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产品开发设计质量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电气产品开发设计质量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一、电工产品开发设计质量研讨会在沪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汤宁[1](2019)在《基于三维建模的船体设计并行协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造船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造船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造船业的发展水平。中国的船舶制造不断发展壮大,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之一。然而,与日本、韩国和其他世界造船大国相比,中国的船舶制造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造船周期与高附加值造船上存在巨大差距。造船周期主要取决于其设计阶段和设计质量。如何在船舶设计阶段缩短周期,提高质量已成为研究的重点。2018年12月27日,工信部和国防科工局共同发文,指出我国船舶制造业仍处于数字化制造起步阶段,而且各造船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能力严重不足,关键工艺环节仍以机械化、半自动化装备为主,基础数据缺乏积累、信息集成化水平低等突出问题急需解决。其中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推进全三维数字化设计,加快推进研究初步设计、详细设计与生产设计协同,并建立统一的设计标准、工具集及管理流程。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对船体设计并行协同应用进行研究。本文从并行协同模式的定义出发,研究串行模式与并行协同模式的工作内容及流程,得出适合并行协同模式的工作流程及工作需求,为船舶设计提供现实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归纳总结串行模式及并行协同模式两者的设计内容,并对两者差异进行对比分析。(2)基于三维建模基础,研究了并行协同模式设计人员的组织结构及设计人员的能力需求,并构建了此模式下设计工作流程,并对此模式的计划控制、质量控制、设计变更管理进行分析。(3)以5300TEU集装箱项目为例,归纳详细设计及生产设计的建模方法及内容,研究并行协同模式设计的工作内容,验证了并行协同模式对设计的质量的提高及设计周期的缩短起到积极的作用。

黄平,姜萤,杨国华,张肖克[2](2017)在《巨星陨落 酒界同悲——缅怀白酒巨匠沈怡方先生》文中指出酒业巨匠,一代宗师;桃李天下,华章满园。传承创新,继往开来;科技领先,实践检验。苦心耕耘,终成正果;引领后者,攀登高峰。

王宇轩[3](2016)在《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设计史的研究中,学术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设计研究的关注甚少,对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8)上海艺术设计的研究则更显不足,这一段历史几乎成为上海乃至中国设计史写作中的空白。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8),由于社会主义改造与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加之意识形态的骤变使原本与市场经济具有密切关联的艺术设计受到极大抑制。然而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在这一段时期并未消解,反而体现出一种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的独特发展面貌。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保持了基本稳定的规模,这支具有较高水平的轻工业艺术设计队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新政权的稳定、社会改造、物质与文化生活的丰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因城市环境、历史背景、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普遍具有多面手特色,这为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特征在这一时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则在这三十年中处于一个波折不断的时期,然而面对社会对轻工业艺术设计人才得强烈需求,上海在缺乏专业高等美术院校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轻工业艺术设计人员,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院校与学术权威的环境下,形成了一种由多方面开展,更为自由、灵活的轻工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工作模式。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的服务对象包括群众性活动与政治宣传、对外贸易、日用品生产等方面,且后两者所占据的比重超过前者,轻工业艺术设计在这一时期并未像其他艺术门类一般深陷政治化的语境中。轻工业艺术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在这一时期多为国家意志的体现,但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仍旧在总的原则下尽可能地追求“海派”艺术设计的传统与面貌。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的领导与管理体制最初因分散与重复化的管理造成人力的浪费,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陷入较为僵化的境地,后在轻工业艺术设计体系自我纠正下,转变为更集中与专业化的领导体制,合理运用资源开展工作,继而重新回归更高效、可行的管理方式。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在任务分配、队伍建设、人员管理、工作评价等具体工作环节的支撑下,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并形成这一机制基本的运转形态,具有稳定的良性发展、外向型的影响力、在新时代下形成的“自我”面貌与发展动力等工作机制特征。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通过技术化、规模化、国家化等特征在与工业化生产相结合、与时代社会生态联系更紧密、与更广阔的人民群众生活相关联等方面体现出艺术设计的“现代性”,延续了“海派”艺术设计的传统与风格。

李庆义[4](2015)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疆百花村电脑城经营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国内IT卖场经营经过30年快速发展,在IT产业渠道流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时过境迁,在传统IT卖场快速扩张的背后,卖场物业方监管不足、经销商服务能力良莠不齐、诚信机制缺失、经营模式同质化等问题成为制约卖场继续健康发展的顽疾。与此同时,连锁型3C卖场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也对传统IT卖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挑战。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IT产业结构、经营理念与模式、消费者行为习惯都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新疆百花村电脑城是新疆IT卖场的龙头企业,历经15年发展也遇到经营困局,面临卖场销售额下滑、商铺出租率下降、商户承租意愿不足等困难。本文在比较系统的对IT卖场、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相互融合发展进行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对百花村电脑城外部、内部经营环境分析、SWOT分析,以线上线下融合为发展思路,为其制定“双平台”发展战略,构建新的经营模式,并对新经营模式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剖析,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目前,国内还缺少对电子商务影响下的IT卖场业态发展路径的研究,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整个业态发展历程、现状、经营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了其组织变革发展方向。同时以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其特殊的政经环境、区位特征等,对其产业环境、市场环境进行分析,重新构建起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经营模式,对当前处于发展瓶颈期的国内IT卖场业态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意义。

李田[5](2014)在《基于计算机辅助创新的产品设计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新产品不断开发并成功进入市场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新产品是创新的结果,产品创新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依据现有经验能够解决其中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困难问题或发明问题,这些问题的累积导致了产品创新过程中的障碍。经过多年的发展,以TRIZ理论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已成为辅助设计者有效解决创新难题的途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是近年来在制造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包括科学的问题分析与创新思维方法、问题转换与矛盾解决发明原理、标准问题解法与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等,不断成熟的本体论技术为创新思维的扩展和基于专利的问题解决提供重要途径,以及融入了价值工程、专利分析、根源分析、项目管理等理论方法,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的理论基础日渐完善。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新产品研发、制造工程系统及流程优化的设计阶段,成为许多企业在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可有效帮助企业研发人员排除产品或过程创新中的障碍。论文在分析研究TRIZ理论体系、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阐述说明了TRIZ体系的主要内容、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的构成及应用流程,然后结合价值分析、根源分析的原理内容对计算机辅助创新的应用流程进行丰富及拓展,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应用方法,使其解题流程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及通用性。其中分别对价值分析及根源分析的理论特点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借用两个案例展现了各自在计算机辅助创新解题流程中作用及优势。本文最后重点研究了集成TRIZ、价值分析和根源分析等理论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解题流程,针对大蒜栽种机的现有问题如单粒取种、直立栽种、调向等技术难题展开改进设计,并结合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Pro/Innovator提出并评估得到最终方案,验证了该解题流程的系统性、可行性及有效性。

高欢,高振,王鹏,张宁,薄婧琛,宗一君,王建亚,张苏,于浩,陈凤超,毕茜,金琳琳,胡燕华,洪先锋[6](2013)在《上篇 2012中国品牌十大问题》文中指出一、传统品牌的现代管理问题1.引言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万多家"老字号"传统品牌企业。"199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又确认了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分布在全国各地。现如今勉强维持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破产倒闭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1]传统品牌如何应对现代市场,长葆品牌的生机与活力,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下面从消费者与经营者两个角度对该

孙绍君[7](2013)在《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近百年的宏观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像案例分析,结合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观念、审美活动以及艺术设计发展状况等因素,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嬗变规律进行梳理,与此同时,也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特点和商业艺术设计的成果与问题加以论述,希望能够对丰富我国近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内容有所助益。绪论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百年历史发展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范式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概念做了进一步的解析和说明。第一章回溯了中国古代原始品牌意识的萌生以及古代至近代中国商业标记的诞生和发展,述清了中国近现代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源流关系。第二章概述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在中国萌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采用了纵向的历史阶段划分和横向的设计形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民国时期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述评,突出其在中国近现代艺术设计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第三章主要从建国后在政治语境下对商业美术进行的改造入手,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国内的艺术设计转型对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影响,并着重以当时的标志设计为例进行了说明。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当代国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发展状况,并着重对此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暴露的问题进行了肯定与反思。同时也尝试从品牌理念的更新以及国内专业品牌形象设计机构的发展等角度入手,挖掘品牌形象构建和视觉形象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从中寻找适合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路径。第五章则跳出历史发展的思路,在视觉文化发展的语境下对品牌构建和视觉形象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感悟中国百年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所带来的启示。结论对本文研究所得的成果观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基于目前国内缺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进行整体、系统研究的现状,本文将研究的侧重点设置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梳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在中国近百年的发展脉络,尝试分析和把握其中的发展规律,为我国当下与未来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可藉此从一个侧面认识和了解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其次,以我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的变迁为背景,从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对我国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切入,对自民国至今我国各历史阶段中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得失与意义加以思考。最后,站在视觉文化发展的高点,以整体性、多维度的视角来俯瞰视觉形象设计与品牌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视觉形象设计在现代品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总结出近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嬗变对于促进我国当代艺术设计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彭慧娟[8](2013)在《基于TRIZ/VE的产品设计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TRIZ理论是一种先进的创新方法体系,它的引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企业在国内外的技术创新竞争力,但通过多年来多国的实践应用后发现,TRIZ自身存在些许不足,它目前只能针对已有待解决问题的情况去告诉人们“如何做”,但也不能说明具体要“做什么”。另外,对还未明确具体的待解决问题的情况也没有给出具体的应用流程。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将TRIZ理论和传统创新方法中的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进行集成研究。通过分别研究TRIZ和VE这两种方法在产品的创新或改进中的特点及流程等,来进一步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然后构建出以TRIZ理论为核心的优势互补集成模型。以纸箱封装行业中的喷胶装置为例,按照集成流程,并结合计算机辅助创新(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简称CAI)软件Pro/Innovator6.0来对喷胶装置施行改造创新,具体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对TRIZ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国内的TRIZ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个新的几乎涵盖有当前TRIZ理论所涉及到的内容工具的TRIZ理论内容体系,并尝试着在CAI软件Pro/Innovator6.0的模块介绍中穿插介绍TRIZ理论的各大工具内容。(2)详细介绍VE的主要工作流程及其主要工具。在分析TRIZ、VE的局限性的基础上,将TRIZ和VE的集成基础进行梳理。以是否已确定待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构建出基于TRIZ/VE集成的产品设计模型。该模型提出:①遇到还没确定待解决问题的情况,可以借助VE中的对象的选择、信息收集、明确功能要求、功能分析、功能评价等工具来找到待解决的问题;②应用TRIZ理论得到多个通用解后,添加一个类似于VE中功能评价思想的“通用解评价”工具内容;③在方案评价阶段,要将TRIZ理论中的理想度依照VE中价值的量化方法进行量化,然后将量化后的理想度与VE中的方案评价方法进行集成加入到模型中,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为最优解的选取提供足够的依据和便利。(3)按照基于TRIZ/VE的产品设计集成模型流程,同时结合Pro/Innovator6.0软件,将喷胶装置施行改造,并取得最终的改造方案。

沈唯[9](2013)在《社会变迁中的上海设计研究 ——以淮海路的设计文化为核心》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旨在系统深入探讨上海设计的历史成就及其文化意蕴。上海文化及其设计成就,无疑是中国设计文化走出古典,走向现代,走向未来的重大标志性的事件,如何合理完整地把握其生理机质和文化底蕴是当代中国设计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属于个案性研究——即以淮海路设计文化为核心探讨上海设计文化问题。上海设计根植于上海大地,在历史长河的源远流长中,在历史发展的辩证性张力中,铸造着经典与辉煌;上海设计根植于上海城市,在城市功能的几度重大变化中,在城市形态层层叠叠的构筑中,充满着蓬勃的朝气与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上海设计根植于上海人们的生活需求,在“海派”文化的交织互动中,在设计传播的来来往往中,彰显着包容与创新的气魄与精神,闪耀着追求时尚与摩登的精雅光芒。本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在梳理上海传统设计的过程中对上海设计艺术的优秀传统作一些基础性理论研究,进一步发掘上海传统设计艺术的优秀成果,扬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另一方面,是寻求对上海的城市文化、城市发展注入创新的设计活力,使上海的设计艺术既具有丰厚的历史文脉,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发展特征。本研究除绪论和结论外,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社会变迁中的上海设计”简要归纳了上海设计的主要特征,即现代性、物质化、海派设计文化表现等。第二、“城市形态:淮海路的成长”主要探讨上海城市形态发展过程中淮海路的形态设计史及其构成要素分析。第三、“街道美学:淮海路景观设计变迁与考察”主要探讨了淮海路景观设计的历史文脉、欧陆风情以及襄阳公园、国泰电影院等景观设计艺术的表现手段。第四、“视觉权力:淮海路广告设计变迁与考察”主要探讨了淮海路广告设计中的身体美学表现、视觉构成法则应用以及霓虹灯广告设计的艺术表现手段。第五、“民生器用:淮海路器物设计变迁与考察”主要探讨了淮海路器物设计中的国内外器物设计传播特点、交通工具设计发展特征以及照明设计的艺术表现。第六、“城市意象:淮海路设计的变迁”主要探讨了城市意象中淮海路设计以上海工商业发展作为基础的特点、视觉与文化交融的特点以及时尚与高雅交融的特点。第七、“设计之都:上海设计面向未来发展的要素与可能性探索”主要探讨了上海设计面向未来的“生态”、“传统”、“智慧”、“视觉”、“美育”等要素的和谐发展等。论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梳理与勾勒社会变迁中的上海设计的发展轮廓,并研究其主要特征。第二、重点研究上海淮海路设计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淮海路上部分重要设计实例的艺术特色。第三、从对上海淮海路设计文化的研究引申出对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的思考以及对上海设计创新精神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张洪昌[10](2012)在《信息物理融合的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机电产品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嵌入式技术,系统构成日趋复杂,形成了由机械、电子、液压、控制等多领域子系统构成的综合体,并逐渐发展为一种具有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型复杂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System)。因此,必须研究适应产品新特征的数字化设计,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本文针对具有“信息”和“物理”融合特征的当前机电产品和未来CPS,结合产品设计流程,研究产品数字化设计,在国家“863”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国商飞相关产品研发项目的支持下,围绕数字化建模与仿真以及半物理仿真技术,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归纳了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从“瀑布”模型到“V模式”模型、“建模-设计-分析”循环迭代模型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各设计模型的特征与特点。针对CPS特性,提出了覆盖机电产品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及测试与验证各阶段,以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为基础,支持产品数字建模与仿真分析及半物理仿真验证的数字化设计流程框架。(2).针对CPS数字建模与仿真,采用基于多领域统一建模语言Modelica及工具软件MWorks,提出了从基础模型库、综合模型库到系统级多领域统一模型的层次化建模方法。并以飞机液压起落架系统为应用对象,建立了液压、机械、控制等综合模型库,针对起落架的收放控制、前起转弯控制、刹车控制和液压能源综合管理等具体应用建立了系统级多领域模型,并进行了数字仿真与分析。(3).提出了半物理仿真系统中界定“模型-模型”或“模型-实物”的“电信号优先分断”原则,并分析研究了构建半物理仿真系统的三个关键技术:针对硬件板卡与软件模型之间交联问题,提出了可以实现从模型到仿真目标机板卡接口无缝连接的RTI接口技术;针对CPS中多控制单元并行运行需求以及层次化物理模型到高效率模型实时代码之间映射问题,提出了适于多目标机的代码生成技术;针对不同控制单元的实时代码到相应目标机的配置管理、协调运行及监控反馈,提出了适于多目标机的代码下载技术。(4).提出了由数字仿真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及仿真目标机系统构成的机电产品通用数字化设计平台框架:基于Modelica多领域建模语言与MWorks工具软件构建数字仿真系统,支持从基础模型库、综合模型库到系统级嵌入式机电产品的层次化开发过程。基于RTI接口、支持多目标机代码生成和代码下载等半物理仿真关键技术,开发了综合管理系统,提供模型代码下载、运行控制、参数调整、变量监视等功能。采用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通过目标机与硬件板卡的配置,开发了仿真目标机系统,响应控制指令,接收仿真目标代码,执行模型实时运算,返回运行状态、监控变量等。(5).以液压起落架系统为工程实例,基于通用数字化设计平台框架,建立了液压起落架数字化设计平台,支持起落架的收放控制、前轮转弯控制、机轮刹车控制、液压能源综合控制等子系统的设计与试验。在系统方案设计阶段,为总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并进行匹配优化;在详细设计阶段,采用半物理建模与仿真技术,提供软硬交联的可靠验证;在试验与验证阶段,实现系统级、高置信度的仿真分析与试验。该平台有效的提高了液压起落架系统的研发效率,缩短了研发周期;目前,其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商飞的ARJ21和C919两型号飞机液压起落架的相关技术研发过程。

二、电工产品开发设计质量研讨会在沪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工产品开发设计质量研讨会在沪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三维建模的船体设计并行协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并行协同模式研究现状
        1.2.2 国内并行协同模式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船体设计各阶段的不同模式研究
    2.1 串行模式下船体设计内容及流程
        2.1.1 串行模式下船体设计内容
        2.1.2 串行模式下船体设计流程
        2.1.3 串行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2.2 并行协同模式下船体设计内容
        2.2.1 并行协同设计理论及平台构建
        2.2.2 并行协同模式下船体设计内容
        2.2.3 并行协同模式下船体设计流程
    2.3 两种模式下船体设计对比分析
        2.3.1 设计软件及模块的应用
        2.3.2 船体设计输出形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三维建模的船体设计并行协同方法研究
    3.1 船体并行协同设计的人员组织结构
        3.1.1 并行协同设计的人员组织结构
        3.1.2 初步设计详细设计人员能力需求
        3.1.3 生产设计人员能力需求
    3.2 船体并行协同设计的工作流程构建
        3.2.1 并行协同设计工作流程构建
        3.2.2 船体并行协同设计的协调
    3.3 船体并行协同设计计划控制
        3.3.1 船厂生产计划的控制
        3.3.2 生产设计计划的控制
        3.3.3 详细设计计划的控制
    3.4 船体并行协同设计的质量控制
        3.4.1 设计模型的质量控制
        3.4.2 设计图纸的质量控制
        3.4.3 生产信息的质量控制
    3.5 船体并行协同设计变更管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三维建模的船体并行协同设计应用
    4.1 船体并行协同设计建模
        4.1.1 并行协同设计项目的选择
        4.1.2 详细设计阶段的船体建模
        4.1.3 生产设计阶段的船体建模
        4.1.4 船体并行协同设计的工作内容
    4.2 船体并行协同设计的输出
        4.2.1 船体并行协同详细设计输出
        4.2.2 船体并行协同生产设计输出
    4.3 船体并行协同设计过程控制
        4.3.1 详细设计与生产设计的衔接
        4.3.2 现场反馈问题处理方法
        4.3.3 现场反馈问题统计及设计周期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巨星陨落 酒界同悲——缅怀白酒巨匠沈怡方先生(论文提纲范文)

1 投身中国酒业, 组织和参与中国白酒行业活动
    1.1 主持和参加中国白酒协会活动
    1.2 积极参加中国酒业协会活动
    1.3 主导苏鲁豫皖4省峰会
    1.4 发起主导中国白酒东方论坛
    1.5 参加行业科技成果鉴定
    1.6 参加其他相关机构和地方协会等相关行业活动
2 足迹遍天下, 为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发展把脉
    2.1 产品质量鉴评
    2.2 参加企业各种活动
3 积极培养人才, 为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引导香型风格走向
    4.1 确立“豉香”“特型”“馥郁香”
    4.2 白酒风格
5 倡导创新
    5.1 创新产品
    5.2 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5.2.1 安琪活性干酵母应用
        5.2.2 低度白酒除浊介质的应用
6 传播酒道文化, 提倡健康饮酒
    6.1 酒文化
    6.2 饮酒与健康
    6.3 酒道文化
7 关爱行业媒体
    7.1 为媒体撰稿
    7.2 参加媒体活动
    7.3 参加《酿酒科技》相关座谈会
    7.4 为《酿酒科技》题词
8 祝愿沈老一路走好

(3)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原因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与研究现状述评
        一、设计史研究类
        (一)对史实的叙述
        (二)对问题和现象的研究
        (三)个案研究
        二、对“机制”概念的研究
        三、设计类学科中运用“机制”概念的研究
        四、材料文献类
        (一)专史
        (二)回忆录、口述史
        (三)档案文献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Design在中国含义的演变
        一、图案
        二、工艺美术
        三、艺术设计
    第六节 本文对“艺术设计”概念的运用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与轻工业艺术设计的转型期
    第一节 从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的转变
        一、新中国成立前市场经济在上海的发展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第二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的新形态
    第三节 转型期的轻工业艺术设计体制
第二章 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构成
    第一节 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规模与分布
        一、轻工业艺术设计人员的总体分布状况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人员规模变化
    第二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收入
        一、私营艺术设计人员
        (一)公私合营前
        (二)公私合营后
        二、国营单位“体制内”艺术设计人员
    第三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从业群体的多面手特色与跨领域构成
        一、轻工业艺术设计师多面手特色形成背景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师多面手特色的利弊
第三章 轻工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第一节 高等美术教育的空白
        一、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尾声
        二、专业院校断层后的轻工业艺术设计教育
        三、轻工业系统艺术设计教育的兴办
    第二节 专业美术院校的短暂复兴
        一、“两校”成立后的轻工业艺术设计教育
        二、“两校”轻工业艺术设计教学特色
    第三节 “文革”时期“非常规”轻工业艺术设计教育
        一、“工、农、兵”轻工业艺术设计教育
        二、在停滞中发展的传统工艺教育
第四章 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服务的对象
        一、群众性活动与政治宣传艺术设计
        二、商业贸易领域艺术设计
        (一)对内贸易
        (二)对外贸易
        三、轻工业及日用品艺术设计
    第二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领导与管理体制
        一、轻工业系统所属单位
        (一)行业间分门别类的艺术设计领导体制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管理体制变革
        二、个人参与
        三、专业艺术设计机构
    第三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评价标准与体系
        一、轻工业艺术设计标准
        (一)民族风格探索
        (二)“适用、经济、美观”
        (三)“多快好省”
        (四)文艺革命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评价体系
第五章 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的成型与延续
    第一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的建立
        一、工作机制运转的基本形态
        (一)任务分配
        (二)队伍建设
        (三)人员管理
        (四)工作评价
        二、工作机制运转的特点
    第二节 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的“现代性”
        一、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中的“现代性”内涵
        二、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中的“现代性”基本特征
        (一)技术化
        (二)规模化
        (三)国家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附录: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大事记(1949-1978)
致谢

(4)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疆百花村电脑城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IT卖场业态的研究
        1.2.2 电子商务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电子商务与IT卖场业态发展现状
    2.1 经营模式的概念及类型
        2.1.1 经营模式的基本概念
        2.1.2 经营模式的类型
    2.2 IT卖场经营发展现状及分析
        2.2.1 IT卖场的概念及特点
        2.2.2 IT卖场发展历程
        2.2.3 IT卖场业态现状分析
    2.3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常见经营模式综述
        2.3.1 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点
        2.3.2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2.3.3 常见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及应用
    2.4 电子商务与传统IT产品销售终端的特性比较
第三章 BHC电脑城发展现状及经营环境分析
    3.1 BHC电脑城经营发展现状
    3.2 BHC电脑城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3.2.1 BHC电脑城存在的行业共性问题
        3.2.2 BHC电脑城自身面临的问题
    3.3 BHC电脑城经营环境分析
        3.3.1 宏观环境分析
        3.3.2 BHC电脑城经营发展的SWOT分析
第四章 电子商务环境下BHC电脑城经营模式构建
    4.1 BHC电脑城经营模式构建的思路及目标
        4.1.1 BHC电脑城经营模式构建原则及思路
        4.1.2 BHC电脑城经营模式构建的发展目标
    4.2 经营模式构建
        4.2.1 线上线下“双平台”融合型组织架构的建立
        4.2.2 线上线下“双平台”的渠道规划和管理
        4.2.3 线上线下“双平台”的商品规划和管理
        4.2.4 线上线下“双平台”的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管理
        4.2.5 线上线下“双平台”的物流配送管理
        4.2.6 线上线下“双平台”的客户服务管理
        4.2.7 线上线下“双平台”的盈利模式构建
第五章 BHC电脑城线上线下“双平台”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5.1 线上线下“双平台”的经营策略
        5.1.1 经营模式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5.1.2 经营模式有效实施的策略
    5.2 实施线上线下“双平台”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基于计算机辅助创新的产品设计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结构框架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TRIZ和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
    2.1 TRIZ理论
        2.1.1 概述
        2.1.2 TRIZ理论体系
        2.1.3 TRIZ的发展方向
    2.2 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
        2.2.1 概述
        2.2.2 计算机辅助创新的构成
    2.3 基于TRIZ的CAI软件Pro/Innovator
        2.3.1 分析问题
        2.3.2 解决问题
        2.3.3 方案生成
        2.3.4 知识管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价值分析及其应用
    3.1 价值工程概述
    3.2 价值分析
        3.2.1 价值分析概述
        3.2.2 价值分析的特点
        3.2.3 价值分析的主要工作步骤
        3.2.4 价值分析对象的选择
    3.3 基于CAI的价值分析
        3.3.1 理想度计算
        3.3.2 理想度诊断分析
    3.4 价值分析在CAI软件中的应用实例
        3.4.1 系统问题描述
        3.4.2 组件模型建立及价值分析
        3.4.3 问题分解及方案解决
        3.4.4 最终方案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计算机辅助创新的根源分析
    4.1 根源分析概述
        4.1.1 根源分析的基本概念
        4.1.2 根本原因分析应用现状
    4.2 根源分析的工具
        4.2.1 5W2H分析法
        4.2.2 树图
        4.2.3 头脑风暴法
        4.2.4 因果分析—鱼骨图
        4.2.5 关联图
        4.2.6 帕拉图
    4.3 根源分析的应用
        4.3.1 根源分析的实施框架
        4.3.2 根源分析在CAI软件中的应用
    4.4 根源分析解决问题的应用实例
        4.4.1 问题描述及定义
        4.4.2 根本原因调查及分析
        4.4.3 问题解决与方案生成
        4.4.4 确定最佳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蒜栽种机关键结构的创新设计
    5.1 大蒜栽种机简介
        5.1.1 概述
        5.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前景
        5.1.3 两种大蒜播种机械简介
    5.2 大蒜栽种机的关键因素
    5.3 基于CAI的大蒜栽种机的改进设计
        5.3.1 问题描述阶段
        5.3.2 分析问题阶段
        5.3.3 提出方案阶段
        5.3.4 方案评价阶段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上篇 2012中国品牌十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品牌的现代管理问题
    1. 引言
    2. 典型品牌事件1:同仁堂告别加盟店, 老字号欲转型升级
        2.1 事件概述
        2.2 事件起因
        2.3 事件经过
        (1) 舆论批判, 信誉受疑
        (2) 专项治理整顿动员部署大会
        (3) 合资经营药店降低后期成本
        2.4 事件结果
        2.5 事件点评
    3. 典型品牌事件2:归真堂活熊取胆惹争议, 品牌利益遭质疑
        3.1 事件概述
        3.2 事件动因
        3.3 事件经过
        (1) 四大争议
        a.活熊取胆:无痛还是虐待?
        b.活熊取胆真的没法替代?
        c.活熊取胆质量真的好吗?
        d.归真堂滥用活熊取胆了吗?
        (2) 法理博弈
        a.反对
        b.支持
        (3) 熊场开放日
        3.4 事件后续
        3.5 事件点评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自主宣传不到位
        4.2 品牌所有者缺位
        4.3 传统品牌保护存在法律盲点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5.1 品牌自身建设
        (1) 靠文化勾“魂”
        (2) 以技术创“心”
        (3) 凭国际开“眼”
        5.2 社会参与
        (1) 行业协会对传统品牌的保护
        (2) 消费者和社会团体对传统品牌的包容与保护
        5.3 法律保护
    6.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二、本土品牌的国际拓展问题
    1. 引言
        2.1 事件概述
        2.2 事件起因
        (1) 开拓国际市场, 提升国际影响力。
        (2) 收购竞争对手, 形成优势互补。
        2.3 事件经过
        (1) 阶段1:“大象”急寻买家, 业内暗潮涌动
        (2) 阶段2:三一公布收购, 业界疑云四起
        (3) 阶段3:路条之争, 工人抗议, 并购困难重重
        (4) 阶段4:排除困难, 完成交割
        2.4 事件结果
        2.5 后续发展
        经受考验未现消化不良
        “优势叠加”助推国际化
        2.6 事件点评
        英国《金融时报》彼得·马什:收购后的挑战
        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秘书长苏子孟:此前难以想象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这是一大进步
    3. 典型品牌事件2:徐工收购德混凝土巨头, 三大重工品牌鼎足而立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阶段1:收购传闻不断, 徐工讳莫如深
        (2) 阶段2:首次得到确认, 细节仍留悬念
        (3) 阶段3:正式签署协议, 收购进展顺利
        (4) 阶段4:双方交割完成, 收购尘埃落定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肖慧娟:应对欧盟相关兼并政策充分调研
        匿名市场分析人士:各大型机械制造商抢滩登陆欧美市场主要有三个原因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品牌战略方向问题
        (2) 品牌整合管理规划问题
        (3) 品牌价值变动问题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选择稳健适当的国际品牌战略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整合计划
        (3) 重视跨国并购后品牌的维护管理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三、线下品牌的上线之路问题
    1. 引言
    2. 典型事件1:京东、苏宁、国美的电商大战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京东挑起电商价格战
        (2) 电商价格战中各方反应
        1京东商城
        2苏宁易购
        3国美电器
        4消费者
        5供应商
        (3) 电商大战的战火由线上烧到了线下
        2.4事件结果
        2.5事件点评
    3. 典型事件2:淘宝天猫“双11”一天交易额突破191亿元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节前造势
        (2) “双11”光棍节变成“狂购节”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互联网品牌生命周期在缩短
        (2) 价格战不是树立电商品牌的、争夺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
        (3) 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供应链不够稳定
        (4) 利益之下, 无视网络品牌诚信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正确认识电子商务, 了解电子商务市场
        (2) 建立网络品牌, 制定品牌可持续发展战略
        (3) 展开线上线下结合的网络品牌营销
        (4) 完善供应链, 应重视消费者需求
        (5) 加强网络自律, 建立诚信品牌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四、中外品牌的权利冲突问题
    1. 引言
    2.典型品牌事件1:iPad商标权争夺案升级, 苹果唯冠品牌是非难解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注册商标
        (2) iPad商标转让
        (3) 产品上市侵权唯冠, 苹果初审败诉
        (4) 初次交锋
        (5) 案件升级
        (6) 最终结果
        2.4事件结果
        2.5事件点评
    3.典型品牌事件2:意大利上门讨伐假品牌, 自主品牌缺乏自信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发现问题
        (2) 了解情况
        (3) 达芬奇家具事件
        (4) “伪意大利”品牌集体亮相
        (5) “伪意大利”品牌的对策
        (6) 中国政府官方态度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消费者崇尚洋品牌的特殊心理
        (2) 商家缺失诚信一味逐利
        (3) 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监管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我国自主品牌的宣传
        (2) 法律和制度的完善
        (3) 加大监管部门的职能落实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五、文化品牌的价值塑造问题
    1. 引言
    2. 典型品牌事件1:人再囧途之泰囧——小成本电影创造了票房神话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小成本铸就国产品牌电影
        (2) 电影《人在囧途》
        (3)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
        2.4事件结果
        2.5事件点评
    3. 典型品牌事件2:《中国好声音》品牌节目爆发惊人热度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中国好声音》节目形态:新鲜、刺激、悬念十足
        (2) 《中国好声音》专业的品质
        (3) 《中国好声音》选手:具备人际吸引的魅力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文化品牌传播工具
        (2) 文化品牌传播水平
        (3) 文化品牌传播的沟通特点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为品牌塑造一种恰当的文化
        (2) 品牌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
        (3) 品牌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六、体育品牌的破困突围问题
    1.引言
    2.典型品牌事件1:空中飞人起诉乔丹体育, 品牌借势更需名正言顺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乔丹公开起诉乔丹体育
        (2) 乔丹体育公司回应
        (3) 乔丹体育欲反诉乔丹
        2.4事件后果
        2.5事件点评
    3. 典型品牌事件2:李宁亲自挂帅力挽狂澜, 品牌聚焦复苏拭目以待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2004—2009年的高速发展期
        (2) 2010年之后的低谷期
        (3) 原CEO张志勇下课, 李宁重拾大权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4. 典型品牌事件3:沃尔沃汽车签约林书豪, 品牌代言布局中美市场
        4.1事件概述
        4.2事件起因
        4.3事件经过
        (1) 沃尔沃签约林书豪
        (2) 林书豪中国行
        4.4事件结果
        4.5事件点评
    5.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创立品牌走捷径, 忽视品牌的法律风险
        (2) 名人效应褪去, 产品定位不清
        (3) 品牌与体育的融合
    6.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品牌经营要有远见, 注意规避法律风险
        (2) 要有准确的品牌定位
        (3) 品牌要理智的与名人合作, 实施清晰发展战略
    7.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七、授权品牌的资产管理问题
    1. 引言
    2.典型品牌事件:广药收回王老吉归属权, 品牌内耗导致亲痛仇快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从危机中走出, 打开共赢局面
        (2) 在销售奇迹中产生矛盾, 对簿公堂争夺“中国第一品牌”
        (3) 分道扬镳, 两版凉茶商标战继续进行
        2.4事件结果
        2.5后续发展
        (1) 加多宝:有证据显示红罐为其原创
        (2) “第三份协议”仍在仲裁阶段
        (3) 法律专家:知名商品应与商标分开
        2.6事件点评
    3.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缺乏战略眼光, 品牌意识淡薄
        (2) 过分依赖广告
        (3) 品牌法律风险管理的失误
        (4) 一元化企业战略法律风险管理失误
    4.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设计可行的品牌战略
        (2) 寻找到准确定位
        (3) 注重产品的质量
        (4) 维护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的统一
        (5) 企业文化融入品牌建设中
        (6) 要有品牌危机意识, 加强品牌管理
    5.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八、区域品牌的整合营销问题思考
    1. 引言
    2. 典型品牌事件1:东湖十年规划获批, 明确光谷品牌发展目标
        2.1事件概述
        2.2事件由来
        2.3事件经过
        (1) 筹建规划阶段 (1984—1988年12月)
        (2) 起步阶段 (1 9 8 8年1 2月-1991年)
        (3) 快速发展阶段 (1992—1999年)
        (4) 光谷建设阶段 (2000年后)
        2.4事件结果
        2.5后续发展
        2.6事件点评
    3. 典型事件2:安吉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生态立县成就区域品牌
        3.1事件概述
        3.2事件由来
        3.3事件经过
        (1) 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 探索绿色生态经济 (1998-2005年)
        (2) 树立区域品牌, 建设“中国美丽乡村” (2005-2009年)
        (3) 全民参与, 打造“最佳人居地” (2009年至今)
        3.4事件结果
        3.5后续发展
        3.6事件点评
        (1) 生态经济快速发展
        (2) 城市综合功能明显增强
        (3) 生态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高水平编制生态城市发展规划。
        (2)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 发展壮大绿色生态经济。
        (5) 大力改善市民生活居住环境。
        (6) 倡导全民生态环保理念。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九、国内品牌的海外维权问题
    1. 引言
    2. 典型事件1:奥康在欧胜诉反倾销案, 本土品牌冲破贸易壁垒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初次交锋底气虚
        (2) 再次交锋遭打击
        (3) 终获胜利维权益
        2.4事件结果
        2.5后续发展
        2.6事件点评
    3. 典型事件2:中文在线胜诉苹果公司, 品牌建设谨防着作侵权。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主动出击维权益
        (2) 再次庭审立场清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中国品牌难赢国际信任
        (2) 人才短板难抵国际考验
        (3) “怕麻烦”却吃尽哑巴亏
    5.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自我提升为品牌维权撑腰
        (2) 完备人才为品牌维权护航
        (3) 积极态度为品牌维权助力
    6.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十、食品品牌的诚信补救问题
    1. 引言
    2. 典型品牌事件1:肯德基遭遇安全问题, 高姿态难挽信任危机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媒体曝光, 相关企业纷纷否认
        (2) 权威调查, 百胜被曝知情不报
        (3) 公开致歉, 期待挽救信任危机
        2.4事件结果
        2.5事件点评
    3. 典型品牌事件2:良心药变身毒胶囊, 补救迟难让人放心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胶囊被曝铬超标, 药企声明撇干系
        (2) 药监公开抽检结果, 修正发布道歉通告
        (3) 召回焚毁问题胶囊, 再次致歉难解危机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4. 品牌的诚信补救不力问题原因分析
        (1) 体制不全、规则不硬致使监管不力, 培养了企业的“傲慢”
        (2) 速度太慢、力度太小难消负面影响, 加剧了公众对企业的不满
        (3) 后续动作乏力难给消费者信心, 品牌诚信补救任重道远
    5. 品牌的诚信补救问题对策思考
        (1) 用体制和规则破除企业傲慢
        (2) 用速度和力度减轻公众不满。
        (3) 用实际行动补救品牌诚信。
    6. 食品品牌诚信补救问题展望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 (同仁堂告别加盟店, 老字号欲转型升级)
    典型品牌事件2: (归真堂活熊取胆惹争议, 品牌利益遭质疑法理博弈)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三一重工收购德企巨头, 民企品牌兼并全球老大
    典型品牌事件2:徐工收购德混凝土巨头, 三大重工品牌鼎足而立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京东、苏宁、国美的电商大战
    典型品牌事件2:淘宝天猫“双11”一天交易额突破191亿元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苹果唯冠iPad商标权之争
    典型品牌事件2:“伪意大利”品牌集体曝光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人再囧途之泰囧----小成本电影创造了票房神话
    典型品牌事件2:《中国好声音》打造国内品牌电视节目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空中飞人起诉乔丹体育, 品牌借势更需名正言顺
    典型品牌事件2:李宁亲自挂帅力挽狂澜, 品牌聚焦复苏拭目以待
    典型品牌事件3:沃尔沃汽车签约林书豪, 品牌代言布局中美市场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广药收回王老吉归属权, 品牌内耗导致亲痛仇快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东湖十年规划已获批复, 明确光谷品牌发展目标
    典型品牌事件2:安吉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生态立县成就区域品牌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奥康在欧胜诉反倾销案, 本土品牌冲破贸易壁垒
    典型品牌事件2:中文在线胜诉苹果公司, 品牌建设谨防着作侵权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肯德基遭遇安全问题, 高姿态难挽信任危机
    典型品牌事件2:良心药变身毒胶囊, 补救迟难让人放心

(7)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选题研究的意义
    三、 选题研究的现状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 相关概念的厘定
    六、 对于研究资料的说明
第一章 中国古代标记设计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中国古代标记意识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古代商业标记设计与视觉传达体系
        一、 古代商业标记的设计
        三、 古代商业活动中的标记视觉传达体系
    第三节 近代西方商标与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萌生
        一、 近代西方商标与中国传统商业标记的比较
        二、 “洋货”的渗透与近代中国商标、广告的萌生
        三、 商业文化背景下的图像传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中国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第一节 品牌视觉形象构建的外部环境逐渐成熟
        一、 近代商业城市的崛起和品牌传播媒介的发展
        二、 商标管理的法制化和广告行业的发展
        三、 民族工商业的勃兴与民族企业品牌意识的建立
    第二节 民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初期
        二、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繁盛期
        三、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衰败期
    第三节 民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分析
        一、 多样化的内容题材
        二、 中西融通背景下的多元设计风格
        三、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形式分析
        四、 设计机构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支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第一节 政治语境下的商业美术改造
        一、 从月份牌画到新年画的改造
        二、 宣传画的创作与流行
    第二节 倍受抑制的广告业与产品品牌的缩减
        一、 广告业的衰退
        二、 品牌数量的缩减
    第三节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产品标志设计
        一、 产品标志设计的内容题材
        二、 产品标志设计的风格形式
        三、 代表性产品标志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第一节 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恢复与探索
        一、 政策方针的革新、实施与社会经济的起飞
        二、 国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复兴
    第二节 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发展与成长
        一、 稳定社会环境下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浪潮
        二、 企业 CI 战略下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三、 国内品牌形象构建的要素与问题
    第三节 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走向成熟
        一、 数字、信息时代的设计变革
        二、 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成熟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思考
    第一节 视觉文化演变对审美趋向的影响
        一、 视觉文化概念的提出与释读
        二、 视觉文化的发展对审美需求的满足
        三、 视觉文化的繁盛对审美趋向的影响
        四、 视觉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审美趋向转变
    第二节 品牌形象的视觉化构建
        一、 商业社会中的视觉消费与品牌形象
        二、 品牌形象视觉化构建的必然性
    第三节 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反思
        一、 对中国品牌文化的思考
        二、 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历程的思考
        三、 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影响力的归纳与思考
        四、 对国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结论
征引书目
图片来源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参与项目
附录
    附录一·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相关大事(1912——2012)
    附录二·民国至今中国品牌标志设计演变典型案例图汇
致谢

(8)基于TRIZ/VE的产品设计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TRIZ与传统创新方法
        1.2.2 TRIZ与VE集成
    1.3 论文的结构框架及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及CAI软件
    2.1 概述
        2.1.1 TRIZ理论概述
        2.1.2 CAI软件技术概述
    2.2 基于TRIZ理论的CAI软件的主要内容
        2.2.1 系统分析模块
        2.2.2 问题分解模块
        2.2.3 解决方案模块及科学原理知识库
        2.2.4 创新原理模块及矛盾问题工具
        2.2.5 方案评价模块及最终理想解
    2.3 TRIZ理论整体结构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价值工程理论及其工具
    3.1 价值工程的概述
        3.1.1 发展情况及趋势
        3.1.2 基本术语
    3.2 VE的主要工具
        3.2.1 功能分析
        3.2.2 功能评价
    3.3 价值工程的主要工作步骤
        3.3.1 准备阶段
        3.3.2 分析阶段
        3.3.3 方案制定阶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TRIZ和VE集成的产品设计模型
    4.1 局限性分析
        4.1.1 TRIZ模型的局限性分析
        4.1.2 VE模型的局限性分析
    4.2 TRIZ和VE集成的基础
    4.3 TRIZ和VE的集成模型框架研究
        4.3.1 模型概述
        4.3.2 提出问题阶段
        4.3.3 方案创新阶段
        4.3.4 方案评价阶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TRIZ/VE的喷胶装置设计
    5.1 喷胶装置简介
        5.1.1 概述
        5.1.2 喷胶装置的常见问题分析
    5.2 集成模型用于喷胶装置中
        5.2.1 提出问题阶段
        5.2.2 方案创新阶段
        5.2.3 方案评价阶段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社会变迁中的上海设计研究 ——以淮海路的设计文化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社会变迁中的上海设计
    2.1 上海设计现代性的诞生
    2.2 上海设计物质化的滥觞
    2.3 上海海派设计文化的表现
    2.4 上海设计与城市功能的变化
    2.5 上海设计:在技术、审美与社会变迁中的发展
第三章 城市形态:淮海路的成长
    3.1 城市形态变迁中的上海道路
    3.2 淮海路形态与功能融合的整体设计分析
    3.3 淮海路形态构成的设计要素分析
    3.4 淮海中路行号录变迁与形态设计
第四章 街道美学:淮海路景观设计变迁与考察
    4.1 霞飞路到淮海路的变迁——老上海记忆的设计文脉
    4.2 淮海路设计:彰显吃、穿、住的欧陆风情
    4.3 襄阳公园与复兴公园设计的法式风格
    4.4 重要街景节点:国泰电影院的装饰设计艺术
第五章 视觉权力:淮海路广告设计变迁与考察
    5.1 视觉中的身体美学:杭稚英的月份牌广告设计
    5.2 视觉构成法则的应用:淮海路的画报广告设计
    5.3 视觉的秩序与璀璨:淮海路的霓虹灯广告设计
第六章 民生器用:淮海路器物设计变迁与考察
    6.1 国内外器物设计传播中的淮海路
    6.2 上海器物设计传播中的淮海路
    6.3 交通工具设计的功能美学
    6.4 温暖与精雅:透射照明设计的欧陆气息
第七章 城市意象:淮海路设计的变迁
    7.1 工商业的崛起:城市意象中的上海设计变迁
    7.2 视觉与文化交融:城市意象中的淮海路设计变迁
    7.3 时尚与高雅交融:城市意象中的淮海路设计特征
第八章 设计之都:上海设计面向未来发展的要素与可能性探索
    8.1 上海设计创新的“生态”要素
    8.2 上海设计创新的“传统”要素
    8.3 上海设计创新的“智慧”要素
    8.4 上海设计创新的“视觉”要素
    8.5 上海设计创新的“美育”要素
    8.6 上海“设计之都”建设与上海设计发展的可能性探索
小结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附1:上海近现代设计主要设计师、设计作品、设计理念等
附2:上海设计文化大事记
附1、附2的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其它科研成果
致谢

(10)信息物理融合的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与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支持 CPS 的数字化设计
    2.1 引言
    2.2 当前机电产品与信息物理系统特征分析
    2.3 当前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分析
    2.4 支持 CPS 的数字化设计研究
    2.5 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在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3 支持 CPS 的数字建模与仿真
    3.1 引言
    3.2 机电产品建模与仿真过程分析
    3.3 支持 CPS 数字建模与仿真的特点分析
    3.4 支持 CPS 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3.5 液压起落架系统数字建模与仿真
    3.6 本章小结
4 支持 CPS 的半物理仿真技术
    4.1 引言
    4.2 当前半物理仿真系统分析
    4.3 支持 CPS 半物理仿真的特点分析
    4.4 支持 CPS 的半物理仿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支持 CPS 的数字化设计及关键技术应用
    5.1 引言
    5.2 机电产品通用数字化设计平台研究与实现
    5.3 液压起落架数字化设计平台研究与实现
    5.4 平台价值与意义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电工产品开发设计质量研讨会在沪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三维建模的船体设计并行协同应用研究[D]. 汤宁. 江苏科技大学, 2019
  • [2]巨星陨落 酒界同悲——缅怀白酒巨匠沈怡方先生[J]. 黄平,姜萤,杨国华,张肖克. 酿酒科技, 2017(03)
  • [3]新中国前三十年上海轻工业艺术设计工作机制研究[D]. 王宇轩. 上海大学, 2016(04)
  • [4]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疆百花村电脑城经营模式研究[D]. 李庆义. 西安石油大学, 2015(06)
  • [5]基于计算机辅助创新的产品设计技术研究及应用[D]. 李田. 广东工业大学, 2014(10)
  • [6]上篇 2012中国品牌十大问题[J]. 高欢,高振,王鹏,张宁,薄婧琛,宗一君,王建亚,张苏,于浩,陈凤超,毕茜,金琳琳,胡燕华,洪先锋. 商品与质量, 2013(24)
  • [7]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 孙绍君. 苏州大学, 2013(10)
  • [8]基于TRIZ/VE的产品设计技术研究及应用[D]. 彭慧娟. 广东工业大学, 2013(10)
  • [9]社会变迁中的上海设计研究 ——以淮海路的设计文化为核心[D]. 沈唯. 上海大学, 2013(04)
  • [10]信息物理融合的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 张洪昌.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电气产品开发设计质量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