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和整体精神科护理

有效沟通和整体精神科护理

一、有效沟通与精神科整体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孟艳君[1](2020)在《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的研制与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拟研制与初步应用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1(筛查焦虑、抑郁情绪和自杀风险)和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2(筛查偏执型、情绪不稳定型和表演型人格倾向),以期为护理人员了解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发展。方法:1.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1和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2的研制首先是编制量表初稿,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并参考相关量表建立量表条目池,形成40个和32个条目的量表初稿。其次是量表的定性评价,选取20位专家采用Delphi法分别进行2轮专家咨询评定条目,形成37个和30个条目的预调查量表。最后是量表的定量评价,分别选取160例、450例和600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进行预调查、正式调查和量表的考评。采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筛选条目,采用克朗巴赫a系数、重测信度、标准关联效度、结构效度考评量表,形成各12个条目的终量表。2.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的初步应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1和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2为调查工具,对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1080例进行调查,分析患者情绪体验和人格倾向的检出情况。结果:1.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1研制的结果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1(Inpatient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1,IPEQ-1)终量表用于筛查情绪体验中的焦虑、抑郁情绪和自杀风险,共有12个条目,其中每方面含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项0分4分(0代表“完全没有”、1代表“偶尔”、2代表“一部分时间”、3代表“大部分时间”、4代表“全部时间”),总分0分48分,总分越高,不良情绪的程度越重。总分的P25分值(12分)作为筛查的分界值。总分≤11分,表示无不良情绪;12分16分,表示有轻度不良情绪;17分21分,表示有中度不良情绪;总分≥22分,表示有重度不良情绪。总量表的克朗巴赫a系数为0.91,3个因子的克朗巴赫a系数分别为0.85、0.86、0.83,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非常可信。总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95,3个因子分别为0.94、0.91、0.86,表明量表有较好的稳定性。量表的各方面与效标之间在0.01水平(双侧)上显着相关,表明量表的标准关联效度比较理想。各条目的因子载荷均>0.50(P<0.05),拟合优度统计量基本达到标准,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比较理想。量表的完成率为91.17%,平均完成时间为3.19±3.09分钟,具有可行性。2.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2研制的结果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2(Inpatient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2,IPEQ-2)终量表用于筛查人格倾向中的偏执型、情绪不稳定型和表演型人格倾向,共12个条目,其中每方面含4个条目。采用两分类评分法,每项1分、0分(1代表“是”,0代表“否”),总分0分12分,总分越高,越可能具有某种或某几种类型人格障碍倾向的特点;各类型人格倾向得分0分4分,反映具有某一类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可能性。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诊断要点,三种人格倾向分别以各得分≥3分作为筛查的分界值。总量表的克朗巴赫a系数为0.78,3个因子的克朗巴赫a系数分别为0.60、0.64、0.63,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可信。总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7,3个因子分别为0.81、0.79、0.82,表明量表有较好的稳定性。量表的各方面与效标之间在0.01水平(双侧)上显着相关,表明量表的标准关联效度比较理想。3个条目P01、H01和H04因子载荷没有达到但接近参照标准,其他条目的因子载荷均>0.50;所估计的参数均P<0.05;拟合优度统计量基本达到标准,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比较理想。量表的完成率为87.17%,平均完成时间为3.71±3.39分钟,具有可行性。3.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初步应用的结果(1)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1评估检出情况1)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不良情绪总体检出率为23.81%,表明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合并不良情绪的患者较多。2)不良情绪普遍存在于临床各科室住院患者中,检出率排在前5位的科室是:血液内科(44.12%)、肿瘤科(41.76%)、神经内科(38.24%)、呼吸内科(30.43%)、神经外科(30.38%),提示内科系统慢性疾病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较外科系统急性疾病患者更高。3)≥60岁患者不良情绪检出率(32.24%)、离异/分居/丧偶患者不良情绪检出率(55.10%)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2评估检出情况1)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具有一种或多种人格倾向的总体检出率为25.29%,其中偏执型人格倾向10.89%,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倾向11.87%,表演型人格倾向9.05%。共病偏执型和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倾向检出率为1.95%,共病偏执型和表演型人格倾向2.63%,共病情绪不稳定型和表演型人格倾向2.82%,共病偏执型、情绪不稳定型和表演型人格倾向0.88%。2)偏执型人格倾向检出率排在前5位的科室是:肿瘤科(15.18%)、泌尿外科(12.50%)、神经外科(11.61%)、神经内科(8.93%)、呼吸内科(8.04%)。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倾向检出率排在前5位的科室是:内分泌科(11.48%)、神经外科(9.84%)、神经内科(9.02%)、泌尿外科(9.02%)、心血管内科(8.20%)。表演型人格倾向检出率排在前5位的科室是:神经外科(17.20%)、肿瘤科(12.90%)、神经内科(10.75%)、心血管内科(9.68%)、内分泌科(8.60%)。结果提示,三种人格倾向检出率内科系统较多。3)离异/分居/丧偶患者偏执型人格倾向检出率(24.49%)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住院患者情绪体验与人格倾向的相关情况1)住院患者不良情绪与偏执型、情绪不稳定型、表演型人格倾向共病的检出率分别为5.36%、5.56%、3.22%。2)住院患者情绪体验得分与三种人格倾向得分、人格倾向总分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P<0.01)。结论:1.研制的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1和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2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其应用具有可行性,可以作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情绪体验和人格倾向的有效评估工具。2.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不良情绪检出率较高,应予以重视。内科、60岁及以上患者、离异/分居/丧偶患者更易出现不良情绪,应重点关注。3.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具有一种或多种人格倾向的总体检出率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的共病,需引起足够的关注。内科人格倾向检出率较高。离异/分居/丧偶患者更可能具有偏执型人格倾向,需重点关注。4.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不良情绪与偏执型、情绪不稳定型、表演型人格倾向存在共病;患者的情绪体验与三种人格倾向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可以此为参考制订患者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服务方案。

李天一[2](2020)在《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1.调查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社会支持水平和医学应对方式,分析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和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为构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分级心理干预模式提供参考。2.探讨制订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分级心理干预模式,评价该干预模式对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社会支持水平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以期能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室提供兼具操作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分级心理干预模式与方法。[方 法]1.第一部分,以2019年1-7月入住云南省某州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照医院建设“阳光医院”项目规划需求选取试点科室脑血管病科、妇科、肿瘤科、心内科四个非精神科室展开现况调查。“阳光医院”建设项目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起,建立院-部-科三级管理体系,成立医护一体的三级临床心理服务团队,根据患者程度进行分级处理与床旁干预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患者入院24小时内使用华西心晴指数(HE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学应对量表(MCMQ)和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对445例非精神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测评非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社会支持水平与医学应对方式。2.第二部分,最终将存在心理问题的121例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分级心理干预,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针对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实施分级心理护理。干预结束后,对2组病人再次进行HEI、MCMQ、SSRS量表评估,比较分级心理干预前后研究对象量表测评结果的异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使用SPSS22.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参数检验的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的Wilcoxon、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统计描述使用均数、标准差、构成比、率、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结 果]1.所调查的445例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有124例(27.87%),四个科室心理问题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妇科40.57%(43/106),心内科27.55%(27/98),脑血管病科24.60%(31/126),肿瘤科20%(23/115);不良心理状态主要为焦虑,表现为对疾病的担忧。2.非精神科住院患者社会支持高、中、低水平占比分别为67例(15.06%)、370例(83.15%)、8例(1.80%);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问题的发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与医学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呈负相关(P<0.05);与屈服呈正相关(P<0.05);与回避无相关性(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付款方式、性格、睡眠质量、科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为医疗付款方式、性别、性格、睡眠质量。5.依托“阳光医院”建设项目,组建专家团队,初步构建分级心理干预模式,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干预后心理评估得分显着下降,社会支持水平提高,医学应对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心理问题情况较为常见。2.非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与心理问题的发生呈负相关,说明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问题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越低。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双向有效沟通,促进患者与家庭、社区等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能体会到理解、关爱与支持,从而缓解心理不良状态。3.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与面对因子呈负相关,与屈服因子呈正相关。临床工作者应指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家庭、社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适当求助,减少或避免屈服、逃避等消极应对方式出现,调节患者不良情绪。4.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为医疗付款方式、性别、性格、睡眠质量,说明医务工作者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征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5.本研究采取的分级心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非精神住院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其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促进其采取面对的积极应对方式,从而减少回避、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出现。因此,分级心理干预模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在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中推广应用。

王秋晨[3](2020)在《需求导向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临床护士作为医疗活动最直接和主要的参与者,是维护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满足状况堪忧,护士主导的心理护理在维护患者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护士缺乏足够的心理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尽管部分医院已认识到临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尝试对医院内护士开展了部分心理护理在职培训,但尚存在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培训形式过于理论化、培训效果难以实践化等不足,难以满足护士全面、专业、持续推进临床心理护理的现实需求。因此,本课题基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与临床护士的心理护理培训需求,分析参照国内外心理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实践标准、培训框架以及相关研究文献,经过临床护士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及专家论证,构建形成“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以期为临床护士系统性、专业化心理护理在职培训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方法1、护患双方心理护理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根据现象学方法论原则,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2名护士及护理管理者、16名患者及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明晰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及患者和其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2、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内容的文献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心理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实践标准、培训框架以及相关研究文献,析出临床护士心理护理的相关工作内容;3、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将质性研究所得学习者(护士)需求和社会(患者/患者家属)需求与内容分析所得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内容整合,形成包括培训模块、子模块以及学习单元在内的培训知识体系草案。草案经专家小组会议讨论,形成了“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4、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修订与完善:根据“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形成了《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使用问卷星软件,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初稿中涉及的113项学习单元的培训需求程度进行调查,共调查6省市8家综合医院的1017名临床护士对各知识单元的培训需求;依据此调查结果调成培训知识体系初稿,并邀请18位专家对调整后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训知识体系,最终确立了“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结果1、通过对护患双方的深度访谈,共归纳出患方主题2个:“患方可从心理护理中获益但尚存未满足的心理需求”、“患方存在多方面的心理需求”;护方主题3个:“护士认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但自认能力不足”、“护士亟需心理护理专业化培训”、“护士期待系统规范的实操性培训内容”。整合护患双方需求,将需要培训的18项具体内容归纳为7类:(1)促进有效的护患沟通;(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患者心理评估与异常心理识别;(4)临床心理护理常用技术;(5)心理治疗的专业方法;(6)危机中患者的心理支持;(7)临终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2、通过心理护理相关工作指南、实践标准、培训框架的内容分析,析出了护士维护患者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内容,包括护患沟通与护患关系、临床心理评估、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危机中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4个方面。3、结合质性研究与文献分析的结果,构建包括5个培训模块,26个培训子模块,118个学习单元(分为基础级和进阶级)在内的培训知识体系草案。经过专家小组会议,初步形成适用于临床护士的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初稿,包括5个培训模块、25个培训子模块、113个培训学习单元(分为入门级、进阶级和高阶级三级),并对培训模块及子模块的内涵进行了描述。4、针对6省市8家综合性医院1017名临床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对心理护理培训内容的需求得分均大于4分,总体需求得分为(4.369±0.577)分,依据培训需求得分,调整E模块下部分学习单元的分级。之后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训知识体系,最终确立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包括5个培训模块及其内涵、25个培训子模块及其内涵和107个培训学习单元及其分级;培训学习单元中包括入门级培训内容59项、进阶级培训内容35项和高阶级培训内容13项。结论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明晰了患者心理护理需求、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相关工作内容,经专家论证,确定了 5个培训模块及其内涵、25个培训子模块及其内涵、107个学习单元及其分级,形成了系统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该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培训内容的临床实践性,提升实践技能占比,致力实现培训迁移;模块化、内容进阶式分级的培训设置,既有利于有针对性、灵活性地开展培训,又为全面系统、循序渐进开展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本研究不仅在心理护理培训内容设置方面做出了探索,丰富了我国临床护士在职培训的理论体系,还为未来培训教材以及心理护理能力的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徐桂娟[4](2018)在《精神科整体护理中护患沟通及心理护理技巧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精神科整体护理中护患沟通及心理护理技巧。方法本次研究随机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40例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根据常规护患沟通模式开展整体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护患沟通技巧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综合满意度及心理功能改善情况,探讨针对精神科整体护理中护患沟通的技巧,分析其应用前景。结果观察组SAS、SDS情绪改善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整体护理基础上予以护患沟通及心理护理技巧干预措施效果显着,能够有效协助护士与患者建立和谐、友爱的护患关系,改善精神科患者的负面情绪,优化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郑华,张志斌,王风华,于丽,孙军艳,金晶,陈静[5](2000)在《精神科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为观察在精神科实施整体护理后的效果,促进整体护理在精神科更深入的应用,对精神科实施整体护理前2年(1995年~1996年)与后2年(1998年~1999年)院内感染率、平均住院日、护理质量合格率、服务态度满意率及信任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精神科实施整体护理后2年与前2年相比,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日缩短6天,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缩短7天;护理质量检查三项合格率(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依次提高2.55,2.65,5.35个百分点,服务态度满意率及信任度亦由原来90%提高到98%。说明精神科实施整体护理是精神医学发展及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具有很好的临床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精神科实施整体护理还应在精神科护理诊断、新入院精神病人健康宣教技巧、简化改进精神科护理表格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深化整体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

褚丽红,包铃灵,高惠华[6](2020)在《叙事教育对精神科实习护士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叙事教育对精神科实习护士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4名精神科实习护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培训,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叙事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实习护士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的沟通与互动技巧都有所提高,但研究组的沟通与互动技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叙事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精神科实习护士沟通与互动技巧,能够促进她们对精神科专业知识的掌握。

罗良初[7](2013)在《长沙市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估长沙市精神科护士的生活质量、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的现状,探讨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来改善和提高精神科护士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现状调查的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对在长沙市区二级以上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和长沙市精神病医院工作的25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简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生活质量、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等情况的评估。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的基本情况,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的基本情况。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若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用t检验,若方差不齐或非正态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三组及以上计量资料的比较,若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用F检验,再用SNK检验进行均数间的两两比较,若方差不齐或非正态用Kruskal-Wallis(?)检验,再用校正检验水准的Mann-Whitney Test法进行两两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的影响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长沙市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测评得分为58.79±10.78,与常模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各维度得分中,得分最高的是生理领域,其次是社会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最低的是环境领域。各领域得分与常模比较,生理领域得分低于常模、社会领域得分高于常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得分与常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乃0.05)。2、长沙市精神科护士家庭功能评定结果总分为1.98±0.37,其中问题解决得分为2.07±0.37,沟通得分为2.12±0.36,角色得分为2.29±0.28,情感反应得分为2.21±0.40,情感介入得分为2.27±0.42,行为控制得分为2.36±0.25。3、长沙市精神科护士社会支持评定结果总分为40.65±7.59,主观支持得分为10.41±3.01,客观支持得分为22.25±4.94,支持利用度得分为7.99±1.72。4、单因素分析发现,精神科护士的生活质量与性别、学历、精神科工作年限、有无健康问题以及是否考虑辞职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分析显示,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的高低与焦虑、抑郁以及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生活质量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家庭功能得分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与年龄、婚姻状况、精神科工作年限、夜班频次、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家庭功能、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结论1、长沙市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2、精神科护士的生活质量与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及其家庭功能得分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保持心理健康、增进社会支持和改善其家庭功能,有益于提高精神科护士的生活质量。3、长沙市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学历、健康状况、婚姻、工作年限、夜班频次以及对工作的态度(是否考虑辞职)。图2,表格24,参考文献46篇

陈美玲,梁艳宁,关素芳,卢月芝[8](2019)在《整体护理预案干预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有效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析设立整体护理预案在对有自杀倾向老年抑郁症患者所发挥的临床价值,不断提高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1月老年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设立整体护理预案进行研究,对照组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自杀风险及满意度等护理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G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的自杀风险评估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过程实验组患者护理体验及调查满意度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整体护理预案干预老年抑郁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纠正其自杀倾向,提升患者满意度,是护理老年抑郁患者的有效方法。

杨敏[9](2009)在《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探讨》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的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并检验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将来在临床广泛开展分级心理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此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调查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分级心理护理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对象为2007年5月-2008年10月符合条件的204名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包括SCL-90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原因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长海痛尺”疼痛评估量表等。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收集的资料,在广泛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及结合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标准并提供相应级别的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专家和相关心理学研究人员评阅,并根据其反馈意见反复修改。第三阶段: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可行性检验。研究对象:第一阶段的患者和40名临床一线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采用改编的临床心理护理量表(患者用)调查患者对心理护理的需求情况。将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编制成问卷的形式对符合条件的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问卷的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如果条目平均得分大于3.5分则说明该条目可行。第四阶段: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效果检验。研究对象:2009年4月-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2病室和3病室住院的符合条件的患者。干预组患者来自2病室,共59例,符合术前3级标准的20例,二级标准的30例,一级标准的有9例;对照组患者来自3病室,共58例,符合术前3级标准的20例,二级标准的为30例,一级标准的有8例。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病房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则按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给予心理护理。评价指标及工具包括: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访谈问卷得分及生理指标包括术后疼痛指数、睡眠质量指数、食欲变化指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入住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第一阶段术前患者SCL-90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37.75%的患者SCL总均分大于常模,32.84%患者总均分或因子分大于2分,0.49%的患者总均分大于3分,0.98%患者所有因子分大于2分,无1例患者无任何心理症状,术前最明显的负性情绪为躯体化症状。46例(22.55%)患者食欲改变得分≥6,43例(21.08%)患者PSQI得分≥7,且SCL-90得分与PSQI得分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将影响SCL-90得分的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原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是社会支持和疾病认知,其R2=0.332,F值=37.599,p=0.000,回归方程成立。术后患者SCL-90得分与常模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但略高于常模。35.78%患者SCL-90总均分高于常模,30.39%患者的SCL-90总均分或因子分大于2分,0.49%患者所有因子分均大于2分,无1例患者无任何心理症状。54例(26.47%)患者术后食欲改变得分≥6,82例(40.20%)患者PSQI得分≥7,88例(43.14%)患者术后2-3天依然还有中到重度疼痛。术后SCL-90得分与术后疼痛、食欲改变及睡眠质量均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25和0.55。经回归分析,疾病认知和就医环境对术后患者SCL-90得分有显着影响,其R2=0.233,F值=29.713,p=0.006。术后患者SCL-90得分与术前无显着性差异,但术前得分略高于术后,且抑郁因子和偏执因子得分术后显着低于术前。术后睡眠质量显着差于术前。第二阶段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在循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术前和术后需要三级、二级、一级心理护理的标准,并针对不同级别提供了相应的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措施。级别越低,说明心理症状越严重,所需要的心理护理措施越深入。第三阶段患者最容易接受的心理评估方法是交谈,其次为量表等心理评估工具,能接受的心理评估时间为每次不超过30分钟。患者对共性心理护理的需求最高,对个性心理护理也有一定的需求。临床护士认为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理念和实施程序是可行的,每个条目得分均大于3.5分。进行心理评估的时间术前最好是入院当天和术前一天,术后为术后1-2天。每次评估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评估主要由责任护士和患者共同完成。在此次评估中涉及到的问卷及量表可行性得分均大于3.5分。术前、术后三级、二级、一级心理护理分级标准可行性评分在3.79-4.03之间。所提供的指导性的各级心理护理措施可行性评估得分在3.65-4.13之间。第四阶段干预组手术后SCL-90总均分、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着下降;对照组除躯体化因子得分术后显着高于术前,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显着低于术前,其他各因子均无显着性变化。术前符合三级心理护理标准的患者手术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趋势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术前符合二级心理护理的患者,总体而言干预组手术后SCL-90得分显着降低,尤其是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及精神病性因子方面,对照组术前术后则无显着改变,且术后躯体化因子得分反而较术前得分高。干预组术前、术后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下降的幅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术前需要二级心理护理患者其术后负性情绪得分依然显着高于术前需要三级心理护理患者,但是需要二级心理护理患者术前术后情绪改善程度显着大于三级心理护理患者。术前需要接受一级心理护理的患者,干预组术后负性情绪显着改善,对照组则无显着变化,但两组术前、术后负性情绪变化趋势并无显着差异。无论术前还是术后,两组负性情绪得分均显着高于常模。两组之间术后级别的改变无显着性差异。经回归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是影响术前需要一、二级心理护理患者手术前后情绪变化的因素,且与之呈正相关,即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手术后情绪改善明显。生理指标方面:在术前需要二级心理护理的患者中,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患者显着减轻,平均住院时间干预组显着短于对照组;经回归分析,接受心理干预和术前、术后的睡眠质量是影响患者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R2=0.211,F=4.826,P=0.005:入住监护室的时间、是否接受分级心理护理干预、疾病种类及文化程度是影响平均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其R2=0.543,F=19.279,P=0.000。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在各维度中,除病房环境设施和护士美感两个维度外,其他维度干预组患者均比对照组患者满意。术前需要接受一、二级心理护理患者进行满意度分析,干预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9.06±0.98,对照组为8.57±0.98,经t检验,t值=2.74,p<0.05;干预组在人文关怀维度和健康教育维度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2和-2.47,p<0.05。而术前需要接受三级心理护理的患者两组满意度得分干预组为8.50±1.92,对照组为7.46±1.96,总体满意度两组无显着性差异,但健康教育维度干预组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t=-2.30,p<0.05。结论1.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均有比较明显的心理症状,但不同的患者其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说明了开展分级心理护理的必要性。2.本研究发现以下因素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疾病认知、社会支持、就医环境、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等。同时,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其睡眠质量、疼痛则存在显着相关性。3.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在循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级别心理护理的分级标准,并针对不同级别提供了相应的指导性心理护理措施。4.经过检验,此研究中所制定的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其分级标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各级所提供的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措施可行而且有效。

田开扩[10](2020)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出院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出院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通过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健康状况、临床症状、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情况、复诊次数、再入院次数等指标来探讨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复发方面的效果及优势。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选取在2019年3月到4月份期间,经治疗出院后符合入组标准的70名抑郁症患者,按照一般资料情况相近或相似的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干预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出院时抑郁与焦虑症状等方面均衡。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接受常规随访,即每月一次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病情、按时服药情况、居家生活状态等,对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教育或指导;干预组患者除接受医院常规随访外,运用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远程干预,即通过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运用微信公众号(心畅舒)推送疾病相关知识、健康与康复指导、患者不良症状自测等。通过微信群(心畅舒)与患者保持实时联系,对其出院后的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指导,使出院患者仍能得到延续的护理服务。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评估工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情况、抑郁和焦虑症状、复诊次数、再入院次数等方面进行评估,来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方法比较两组在各时间点的差异。结果:(1)SF-36评分变化,生活质量总分在3个月和6个月的的组间效应显着(F=57.652,P=0.00),其中除生理机能维度在组间效应作用不显着,(F=2.03,P=0.159),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分维度得分上均显着;生活质量总分的时间效应达到显着水平(F=91.346,P=0.00),P<0.05,其各分维度也均达到显着水平;生活质量总分的干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明显(F=101.411,P=0.00),P<0.05,其各分维度也均显着;经简单效应分析:3个月时,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总分上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各分维度得分相比均具有差异;6个月时,两组患者各个维度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2)MMAS-8评分变化,3个月、6个月时的服药依从性总分在干预效应作用明显(F=41.56,P=0.00),时间效应作用显着(F=11.094,P=0.00),干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F=30.259,P=0.00)。经简单效应分析:3个月时,干预组得分为(7.58±0.87),对照组得分为(4.09±2.00),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相比于对照组得分较高;6个月时,干预组得分为(7.95±0.10),对照组得分为(5.66±1.39),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相比于对照组得分较高。(3)SSRS评分变化,3个月、6个月时的社会支持总分在组间效应作用显着(F=9.899,P=0.002),其分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在此效应上均具有显着作用;社会支持总分在时间效应作用显着(F=69.817,P=0.00),其各分维度也达到显着水平;社会支持总分在干预与时间交互作用显着(F=69.974,P=0.00),其各个分维度也具有显着。经简单效应分析:干预组的社会支持总分第3个月为(42.51±6.54),第6个月为(43.23±6.40),对照组的社会支持总分第3个月为(36.29±6.24),第6个月为(36.57±5.73),两组患者在3个月和6个月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社会支持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4)SDS得分变化,3个月、6个月时的抑郁总分在干预效应作用明显(F=75.968,P=0.00),时间效应作用显着(F=44.242,P=0.00),P<0.05,干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F=75.926,P=0.00),P<0.05。经简单效应分析:干预组的抑郁得分在第3个月为(40.03±5.12),第6个月为(32.86±4.57),对照组的抑郁得分在第3个月为(58.06±9.43),第6个月为(51.17±8.07),干预组的抑郁自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抑郁自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5)SAS得分变化,3个月、6个月的焦虑得分在干预效应作用明显(F=37.149,P=0.00),P<0.05,时间效应作用显着(F=191.855,P=0.00),P<0.05,干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F=26.506,P=0.00),P<0.05。经简单效应分析:3个月时,干预组焦虑得分为(47.23±4.53),对照组焦虑得分为(51.09±6.47),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得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干预组焦虑得分为(30.26±3.89),对照组焦虑得分为(43.60±5.65),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焦虑自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6)复诊次数比较,3个月、6个月时,复诊次数在干预效应作用明显(F=15.267,P=0.00),P<0.05,时间效应作用显着(F=2505.310,P=0.00),P<0.05,干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F=6.230,P=0.007),P<0.05。经简单效应分析:干预组的复诊次数在第3个月时为(3.00±0.00),第6个月时为(5.71±0.62),对照组的复诊次数在第3个月时为(2.74±0.56),第6个月时为(5.17±0.78),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的复诊次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干预组的复诊次数大于对照组。(7)再入院次数比较,3个月、6个月时,再入院次数在干预效应作用明显(F=9.568,P=0.003),P<0.05,时间效应作用显着(F=9.070,P=0.002),P<0.05,干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F=9.070,P=0.002),P<0.05。经简单效应分析:干预组再入院次数在第3个月为(0.00±0.00),第6个月为(0.00±0.00),对照组再入院次数在第3个月为(0.37±0.77),第6个月为(0.43±0.78),两组患者在3个月和6个月时,其再入院次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的再入院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以微信平台为媒介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提高了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避免抑郁症复发。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均有显着的改善。

二、有效沟通与精神科整体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效沟通与精神科整体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的研制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与研究概述
    1 研究背景
        1.1 医患关系的困境
        1.2 医患关系的促进
        1.3 大健康时代的人文护理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情绪的评估及应用
        2.2 人格的评估及应用
        2.3 总结与启示
    3 研究内容
    4 研究目的
    5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1(IPEQ-1)的研制
    第一章 IPEQ-1 量表初稿的编制
        1 量表的编制原则
        2 量表的编制步骤
        2.1 设立研究小组
        2.2 量表的理论依据和方面
        2.3 建立条目池
        2.4 设计可操作性条目
    第二章 IPEQ-1 量表的定性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资料
        2.2 专家权威程度
        2.3 专家积极系数
        2.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2.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6 条目修订
        3 讨论
        3.1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
        3.2 IPEQ-1 量表编制的合理性
    第三章 IPEQ-1 量表的定量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样本量的确定
        1.3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预调查结果
        2.3 正式调查结果
        2.4 量表考评结果
        2.5 量表可行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2(IPEQ-2)的研制
    第一章 IPEQ-2 量表初稿的编制
        1 量表的理论依据和方面
        2 建立条目池
        3 设计可操作性条目
    第二章 IPEQ-2 量表的定性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资料
        2.2 专家权威程度
        2.3 专家积极系数
        2.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2.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6 条目修订
        3 讨论
        3.1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
        3.2 IPEQ-2 量表编制的合理性
    第三章 IPEQ-2 量表的定量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样本量的确定
        1.3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预调查结果
        2.3 正式调查结果
        2.4 量表考评结果
        2.5 量表可行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的初步应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样本含量的估计
        1.3 方法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一般资料
        2.2 住院患者IPEQ-1 量表评估检出情况
        2.3 住院患者IPEQ-2 量表评估检出情况
        2.4 住院患者情绪体验与人格倾向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住院患者情绪体验评估情况
        3.2 住院患者人格倾向评估情况
        3.3 住院患者情绪体验与人格倾向的相关情况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局限性
    4 研究成果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及方法
    3 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分级心理干预研究
    (一)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分级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
        1 形成组织框架
        2 实施步骤
        3 质量督导
        4 形成分级心理干预模式
    (二)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分级干预临床实施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医院非精神科患者心理问题影响因素与分级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需求导向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文献分析
    三、相关理论及借鉴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心理护理体验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 心理护理工作内容的文献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四部分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
    一、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框架特征
    二、培训模块与子模块的拟定
    三、培训学习单元的选择与分级
    四、专家论证
    五、小结
第五部分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创新及局限性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检索策略
    附录二: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专家小组会议讨论草案
    附录三: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四: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综述 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一、发表论文情况
    二、学术会议
致谢

(4)精神科整体护理中护患沟通及心理护理技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3 讨论

(6)叙事教育对精神科实习护士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科研干预准备
        1.2.1.1 成立护理科研小组
        1.2.1.2 分配科研任务
        1.2.1.3 建立管理档案
        1.2.1.4 设计与患者沟通时的谈话提纲
        1.2.2 实施具体的干预措施
        1.2.2.1 进行干预前的评估
        1.2.2.2 进行叙事护理教育干预
        1.2.2.3 进行治疗后的评价
    1.3 评价指标
        1.3.1 沟通与互动技巧量表
        1.3.2 精神科专科知识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护士干预前后沟通与互动技巧量表评分
    2.2 两组对精神科专科知识掌握情况
3 讨论
    3.1 叙事教育能提高精神科实习护士的沟通与互动技巧
    3.2 叙事教育能提高精神科实习护士专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职业认同感

(7)长沙市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在该方面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4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1.5 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 本研究的目的
        1.5.2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样本量的计算
        2.2.3 调查工具
    2.3 资料收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处理
    2.6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3.2 SAS、SDS、FAD、SSRS、WHOQOL—BREF各量表得分分析
        3.2.1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分析
        3.2.2 家庭功能量表(FAD)得分分析
        3.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得分分析
        3.2.4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得分
    3.3 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单因素分析
        3.3.1 按社会人口学特征分组后护士生活质量的得分比较
        3.3.2 不同组别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比较
    3.4 焦虑、抑郁、家庭功能、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3.5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5.1 生活质量总分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3.5.2 生理领域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3.5.3 环境领域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3.5.4 心理领域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3.5.5 社会领域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长沙市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的现状
    4.2 长沙市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的现状
    4.3 长沙市精神科护士家庭功能与社会支持的现状
    4.4 焦虑、抑郁、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4.5 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4.6 本研究的不足与下一步工作设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整体护理预案干预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有效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实验组
    1.3 观察指标
        1.3.1 抑郁症状评分
        1.3.2 自杀风险评分(Nurses’GlobalAssessment of Suicide Risk, NGASR)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症状变化比较
    2.2 两组患者自杀风险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者自杀危险因素变化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9)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路线
    1.3 研究目的
第二章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标准制定的依据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2.2.2. 资料的收集
        2.2.3. 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2.3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2.3.1. 病人的一般资料
        2.3.2. 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资料
        2.3.3. 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相关资料
        2.3.4. 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况的比较
    2.4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4.1 心理状况的分析
        2.4.2 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2.4.3 生理指标与患者心理状况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模式的基本确立
    3.1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术前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制定
        3.1.1. 术前的心理评估
        3.1.2. 术前不同级别心理护理标准的制定
        3.1.3. 术前不同级别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措施
        3.1.4. 术前分级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
    3.2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术后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制定
        3.2.1 术后患者的心理评估
        3.2.2 术后不同级别心理护理标准的制定
        3.2.3 术后不同级别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措施
        3.2.4 术后分级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第四章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可行性检验
    4.1 调查对象
        4.1.1 患者
        4.1.2 临床护士
    4.2 调查方法
        4.2.1 对患者的调查
        4.2.2 对临床护士的调查
        4.2.3 资料收集过程
    4.3 调查结果
        4.3.1 患者的调查结果
        4.3.2 临床护士对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检验(第一阶段)
        4.3.3 临床护士对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检验(第二阶段)
    4.4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4.4.1 从患者角度分析心理护理的可行性
        4.4.2 从临床护士角度分析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
        4.4.3 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伦理分析
第五章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效果的探讨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工具
        5.2.2 干预方法及资料的收集
        5.2.3 资料的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一般资料(见表5-1)
        5.3.2 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5-2、表5-3)
        5.3.3 术前不同心理护理级别患者SCL-90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5.3.4 相关生理指标改变情况及分析
        5.3.5 满意度得分情况(见表5-13)
        5.3.6 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级别的变化(见表5-14)
    5.4 讨论
        5.4.1 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
        5.4.2 患者满意度分析
        5.4.3 分级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困难
第六章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性
    6.1 本研究的创新点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出院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延续性护理理念
        1.2.2 国外精神科延续性护理现状
        1.2.3 国内精神科延续性护理现状
        1.2.4 微信延续性护理模式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理论框架
        1.4.1 知信行理论模式
        1.4.2 研究概念框架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
    2.3 干预内容与方法
        2.3.1 对照组干预措施
        2.3.2 干预组组干预措施
    2.4 研究指标及工具
        2.4.1 一般情况资料调查表
        2.4.2 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
        2.4.3 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
        2.4.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2.4.5 抑郁自评量表(SDS)
        2.4.6 焦虑自评量表(SAS)
        2.4.7 复诊次数
        2.4.8 再入院次数
    2.5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6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原则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干预前后比较
        3.2.1 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的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得分比较
        3.2.2 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的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
        3.2.3 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的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得分比较
        3.2.4 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的抑郁自评、焦虑自评得分比较
        3.2.5 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的复诊次数和再入院次数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4.2 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4.3 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的影响
    4.4 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的影响
    4.5 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复诊与再入院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研究的局限性
    5.4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有效沟通与精神科整体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的研制与初步应用[D]. 孟艳君.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2]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D]. 李天一.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需求导向的临床护士心理护理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D]. 王秋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3)
  • [4]精神科整体护理中护患沟通及心理护理技巧探讨[J]. 徐桂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84)
  • [5]精神科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J]. 郑华,张志斌,王风华,于丽,孙军艳,金晶,陈静.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2000(02)
  • [6]叙事教育对精神科实习护士沟通与互动技巧的影响[J]. 褚丽红,包铃灵,高惠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11)
  • [7]长沙市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D]. 罗良初. 中南大学, 2013(05)
  • [8]整体护理预案干预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有效性分析[J]. 陈美玲,梁艳宁,关素芳,卢月芝. 中国医药科学, 2019(13)
  • [9]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探讨[D]. 杨敏. 中南大学, 2009(04)
  • [10]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出院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D]. 田开扩. 河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有效沟通和整体精神科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