进行防治。通过生产应用,这些措施对羔羊瘫痪的防治具有明显效果。

冯杰[2](2018)在《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文中指出疫病是导致养羊业损失的重要因素,研究养羊业存在疫病隐患及威胁、找出其流行传播途径,为兽医防疫部门实施源头控制、精准有效免疫提供依据和措施,这对推动高原山地种草养羊产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防止动物疫病所致公共卫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采用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方法,对贵州规模养羊场山羊小反刍兽疫、口蹄疫、蓝舌病、羔羊口疮、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等疫病进行抽样检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0.66%(115/227只份)、蓝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38.69%(53/137只份)、O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49.44%(133/269只份)、亚洲I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7.47%(47/269只份)、A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77只份)、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平均阳性率0%(0/155只份)、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5.91%(67/421只份)、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23.28%(98/421只份)、山羊痘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7.62%(189/328)、布鲁氏杆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4只份)、弓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75.00%(3/4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羊小反刍兽疫病原平均阳性率50.00%(4/8只份)、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平均阳性率28.57%(2/7只份)、蓝舌病病原平均阳性率14.82%(4/27只份)、魏氏梭菌病原阳性率100.00%(1/1只份)、附红细胞体病原阳性率100.00%(2/2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说明贵州山羊存在小反刍兽疫病毒、魏氏梭菌、支原体、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感染。由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可判定贵州省山羊产业存在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等疫病威胁。因此,在深入做好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防控基础上,将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山羊痘作为贵州山羊重点防制疫病净化目标,制定免疫程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程序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以规模养羊场或以乡镇为单位,推行疫病净化工作,逐只进行病原检测,清除带毒、带病羊只,进而减少养羊业的养殖风险。

杨作明[3](2011)在《青海祁连县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文中提出1发病情况坏死杆菌病在青海省祁连县的绵羊群中多发,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甚高,抗菌治疗药不理想。据我们在2005年对祁连县阿柔乡的10个羊群中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2%,死亡率为100%;2008年又对该地区的21个羊群中的2 621只羔羊进行了调查,结果126只羔羊发生了该病,发病率为4.8%,死亡96只,死亡率为76.2%;同时,在2010年再次对该地的个羊群的只羔羊进行了

马利青,王戈平,牛小迎,马少丽,李晓卉,陆艳,尼玛,河生德,李德寿,车发梅[4](2009)在《青海省海晏县羔羊“肝子病”的病因诊断》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流行病学、剖检变化、显微镜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确诊青海省海晏县羔羊"肝子病"的病原为坏死杆菌。

岳帅[5](2019)在《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及羊痘病毒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提出羊传染性脓疱和羊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我国已成常见病、多发病。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和羊痘病毒都属于痘病毒科,都是双链DNA病毒,急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传播迅速,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对羊产业的发展和畜牧经济都造成惨重的损失。由于羊传染性脓疱和羊痘在临床上发病特征相似,在血清学试验上可能发生交叉反应,很难鉴别分辨,因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和羊痘病毒进行高效、准确的鉴别诊断,为我国养羊业发展贡献力量。共分为以下五部分:1.参照GenBank中ORFV全基因序列(NC005336),使用DNAStar中的MegAlign软件,对序列进行排列、分析和对比,选取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高度保守片段ORFV059,利用Primer Express 3.0.1软件设计荧光PCR引物和探针的设计,扩增片段为63bp。另根据GenBank中Goatpox virus Iraq61分离株(登录号GU119941)OPR30蛋白的基因序列构建反应模板,根据《OIE陆生动物诊断实验和疫苗手册》设计引物和探针,并通过Blast评估和比较,从而保证其特异性,扩增片段为102bp。在检测ORFV的探针5’端标记了FAM荧光素,3’端标记为TAMRA荧光素,在检测GTPV的探针5’端标记HEX荧光素,3’端标记TAMRA荧光素。2.提取病毒核酸作为双重荧光定量PCR的反应模板。3.优化双重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的反应浓度及用量,从而筛选出最佳浓度比。4.扩增目的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用DH5-α进行转化,提取质粒以建立标准品。5.对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只有具有特异性片段的设计出的引物和模板才可扩增出目的片段。用此方法检测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羊巴氏杆菌病、羊大肠杆菌病等均为阴性,说明特异性良好;对梯度稀释的病毒阳性质粒检测可知ORFV和GTPV最低可检测出10个拷贝。从吉林省各养殖场收集疑似病料256份,利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出ORFV阳性20份,GTPV阳性39份,阳性检出率与国家行业标准比对结果相近,证明该方法可行。

王振[6](2015)在《规模化羊场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养羊业迅速发展,集约化程度逐渐增高。然而,潜在的问题也初露端倪,疫病发生和传播的频率日益增加,疫病防控体系不完善,饲养管理水平落后,新型疾病层出不穷,导致细菌病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2014年,宁阳、汶上、莱芜、滕州等多个规模化羊场出现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的传染性疫病,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次疫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屠宰后多有明显的肺炎病变,其致病原因一时难以断定。为深入探明其致病因子,本研究对多个规模化羊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的研究。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规模化羊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本部分通过对规模化羊场进行的系统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规模化羊场中传染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都较普通病和寄生虫病要高,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1.5%和4.5%,寄生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7.0%和2.5%,而普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和1.5%。羊场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安全体系不健全是导致传染性疾病感染率升高的重要原因,说明在生产实践中安全防治体系的形成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非常重要。第二部分规模化羊场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本部分从采集的45头份病料中主要分离出80株、5种病原菌。通过病原的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rRNA序列测定发现病原菌主要为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和溶血曼氏杆菌。通过动物攻毒试验发现,接种12-24小时,各试验组小白鼠均有呼吸困难、活动减少、被毛逆立、采食减少等症状。其中,溶血曼氏杆菌组接种3天后开始陆续全部死亡,肺炎克雷伯菌组接种后第二天开始陆续死亡,两组小白鼠死亡后剖检均能看到肺部严重病变,大肠杆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基本没有死亡。溶血曼氏杆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和葡萄球菌组小白鼠死亡率分别为100%、80%、60%,并且从死亡小白鼠体内能分离到相对应的病原菌,说明溶血曼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为强致病菌。选用15种常用药物,用纸片法对分离的几种菌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菌对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和头孢类药物敏感性较强。溶血曼氏杆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和呋喃妥因等抗生素敏感性较强,对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强,对呋喃妥因和庆大霉素不同程度敏感,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葡萄球菌对多数药物比较敏感,临床上选用药物一定要注意效果和效益的结合。第三部分导致肺炎的病原菌16S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本部分将从病变肺脏中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导致肺炎的病原菌为溶血曼氏杆菌。将该菌与GenBank中登录的PA标准菌株通过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溶血曼氏杆菌与美国、新疆、广东等地的菌株同源性均在99.5%以上,说明目前地区之间和不同动物源性的溶血曼氏杆菌,16SrRNA序列基因突变较少,这有利于规模化羊场运用分子诊断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采取科学防治手段对曼氏杆菌病进行有效控制。

马利青,武秀云,乌尼玛,陆艳,蒋晨阳,李德寿[7](2008)在《青海省海晏县羔羊“肝子病”的病因诊断》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流行病学、剖检变化、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等检查,确诊为青海省海晏县羔羊"肝子病"的病因坏死杆菌引起的。

向秋黄[8](2021)在《羊坏死杆菌病的治疗方法分析》文中研究表明1发病特点羊坏死杆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羊或隐性带菌羊,致病菌会随粪便、分泌物或坏死组织排出体外,污染养殖场内的环境,健康羊只接触到病原体后,会经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而感染患病,任何部位的伤口都能够导致病原体的感染,通常较为常见的是口腔黏膜以及肢蹄部位皮肤,新生羔羊可以通过脐带感染,在潮湿的地区以及多雨的季节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羊蹄部的损伤,从而为坏死梭杆菌或其他化脓菌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此外,环境湿度过高会影响羊只的抵抗力,从而提高该病的发病率,饲养管理不良、缺乏营养物质、长途运输等也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王玮玉[9](2021)在《致羔羊脑膜炎型大肠杆菌NMGCF-19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一种存在于人与动物体内的人兽共患病原菌,一定条件下可导致人与动物罹患多种疾病,例如肠炎、败血症、尿道炎、肺炎和脑膜炎等。致病性大肠杆菌根据细菌感染后引起疾病的类型、致病机制和细菌中含有的毒力基因的不同,分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有数万种,不同血清型间的交叉保护弱,导致了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举步维艰,目前大肠杆菌感染仍然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由于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养殖场流行菌株的血清型都不尽相同,因此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确定其毒力、抗性基因对探究该病的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内蒙古赤峰地区某养殖场暴发的山羊尤其是羔羊临床上呈现腹泻和神经症状的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了引起该疫病暴发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命名为NMGCF-19菌株。用纯化的NMGCF-19菌液感染小鼠,构建了小鼠感染模型,确定出NMGCF-19菌株半数致死量为1.0×106 cfu。小鼠感染8 h后出现精神沉郁、被毛紊乱、行动迟缓、震颤、抽搐等症状;剖检后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脏肿胀坏死、肺组织充血水肿和脑腔积液等;镜检观察到小鼠的肝脏、肺脏和脑组织中均存在大量大肠杆菌;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感染小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坏死、脑内核皱缩浓染,肝脏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脏纤维化还伴有肺泡塌陷和肺充血症状。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发现小鼠脑组织中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下降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量上升,表明NMGCF-19菌株可能通过破坏血脑屏障来侵袭脑组织并引起脑膜炎。本研究测定并分析了NMGCF-19菌株完整基因组序列,共得到1,189,209,800bp Clean Data,27186 bp重复序列、5040个编码基因、285个非编码基因、8个假基因、10个CRISPR序列、20个基因岛,与各功能数据库比对后获得756个毒力基因和46个抗性基因,这些功能基因的确定对该地区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靶点筛选和疫苗的研发十分重要。综上,本研究分离鉴定出一株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该菌株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致羔羊患脑膜炎,并确定了菌株中潜在的毒力、抗性等功能性基因,以上结果为该地区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前期基础。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10](2011)在《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高热病在不少地方经常发生,尤其是高温高湿夏季。

二、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羔羊瘫痪症的概述
        1.1.1 羔羊瘫痪发生原因
    1.2 引起羔羊瘫痪症的常见疾病
        1.2.1 遗传性疾病
        1.2.2 神经性疾病
        1.2.3 中毒性疾病
        1.2.4 营养代谢性疾病
        1.2.5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1.2.6 细菌感染性疾病
    1.3 微量元素代谢病引起的瘫痪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病料来源
        2.1.2 样品采集和处理
        2.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调查发生流行情况
        2.2.2 临床症状观察
        2.2.3 病理解剖观察
        2.2.4 实验室检测
        2.2.5 饲草微量元素检测
        2.2.6 血清微量元素检测
        2.2.7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发生流行情况
    3.2 临床症状表现
    3.3 病理剖检变化
    3.4 实验室分析
        3.4.1 血常规分析
        3.4.2 血涂片分析
        3.4.3 血糖分析
        3.4.4 血清学分析
    3.5 饲草微量元素分析
    3.6 血清微量元素分析
4 防治
    4.1 防治措施
        4.1.1 治疗原则
        4.1.2 治疗方案
        4.1.3 预防措施
    4.2 防治效果
5 讨论
    5.1 微量元素代谢缺乏引起羔羊瘫痪
    5.2 继发细菌性疾病加重病情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2)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贵州省山羊产业现状及其疫病防控研究进展
        1.1.1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自然资源
        1.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山羊品种资源
    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举措及成就
        1.2.1 主要举措
        1.2.2 主要成就
    1.3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存在的问题
        1.3.1 企业带动能力弱
        1.3.2 肉羊育种目标尚未明确
        1.3.3 草料供应不平衡,季节草料不足现象十分突出
        1.3.4 日粮搭配不科学,营养不足现象十分普遍
        1.3.5 产业链条不健全,产品销售难
        1.3.6 产业服务方式单一,产业支撑力度不够
        1.3.7 防疫能力不够,重大疫病威胁依然存在
    1.4 当前威胁羊产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
        1.4.1 小反刍兽疫
        1.4.2 蓝舌病
        1.4.3 口蹄疫
        1.4.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1.4.5 羊痘
        1.4.6 羊传染性脓疱病
        1.4.7 梭菌性疾病
        1.4.8 羊弓形虫病
        1.4.9 羊附红细胞体病
第二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羊血液样本的采集
        2.1.1.2 检测试剂
        2.1.2 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小反刍兽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2.2.2 蓝舌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3 口蹄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4 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5 山羊痘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6 弓形体并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7 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2.3.1 小反刍兽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2 蓝舌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3 口蹄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4 传染性胸膜肺炎风险分析与讨论
        2.3.5 山羊痘风险分析与讨论
        2.3.6 羊弓形虫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7 布鲁氏杆菌风险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病原学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检测结果
        3.2.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
        3.2.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
        3.2.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
        3.2.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
        3.2.5 山羊蓝舌病病原检测结果
    3.3 分析与讨论
        3.3.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5 山羊蓝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病原学检测结论
第四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防制措施及对策
    4.1 整体防制措施及对策建议
        4.1.1 加强组织领导
        4.1.2 建立种羊和羊只准入制度
        4.1.3 科学合理使用优质疫苗
        4.1.4 全面推进程序免疫
        4.1.5 全面推进免疫效果监测
        4.1.6 建立动物疫病控制大数据信息平台
        4.1.7 实施疫病净化行动计划
    4.2 主要疫病防制技术措施
        4.2.1 山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2 山羊口蹄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3 山羊痘防治措施
        4.2.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4.2.5 羔羊口疮的防治技术措施
        4.2.6 山羊梭菌病的防治措施
        4.2.7 养殖场户春季羔羊痢疾防治措施
        4.2.8 母羊流产的综合防治措施
        4.2.9 山羊弓形虫病的防治措施
        4.2.10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全文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青海祁连县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2 临床症状
3 剖检变化
4 实验室检验
    4.1 染色镜检
    4.2 细菌的分离培养
        4.2.1 病料的采集
        4.2.2 培养特性观察
        4.2.3 培养物的染色镜检
    4.3 纯化
    4.4 毒力试验
    4.5 动物试验
        4.5.1 试验小鼠
        4.5.2 试验家兔
    4.6 生化鉴定
5 诊断
6 预防
7 治疗
8 讨论

(5)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及羊痘病毒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和羊痘病毒的研究进展
        1.1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研究进展
        1.2 羊痘病毒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荧光定量PCR的研究进展
        2.1 两个重要阈值
        2.2 重要检测方法
        2.3 荧光定量PCR在兽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三章 羊传染性脓疱和羊痘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应用
        4.1 材料
        4.2 方法
        4.3 行业标准验证
        4.4 双重荧光PCR
        4.5 结果
        4.6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6)规模化羊场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规模化羊场的发展现状
        1.1.1 我国羊产业的养殖状况
        1.1.2 我国养羊业发展存在问题
        1.1.3 疫病科学防治体系的形成
    1.2 规模化羊场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方法
        1.2.1 传统的细菌学鉴定方法
        1.2.2 细菌的自动化鉴定
        1.2.3 血清学方法
        1.2.4 分子生物学诊断
    1.3 规模化羊场流行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1.3.1 问诊
        1.3.2 视诊(望诊)
        1.3.3 嗅诊
        1.3.4 触诊
        1.3.5 听诊
        1.3.6 叩诊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规模化羊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内容
        2.1.3 调查对象
        2.1.4 调查方法
    2.2 规模化羊场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
        2.2.1 病料来源
        2.2.2 实验动物
        2.2.3 实验试剂
        2.2.4 仪器设备
        2.2.5 细菌分离培养
        2.2.6 细菌生化鉴定
        2.2.7 小鼠攻毒试验
        2.2.8 药物敏感试验
    2.3 规模化羊场细菌性病原 16Sr RNA基因序列的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2.3.1 实验试剂
        2.3.2 仪器设备
        2.3.3 分离DNA
        2.3.4 PCR扩增
        2.3.5 PCR产物的胶回收
        2.3.6 回收产物的连接与转化
        2.3.7 阳性克隆序列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规模化羊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3.1.1 规模化羊场常见病
        3.1.2 流行特点
        3.1.3 发病原因分析
        3.1.4 常用防治手段和效果
    3.2 规模化羊场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
        3.2.1 培养特性
        3.2.2 生化特性
        3.2.3 小鼠攻毒试验
        3.2.4 细菌药敏试验
    3.3 导致肺炎的病原菌 16Sr RNA基因序列的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3.3.1 主要病原菌分离株 16Sr RNA结果
        3.3.2 溶血曼氏杆菌的系统进化分析
4 讨论
    4.1 规模化羊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4.2 规模化羊场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
    4.3 导致肺炎的病原菌 16Sr RNA基因序列的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8)羊坏死杆菌病的治疗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特点
2 临床症状
    2.1 腐蹄病
    2.2 坏死性口炎
    2.3 肝肺坏死杆菌病
3 解剖病变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方法
    4.2 治疗方法
        4.2.1 腐蹄病的治疗
        4.2.2 坏死性口炎的治疗
        4.2.3 肝肺坏死杆菌病的治疗

(9)致羔羊脑膜炎型大肠杆菌NMGCF-19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1.1 大肠杆菌概述
        1.1.1 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
        1.1.2 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1.2 致脑膜炎型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
        1.3 羊大肠杆菌病
        1.3.1 羊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1.3.2 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诊断
        1.3.3 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1.3.4 羊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措施
    2 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2.1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2.2 第一代测序技术
        2.3 第二代测序技术
        2.4 第三代测序技术
        2.5 基因组学的应用
        2.5.1 功能基因的注释
        2.5.2 病原菌毒力基因的分析与致病机制的探究
        2.5.3 病原菌耐药基因的分析与药物靶位的探究
        2.5.4 生物功能图谱的绘制
        2.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羔羊体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1 材料
        2.1.1 病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相关试剂的配置
    2.2 方法
        2.2.1 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2.2.2 细菌的形态学鉴定
        2.2.3 细菌的生化鉴定
        2.2.4 细菌的药物敏感性鉴定
        2.2.5 细菌基因组的提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2.2.6 分离菌的保存
    2.3 结果
        2.3.1 流行病学调查
        2.3.2 病理剖检变化
        2.3.3 细菌的分离纯化与形态学观察
        2.3.4 细菌的生化特性鉴定
        2.3.5 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2.3.6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NMGCF-19 菌株致病性的确定
    3.1 材料
        3.1.1 菌株
        3.1.2 实验动物
        3.1.3 实验试剂
        3.1.4 实验仪器
        3.1.5 相关溶液的配制
    3.2 方法
        3.2.1 NMGCF-19 菌株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2.2 NMGCF-19 菌株半数致死量(LD_(50))的测定
        3.2.3 病理组织学观察
        3.2.4 病料总RNA 的提取与c DNA 的合成
        3.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3.2.6 免疫印迹法
        3.2.7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NMGCF-19 菌株生长曲线
        3.3.2 NMGCF-19 菌株LD_(50)的测定
        3.3.3 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3.3.4 NMGCF-19 菌株感染破坏小鼠的血脑屏障
        3.3.5 NMGCF-19 菌株感染刺激脑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NMGCF-19 菌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4.1 材料
        4.1.1 菌株
        4.1.2 试剂与仪器
        4.1.3 软件与数据库
    4.2 方法
        4.2.1 NMGCF-19 菌株全基因组的提取
        4.2.2 序列的测定
        4.2.3 信息分析流程
        4.2.4 基因组功能注释
        4.2.5 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
        4.2.6 基因组圈图的绘制
    4.3 结果
        4.3.1 基因组质量的检测
        4.3.2 数据统计
        4.3.3 基因组组装
        4.3.4 基因组组分分析
        4.3.5 基因组圈图
        4.3.6 基因组功能注释
        4.3.7 专有数据库分析
        4.3.8 NMGCF-19 菌株蛋白亚细胞定位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10)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2 临床症状
3 剖检变化
4 预防措施
5 治疗方案

四、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D]. 李萌.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2]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D]. 冯杰.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 [3]青海祁连县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J]. 杨作明. 中国兽医杂志, 2011(12)
  • [4]青海省海晏县羔羊“肝子病”的病因诊断[J]. 马利青,王戈平,牛小迎,马少丽,李晓卉,陆艳,尼玛,河生德,李德寿,车发梅.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9(01)
  • [5]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及羊痘病毒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岳帅.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6]规模化羊场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D]. 王振.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4)
  • [7]青海省海晏县羔羊“肝子病”的病因诊断[A]. 马利青,武秀云,乌尼玛,陆艳,蒋晨阳,李德寿. 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 2008
  • [8]羊坏死杆菌病的治疗方法分析[J]. 向秋黄. 吉林畜牧兽医, 2021(02)
  • [9]致羔羊脑膜炎型大肠杆菌NMGCF-19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D]. 王玮玉. 吉林大学, 2021
  • [10]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J].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 养殖技术顾问, 2011(04)

标签:;  ;  ;  ;  ;  

羔羊坏死杆菌病的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