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腹纱布残存脓肿一例的超声诊断

右上腹纱布残存脓肿一例的超声诊断

一、超声诊断右上腹纱布块存留伴脓肿形成1例(论文文献综述)

黄建伟[1](2012)在《不同术式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传统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及CT或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引流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以及三种手术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并探讨三种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01月-2012年01月期间收治的21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术前实验室检查和影像诊断,制订不同治疗方案,分别采用介入治疗、开腹胆囊切除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传统胆囊切除术94例(A组),其中男38例,女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8例(B组),其中男30例,女48例;CT或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引流术46例(C组),其中男19例,女27例。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内科合并症无明显差异(P>0.005)。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方案中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并观察术中有无胆管损伤、有无肠管损伤、术后有无出血、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三组不同手术方式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及CT或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的胃肠减压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均明显减少。并发症分布情况:A组(n=94)术后并发症有:切口感染14例(14.89%),腹腔内出血2例(2.1%),胆道损伤5例(5.32%),胆漏5例(5.32%);B组(n=74)术后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8例(10.26%),中转开腹手术18例(23.08%),切口感染2例(2.56%),胆道损伤15例(15.38%),胆漏13例(16.67%);C组(n=46术后并发症有:切口感染1例(2.17%),胆漏2例(4.35%),腹腔内出血1例(2.17%),无中转开腹手术及胆道损伤。结论:开腹胆囊切除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适应证广,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术后禁食时间长等因素,故其目前只有在腹腔镜操作不安全的少数情况下才会选择使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技术相对略复杂,且部分患者手术过程中有中转开腹的可能,但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成为首选。CT或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适用于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或不能耐受全麻或手术的患者,但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留置引流管,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所以通常需要二次手术才能彻底治愈本病。因此,目前来看,对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病例手术方式,不同方法各有所长,应根据不同病例的实际情况,实行个体化治疗。

王琳[2](2009)在《调胆合剂A用于胆囊切除术后减少胆汁分泌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项研究以前期动物实验为基础,以胆囊切除术后家兔为研究对象,观察调胆合剂A对于胆囊切除术后家兔胆汁分泌量的影响,探讨调胆合剂A引起家兔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动力学改变的机理。揭示调胆合剂A作用于临床胆囊切除术后产生胆道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为临床上应用调胆合剂A改善胆囊切除术术后早期胆道动力障碍提出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动物实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为指导,应用胆囊切除术后家兔为模型,采用经胃管注射给药的方法观察家兔胆囊切除术后8小时,16小时及24小时胆汁流量的改变,最后以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产生结论。2检测指标:对引流出的胆汁的成分及浓度的进行检测,观察实验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胆汁成分及浓度是否具有差异。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实验组家兔经胆囊切除术后灌注调胆合剂A,24小时胆汁分泌总量比照对照组明显减少,说明调胆合剂A具有抑制胆汁分泌,调节胆汁流量的作用。2观察实验结果:对引流出的胆汁的成分及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服用调胆合剂A与对照组相比较,胆汁成分及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胆合剂A能够在家兔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抑制胆汁分泌,减少胆道压力,有助于术后胆道系统通路的重新建立,促进胆道系统功能恢复,为临床防治PCBD开辟了新的思路。

宋宏萍[3](2008)在《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脏活动性出血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验一超声造影鉴别单纯肝血肿与肝血肿伴活动性出血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单纯肝血肿与肝血肿伴活动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n = 15;体重2.5 3.5 kg),实验动物经肝素化后,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肝脏建立肝脏闭合性损伤模型,部分实验动物(n = 10)随后用活检枪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入肝实质损伤肝动脉,制造肝脏活动性出血。动物模型建立后,分别用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扫查肝脏,观察是否存在肝血肿和肝活动性出血,及其位置。超声检查结束后对实验动物进行开腹探查,观察是否存在肝血肿和肝脏活动性出血,及其位置,并与超声诊断结果对比。结果:共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15例,其中单纯肝血肿5例,肝血肿合并活动性出血10例。二维超声检测出肝血肿9例(9/15),未发现活动性出血存在(0/10)。超声造影检测出肝血肿15例(15/15),表现为造影剂灌注缺损区,与肝实质界限清晰,造影全部过程中未见造影剂外溢现象。其中10例经超声造影证实合并存在活动性出血(10/10),活动性出血在超声造影中表现为造影剂从肝损伤区域外溢。开腹探查结果显示肝血肿部位和大小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相符,活动性出血部位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相符。结论:超声造影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别肝脏单纯血肿与血肿合并活动性出血的方法,是否存在造影剂活动性外溢现象是二者的鉴别要点。实验二快速微波凝固止血治疗肝脏活动性出血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微波快速凝固止血治疗肝脏活动性出血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n =12;体重2.5 3.5 kg)经麻醉后,开腹暴露肝脏。实验动物肝素化后,18G半自动活检针穿入肝实质约1 cm,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击发活检针损伤肝脏小动脉,制造肝脏活动性出血。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80 W组、60 W组和对照组,每组三只动物。每只动物做3 5个活动性出血点,各组之间作点对点对照。对照组活动性出血点不做任何治疗。治疗组肝脏活动性出血点制造成功后,立即将微波针置于出血点凝固止血,功率分别选择80 W或60 W,以肉眼观察出血停止为标准停止微波止血。对比80 W组和60 W组凝固止血时间。微波止血完毕后,分别用纱布吸血对比凝固点与对照组出血点出血量的差异。结果:肝脏活动性出血经微波凝固止血后,活动性出血立即停止或仅有少量渗血,原出血点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微波凝固区,中心为微波针道。80 W组与60 W组的平均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9±0.12 g vs 1.83±0.52 g,P < 0.05;0.10±0.10 g vs 1.83±0.52 g,P < 0.05),80 W组与60 W组对比,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 > 0.05。80 W止血速度快于60 W(13.1±4.2 s vs 18.3±7.9 s,P < 0.05)。80 W组凝固中心碳化率明显高于60 W组(81.25% vs 31.25%,P < 0.05)。结论:微波凝固止血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肝脏活动性出血的方法。60 W的微波功率可以有效止血并且无明显碳化,止血时间为10 s 40 s。实验三超声造影实时定位经皮微波凝固局部止血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闭腹条件下,超声造影实时引导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对肝脏活动性出血的止血作用。方法:用自制小型撞击器和活检枪建立腹部闭合伤合并肝脏活动性出血新西兰大白兔模型。经超声造影证实,成功建立20例腹部闭合伤伴肝脏活动性出血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微波治疗组(n = 10;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止血)和对照组(n = 10;不做治疗)。治疗完毕后(对照组空出相应时间),两组动物均静脉滴注平衡盐维持平均动脉压于70 mm Hg,观察1 h。记录平均动脉压和血Hct变化趋势。实验结束后,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实验动物,开腹探查记算腹腔失血量、液体总灌注量,观察肝脏微波作用部位。结果:超声造影可明确活动性出血点的位置并引导微波经皮凝固止血。微波凝固后,超声造影显示活动性出血停止,并被一圆形或椭圆形的造影剂充盈缺损区所代替。微波治疗组的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8.5±6.2 vs 100.8±16.6 ml,P < 0.05),液体总灌注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52.5±15.8 ml vs 167.0±40.8 ml,P < 0.05)。实验结束时微波治疗组的血Hct明显高于对照组(0.26±0.05 vs 0.19±0.04,P < 0.05)。结论:在兔肝脏活动性出血模型中,闭腹条件下,超声造影实时引导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显着降低了实验动物的失血量。提示超声造影实时引导经皮微波凝固止血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定位准确的治疗肝脏活动性出血的方法。

姚辉[4](2004)在《超声诊断右上腹纱布块存留伴脓肿形成1例》文中研究说明患者,女性,58岁。入院前7月余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术后右上腹反复胀痛7月余来我院行超声检查。查体:腹部饱满,右上腹可见平行右肋缘长约20 cm手术疤痕,右上腹深压痛明显,反跳痛不明显,腹部未扪及明确包块。

二、超声诊断右上腹纱布块存留伴脓肿形成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诊断右上腹纱布块存留伴脓肿形成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术式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资料
致谢

(2)调胆合剂A用于胆囊切除术后减少胆汁分泌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正文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观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脏活动性出血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实验一 超声造影鉴别单纯肝血肿与肝血肿伴活动性出血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快速微波凝固止血治疗肝脏活动性出血的可行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超声造影实时定位经皮微波凝固局部止血的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超声诊断右上腹纱布块存留伴脓肿形成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术式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分析[D]. 黄建伟.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 [2]调胆合剂A用于胆囊切除术后减少胆汁分泌的实验研究[D]. 王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9(07)
  • [3]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脏活动性出血的实验研究[D]. 宋宏萍. 第四军医大学, 2008(02)
  • [4]超声诊断右上腹纱布块存留伴脓肿形成1例[J]. 姚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4(06)

标签:;  ;  ;  ;  ;  

右上腹纱布残存脓肿一例的超声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