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密封结构合理性探讨

变压器密封结构合理性探讨

一、变压器密封合理结构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衡艺欣[1](2020)在《大型变压器主密封面受力状态分析及密封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在变压器工作中,为了防止变压器内部绝缘物质发生泄漏,防止外界空气等介质的侵入,需用多种密封件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随着变压器向超高压、超远距离输送、超大载荷方向的发展,密封件不仅需要承受更高预紧力,同时还需在温度变化、紫外线、磁激振动等多种作用下保护变压器不产生泄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密封件材料、力学行为和耐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人们主要通过有限元对法兰螺栓系统的接触应力、Von-Mises应力进行仿真分析,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很少有人针对变压器工作工况建立适当的法兰螺栓系统,针对变压器工作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橡胶垫片在密封过程中受温度变化会影响变压器的密封效果,人们在进行法兰螺栓系统的温度与应力分析的过程中,通常进行常规的热力耦合,很少有人针对变压器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进行有限元分析。为此,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油浸式变压器的主密封界面—螺栓、垫片、法兰系统进行建模,分析预紧状态下法兰螺栓受力及变形情况,接触应力与压缩率,流体压力,硬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当螺栓上施加不同大小的载荷时,密封垫片与刚体之间产生的接触应力是否满足密封要求,即接触应力大于等于流体压力。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匹配度较高,初步证明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螺栓法兰系统进行了稳态温度场以及耦合场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介质温度下垫片和螺栓的应力分布,以及温度变化对密封垫片接触应力变化的影响规律。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将给出法兰螺栓系统最易损坏位置,掌握橡胶垫片在不同硬度、温度、压缩率、流体压力情况下的应力分布,推动大型变压器橡胶密封件的发展,同时为延长大型变压器橡胶密封垫片的使用寿命提供帮助。

殷碧华[2](2020)在《220kV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与检测》文中认为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关键设备,为电网传输交流电能,是远距离输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如何降低变压器故障程度,及时止损,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加强对电力变压器各种故障现象的监测并做好故障分析和诊断,剖析故障的产生机理、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能有效地发现早期潜伏性故障,并对已有故障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来决定设备是否需要停运退运,能有效地避免电力系统故障与连锁故障的发生和扩大。本文针对220k V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与检测,主要工作如下:(1)将变压器常见的故障以功能和部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划分为九类,“功能性”划分更能体现变压器多样性的故障特点,并详述了目前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包括通过声音、油位、温度等直观判断,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红外、局放等带电检测以及绕组变形、直流电阻等常规停电检测。通过这些检测手段和试验方法,为诊断分析提供支撑依据,更准确、科学反映变压器的健康状况和内部潜在故障。(2)结合故障诊断的需要,提出了将故障树分析法应用于电力变压器的故障分析与检测中,把最终发生的故障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故障发生的一切原因为目的,从而理清故障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从表象到本质,从总体到局部逐渐细化,用清晰易懂的树形图清楚的表达故障发生的原因及现象,有利于实现对完整变压器系统故障和部位故障的综合考虑。(3)通过变压器的故障实例说明对变压器进行故障模式与故障树分析对于设备的运维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指导意义,更有利于运行和检修人员了解变压器的状况,合理安排检修维护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变压器运行中实际巡视维护的建议,多角度全方位的保障变压器的安全稳定。

仝杨,张亚霖,胡杰[3](2017)在《浅析油浸式变压器密封失效原因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截至目前,油浸式变压器密封失效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分析探讨其关键因素是密封材质和密封设计,因此,寻找性能更加优良的密封材质,因地制宜设计更加合理的密封结构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是一项长远的工作,需要所有相关从业人员共同完成。

黄炜昭[4](2014)在《变压器密封失效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中作者详细分析了各种变压器橡胶密封失效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防止变压器密封失效的具体措施。

张智伟[5](2014)在《变电站充油设备常见渗漏油问题的研究及其预防处理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变电站作为整个电网架构的基础支点,只有保证其稳定运行方能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在目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充油设备仍在变电站设备中大行其道。变电站普遍使用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互感器、电力电缆、电容器等设备,这些高压电力设备中仍广泛地大量使用绝缘油作为绝缘材料。绝缘油作为充油设备的主要绝缘部分,在设备中起着绝缘、冷却及灭弧的重要作用。充油设备出现渗漏油现象,不但影响其正常运行,且降低了使用寿命,并可能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性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做好预防措施,将渗漏的危害降到最低。文章通过科学分析列举的渗漏油现象和处理方法,整理出一套充油设备管理方法,查找出渗漏油原因,目的是尽早发现渗漏油。作者提出一套渗漏油形成的模型,重点分析影响渗漏油的形成因素。论文对余杭局所属变电站充油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历年充油设备渗漏油缺陷进行了统计,进而分析了充油设备渗漏油缺陷的基础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变电站充油设备渗漏油预防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文还就变电站充油设备渗漏油机理进行了科学分析,分别就充油设备接触条件对渗漏油机理的影响,充油设备材料特性对渗漏油机理的影响,充油设备环境条件对渗漏油机理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提出了充油设备渗漏问题的动态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最后,基于以上对充油设备渗漏油机理的研究分析,作者提出了变电站充油设备的综合管理方案并阐述了技术措施设计实现方案和组织措施设计实现方案,并列举了该管理方案在实际工程应用。

戴佺民[6](2019)在《油浸纸套管受潮缺陷劣化过程及诊断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力负荷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特高压电网的规模化建设,对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浸纸套管(简称套管)广泛应用于电力变压器出线组件,是发展超特高压电力系统最先试制的绝缘结构。油浸纸套管受潮缺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电力变压器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油浸纸套管内绝缘为多层缠绕内置铝箔的电容式结构,绝缘结构的差异导致套管受潮过程与变压器油纸绝缘不同。现有油纸绝缘的受潮研究不能支撑套管受潮阶段的诊断,受潮程度诊断缺乏有效判据。现有试验规程中标准及方法,并不能对受潮缺陷套管有效诊断。现有基于频域介电谱的XY模型水分定量诊断方法,主要用于油浸纸板结构的水分评估,对于含铝箔的套管结构绝缘受潮诊断适用性并不明朗。此外,现场受潮缺陷套管内部往往存在粘稠状的蜡状物,国内外对其成分及分子式研究不详,缺乏对套管蜡状物检测与诊断研究。因此,现有套管受潮缺陷诊断方法不能满足实际套管缺陷诊断要求,非常有必要开展套管受潮缺陷劣化过程及特征研究,为套管绝缘受潮诊断提供依据。为了研究油浸纸套管受潮过程和现象,本文设计了材料、工艺、场强与实际套管一致的透明护套的套管模型,搭建了高电压大电流试验研究平台,具备对套管受潮过程、放电现象及产气现象进行实时拍摄,对局部放电、介损、电容量等特征量进行带电检测,对频域介电谱进行离线检测;具有对两支常规的72.5kV套管同时施加1000A电流、1OOkV交流电压的功能。利用超声加湿的受潮方式,研究了受潮过程中水分分布特征,发现了套管受潮的水分分布规律:在水分浓度梯度作用下,水分子通过套管密封最薄弱点渗透到套管油枕的空气腔,并以凝露、溶解、吸附或沉积的方式侵入套管内部;潮气遇冷在头部金属内壁及导杆表面凝结成水珠,然后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积到尾部,引起套管尾部受潮。水分与表面油层接触并溶解,油中含水量先升高,在浓度梯度驱动下油中水分逐渐被芯子吸到纸中,导致油中含水量下降,电容芯子受潮。再次,油中的悬浮水吸附到芯子表面,形成芯子表面严重的局部受潮。套管芯子内部内置大量的铝箔,铝箔对水分有阻隔能力,阻断了部分水分的径向迁移,进而使得芯子内层受潮比较缓慢。芯子上部出现的极端受潮区域,但其数量及分布情况具有随机性;芯子内层含水量随着受潮时间增加其受潮区域的增多;整体上,电容芯子最大含水量具有随机性,平均含水量与最大含水量具有相关性。从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电容量、局部放电等维度获得套管受潮过程表征参数:工频电压下介质损耗角正切值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容量与介损变化规律相同,但变化量少。受潮劣化的早期,1.2Um电压下的介损较1OkV下介损增量0.2%;受潮劣化的晚期,水分迁移到极板边缘附近,1.2Um,电压下畸变电场,引起严重的放电现象,放电谱图呈现沿面放电特征。在72.5kV试验平台中,验证了受潮套管高电压介损、局部放电谱图的特征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揭示套管受潮过程中介损电容量的规律,利用分层定量受潮的方式,研究了在平均含水量相同情况下,套管模型由外层受潮变为内层受潮,10Hz~110Hz范围的电容量增大,进而导致此频率范围的整体介损下降,这解释了潮气入侵过程中工频介损下降原因。同时,提出更低频率的介损和电容具有更好的受潮诊断能力。为了研究套管尾部受潮过程及现象,采用定量受潮的方法,模拟套管尾部水分沉积受潮、尾部芯子定量吸水,发现1.5Um,下高电场可激发套管尾部水分沉积运动,引发放电。利用现有规程的方法可能会因水分沉积状态而产生误判。额定电压下套管尾部受潮电容量随受潮时间呈现增长趋势,而局部放电、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基本不变。套管尾部受潮的层间击穿过程中,电容量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局部放电相位分布呈现沿面放电特征;放电起始于铝箔边缘。铝箔边缘部位受潮引起的层间电场畸变,是套管受潮放电的主要原因。仿真分析了 72.5kV套管极板边缘电场分布,采用极板边缘单折边和敷设半导体纸的方式可降低极板边缘场强。为了研究了套管干燥、浸渍缺陷的劣化特征及诊断方法,利用鼓风烘干箱和真空干燥箱,分别模拟了干燥不良、浸渍不良缺陷,获得了油浸纸套管干燥不充分缺陷的放电相位分布特征,提出套管干燥过程诊断的特征量:频域介电谱复电容实部比C1mHz/C10kHz随干燥时间的衰减率Cs;获得了浸渍不良缺陷套管的局部放电典型的翼状放电特征谱图,观测到放电过程中电容芯子的产气现象,发现极板边缘的爬电通道。套管内部X蜡是在电、热、水分共同作用下纸层油隙放电并劣化的产物。为了进一步无损诊断套管绝缘缺陷,利用XPS、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纸样中X蜡成分及结构,获得了实际套管内部蜡状物的组成成分:主要成分是C、H,其最简式是为C20H35,主要烷烃基为亚甲基和甲基,与黄凡士林成分相似。采用双层纸模型、套管模型研究了含蜡量对1mHz~10kHz的介电谱曲线以及极化电流曲线的影响,发现随着含蜡质量的增加,1mHz~1OmHz范围的超低频介损呈现增长趋势;100s极化电流呈现增长趋势;扩展德拜等效电阻支路参数特征量∑1/Ri与含蜡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为了对套管受潮程度进行定量诊断,研究铝箔对受潮套管的介电谱特征影响,发现相同受潮量下,水分对含铝箔套管模型1mHz复电容贡献更大。结合不同含水量的含铝箔套管模型的频域介电谱曲线,提出了套管受潮程度诊断的新物理量C1mHz/C10kHz,并建立了套管平均含水量的定量诊断模型M,其物理实质是描述有量纲的1mHz低频电容与有量纲的10kHz高频电容实部比与平均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出基于扩展德拜模型支路参数∑Ci/Ri受潮程度诊断量;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复电容实部比的套管受潮层位置预估方法,可区分外层受潮、内层受潮。在实际异常500kV套管中,解体取样验证了套管平均含水量的定量诊断模型Mc的准确性。

杨金蒙[7](2020)在《大型油浸式变压器密封用NBR/BR共混胶耐低温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变压器在工业领域中应用的越发广泛。但是大型油浸式变压器一旦发生渗漏油,轻则造成能源浪费,重则会操纵无效,将产生爆炸、火灾、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危及人身安全。大型油浸式变压器一般应用橡胶材料保证密封性能。丁腈橡胶因其优秀的性能和实惠的价格,已广泛应用到油浸式变压器密封中。但由于其耐低温性能较差,大型油浸式变压器在寒冷地区因密封橡胶脆裂失效导致漏油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橡胶共混对丁腈橡胶进行改性,可以有效改善丁腈橡胶的耐低温性能。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橡胶改性主要以实验为主,还很少有学者进行微观理论的分析与研究。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能力的不断提升,二者的结合使分子动力学方法日渐成熟并被应用到各个领域。通过该方法来获得粒子运动轨迹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微观信息,从而推测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合理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可以为接下来的宏观实验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减少试验的工作量,省时省力。本文旨在从原子维度出发,利用橡胶共混改性方法,以丁腈橡胶(NBR)为主体材料,在其中加入少量顺丁橡胶(BR),从而提高共混胶的耐低温性,减少大型油浸式变压器密封橡胶在寒冷地区因气温低而脆裂失效的现象发生。文中构建了不同比例共混的NBR/BR的分子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NBR/BR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发现BR含量不超过20%时,体系的相容性较好。在相容性较好的范围内,发现随着BR含量的不断增加,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当BR加入20%时,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较纯NBR降低了13K。同时在低温下对各体系的机械性能进行分析,发现随着BR的增加,共混体系的拉伸模量、体模量等系数稍有降低,说明加入BR降低了体系的刚性,提高了柔性。当BR为15份时,共混胶在低温下的静态力学性能最优。本文还考察了在不同温度下,氧气与环烷基在各共混体系中的扩散情况,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小分子的扩散系数越大,扩散得越快。BR的加入会扩大体系的自由体积。随着自由体积的增加,分子扩散系数也会增加。在相同温度下,BR的加入会小幅度提高小分子的扩散系数,当BR超过15%时,环烷基的扩散系数上升明显,耐油性显着下降。综上所得,NBR/BR质量比为85/15时耐低温性能较好,且此时可以兼顾耐低温性和耐油性。

杨冠中[8](2019)在《变量液压变压器的特性及其配流研究》文中指出在席卷全球的节能需求下,出现了新的液压技术——基于恒压网络的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除完成规定工作任务外,其主要用于回收系统多余的能量(势能和动能)。液压变压器是其核心元件之一。目前,液压变压器规格较少,使用中存在着三类问题。首先,现有液压变压器只有一个可调参数,无法应对对负载压力和负载流量均有要求的控制问题;其次,液压变压器的总效率和变压比比较低,这阻碍了液压变压器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对其结构创新感兴趣,研究工作不断提升了变压比和变压角工作范围;最后,液压变压器的噪声较泵大得多。针对目前液压变压器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液压变压器——变量液压变压器(Variable Hydraulic Transformer,VHT)。建立了变量液压变压器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体现变量液压变压器的配流盘结构,并分析了变量液压变压器的流量、压力和功率特性。定义了变量液压变压器特性的脉动绝对强度和脉动相对强度,两者能全面表述其特性的脉动特征。将变量液压变压器的总效率定义为实际变压比与理想变压比的比值。考虑变量角对摩擦的影响能更细致地表达功耗损失,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的变压比数学模型。分析了变量角变化对变量液压变压器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变量角与变量液压变压器的大部分特性近似呈线性关系,但变量角对变压比和总效率影响较小。引入变量角是变量液压变压器由压力调节器演变为功率调节器的关键。以数学模型和图的方式描述了变量液压变压器的耦合特性。虽然变量液压变压器可以实现同时控制负载压力和负载流量,但是需要解决操作变量和输出变量间耦合的问题。给出了针对变量液压变压器耦合特性的解耦方案。该方案利用补偿原理,消除了变压角对负载流量的影响。建立了变量液压变压器配流盘摩擦副的力学模型。分析了柱塞腔油液对缸体的压紧力和压紧转矩。通过分析压紧转矩的力臂、力臂夹角和作用点运动轨迹来研究压紧转矩。以相同方式分析了配流盘表面油膜对缸体的反推力和反推转矩。分析了剩余压紧力系数和压紧转矩系数,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配流盘摩擦副参数是合理的,实验也证明了所选参数能提高变压比。提出了一种具有柱塞腔油液量自适应性的复合缓冲结构优化方案,该方案通过配流盘缓冲结构降低压力冲击来抑制变量液压变压器的配流噪声。以分析通过缓冲孔或缓冲槽的油液体积与柱塞腔预升压力或预降压力所需压缩油液总体积的最优比为基础,求解了缓冲结构的参数。建立了柱塞腔通过缓冲结构时的柱塞腔压力方程和压力梯度方程。依据所提优化方案设计出两种带有不同缓冲结构的配流盘,并对它们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有较好的抑制配流噪声效果。对变量液压变压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工作,提出了一种配流方案来解决配流问题。在该方案中,配流壳采用全周环形配流槽与叶片轴流道连通,使得变压角工作范围无限制。该方案也有效地防止了泄漏,提高了变压比。实验表明样机变压比高达4.8。搭建变量液压变压器的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其特性和缓冲结构部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黄磊峰[9](2019)在《充气存放期间变压器内部受潮的影响因素及处置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大型电力变压器是电网运行中的关键电气设备,用于电力的分配和输送,变压器的安全水平对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针对变压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投运后的阶段,而少有针对从出厂到投运前的运输及存放过程中的变压器受潮的评估研究。大型变压器通常采用充入干燥氮气或者干燥空气进行运输和存放,由于密封、气温骤变等因素可能导致变压器内部油纸绝缘受潮,如果没有有效的处置措施,极易造成投运后的变压器事故。本文采用试验与仿真结合的技术路线,研究变压器在存放期间内部受潮的影响因素、不同受潮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以及受潮后的干燥策略。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搭建内部压力及泄漏口可控的充气变压器受潮试验平台,开展变压器试验模型内部水分随外部温度、湿度以及内部压力等因素变化的试验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在恒温条件下,外部水分无法进入到保持微正压的试验模型内部,一旦出现内部失压的情况,大气中的水分会由于温度下降引起的内外压差和水分浓度差的作用进入试验模型内部;温度剧烈变化时,外部水分可能进入到试验模型内部。(2)采用SolidWorks、Fluent建立试验模型和真实变压器的仿真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温度、压力下外部水分进入试验模型的试验和仿真结果,验证了仿真建模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环境温差、等效泄漏口半径等因素对真实变压器内部受潮的影响,给出了失压状态下变压器内部水分质量增量?m随外部水分质量分数w、昼夜温差?T、等效泄漏口半径r等因素变化特性的拟合公式?m=w(1.9007?T+0.0527)r2。(3)研制变压器内部温湿度、压力以及环境温湿度的实时自动检测和控制装置,提出采用双气瓶自动切换和压力释放机构的自动补气控制方案,有效解决变压器内部失压和环境温度骤降可能带来的变压器内部受潮的问题。考虑变压器干燥设备和流程,提出基于指标重要度和多方案比选法的变压器干燥方案优选方法。

刘忠迅[10](2020)在《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面对电力系统的强力挑战,压力共轨(Common Pressure Rail,CPR)系统的概念为构建高效、模块化、高可靠性的液压系统指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本论文所研究的液压变压器正是CPR系统中的核心关键元件。液压变压器在功能上是用来调节流体传动回路中流体方向、压力、流量的新型液压元件,这要求其流量、压力以及控制特性必须满足一定要求。由于在工作中,液压变压器的转子中同时存在“驱动”柱塞与“负载”柱塞,其扭矩波动剧烈且相互影响,造成流量、压力的波动。再加上配流盘和缸体惯量都很小,液压变压器本身的动态响应速度快,使它的抗干扰能力变得很差。配流盘位置的微小变动就会立即改变缸体转矩的平衡和变压器的旋转速度,进而液压变压器传递的流量也跟着快速改变,振动和噪声问题将随之而来。目前液压变压器仍然存在着输出流量、压力波动大,低速运转不稳定,噪声大等问题。亟需对液压变压器这一核心关键元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解决限制液压变压器性能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双转子的液压变压器新构型,通过额外的转子能够突破缸体强度的限制,成倍的增加柱塞数量,从而能够缓解液压变压器的波动问题。建立了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排量、流量以及变压比理论模型。通过编写模型的C语言程序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了液压变压器的排量、流量以及变压比特性的变化规律。得出理论瞬时流量不连续是液压变压器波动大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柱塞数量能够显着降低各配流窗口的瞬时流量波动率。同时,提出通过调整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配流盘上三个配流窗口包角相对大小的方法,以改善液压变压器的工作特性。分别探讨了配流窗口包角、柱塞数等结构参数以及控制角、CPR压力等级等工作参数对液压变压器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双端面配流的双转子配流机构,采用液压回转接头原理解决了传统配流盘转动型液压变压器中存在的节流问题。对配流机构的泄漏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配流机构摆动主轴的数学模型。通过对配流盘与转子配流端面摩擦副的受力分析,建立了转子的压紧力模型以及油膜的支撑力模型。该模型能够用于液压变压器的动力学建模之中,可以使得动力学模型更加准确。加工了双转子配流机构实验样机及相关实验装置以验证双转子配流机构原理的正确性,并对配流机构的泄漏特性以及扭矩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压力转速模型。通过液压变压器的转子动力学模型计算柱塞所产生的瞬时扭矩、摩擦阻力矩以及转子瞬时角速度。通过流体模型计算排油压力以及柱塞腔内的瞬时压力。除此之外,还通过1D质量守恒方程与动量方程建立了管路模型,获得了管路的动态特性。将液压变压器的转子的动力学特性与流体的配流特性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压力与转速的耦合计算能够更加精确的获得液压变压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压力特性。通过对模型的仿真研究,探讨了液压变压器的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对柱塞腔内瞬时压力特性、排油压力特性以及变压比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压力特性的瞬态量与平均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对液压变压器不同工况下的压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液压变压器的减压过渡特性展开CFD研究。建立了精确的3D双转子液压变压器流体域模型,并完成了高质量的网格划分。该模型基于动网格理论,考虑了湍流与空穴现象的影响。模型采用FLUENT的AMG求解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通过在各离散时间与迭代周期内调用由C程序编写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对流体域网格形状与位置变化的控制,实现各计算节点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完成基于各场量的数值积分计算及数据后处理。通过并行计算得到了柱塞腔内瞬态压力随转速、控制角以及减振槽尺寸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控制角为30o时随着转速的增高柱塞腔瞬时过渡压力下降最为明显从而容易产生吸空现象。减振槽能缓解这一问题,但将带来容积损失。通过对减振槽尺寸的参数化研究,得出了一种优化的减振槽方案,能够使得在较大转速范围内不出现过低的过渡压力,同时还能够保证较低的容积损失率。提出一种适合“双转子”的支撑模式,将非通轴转子应用于双转子液压变压器中。其中心轴仅起传递扭矩的作用不承受径向力,且在组成“双转子”后连接两个转子的中心轴很短,从而能够改善转子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状态。设计并加工了基于该结构的双转子液压变压器样机,搭建了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双转子”与“单转子”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双转子”能够有效抑制液压变压器瞬时压力的剧烈波动,同时噪声声级亦更低。“双转子”与“单转子”之间的变压比曲线基本一致,相比于理想变压比,实验结果整体滞后。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二、变压器密封合理结构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压器密封合理结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变压器主密封面受力状态分析及密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变压器行业发展概况
        1.1.2 变压器主密封法兰系统
    1.2 法兰密封原理与密封材料
        1.2.1 密封基本原理
        1.2.2 变压器密封垫片材料
    1.3 国内外变压器密封技术发展概况
        1.3.1 法兰螺栓结构
        1.3.2 环境温度
        1.3.3 密封与泄漏分析现状
        1.3.4 垫片的泄漏形式及影响因素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及方法
第2章 变压器主密封法兰系统参数计算及有限元法理论
    2.1 变压器主密封法兰系统
    2.2 螺栓法兰连接件的变形协调方程
        2.2.1 法兰连接的变形分析
        2.2.2 变形协调方程的确立
    2.3 变压器油箱内的介质压力
    2.4 有限单元法理论
    2.5 非线性静力学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压器油箱工作原理及有限元力学模型构建
    3.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3.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3 预紧力的分析计算
    3.4 有限元力学模型构建
        3.4.1 计算模型简化
        3.4.2 基本假设
        3.4.3 橡胶本构模型的建立
        3.4.4 材料与模型基本参数
        3.4.5 网格划分、载荷及边界条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主密封法兰系统受力分析
    4.1 仿真结果及对比与分析
        4.1.1 法兰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4.1.2 螺栓应力分布
    4.2 垫片应力和泄漏过程
        4.2.1 密封机理分析
        4.2.2 垫片应力应变随介质压力的变化
        4.2.3 垫片应力应变随压缩率的变化
        4.2.4 垫片应力应变随摩擦系数的变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密封法兰系统的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
    5.1 传热学基本理论
    5.2 ABAQUS软件中的热应力分析功能
    5.3 热分析模型建立及基本参数
        5.3.1 基本假设
        5.3.2 网格划分
        5.3.3 载荷及边界条件
        5.3.4 相互作用
    5.4 热结构耦合场求解方法
        5.4.1 螺栓法兰系统热分析结果
        5.4.2 垫片热分析结果
    5.5 温度对垫片应力及泄漏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220kV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与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变压器故障检测研究现状
        1.2.1 基于DGA的故障检测方式
        1.2.2 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检测方式
        1.2.3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理论基础
    2.1 电力变压器故障分类
        2.1.1 绕组
        2.1.2 铁心
        2.1.3 分接开关
        2.1.4 引线
        2.1.5 套管
        2.1.6 绝缘油
        2.1.7 冷却系统
        2.1.8 保护与测示系统
        2.1.9 油箱
    2.2 直观判断
        2.2.1 外观判断
        2.2.2 声音
        2.2.3 温度
        2.2.4 油位
    2.3 带电检测技术
        2.3.1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检测技术
        2.3.2 红外诊断方法
        2.3.3 局部放电
    2.4 停电检测技术
        2.4.1 绕组直流电阻检测
        2.4.2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检测
        2.4.3 绝缘介质损耗检测
        2.4.4 绕组变形检测
        2.4.5 工频耐压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故障树分析
    3.1 故障树分析法介绍
    3.2 故障树分析法流程
        3.2.1 故障树建立
        3.2.2 故障树符号
    3.3 电力变压器故障树
        3.3.1 变压器故障主树
        3.3.2 变压器故障子树
    3.4 故障树可靠性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压器故障实例分析
    4.1 故障实例
        4.1.1 变电站概况
        4.1.2 设备相关信息
        4.1.3 历史故障处理情况
        4.1.4 故障树分析方法判断
    4.2 变压器巡视维护建议
        4.2.1 专业巡视
        4.2.2 日常维护
        4.2.3 安装验收
        4.2.4 资料汇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3)浅析油浸式变压器密封失效原因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密封失效因素分析
    1.1 运行环境
    1.2 密封件材质
    1.3 密封设计及安装
2 防治措施
    2.1 合理选材
    2.2 合理设计、加工、安装
3 结语

(4)变压器密封失效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缺陷分析
3 密封失效因素分析
    3.1 运行环境
    3.2 密封件材质
    3.3 设计及安装
4 防治措施
    4.1 采用合理的密封材料
    4.2 严格管控设备的设计及装配环节
5 结束语

(5)变电站充油设备常见渗漏油问题的研究及其预防处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变电站充油设备渗漏油预防处理现状
    2.1 变电站充油设备渗漏油基本情况
    2.2 变电站充油设备渗漏油的原因分析
    2.3 变电站充油设备渗漏油预防处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站充油设备渗漏油机理的研究
    3.1 充油设备接触条件对渗漏油机理的研究
    3.2 充油设备材料特性对渗漏油机理的研究
    3.3 充油设备渗漏油问题的动态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3.3.1 评判当中各类集合的建立
        3.3.2 动态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分析过程
        3.3.3 评判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电站充油设备的综合管理方案设计和应用
    4.1 技术措施设计实现方案
    4.2 组织措施设计实现方案
    4.3 实际工程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油浸纸套管受潮缺陷劣化过程及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油浸纸套管的典型受潮故障类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油浸纸套管绝缘受潮缺陷劣化特征研究现状
        1.3.2 油浸纸套管蜡状物形成机制及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3.3 油浸纸套管频域介电谱特性及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油浸纸套管试验模型及试验平台
    2.1 试验模型
    2.2 检测装置
    2.3 试品预处理
    2.4 电源装置
    2.5 平台回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浸纸套管潮气入侵过程及特征的研究
    3.1 引言
    3.2 受潮过程及现象
        3.2.1 受潮过程
        3.2.2 电气特征
    3.3 受潮劣化机制及诊断特征参数
    3.4 套管受潮诊断特征参数的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油浸纸套管尾部受潮的劣化特征研究
    4.1 引言
    4.2 套管模型底部水分沉积的劣化特征
    4.3 套管芯子尾部受潮的劣化特征
    4.4 套管芯子边缘端部定量受潮的劣化特征
        4.4.1 芯子端部受潮
        4.4.2 极板边缘受潮
    4.5 极板边缘电场控制措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油浸纸套管干燥浸渍缺陷的劣化特征研究
    5.1 引言
    5.2 干燥不良劣化特征及早期诊断
    5.3 干燥过程的频域介电谱特征
    5.4 浸渍不良的劣化特征及早期诊断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油浸纸套管蜡状物化学组分及介电谱特征
    6.1 引言
    6.2 套管内部蜡状物的化学组分分析
        6.2.1 蜡状物XPS分析
        6.2.2 蜡状物元素分析
        6.2.3 蜡状物红外光谱分析
    6.3 双层电缆纸层内蜡状物的介电谱特征
    6.4 套管模型内蜡状物的介电谱特征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频域介电响应的油浸纸套管芯子受潮定量诊断方法
    7.1 引言
    7.2 铝箔极板对受潮套管模型频域介电谱的影响
    7.3 基于1MHz与10KHz复电容实部比值的套管含水量诊断方法
        7.3.1 复电容实部比与平均含水量的关系模型
        7.3.2 扩展德拜模型支路参数特征
    7.4 基于分布式FDS套管受潮位置预估
    7.5 套管受潮缺陷的诊断判据
    7.6 现场应用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7)大型油浸式变压器密封用NBR/BR共混胶耐低温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耐低温橡胶研究现状
        1.2.1 国内耐低温橡胶研究现状
        1.2.2 国外耐低温橡胶研究现状
    1.3 橡胶共混改性
        1.3.1 橡胶共混改性基本概念
        1.3.2 丁腈橡胶/其他材料共混改性
        1.3.3 顺丁橡胶/其他材料共混改性
    1.4 分子模拟软件介绍
        1.4.1 分子模拟方法概述
        1.4.2 常用分子模拟软件
        1.4.3 Material Studio软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分子动力学方法
    2.1 分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2.2 周期性边界条件
    2.3 分子体系的运动方程求解
        2.3.1 Euler算法
        2.3.2 Verlet算法
        2.3.3 蛙跳算法
    2.4 分子力场
    2.5 常用系综
        2.5.1 微正则系综(NVE)
        2.5.2 正则系综(NVT)
        2.5.3 等温等压系综(NPT)
        2.5.4 等压等焓系综(NPH)
        2.5.5 巨正则系综(μVT)
    2.6 平衡系综的控制方法
        2.6.1 温度调控机制
        2.6.2 压力调控机制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NBR/BR混合体系的相容性模拟
    3.1 聚合度的确定
        3.1.1 无定型分子模型的构建
        3.1.2 分子模型优化及动力学平衡
        3.1.3 结果分析
    3.2 NBR/BR共混体系模型建立及平衡
        3.2.1 无定型分子模型构建
        3.2.2 分子模型优化及动力学平衡
    3.3 体系平衡的判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相容性粗略模拟
        3.4.2 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x)
        3.4.3 径向分布函数(g(r))
        3.4.4 均方位移(MSD)
        3.4.5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NBR/BR混合体系的耐低温性能模拟
    4.1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4.2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3 均方位移曲线(MSD)
    4.4 NBR/BR在低温下的力学性能分析
        4.4.1 静态力学分析原理
        4.4.2 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变压器油及氧气在NBR/BR中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5.1 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
    5.2 模型的建立和模拟过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BR含量对自由体积的影响
        5.3.2 温度与BR含量对O_2扩散系数的影响
        5.3.3 温度与BR含量对环烷烃扩散系数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变量液压变压器的特性及其配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液压变压器的研究状况及分析
        1.2.1 直线式液压变压器的研究状况及分析
        1.2.2 旋转式液压变压器的研究状况及分析
    1.3 液压变压器的研究现状和现存问题
    1.4 课题来源及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变量液压变压器的建模及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变量液压变压器的原理和特点
    2.3 变量液压变压器的流量特性
        2.3.1 排量特性
        2.3.2 瞬时流量特性
        2.3.3 平均流量特性
        2.3.4 流量脉动特性
    2.4 变量液压变压器的压力特性
        2.4.1 变压比特性
        2.4.2 瞬时转矩特性
        2.4.3 平均转矩特性
        2.4.4 转矩脉动特性
    2.5 变量液压变压器的功率特性
        2.5.1 瞬时功率特性
        2.5.2 平均功率特性
        2.5.3 功率脉动特性
        2.5.4 总效率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引入变量角后变量液压变压器的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变量角对排量特性的影响
    3.3 变量角对流量特性的影响
    3.4 变量角对变压特性的影响
        3.4.1 变量角对变压特性的影响
        3.4.2 槽口压力对变压特性的影响
    3.5 变量角对转矩特性的影响
    3.6 变量角对功率特性的影响
    3.7 变量液压变压器的耦合特性及其解决方案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量液压变压器配流盘摩擦副力学建模与分析
    4.1 引言
    4.2 变量液压变压器柱塞腔油液对缸体的作用
        4.2.1 变量液压变压器缸体受到的压紧力
        4.2.2 变量液压变压器缸体受到的压紧转矩
    4.3 变量液压变压器配流盘表面油膜对缸体的作用
        4.3.1 变量液压变压器缸体受到的反推力
        4.3.2 变量液压变压器缸体受到的反推转矩
    4.4 变量液压变压器配流盘摩擦副工作性能的决定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变量液压变压器的配流盘缓冲结构力学建模与优化
    5.1 引言
    5.2 缓冲结构处柱塞腔瞬时压力特性的数学模型
    5.3 变压角和变量角带来的影响
        5.3.1 变压角等于0时变量角带来的影响
        5.3.2 变压角不等于0时变量角带来的影响
    5.4 变量液压变压器配流盘缓冲结构的优化方案
        5.4.1 引入变量角时的缓冲结构优化
        5.4.2 引入变量角和变压角时的缓冲结构优化
        5.4.3 缓冲结构优化方案的相关参数
        5.4.4 缓冲结构处柱塞腔压力方程和压力梯度方程
        5.4.5 缓冲结构的多学科系统仿真和多场耦合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变量液压变压器的样机研制与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变量液压变压器样机的研制
        6.2.1 配流问题和现有配流方案
        6.2.2 变量液压变压器总体方案选择
        6.2.3 总体方案一及其配流方案
        6.2.4 总体方案二及其配流方案
        6.2.5 关键件和脆弱件有限元分析
    6.3 变量液压变压器实验台的设计
        6.3.1 实验台性能要求
        6.3.2 实验台液压系统原理
        6.3.3 液压系统主要液压元件
        6.3.4 实验台测控系统硬件设计
        6.3.5 实验台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6.4 实验研究与分析
        6.4.1 启停特性实验
        6.4.2 变压比特性实验
        6.4.3 功率特性实验
        6.4.4 耦合特性与解耦实验
        6.4.5 缓冲结构性能实验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充气存放期间变压器内部受潮的影响因素及处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变压器长期储运期间受潮研究
        1.2.2 水分对变压器油纸绝缘特性的影响
        1.2.3 气体泄漏的仿真研究
        1.2.4 变压器的干燥工艺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充气条件下变压器模型受潮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平台设计
        2.2.1 变压器模型
        2.2.2 试验平台搭建
        2.2.3 等效泄漏口控制
        2.2.4 试验步骤
    2.3 干燥空气和氮气对变压器受潮的影响
        2.3.1 干燥空气和氮气性质对比
        2.3.2 变压器模型充入干燥空气和氮气试验研究
    2.4 压力对变压器模型内部受潮影响的试验研究
        2.4.1 微正压条件下变压器模型受潮试验
        2.4.2 失压条件下变压器模型内部受潮试验
    2.5 温度变化对变压器模型内部受潮的试验研究
        2.5.1 变压器模型自然降温的受潮试验
        2.5.2 变压器模型快速降温的受潮试验
    2.6 试验结果分析
        2.6.1 空气中水分扩散机制
        2.6.2 不同条件下试验结果分析
    2.7 小结
3 充气条件下变压器受潮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
    3.1 引言
    3.2 变压器模型快速降温内部受潮的仿真研究
        3.2.1 仿真模型的建立
        3.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3.3 真型变压器内部受潮的仿真模型
        3.3.1 建立大型变压器实际尺寸模型
        3.3.2 网格划分和参数设定
    3.4 真型变压器充气存放期间内部受潮的仿真研究
        3.4.1 微正压条件下快速降温对变压器内部受潮的影响
        3.4.2 失压条件下温差和泄漏口对变压器内部受潮的影响
    3.5 构建失压状态下变压器受潮的数学模型
        3.5.1 基于扩散理论变压器受潮的数学模型
        3.5.2 广州地区变压器长期存放期间内部绝缘受潮评估
    3.6 小结
4 变压器受潮预防及干燥策略
    4.1 引言
    4.2 在线监测自动补气系统设计
        4.2.1 系统结构
        4.2.2 传感器模块
        4.2.3 数据处理模块
        4.2.4 无线传输模块
        4.2.5 自动补气模块
        4.2.6 供电模块
    4.3 在线监测自动补气控制策略
        4.3.1 气瓶切换策略
        4.3.2 双通道补气策略
        4.3.3 压力释放策略
    4.4 基于多方案比选法的变压器干燥策略
        4.4.1 变压器干燥方法特点分析
        4.4.2 基于多方案比选的干燥优选策略
        4.4.3 实例分析
    4.5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液压变压器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2.1 直线型液压变压器的研究现状
        1.2.2 串联型液压变压器的研究现状
        1.2.3 集成型液压变压器的研究现状
    1.3 液压变压器应用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现状分析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课题来源及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理论模型及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结构和特点
    2.3 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排量特性
        2.3.1 液压变压器排量的数学模型
        2.3.2 配流窗口均布时液压变压器的排量特性
        2.3.3 配流窗口的包角对排量特性的影响
    2.4 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瞬时流量特性
        2.4.1 液压变压器瞬时流量的数学模型
        2.4.2 控制角对瞬时流量特性的影响
        2.4.3 配流窗口的包角对瞬时流量特性的影响
        2.4.4 柱塞数量对瞬时流量特性的影响
    2.5 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变压比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转子配流机构的建模与分析
    3.1 引言
    3.2 双转子配流机构的双端面配流原理
        3.2.1 液压变压器中配流机构的工作原理
        3.2.2 双转子配流机构的结构特点
    3.3 双转子配流机构的模型及泄漏特性
        3.3.1 配流机构摆动主轴的数学模型
        3.3.2 摆动主轴处产生的间隙泄漏
    3.4 配流盘与转子配流端面摩擦副的力学建模与分析
        3.4.1 转子的轴向压紧力及力矩
        3.4.2 油膜对转子的液压支撑力及力矩
        3.4.3 配流盘与转子配流端面的剩余压紧力系数
    3.5 实验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转子液压变压器压力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压力转速模型
        4.2.1 液压变压器的流体模型
        4.2.2 液压变压器转子瞬时角速度模型
        4.2.3 模型参数与模型的求解
    4.3 双转子液压变压器压力特性的仿真研究
        4.3.1 转速对压力特性的影响
        4.3.2 控制角对压力特性的影响
        4.3.3 斜盘倾角对压力特性的影响
        4.3.4 配流窗口包角对压力特性的影响
    4.4 液压变压器压力特性实验研究
        4.4.1 实验装置与实验系统
        4.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动网格的双转子液压变压器减压过渡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减压过渡的特点及减振槽的工作原理
    5.3 基于动网格的CFD计算方法
        5.3.1 计算域及网格划分
        5.3.2 控制方程
        5.3.3 边界条件与求解策略
    5.4 双转子液压变压器减压过渡特性的仿真研究
        5.4.1 液压变压器工作过程中的油液流动状态
        5.4.2 液压变压器减压过渡过程的特点
        5.4.3 工作参数对减压过渡特性的影响
        5.4.4 减振槽对最小过渡压力以及容积损失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双转子支撑模式
    6.3 实验台与实验样机
    6.4 实验研究与分析
        6.4.1 瞬时压力特性
        6.4.2 变压比特性
        6.4.3 减压过渡压力特性
        6.4.4 噪声特性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变压器密封合理结构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变压器主密封面受力状态分析及密封性能研究[D]. 衡艺欣.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2]220kV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与检测[D]. 殷碧华.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2)
  • [3]浅析油浸式变压器密封失效原因及防治对策[J]. 仝杨,张亚霖,胡杰. 水电与新能源, 2017(12)
  • [4]变压器密封失效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J]. 黄炜昭. 变压器, 2014(05)
  • [5]变电站充油设备常见渗漏油问题的研究及其预防处理措施[D]. 张智伟.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1)
  • [6]油浸纸套管受潮缺陷劣化过程及诊断的研究[D]. 戴佺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7]大型油浸式变压器密封用NBR/BR共混胶耐低温性能研究[D]. 杨金蒙.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8]变量液压变压器的特性及其配流研究[D]. 杨冠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 [9]充气存放期间变压器内部受潮的影响因素及处置策略研究[D]. 黄磊峰. 重庆大学, 2019(01)
  • [10]双转子液压变压器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 刘忠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变压器密封结构合理性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