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碘油标记乙醇注射治疗大肝癌16例

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碘油标记乙醇注射治疗大肝癌16例

一、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肝穿碘油标记乙醇注射治疗大肝癌16例(论文文献综述)

梁礼聪[1](2020)在《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大肝癌(HCC,≥5.0 c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DEB-TACE治疗大肝癌患者61例。通过记录患者实验室基线资料,肿瘤特征(包括肿瘤大小、位置、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术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检查,以及根据CTCAE 4.0标准评价术后并发症,评估DEB-TACE在大肝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随访,应用mRECIST标准评价,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灶稳定(SD)、病灶进展(PD)、疾病缓解(CR+PR)、疾病控制(CR+PR+SD),以及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时间(OS),并对完全缓解(CR)率、TTP、OS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共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后6个月肝内肿瘤完全缓解(CR)者22例(48.38%,22/61),部分缓解者(PR)16例(19%,16/61),病灶稳定(SD)者9例(12.90%,9/61),病灶进展者(PD)12例(16.2%,12/61),术后6个月客观缓解率(CR+PR)/61×100%为67.74%,疾病控制率(CR+PR+SD)/61×100%为87.09%。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包膜是否完整(P<0.001)、肿瘤是否局限在单叶(P<0.05)是DEB-TACE患者术后6个月获得CR的独立影响因素。6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9.0个月(95%CI 14.1-23.9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0例,中位OS(mOS)为22.0个月(95%CI 13.9-30.1个月),肝内肿瘤中位TTP(mTTP)为9.0个月(95%CI 7.4-10.6个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是影响TTP和OS的独立因素。肿瘤最大径为5.07.0 cm的大肝癌患者比最大径为7.110.0 cm及>10.0cm患者,mTTP显着延长(12.0个月vs 10.4个月,P=0.037;12.0个月vs 7.0个月,P=0.022),mOS也显着延长(23.0个月vs 13.0个月,P=0.014;23.0个月vs 19.0个月,P=0.042),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包膜完整型大肝癌患者mTTP(12.0个月vs6.0个月,P<0.001)、mOS(24.0个月vs 14.0个月,P=0.001)也明显长于肿瘤边界浸润型患者。在安全性方面,61例病人术后有5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其中发热患者22例(36.07%,22/61),其中程度达3级患者5例(8.20%,5/61),体温>40.0℃并伴有寒战,予退热、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下降,发热持续时间3-14天;腹痛患者41例(67.21%,41/61),其中疼痛程度3级5例(8.20%,5/61),VAS评分>7分,经对症处理后均于1周内疼痛症状缓解;呕吐患者13例(21.3%,13/61),24小时内经处理均可缓解,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5例患者术后肝内形成胆汁瘤,其中2例予置管穿刺引流及抗感染处理,均于置管引流后6月内拔除引流管。卡方检验提示,DEB-TACE术后一周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较术前短暂升高,血浆白蛋白(ALB)短暂下降,5例(8.2%,5/61)患者术后一周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由术前A级变成B级,但术后一月复查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1、DEB-TACE是治疗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肿瘤包膜完整、肿瘤位于单叶是患者术后6个月取得完全缓解(CR)的独立影响因素。2、肿瘤大小、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是TTP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最大径为5.07.0 cm及肿瘤边界完整的患者TTP及OS,明显长于肿瘤最大径>7.0 cm和肿瘤包膜浸润型患者。3、DEB-TACE治疗大肝癌是安全的,术后肝功能短暂下降,但术后栓塞综合征发热、疼痛等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和及时对症处理。术后需密切观察胆汁瘤形成,必要时需及时置管引流。

刘占伟[2](2019)在《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方案与单纯TACE方案治疗大肝癌(LHC)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远期生存,同时进一步研究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L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TACE方案治疗,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成功后进行诊断性肝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及血液供应情况,选择性插管直至肿瘤供血动脉,以碘油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后注入化疗药物,最后以明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近端延长化疗时效,每隔2840天进行一次,不超过3次。研究组患者采用TACE联合MWA治疗,先行TACE治疗,步骤同对照组,30天后或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MWA术治疗,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穿刺导入微波电极至预定肿瘤部位,根据肿块大小和患者情况调节微波机功率、作用时间和进针次数,根据肿瘤形态及大小布针,大肿瘤分次从不同方向多点多部位分段凝固、多点组合,消融结束后边退针边凝固针道。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门静脉分支癌栓、淋巴转移、肿瘤最大直径、肝功能分级、巴塞罗那分期(BCLC)等一般资料。于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日期截止至2019年8月。以首次进行治疗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随访截止日期作为生存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1年、2年及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实体瘤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糖链抗原19-9(CA19-9)、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预后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治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人数占比、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病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PD人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ORR及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FP、AFU、CA19-9、γ-GGT及ALP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AFU、CA19-9、γ-GGT及ALP水平与AFP水平呈正相关(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治疗前,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患者MST为23.24个月,对照组患者MST为13.58个月。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6)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经干预后患者症状减轻。两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BMI、术前AFP水平、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饮酒史、吸烟史、淋巴转移及治疗次数患者预后情况存在差异(P<0.05)。(8)术前AFP水平、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LH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TACE联合MWA方案可有效缩小患者肿瘤最大直径促进疾病康复、降低LHC患者体内血清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2)TACE联合MWA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3)近期疗效中,TACE联合MWA方案患者具有较高的疾病客观缓解率和控制率;远期疗效中,TACE联合MWA方案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高具有较长的中位生存时间,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作用。(4)BMI、术前AFP水平、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饮酒史、吸烟史、淋巴转移及治疗次数为LH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其中术前AFP水平、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LH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3](2011)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文中研究表明1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4](2011)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文中提出一、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

叶更新,杜德坤,刘军,周耀雄,张玉莲[5](1998)在《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肝穿碘油标记乙醇注射治疗大肝癌16例》文中提出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肝穿碘油标记乙醇注射治疗大肝癌16例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510220)叶更新杜德坤刘军周耀雄张玉莲我院从1993年2月~1996年8月间,应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与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治疗了16例原发...

穆锐,赵礼金[6](2020)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手术切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被认为是能够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就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嵇武[7](2002)在《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新探索》文中研究表明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每年有十数万人死于肝癌及其并发症。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临床上肝癌患者以中晚期为主,在我国80%以上还合并肝炎后肝硬化,从而使肝癌肝切除受到很大的限制。减少肝实质切除量可能有利于手术的安全,但常常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过多的肝实质切除量则可能会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死亡。因此,长期以来肝癌肝切除率一直不高,在15%-30%。为了提高肝癌手术切除率,人们提出了肝癌“二期手术切除(twostep hepatectomy)”的概念,并运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y embolization,TAE)等方法,使肝癌体积缩小后,行二期切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86年,日本的Kinoshita等另辟蹊径,首次报道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elective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SPVE)后,通过促使栓塞侧(荷瘤侧)肝细胞萎缩,对侧肝细胞代偿性增生,术后预留肝体积增大,成功二期手术行肝切除治疗肝癌的经验。近年来,国外术前SPVE临床应用的报告逐渐增多,认为SPVE可以扩大肝癌肝切除的手术适应症,增加肝切除的手术的安全性,提高肝癌患者术后的长期生存率。国内尚未见相关临床应用报道。 另外,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肝癌的手术切除,包括肿瘤数目、位置、大小及患者本身状况、肝功能代偿情况等。肝切除术后还可能带来一些手术并发症和一定的死亡率,且术后肝癌的复发率仍然较高。因此肝癌的局部治疗得到快速的发展,尤以近来兴起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更加突出。RFA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对直径小于5cm的小肝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RFA治疗的突出优点是其微创、安全、有效、对机体功能影响小以及可重复性。不足之处在于单次RFA治疗的有效毁损范围有限,常常难以完全覆盖肿瘤范围,导致术后肿瘤残留和复发,影响了其适应症范围与治疗的效果。如何提高yA的治疗较大肝癌的效果成为RFA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国外初步研究表明y A治疗时丰富的供肝血流带走大量的热量,对RFA的疗效有明显的负相影响,阻断供肝血流可以提高RFA的治疗效果。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如供肝血流阻断的方式,阻断不同供肝血流对RFA疗效影响的比较等。通过介入的方法阻断供肝血流联合RFA治疗较大的肝癌尚未见研究报道。 本研究在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SPVE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探讨术前SPVE在提高不宜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二期手术切除率中的作用,并探索SPVE阻断门静脉血流在提高yA治疗兔肝VXZ肿瘤和人体大肝癌效果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1.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选择性门静脉栓塞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对50例肝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SPVE。患者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术前 10分钟肌注度冷丁 100mg、非那根 25 mg。普通超声探头定位,确定拟栓塞的门静脉分支。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肝包膜下,在超声引导下,ZIG PTC针由探头侧方进针,经皮经肝穿刺。进入一侧门静脉分支后,拔出针芯,即可见暗红色门静脉血流出。如1次不成功,则重复穿刺。缓慢注入栓塞材料,材料由无水乙醇、碘油技1:二比例配制,以 0.4ml瓜g为标准用量。实际用量 1434ml,平均 26.sml。实时超声扫描可见栓塞侧门静脉支内细小点状回声弥散至肿瘤内,部分支配区域变成增强回声。缓慢拔针,局部贴创可贴。回病房后吸氧,观察生命体征变化1)N小时,予补液、抗炎、止血、保肝、镇痛等治疗。观察SPVE成功率、穿刺次数、栓塞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和血常 ·XI·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2.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提高肝癌二期手术切除率的临床应用研究 本研究包括26例不宜一期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病例符合以下条件:肝癌位于一侧肝脏内,无明确的门静脉瘤栓及远处转移,对合并肝硬化患者拟行手术的肝切除体积比(切除的肝体积/肝总体积)}50%,对不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体积比)60%。行术前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SPVE,方法如前所述。观察SPVE后肝功能、各肝叶体积、肝切除体积比的动态变化以及SPVE后二期手术切除率、二期手术并发症等。 3.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提高射频消融治疗兔肝VX肿瘤效果的实验研究 复制移植性兔肝VXZ肿瘤模型,以单独XIW治疗、RFA联合TAE治疗及RFA联合TAE、SPVE治疗为对照,探索SPVE在提高RFA治疗免肝VX。肿瘤效果中的作用。6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①RFA治疗组;②TAE联合RFA治疗组(TAE+RFA):开腹栓塞肝动脉后行RFA治疗;③RFA联合TAE及SPVE治疗组口PVE+TAE+RFA):开腹栓塞门静脉主干和肝动脉后行RFA治疗;④SPVE联合RFA治疗组爬PVE+RIW):开腹栓塞门静脉主干后行IGA治疗。各组治疗后观察兔肝功能的动态变化,CT扫描观察治疗后肿?

康婷芳[8](2018)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及证候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对行多次化疗栓塞术的病例重点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变化以指导动脉栓塞方法;观察化疗栓塞术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指导中医药在介入过程中的辨证使用,以期提高肝癌患者综合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100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所有患者的数据应用STATA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计算用Kaplan-Meier方法,生存时间各组间的差异采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 regression方法,筛选出影响预后及疗效的因素。2.通过术后CT观察多次TACE术后肿瘤血供改变及碘油沉积情况,使用卡方检验肿瘤血供改变与治疗次数、栓塞剂的相关性;检验碘油沉积情况与栓塞剂的关系。3.观察TACE前后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变化。计数资料用X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1.对年龄、肿瘤分型、AFP水平、门静脉癌栓、治疗次数、治疗方法、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转移、栓塞剂的选用等9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分型、治疗次数、治疗方法、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AFP水平、术前转移、栓塞剂均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引入多重cox模型,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表明:门脉癌栓,肝功能Chi ld-pugh分级与预后显着相关(P<0.05)。2.符合纳入标准共82例病例,其中,70例患者接受2次及以上TACE治疗,出现侧支血供者共33例。介入次数2次治疗vs.3-4次治疗vs.5次以上其发生率分别为:17.6%vs.53.5%vs.70%。侧支供血的阳性率与栓塞次数的关系使用卡方检验,结果提示,栓塞次数的增加导致侧支循环的阳性率提高。使用卡方检验对各栓塞剂组术后碘油沉积的情况分析,表明:综合栓塞组碘油沉积情况明显优于单纯碘油组。3.介入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后肝郁脾虚证显着减少,肝胆湿热证、脾虚湿困证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1.肝动脉化疗栓塞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对于肝功能分级好,无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预后较好。2.肝癌介入后发生复发转移与病灶侧支循环的形成、病灶内碘油沉积差相关。而病灶碘油沉积情况与选用的栓塞剂有关。3.TACE术后中医辨证以属肝胆湿热证及脾虚湿困证为主,提示术后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多以清热利湿,健脾祛湿为主要治则。

邓宏[9](2002)在《中医药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子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背景 原发性肝癌(PL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一般较差,若不予积极治疗,自症状出现至死亡平均生存期为4个月。我国是世界上原发性肝癌高发地区之一。1995年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肝癌病死率为40.44/10万,占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 中医对肝癌的病名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肝癌之病名,原发性肝癌属于祖国医学之肝积、徵瘕、积聚、臌胀、黄疸、癖黄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肝属足厥阴经,与胆相表里。认为肝癌的发生与感受湿热邪毒或长期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情志抑郁,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结而成积以及七情内伤等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有关。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因素有;①病毒性肝炎感染,我国肝癌患者中约90%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炎病毒(HBV)感染背景,约10%~30%有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背景,②黄曲霉毒素的摄入。③农村中的饮水污染,如蓝绿藻毒素为促肝癌剂,④其他,如饮酒、吸烟、遗传因素等。 目前,早期手术切除虽是PLC的最佳治疗方案,但由于PLC易发生早期肝内转移且多合并严重的肝硬化,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的机会,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针对PLC的非手术疗法。目前尽管已有包括TACE、放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诸多方法应用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PLC,但其远期疗效仍不理想。由于各种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利弊,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互补不足、增效减毒,因此,综合治疗方案可能提高中晚期PLC的远期疗效。但至今尚未见有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用于治疗PLC并对其综合疗效进行全面客观评估的研究报道。而在疗效评估方面,目前临床各家报道疗效差异很大,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影响PLC疗效的因素很多以及各研究者所选的研究对象状态不一致。近年的研究结果提示:与PLC预后密切相关的因子有患者情况、肿瘤特点和治疗方法这三大类数十项,常规的随机对照在临床上颇难实施。国外学者多选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分析各项与PLC预后相关的因子。国内亦有人将此方法应用于肝癌预后因素的分析研究中并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但至今尚无将此模型用于评价中医药综合治疗PLC疗效的研究报道。 二.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邓宏·中医药怎台泊疗中巴赐附癌的疗江及预后用于分析 观察比较中医药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并分析预后相关因子,以探索一条应用中医药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最佳方案以指导临床。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回顾性调查肿瘤内科近6年收治的肝癌病人,从中筛选出已死亡的病例共308例,将本组病例归纳为TACE+中医药抬疗、TAI+中医药治疗、中药介入栓塞+中医药治疗、全身化疗+中医药治疗、PEI+中医药治疗、单纯中医药治疗及单纯对症治疗 7个治疗方案,通过 KaplanMefor方法统计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并选定23可能与远期疗效相关的预后因子,用COX回归分析作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危险因子及保护因子。并通过PI公式计算每个病人的n值,以比较PI值大小对病人生存率的影响。3.结果 1.7种治疗方案中,以TACE+中医药治疗、中药介入栓塞+中医药治疗及PEI+中医药治疗的远期疗效最好,它们三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其0.5、l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gi*7%、56.94%;92.98%、54.39o/o;87.50%、50%;单纯中医药治疗的0.5、l年的累计生存率为82石9%、26.92%,与前三者相比有显着性差异0 刀of),全身化疗+中医药治疗、TAI+中医药治疗及单纯对症治疗的远期疗效最差,o.5、1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刀.88、小57.78、15.56;41.18、0;它们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与单纯中医药治疗之间差异均非常显着0.001) 2.23个预后因子经COX回归分析,中药剂数、有无栓塞、中医药治疗、包膜、介入次数Child-plgh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灶数目、门静脉癌栓、中医分型等因子对累计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剂数、中医药治疗、介入栓塞、有无包膜及介人次数为预后保护因子,其余为预后危险因子。通过比较四组PI病人的生存函数曲线发现:病人的累计生存率随着PI值的增大而下降。三.结论 1.TACE+中医药治疗、中药介入栓塞治疗+中医药治疗、PEI+中医药治疗 及单纯中医药治疗均可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累计生存率。其中以前三者的远期 疗效最好,三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 2.TAI、全身化疗及单纯对症治疗均不能提高中晚期PLC的累计生存率; 3.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PLC患者,如中医药综合治疗得当,可 取得1+l>二的效果,以中医药治疗配合局部介入治疗如TACE、中药介入栓塞或 PEI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癌可能是中晚期PLC获得长生存的最佳治疗方案。 4.对那些不适合性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例,选用单纯中医药治疗可以 比含化疗的方案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5.年龄、性别、乙肝病史、有无化疗、治疗前AFP、AST、ALT水平等因

全毅[10](2010)在《TACE联合肿瘤间质注射碘油化疗药物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的复杂过程,与机体的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与T细胞的细胞免疫有关,但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不同程度地发生紊乱。多数学者认为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细胞免疫占主导地位,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及功能变化与肿瘤的发展、扩散有明显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4降低,CD8增高,免疫功能低下,恶变细胞所产生的免疫抑制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肿瘤免疫主要与T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有关,T淋巴细胞亚群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个指标。T淋巴细胞是由不同亚群组成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在数量上的协调比例,特别是CD4/CD8的比值是反映细胞免疫平衡与否的敏感指标,有助于反映机体免疫反应的调节能力。其中CD4+T淋巴细胞一般认为处于细胞免疫的核心,以其主要分泌细胞因子调节肿瘤免疫被称之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Th是人类主要组织相溶性抗原(MHC)Ⅱ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由于大多数肿瘤细胞不表达MHCⅡ类分子,故此类分子不能直接识别肿瘤细胞,而是依赖抗原提呈细胞如B细胞、巨噬细胞提呈相关抗原,对之进行特异性激发后,才分泌淋巴因子(如IL-2、r-干扰素等),激活B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并通过其活化的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Ts细胞(suppressor T cell)即抑制性T细胞在宿主免疫机制中起着复杂的抑制调控作用。当发生肿瘤后,Ts在功能和数量上都显着增强,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效应,从而使肿瘤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大量体外实验证实,Th和Ts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恒定的比值,某一亚群变化可直接影响到群体功能,两者相互制约构成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机制。肝癌的发生发展也同时与细胞凋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和体内发生的肝癌细胞均存在着细胞凋亡现象。未经治疗的肝癌会发生自发性癌细胞凋亡,恶性程度越高凋亡指数越大。肝癌时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从正常肝脏、癌前病变到肝癌,凋亡率随增殖率增高而增高,但其增高的幅度明显小于细胞增殖增高的幅度。肝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及癌周肝组织。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双面作用:细胞凋亡可能抑制癌细胞生长;也可能通过凋亡筛除那些生命力低下或表型类似正常细胞的肿瘤细胞,而选择侵袭力强增殖旺盛的细胞克隆,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所以研究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凋亡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不但可以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更重要的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选择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on, TACE)是不能切除肝癌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后,肿瘤细胞被杀死,肿瘤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肿瘤细胞负荷减少,使肿瘤释放的TNF减少,免疫抑制因子的产生亦大大减少,减弱了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机体免疫细胞指标有所改善。经手术和栓塞治疗后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抑减轻。但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常包括栓塞和化疗两部分,化疗则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颇为复杂。另一方面,一般认为TACE作用机制是局部化疗和血管栓塞引起了肿瘤组织细胞坏死,但近年来发现栓塞引起的缺血缺氧是肿瘤细胞凋亡强有力的基因诱导动因,缺血数分钟就有即刻早期基因表达,缺氧也可以诱导凋亡基因表达增高,缺血至少可诱导80种以上的基因表达,包括促进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增高,抑制凋亡基因表达下降,使未凝固坏死的肝癌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因此,凋亡在TACE治疗肝癌所引起的肿瘤组织死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可能是TACE治疗肝癌的其中一重要机制。但由于肝癌易转移和复发特性,任何单一治疗手段均不满意。选择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但仍有大量病例常存在瘤灶栓塞不充分,TACE时经血管内注入的栓塞剂-碘油化疗药物混合乳剂少,致使瘤灶内碘油化疗药物沉积不充分,无碘油沉积部分病灶则在短期内快速增生,是此类肝癌患者治疗失败和局部复发进展的主要原因。近年,有研究直接将细胞毒药物或生物制剂直接植入肿瘤组织或其周围的间质组织内,对肿瘤细胞进行直接攻击的方法,即经皮穿刺瘤内抗癌药物注射间质治疗(interstitial therapy, IT)。在肿瘤局部缓慢释放,持续保持较高的浓度,杀灭肿瘤细胞,即为缓释化疗(slow-release chemotherapy)。碘油是一种碘含量37%-39%的脂肪酸乙脂亚麻子油,不透X线,具有X线透视下适时监测其弥散范围的优点,同时能选择性地较长时间滞留在肝肿瘤组织中,不像大多数生物载体那样在体内易被降解或失去活性,也不会因癌细胞突变而失去特异性,可以作为较好的载体进行瘤内药物注射。碘油作为粘稠的油性液体,可以完全包围癌细胞阻碍癌细胞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及氧的获取,使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重度持续缺氧引发细胞凋亡和死亡。目前仅有少量文献报道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乳剂进行肿瘤间质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其中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基础研究甚少。我们采用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进行肿瘤间质治疗,一方面探讨该序贯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及其病理变化,一方面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变化,所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变化,初探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该治疗模式中的作用,并预期是其重要的治疗机制之一。我们将该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结合在一起,这是本研究的特色创新之处,尚未见类似报道。目的研究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on,TACE)联合经皮肝瘤内碘油化疗药物注射肿瘤间质治疗(interstitial therapy, IT)肝癌的临床疗效,病理变化,介入术前后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探讨联合肿瘤间质治疗后诱导肝癌肿瘤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意义。材料与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30例行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B组)30例行TACE联合经皮肝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发热等不良反应,术前及术后1周抽取2组患者外周血,常规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其变化,术后两月复查和随访,观察2组患者术后一月瘤灶内碘油沉积情况以及术后半年肿瘤局控率,1、2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S+T、CD4+T/CD8+T),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水平变化,观察免疫功能的改变。术后一月肿瘤穿刺活检取材,病理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率、死亡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体温正常者7例,低度发热者3例、中度发热7例、高度发热13例,B组体温正常16例、低度发热8例、中度发热4例、高度发热2例,χ2检验两组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配对t检验显示B组白细胞、血红蛋白术前术后差值明显低于A组,两组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B组血小板术前术后差值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组白细胞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A组血小板、血红蛋白要低于术后B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对t检验显示B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术前术后差值明显低于A组,两组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B组总胆红素指数术前术后差值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血白蛋白术前术后差值低于A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指数均明显高于B组、血白蛋白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配对t检验显示B组血尿素氮术前术后差值低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血肌苷术前术后差值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素氮、肌苷A组均高于B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后碘油沉积率于<50%、50-75%、>75%范围者各为8、12、10例;B组分别为0、12、8例,A、B两组手术后碘油沉积率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后甲胎球蛋白降低率于<50%、>50%范围者各为13、17例,B组分别为5、25例,A、B两组甲胎球蛋白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A组手术后肿瘤缩小率于<25%、25%-50%、50-75%、>75%者各为23、6、1、0例;B组分别为17、12、1、0,但A、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后6个月复查稳定无复发进展的为12例,复发进展的为18例;B组分别为20、10例,A、B两组手术后6月局控率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1,2年生存率80%,43%,中位生存期20.5月。B组1、2年生存率90%,60%,中位生存期22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结果显示A组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癌患者,手术后一周CD3、CD4及CD4/CD8升高,CD8降低,手术前后CD4及CD4/CD8差异有显着性(P<0.05),CD3、及CD8则无统计学差异;B组联合肿瘤间质治疗后,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较A组变化更为明显,手术前后CD3、CD4及CD4/CD8升高,CD8降低,手术前后具有非常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且A、B两组术后比较,除CD3外统计学亦有显着性差异(P<0.05)。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结果,A组术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有所升高,以IgG、IgA、C4升高明显,手术前后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但IgM、C3手术前后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B组手术前后仅IgG有所升高,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IgA、IgM、C3、C4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B组IgG、IgM手术前后差值较A组升高,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 IgA、C3、C4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A组瘤灶病理以大量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改变为主,B组则可见大量肿瘤细胞脂肪样变性坏死。A、B两组患者正常肝脏组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凋亡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正常肝脏组织的坏死率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肿瘤组织凋亡率显着高于A组,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肿瘤边缘组织死亡率显着高于B组,两组死亡率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TACE联合肿瘤间质注射碘油化疗药物治疗肝癌,可以显着提高瘤灶碘油沉积率,提高肿瘤局控率,降低TACE术后残留瘤灶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介入术后不良反应。单纯TACE治疗肝癌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影响较小。联合瘤内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注射肿瘤间质治疗的方法可以更大程度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经动脉化疗栓塞诱导大量癌细胞进入凋亡,是TACE联合瘤内药物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肿瘤间质治疗肝癌的重要机制,该治疗模式可以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对于进一步提高肝癌的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其所引致的急性凝固性坏死改变、大量急性肿瘤溶解坏死等不良反应较少,因此是一种相对安全、稳妥、有效、和具有前景的肝癌治疗模式。

二、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肝穿碘油标记乙醇注射治疗大肝癌1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肝穿碘油标记乙醇注射治疗大肝癌16例(论文提纲范文)

(1)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PHC诊断标准
    1.5 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判定标准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癌标志物水平比较
    2.4 肝癌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比较
    2.6 两组患者术后存活情况比较
    2.7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8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9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附图
4 讨论
    4.1 背景
    4.2 实验室检查
    4.3 影像学检查
    4.4 治疗
    4.5 TACE联合MWA治疗LHC结果分析
    4.6 本研究不足及改进方法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3)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2 诊断技术和应用
    2.1 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2.2 临床表现
        2.2.1 症状
        2.2.2 体征
        2.2.3 浸润和转移
        2.2.4 常见并发症
    2.3 辅助检查
        2.3.1 血液生化检查
        2.3.2 肿瘤标志物检查
        2.3.3 影像学检查
        2.3.3.1 腹部超声 (US) 检查
        2.3.3.2 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 (CT)
        2.3.3.3 磁共振 (MRI或MR)
        2.3.3.4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DSA)
        2.3.3.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PET-CT)
        2.3.3.6 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ECT)
        2.3.4 肝穿刺活检
    2.4 肝癌的诊断标准
        2.4.1 病理学诊断标准
        2.4.2 临床诊断标准
        2.4.3 注意事项与说明
    2.5 鉴别诊断
        2.5.1 血清AFP阳性时, HCC应该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2.5.2 血清AFP阴性时, HCC应该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2.6 病理学诊断
        2.6.1 肝细胞癌 (HCC)
        2.6.2 肝内胆管细胞癌 (ICC)
        2.6.3 混合型肝癌
        2.6.4 其他类型
        2.6.5 病理报告的主要内容
3 肝癌的分类和分期
    3.1 肝和肝内胆管肿瘤组织学分类 (WHO 2005)
    3.2 肝癌的分期
        3.2.1 TNM分期 (UICC/AJCC 2010)
        3.2.2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 (BCLC 2010)
    3.3 一般健康状态 (PS) 评分
    3.4 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4 外科治疗
    4.1 肝切除术
        4.1.1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
        4.1.2 肝切除术方法分类
        4.1.3 肝切除术的适应证
        4.1.4 改进手术技术
        4.1.5 防止术后转移复发
        4.1.6 手术禁忌证
    4.2 肝移植术
        4.2.1 肝移植术的选择标准
        4.2.1.1 米兰 (Milan) 标准
        4.2.1.2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UCSF) 标准
        4.2.1.3 匹兹堡 (Pittsburgh) 改良TNM
        4.2.1.4 国内标准
        4.2.2 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防
        4.2.3 肝移植和肝切除的选择
5 局部治疗
    5.1 局部消融治疗
        5.1.1 适应证和禁忌证
        5.1.2 常见消融手段的选择和应用
        5.1.3 基本技术要求
        5.1.4 消融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5cm肝癌的选择
    5.2 肝动脉介入治疗
        5.2.1 基本原则
        5.2.2 适用人群
        5.2.3 适应证
        5.2.4 禁忌证
        5.2.5 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
        5.2.6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
        5.2.7 随访和治疗间隔
6 放射治疗
    6.1 肝癌的放疗指征
    6.2 肝癌放疗的技术
        6.2.1 放疗剂量的分割
        6.2.2 放射计划
    6.3 放疗的并发症
7 系统治疗 (全身治疗)
    7.1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7.2 系统化疗 (全身化疗)
        7.2.1 亚砷酸注射液
        7.2.2 FOLFOX方案
        7.2.3 其他药物
    7.3 中医药治疗
    7.4 其他治疗
8 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建议
    8.1 ECOG 3~4分治疗策略
    8.2 ECOG 0~2分治疗策略
    8.3 基础疾病治疗
9 随 访

(4)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
    (一) 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二) 临床表现
        1.症状
        2.体征
        (1) 肝脏肿大:
        (2) 血管杂音:
        (3) 黄疸:
        (4) 门静脉高压征象:
        3.浸润和转移
        (1) 肝内转移:
        (2) 肝外转移:
        4.常见并发症
        (1) 上消化道出血:
        (2) 肝病性肾病和肝性脑病 (肝昏迷) :
        (3)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4) 继发感染:
    (三) 辅助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2.肿瘤标志物检查
        3.影像学检查
        (1) 腹部超声 (US) 检查:
        (2) 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 (CT) :
        (3) 磁共振 (MRI或MR) :
        (4)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DSA) :
        (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PET-CT) :
        (6) 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ECT) :
        4.肝穿刺活检
    (四) 肝癌的诊断标准
        1.病理学诊断标准:
        2.临床诊断标准:
        3.注意事项和说明
    (五) 鉴别诊断
        1.血清AFP阳性时, HCC应该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 慢性肝病:
        (2) 妊娠、生殖腺或胚胎型等肿瘤:
        (3) 消化系统肿瘤:
        2.血清AFP阴性时, HCC应该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 继发性肝癌:
        (2) 肝内胆管细胞癌 (ICC) :
        (3) 肝肉瘤:
        (4) 肝脏良性病变:
    (六) 病理学诊断
        1.肝细胞癌 (HCC) :
        (1) 大体分型:
        (2) 组织学特点:
        (3) 代表性免疫组化标志物:
        2.肝内胆管癌 (ICC) :
        (1) 大体分型:
        (2) 组织学特点:
        (3) 代表性的标志物:
        3.混合型肝癌:
        4.其他类型。
        5.病理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肝癌的分类和分期
    (一) 肝和肝内胆管肿瘤组织学分类 (WHO 2005) 上皮性肿瘤
    (二) 肝癌的分期
        1.TNM分期 (UICC /AJCC, 2010年) T-原发病灶Tx:原发肿瘤不能测定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2.BCLC分期 (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 2010) (表1)
    (三) 一般健康状态 (PS) 评分
    (四) 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四、外科治疗
    (一) 肝切除术
        1.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
        2.肝切除术方法分类
        3.肝切除术的适应证
        (1) 患者的基本条件:
        (2) 根治性肝切除的局部病变, 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3) 腹腔镜肝切除术:
        (4) 姑息性肝切除的局部病变, 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5) 姑息性肝切除还涉及以下几种情况:
        4.改进手术技术
        5.防止术后转移复发
        6.手术禁忌证:
    (二) 肝移植术
        1.肝移植术的选择标准
        (1) 米兰 (Milan) 标准:
        (2)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UCSF) 标准:
        (3) 匹兹堡 (Pittsburgh) 改良TNM:
        (4) 国内标准:
        2.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防
        3.肝移植和肝切除的选择
五、局部治疗
    (一) 局部消融治疗
        1.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
        (2) 禁忌证:
        2.常见消融手段的选择和应用
        (1) 射频消融 (adio frequency ablation, RFA) :
        (2) 微波消融 (Microwave ablation, MWA) :
        (3) 无水乙醇注射 (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PEI) :
        3.基本技术要求
        4.消融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5 cm肝癌的选择
    (二) 肝动脉介入治疗
        1.基本原则
        2.适用人群
        3.适应证
        4.禁忌证
        5.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
        (1) 肝动脉灌注化疗 (TAI) :
        (2) 肝动脉栓塞 (TAE) :
        (3) 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 :
        6.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
        7.随访和治疗间隔
六、放射治疗
    (一) 肝癌的放疗指征
        1.主要适用于:
        2.作为肝癌的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放疗的适应证:
        ①局限于肝内HCC:
        ②HCC伴癌栓:
        ③HCC伴淋巴结转移:
        ④HCC肾上腺转移:
        ⑤HCC骨转移:
        ⑥ICC:
    (二) 肝癌放疗的技术
        1.放疗剂量的分割:
        2.放射计划
        (1) 放疗技术:
        (2) 呼吸的控制:
        (3) 靶区定位:
    (三) 放疗的并发症
        1.急性期 (放疗期间) 毒副反应:
        2.放疗的后期损伤: 主要是放射诱导的肝 (radiation induced liver disease, RILD) , 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七、系统治疗 (全身治疗)
    (一)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二) 系统化疗 (全身化疗)
        1.亚砷酸注射液
        2.FOLFOX 方案
        3.其他药物
    (三) 中医药治疗
    (四) 其他治疗
八、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建议
    (三) 基础疾病治疗
九、随访

(6)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ACE的概述
2 TACE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 TACE药物及栓塞剂的选择
    3.1 化疗药物的选择
    3.2 栓塞剂的选择
        3.2.1 碘油乳剂:
        3.2.2 明胶海绵微粒栓塞剂:
        3.2.3 无水乙醇栓塞剂:
        3.2.4 载药微球:
        3.2.5 其他栓塞剂:
4 以TACE为主的多模式介入治疗方法
    4.1 TACE联合经门静脉介入治疗
    4.2 TACE联合非血管介入治疗
        4.2.1 TACE联合局部消融治疗:
        4.2.2 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注射热碘油治疗:
        4.2.3 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
5 影响TACE治疗效果的因素
    5.1 肝功能储备
    5.2 肿瘤假包膜形成
    5.3 门静脉癌栓
    5.4 HBV
    5.5 机体的营养状态
    5.6 介入治疗的次数和治疗间隔时间
6 小 结

(7)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新探索
    前言
    第一部分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选择性门静脉栓塞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提高肝癌二期手术切除率的临床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提高射频消融治疗兔肝VX_2肿瘤效果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提高射频消融治疗人体大肝癌效果的临床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致谢
    照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二期切除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三 腹腔镜下肝癌射频治疗术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四 供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射频治疗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8)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及证候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西医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状
        1.1.1 不同分期肝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1.1.2 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
    1.2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应用
        1.2.1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原理
        1.2.2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技术的进展
    1.3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状
        1.3.1 古籍文献对肝癌病的认识
        1.3.2 当代中医对肝癌病的认识
        1.3.3 肝癌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1.4 中医药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研究现状
        1.4.1 围介入期的证型
        1.4.2 全身治疗
        1.4.3 局部治疗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治疗方法
        2.2.1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方法
        2.2.2 中医药治疗
    2.3 观察指标
        2.3.1 生存期
        2.3.2 生存率
        2.3.3 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
        2.3.4 碘油的沉积情况
        2.3.5 TACE前后证型变化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总体情况
    3.2 单因素分析
        3.2.1 各年龄组别的中位生存时间
        3.2.2 各肿瘤大体分型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3 各AFP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4 门静脉癌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5 各治疗次数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6 各治疗方法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7 术前转移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8 肝功能分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9 各栓塞剂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3.2.10 术后碘油沉积情况与栓塞剂的关系
    3.3 多种预后因素分析
    3.4 多次TACE后肿瘤血供变化的情况
        3.4.1. 首次造影肿瘤血供情况
        3.4.2. 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
        3.4.3. 侧支循环形成的发生率与TACE术次数的关系
    3.5 TACE前后证型变化
    3.6 典型病例
第四章 讨论
    4.1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4.2 介入治疗后生存时间的预后影响因素
        4.2.1 门静脉癌栓与中位生存期的关系
        4.2.2 肝功能Child分级与中位生存期的关系
    4.3 介入术后肿瘤供血动脉的改变
    4.4 栓塞剂的选择
    4.5 TACE前后证型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中医药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一.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PLC)的认识与治疗
    二. 中医药学对肝癌的认识
    三. 评价与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一. 生存率分析
    二. 预后因子分析
    三. 问题和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TACE联合肿瘤间质注射碘油化疗药物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TACE联合肿瘤间质注射碘油化疗药物治疗肝癌
    1 概述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TACE联合肿瘤间质注射碘油化疗药物治疗对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概述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TACE联合肿瘤间质注射碘油化疗药物治疗肝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初探
    1 概述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四、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肝穿碘油标记乙醇注射治疗大肝癌1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梁礼聪.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2]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D]. 刘占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3]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10)
  • [4]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11)
  • [5]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肝穿碘油标记乙醇注射治疗大肝癌16例[J]. 叶更新,杜德坤,刘军,周耀雄,张玉莲. 新医学, 1998(01)
  • [6]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J]. 穆锐,赵礼金. 广西医学, 2020(11)
  • [7]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新探索[D]. 嵇武. 第三军医大学, 2002(02)
  • [8]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及证候观察[D]. 康婷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4)
  • [9]中医药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子分析[D]. 邓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2(02)
  • [10]TACE联合肿瘤间质注射碘油化疗药物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D]. 全毅. 南方医科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碘油标记乙醇注射治疗大肝癌1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