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预防和急救

烧伤预防和急救

一、烧伤的预防与急救(论文文献综述)

郭琳瑛,邱林,郑成中,史源[1](2021)在《儿童烧伤预防和现场救治专家共识》文中提出烧伤是位居第二的儿童意外伤害原因,也是小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对烧伤的预后有重大影响,但大众缺乏烧伤处理相关知识。该共识通过专家意见和查阅相关文献,对包括烧伤原因、烧伤的预防措施、常见烧伤的急救方法,以及对严重烧伤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总结,将目前最适宜院前救治的方法进行推荐。旨在强调预防烧伤的重要性的同时,提高目击者和救援人员的现场救治能力,避免不当处置对患儿造成进一步损害,进而降低我国儿童居家意外烧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该共识主要适用于现场施救医护人员、儿童父母及路人对儿童烧伤的院前初步处理。

张元海,田鹏飞,张惟,叶春江,毛书雷,韩春茂,张建芬,王新刚[2](2021)在《急救网络建设在危重氢氟酸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救网络建设在危重氢氟酸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作用。方法以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的27家氟化工企业,浙江省内有烧伤/整形科或烧伤专业组的包括浙江衢化医院在内的22家医院及省外5家医院为成员单位,进行氢氟酸烧伤急救网络建设,其中浙江衢化医院是急救网络的主体单位,负责急救网络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指导。20家氟化工企业的定点急救医院是浙江衢化医院,7家氟化工企业就近指定1家定点急救医院。收集2006年1月—2021年6月5家急救网络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6例(均为男性)危重氢氟酸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患者所在企业是否纳入急救网络建设,将患者分为急救网络组[27例,年龄(41±9)岁]和非急救网络组[29例,年龄(42±10)岁]。急救网络组的患者伤后所在企业立即与医院联动,接诊医院利用急救网络,提前调集救治力量、设备和物资药品,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无缝对接。非急救网络组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后启动急救流程,临时调集救治力量、设备和物资药品。统计2组患者的院前时间、血钙首次检出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低钙血症与低镁血症持续时间,以及治疗转归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急救网络组患者的院前时间、血钙首次检出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分别为40.0(30.0,55.0)、23.0(17.5,37.5)、42.0(37.0,53.0)min,明显短于非急救网络组的180.0(120.0,240.0)、31.0(22.5,47.5)、61.0(52.0,65.5)min(Z=-6.17、-1.98、-4.15,P<0.05或P<0.01)。急救网络组患者伤后低钙血症、低镁血症持续时间为1.2(1.1,1.6)、1.9(1.7,2.1)h,明显短于非急救网络组的4.6(3.1,6.2)、3.2(2.5,4.6)h(Z=-5.80、-4.81,P<0.01)。急救网络组患者死亡3例(11.1%),其中2例患者于伤后40 min死亡,另1例患者于伤后9.0 h死亡;非急救网络组患者死亡4例(13.8%),分别于伤后3.0、3.0、4.5、7.0 h死亡。2组患者病死率相近(P>0.05)。结论危重氢氟酸烧伤是临床上遇到的非常紧急的状况,急救网络建设为患者就地救治创造了条件,提高了急救效率,从而为挽救生命赢得时间。

秦小锋,赵宇辉[3](2021)在《大面积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大面积严重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在烧伤治疗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烧伤预防策略提供更详细的依据。方法收集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烧伤研究所2013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的烧伤总面积≥30%总体表面积(TBSA)或烧伤严重程度为重度、特重度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3个年龄段:≤18岁;>18岁且<60岁;≥60岁,将居住地分为农村和城市,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受伤情况、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影响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临床预后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调查共收集了大面积严重烧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414例,占同期烧伤住院患者总数(4 222例)的9.8%。男女比例为3.14∶1.0;3个年龄段中>18岁且<60岁患者最多(70.0%);居住地为农村有371例(89.6%),农村与城市的患者比例为8.6∶1.0。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30,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居住地构成比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9,P=0.626)。本研究患者受伤时间在4~9月较多,其中7月(71例,17.1%)为高峰期,烧伤多发生在夏季175例(42.3%),各季节中烧伤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49,P=0.711)。致伤地点主要为家里215例(51.9%),不同年龄段患者在致伤地点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66,P<0.01),患者致伤原因以火焰烧伤为主287例(69.3%)。不同年龄段患者在致伤原因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69,P<0.01)。本研究患者的烧伤总面积在30%~39%TBSA的范围患者最多为127例(30.7%),不同年龄段患者在烧伤总面积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4.914,P<0.01),大部分患者呈特重度烧伤者有277例(54.8%),不同年龄段患者在烧伤严重程度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92,P<0.01)。本研究患者致伤部位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躯干、双下肢、双上肢、头面颈部、臀部及会阴,各年龄段患者在烧伤部位为双上肢、双下肢、头面颈、臀部及会阴构成比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28、39.067、17.133、8.349,P<0.01),各年龄段患者在烧伤部位为躯干构成比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7,P=0.166)。本研究患者伤后入院时间<6 h入院者355例(85.7%)最多,3个年龄段患者在伤后入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3,P=0.691)。本研究患者院前处理以在现场未行任何处理者393例(94.9%)为主,3个年龄段患者在院前处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1,P=0.543)。本研究患者中绝大部分未合并吸入性损伤342例(82.6%),各年龄段患者在合并吸入性损伤构成比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92,P=0.053),各种致伤原因中火焰烧伤是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数最多72例(25.1%),各种致伤原因患者在合并吸入性损伤构成比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68,P<0.01),居住地为城市的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为10例(23.3%),各居住地患者在合并吸入性损伤构成比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9,P=0.284)。本研究患者有219例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率为52.9%,其中住院期间实施4次手术的患者最多为99例(23.9%)。本研究绝大部分患者付费方式为自费381例(92.0%),各年龄段患者付费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35,P=0.066),自费患者中又以居住地为农村的最多,比例为92.7%,农村与城市患者付费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患者住院时间均以> 21 d为主,各年龄段烧伤住院患者在住院时间构成比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64,P=0.067)。本研究患者临床预后以痊愈、好转为主有358例(86.5%),痊愈130例(31.4%)、好转228例(55.1%)、恶化26例(6.3%)、死亡30例(7.2%),不同年龄烧伤患者在临床预后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607,P=0.001)。本研究患者病死率为7.2%,年龄和Ⅲ度烧伤面积是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临床未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6、1.098,95%CI=1.021~1.071、1.066~1.131,P<0.01)。结论我国大面积严重烧伤主要见于中青年及老年,农村男性居多、致伤原因多为火焰烧伤,高发与春夏季常见于工作场所烧伤,病情往往较严重,致伤部位以躯干、双下肢、双上肢较多,自费为主要付费方式。不同年龄患者在性别、致伤原因、致伤场所、烧伤总面积、烧伤严重程度、烧伤部位及临床预后存在明显差异。

徐培培,苗佳[4](2021)在《快速康复理念联合集束干预在Ⅱ度烧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快速康复理念联合集束干预在Ⅱ度烧伤急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急诊科收治的Ⅱ度烧伤急救患者114例。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集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创面愈合率、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状况、躯体功能、社会关系,一般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92%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联合集束干预对Ⅱ度烧伤急救患者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疼痛,提高患者健康水平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杨欢,周丹,李德英,杜春妮,丁远虹[5](2021)在《重庆市大足区某急救创伤中心收治的创伤病例院前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重庆市大足区某急救创伤中心收治的创伤病例的院前流行病学特征,为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提高创伤救治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重庆市大足区某急救创伤中心的院前创伤病例资料,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创伤病例20 129例,跌倒伤为主要创伤种类,占32.32%,其次是交通伤,占29.35%。男性创伤例数占比(59.73%)多于女性(40.27%),不同性别病例的创伤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除中毒外,男性各类创伤的发生例数均多于女性,尤其是暴力伤和无生命机械力伤,男性发生例数分别是女性的2.30倍和3.32倍。超半数创伤病例为35~64岁年龄段(10 198例,占50.66%);年龄14岁以下、≥65岁的老年病例中跌倒伤占比最大。死亡146例,病死率为0.73%,男性和女性病死率分别为0.71%和0.75%。每年的创伤总例数不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P> 0.05)。烫烧伤和交通伤病死率较高,分别为1.11%和0.93%。秋季和冬季创伤病例较多,分别占26.91%和25.81%。下午时段创伤发生例数最多,占36.21%。创伤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和下肢部,分别占26.36%和20.92%。交通伤、跌倒伤、机械力伤、烧烫伤等均常见于头颈部和下肢部,而暴力伤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和躯干部。结论大足区创伤病例以跌倒伤和交通伤为主,创伤的发生与人群活动密切相关,在不同人群、月份、时点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应掌握创伤病例特征,以优化急救资源配置,科学制定创伤防控措施。

李严为[6](2021)在《除风益损汤联合小牛血眼用凝胶对眼化学性伤后角膜损伤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评价除风益损汤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角膜化学性烧伤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案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眼化学伤的临床治疗开拓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不慎被酸碱性制剂等化学品入目,来院前仅作清水冲洗或未作处理、符合诊断并使用除风益损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41例(63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眼19例,双眼22例,男34例50眼,女7例13眼。伤后就诊时间:1小时内20例35眼,1小时至1天12例17眼,1天以上9例11眼。36例患者为在附近化工厂上班的工人,其眼表烧伤均与工作有直接关系,占全体病例88%,5例患者为日常生活中化学品不慎入目,占12%。所有患者均在完成一个疗程的中药治疗、角膜完成修复后评价疗效,观察恢复周期、有无并发症(如角膜变性、睑球黏连、视力下降等)。结果:41例(63眼)患者共接受平均3周的中药治疗,出院后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1-5)个月。Ⅰ度眼烧伤患者显效12例,占100%;Ⅱ度烧伤患者显效18例,占94.7%,有效1例;Ⅲ度烧伤患者显效6例,占75%,有效2例;Ⅳ度烧伤患者显效有效均为0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达到87.8%,总有效率达到95.1%。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结膜充血、角膜损伤等体征均明显改善,平均角膜修复周期为1.9周。经治疗无一例并发严重感染或眼内炎,3-59天痊愈,均保全眼球。Ⅲ度眼烧伤患者中角膜变性8例(100%),其中角膜白斑5例,角膜斑翳3例,睑球黏连2例(25%),倒睫2例(25%),并发青白7例(87.5%),角膜修复时间>5W者4例(50%);Ⅳ度眼烧伤的2例患者中,角膜白斑2例100%,视力受到严重损伤2例100%,并非青、白2例100%,倒睫1例50%,睑球黏连2例100%,角膜修复时间>5W者2例(100%)。Ⅲ度或以上眼烧伤患者不同程度并发症总发生率可达100%。结论:1.化学性眼烧伤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烧伤多与工作中意外事故有关;2.眼化学伤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其愈后更好,并发症更少;3.对于Ⅰ、Ⅱ度的眼化学烧伤非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4.烧伤程度越重,角膜修复时间越长,治疗后视力恢复越差,且更易产生并发症;5.资料显示运用除风益损汤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缩短病程,缓解症状,改善患者视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王晓云[7](2021)在《小儿严重烧伤液体复苏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烧伤是目前小儿最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因其年龄的特点及活动范围与成人大不相同,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儿烧伤以热液烫伤多见,少数为火焰烧伤、电烧伤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烧伤。小儿烧伤通常发生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其烧伤的程度与热源的温度和接触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也与小儿皮肤较成人相比更为娇嫩及自己不能及时脱离致伤原因等因素有关。因此,同样条件下小儿烧伤时其损伤程度比成人要严重得多。烧伤休克是在严重烧伤后早期就呈现的并影响病情发展全过程与治疗结果的全身性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病征,患儿休克期能否平稳度过直接影响了整个救治的效果。液体复苏目前依然是早期治疗重度烧伤患者的重要手段,因此休克期及时有效、正确的液体复苏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治愈率至关重要,对于提高和改善重度烧伤患儿的救治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的:本研究旨在收集分析山东省立医院1990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严重烧伤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并探讨患儿在休克期进行液体复苏的治疗情况,研究影响患儿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严重烧伤患儿休克期液体复苏的疗效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参考及经验总结。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1990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入院后均行一般治疗并及时开始液体复苏治疗,并同时给予其他辅助治疗。研究并分析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入院日期、季节、烧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面积、是否伴有吸入性损伤、伤后入院时间、手术次数、住院天数、治疗结果、是否出现并发症等)、伤后第1个24小时和第2个24小时的补液情况和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包括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尿量等)以及其他治疗情况。将实际各成分的补液量及补液总量与相应的按照全国通用补液公式计算出的理论补液量进行对比,并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并筛选与患儿住院天数(Length of stay,LOS)及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了Wilcoxon符号秩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Pearson卡方检验,卡方检验中若存在理论频数<5的情况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严重烧伤患儿住院天数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 17例符合条件的患儿病历资料,男性患儿共72例,女性患儿共45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分布为1-12岁,年龄中位数为2(1,3)岁。其中4例(3.42%)患儿入院时伴有吸入性损伤;伤后入院时间中位数为3(1,5)小时;LOS中位数为22(14.5,34.5)天。小儿烧伤以夏季多发,最常见的部位为四肢肢体及躯干,热液烫伤为主要致伤因素,烧伤总面积为16%-90%,烧伤总面积中位数为25(20,30)%,其中34例(29.06%)患儿伴有Ⅲ°烧伤,Ⅲ°烧伤面积为3%~80%。患儿ABSI中位数为4(4,5),BI中位数为12.5(10,16.5),Baux评分中位数为26(21,33)。2.全部患儿伤后第1个24 h和第2个24h实际输入的水分量、胶体量及总液体量明显少于理论量,实际输入的晶体量明显多于理论量,P<0.001;1 17例患儿中到第1个24h后尿量维持满意为111例,仍有6例患儿尿量无法达到1mL/kg/h;到第2个24h后全部患儿尿量均达到1mL/kg/h以上。经休克期补液治疗后,第2个24h尿量明显多于第1个24h尿量,P<0.001。3.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Ⅲ°烧伤面积占比、伤后48小时生命体征未能达标、手术次数及治疗结果是严重烧伤患儿住院天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对于严重烧伤的患儿来说,Ⅲ°烧伤面积占比越大、治疗期间手术次数越多、出院时的治疗结果越好,患儿住院天数越长;相对于伤后48小时生命体征达标的患儿,未能达标患儿的住院天数延长。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伤后入院时间、TBSA、Ⅲ°烧伤面积占比及伤后48小时生命体征未能达标是影响严重烧伤患儿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严重烧伤的患儿来说,伤后入院时间每增加1小时,其并发症发生的OR(95%CI)为1.385(1.040-1.844);烧伤面积每增加1%TBSA,其并发症发生的OR(95%CI)为1.083(L026-1.143);Ⅲ°烧伤面积占比每增加1%,其并发症发生的OR(95%CI)为1.036(1.000-1.073);相对于伤后48小时生命体征能够达标的患儿,未能达标的患儿发生并发症的OR(95%CI)为5.067(1.202-21.359)。结论:1.对于严重烧伤患儿早期的液体复苏治疗应在将补液公式计算量作为参考的基础上,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监测指标进行调整补液,增加电解质的输入量,减少水分的输入量,以尽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水分输入,使严重烧伤患儿的休克期度过更加平稳。2.对于严重烧伤的患儿,通过重点关注Ⅲ°烧伤面积占比、严密的监测及灵活、个体化的补液治疗使患儿更加平稳地度过休克期、治疗期间谨慎选择手术以及降低对治疗结果的预期(如不必等到创面完全愈合时才可出院,而是在创面大部分愈合时即可转回当地或门诊继续治疗),来缩短患儿的住院天数。3.严重烧伤的患儿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减少病情的延误,入院后结合致伤类型、TBSA、Ⅲ°烧伤面积占比对严重烧伤患儿的病情做出准确评估,通过严密的监测及灵活、个体化的补液治疗使患儿更加平稳地度过休克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小儿严重烧伤的救治水平。

马佳艳,李东升,黄伟,王珍珍,陈文悦,詹艳艳,刘玉龙[8](2021)在《钠冷快堆运行中人员沾钠急救处理的体外实验验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体外实验验证研究钠冷快堆运行中人员不同部位意外沾钠的p H变化及立即冲洗处理对它的影响。方法在指定的辐射控制区和非辐射控制区内,选取新鲜离体去毛猪头2个、新鲜离体去毛猪肉3块,从皮肤沾钠、眼沾钠、食入钠、伤口沾钠四个方面,观察沾钠部位大体表现,使用p H试纸测试并记录,探索辐射控制区内、非辐射控制区内人员沾钠现场处理流程的可行性。结果辐射控制区内皮肤沾钠(对照组)冲洗0.5 h后p H=8.5~9.0、冲洗1 h后pH=8.0~8.5、涂抹烫伤膏0.5 h后pH=8.0;非辐射控制区内皮肤沾钠(研究组)冲洗0.5 h后pH=8.5~9.0、冲洗1 h后pH=7.5、涂抹烫伤膏0.5h后pH=7.5;辐射控制区内眼部沾钠,对照组冲洗15 min后pH=8.0、冲洗0.5 h后pH=8.0;研究组冲洗15 min后p H=7.0~7.5、冲洗0.5h后pH=6.5;辐射控制区内食入钠冲洗10 min后pH=9.0、冲洗0.5 h后pH=7.5、静待0.5h后pH=7.5;辐射控制区内伤口沾钠冲洗15 min后pH=7.5~8.0、冲洗0.5 h后pH=5.5(即p H试纸不再变色)。结论验证研究表明,人员粘钠后要尽量缩短急救时间,在确保金属钠全部清除干净后,要立即使用清水大量、彻底地冲洗沾钠面,方可有效减少沾钠皮肤粘膜损伤。

沈美君[9](2021)在《重庆市单中心2012~2019年儿童烧伤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烧伤是一类可以预防的意外伤害,而儿童是烧伤的好发对象,为制定合理且科学的预防策略,归纳总结本地区烧伤儿童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烧伤患儿基本信息及病历资料,采集其年龄、性别、致伤月份、致伤季节、致伤地点、致伤时间、致伤原因、烧伤面积、烧伤严重程度、烧伤部位、入院时间、院前急救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烧伤患儿3106例,男性1840例,女性1266例,男女比例1.45:1,年龄从生后1天到15岁,平均年龄为2.21±1.94岁,好发年龄为≥1且≤3岁,占总体的64%(1988/3106),不同年龄组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x2=4.706,P>0.05);(2)烧伤好发季节为春季(849例,27.3%)及夏季(839例,27%),最少为秋季(652例,21%),月收治病例在8月(296例,9.5%)及5月(292例,9.4%)达峰,最少为11月(179例,5.8%);(3)儿童烧伤的好发场所为家中(2830例,91.1%),其次为餐馆(64例,2.1%)、公共场所(59例,1.9%)及户外(48例,1.6%)等;(4)91.3%(2835/3106)的儿童烧伤为热液烫伤,其次为火焰烧伤(113例,3.6%)、接触烧伤(68例,2.2%)、电烧伤(66例,2.1%)及化学烧伤(24例,0.8%);(5)不同年龄组烧伤类型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3岁且<6岁组火焰烧伤的比例显着高于≥1岁且≤3岁组(x2=18.903,P<0.008),>6岁组火焰烧伤比例显着高于>3岁且<6岁组(x2=17.775,P<0.008);>3岁且<6岁组及>6岁组电烧伤比例显着高于≥1岁且≤3岁组(x2=10.154,x2=9.201,P<0.008);<1岁组接触烧伤的比例显着高于≥1岁且≤3岁组(x2=8.748,P<0.008);(6)不同季节烧伤类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x2=79.636,P<0.05),对比其他季节,冬季热液烫伤显着减少(x2=13.423,x2=9.386,x2=21.978,P<0.008),火焰烧伤比例显着提高(x2=25.628,x2=35.881,x2=26.956,P<0.008),而夏季电烧伤比例明显高于冬季(x2=8.313,P<0.008);(7)不同致伤场所烧伤类型分布有差异,对比家中烧伤类型分布情况,公共场所热液烫伤比例(81.3%)减少,电烧伤(6.8%)、化学烧伤(5.1%)比例明显增加,而在户外,火焰烧伤(41.7%)为主要致伤原因,医疗机构中,83.3%(15/18)为热液烫伤,另外16.7%(3/18)为接触烧伤,新生儿比例达44.4%(8/18);(8)31%(35/113)的火焰烧伤为玩火或烟花爆竹所致,其中85.7%(30/35)为男性,≥6岁组男性患儿因玩火或烟花爆竹等所致的火焰烧伤比例达60%(15/25);(9)儿童烧伤以中度多见(2094例,68.8%),其次为轻度(714例,23.5%)、重度(174例,5.7%)、特重度(60例,2%),2016~2019年相较于2012~2015年,轻度烧伤比例下降(x2=29.924,P<0.05),中重度烧伤比例显着升高(x2=18.240,x2=6.087,P<0.05);(10)儿童烧伤好发部位为胸部(1166例,37.5%)、下肢(1164例,37.5%)、上肢(1124例,36.2%)及面部(1045例,33.6%);(11)65.9%(2046/3106)的患儿家属伤后未采取任何急救措施,采取急救的家属中仅0.6%(6/1060)予以冷水冲淋20分钟及以上;(12)3.3%(104/3106)的烧伤患儿进行了手术治疗,2016~2019年手术率5.1%(77/1520),相较于2012~2015年手术率1.8%(27/1528),手术率明显增加。结论:儿童烧伤好发于1~3岁患儿,男性居多;好发季节为春夏,高峰月为5月及8月;主要致伤原因为热液烫伤,其次主要为火焰烧伤及接触烧伤;好发场所除家中外,餐馆为第二好发场所,外出就餐需加强看护儿童;不同季节烧伤类型分布有差异,除警惕热液烫伤外,冬季还应加强火焰烧伤预防,而夏季应注意电烧伤;当处于公共场所时,应避免儿童接触电设备,而户外活动时则应重点预防火焰烧伤,医疗机构应格外注意热水袋使用及洗澡水温调节,从而避免新生儿于院内发生烧伤;针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烧伤类型应制定适宜的预防策略,对于<1岁的婴儿,家属应谨慎对其使用热水袋、电吹风等以免造成接触烧伤,3岁以上儿童还应加强预防电烧伤及火焰烧伤,后者重点在于管控烟花爆竹及进行用火教育,尤其对于≥6岁男性儿童具有重要意义;对比2012~2015年,2016~2019年中重度烧伤比例及手术率增加,表明随居民医疗意识进步,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率及家属对手术的接受度提高,但院前急救情况仍不理想,应继续加强烧伤急救相关知识的宣传及教育。

徐昆明,钱堃,何艳屏,刘丽忠,欧阳才生[10](2021)在《中国近20年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的系统性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对中国近20年小儿烧伤流行病学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和Pub Med英文数据库,收集自1999年1月~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并进行纳入选择。共68篇文献入选,两名系统评价员共同完成提取工作,从文献中提取的资料内容包括:儿童患者比例、性别和年龄分配;致伤原因;受伤时间;受伤地点;严重程度;受伤部位;病死率;监护人的文化程度;院前急救;居住地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不进行数据合并。结果:小儿烧伤占同期烧伤住院人数的比例范围为23.1%~61.0%;男女性别比为1.14:1~2.53:1;婴幼儿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热液烫伤是小儿烧伤的主要原因;小儿烧伤的季节报道不一致;伤害发生地点室内发生占了大多数;小儿轻中度烧伤占比例最大;烧伤部位上,四肢>躯干>头面颈部>会阴部;小儿烧伤病死率为0.13%~6.29%;小儿监护人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者占大多数;院前正规的处理所占比例较小;小儿烧伤受伤的居住地点上,农村大于城市。结论:中国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的系统性评价可以描述小儿烧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小儿烧伤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二、烧伤的预防与急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烧伤的预防与急救(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烧伤预防和现场救治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烧伤的预防
    1.1 普及儿童烧伤相关知识
    1.2 提供安全生活环境
2 现场急救
    2.1 脱离危险环境和致伤因素
    2.2 评估伤情危重程度
    2.3 停止烧伤
    2.4 烧伤创面处理
3 转运患儿
4 小结

(3)大面积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二、调查对象
    三、统计指标
    四、预后标准
    五、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标准
    六、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性别、年龄及居住地
    二、受伤季节
    三、致伤场所及原因
    四、烧伤面积及烧伤深度
    五、受伤部位
    六、伤后入院时间及院前处理
    七、吸入性损伤和治疗方式
    八、住院费用及付费方式
    九、住院时间和预后
    十、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临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讨 论

(4)快速康复理念联合集束干预在Ⅱ度烧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创面愈合率比较:
    2.2 两组NRS评分比较:
    2.3 两组BSHS-A评分比较: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5)重庆市大足区某急救创伤中心收治的创伤病例院前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创伤分类
        1.2.2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类型创伤发生顺位
    2.2 不同人群创伤原因和病死情况
        2.2.1 不同人群的创伤原因分布
        2.2.2 不同创伤人群病死情况
    2.3 不同年份创伤原因和病死情况
    2.4 创伤的月份分布特征
    2.5 创伤的时段分布特征
    2.6 创伤区域分布
    2.7 创伤部位分布
3 讨论

(6)除风益损汤联合小牛血眼用凝胶对眼化学性伤后角膜损伤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与分级
    1.4 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疗效评判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资料
    2.2 典型病例附图
    2.3 结果分析
    2.4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研究意义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3.3 病因病机探讨
    3.4 除风益损汤来源、方药组成及分析
    3.5 除风益损汤的现代研究
    3.6 除风益损汤的现代应用
4 结语
    4.1 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小儿严重烧伤液体复苏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严重烧伤发病及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钠冷快堆运行中人员沾钠急救处理的体外实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及观察指标
        1.2.1 皮肤沾钠
        1.2.2 眼沾钠
        1.2.3 食入钠
        1.2.4 伤口沾钠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皮肤沾钠
    2.2 眼部沾钠
    2.3 食入钠
    2.4 伤口沾钠
3 讨论

(9)重庆市单中心2012~2019年儿童烧伤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统计指标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
    2.2 致伤月份与季节
    2.3 致伤地点与时间
    2.4 致伤原因
    2.5 烧伤面积及严重程度
        2.5.1 烧伤面积
        2.5.2 严重程度
    2.6 烧伤部位
    2.7 入院时间与院前急救
        2.7.1 入院时间
        2.7.2 院前急救
    2.8 住院时间及手术、死亡情况
        2.8.1 住院时间
        2.8.2 手术及死亡情况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谷氨酰胺在烧伤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10)中国近20年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的系统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纳入文献的筛选
    1.4 资料提取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小儿烧伤的流行性学特征
        2.2.1 占烧伤住院人数的总比例
        2.2.2 年龄和性别特征
        2.2.3 致伤原因
        2.2.4 受伤时间
        2.2.5 受伤地点
        2.2.6 严重程度
        2.2.7 受伤部位
        2.2.8 病死率
        2.2.9 监护人的文化程度
        2.2.1 0 院前急救
        2.2.1 1 居住地点
3 讨论
    3.1 对于小儿烧伤的年龄定义
    3.2 占烧伤住院人数的总比例
    3.3 年龄和性别特征
    3.4 致伤原因
    3.5 烧伤时间
    3.6 受伤地点
    3.7 烧伤的严重程度
    3.8 预后
    3.9 监护人的文化程度
    3.1 0 院前急救
    3.1 1 居住地点
4 结论

四、烧伤的预防与急救(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烧伤预防和现场救治专家共识[J]. 郭琳瑛,邱林,郑成中,史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1(12)
  • [2]急救网络建设在危重氢氟酸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作用[J]. 张元海,田鹏飞,张惟,叶春江,毛书雷,韩春茂,张建芬,王新刚. 中华烧伤杂志, 2021(10)
  • [3]大面积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秦小锋,赵宇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1(05)
  • [4]快速康复理念联合集束干预在Ⅱ度烧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J]. 徐培培,苗佳. 中国美容医学, 2021(09)
  • [5]重庆市大足区某急救创伤中心收治的创伤病例院前特征分析[J]. 杨欢,周丹,李德英,杜春妮,丁远虹.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03)
  • [6]除风益损汤联合小牛血眼用凝胶对眼化学性伤后角膜损伤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严为.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小儿严重烧伤液体复苏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D]. 王晓云. 山东大学, 2021(12)
  • [8]钠冷快堆运行中人员沾钠急救处理的体外实验验证[J]. 马佳艳,李东升,黄伟,王珍珍,陈文悦,詹艳艳,刘玉龙.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05)
  • [9]重庆市单中心2012~2019年儿童烧伤流行病学研究[D]. 沈美君.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10]中国近20年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的系统性评价[J]. 徐昆明,钱堃,何艳屏,刘丽忠,欧阳才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10)

标签:;  ;  

烧伤预防和急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