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编程序计算器在自动编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伍阳[1](1983)在《可编程序计算器在自动编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提出了使用可编程序袖珍计算器系统实现线切割自动编程的方法。可编程序计算器是在函数型计算器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定可读写、可更换的程序库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我们在吸收了国内现有几种自动编程语言和大量手工编程经验的基础上, 在目前国内最常见的TI59型和FX-702P型计算器及其外部设备组成的系统上,实现了包括求取交点和园心座标、输出加工程序和终点座标的全部工作,其结果可打印出来。在输入相应的程序后, 还可以完成缩放、修园、镜象、旋转以及摸数齿轮等非园曲线的计算, 其功能还可以随意修改和扩充。这种方法方便,灵活并容易掌握。本文介绍了这类计算器的特点,软件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并举例加以说明。作者认为:便用可编程序计算器系统解决当前自动编程的问题是一种化钱少、见效快、非常经济、实用的好办法。
伍阳[2](1984)在《可编程序计算器自动编程系统——PCPT》文中提出 本文提出了使用可编程序计算器实现自动编程的方法及应用软件(简称PCPT)。使用该软件可在可编程序计算器上实现包括自动求取交点或圆心坐标,输出加工程序和终点坐标等全部计算工作,并可将结果打印出来。输入相应的程序后还可以处理缩放、修圆、镜象、旋转以及模数齿轮、非圆曲线等问题,其功能尚可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扩充。通过许多单位的实际应用业已证实,对于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编程问题来说,这是一种简单易学、经济实用和便于推广的好办法。
何振亚[3](1978)在《微处理器在电子测量仪器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就目前所能收集到的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当前国外电子测量仪器采用微处理器新技术的现状,它充分表明了具有采集存贮信息、分析处理数据以及程序按制功能的微处理器在测量仪器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微处理器能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又推动了仪器向程控制自动化和多功能化等方向的发展。文中着重分析了计时器——计数器、数字电压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应用微处理器后所增添的新功能及其独特的变革。对于逻辑分析仪、合成信号发生器、元件参数测量仪以及自动频谱分析仪等产品应用微处理器的情况也作了简介。
曾春灵[4](1983)在《具有可编程序功能的计算器在编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利用具有可编程序功能的计算器,将编程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和过程编成程序存入计算器中,可极大地提高数控编程效率。本文结合典型化编程法介绍EL—5002型计算器在交点坐标的求取、坐标点的旋转计算、典型化条件转换及编制数控程序单时可编程序的设计及使用方法。并将有关的图形、计算公式和运算步骤表格化,同时加以必要的说明。
曾春灵[5](1983)在《具有可编程序功能的计算器在编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利用具有可编程序功能的计算器,将编程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和过程编成程序存入计算器中,可极大地提高数控编程效率。本文结合典型化编程法介绍EL-5002型计算器在交点坐标的求取、坐标点的旋转计算、典型化条件转换及编制数控程序单时可编程序的设计及使用方法。并将有关的图形、计算公式和运算步骤表格化,同时加以必要的说明。
张学仁[6](1986)在《袖珍计算机应用——数控线切割编程(一) 第一讲 数控线切割编程技术概况》文中研究说明“袖珍计算机应用——数控线切割编程”由线切割加工学组聘请国内有关专家,共同撰写而成。全书共五章,对我国数控线切割编程技术作了全面的介绍,内容丰富。征得同意,本刊将以讲座形式,陆续连载,以供读者学习、参考。发表时,本刊作了部分删节。
齐从谦[7](1987)在《袖珍计算机应用——数控线切割编程(六) 第四讲CASIO FX602P袖珍机在线切割编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模式分析法编程技术及FX-602P袖珍计算机简介 (一)模式分析法编程技术数控线切割机床模式分析法编程的基本思路是:把由直线、圆弧或非圆曲线组成的平面零件图形中的座标计算问题按照一定的规律划分为直线、圆弧的不同组合形式,从各种组合的几何模型中进一步抽象出它们的
王振兴,霍桂英[8](1993)在《TⅠ—59可编程序计算器在弱酸溶液酸度计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弱酸溶液酸度计算,说明 Texas T Ι—59型可编程序计算器在分析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伍阳[9](1988)在《袖珍计算机应用——数控线切割编程(九) 第六讲 PC-1500计算机在线切割编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PC-1500袖珍型计算机,是当前国内在线切割编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本讲简要介绍这种计算机的功能、特点和在自动编程中的应用范围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以新版本的PCPT软件为例,详细地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各种功能及使用方法。为了便于实际应用,这里还向读者公布了一份可以实用的,用BASIC语言编写的基本程序,并通过实例详细介绍操作步骤。
陈常愉,陆埮[10](1977)在《国外电子计数器发展的现状及趋向(兼谈对我国发展电子计数器的看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概述电子计数器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问世,二十多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的面貌已焕然一新,性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扩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早已冲破了早期只能用于测量频率或计数的概念而渗透到各个测量技术领域中,成为尖端科学研究、通讯、导航以及精密计量不可缺少的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一样,电子计数器也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三个发展阶段。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应用,使电子计数器有可能采用最先进的电路元件和技术,因而电子计数器的性能更臻完美。国外目前电子计数器的直接计数能力达1000MHz,采用予定标法达1500MHz,手控外差法达21GHz,自动外差法为18GHz,半自动置换振
二、可编程序计算器在自动编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编程序计算器在自动编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四、可编程序计算器在自动编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可编程序计算器在自动编程中的应用[A]. 伍阳. 第四届全国电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3
- [2]可编程序计算器自动编程系统——PCPT[J]. 伍阳. 电加工, 1984(01)
- [3]微处理器在电子测量仪器中的应用[J]. 何振亚. 电子测量技术, 1978(01)
- [4]具有可编程序功能的计算器在编程中的应用[J]. 曾春灵. 电加工, 1983(04)
- [5]具有可编程序功能的计算器在编程中的应用[A]. 曾春灵. 第四届全国电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3
- [6]袖珍计算机应用——数控线切割编程(一) 第一讲 数控线切割编程技术概况[J]. 张学仁. 电加工, 1986(04)
- [7]袖珍计算机应用——数控线切割编程(六) 第四讲CASIO FX602P袖珍机在线切割编程中的应用[J]. 齐从谦. 电加工, 1987(04)
- [8]TⅠ—59可编程序计算器在弱酸溶液酸度计算中的应用[J]. 王振兴,霍桂英.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3(04)
- [9]袖珍计算机应用——数控线切割编程(九) 第六讲 PC-1500计算机在线切割编程中的应用[J]. 伍阳. 电加工, 1988(01)
- [10]国外电子计数器发展的现状及趋向(兼谈对我国发展电子计数器的看法)[J]. 陈常愉,陆埮. 电子测量技术, 1977(02)
标签:自动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