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煤化工迎接新世纪

发展煤化工迎接新世纪

一、发展煤化工 迎接新世纪(论文文献综述)

刘玥[1](2008)在《产业联动网络演化模型与联动路径研究 ——基于我国西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产业区域布局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由此而引发的产业联动发展日益受到企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其中作为我国能源资源富集但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其能源产业与相关产业、相关区域的联动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如何通过产业联动将西部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成为热点中的焦点。但现有研究多停留在对产业联动这一术语的应用阶段,缺乏系统理论,存在研究空白,使得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缺乏理论依据。为此,本文在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产业联动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产业联动的基本概念、产业联动系统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联动系统的联动机制以及联动效应。初步建立了较为系统的产业联动理论框架,填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复杂网络的研究思路,运用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产业联动系统的网络模型及其演化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表明,建立的择优演化模型对现实产业联动网络具有较高的说明能力和预测能力,且运行可靠、稳定,为产业联动网络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法。为推进产业联动网络的实践运用,本文在演化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联动网络的分析范式。提出了从演化得到的产业联动网络全图中抽取产业和区域联动子图的方法及其分析指标,通过对指标的测度能够确定可联动的产业和区域。并针对特定区域产业建立了最优联动路径的搜寻方法,最后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产业联动网络整体联动效率的评价方法。该分析范式能够从复杂的产业联动网络结构中获取对产业联动有价值的经济管理信息,为理论与现实搭建了桥梁。最后,本文运用建立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对我国能源产业,尤其是西部能源产业的联动发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产业联动时序网络的研究,界定了可与能源产业联动的核心产业;通过对能源产业区域空间联动网络的研究,界定了基于能源可联动的核心区域;通过对我国能源产业核心联动网络联动效率测度,发现技术效率及区域分割是导致我国能源产业核心联动网络联动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的损失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区域分割则体现为产业联动不足,认为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必由之路在于在西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实施产业联动。本文在深入研究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西部地区适宜发展的主导能源产业群,并找到其核心联动路经。实证研究的完成明确了西部能源开发利用中产业联动的发展路线,将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及企业投资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唐方敏,徐立青[2](2005)在《实现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实现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10项举措。

马长生[3](2004)在《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战略适应性及成长上限分析》文中认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发展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工作者一直关心的问题,而在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研究中,战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战略研究应该和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相适应, 基于此,本文系统研究了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战略研究中的战略匹配问题,并从系统思考的角度,应用成长上限模型加以详尽论证,力求通过分析找到相关的理论支撑。在本文的后部,应用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数据,对我国改革进程中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战略制定、战略发展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为战略发展和系统思考的融合做了尝试。

张东泉[4](2001)在《发展煤化工 迎接新世纪》文中研究表明

二、发展煤化工 迎接新世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煤化工 迎接新世纪(论文提纲范文)

(1)产业联动网络演化模型与联动路径研究 ——基于我国西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Background)
        1.1.1 能源与经济发展需要产业联动(Ener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 Industry Linkage)
        1.1.2 相关研究综述(Review of Related Researches)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Main Research Contents)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主要内容(Definition of Research Objects and Main Research Contents)
        1.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1.2.3 研究思路与结构(Research Thoughts and Structure)
    1.3 研究的方法与数据说明(Explan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Data)
2 产业联动的基本理论
    2.1 产业联动的涵义(Definition of Industry linkage)
        2.1.1 产业的联系结构(Link Structure of Industry)
        2.1.2 联合变动的实质(Essence of linked change)
        2.1.3 产业联动(Industry Linkage)
        2.1.4 与相关概念的比较(Comparison of Related Concepts)
    2.2 产业联动系统的构成(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Linkage System)
        2.2.1 产业联动系统的涵义(Connotation of Industry Linkage System)
        2.2.2 产业联动系统的构造(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Linkage System)
    2.3 产业联动系统的联动机制(Linkage Mechanism of Industry Linkage System)
        2.3.1 产业联动系统的影响因素(Influence Factors of Industry Linkage System)
        2.3.2 产业联动机制(Industry Linkage Mechanism)
    2.4 产业联动系统的联动效应(Linkage Effect of Industry Linkage System)
    2.5 小结(Brief Summary)
3 产业联动系统的复杂网络建模
    3.1 复杂网络方法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
        3.1.1 复杂网络研究热潮的兴起(Upsurge in Complex Networks Research)
        3.1.2 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 of Complex Networks)
        3.1.3 加权网络研究综述(Weighted Complex Networks Research Review)
    3.2 产业联动网络的拓扑结构(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Industry Linkage Network)
        3.2.1 区域的概念与划分(Regional Concepts and Dividing)
        3.2.2 产业的分类(Industry Classification)
        3.2.3 能源及能源产业的界定(Defining Energy and Energy Industry)
        3.2.4 区域产业联动关系的刻画(Expression of Regional Industry Linkage Relationship)
        3.2.5 网络的拓扑结构(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Industry Linkage Network)
    3.3 产业联动网络的特征度量(Measure Indexe of Industry Linkage Network)
        3.3.1 联动性指标(Linkage Index)
        3.3.2 效率指标(Efficiency Index)
        3.3.3 能源利用强度指标(Energy Intensity Index)
        3.3.4 产业联动网络结构性指标(Structure Index)
    3.4 小结(Brief Summary)
4 产业联动网络的演化模型研究
    4.1 我国产业联动网络现状分析(Analysis of National Industry Linkage Network)
        4.1.1 产业联动系统网络结构特性分析(Analysis of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4.1.2 产业联动网络联动效率分析(Analysis of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
        4.1.3 产业联动网络能源利用强度分析(Analysis of Energy Intensity Characteristic)
    4.2 随机演化模型(Stochastic Evolvement Model)
        4.2.1 随机演化模型构造算法(Constructing Algorithm of Stochastic Evolvement Model)
        4.2.2 实证模拟(Empirical Stimulation)
    4.3 择优演化模型(Optimal Evolvement Model)
        4.3.1 择优演化模型构造算法(Constructing Algorithm of Optimal Evolvement Model)
        4.3.2 实证模拟(Empirical Stimulation)
    4.4 小结(Brief Summary)
5 产业联动网络的分析方法
    5.1 产业时序联动网络(Sequential Industry Linkage Network)
        5.1.1 产业时序联动网络的界定及生成方法(Definition and Generation Method of Sequential Industry Linkage Network)
        5.1.2 产业联动时序网络的度量指标(Measuring Index of Sequential Industry Linkage Network )
    5.2 区域空间联动网络(Spatial Regional Linkage Network)
        5.2.1 区域空间联动网络的界定及生成方法(Definition and Generation Method of Spatial Regional Linkage Network)
        5.2.2 区域空间联动网络的度量指标(Measure Index of Spatial Regional Linkage Network)
    5.3 特定区域产业核心联动网络(Specific Regional Industry Core Linkage Network)
        5.3.1 特定区域产业核心联动网络的界定及分类(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pecific Regional Industry Core Linkage Network)
        5.3.2 特定区域产业核心联动网络的生成算法(Generation Method of Specific Regional Industry Core Linkage Network)
        5.3.3 特定区域产业最优联动路径搜寻(Searching Optimal Linkage Path of Specific Regional Industry)
    5.4 基于 DEA 的产业联动网络总体效率评价(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Industry Linkage Network based on DEA)
        5.4.1 产业联动网络效率定义(Definition of Industry Linkage Network Efficiency)
        5.4.2 产业联动网络效率影响因素分析(Influence Factors on Effiecency of Industry Linkage Network)
        5.4.3 基于 DEA 的产业联动网络效率评价模型(Efficiency Evaluation Model of Industry Co-dynamic Network based on DEA)
    5.5 小结(Brief Summary)
6 能源产业联动网络实证研究
    6.1 全国产业联动网络概况(Survey of National Industry Linkage Network)
        6.1.1 全国产业时序联动网络(National Sequential Industry Linkage Network)
        6.1.2 全国区域空间联动网络(National Spatial Regional Linkage Network)
    6.2 全国能源产业时序联动核心网络分析(National Energy Sequential Industry Linkage Core Network Analysis)
        6.2.1 煤炭采选业(Mining and Washing of Coal Industry)
        6.2.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Extraction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y)
        6.2.3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Processing of Petroleum, Coking Industry)
        6.2.4 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Electric Power and Heat Power Industry)
        6.2.5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Gas Industry)
        6.2.6 能源产业的可联动产业及路径界定(Determination of Linkage industry and Path of Energy Industry)
    6.3 能源产业区域空间联动网络分析(Energy Industry Regional Spatial Linkage Network Analysis)
        6.3.1 能源产业区域空间集聚程度(Industr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Energy Industry)
        6.3.2 能源产业区域空间联动网络分析(Energy Industry Regional Spatial Linkage Network Analysis)
        6.3.3 能源产业的可联动区域界定(Determination of Linkage Region of Energy Industry)
    6.4 能源产业核心联动网络效率分析(Efficiency Analysis on Energy Industry Core Linkage Network)
        6.4.1 煤炭产业核心联动网络效率分析(Effiency of Coal Linkage Core Network)
        6.4.2 石油产业核心联动网络效率分析(Effiency of Petroleum Linkage Core Network)
    6.5 小结(Brief Summary)
7 西部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产业联动路径研究
    7.1 西部能源开发实施产业联动的必要性(Necessity of Promoting Industry Linkage in the Western Energy Exploitation)
    7.2 西部能源开发利用实施产业联动的可行性(Feasibility of Promoting Industry Linkage in the Western Energy Exploitation)
    7.3 西北地区主导能源产业群及联动路径(Leading Energy Industry Group and Its Linkage Path in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7.3.1 西北地区主导能源产业的选择(Choice of Leading Energy Industry in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7.3.2 西北地区主导能源产业群系的构建(Constrution of Leading Energy Industry Group in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7.3.3 西北能源主导产业群的联动路径及发展策略(Linkage Path of Leading Energy Industry Group and Development Policy)
    7.4 西南地区主导能源产业群及联动路径(Leading Energy Industry Group and Its Linkage Path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7.4.1 西南地区主导能源产业的选择(Choice of Leading Energy Industry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7.4.2 西南区域主导产业群系的构建(Constrution of Leading Energy Industry Group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7.4.3 西南能源主导产业群的联动路径(Linkage Path of Leading Energy Industry Group and Development Policy)
    7.5 西部能源开发与利用产业联动实施策略(Implement Policy of Industry Linkage in the Western Energy Exploitation)
    7.6 小结(Brief Summary)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的研究总结(Summary)
    8.2 研究的创新之处(Main Innovative Points)
    8.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Expectation)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录1:产业联动网络全图
附录2:全图产业时序联动网络

(3)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战略适应性及成长上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第一章 集团战略方法初探
    1.1 战略方法的沿革
    1.2 战略管理的定义
    1.3 企业战略的层次
    1.4 战略匹配
    1.5 战略管理的四大要素
第二章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重要性地位及其战略选择的必要性
    2.1 概述
    2.2 大企业是国民经济中坚力量,国有大企业是重中之重
    2.3 企业集团的运作效应与基本功能
    2.4 企业集团战略选择和战略匹配的重要性
第三章 集团企业主导战略匹配及其系统思考分析
    3.1 企业主导战略匹配
    3.2 企业主导战略分类
    3.3 成长上限模型
    3.4 应用成长上限模型说明企业战略匹配的动态性
第四章 开滦集团主导战略分析
    4.1 开滦集团简介
    4.2 开滦集团基本情况
    4.3 开滦集团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主导战略模式
    4.4 开滦集团所制定的战略阶段
    4.5 开滦集团主导战略适应性分析
    4.6 主导战略选择
    4.7 战略基本思路
    4.8 开滦集团在实施企业主导战略过程中所取得的效益
    4.9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发展煤化工 迎接新世纪(论文提纲范文)

1 新世纪对煤化工的要求
2 国内煤化工发展技术基础
    2.1 水煤浆技术
    2.2 煤的气化技术
    2.3 煤炭液化技术
    2.4 碳——化学
3 煤基清洁燃料是煤化工发展的突破口
    3.1 甲醇燃料
    3.2 二甲醚燃料 (DME)
4 煤化工发展合成材料有独特优势
5 山东煤化工发展前景广阔

四、发展煤化工 迎接新世纪(论文参考文献)

  • [1]产业联动网络演化模型与联动路径研究 ——基于我国西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D]. 刘玥. 中国矿业大学, 2008(01)
  • [2]实现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J]. 唐方敏,徐立青. 化工技术经济, 2005(01)
  • [3]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战略适应性及成长上限分析[D]. 马长生. 天津大学, 2004(01)
  • [4]发展煤化工 迎接新世纪[J]. 张东泉. 山东化工, 2001(06)

标签:;  ;  ;  ;  ;  

发展煤化工迎接新世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