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办公自动化到计算机审计

从办公自动化到计算机审计

一、从办公自动化到计算机审计(论文文献综述)

孟杰[1](1995)在《从办公自动化到计算机审计》文中指出从办公自动化到计算机审计沈阳铁路局审计处孟杰沈阳铁路局审计部门1987年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从简单应用到编制软件.从办公自动化到计算机审计,我们走过8年的路程。截止1994年末,全局审计部门配备计算机23台(其中局审计处5台微机,1台便携机),能够熟...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沈渭智[3](2009)在《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对策及启示》文中提出非典型性肺炎、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三鹿奶粉”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和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中国各级政府机关对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进行了反思;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各级政府机关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要求和依赖性极大地提高。电子政务在政府应急指挥、处置和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中重要作用的进一步凸显,已促使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建设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正在从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向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服务转变,正在从办公自动化技术应用全面转向协作办公、辅助决策、应急指挥、信息公开等政府核心业务的支撑。面对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应急管理和处置等工作目标、工作方式的新要求,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支持和支撑作用,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面临着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如何转变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思维观念和方式方法,使电子政务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政府日常业务工作,成为转变机关工作方式方法、有效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质量、不断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努力增强政府应急处置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支撑,这是当前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在阐述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总结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试图应用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概念和基础研究成果,对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力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探索当前形势下做好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全省乃至中国西部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对策启示。

李珂琰[4](2019)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完善措施的研究 ——基于A保险公司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下辖保险机构分支大幅增多、覆盖范围变广,这一现象使保险机构财务组织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上升,分权式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并开始严重阻碍公司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有关学者通过研究更加优化的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来克服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目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经受到了国内集团性公司的广泛关注。作为成长最快的国内市场化公司之一,A保险公司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财务共享集中管理,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应用财务共享模式,虽然可以弥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很多不足之处,如信息不准确、效率差、混乱、数据不统一等现象,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财务共享中心的模式也存在诸多内控问题,可能会由于风险点发生改变、信息沟通不顺畅、控制活动不完善、人员管理问题等内外部因素导致一些运营管理问题,例如会计内控的问题,这些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同样出现在A保险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中。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共享模式为理论依据,以A公司为例研究分析了其公司内部实行的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发现在A公司实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内控环境、风险预测等六个方面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制定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适用于其他企业在应用同类型财务共享模式时的内控问题,为财务共享模式的集团公司提供可借鉴的管理建议,从而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

李艺[5](2017)在《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以“震网”病毒爆发以及乌克兰电网遭黑客攻击事件为代表的,针对工业控制网络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攻击事件的频繁出现,工业控制网络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安全威胁。由于工业控制网络的专业性较强,并且其对运行可靠性方面的要求较高,这些都使得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保护有其特殊性,因而简单地将传统的信息安全保护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工业控制网络中,将很难满足其对安全保护的需求。探索与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业控制网络,对于确保工业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保护现状及安全保护需求作为研究主线,在对工业控制网络以及现有信息安全保护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免疫理论的工业控制网络安全保护理论,研究并构建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理论模型,并且对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发。本论文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将免疫理论引入到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保护中,提出了具有免疫能力的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在对传统的网络安全保护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工业控制网络的特点及其在安全保护方面的特殊要求,研究构建一个网络环境可信、网络状态可知、网络运行可控的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明确了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应具备的三个防御属性,即网络环境的可信性、网络状态的可知性与网络运行的可控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工业控制网络中的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进行定义,对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结构进行描述。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为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保护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2)针对网络环境可信性的要求,提出了工业控制网络可信环境模型。针对工业控制网络的网络环境相对封闭、清晰和有限的特点,基于可信度量理论,从网络边界、终端设备、交互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可信保证,从而构造出一个清晰可信的工业控制网络环境。针对可信性中的终端设备可信性要求,研究了基于可信度量的终端接入检测技术,对于接入网络的终端采集其特征值并对其可信性进行度量,确保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明确、可信。针对交互行为可信性要求,研究了基于双数据表的数据安全访问技术以及基于Whirlpool算法的通信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基于双数据表的数据安全访问技术对同一数据表建立读写两张表,针对用户数据访问请求的不同,为其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并连接至相应的读表或写表进行访问,从而实现数据的读写分离与独立,确保数据访问行为的可信性。基于Whirlpool算法的通信数据安全保护技术通过为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提供完整性保护以及身份验证,确保通信数据不被攻击者篡改或破坏,保证业务数据的可信性。(3)针对网络状态可知性的要求,提出了工业控制网络安全监视模型。基于态势感知理论,通过对网络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终端设备接入可知、网络交互内容可知以及异常事件可知,明确工业控制网络在当前状态下的运行情况,及时获悉网络中出现的各类安全威胁。针对可知性中的网络交互可知性要求,对协议深度解析技术进行了研究,实现对终端设备间通信内容从数据链路层到应用层的全面分析。针对异常可知性要求,研究了网络事件融合技术与安全事件关联分析技术,通过对网络中出现的各类网络事件进行融合,从中提取出可能会对网络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的安全事件,并且分析这些安全事件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从中发现网络中正在进行的攻击过程,为网络安全监视机制的实现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与保障。最后,通过对网络攻击过程建模技术进行研究,对工业控制网络中出现的攻击行为进行展示,提升对于网络攻击行为的分析能力。(4)针对网络运行可控性的要求,提出了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响应模型。基于自治愈理论,构建了一个闭环的网络安全响应机制框架,对于网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响应措施,保证网络的安全平稳运行。针对可控性中的自恢复性要求,研究了基于联动机制的网络攻击阻断技术,通过实现网络安全监测设备与网络通信设备之间的联动响应,在发现网络中出现的攻击行为时,向网络通信设备下发相应的网络访问控制规则阻断攻击行为的进行,在攻击者对网络造成进一步或实质性的损害之前对其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5)针对智能变电站控制网络的特点和其在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特殊要求,将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智能变电站控制网络的安全保护中,设计并构建面向智能变电站控制网络的安全防御体系,为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应用实例。

谢力群[6](2008)在《论国家审计的创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试图从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入手,以浙江的审计实践为实证,提出加快审计创新的重点和基本框架,力求使国家审计机关更好地履行审计责任,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整体性、效益性、宏观性和建设性的作用,为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服务。

丁水明[7](2006)在《政府审计信息化研究》文中认为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是随着国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而逐渐开展的。目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以查账为主要手段的审计职业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挑战。为此,审计机关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大力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总的来说,审计信息化建设包括审计实施信息化和审计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文章对计算机审计含义、方式、目标、任务、特点及其产生和发展进行剖析,对国内外计算机审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阐述了各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术和方法。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的存储方式,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联网审计模式。为了规范审计工作程序,根据审计项目的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和审后汇总三个阶段的不同需求,提出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在审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质量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审计工作实践,提出了区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方案,该方案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模块已开发完成并成功投入使用。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是审计实施的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审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提出了集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信息管理以及联网审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区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方案,这对于各级地方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朱艳飞[8](2014)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计算机及其技术已全方位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此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下,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公共事务管理部门也正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适应管理对象复杂化、具体化的需要,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随着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日益完善和提高,传统手工作业的审计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和审计监督职责有效履行的桎梏。审计部门需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审计信息化,建立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新的审计模式,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近几年杭州市政府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持续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市民卡、96345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等多个电子政务应用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社区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迅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政府管理模式正在不断完善。为了达成更好的审计的目标,就需要我们研究审计部门如何适应信息化形势发展变化要求、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扩展审计空间、推进审计深度、提高审计效率、增加审计成果。本文主要研究杭州市地方审计部门实施审计监督运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术及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第一章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审计面临的挑战,审计对象的转变迫使审计模式转变,从而阐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必要性。本文第二章论述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回顾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现状,并提出了当前计算机辅助审计存在的风险及对应控制策略。本文第三章讨论了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计算机辅助审计新模式的探讨,并对杭州市在社保、财政、投资的领域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新模式的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审计的重点应关注那些方面,从而可以深刻地揭示被审计单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促进体制、机制以及公共管理水平的完善。

王培洁[9](2019)在《LY市保障性位房审计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新世纪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迅速发展,房价也随之高涨,已使许多普通居民家庭难以承受。近年来,虽然房价增长的趋势减缓,但对于很多普通群众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仍然是一种奢望,因此,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把保障性住房作为其最佳选择。保障性住房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属性的住房,是国家为保障我国中低收入人群和家庭的住房权益所建造的一种特殊性质住房,共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公共租赁房,其不仅有利于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也有利于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针对保障性住房审计的专项研究不多,很多研究只停留在宏观的经济背景下研究,只是针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审计的大框架提出建议,较少将保障性住房审计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系在一起,可操作性不强。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在实践工作中更好、更有效的运用合理的方法制定和实施审计程序这些问题还有待更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作为国家民生工程重要内容的保障性住房仍存在一些问题,而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审计是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文按照逻辑分析的思路,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介绍保障性住房的概念和政策、保障性住房审计的涵义和特点、审计程序、方法和相关审计理论基础,其次以LY市保障性住房审计作为一个案例,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基本情况的详细介绍—现存问题的提出—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问题的建议”作为写作逻辑,立脚于LY市保障性住房审计的实际情况,探讨LY市保障性住房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再次针对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善保障性住房审计的建议,最后为结束语,高度概括全文内容。本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六部分为结语,第二到第五部分为本文的重点章节。第二部分是保障性住房审计概述。该章主要介绍了保障性住房审计涵义和特点以及审计程序与方法,并介绍了保障性住房审计的基本理论,同时对于公共受托责任、免疫系统和绩效审计这三种审计理论进行了重点介绍。第三部分是案例简介。该章主要介绍了LY市保障性住房基本情况、审计流程和组织框架以及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LY市保障性住房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审计项目人员在工作上不独立,缺乏审计独立性、审计立项不科学,方法不适当,工作效率不高、审计工作繁杂,工作量庞大,审计资源有限、后续监督流于形式,不及时跟进问题整改情况、审计偏重合法合规审计,忽视对项目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环境性和公平性方面的评价等五个方面。第四部分主要是分析LY是保障性住房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该章从审计体制、审计资源匹配、审计流程、审计评价指标等四个方面对保障性住房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具体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是审计体制存在弊端,法律体制不完善,审计部门受到上级审计机关和同级政府的双重领导,在机关人事安排和经费管理上受到同级政府制约,从而影响审计独立性,其次是审计资源匮乏,难以匹配审计工作量,阻碍审计目标的实现,影响审计质量,再次是在审计立项时重点发生偏移,审计方法缺乏系统性,忽视后续管理和监督整改的作用,不符合审计的要求,最后是缺乏合理的审计评价标准,未合理设计的审计评价指标。第五部分重点是提出完善LY市保障性住房审计的措施。该章针对前文从保障性住房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具体来说,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改革审计体制,提高保障性住房审计独立性、科学配置并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合理制定审计流程,重视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和监督及设置统一的审计评价指标,构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由此,希望能为完善保障性住房审计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保障性住房政策和审计严格执行,能够更好地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权益。

潘东高[10](2003)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繁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以互联网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为本质特征的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对会计行业也已产生了深刻影响。IT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冲撞着会计的海岸线,它改变了商业运营的方式,信息需求者需要用新的信息模式进行决策,内部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都必须改革。创建第三次浪潮中的会计范例,促成组织上的和行政上的变革以实施这一新的会计范例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会计理论和方法创新的必然选择。 会计理论和方法博大精深,本文着重于对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的部分前沿及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主要有: 第一,网络环境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影响。本文从会计与环境的关系出发,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现代会计概念框架,通过比较“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两者会计目标观,指出了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在分析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目标模式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并在分析了会计基本假设的现实窘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修正的观点。本文从纵向历史和横向比较两个角度分析会计准则的适应性问题,在分析美国的安然事件对国际会计准则变革的走向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经济是消除各国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制约和桎梏,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强大利器的观点。 第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问题。本文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并从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构成要素出发,分析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传统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特征及其演进规律,研究了新兴网络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特别是计算网络技术对会计系统组织和会计信息生产的作用,数据库技术和金融电子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影响,信息技术对Intranet/Extranet/Internet及网络财务的影响。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两种发展方向以及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传统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武汉且工大李博士论文:网络环瑰下奋计班婚和矛法若千问趁研究作者:‘东禹2003.5的网架结构;提出了未来会计信息生产模型以及基于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技术平台架构;提出了建立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 第三,会计软件发展趋势问题。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会计软件是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灵魂。本文对我国会计软件技术特点、功能结构特点和市场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方会计软件的差异,提出了会计软件产业应对挑战的策略,指出认清中西方会计软件差异的实质,扬长避短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培育和建设好软件服务业是建立开放、充满活力的软件市场的前提。对网络环境下会计软件的功能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出了会计披露向会计频道视图功能方向发展,会计决策向专家型智能性方向发展的必然性。 第四,网络环境下审计技术和方法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风险特征,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的策略;根据审计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在现阶段实施并行审计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并行审计技术的相关要求:分析了rr审计的评价技术,指出了我国大力加强rr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第五,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问题。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技术,根据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提出了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风险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即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监控机制模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预带模型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本文最后以江汉油田这一大型国有企业为样本,根据笔者主持和参与的《油田企业网络财务实务的研究》和《油田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及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研究》两个科研课题的部分成果,以及所参与的江汉油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历,对基于Intrane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建立适应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会计信息系统原则、方法和步骤,并对当前基于Inirane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实际影响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二、从办公自动化到计算机审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办公自动化到计算机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3)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对策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结构
    (三)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基础研究
    (一)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二) 电子政务的产生及发展动力
    (三) 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四)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化体系
三、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 办公厅电子政务建设历程
    (二) 办公厅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现状
    (三) 甘肃省政务专网建设与应用现状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与总结
四、对西部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与对策
    (一) 转变思想观念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
    (二) 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
    (三) 开展基础办公应用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核心
    (四) 确定建设和管理模式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
    (五) 服务应急指挥与处置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抓手
    (六)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七) 建立合作共建机制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保障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财务共享中心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完善措施的研究 ——基于A保险公司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概述及研究综述
    2.1 财务共享中心相关概述
        2.1.1 概念
        2.1.2 内容
        2.1.3 相关理论
        2.1.4 财务共享中心理论的研究历程
    2.2 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2.2.1 概念
        2.2.2 内容
        2.2.3 相关理论
        2.2.4 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历程
    2.3 财务共享中心的内部控制研究进展
        2.3.1 关于财务共享中心内部环境方面的研究
        2.3.2 关于财务共享中心内部控制活动的研究
        2.3.3 关于财务共享中心风险评估方面
第3章 A保险公司案例分析
    3.1 A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3.2 A公司采用财务共享中心的原因
        3.2.1 与行业内部竞争需求相适应
        3.2.2 公司发展战略需要
    3.3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过程
        3.3.1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流程
        3.3.2 A公司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具体流程模式
第4章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财务共享中心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1.1 关于内部环境出现的问题
        4.1.2 关于控制活动出现的问题
        4.1.3 关于信息与沟通出现的问题
        4.1.4 关于内部监督出现的问题
        4.1.5 关于风险评估出现的问题
        4.1.6 关于自动化水平方面出现问题
    4.2 财务共享中心内控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不合理的财务岗位设置
        4.2.2 不重视财务人员管理
        4.2.3 业务流程的限制
        4.2.4 未能实现智能化管理的信息系统
        4.2.5 没有彻底地实现内控岗位作用
第5章 针对A公司财务共享内控问题的优化建议
    5.1 财务共享组织变革及内部架构优化
        5.1.1 财务共享组织整体定位变革
        5.1.2 财务共享中心内部岗位职责优化
    5.2 改进人员管理
        5.2.1 考核业绩体系优化
        5.2.2 构建员工树集模式
    5.3 改进沟通机制
        5.3.1 内部沟通机制的完善
        5.3.2 外部沟通机制的完善
    5.4 智能财务平台系统创新
        5.4.1 商旅报销系统
        5.4.2 众包核算平台
        5.4.3 风险引擎模型
        5.4.4 智能办公系统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工业控制网络安全保护研究现状
        1.2.2 国内工业控制网络安全保护研究现状
        1.2.3 计算机免疫学及其在网络安全领域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计算机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
    2.1 免疫基础理论研究
    2.2 计算机免疫学理论研究
    2.3 免疫理论对于工业控制网络安全保护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研究
    3.1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形势及安全保护需求分析
        3.1.1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形势分析
        3.1.2 典型工业控制网络安全事件分析
        3.1.3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保护需求分析
    3.2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概念及意义
        3.2.1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提出
        3.2.2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研究意义
    3.3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及模型的研究
        3.3.1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特点分析
        3.3.2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模型的研究
        3.3.3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框架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策略研究
    4.1 基于可信度量理论的工业控制网络可信环境模型
        4.1.1 可信度量理论研究
        4.1.2 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4.2 基于态势感知理论的工业控制网络安全监视模型的研究
        4.2.1 态势感知理论研究
        4.2.2 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4.3 基于自治愈理论的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响应模型的研究
        4.3.1 自治愈理论研究
        4.3.2 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5.1 基于可信度量的终端接入检测技术研究
        5.1.1 可信度量组件
        5.1.2 终端接入检测组件实现过程
    5.2 业务数据安全访问技术研究
        5.2.1 技术设计思路
        5.2.2 技术实现流程
    5.3 通信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研究
        5.3.1 Whirlpool算法概述
        5.3.2 基于Whirlpool算法的通信安全模型
    5.4 协议深度解析技术研究
        5.4.1 技术设计思路
        5.4.2 协议深度解析模型结构
    5.5 网络事件聚合与关联分析技术研究
        5.5.1 网络事件聚合技术研究
        5.5.2 安全事件关联分析技术研究
    5.6 网络攻击过程建模技术研究
        5.6.1 对象Petri网简介
        5.6.2 网络攻击描述模型的构建
    5.7 基于联动机制的网络攻击阻断技术研究
        5.7.1 联动机制及其作用
        5.7.2 攻击阻断技术实现过程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智能变电站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
    6.1 智能变电站控制网络安全保护需求分析
        6.1.1 安全风险分析
        6.1.2 安全保护需求分析
    6.2 智能变电站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建立
        6.2.1 设计原则
        6.2.2 智能变电站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模型的建立
    6.3 实例分析
        6.3.1 模拟攻击过程介绍
        6.3.2 智能变电站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6)论国家审计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推进审计创新, 关键在于继续解放思想
    (一) 必须在充分认识审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二) 必须在自觉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制度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三) 必须在切实把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二、推进审计创新, 目标在于服务发展大局
    (一) 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二) 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理念
    (三) 牢固树立责任审计理念
    (四) 牢固树立文明审计理念
三、推进审计转型, 重点在于把握需求、突出重点
    (一) 审计转型的主要思路
    (二) 审计转型的突破点
        1. 从审计对象 (范围) 上看, 把全部政府性
        2. 从审计的方向 (内容) 上看, 加大绩效审
        3. 从审计手段 (方式) 上看, 加大计算机审
    (三) 审计转型的基本框架
        1. 构建以全部政府性资金 (资产) 为主线的审计工作机制
        2. 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绩效审计工作机制
        3. 构建适应信息化要求的计算机审计工作机制
        4. 构建适应现代审计要求的审计管理机制
        5. 构建适应审计创新要求的审计队伍培养机制

(7)政府审计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背景
    1.2 论文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框架
第2章 计算机审计
    2.1 计算机审计的含义
    2.2 计算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2.3 计算机审计方式
    2.4 计算机审计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2.5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术
    2.6 计算机审计软件
第3章 国内外计算机审计发展状况
    3.1 国外计算机审计发展状况
    3.2 我国计算机审计现状
        3.2.1 我国计算机审计初见成效
        3.2.2 审计署驻南京市特派员办事处进行了远程审计的尝试
        3.2.3 广东省南海市网络审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3.3 我国计算机审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4章 联网审计
    4.1 审计数据分布类型
    4.2 联网审计的数据采集
    4.3 联网审计的数据存储
    4.4 联网审计组网模式的选择
        4.4.1 联网审计集中式组网模式
        4.4.2 分布式组网模式
        4.4.3 点对点式组网模式
第5章 审计管理信息化
    5.1 审计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5.2 审计项目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5.3 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和质量控制
        5.3.1 审计程序
        5.3.2 审前准备管理及其质量控制
        5.3.3 审计实施管理及其质量控制
        5.3.4 审后汇总管理及其质量控制
第6章 案例:南汇区审计信息化实践
    6.1 系统目标
    6.2 设计原则
    6.3 约束条件与规范环境
    6.4 需求分析
        6.4.1 系统功能需求
        6.4.2 系统性能需求
        6.4.3 系统运行需求
    6.5 系统的功能
    6.6 系统结构
        6.6.1 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
        6.6.2 审计项目管理系统
        6.6.3 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
        6.6.4 审计支持系统
        6.6.5 审计决策系统
        6.6.6 审计政务公开系统
    6.7 系统环境配置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三、 研究方法
    四、 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
第一章 现代政府审计职能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一、 政府审计职能定位
        (一) 审计对象的转变
        (二) 审计模式的转变
        (三) 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定位与作用
    二、 面向现代政府审计职能定位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一) 计算机辅助审计定义
        (二)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目标
        (三)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重点
第二章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地方审计中的应用
    一、 新公共管理理念下审计业务实践模式
        (一) 选择立项与其他审计项目融合
        (二) 创新审计实施理念和思路
    二、 计算机辅助审计新模式应用——基于杭州市的案例分析
        (一) 社保审计中计算机辅助审计新模式应用
        (二) 财政审计中计算机辅助审计新模式应用
        (三) 投资审计中计算机辅助审计新模式应用
第三章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 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
    二、 计算机辅助审计理论、法规不完善
    三、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软件相对缺乏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一、 完善和健全计算机辅助审计准则及标准
        (一) 建立计算机辅助审计准则体系
        (二) 明确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
    二、 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能力
    三、 开发实用高效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LY市保障性位房审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保障性住房的研究
        1.2.2 关于保障性住房审计指标评价的研究
        1.2.3 关于保障性住房审计程序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保障性住房审计概述
    2.1 保障性住房概念和现行政策
        2.1.1 保障性住房的概念
        2.1.2 保障性住房的发展
    2.2 保障性住房审计涵义与特点
        2.2.1 保障性住房审计的涵义
        2.2.2 保障性住房审计的特点
    2.3 保障性住房审计过程
        2.3.1 保障性住房审计目标
        2.3.2 保障性住房审计重点
        2.3.3 保障性住房审计程序
        2.3.4 保障性住房审计方法
    2.4 保障性住房审计理论基础
        2.4.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4.2 免疫系统理论
        2.4.3 绩效审计理论
3 LY市保障性住房案例简介
    3.1 LY市保障性住房的基本情况
        3.1.1 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3.1.2 保障性住房申请和分配政策
    3.2 LY市保障性住房审计组织框架和流程
        3.2.1 保障性住房审计组织框架
        3.2.2 保障性住房审计流程
    3.3 LY市保障性住房审计存在的问题
        3.3.1 审计项目人员在工作上不独立
        3.3.2 审计立项不科学,方法不适当
        3.3.3 审计项目工作量大
        3.3.4 后续监督流于形式
        3.3.5 偏重合法合规审计
4 LY市保障性住房审计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1 审计体制存在弊端
        4.1.1 审计部门受上级审计机关和同级政府双重领导
        4.1.2 审计部门受同级政府制约
        4.1.3 审计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
    4.2 审计资源难以匹配审计工作量
        4.2.1 审计人员人数少,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4.2.2 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审计风险大
        4.2.3 未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数据整合分析能力差
    4.3 审计流程不科学,执行缺乏有效性
        4.3.1 审计立项重点发生偏移
        4.3.2 审计证据不充分,缺乏关联性
        4.3.3 忽视后续管理和监督整改
    4.4 审计评价指标设置不适当
        4.4.1 缺乏合理、系统的审计评价标准
        4.4.2 未合理设计审计评价指标
5 完善LY市保障性住房审计的措施
    5.1 提高保障性住房审计独立性
        5.1.1 推进审计体制改革
        5.1.2 加强审计组织制度建设
        5.1.3 修订和完善审计法律制度体系
    5.2 科学配置保障性住房审计资源
        5.2.1 组织培训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5.2.2 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合作,降低审计风险
        5.2.3 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5.3 制定并有效执行保障性住房审计流程
        5.3.1 重视审计立项,科学立项
        5.3.2 合理制定审计程序,适当运用审计方法
        5.3.3 重视对保障性住房的后续管理和监督
    5.4 科学设置保障性住房审计评价指标
        5.4.1 坚持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5.4.2 运用5E评价内容设置评价指标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at
1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网络环境对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1.1.2 创新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业必然选择
        1.1.3 IT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建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框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网络环境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及修正
    2.1 现代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
        2.1.1 财务会计理论概念框架的思路分析
        2.1.2 会计环境与会计基础理论的关系
    2.2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2.1 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论产生的背景及基本观点
        2.2.2 两种观点的比较
        2.2.3 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3 会计假设、原则及其修正
        2.3.1 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
        2.3.2 会计基本假设的在网络环境中的窘境
        2.3.3 会计假设的修正
        2.3.4 会计原则及其修正
    2.4 本章小结
3 会计准则的适应性变革及网络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3.1 社会发展与会计演进
        3.1.1 经济环境与会计的发展
        3.1.2 人文及政体与会计制度
        3.1.3 法律环境与会计制度比较
    3.2 美国的会计准则与安然(Enron)事件
        3.2.1 美国会计准则实务和理论的演进
        3.2.2 取得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主导权
        3.2.3 安然系列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3.3 我国会计准则分析与评价
        3.3.1 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沿革
        3.3.2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分析
        3.3.3 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会计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3.4 网络环境下会计准则问题分析
        3.4.1 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
        3.4.2 会计准则的国家特色
        3.4.3 网络经济环境将大大加快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速度
    3.5 本章小结
4 会计信息系统及其演进分析
    4.1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构成要素
        4.1.1 经营过程与交易循环
        4.1.2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4.1.3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4.1.4 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及其发展
    4.2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4.2.1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信源和信宿--记录和报告
        4.2.2 会计信息处理的两个子系统
        4.2.3 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4.3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4.3.1 电算化会计是中国的特产
        4.3.2 会计电算化理论演进
    4.4 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比较分析
        4.4.1 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共同特征
        4.4.2 手工与计算机会计凭证收集方式的不同点
        4.4.3 手工与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点
        4.4.4 会计职能和方法的变化
        4.4.5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4.5 本章小结
5 新兴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5.1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会计系统组织和会计信息生产的作用
        5.1.1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会计信息组织和处理的支持
        5.1.2 数据库技术和金融电子技术对会计系统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影响
        5.1.3 分布组件技术在会计软件结构中的应用
    5.2 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会计信息系统架构
        5.2.1 网络信息系统信息传输技术及网络处理技术
        5.2.2 不同网络环境下优化网架结构
    5.3 一种新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和表现方式
        5.3.1 一种基于MA(Mobile Agents)交易模式
        5.3.2 未来会计信息生产的一种模型
        5.3.3 新兴网络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6.1 网络环境下传统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沿革
        6.1.1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NAI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
        6.1.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NAIS)与电子商务(EC)
    6.2 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条件分析
        6.2.1 管理信息在企业内的集成是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的雏形
        6.2.2 信息在企业间集成使事件驱动会计由内向外逐渐扩展
        6.2.3 事件驱动会计的必然性分析
    6.3 网络环境下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
        6.3.1 建立事项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
        6.3.2 事项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会计软件比较及发展趋势研究
    7.1 我国会计软件现状分析
        7.1.1 我国财务软件的技术特点及现状分析
        7.1.2 我国财务软件功能结构特点
        7.1.3 我国会计软件市场分析
    7.2 会计软件产业应对挑战的策略分析
        7.2.1 认清中西方会计软件技术性差异,扬长避短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7.2.2 培育和建设好软件服务业是建立开放、具有活力的软件市场的前提
    7.3 会计软件功能发展趋势分析
        7.3.1 会计决策向专家型智能性方向发展
        7.3.2 随着电子商务的拉动向网络化会计方向发展
    7.4 本章小结
8 网络环境下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探讨
    8.1 网络环境下的并行审计技术探讨
        8.1.1 并行审计技术基本原理
        8.1.2 实施并行审计技术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8.1.3 实施并行审计技术相关要求
    8.2 IT审计中的评价技术
        8.2.1 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及其评价技术
        8.2.2 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Effectiveness)的综合评价
    8.3 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8.3.1 网络环境下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风险的特征
        8.3.2 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的策略
    8.4 本章小结
9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9.1 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分析
        9.1.1 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与安全威胁
        9.1.2 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方法
    9.2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9.2.1 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9.2.2 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与安全系统的构建
        9.2.3 安全控制方案的评价
    9.3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技术分析
        9.3.1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9.3.2 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方法和技术
    9.4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9.4.1 财务信息系统的监控机制
        9.4.2 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风险预警模型
        9.4.3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
    9.5 本章小结
10 基于Intranet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证分析
    10.1 样本基本情况概述
        10.1.1 企业变革的环境影响分析
        10.1.2 内部组织机构变化情况
    10.2 江汉油田Intrane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10.2.1 石油天然气企业会计特点分析
        10.2.2 江汉油田财务管理及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
        10.2.3 会计信息系统的人机环境
    10.3 启示和借鉴
        10.3.1 紧贴企业重组改制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10.3.2 领导挂帅、系统规划,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10.3.3 建立和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原则和步骤
        10.3.4 Intranet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基础理论实际影响的评估
    10.4 本章小结
11 全文总结
    11.1 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知识结构
        11.1.1 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观点
        11.1.2 论文的基本结构
    11.2 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
    11.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部分获奖目录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获奖情况
致谢

四、从办公自动化到计算机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办公自动化到计算机审计[J]. 孟杰. 审计理论与实践, 1995(01)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对策及启示[D]. 沈渭智. 兰州大学, 2009(S1)
  • [4]财务共享中心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完善措施的研究 ——基于A保险公司的案例研究[D]. 李珂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5]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D]. 李艺.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12)
  • [6]论国家审计的创新[J]. 谢力群. 审计研究, 2008(03)
  • [7]政府审计信息化研究[D]. 丁水明. 同济大学, 2006(02)
  • [8]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研究[D]. 朱艳飞.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2)
  • [9]LY市保障性位房审计问题探讨[D]. 王培洁.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10]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D]. 潘东高.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1)

标签:;  ;  ;  ;  ;  

从办公自动化到计算机审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