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一、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风笑天[1](2020)在《一个时代与两代人的生命历程:中国独生子女研究40年(1980—2019)》文中研究表明40年的改革开放影响着独生子女及其父母两代人的生命历程。学术界的独生子女研究呈现出三个大的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教育学、医学、心理学、体育学五个学科。对一代独生子女的关注焦点主要是他们的心理特征、教育方式、社会化过程、大学表现、婚恋生育、社会适应等,而对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关注焦点则主要是他们的生育意愿、居住方式、养老保障以及"失独"问题等。现有研究的主要不足有:同一主题的研究相互之间缺乏借鉴和积累,比较研究中缺乏对重要相关变量的控制,对农村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也相对薄弱等。现有研究的系统回顾,对于在已经开启的"后独生子女时代"中,开展新的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陈刚[2](2020)在《独生子女政策与消失的企业家精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个性特征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根源,而缘于缺少兄弟姐妹的社会互动和资源稀释,独生子女可能有更低的风险容忍,更缺乏竞争精神和更不信任他人等个性特征,进而使得他们也更缺乏企业家精神。本文使用200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创业概率和创业意愿都显着低于非独生子女,使用模糊断点回归克服潜在的内生性之后,以上发现依然成立;平均而言,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创业概率要低3.7个百分点左右,创业意愿要低1.8个百分点左右。进一步对独生子女个性特征的估计也如预期,独生子女在风险容忍、竞争精神和信任等个性特征上的表现都比非独生子女更差,而这些个性特征都显着地提高了居民的创业概率和创业意愿,是造成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缺乏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根源。这意味着,曾经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家精神的繁荣。

韩丽丽[3](2020)在《小学中高年级非独生子女主观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自2011年实施“双独二胎”生育政策,至2015年10月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非独生子女这一群体再次壮大起来。但新时期产生的非独生子女,特别是城市中的非独生子女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非独生子女所面临的情况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新时期“二胎”政策实施以前的关于非独生子女的有关研究是否适应于新政策下的非独生女群体,成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选取了天津市三所学校的3-6年级共32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两方,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儿少心理健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中高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主观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情况,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比较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教育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中高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主观生活质量问卷上得分不存在显着差异。性别差异对小学中高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主观生活质量上的影响不明显,非独生子主观生活质量总分略高于独生子,非独生女主观生活质量总分略低于独生女;仅女性独生与非独生群体在自我认识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着差异。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平均分及各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着差异。3.小学生中高年级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主观生活质量总分与心理健康情况总分均存在显着相关。4.主观生活质量中的抑郁维度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主观生活质量中的抑郁维度与躯体情感维度一起对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王秀丽[4](2019)在《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幼儿成为负责任的、有自主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关键所在。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家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是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也是幼儿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在家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方面,已有研究多集中在教养态度、教养行为、教养方式等外显行为上,对内在教养观念的研究相对不足。另外,对于亲子关系的研究多侧重在年龄偏大的儿童身上,尤其以青少年的研究居多,而对于幼儿期亲子关系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深入探讨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724名5-6岁幼儿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对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如下:父母普遍持有比较积极的教养观念,其中儿童发展观最为进步;城市父母在教养观念上更加客观和科学;家庭月收入水平以及文化程度偏低的父母具有强烈的成才观。现代家庭的亲子关系整体上趋于和谐;母子关系总体好于父子关系;父母文化程度过低对亲子关系有一定的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整体水平较高,其中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好,抗挫能力的发展较弱;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城市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较好。父母教养观念与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父母教养观念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均存在显着的正向相关关系,父母教养观念和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在转变教养观念方面,父母要树立多元成才、能力至上的理念;要树立积极的挫折教育观,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要通过教育知识学习、育儿经验交流及家园合作转变教养观念。在改善亲子关系方面,父亲要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参与教养的意识;要躬行实践,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早期教养。

陈刚[5](2019)在《独生子女的资产配置——基于信任和风险态度的预期及检验》文中提出中国曾经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因此对独生子女成年之后的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逐渐成年并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的社会背景下,独生子女政策所产生的长期经济影响可能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和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数据,实证评估了独生子女的资产配置行为,以揭示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研究发现:(1)相比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资产配置活动中更加规避风险资产,具体表现为户主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其投资股票的概率和持有股票的市值,都显着地低于户主是非独生子女的家庭。(2)独生子女之所以比非独生子女更规避风险资产,可能主要是源于缺乏兄弟姐妹的社会互动和资源稀释,使得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加不信任他人和更厌恶风险。(3)机制检验证实,户主的信任和风险偏好都显着提高了家庭投资股票的概率和持有股票的市值,且独生子女的确比非独生子女更加不信任他人,但却没有证据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风险态度存在显着的差异。上述结论意味着,独生子女更加规避风险资产的行为特征将对金融产品的市场结构造成显着冲击,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密切关注和重视其中可能隐含的潜在风险和经济影响。

陈江[6](2017)在《酒店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访谈、信度和效度分析、平均值检验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多因子方差分析、因子提取和多元回归分析,对中国星级酒店独生子女员工的调查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变项不具有很满意条件,独生子女员工部分个人变项对工作满意度有显着影响,多数工作绩效变项对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显着影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比较没有显着差异。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现代酒店企业应从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视角改善管理制度及激励体系,新一代员工更需要"内在因子"激励、工作绩效激励,对独生子女员工需要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和对待。

陈刚,卫艳青[7](2017)在《独生子女的“体制内”就业偏向——来自CHFS2011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指明缘于缺少兄弟姐妹的社会互动和资源稀释,独生子女可能有更低风险偏好的个性特征,进而使得独生子女可能比非独生子女更偏向进入工作稳定性高的"体制内"部门就业。使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数据,工具变量方法估计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外围"体制内"部门就业的概率并不存在显着的差异,但独生子女在党政机关等核心"体制内"部门就业的概率显着地高于非独生子女。进一步估计显示,更低的风险偏好显着提高了劳动力在党政机关等"体制内"部门就业的概率,且独生子女可能的确比非独生子女有更低的风险偏好。这意味着,中国曾经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可能是造成"国考热"持续升温的一个潜在原因,且独生子女政策也可能因此造成了严重的人才误置,进而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焦馨蕙[8](2017)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比较研究 ——基于对湖北省7个县市区57所学校的调研》文中研究指明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家庭、社会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实践、学会创造。对于当代少年儿童来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他们学会创造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对于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而言,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拥有敢于创造的实践意识,都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贝克尔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及个人社会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湖北省7个县市区,57所中小学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与部分师生进行访谈,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社会实践活动都表现出较高的参与意愿,但实际参与度均较低。其中,独生子女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上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且独生子女参与的活动类型也更为丰富。造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度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家长不断加重子女的学习负担,较少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较少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受整个社会氛围的影响,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家长应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广泛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社会各界应齐抓共管,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另外,造成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频率更高,活动类型更为丰富的重要原因是独生子女家庭投入的物质、时间、精力相对较多以及家庭氛围更加平等。因此,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来讲,父母应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家长应鼓励非独生子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孙文凯,孙昂,王乙杰[9](2016)在《计划生育损害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吗?》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CGSS两次调查的混合横截面数据,分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反映企业家精神的一些特征上的区别。我们主要采用了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同时也利用已有研究中的工具变量集合来达到识别的目的。研究结果发现:(1)独生子女进行创业的可能性显着地低,并且这个结果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更显着。(2)独生子女朋友数量不少,更认可努力工作,但快乐程度较低,其他更多主观指标上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显着区别。(3)独生子女与亲戚朋友的亲密度要低于非独生子女。我们发现了一些独生子女损害企业家精神的证据,并且认为这更多地可能源于独生子女属性带来的"社会保险"缺失而非个性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结构变化可能对创业的抑制不可忽视。

宋增伟[10](2016)在《当代大学生的心态状况及其引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变革中的种种进步与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会通过社会心态表现出来。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势必会渗透到大学校园内,而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心态的影响。大学生心态是时代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否拥有良好的心态,既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也影响到国家的和谐稳定。本文基于全国22所高校的250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以及5所高校的43名学生的深度访谈,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态状况、影响因素,以提出科学的引导策略。除了导论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心态状况。基于问卷调研以及访谈内容得出,当代大学生心态总体状况较好,他们满意于获得的社会支持,认同社会主流文化,自我价值感较高,主观幸福感较强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社会道德上知行脱节,对政府行为和体制的信任度偏低,对社会公平较为不满,其中对分配公平最为不满。另外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城乡之间、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等学生群体的心态存在明显差异。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心态的影响因素。从个体、朋辈、家庭、学校、社会等五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其中,个体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朋辈群体之间的互动、家庭的人际关系和教养方式、高校德育的功利化、知性德育与生活的脱节,市场经济、社会分层带来的利益失衡、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以及文化多元化与大众传媒的立体渗透等都对大学生心态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当代大学生心态的引导策略。基于大学生的心态状况和影响因素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心态的科学引导策略。第一,加强自我疏导,促进个体心态走向成熟;第二,坚持价值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心态;第三,深化德育改革,增强高校德育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第四,完善网络治理,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第五,重视家庭熏陶,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第六,推进社会变革,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

二、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一个时代与两代人的生命历程:中国独生子女研究40年(1980—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一、40年中国独生子女研究的概况
    1.独生子女研究的总体数量和大的阶段
    2.独生子女研究的学科分布
    3.独生子女研究的质量状况
二、独生子女:改革开放的孩子们
    1.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
    2.独生子女的教育
    3.独生子女的社会化
    4.大学中的独生子女
    5.独生子女的职业、婚姻与生育
    6.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与社会评价
三、独生子女父母:生育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1.生育意愿与父母角色
    2.养老保障
    3.居住方式与代际关系
    4.“失独”问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现有研究的主要不足
    2.“后独生子女时代”中的独生子女研究

(2)独生子女政策与消失的企业家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独生子女、个性特征与企业家精神:理论假说
    (一)个性特征与企业家精神
    (二)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
    (三)独生子女的企业家精神
三、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
    (二)方法
四、独生子女的企业家精神:计量估计
    (一)基准回归
    (二)模糊断点回归
    (三)有效性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1.缩短时间窗口。
        2.政策实施之后出生样本的检验。
        3.来自最新调查的证据。
五、个性特征是否真的重要
六、结论

(3)小学中高年级非独生子女主观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文献综述
    1.1 非独生子女
    1.2 心理健康
    1.3 主观生活质量
2.问题提出和研究目的、意义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目的、意义
    2.3 研究假设
3.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工具
    3.3 研究程序
    3.4 数据处理
4.研究结果
    4.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主观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4.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量表得分比较
    4.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心理健康问卷不同维度之间的相关
    4.4 回归分析
5 讨论
    5.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主观生活质量分析
    5.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情况分析
    5.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主观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态的相关分析
    5.4 主观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的回归分析
6 结论
7 教育建议
8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4)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假设
四、研究结果
    (一)父母教养观念的描述性分析
        1.父母教养观念及各维度的基本情况
        2.父母教养观念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二)亲子关系的描述性分析
        1.亲子关系及各维度的基本情况
        2.亲子关系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三)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描述性分析
        1.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各维度的基本情况
        2.幼儿社会性发展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四)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分析
        1.父母教养观念与亲子关系的相关分析
        2.父母教养观念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分析
        3.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分析
    (五)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回归分析
        1.父母教养观念各个维度与亲子关系的回归分析
        2.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各个维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回归分析
五、讨论与分析
    (一)父母教养观念的讨论与分析
        1.父母教养观念的总体情况分析
        2.父母教养观念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二)亲子关系的讨论与分析
        1.亲子关系的总体情况分析
        2.亲子关系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三)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
        2.幼儿社会性发展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四)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分析
        1.父母教养观念与亲子关系的相关分析
        2.父母教养观念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分析
        3.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分析
    (五)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回归分析
        1.父母教养观念各个维度与亲子关系的回归分析
        2.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各个维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回归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七、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酒店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二研究现状与相关文献
    (一) 在职独生子女青年的研究
    (二) 独生子女群体与非独生子女群体的比较研究
    (三) 个人变项对工作满意度影响差异的研究
        1. 性别
        2. 年龄
        3. 教育水平
        4. 工龄
    (四) 在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相关性研究方面, 基本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 研究模型
    (二) 变项数据
        1. 工作满意度变项
        2. 个人变项
        3. 工作绩效变项
    (三) 研究样本
    (四) 研究方法
        1. 定量研究
        2. 访谈研究
        3. 比较研究
    (五) 研究创新
        1. 首次披露了酒店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水平为一般的结论
        2. 首次运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测量酒店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水平
        3. 支持了工作绩效对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显着影响的理论
        4. 对独生子女不如非独生子女的主导社会认识提出了质疑
四结论与建议
    (一) 实证研究结论
    (二) 建议
        1. 高度关注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问题
        2. 从管理层面把握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问题的关键
        3.“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
        4. 运用工作绩效促进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
        5. 对独生子女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8)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比较研究 ——基于对湖北省7个县市区57所学校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教育意义
        (二) 社会意义
    三、概念的界定
        (一)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二) 社会实践活动
    四、研究综述
        (一) 有关独生子女心理与教育问题的研究
        (二) 有关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访谈法
    六、论文结构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贝克尔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二、个人社会化理论
        (一) 个人社会化的概念
        (二) 个人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三、贝克尔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及个人社会化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第二章 调研地的选择及调研过程
第三章 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异同
        (一) 自我意识方面的异同
        (二) 批判意识与创新意识方面的异同
        (三) 合作意识方面的异同
    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意愿方面的异同
    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实际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方面的异同
    四、原因分析
        (一)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度低的原因
        (二)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实际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存在差异的原因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一、对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一) 家长应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二) 学校应广泛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
        (三) 社会各界应齐抓共管,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对加强非独生子女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一) 父母应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二) 家长应鼓励非独生子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10)当代大学生的心态状况及其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3. 相关研究评析
    (三) 基本概念界定
        1. 心态
        2. 大学生心态
    (四)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态状况
    (一) 大学生心态总体状况
        1. 满意于获得的社会支持,其中对家庭支持最为满意
        2. 认同社会主流文化,但在社会道德上知行脱节
        3. 家庭与身份认同较好,但学校与专业认同有待提高
        4. 主观幸福感较强,但有时容易受消极情感影响
        5. 自我价值感较高,但在体貌、人际、能力上信心不足
        6. 信任政府履职能力,但对政府行为和体制信任偏低
        7. 对社会公平状况不满意,其中对分配不公最为不满
    (二) 不同大学生群体心态差异
        1.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态差异
        2. 不同专业大学生心态差异
        3.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态差异
        4. 城乡大学生心态差异
        5.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态差异
    (三) 大学生心态各维度相关分析
二、当代大学生心态的影响因素
    (一) 个体因素
        1. 自我认知自觉主动,但存在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2. 自我体验丰富深刻,但存在自卑与自负的矛盾
        3. 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但存在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矛盾
    (二) 朋辈因素
        1. 朋辈群体交往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2. 朋辈群体角色促进了大学生的心理调节
        3. 朋辈群体亚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 家庭因素
        1. 家庭结构影响大学生心态
        2. 家庭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心态
        3.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心态
        4. 家庭所在地影响大学生心态
    (四) 学校因素
        1. 高校德育的功利化
        2. 知性德育与生活的脱节
    (五) 社会因素
        1. 市场经济带来的双重影响
        2. 社会分层带来的利益失衡
        3. 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
        4. 文化多元化与大众传媒的立体渗透
三、当代大学生心态的引导策略
    (一) 加强自我疏导,促进个体心态走向成熟
        1. 正确认识自我,奋斗目标得当
        2. 积极悦纳自我,人际关系和谐
        3. 有效调控自我,情绪积极稳定
    (二) 坚持价值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心态
        1. 增强感召力,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
        2. 增强包容力,加强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多元价值取向的辩证整合
        3. 增强判断力,发挥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多元心态的多重引领
        4. 增强渗透力,搭建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心态的全方位平台
    (三) 深化德育改革,增强高校德育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1. 针对学生特点,提高德育的个体适应性
        2. 回归学生生活,实现高校德育的生活化
        3. 关怀学生心理,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四) 完善网络治理,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
        1. 加强舆情监控,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
        2. 培养意见领袖,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
        3. 做好议程设置,及时转移高校网络舆情的焦点
        4. 重视主体教育,培养舆情引导主体的自律意识
    (五) 重视家庭熏陶,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
        1. 建立亲密亲子关系,加强亲子互动沟通
        2. 采用科学教养方式,给予孩子合理期望
        3. 提高父母自身修养,努力起到榜样示范
    (六) 推进社会变革,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
        1. 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的民主、廉洁
        2. 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繁荣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个时代与两代人的生命历程:中国独生子女研究40年(1980—2019)[J]. 风笑天. 人文杂志, 2020(11)
  • [2]独生子女政策与消失的企业家精神[J]. 陈刚. 经济学动态, 2020(07)
  • [3]小学中高年级非独生子女主观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 韩丽丽.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4]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 王秀丽.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5]独生子女的资产配置——基于信任和风险态度的预期及检验[J]. 陈刚. 财经研究, 2019(03)
  • [6]酒店独生子女员工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J]. 陈江. 珠江论丛, 2017(04)
  • [7]独生子女的“体制内”就业偏向——来自CHFS2011的经验证据[J]. 陈刚,卫艳青.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7(03)
  • [8]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比较研究 ——基于对湖北省7个县市区57所学校的调研[D]. 焦馨蕙.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7)
  • [9]计划生育损害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吗?[J]. 孙文凯,孙昂,王乙杰. 经济学报, 2016(02)
  • [10]当代大学生的心态状况及其引导研究[D]. 宋增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7)

标签:;  ;  ;  ;  ;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