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S-6电子计算机编译程序[74]

DJS-6电子计算机编译程序[74]

一、DJS-6型电子计算机的编译程序[74](论文文献综述)

宁鹏飞[1](2019)在《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文中认为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在医学的多个领域渗透与应用,助力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属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畴,本文研究属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1977-1990年期间,由于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医学研究者与计算机专家的有力合作以及国外技术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发展,并逐渐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衍生出了新的本地特征。在现有研究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领域的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应用及影响少有涉及,本文工作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资料包含了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来自于内蒙古计算机领域和医学领域在1977-1990年这一时期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这些一手史料在以往研究中少有涉及。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多个方面的对比研究,给出了1977-1990年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引入历程、应用发展水平及特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线索。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社会背景及专家访谈资料,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辨析对于医学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及普及应用影响,为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提供技术背景及社会背景依据;第三章,对1977-1990年在内蒙古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社会背景、发展脉络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通过与国内有代表性的省市、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内蒙古其他领域的发展水平对比,明晰了1977-1990年的发展特征,并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第四章,以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以尽量翔实的具体事件作为支撑,具体的展示技术应用后的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计算机前沿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比国外,我国起步稍晚,政府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应用,1977-1990年这一阶段,很多专门的机构组织刚刚成立,我国医学领域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得以实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经历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之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外的应用范围及热点基本同步,我国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中医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数字化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中文信息表达问题等。相比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医学领域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从具体需求出发的应用较多,对技术应用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度有所不足。很多以应用为目的的项目通过主管部门下达命令的形式开展,但是由于缺乏专门软件服务企业的主动参与,工业化水平不足。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改善。2.通过研究发现,从1977年开始,在有限的条件下,内蒙古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新技术探索与引入方面积极与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合作,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医学研究、辅助临床诊断、医院管理、医学情报检索方面均有与应用相关的科技成果产出,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应用虽然与我国有代表性省市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应用范围相同,与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保持同步。尤其在蒙医专家系统的应用探索等方面独具特色,并开展相关的国际间交流合作,也形成了本地各类医学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数据库的原始积累,这对于现今的内蒙古医疗大数据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3.通过对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实例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开始对传统医院管理的工作流程产生影响,1990年之前是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发端。软件开发方式从自主开发探索逐渐过渡到引进成熟的工业化软件产品。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的现象。出现了人才外流现象,如何留住人才至今仍然值得深刻反思。CT等新技术引入之后,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经验知识仍然起到重要主导作用。

金成植,徐立本,金淳兆,唐余明,高玉兰,刘永振,赵世发,厐德深[2](1977)在《DJS-6型电子计算机的编译程序[74]》文中认为本文简单介绍编译程序[74]的算法语言、编译算法,并总结了使用和维护这个编译系统的初步经验。

刘应尘,江道琪,于本新[3](1982)在《结构自动化分析系统程序《SAAS》简介》文中研究说明 结构自动化分析系统程序(AUTOMATIZATION SYSTEM OF STRUCTURAL ANA-LYSIS)简称《SAAS》.这是一个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所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系统. 《SAAS》系统是由燕山石油化学总公司设计院主持编制并在DJS-6型、TQ-16型电子计算机上实现的.其中TQ-16型电子计算机的系统工作由化工部第六设计院负责.

设计院流程模拟小组[4](1980)在《化工流程模拟系统》文中提出 一前言近二十年来,随着化学工业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以及有关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工流程模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过去,我们用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一种化工单元操作、一种化工物系的性能变化

重庆大学机械系《数控程序语言》科研组[5](1978)在《CDSK-1数控语言编译程序工作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CDSK—1数控铣床程序语言的语言结构及其编译方法,利用另件轮廊各段几何元素在加工时的自然顺序性以采用逐段输入(计算机)-处理-输出的方式,给出解释性语句头,以及在给出诸运动因素方面发挥程序员的简单视觉判断功能是本语言研制的基本出发点。由此,本语言没有采用美国APT语言及其派生系统的典型编译思想,并在编译思想的简捷性和研制工作效率(不是系统功能上)方面与APT类语言系统作了比较。

王振财,姚尔义,富奎聚,郭瑞年[6](1980)在《应用电子计算机解算矿井复杂通风网路》文中指出本文讨论应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解算矿井通风网路的方法,提出了一个计算机程序。该程序采用H.Cross迭代法,在网孔选择方面应用了图的理论。程序是采用适合于DJS-6机或TQ-16机的ALGOL60语言编写的。它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不仅能解算具有自然风压、固定风量的分支及多台风机的复杂通风网路,而且能应用于矿井设计时的主扇选型以及某些风道中的阻力调节。文章以一个实际矿井网路为例,叙述了使用本程序的方法。

北京市计算中心线切割小组[7](1978)在《XY语言及其应用》文中认为

吴迪[8](2010)在《工程哲学视角下的银河-Ⅰ亿次巨型机案例研究》文中提出银河-Ⅰ亿次巨型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是中国工程创新的成功典范。此案例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工程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银河-Ⅰ亿次巨型机工程第一手档案文献和相关亲历者访谈为基础,从工程哲学视角,详细考察了工程的决策、立项和实施的历史过程;系统分析了国防、经济、科研和人才培养对巨型机迫切需求;深入探讨了银河-Ⅰ工程总体方案、逻辑设计、工程化和生产调试中的技术问题,以及指挥体系、工程队伍、规章制度、政治保障等组织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阐明银河-Ⅰ亿次巨型机工程创新,集中体现为“自力更生与引进吸收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创新,工程设计中反求思维模式和工程实施中并行工程方法的综合集成,进而对银河-Ⅰ亿次巨型机工程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技术意义做出客观评价。

张福祥[9](1979)在《火箭燃气喷射流的试验和数学模拟程序》文中研究指明 引言为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火箭燃气喷射流进行试验和数学模拟研究,本文通过新建立的火箭燃气喷射流模型,编制出适应719机(CJ—709机)和DJS—6机的通用程序,实现了手(人)工计算无法完成的多种功能,诸如,快捷计算燃气喷射流场成千上万个点的特性参数,自行描绘羽状流场等压线和无因次量剖面,运用均匀分布伪随机点的概率统计模拟方法迅速算得变化复杂的发射装置有效迎气形面,连续运算数十发火箭弹的后喷气流对发射装置的冲击力以及冲击中心随射弹飞行距离的变化,程序中附加或更换一些系数、参量或表达式

郑娟[10](2009)在《土质边坡渐进破坏计算机仿真及模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土坡的稳定破坏分析都是岩土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边坡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土坡失稳破坏,不仅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因此解决土坡稳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都表明,边坡的破坏并不是瞬间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由局部破坏逐渐扩展以至形成整个滑面的渐进过程。近几十年来,对于边坡的渐进破坏分析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试验数据,理论基础也相对成熟,边坡的渐进性破坏理论虽然已逐渐被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但工程实践证明,只有将理论的研究成果有效的应用于实践,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也是摆在岩土工作者面前极具挑战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的课题。本文主要围绕渐进破坏的理论,采用有限元建模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室内物理相似模拟试验进行验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土质边坡渐进破坏的分析模型,并运用FORTRAN90语言编写程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时,首先是进行离散,然后进行单元分析,建立单元刚度矩阵,并组合形成整体刚度矩阵。最后建立整体平衡方程,引入约束条件,解出节点位移值,并通过节点位移值计算出单元应力。在通过FORTRAN实现数值模拟的过程中,首先输入有限元计算所需要的原始数据,由AMESH子程序自动生成计算模型网格;然后按照线弹性有限元的分析步骤,编写相应的子程序,完成单元应力的计算。2)运用对破坏单元进行强度处理的方法,寻找出了边坡模型的渐进破坏带。在建立起弹性应力场后,采用德鲁克-普拉格屈服准则进行屈服判断,分析二维平面应变土质边坡的应力状况,并找出第一批屈服破坏单元,对其进行强度折减处理,主要是将其弹性模量进行相应的折减,然后将破坏单元的过量应力按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分配到周边单元。处理后的破坏单元与其他单元一起进行第二次程序运算,逐次得到新的破坏单元,同样对新的破坏单元进行处理,以此类推,从而实现对边坡渐进破坏过程的追踪。3)通过室内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对FORTRAN编写的程序进行验证。试验采取分层填筑砂土土样的方式,在平面模型架上构筑边坡模型,然后在坡顶对模型加载。将各测点的起始位置作为原点,测量每次加载后测点相对于各自起始位置的距离变化,就可测得该次加载测点位移增量值。同时每间隔一段时间,用相机对模型整体进行拍照,通过比较照相胶片上各测点的距离,得到绝对位移值。最后分析试验结果,将其与程序设计得到的结果对比,对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验证。

二、DJS-6型电子计算机的编译程序[74](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JS-6型电子计算机的编译程序[74](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界定
        1.2.2 计算机技术相关术语的辨析
        1.2.3 研究分期的方法
        1.2.4 本文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国内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1977-1990年)
    2.1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
        2.1.1 国外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1.2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 国内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特征
        2.2.1 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2.2 国内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3 国内相关机构、学术团体与开展的交流活动
        2.2.4 人才培养
    2.3 技术应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史研究
    3.1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
        3.1.1 国家政策引导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支持推动
        3.1.2 成立计算机技术研究应用的机构与开展交流活动..
        3.1.3 内蒙古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人才构成及培养途径
    3.2 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逐步引进与本地化应用
        3.2.1 技术的自主探索与国家支援
        3.2.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引进
        3.2.3 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起步
    3.3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3.3.1 辅助医学研究
        3.3.2 辅助临床诊断
        3.3.3 医院管理
        3.3.4 医学情报检索
    3.4 综合评价分析
        3.4.1 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在各领域应用的特征
        3.4.2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总体特征
第4章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的应用影响实例研究
    4.1 关于内蒙古医学院的代表性
    4.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的萌芽时期(1977-1985)
        4.2.1 辅助临床诊断——早期的探索与准备
        4.2.2 辅助医学研究——自主编程探索
    4.3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应用的起步时期(1986-1990)
        4.3.1 辅助医学研究——软件包的引进与代表性成果的产出
        4.3.2 辅助临床诊断——促进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4.3.3 医院管理——效率的提高与工作流程的初步改变..
    4.4 内蒙古医学院在促进计算机技术应用采取的措施
    4.5 综合评价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工程哲学视角下的银河-Ⅰ亿次巨型机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程哲学研究现状
        1.2.2 银河计算机发展史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创新点
    1.4 工程哲学基本概念的界定
        1.4.1 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
        1.4.2 工程创新
第二章 银河-Ⅰ工程的需求与决策
    2.1 需求分析
        2.1.1 国防科研需求
        2.1.2 民用科研需求
        2.1.3 国民经济建设需求
    2.2 技术基础
        2.2.1 国际巨型机技术发展情况
        2.2.2 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情况
    2.3 决策立项
        2.3.1 国家作出战略决策
        2.3.2 国防科委的立项依据
第三章 银河-Ⅰ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3.1 总体方案论证
    3.2 逻辑设计
        3.2.1 逻辑设计思路
        3.2.2 三控及电路设计
        3.2.3 纠错功能
    3.3 工程化设计
        3.3.1 机械结构设计
        3.3.2 通风散热设计
        3.3.3 电源设计
        3.3.4 印制板设计
        3.3.5 工艺设计
    3.4 生产调试
        3.4.1 预研性生产
        3.4.2 主机生产
        3.4.3 软件研发与调试
    3.5 考核鉴定与上机试算
        3.5.1 考核过程及鉴定结果
        3.5.2 上机试算
第四章 银河-Ⅰ工程的组织管理
    4.1 指挥体系
    4.2 人才队伍
        4.2.1 工程队伍组建
        4.2.2 “教学-科研-工程”三位一体的人才使用培养机制
    4.3 管理制度
        4.3.1 岗位责任制
        4.3.2 质量管理制度
        4.3.3 器材保障制度
    4.4 政治工作
第五章 银河-Ⅰ工程创新思考与评价
    5.1 关于银河-Ⅰ创新性的争论
    5.2 银河-Ⅰ工程集成创新
        5.2.1 工程指导思想创新
        5.2.2 反求工程设计创新
        5.2.3 并行实施方式创新
    5.3 评价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土质边坡渐进破坏计算机仿真及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边坡渐进破坏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边坡的渐进破坏
        1.2.2 边坡渐进破坏的研究现状
        1.2.3 边坡破坏分析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技术方案
    1.4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有限元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2.1 概述
        2.1.1 有限元的发展
        2.1.2 有限元的特点
    2.2 有限元基本方程
        2.2.1 平衡微分方程
        2.2.2 几何方程
        2.2.3 物理方程
    2.3 有限元分析要素处理
        2.3.1 本构模型
        2.3.2 大小变形假定
        2.3.3 屈服准则
    2.4 小结
第三章 土质边坡渐进破坏分析程序设计
    3.1 FORTRAN 语言的简要介绍
        3.1.1 FORTRAN 语言的发展
        3.1.2 FORTRAN 90 的特点
    3.2 程序设计主要步骤及原理
        3.2.1 模型建立与数据的输入
        3.2.2 单元分析
        3.2.3 组合整体刚度矩阵
        3.2.4 建立平衡方程组
        3.2.5 解方程求位移
        3.2.6 计算单元应力
        3.2.7 屈服判断
        3.2.8 渐进破坏过程的实现
    3.3 程序结构构成与程序流程
        3.3.1 程序总结构框图
        3.3.2 程序构成及特点
    3.4 输入数据
        3.4.1 控制信息
        3.4.2 单元信息
        3.4.3 约束信息
        3.4.4 材料信息
        3.4.5 荷载信息
    3.5 输出数据
    3.6 破坏单元渐进出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物理相似模拟试验
    4.1 相似模拟法
        4.1.1 相似理论
        4.1.2 相似材料模拟法的单值条件
        4.1.3 相似材料模拟法的相似判据
        4.1.4 相似模拟试验的特点
    4.2 边坡物理相似模拟试验设计
        4.2.1 试验目的及指导思想
        4.2.2 模型架设计
        4.2.3 荷载设计
        4.2.4 试验观测设计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边坡变形、破坏情况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DJS-6型电子计算机的编译程序[74](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D]. 宁鹏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 [2]DJS-6型电子计算机的编译程序[74][J]. 金成植,徐立本,金淳兆,唐余明,高玉兰,刘永振,赵世发,厐德深. 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7(04)
  • [3]结构自动化分析系统程序《SAAS》简介[J]. 刘应尘,江道琪,于本新.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1982(04)
  • [4]化工流程模拟系统[J]. 设计院流程模拟小组. 燕山油化, 1980(03)
  • [5]CDSK-1数控语言编译程序工作分析[J]. 重庆大学机械系《数控程序语言》科研组.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8(01)
  • [6]应用电子计算机解算矿井复杂通风网路[J]. 王振财,姚尔义,富奎聚,郭瑞年. 煤炭学报, 1980(02)
  • [7]XY语言及其应用[J]. 北京市计算中心线切割小组. 机床, 1978(01)
  • [8]工程哲学视角下的银河-Ⅰ亿次巨型机案例研究[D]. 吴迪.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02)
  • [9]火箭燃气喷射流的试验和数学模拟程序[J]. 张福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9(04)
  • [10]土质边坡渐进破坏计算机仿真及模型试验研究[D]. 郑娟. 华东交通大学, 2009(S2)

标签:;  ;  ;  ;  

DJS-6电子计算机编译程序[7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