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与四氯甲烷混合防治麦田杂草的效果及方法

扑热息痛与四氯甲烷混合防治麦田杂草的效果及方法

一、百草敌混二甲四氯防除麦田杂草的效果与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苏毅,傅凯廉,刘金才[1](1989)在《河北中部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其化学防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两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河北中部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小麦越冬前发生的第一批杂草主要是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Schur和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开春后在小麦4叶期发生第二批杂草,主要是藜Chenopdium album L.,刺儿菜Cephalanop1os setosum(Willd.)kitam,小旋花Calystegia haderacea Wall.,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小藜Chenopdimu serotinum和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等。在小麦6叶期发生第三批杂草主要仍为藜、小藜等。针对麦田杂草发生规律,提出了二种化学防除措施,第一:以藜为生态优势种而播娘蒿、荠菜发生较小的单优群落的麦田,用百草敌+2.4—滴丁酯(13.5+25克/亩)或百草敌+二甲四氯钠盐(13.5+38克/亩)在小麦4叶期施药可控制住杂草的危害。第二:以播娘蒿为优势种的单优群落和以播娘蒿、荠菜为优势种的双优群落以及播娘蒿、荠菜、藜为优势种的多优群落的麦田,用2.4—滴丁酯(50克/亩)或二甲四氯钠盐(75克/亩)在小麦3叶期。百草敌+2.4—滴丁酯(13.5+25克/亩)或百草敌+二甲四氯钠盐(13.5+38克/亩)在小麦5叶期二次施药可有效防除杂草,小麦增产均达10%以上。

张克洋[2](1990)在《百草敌混二甲四氯防除麦田杂草的效果与方法》文中研究说明 猪殃殃、大巢菜、看麦娘是京山县麦田的主要杂草。自1986年以来,我们连续四年用百草敌(又名麦草畏,美国产)和二甲四氯混合,于小麦4~6叶期进行防除麦田杂草试验,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基本上控制了麦田杂草为害,收效显着。

郑树森,李文武[3](2015)在《麦田化学除草技术》文中认为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据调查测算,每年麦田草害面积可达1/3左右,每年因杂草危害损失的粮食产量约50亿kg,占麦类总产量的15%左右。由此可见,杂草对小麦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麦田化学除草,应在分析杂草群落、掌握其单双子叶杂草群落生长环境和主要优势杂草、亚优势杂草的情况下,针对不同杂草群落的主攻对象,选择适宜除草剂品种或除草剂混合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

刘海南,赵阳,谢忠萍[4](2018)在《江苏盐城地区麦田草害演变及减量防除对策》文中提出麦田杂草已经成为危害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由于耕作制度、种植方式以及小麦品种、气候条件等的变化,近年来,麦田杂草发生量大,草相变化复杂,积极有效的开展麦田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显得越加重要。杂草化学除草技术要求高,时间性强,必须科学、安全用药,才能取得好的防控效果。

宋家永[5](2005)在《优质麦田怎样进行化学除草》文中认为

任艳芬[6](2019)在《武陟县麦田杂草发生与防治情况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4月对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麦田杂草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武陟县麦田杂草种类主要包括15科40种。麦田杂草变化明显,原优势杂草发生逐年下降,一些新传入杂草和次要杂草发生逐年上升。农民在对麦田杂草进行化学防除时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文章据此提出了优化化学除草技术、把握杂草防治时机、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加大麦田杂草防除技术宣传等科学防治措施。

沈国辉,唐国来,陆保理,王玉香[7](2008)在《上海农田杂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回顾与总结了上海地区农田杂草研究40多年来的工作历程,同时从农田杂草监测预报技术、外来杂草的预警管理与控制、抗药性(耐药性)杂草监测与治理对策、杂草综合治理技术、新除草剂研制与应用、除草剂药害预防和控制对策、杂草与除草剂应用技术普及等7个方面阐述了今后本市杂草研究工作的一些设想。

耿娟[8](2016)在《小麦田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防治赤霉病的时间正好也是防治蚜虫、白粉病、锈病的时间,杀菌剂、杀虫剂、腐植酸微肥、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可实现一喷多防。在小麦孕穗期和抽穗期可加入磷酸二氢钾或稳多收等保花保果类的微肥混合喷施,可促进子粒成熟饱满,增加产量。

梅向东[9](2002)在《二氯喹啉酸在玉米田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从解决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除问题入手,一方面,尝试把二氯喹啉酸施用于玉米田防治禾本科杂草。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对其在玉米田的应用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另一方面,选择二氯喹啉酸、二甲四氯和阿特拉津作为组分,于田间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多组分混用试验。探寻出三元混用防除玉米田杂草的最佳组合配比和各组分大致的用药范围。 盆栽试验部分主要进行了二氯喹啉酸持效期、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吸收部位和二氯喹啉酸不同对水量与除稗效果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二氯喹啉酸对稗草的持效期可以达到28~35天。(2)稗草吸收二氯喹啉酸的部位是整个植株。其中,地上部占50%以上,是吸收二氯喹啉酸的主要部分。(3)对水量为300L/hm3的处理药效发挥最好,明显高于其它对水量的处理。说明合适的对水量对二氯喹啉酸药效的发挥有重要的作用。 田间小区试验于2001年在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的内容包括二氯喹啉酸不同处理方法与除稗效果关系、二氯喹啉酸茎叶处理对玉米的安全性和除稗效果以及二氯喹啉酸、二甲四氯与阿特拉津三元混配最佳组合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茎叶喷雾处理除稗效果显着高于播后苗前表土处理。(2)玉米的2~6叶生育期内,二氯喹啉酸用药量从300g ai/hm2至1200g ai/hm2,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没有任何不良影响。(3)二氯喹啉酸900~1200 g ai/hm2在稗草3~5叶茎叶喷雾处理,对稗草的防除效果可达89%以上。(4)二氯喹啉酸、二甲四氯和阿特拉津二元混用,在玉米3~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可以选择性地防除玉米生育期内绝大多数杂草。其中二氯喹啉酸对杂草鲜重防效和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二甲四氯次之。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加权分析方法,建立二氯喹啉酸、二甲四氯和阿特拉津三元混用的综合模型,得出二氯喹啉酸、二甲四氯和阿特拉津三种除草剂混合在玉米田中施用的最佳配比为1:4.9:6;各组分的最佳用量范围是:二氯喹啉酸201~249g ai/hm2,二甲四氯643~713g ai/hm2,阿特拉津827~876 g ai/hm2。通过激素类除草剂二甲四氯的增效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另外两个除草剂的用量,尤其是降低了阿特拉津的用药量。这对减少阿特拉津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何付丽[10](2003)在《二氯喹啉酸对玉米敏感性及其在玉米田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为解决我国玉米田缺乏苗后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除草剂问题,本论文研究了二氯喹啉酸对玉米的敏感性及二氯喹啉酸与苯达松、二甲四氯钠盐二元和三元混用混用效应和最佳配方。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湿度对二氯喹啉酸药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50%的土壤湿度范围内,随土壤湿度升高,二氯喹啉酸对稗草的防效提高,同时对玉米的安全性降低,但二氯喹啉酸在玉米和稗草的选择性指数由1.66增加到2.22。因此,在达到相同除草效果前提下,土壤湿度越高,二氯喹啉酸对玉米越安全。 在盆栽试验中,二氯喹啉酸对不同叶龄玉米的敏感性不同。玉米叶龄越大,二氯喹啉酸对其敏感性越高。根据玉米鲜重抑制率与目测药害水平,确定二氯喹啉酸在玉米田施用的最佳时期为玉米一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 通过田间试验中,研究了二氯喹啉酸对不同品种玉米的敏感性差异。二氯喹啉酸对供试玉米品种的敏感性顺序为:垦粘一号>东农早粘>东农888>东农248>东农9701,特种玉米比普通玉米敏感。玉米四叶一心至五叶一心期施用二氯喹啉酸,东农9701的安全用量为900g a.i/hm2,东农248与特种玉米的安全用量为600g a.i/hm2。 二氯喹啉酸与苯达松、二甲四氯钠盐的二元和三元混用效应研究是通过田间试验完成的。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与苯达松、二甲四氯钠盐两两混用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通过对玉米产量模型进行优化分析,确定了三个用于玉米田的最佳配方:(1)二氯喹啉酸(903g a.i/hm2)+苯达松(918.15g a.i/hm2),(2)二氯喹啉酸(938.9g a.i/hm2)+二甲四氯钠盐(693.2g a.i/hm2),(3)二氯喹啉酸(811.6g a.i/hm2)+苯达松(552.3g a.i/hm2)+二甲四氯钠盐(552.3g a.i/hm2)。 本研究确定了二氯喹啉酸在特种玉米田应用的可行性,填补了特种玉米田没有苗后除草剂防除禾本科杂草的空白,有助于促进除草剂在特种玉米田的应用,增加特种玉米的种植面积,优化我省玉米种植结构。二氯喹啉酸与苯达松、二甲四氯钠盐二元及三元混用配方的确定,对我省玉米田苗后化学除草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玉米田苗后化学除草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助于解决我省乃至我国玉米田除草剂品种单一问题,提高玉米田的化学除草水平。

二、百草敌混二甲四氯防除麦田杂草的效果与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草敌混二甲四氯防除麦田杂草的效果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中部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其化学防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草发生规律和生态群落
    2.2 化学防除技术
        2.2.1 不同药剂的除草效果
        2.2.2 不同施药方法的除草效果
        2.2.3 药剂对小麦的影响
    2.4—滴丁酯混用(133.3+25克/亩)的增产率为13.8%,人工除草增产率为5.9%(见表3)。
3 讨论

(3)麦田化学除草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麦田阔叶草的化学防除
    1.1 百草敌 (百甲混剂) 。
    1.2 巨星。
    1.3 二甲四氯。
    1.4 使它隆 (使甲混剂) 。
    1.5 阔叶散。
2 禾本科杂草的防除
    2.1 骠马。
    2.2 禾草灵。
    2.3 新燕灵。
    2.4 燕麦畏。
    2.5 杀草丹。
3 麦田主要杂草防除技术

(4)江苏盐城地区麦田草害演变及减量防除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麦田草害发生与演变
    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2、20世纪90年代初到2010年
    3、2011年至今
二、麦田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三、麦田杂草减量防除对策
    1、采取农业综合措施控制草害
    2、科学安排除草时间
    3、优选安全性好的除草剂配方, 针对性适期用药, 确保防治效果
    4、正确施药, 保证防治效果

(5)优质麦田怎样进行化学除草(论文提纲范文)

一、禾本科草的防除
    1.40%燕麦畏乳油
    2.20%燕麦灵乳油
    3.64%燕麦枯可湿性粉剂
    4.36%禾草灵乳油
二、阔叶草的化学防除
三、禾草+阔叶草的化学防除
    1.50%异丙隆可湿粉+6.9%骠马水乳剂
    2. 6.9%骠马水乳剂+20%使它隆剂
    3.25%绿麦隆可湿粉+20%二甲四氯水剂
    4.48%百草敌水剂+10%甲黄隆可湿性粉剂
    5.48%百草敌水剂+25%绿黄隆可湿性粉剂

(6)武陟县麦田杂草发生与防治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麦田杂草发生与防除情况
2 麦田杂草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生抗药性
    2.2 农药残留
    2.3 产生药害
3 麦田杂草防治对策措施
    3.1 优化化学除草技术
    3.2 把握杂草防治时机
    3.3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3.4 加大科学防除杂草技术的宣传力度

(7)上海农田杂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农田杂草研究的进展
    1.1 杂草生物生态学研究走在国内前列, 为我国杂草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2 除草剂应用从无到有, 新产品推广与发达国家基本同步
    1.3 杂草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体现上海都市农业除草特色
2 成 绩 与 问 题
3 今 后 的 任 务
    3.1 农田杂草监测预报技术研究
    3.2 外来杂草预警、管理与控制
    3.3 抗药性 (耐药性) 杂草监测与治理对策
    3.4 杂草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3.4.1 开展生态调控技术研究
        3.4.2 开展杂草生物防治研究
        3.4.3 加强除草剂应用技术研究
    3.5 新除草剂的研制与应用
    3.6 除草剂药害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3.7 杂草与除草剂应用技术的普及

(8)小麦田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麦田草害及其防治
    1.1 麦田草害的种类
    1.2 麦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2 麦田病害及其防治
    2.1 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2 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2.3 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3 麦田虫害防治

(9)二氯喹啉酸在玉米田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
    2.2 供试植物材料
    2.3 试验地基本情况
    2.4 试验方法
    2.5 田间试验调查方法
    2.6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及公式
3 结果与讨论
    3.1 二氯喹啉酸的持效期
    3.2 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吸收部位
    3.3 二氯喹啉酸对水量与药效的关系
    3.4 二氯喹啉酸不同施药方法除稗效果及对玉米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3.5 二氯喹啉酸茎叶处理对玉米的安全性及除草效果
    3.6 二氯喹啉酸、阿特拉津和二甲四氯混用效应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二氯喹啉酸对玉米敏感性及其在玉米田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我国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
        1.1.1 玉米田杂草危害情况
        1.1.2 我国玉米田除草剂应用现状
        1.1.3 特种玉米田杂草化学防除情况
    1.2 关于二氯喹啉酸应用状况的研究进展
        1.2.1 二氯喹啉酸作用原理
        1.2.2 二氯喹啉酸应用及混用情况
    1.3 关于苯达松应用状况的研究进展
        1.3.1 苯达松应用及混用情况
        1.3.2 苯达松在玉米田的应用前景
    1.4 关于二甲四氯钠盐应用状况的研究进展
    1.5 评价除草剂混用效应的研究综述
        1.5.1 除草剂混用及混剂的发展
        1.5.2 评价除草剂混用效应的生物测定方法
        1.5.3 除草剂混用效应的评价方法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
    2.2 供试植物材料
    2.3 试验地点
    2.4 施药器械
    2.5 试验方法
        2.5.1 土壤湿度对二氯喹啉酸药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2.5.2 二氯喹啉酸对不同叶龄玉米的敏感性差异
        2.5.3 二氯喹啉酸对不同品种玉米的敏感性差异
        2.5.4 除草剂二元及三元混用效应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湿度对二氯喹啉酸药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3.1.1 土壤湿度对二氯喹啉酸药效的影响
        3.1.2 土壤湿度对二氯喹啉酸安全性的影响
        3.1.3 土壤湿度对二氯喹啉酸选择性的影响
    3.2 二氯喹啉酸对不同叶龄玉米的敏感性差异
        3.2.1 不同叶龄玉米对二氯喹啉酸的反应
        3.2.2 二氯喹啉酸对不同叶龄玉米生长的影响
    3.3 二氯喹啉酸对不同品种玉米的敏感性差异
        3.3.1 不同品种玉米对二氯喹啉酸的反应
        3.3.2 不同品种玉米的产量差异
        3.3.3 二氯喹啉酸在不同品种玉米田的安全用量
    3.4 二氯喹啉酸与苯达松混用效应研究
        3.4.1 除草效果及增效作用评价
        3.4.2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最佳配方控制
    3.5 二氯喹啉酸与二甲四氯钠盐混用效应研究
        3.5.1 除草效果及增效作用评价
        3.5.2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最佳配方控制
    3.6 二氯喹啉酸、苯达松及二甲四氯钠盐混用效应研究
        3.6.1 除草效果及增效作用评价
        3.6.2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最佳配方控制
    3.7 混用最佳配方的除草效果及玉米产量评价
4 讨论
    4.1 二氯喹啉酸在玉米田安全施用的土壤湿度条件
    4.2 二氯喹啉酸对不同叶龄玉米的敏感性差异
    4.3 二氯喹啉酸对不同品种玉米的敏感性差异
    4.4 二元及三元混用的增效作用及最佳配方的实用价值
        4.4.1 增效作用机理
        4.4.2 混用最佳配方的实用价值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百草敌混二甲四氯防除麦田杂草的效果与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中部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其化学防除技术研究[J]. 苏毅,傅凯廉,刘金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89(01)
  • [2]百草敌混二甲四氯防除麦田杂草的效果与方法[J]. 张克洋. 湖北农业科学, 1990(01)
  • [3]麦田化学除草技术[J]. 郑树森,李文武. 现代农村科技, 2015(02)
  • [4]江苏盐城地区麦田草害演变及减量防除对策[J]. 刘海南,赵阳,谢忠萍. 农业工程技术, 2018(29)
  • [5]优质麦田怎样进行化学除草[J]. 宋家永. 农家参谋, 2005(09)
  • [6]武陟县麦田杂草发生与防治情况调查分析[J]. 任艳芬. 基层农技推广, 2019(03)
  • [7]上海农田杂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沈国辉,唐国来,陆保理,王玉香. 上海农业学报, 2008(01)
  • [8]小麦田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 耿娟. 农技服务, 2016(03)
  • [9]二氯喹啉酸在玉米田应用技术研究[D]. 梅向东. 东北农业大学, 2002(02)
  • [10]二氯喹啉酸对玉米敏感性及其在玉米田应用技术研究[D]. 何付丽. 东北农业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扑热息痛与四氯甲烷混合防治麦田杂草的效果及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