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的口语与实践

汉语教学的口语与实践

一、语文教学的讲与练(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1](2021)在《钱梦龙与蔡澄清语文教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文学科承载着丰富的内容,语文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育人成才”“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因此,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来说具有极强的挑战性。钱梦龙与蔡澄清的教学主要以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提升教学能力、承担教学重任、获得专业成长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为“导读派”的代表,钱梦龙和蔡澄清经过漫长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与“点拨教学法”。他们的教学方法都以“启发诱导”为主,在循循善诱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强调“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紧紧抓住教学重难点,设置灵活实用的训练方式,并且注重养成学生积累的习惯。他们的课堂宽松民主,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反馈,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鼓励和启发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本文以钱梦龙和蔡澄清的语文教学为重点,分三章探讨他们的教学思想及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第一章“钱梦龙与蔡澄清语文教育思想概述”。主要概述两位老师的教育思想,从形成历程和内涵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归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遵循“主体—主导”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在继承发展中与时俱进。第二章“钱梦龙与蔡澄清语文教学比较”。从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两个方面,对他们的教学方法、训练方式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归纳比较。在他们的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将“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他们的教学强调“训练”,“以训练为主线”代替以“讲”为主的课堂。在教学中以鼓励、唤醒为主,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并对考试制度进行建设性的探索、改革和总结。第三章“钱梦龙与蔡澄清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两位老师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汲取经验,学习他们对语文教学理念、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与做法,借鉴他们在教材、学情、教学反思、课堂提问及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中好的做法,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结语部分对钱梦龙与蔡澄清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进行总结,对语文教育教学作出展望。

周洪芳[2](2020)在《讲是船,练是帆—让初中语文教学扬帆远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语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在多数人眼中语文学科不过就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教师的满堂灌也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文主要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讲"和"练"着手,对如何更好衡量"讲"与"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夏诗垚[3](2020)在《小学语文中段随文练笔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左膀右臂,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发展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随文练笔”作为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其简短易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施优势,不断获得广大教育教学者的认可。从2016年开始,“小练笔”以课后练习题的形式明确出现在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中,更加凸显了随文练笔对语文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我国关于随文练笔教学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可查询到的文献多以小学高段和初中的随文练笔教学研究为主,对于小学中段随文练笔教学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少。然而,小学中段是学生搭建语用基础,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小学生从写话过渡到写作的重要阶段,随文练笔对中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师要结合中段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认知水平、知识基础等实际因素,制定明确的练笔教学目标,按计划一步步规范落实练笔教学过程。另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材是练笔内容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好教材资源,以具体课文为载体来“踩准”练笔切入点,选择和设计出有效而丰富的练笔内容,从而提高随文练笔教学的效率。因此,本次研究以小学中段随文练笔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以下研究过程:第一,查阅文献,奠定理论基础。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了解有关读写结合与随文练笔的理论知识和研究现状,吸取行之有效的研究成果,整理出有待研究的教学问题;第二,实地调查,分析现状问题。通过调查本市三所小学的中段随文练笔教学现状,总结出“练笔认识不到位,目标制定不明确;练笔时间不充分,实施过程不规范;练笔内容缺整理,分析教材不深入;练笔评价单一化,练后经验无总结”的教学现状问题;第三,分析教材,设计练笔内容。通过归纳单元读写要求、整理单元练笔要点、选取练笔角度,设计和选择出具有可行性的练笔内容;第四,提出建议,细化教学过程。针对前面总结的教学问题提出“以学生学情为根本,制定阶段性练笔目标;以统编教材为依托,合理设计练笔内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规范开展练笔过程”的教学建议。关于本次研究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练笔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为随文练笔提供丰富、高效、可靠的教学依据;另一方面是为小学中段随文练笔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打牢中段小学生的语用基础,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与习作自信,顺利实现从写话到写作的质的飞跃。

霍亮[4](2020)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以来,语文教育历经了课程变化、教科书更迭、教法创新等变革。其中教科书作为教育教学基础载体源于实践,又内隐着实践的价值,所以语文教科书在语文教育中的角色认知表征应当被关注。在语文教科书的变革中,从知识到素养、从方法到路径的过程是繁杂的,我们应基于教学生成的视野,突显核心素养在练习题中的生成作用,基于自主、合作、探究,探索练习题视域下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途径。初中语文教科书编写设计的无限细化,客观地推动了知识点与能力点的融合,并将其编入教科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甚至是文章中的各个部分。顾黄初先生认为语文教科书包括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与导学系统,而作业系统也称为练习系统,共同建构着语文教科书认知体系。练习系统所承载的练习题包含了初中阶段学生所具备的素养,并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征也较为凸显。练习题的发展本身需要一个过程,从简单概念到逻辑论述,综合了规定性和确定性概念,这些知识性来源的增长决定着练习题在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价值。在以往的练习系统探索中较为关注练习题改革的操作层面,却弱化了对练习题所建构的知识来源的追溯。传统的教学领域聚焦实践,由于弱化知识来源,在对练习题达到一定认知高度后便难以突破当前研究范式,从而进入教学循环怪圈。教师是承载知识的流动载体,在教科书的有效引导下,实现知识自上而下的传承,而教学实践场域中的教师却难以转化发展性思维,亦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理论建构,实践操作的能力。基于以上,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为蓝本,从形而上的高阶思维出发,建构练习题认知结构,从形而下的实践场域着手,以案例建设为依托,探索练习题认知路径。首先,本文从语文教科书练习题的宏观视域出发,梳理了练习系统的范式结构,主要就练习系统相关概念的界定、练习题演变、理论支撑、重要性以及可行性等问题进行阐释,又从学理性角度详细论证了练习系统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性,并在梳理练习题发展史中探究练习题的来源、过程以及发展趋势;其次,从中观视域来看,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个体认知能力,考量处于边缘位置的学生,关注教师在使用练习题中的主导地位,确认师生间合作学习者角色认知。在调查教师和学生使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使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问卷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在实践场域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微观视域出发,针对教师和学生使用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存在的问题给出详细的解决措施,并通过案例协作媒介强化语文教科书练习题在教育实践场域中使用效果,再对案例进行反思、重建,进而突出学生本体是发展学生素养的关键。凡此,活化了练习系统的认知范式,多维视角下建构着教科书框架,对语文教育有着借鉴意义与价值。

马媛[5](2020)在《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及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我国教育事业又一次迎来大变革。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突出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新的课程理念。如何在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落实新课标理念是首要任务,而姚竹青的“2567”教育理念在诸多方面都与当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不谋而合,且他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研究他的“2567”教育理念对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有重要启示。姚竹青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学改革的引领者,自1977年起,姚竹青大刀阔斧的开启他的教学改革之路,直至1997年退休后,姚竹青依然奋斗在推广他的语文教育理念的旅程中。“2567”教育理念是姚竹青经过二十年脚踏实地的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的结晶,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实用的能力型大语文观。姚竹青认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要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他的教育理念以培养能书善写、能言善辩、心灵手巧、思维活跃、富有自主精神和自强意识的语文小能人为目标。他还提出“教大语文,育小能人”“要当教练,不做讲师”的观点。姚竹青的语文课堂教学致力于打破传统以灌输为主,效率低下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构建立体、动态、多彩的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论文主要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概念界定。第二章从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两方面阐述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的形成。第三章阐明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两个口号”“五个标准”“六大能项”“七个能字”四方面内涵。第四章是通过对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的了解,并结合当下语文教学现状,分别从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以及对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四方面探究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对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探究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对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能够启发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为我们当下落实新课标理念提供实践经验,从而促进当前语文教学的发展。

郝晶晶[6](2020)在《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可称之为“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文,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传情达意,是人们在社会生存的重要工具。初中阶段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阶段,为高中阶段的作文学习和以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分值上来看,120分的语文试卷,作文部分占据70分。可以说,学生作文写得好,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作文成功就能语文成功,作文失败就能导致语文失败。作文教学不但需要训练语言文字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自然、社会和人生。由此可见,写作能力综合地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充分展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作文教学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传统的作文教学已经很难适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在中考的压力下,作文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附庸,教师们无暇顾及作文教学,作文课成为摆设。并且作文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半天效果不显着,导致教师们不愿教,有的老师甚至干脆不教。同时,大多数学生不想写,不会写,初中作文陷入“学生难写,教师难教”的一个怪圈。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更不用谈语文素养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2018年春开始,长治市L学校对作文进行了每周一次的训练,师生从作文内容,作文讲解、作文评改等多方面重视起来,保证了师生的作文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文能力。基于这一现状,本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从问题的提出入手,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作文的内涵。第二章根据课程标准,明确作文教学的要求,熟悉长治市L中学作文训练标准,以及初中作文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教与学的基本情况。第四章结合一线教学,探索“每周一练”作文教学师生方面取得的成效。“每周一练”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基于这些问题,第五章从师生两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从教师引导向学生主体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积累文学素材,练就逻辑思维能力,在作文时有话可说。

姚久潇[7](2020)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语文“统编本”练习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又称为作业系统、训练系统,它承载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训练活动。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全面深层次钻研解读文本、检测教学效果、完善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检测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实践实现知能转换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不管是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不仅突出了文化教育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凝练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随后,教育部颁布了全新的“统编本”语文教材,该教材是由选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综合性学习、名着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等几大板块组成。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也有更多的突出特点。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根本目的在于熟练掌握并运用本民族的语言,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以及根本目的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必须通过一定的语言训练来习得。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势必会在教材中得以体现和落实。本文在倡导语文教育要体现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研究视角,以“统编本”教材练习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统编本”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调查学生的使用情况,结合案例希望能为广大一线教师们提供使用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观点如下:第一、语文核心素养源自于核心素养,它是核心素养体系具体落实到语文学科中的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课程一样具有基础性和建构性、综合性与实践性、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特点,它也是“语文素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继续补充和不断完善,和三维目标相比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指向的是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强调的是既定的“目标”和达到的“结果”。同时,语文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是在高中阶段,我们通过分析得知核心素养其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实施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特点可以凝练出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第二、练习系统体现了课标的理念和育人要求,不仅可以为教师的“教”提供参考和借鉴,也可以为学生“练”落实到具体可供操作的层面。同时练习系统还作为一种检测手段,能够对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诊断。此外,练习系统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历史的发展的链条中不断地清晰化,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从古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零散到规范具体的过程,追溯过去的发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看待当今的语文教育,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对于今天的借鉴价值。第三、“统编本”教材练习系统原人教版教材相比,体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从课后练习题的数量来看“统编本”教材在课后练习的题目上做出了调整,前者的题目整体上要明显少于后者,但增加了教读课文习题数量,以帮助学生更由针对性的理解巩固,更好的贯彻了课标所提倡的“少而精”的理念;从课后练习的题型来看“统编本”教材课后练习评价型作业和记忆性作业所占比重多于人教版,理解性作业和应用类作业的比重少于人教版,同一课课后练习题目设置也有差异。此外,在其他版块中,新版教材也做出了调整,编排更加完善,育人优势更加突出。第四、语文核心素养为教材编写和语文教学提供了更高更广阔的视野。因此,练习系统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对于“统编本”教材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其练习系统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教材,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更好的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第五、“统编本”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在“人教版”的基础上内容编排更加完善,更加注重学生在练习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同时,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在新思想新理念的渗透下,语文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统编本”教材投入使用至今已有将近两年时间,由于处在新旧教材交替的过渡阶段,受旧教材的评价体系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下许多教师对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以及新教材课后练习的认识了解不完善,练习系统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广大教师需要加强自身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克服畏难心理,更好的利用练习系统指导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陈喆[8](2020)在《《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语教学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涌现出大量知名的语文教育家。但在先进教学经验的分享过程中往往囿于教师个体差异、学情等诸多因素而无法实现优秀经验的大范围推广与实践。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方法,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订的《教育家成长丛书》为依托,使用内容分析法,得出就方式层面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语教学现状,探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教学方法的行为倾向。对《丛书》中涉及的27位语文教学名家开展的频次统计,以频次定量化的手段分析出朗读法和追问法在所有学段中都具有极高的使用频次,而又由于学段的各不相同,各学段教师的语文教育理念与培养价值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就方法而言,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重点字词分析法等在不同学段体现出不同的使用倾向,需要调动多样能力的、能力层级较高的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在初高中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小学。通过对《丛书》的研究,不仅仅可以获得方法的使用频次,更可以在对比中发现相同方法在不同学段、不同教师身上并不完全相同的使用形式,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了朗读法大类下多种实现形式的不同倾向、追问教学法运用中的教师引导力平衡问题以及规避小组讨论低效化的路径。从部编本新教材推出及2017高中语文新课标颁布代表的语文教育新时代出发,结合27位语文名师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以承前启后的方式,进一步思考在教材变动、课标变动、理论变动的语文教育新时代,教法应当如何在传承语文教育先进经验的同时,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求,展望未来语文教育的实践路径。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的课程设计、多媒介素养的养成,新教材课后引导部分对于教学方法选择的建议,都成为了基于教学方法统计考量之后的教法选择创新方向。教学方法的统计并不是研究的目的,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教学方法并将它们放到当代语文教学环境中探讨才是本文的核心。研究旨在分析教学方法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新时代中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变革路径,帮助教师在新课改以来的语文教学中吸取经验,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帮助一线语文教师跟紧语文教育变革的潮流,就必须要在师生最直接互动处的教学方法层面下功夫,本课题在探讨新课改后教法层面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马磊[9](2020)在《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修辞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恰当的言语形式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活动。修辞素养是影响言语交际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修辞教学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修辞教学面临严重困境,课程标准对修辞教学要求的“局限性”、教科书中修辞教学内容编排的“随机性”、教学实施中修辞教学安排的“偶然性”、学业评价中修辞素养评价的“片面性”,以及语文教师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的匮缺,反映出修辞教学的多重危机。修辞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从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出发,有必要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得到历史的启示,改进修辞教学的内容和策略,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通过搜集、整理、考证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史料,诸如修辞研究的论着论文、修辞学史的论着论文、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文件、有代表性的语文教科书和辅助性教材、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的相关着述等,梳理修辞教学思想和实践演变的历史事实,兼顾语文教育的历史演进和修辞研究的历史演进,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可将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史划分五个阶段,即:萌发期(1904-192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和现代语文课程的独立开始萌发;勃兴期(1929-194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和语文课程的稳步发展而勃兴;成熟期(1949-197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和语文课程的命名而趋于成熟;繁荣期(1977-199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兴盛和语文课程的科学化热潮而走向繁荣;重生期(1997-2020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跨学科拓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观的变革,开启新生。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修辞学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而这条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不少曲折坎坷。在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里,修辞教学探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别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萌发期,语文课程的独立设置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在勃兴期,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在成熟期,双基教学的讨论明确了修辞教学的基本方法;在繁荣期,能力本位的确立理清了修辞教学的价值追求;在重生期,语境观念的凸显强化了修辞教学的情境性。现代以来,特定的社会环境为开展修辞教学提供了外部条件,修辞学科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语文课程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主要动因。修辞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和修辞教学策略的现代化均有了历史性突破,但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仍任重道远。现代以来的修辞教学内容在学科来源、呈现方式、价值追求上有了重要发展,但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构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内容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在学科来源上,吸收了现代修辞研究的成果并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而更新,但并不总是即时和全面地将修辞的学科内容转化为语文的课程内容。第二,在呈现方式上,课程文件和教科书中既有显性的修辞知识内容,也有寓于言语作品积累和言语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教学内容;显性的修辞知识,既有系统化的呈现方式,也有零散的呈现方式。第三,在价值追求上,不仅重视修辞静态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修辞知识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的动态运用,在表述上经历了“技能”“能力”“素养”的演进。推进修辞教学内容现代化,就要综合吸收现代各种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汲取历史上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经验,并积极引入修辞学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引入关于修辞动态过程研究的成果,积极重建修辞教学内容系统。语言研究越来越注重语言之外因素的制约作用,对于语境的分析不断深化,因此应把修辞的基本原则作为修辞教学的基础内容;结构主义语言学尽管受到了挑战,但仍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因此仍应把不同语言层级的具体修辞手段作为修辞教学的主体内容;语言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要关注言语活动承载的文化因素,因此应把修辞的情感态度作为修辞教学的高层内容。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还要划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教学层次,设计三个阶段的修辞学业质量标准,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现代修辞教学策略在情境性、实践性、程序性三方面作了积极追求,但教学策略的探讨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情境性,历来强调修辞要适应语言环境的基本要求,这一思想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和语文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二是实践性,历来重视语文课程的实践品质,将修辞教学置于言语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开展修辞教学。三是程序性,历来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对教学的程序系统作过积极的探索,但教学程序系统没有较为稳定地得以传承和发展。推进修辞教学策略现代化,就要科学认识修辞学习的路径。依据“习得”与“学得”的语言学习理论,结合基础教育阶段母语学习的现实基础,可以对“习得”和“学得”作进一步的划分,形成“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层次。在语文课程中,修辞学习存在着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路径,四个路径的理性程度递进提高。对具体修辞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在上述修辞学习四个路径的框架下进行,才能使教学方法的探讨走出经验主义的范式,建构教学方法的科学系统。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应该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指引,基于上述对现代修辞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认识,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语文学业评价的开展诸方面,作出相应变革。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要大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一方面,要改进语文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新充实修辞学相关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理论素养和修辞实践素养;另一方面,要变革语文教师教育的课程实施方式,通过“答辩式说课”“追问式评课”等途径,提升修辞教学的实践反思能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教学素养。要努力培养面向未来修辞教学需要的、能继续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的语文教师。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专门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将修辞学与教育学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争取建立起较成熟的汉语修辞教学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修辞教学现代化。

刘佳[10](2020)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教学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的实践功能越来越不容忽视。能否将摄取的语文知识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合理应用,已成为衡量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练习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在语言运用与技能训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谓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练习系统却始终处于边缘化地位,僵化的教学手段限制了练习系统价值的有效发挥,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基于此,本文从统编本练习系统本身的特点出发,对练习系统的教学运用进行了全面的构想与阐释,结合当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并佐以具体教学设计,以期为教师创造性使用练习系统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着眼于统编本初中语文练习系统本身的研究。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为2018年刚刚投入使用的新教材,其练习系统的编写遵循了“润物无声”的德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1+X”的阅读理念,共分为记忆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和应用性练习三大题型,兼具知识的体系化、序列化和语言的多样化、生活化,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编写特点。第二章,结合已有的理论经验,本文综合考虑语文学科练习系统的特点,归纳了练习系统教学运用的性质,阐述了教学运用的价值功能以及运用原则,并进一步划分教师在使用练习系统时可供开发的维度,提出具体使用方式,旨在将教学运用系统化、理论化。第三章聚焦于初中练习系统教学运用的现状,通过对学生与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练习系统的价值认识过于片面,缺乏钻研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将练习系统仅用作单纯的“练习题”或是“作业题”,以预设好的标准答案“规范”学生的思维、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基本以被动训练为主,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可见,在当前初中教学中,练习系统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第四章,依据研究内容和调查结果,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对练习系统的教学运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提倡构建知识体系、明确题型侧重点以及广泛借鉴其他练习系统,以改善教师对练习系统“研究不足”的现象;提倡生成性的教学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改善教师“一刀切”式的教学和评价模式;提倡从有效预习、自我评测、写作积累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利用练习系统进行自学,以改善学生被动训练的学习模式。第五章,结合对练习系统教学运用的研究以及相关教学策略,本文选取了《阿长与〈山海经〉》一课的课后练习作为教学运用的案例展示,在阐明单元目标和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本课的课后练习进行了价值解读和教学重构,以此展示练习系统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为一线教师提供直观可行的教学方略。

二、语文教学的讲与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教学的讲与练(论文提纲范文)

(1)钱梦龙与蔡澄清语文教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钱梦龙与蔡澄清语文教育思想概述
    第一节 钱梦龙语文教育思想概述
        一、钱梦龙语文导读思想的形成
        二、“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的内涵
    第二节 蔡澄清语文教育思想概述
        一、蔡澄清点拨教学法形成
        二、“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的内涵
    第三节 钱梦龙与蔡澄清语文教育思想比较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
        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二章 钱梦龙与蔡澄清语文教学比较
    第一节 因势利导,启发教学——语文教学方法比较
        一、钱梦龙善用导读法
        二、蔡澄清长于点拨教学法
        三、二者教学方法的比较
    第二节 练习迁移,深化提高——语文训练比较
        一、钱梦龙以“学生自能读书”为目的
        二、蔡澄清以“总结提升”为目的
        三、二者教学训练比较
    第三节 激励启发,综合考查——语文教学评价比较
        一、钱梦龙教学评价以鼓励、唤醒为主
        二、蔡澄清教学评价以双向反馈、点拨归纳为主
        三、二者教学评价的比较
第三章 钱梦龙与蔡澄清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博学慎思——对语文教学理念的启示
        一、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教材分析能力
        二、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第二节 授业解惑——教学方法创新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教师要提问有方,理答有法
        二、教师要敢于创新,善于实践
        三、教师要注重反思,促进自身成长
    第三节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导学生合作学习
        三、指导学生探究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讲是船,练是帆—让初中语文教学扬帆远航(论文提纲范文)

一、真正重视学生的“讲”与“练”
二、基于生活理念的“讲”与“练”
三、融合实践表演的“讲”与“练”
四、结束语

(3)小学语文中段随文练笔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小学中段的读写教学要求
        二、小学中段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性
        三、小学中段随文练笔教学的必要性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搭建中段小学生的语用知识基础
        二、有利于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第三节 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内随文练笔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外随文练笔相关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设计
第二章 随文练笔教学的概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随文练笔
        二、随文练笔教学
        三、小学中段
    第二节 随文练笔教学观念的演变
    第三节 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一、选取经典,仿写文本
        二、展开想象,拓展文本
        三、抒发感悟,深化文本
第三章 小学中段随文练笔教学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小学中段随文练笔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过程
    第二节 小学中段随文练笔教学的相关现状调查情况
        一、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现状调查
        二、师生对读写关系的认识情况
        三、随文练笔教学调查情况的归纳与分析
    第三节 中段随文练笔教学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练笔认识较浅显,目标制定无规划
        二、教材分析不到位,练笔内容缺整理
        三、练笔时间不充分,实施过程不严谨
        四、练笔评价单一化,练后经验少总结
第四章 小学中段随文练笔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以学生学情为根本,制定阶段性练笔目标
        一、激发练笔兴趣,关注学习感受
        二、形成练笔习惯,积累知识经验
        三、保证练笔质量,提升习作能力
    第二节 以统编教材为依托,合理设计练笔内容
        一、归纳读写要求,分析练笔要点
        二、剖析选文内容,巧设练笔内容
        三、落实以人为本,提供练笔套餐
    第三节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规范开展练笔过程
        一、练前准备充分,提高练笔效率
        二、练时严谨认真,提升练笔质量
        三、练后有效评价,总结练写经验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一、现状调查结论
        二、教材分析结论
        三、提出教学建议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教师问卷
    附录B 学生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
        一、教师访谈提纲
        二、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D
        一、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随文练笔内容序列表
        二、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随文练笔内容序列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概述
    第一节 练习系统的理论架构
        一、练习系统的概念界定
        二、练习系统的理论依据
        三、练习系统的演化路径
    第二节 练习系统的重要价值
        一、练习系统的重要性
        二、练习系统的可行性
        三、练习系统的名家观
    第三节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分析
        一、编者的语文教材观分析
        二、练习系统宏观结构分析
        三、练习系统微观层次分析
    第四节 人教版与部编版练习系统比较分析
        一、结构与内容:人教版与部编版练习题的显性比较
        二、守正与创新:人教版与部编版练习题的隐性分析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使用现状与分析
    第一节 练习系统使用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缘起与目的
        二、调查的范围与对象
        三、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第二节 练习系统使用现状调查
        一、学生使用练习系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教师使用练习系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练习系统使用调查的总结
    第三节 练习系统使用调查反思与总结
        一、练习系统使用调查的反思
        二、练习系统使用调查的改进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使用策略
    第一节 练习系统使用建议
        一、学生使用练习系统的建议
        二、教师使用练习系统的建议
    第二节 练习系统使用反思
        一、基于调查的案例建设
        二、基于实践的案例反思
        三、基于反思的案例改进
    第三节 练习系统评价体系建构
        一、考评与练习:生成训练评价体系
        二、定量与定性:引入多元评价标准
        三、多元与侧重:探索会话评价主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B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题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C 预设与生成:在练习题使用范式中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总结能力
致谢

(5)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及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现状
    1.4 研究的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的形成
    2.1 形成背景
        2.1.1 时代背景
        2.1.2 个人背景
    2.2 形成过程
        2.2.1 思想探索阶段
        2.2.2 思想深化阶段
        2.2.3 思想推广阶段
第三章 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的内涵
    3.1 两句口号
        3.1.1 教大语文育小能人
        3.1.2 要当教练不做讲师
    3.2 五条标准
        3.2.1 能书善写
        3.2.2 能言善辩
        3.2.3 心灵手巧
        3.2.4 思维活跃
        3.2.5 自主精神、自强意识
    3.3 六大能项
        3.3.1 识字
        3.3.2 写字
        3.3.3 作文
        3.3.4 办报
        3.3.5 朗读
        3.3.6 演讲
    3.4 七个“能”字
        3.4.1 育能人
        3.4.2 练能力
        3.4.3 设能项
        3.4.4 编能序
        3.4.5 排能课
        3.4.6 评能称
        3.4.7 建能会
第四章 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4.1 对初中语文教育理念的启示
        4.1.1 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4.1.2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
        4.1.3 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4.2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4.2.1 多层次的延展课堂,变封闭为开放
        4.2.2 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变被动为主动
        4.2.3 利用多样化训练方式,化知识为能力
    4.3 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启示
        4.3.1 树立新型教师观
        4.3.2 把握教学中讲与练的关系
        4.3.3 树立“教师下水”意识
    4.4 对学生的启示
        4.4.1 自主学习,做学习小主人
        4.4.2 全面发展,做语文小能人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和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作文的要求与建议
    2.1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2.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
        2.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建议
    2.2 长治市L中学作文训练标准
    2.3 作文每周一练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写作教学情况调查
    3.1 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教师作文教学情况调查
        3.1.1 “每周一练”内容调查
        3.1.2 “每周一练”方式调查
        3.1.3 “每周一练”评价调查
    3.2 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学生作文调查
        3.2.1 “每周一练”兴趣调查
        3.2.2 “每周一练”内容调查
        3.2.3 “每周一练”方式调查
第四章 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作文教学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4.1 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教师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效
        4.1.1 任务明确
        4.1.2 训练梯度合理
        4.1.3 习惯培养与训练并重
        4.1.4 方法指导与训练并重
    4.2 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学生学习作文方面取得的成效
        4.2.1 内容逐步充实
        4.2.2 能力不断提升
    4.3 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教师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4.3.1 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4.3.2 指导训练手法单一
        4.3.3 批改缺乏有效性
    4.4 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4.4.1 语言单调贫乏
        4.4.2 方法存在问题
        4.4.3 内容缺乏创新
    4.5 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师生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5.1 教师成因分析
        4.5.2 学生成因分析
第五章 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作文教学的策略
    5.1 教师教学策略
        5.1.1 内容与时俱进
        5.1.2 创新教学方法
        5.1.3 方法向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方向转变
    5.2 学生学习策略
        5.2.1 注重素材积累,丰富作文内容
        5.2.2 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5.2.3 关注并思考社会热点,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长治市L学校初中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B 长治市L学校关于初中生语文作文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C 长治市L学校每周一练作文教学访谈提纲
致谢

(7)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语文“统编本”练习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创新点
    五、研究价值和意义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文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
    二、“语文素养”与“核心素养”之辨析
    三、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第二章 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与练习理念
    一、练习系统的内涵
    二、练习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三、语文教材练习理念的演变和练习系统的发展
第三章 “统编本”与“人教版”练习系统比较分析
    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板块构成
    二、“统编本”与“人教版”语文练习系统宏观分析
    三、“统编本”与“人教版”语文练习系统微观比较
第四章 “统编本”教材练习系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在练习系统中的体现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在练习系统中的体现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在练习系统中的体现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在练习系统中的体现
第五章 “统编本”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使用情况调查与案例分析
    一、“统编本”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使用情况调查
    二、课后练习使用案例分析
    三、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分析
    四、写作板块教学案例分析
第六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统编本”练习系统使用策略
    一、借助练习系统明确教学目标
    二、师生互动,注重听说能力与诵读训练
    三、讲练结合,拓展思维广度与深度
    四、优化教学过程,渗透审美理念和审美意识
    五、融会贯通,发挥教材资源优势
    六、练习系统使用的反思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统编本”教材练习系统使用情况研究调査(学生卷)
附录B “统编本”教材练习系统使用情况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C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髙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比
作者简历

(8)《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一) 从历时角度看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二) 从共时角度看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三) 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总结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以《丛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情况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介绍
        一、抽样:材料的范围与选择
        二、界定观察类别:划分学段和课型
        三、界定记录单位和语境单位:频次的统计单位
        四、界定点算体系:归纳与结论的判定
    第二节 《丛书》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梳理
        一、选择范围
        (一) 《丁有宽与读写导练》
        (二) 《于漪与教育教学探索》
        (三) 《王崧舟与诗意语文》
        (四) 《刘金玉与阳光语文》
        (五)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
        (六) 《杨一青与和谐教育》
        (七) 《李元昌与乡土教育》
        (八) 《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
        (九) 《张桂蕊与语文拓展式教学》
        (十) 《赵谦翔与绿色语文》
        (十一)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
        (十二) 《唐江澎与体悟式教学》
        (十三) 《黄厚江与语文本色教学》
        (十四)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十五)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十六) 《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
        (十七)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十八) 《潘新和与表现——存在论语文学》
        (十九)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二十) 《王开东与深度语文》
        (二十一) 《王君与青春语文》
        (二十二) 《洪宗礼与母语教育》
        (二十三) 《祝禧与文化语文》
        (二十四)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
        (二十五) 《杨屹与情趣教育》
        (二十六) 《薄俊生与发展性教学》
        (二十七) 《汪智星与本真教育》
        二、总结
    第三节 《丛书》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分析
        一、对教学思维方式的分析
        二、对教学行为方式的分析
        (一) 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二) 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三) 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频次使用情况分析
        三、总结
第二章 名师教法选择的分析与创新
    第一节 名师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因分析
        一、分析哪些方法
        二、朗读法与追问法中的深层理据
        (一) 朗读法
        (二) 追问法
        三、活动类方法中的深层理据
        (一)小组讨论法
        (二) 情景模拟法
        (三) 游戏、比赛法
        四、特色尝试类方法中的深层理据
        (一) 绘画法
        (二) 听写法
    第二节 名师教学方法使用中的创新性
        一、学生成为交流中表达的主体
        (一) 丁有宽、黄厚江等的追问法探索
        (二) 王君、韩军等的朗读法探索
        二、课堂成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一) 祝禧、赵谦翔等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探索
        (二) 窦桂梅、钱梦龙等的小组讨论教学法探索
        三、教材成为发散性探索的支架
        (一) 于永正的绘画法使用探索
        (二) 唐江澎的听写教学法探索
        (三) 李元昌的乡土教育实践探索
第三章 新时代中语教学方法选择探讨
    第一节 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以语言和审美为核心的朗读教学法
        二、以思维发展为重点的对话教学
        三、从语言到文化的活动设计
    第二节 名师教学方法选择倾向的启示
        一、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法可以进一步细分
        二、追问法中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的平衡点
        三、小组讨论高效化离不开教师的支架
    第三节 新教学思路下的教学方法选择
        一、承前——在名师教法选择的思路上“守正”
        二、启后——在部编新教材编排体现的教法选择上“出新”
        三、展望——在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的时代开掘“新路”
        (一) 内容上:提供更广域的知识获取面
        (二) 形式上:基于多样媒介的教学
        (三) 思维上:辩证思维的有意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9)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由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追求
第一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渊源
    第一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背景
        一、古代修辞研究的发展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内容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体现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分化凸显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
        四、修辞教学内容的近代转型
    第三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策略
        一、将“修辞立其诚”作为教学基本要求
        二、将修辞教学融入言语实践的过程
        三、力求“盈科而进”探索程序系统
第二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萌发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萌发的背景
        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语文课程的正式独立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探索
        一、语文独立设科背景下对“言语形式”的重视
        二、国文课程中“文法要略”教学内容的登场
        三、国语课程中“修辞学大意”教学内容的明确提出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初步寻求
        一、以“贵明通”作为修辞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重视“于练及言语与文章之际”开展修辞教学
        三、对特设教学时间和单独编写教材的追求
第三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勃兴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勃兴的背景
        一、现代修辞学科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二、教育战线的坚守与国文国语课程的稳步建设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基本成型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自立门户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建构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良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全面探究
        一、确立“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教学要求
        二、强调修辞要“随选文”依次教授
        三、追求修辞教学“有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熟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成熟的背景
        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二、教育事业的新纪元和语文教育的新开拓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继续充实
        一、“语文”课程中白话修辞教学地位的提升
        二、汉语文学分科试验与汉语修辞教学系统的建设
        三、“工具说”的确立与修辞“双基”教学的探讨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持续推进
        一、“文道统一”教学观的确立和“语境”思想的提出
        二、从强调“相机教学”到重视“基本训练”
        三、基于语文课程内容整体的修辞教学程序系统建设
第五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繁荣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繁荣的背景
        一、修辞学研究的全面兴盛
        二、教育事业的拨乱反正与语文课程的科学化追求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回归与丰富
        一、修辞知识的回归与“精要好懂有用”知识观的提出
        二、能力本位的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
        三、能力训练的强化与篇章修辞教学的突显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改进与提升
        一、“得体”原则的确立和“语体中心论”的提出
        二、对修辞“训练”的重视与“习得”观念的引入
        三、从知识教学程序系统到能力训练程序系统的建设
第六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重生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重生的背景
        一、跨学科背景下修辞学研究的演进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突出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与调整
        一、“语感”的讨论与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
        二、课程内容的泛化与修辞教学的失落
        三、语言本位的重新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重构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转向与变革
        一、修辞教学对“语言运用情境”的关注
        二、从“感悟”到“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三、修辞教学系统的解构与重构
第七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与前瞻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
        一、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特征
        二、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动因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
        一、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构想
        三、修辞学业质量标准建设初探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探讨
        一、“引导习得”的策略
        二、指导“情境学得”的策略
        三、指导“系统学得”的策略
    第四节 语文教师修辞素养与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一、语文教师修辞素养的培育
        二、语文教师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结语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史大事年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10)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教学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课标的要求
        (二)现实的需要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练习系统的编排设计
        (二)练习系统的功能价值
        (三)练习系统的题型分类
        (四)练习系统的教学运用策略
    四、概念界定
        (一)练习系统
        (二)练习系统的教学运用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二)调查研究
        (三)文本分析
        (四)案例研究
第一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练习系统述评
    一、练习系统的编写理念
        (一)“润物细无声”的德育理念
        (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1+X”的阅读理念
    二、练习系统的编写特点
        (一)知识构建体系化
        (二)思维提升阶梯化
        (三)语言资料多样化
        (四)言语运用生活化
    三、练习系统的题型构成
第二章 练习系统教学运用理论概述
    一、教学运用的性质
        (一)兼顾“教练习”和“用练习教”的双重含义
        (二)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参与
        (三)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
    二、教学运用的功能
        (一)物尽其用,挖掘练习系统的潜在价值
        (二)匹配情境,提高练习系统的适应性
        (三)“教”“研”结合,促使课程教学一体化
    三、教学运用的原则
        (一)从整本书的高度把握练习系统
        (二)从学生学情出发使用练习系统
        (三)坚持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四、教学运用的维度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二)教学切入点的指示
        (三)教学问题设计的参照
        (四)课堂活动的范例
        (五)作业设计的内容
    五、教学运用的方式
        (一)添加
        (二)删减
        (三)补充
        (四)修改
        (五)整合
第三章 练习系统教学运用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初中语文练习系统教学运用的现状调查
        (一)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认识片面,研究尚浅
        (二)重视预设,忽视生成
        (三)过度干预,评价单一
        (四)学生以被动训练为主
第四章 练习系统的教学运用策略
    一、精心选编练习,构建知识体系
        (一)结合单元目标,明确知识要素
        (二)构建操作支架,促使知能转化
    二、充分解析练习,明确题型侧重点
        (一)记忆性练习:巧设“空白”,熟读成诵
        (二)理解性练习:文本细读,以“字”带面
        (三)应用性练习:创设情境,强化迁移
    三、广泛借鉴练习,实行资源整合
        (一)借鉴国外课本的练习系统
        (二)借鉴其他版本的练习系统
    四、灵活使用练习,注重教学生成
        (一)分层练习,长善救失
        (二)相机诱导,适时点拨
    五、及时反馈练习,开展多元评价
        (一)反馈方式多元化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六、充分利用练习,指导学生自学
        (一)指导学生以练习系统为课前预习支架
        (二)指导学生以练习系统为课后自测核心
        (三)指导学生以练习系统助力写作
第五章 练习系统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构想——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
    一、课后练习的背景分析
        (一)单元目标解读
        (二)文本基本概述
    二、课后练习的解读及教学运用
    三、具体教学案例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着
致谢

四、语文教学的讲与练(论文参考文献)

  • [1]钱梦龙与蔡澄清语文教学比较研究[D]. 李静.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2]讲是船,练是帆—让初中语文教学扬帆远航[J]. 周洪芳.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20(07)
  • [3]小学语文中段随文练笔教学研究[D]. 夏诗垚.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4]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D]. 霍亮. 河南大学, 2020(02)
  • [5]姚竹青“2567”教育理念及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D]. 马媛. 延边大学, 2020(05)
  • [6]长治市L中学每周一练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 郝晶晶. 延边大学, 2020(05)
  • [7]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语文“统编本”练习系统研究[D]. 姚久潇. 鲁东大学, 2020(02)
  • [8]《教育家成长丛书》折射的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研究[D]. 陈喆.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D]. 马磊. 扬州大学, 2020(01)
  • [10]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教学运用研究[D]. 刘佳.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标签:;  ;  ;  ;  

汉语教学的口语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