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检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

论商检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浅谈商检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1](2017)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演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重挑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识别这些挑战并开发相应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不同层次专业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是与专业层次结构相关的教育系统功能表达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分法”和现行专业目录的框架下,两个教育层次的规模对等发展和二者总体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规模使得二者的并行发展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的运行模式。应用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范式分析发现,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专业层次适配是教育系统双螺旋专业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要求,这种双螺旋的效率是实现教育系统特定功能的系统动力。通过构建和运算以专业关系为基础的各类关系矩阵,并结合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的对接和层次适配处于较为初级的自发为序的状态,表现在专业对接强度分布不均、专业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而,实现两个专业层次在专业结构上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演进并实现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微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校际专业交往是中观层面关系到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院校之间的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以矩阵形式构建并表达高校之间基于共同举办的专业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洞分析方法对这些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存在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现象。由于内生冲突的存在,院校无法在提升校际专业交往效率的同时提升交往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力,因而陷入两难决策的困境中。面对影响校际专业关系强度的技术性因素、学科与专业的隔离效应因素、学校发展历史性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对校际专业关系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主观因素等原因,开展校际专业关系网络治理以提升校际专业交往资源配置效率和院校专业交往能力是中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以就业为主要关系的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问题是宏观层面社会、教育与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在“社会—教育—人”的系统交互和社会与教育“母系统—子系统”的关系模式中,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和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对教育系统就业供需的专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专业供需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系统的专业供需处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社会系统中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于专业的供需又处于较大程度上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产生了“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它是教育系统专业设置的自发独立性与社会系统行业对专业需求的天然不均衡性二者冲突的系统表现,而这种冲突的解释和解决也必然需要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中进行。因此,调整专业与行业的供需关系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结构性冲突并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协同即成为宏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通过以上全局性的系统分析发现和识别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前存在“微观上专业层次适配处于自发为序的状态”“中观上存在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宏观上存在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三个现象,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设立不同的治理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治理工具以及配套安排等治理要素。使用链理论对这些治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发展出一个使各治理要素在横向内容上相互补充和协调,在纵向层次上相互衔接和配套,在时间上保持延续和动态演进的三维治理链,该治理链体系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的地区治理方面构建机制框架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

杨博[2](1998)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山东商检系统小平理论学习综述》文中指出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全面推进山东商检的改革和事业发展”,这是日前记者从山东商检局举行的“全省商检系统理论武装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得到的信息,近年来,山东商检系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武装干部职工头脑,推进两

叶益民,包捷[3](1998)在《惠州商检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做法》文中提出惠州商检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做法□叶益民包捷惠州商检局从1988年筹建到现在经历了整整10个年头。惠州商检局是伴随着惠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惠州“三资”、“三来一补”企业约有6000多家,进出口商品报验批次多,批量少。10年来,该局累计检验...

郭卫东[4](1998)在《’98全国商检局长会议实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98全国商检局长会议实录○李鹏等中央领导人接见会议代表○李岚清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商检体系○田润之局长要求商检职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政府机构改革○石广生副部长要求商检部门以扩大出口为己任本刊记者郭卫东’98全国商检局长会议于2月27日至3月3日在北...

袁大离,刘青[5](1997)在《谈科学、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中人的管理——国家商检局局长田润之访谈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科技人员的管理与科学、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中人的管理,越来越成为令世人注目的焦点。十年改革、十年发展。现代化的仪器设备,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中高智商的科技人才等等,都只有在对人实施科学的、适合国情的、有效的管理下,才能正常地运行、生产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国家商检局局长田润之同志关于对人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信会对我们政府职能部门和执法机关的有效管理有所裨益。

郭卫东[6](1997)在《’97全国商检局长会议实录》文中研究指明经过紧张的筹备,1997年度全国商检局长会议如期在北京召开了。1997年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一年,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也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这是举世瞩目的两件大事。商检部门如何在这重要的一年中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深刻领会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外经贸工作会议精神,很大程度上依靠全国商检局长会议的统一部署,全国两万商检职工翘首以待,静候着前进的号角。 又逢盛会。 本刊编辑部为更及时、全面报道会议情况,总结了以往历届全国商检局长会议报道的得失,决定以会议日程安排为序,以实录体裁带领读者一同走进’97全国商检局长会议的会场。

陈明,王锦[7](1997)在《建设商检质量文化的思考》文中认为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由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等构成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潜在的、深层的、长远的推动作用。商检质量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商检质量文化对商检质量行为具有导向、规范、制约作用,对商检职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能增强广大职工对商检的信任感、依存感和责任感,激发

古显锒[8](1996)在《对中国商检转变增长方式的思考》文中提出 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转变增长方式是中国商检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商检为什么要转变增长方式,以及怎样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拟作扼要的分析、探讨。一中国商检是由国家授权,对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鉴定、以及对

杨章华[9](1996)在《商检执法人员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势在必行》文中指出商检执法人员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势在必行泉州商检局杨章华商检做为国家重要的涉外经济监督和行政执法部门,担负着进出口商品的检验、鉴定和监管认证等工作任务,在扩大对外开放、加速与国际惯例和规范相适应和对外经贸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战略的进程中,发挥着越...

周新朋[10](1996)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特区商检建设顺利进行──珠海商检局精神文明建设10年回顾》文中指出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特区商检建设顺利进行──珠海商检局精神文明建设10年回顾周新朋改革开放以来,珠海特区商检事业伴随着珠海经济特区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而兴旺发达。在短短的十年间,珠海商检局白手起家,由刚设立时的处级局发展成为今日颇具实力,各项事业蓬...

二、浅谈商检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商检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对于专业设置的认知差异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研究
        1.3.4 研究评述
第2章 专业关系的研究范畴与分析方法
    2.1 专业关系的分类及其量化
        2.1.1 专业关系系统分类
        2.1.2 专业关系的主体范畴、数据与标识
        2.1.3 专业关系赋值规则及量化框架
    2.2 专业与院校之间举办关系的量化考察
        2.2.1 本科院校与本科专业的举办关系
        2.2.2 举办高职专业的院校与高职专业的举办关系
    2.3 基本理论与方法
        2.3.1 基本理论
        2.3.2 分析方法和工具
    2.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3章 微观分析:专业层次适配与教育系统发展
    3.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与专业对接
        3.1.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
        3.1.2 专业对接的含义与内容
        3.1.3 本科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的对接关系
        3.1.4 院校与专业的对接关系
    3.2 专业层次相互关系的社会系统论
        3.2.1 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论
        3.2.2 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解释
        3.2.3 专业对接之于教育社会系统的意义
    3.3 适应—整合: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
        3.3.1 专业对接与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关系
        3.3.2 专业对接的基本单位与组织结构
        3.3.3 专业对接关系的强度
        3.3.4 专业对接强度的地区状态
    3.4 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专业层次适配是双螺旋模式的结构要求
        3.4.1 专业层次与双螺旋模式的社会系统关系
        3.4.2 专业对接的双螺旋模式结构分析
        3.4.3 双螺旋专业对接链的长度与层次适配
    3.5 潜在模式维持—目标达成:双螺旋效率是教育功能实现的系统动力.
        3.5.1 专业层次双螺旋模式与教育功能实现的社会系统关系
        3.5.2 专业对接指数
        3.5.3 专业结构效率的系统分析方法
        3.5.4 专业对接的耦合度分析
        3.5.5 专业对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3.5.6 双螺旋模式的系统效率
    3.6 小结与讨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特征及治理的原则、分类方法与空间
        3.6.1 治理起点:地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性特征
        3.6.2 专业层次适配地区特征的成因
        3.6.3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空间
        3.6.4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原则
        3.6.5 专业层次适配的分类治理方法
第4章 中观分析:校际专业交往与院校专业发展
    4.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
        4.1.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的含义与特性
        4.1.2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关系的内容
        4.1.3 校际专业交往构建了校际专业关系存在形式的可能性空间
        4.1.4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交往关系的强度
    4.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是校际专业关系的社会存在表达形式
        4.2.1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定义
        4.2.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结构与属性
        4.2.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存在性及其意义
        4.2.4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构建方法
    4.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与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1 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形成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机制
        4.3.3 结构洞: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测量
    4.4 地区院校专业交往能力的分类实证分析
        4.4.1 类型一:举办高职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2 类型二:举办本科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3 类型三:全局专业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4 类型四:基于专业对接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5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比较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引致的院校专业发展治理需求
        4.5.1 治理起点: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
        4.5.2 治理难题:影响校际专业关系网络调整和演化的因素追溯
        4.5.3 治理目标:提升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5.4 治理工具
        4.5.5 治理能力涵养
第5章 宏观分析:专业就业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
    5.1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5.1.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论
        5.1.2 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冲突
        5.1.3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
    5.2 地区性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1 研究方法设计
        5.2.2 本科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3 高职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4 “需求导向”与“学科导向”的专业供需耦合差异
        5.2.5 教育系统专业供需协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
    5.3 地区性就业供需行业结构耦合分析
        5.3.1 研究方法设计
        5.3.2 各行业的本科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3 各行业的高职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4 各行业的全局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5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地区特征共性
        5.3.6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层次和行业特性
    5.4 小结与讨论: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治理
        5.4.1 治理起点: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
        5.4.2 专业供需平衡的动力机制
        5.4.3 治理目标:教育、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
        5.4.4 治理思路
        5.4.5 治理工具
第6章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及行动路径
    6.1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原则
    6.2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目标
    6.3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工具
    6.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配套
    6.5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与运行
        6.5.1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概念
        6.5.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
        6.5.3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运行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的发现与结论
        7.1.1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分析的三个发现
        7.1.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行动路径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T地区高等院校名单、标识及举办的专业数量
    附录B: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部分)
    附录C:能与高职专业目录对接的本科专业名单
    附录D:能与本科专业目录对接的高职专业名单
    附录E:T地区举办的本科专业与高职专业对接院校数量关系
    附录F:T地区本科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附录G:T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浅谈商检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D]. 张磊. 天津大学, 2017(01)
  • [2]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山东商检系统小平理论学习综述[J]. 杨博. 山东对外经贸, 1998(12)
  • [3]惠州商检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做法[J]. 叶益民,包捷. 中国商检, 1998(06)
  • [4]’98全国商检局长会议实录[J]. 郭卫东. 中国商检, 1998(03)
  • [5]谈科学、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中人的管理——国家商检局局长田润之访谈录[J]. 袁大离,刘青. 科学中国人, 1997(10)
  • [6]’97全国商检局长会议实录[J]. 郭卫东. 中国商检, 1997(02)
  • [7]建设商检质量文化的思考[J]. 陈明,王锦. 中国商检, 1997(02)
  • [8]对中国商检转变增长方式的思考[J]. 古显锒. 珠江经济, 1996(12)
  • [9]商检执法人员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势在必行[J]. 杨章华. 中国商检, 1996(11)
  • [10]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特区商检建设顺利进行──珠海商检局精神文明建设10年回顾[J]. 周新朋. 中国商检, 1996(09)

标签:;  ;  ;  ;  

论商检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