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时空分析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遥感影像时空分析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一、遥感图像时空分析的数据处理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杨传栋[1](2022)在《基于遥感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传统地理信息采集实时性低、数据真实性差、细节区域描述不清的问题,提出一种以遥感技术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主要由信息采集、成像处理、数据存储管理、场景控制以及数据传输模块组成。通过遥感技术远距离收集目标区域反射和辐射电磁波,形成图像,通过色调-亮度-饱和度(HIS:Hue-Intensity-Satuation)变换法增强图像清晰度,并采用加权融合算法处理图像细节部分。空间数据库对文本和图像数据分别存储和管理,同时建立属性自关联机制,以Sketchup软件对画面中地物渲染。最后,凭借RS422协议传输信息实现一机多用效果,增强系统抗干扰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实际使用体验优秀,呈现的地理信息图像清晰,边缘细节清晰可见,可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地理信息数据。

栾清华,秦志宇,王东,刘家宏,付潇然[2](2022)在《城市暴雨道路积水监测技术及其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日益频发的极端暴雨事件使得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为获得及时准确的积水数据,从道路积水监测技术层面,梳理了人工监测、传感器监测、遥感和视频影像监测的技术原理及相关改进,对比分析了不同传感器监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道路积水监测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就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认为,道路积水监测需充分利用现有的视频设备、改进遥感水体识别技术、构建多源立体监测网以及基于海量监测数据的雨洪物理-数字耦合模型等方面开展研发和应用,全方位提高城市的雨洪预警水平和能力。

刘笛,何伟,曹秀云[3](2021)在《基于尺度特征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分对地观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高分对地观测系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活动项目的约束影响,出现系统成像、回传及活动完成率低的问题,导致观测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了基于尺度特征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分对地观测系统设计;该系统通过管控中心服务器推送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实现三维显示任务的功能;利用CMOS图像传感器实现成像面对应点的传送和FPGA控制器控制其数据存储时间;采用BCM5464千兆交换机,实现数据高速传输;构建并训练尺度特征卷积神经网络,利用RPN网络识别目标区域特征,通过划分目标的前景和背景确定了该区域内的训练兴趣区域坐标,从而使RPN网络权值学习达到了预期目标,提升了目标检测识别的准确性,设计对地观测信息管理流程,完成系统设计;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系统最高成像、回传概率、活动完成率分别为83%、99.9%和100%,具有良好的观测效果。

王樱洁,王宇,禹卫东,赵庆超,刘开雨,刘大成,邓云凯,欧乃铭,贾小雪,张衡,赵鹏飞,王伟,余伟,葛大庆,唐新明,李涛[4](2021)在《See-Earth:高频时序多维地球环境监测SAR星座》文中认为我国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面临着卫星通用性、应用维度与深度以及广域观测效能等局限性,缺少面向全球并实现长期、稳定、高性能环境动态监测的卫星系统。随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国亟需发展面向全球动态环境监测的SAR卫星系统,实现大范围、高重访、长期、稳定、高精度的对地观测。该文提出一个高频时序多维地球环境监测SAR星座(简称See-Earth)计划,从系统构想、技术体制、性能分析、应用潜力以及新体制扩展几方面来进行探讨。

张润宁,王国良,梁健,张旭,王旭莹[5](2021)在《空间微波遥感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研究指明空间微波遥感经历了近5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及国家安全保障等领域。文章介绍了空间微波遥感技术的学科内涵,以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辐射计、散射计为代表,总结了国内外空间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不同行业用户应用需求以及空间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给出空间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建议。

张飞扬,胡月明,谢英凯,谢健文,萧嘉明,封宁,周炼清,史舟[6](2021)在《天空地一体耕地质量监测移动实验室集成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粮食需求压力巨大,耕地质量下降会影响粮食质量和安全。现行的耕地质量监测方法因检测时间长、时空信息不足等缺陷难以满足越来越繁重的耕地质量调查监测需求。本研究探讨了适用于耕地质量监测的方法及移动实验室案例,构建了天空地一体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搭建了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原位速测等技术的移动实验室架构,研发了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天空地多种监测方法的集成技术;创制了一套天空地一体的耕地质量监测移动实验室,并在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区域进行了实地测试,在2 h内完成5个采样点的土壤养分、重金属等13个项目所需指标的现场速测,验证了本研究成果与常规耕地质量监测方法相比监测效率和现场出具结果的能力更强。本研究能够弥补现行耕地质量监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并且在监测指标全面性和监测数据时空尺度上都更有优势,能大大提升各级业务部门耕地质量监测的效果,加强耕地管理和保护的能力。

邱银国,段洪涛,万能胜,高芮,黄佳聪,薛坤,彭兆亮,肖鹏峰[7](2022)在《巢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与模拟分析平台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近20年来,巢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对流域内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由于缺乏蓝藻水华全方位监测、高精度模拟和智能化分析手段,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现状掌握、异常识别、原因追溯、未来模拟"的目标,无法满足巢湖蓝藻水华科学防控与应急处置的要求,蓝藻水华引起的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本文针对巢湖蓝藻水华的全面监测和应急决策问题,整合了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视频监控、浮标监测和人工巡测手段,构建了巢湖水质和水华全方位监测网络;结合巢湖水动力—水质—藻类耦合模拟模型,研制了蓝藻水华预测预警和蓝藻水华暴发应急处置模块,实现了蓝藻水华短期(未来2日逐时)和长期(未来7日逐日)模拟,并实现了未来5日蓝藻水华沿岸堆积模拟.最终,通过集成巢湖水质和水华监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模块,研发了巢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与模拟分析平台,实现了全湖水质和水华现状迅速掌握、超标信息自动识别与高精度预测预警、沿岸重点区域水华堆积风险评估等功能,为巢湖蓝藻水华的科学防控和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樊湘鹏,周建平,许燕[8](2021)在《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农情信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及时准确地获取田间作物生长状况及环境信息,是对农作物进行精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获取不同尺度作物影像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农情信息监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文章主要针对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的构成、作物长势监测、产量预测、营养诊断、病虫草害监测、作物倒伏、生长胁迫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剖析,分析了无人机低空遥感在农情信息监测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农情遥感监测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智能化不断发展以及低成本、微小型化传感设备的探究,利用多源数据的融合与互补性,形成通用性强、易操作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扩大无人机低空遥感在精准农业作物表型信息获取与解析中的应用范围.

买买提·沙吾提[9](2012)在《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与预警网络传输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资源退化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在开发和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的过程中,特别是新疆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盐渍化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是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盐渍化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具有快速、宏观、动态等特点,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所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盐渍化土壤的性质、而积、程度、地理分布、时空变化及其治理、防止扩散等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国内外区域尺度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应用已趋于主流,但各种信息提取方法结果不确定性较强,其通用性及定量化并不令人满意。同时,目前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的各种研究结果及决策方案等信息的数字化、智能化、计算机决策自动化技术基础研究比较薄弱,还存在着传输时效差、传播不畅、信息覆盖面有限、受各种制约条件限制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科学问题,首先,利用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通过分析土壤盐渍化程度与地表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综合反映盐渍化土壤生物物理特征的指数—盐渍化遥感监测指数SDI;提出了基于遥感影像融合的盐渍地信息提取方法;提出面向对象的土壤盐渍化信息提取方法。其次,分析土壤盐渍化时空演变、预测和预警等问题,对研究区域的土壤盐渍化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利用计算网络和Web GIS技术开发土壤盐渍化多源遥感监测与预警网络传输系统。主要结论有:(1)利用面向对象方法的盐渍地信息提取总体精度为89.38%,较传统方法提高8.24%; KAPPA系数为0.88,较传统方法提高0.08。该信息提取方法能实现较为精确的盐渍地信息提取,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盐渍地信息提取中具有一定的优势。(2)与HIS, PCA, Gram-Schmid等传统的影像融合方法相比,WAVELET(小波)融合方法不仅能更好地保持影像光谱扭曲最小,而且能提高空间分辨率。在影像信息熵、清晰度等方面都表现更好,这对盐渍地信息的提取和分类是非常有利的;基于小波融合方法的影像分类相对于单纯的ALOS多光谱影像分类精度而言,分类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提高5%),因此它必将在实际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3)本文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反照率(Albedo)等两个地表参数作为揭示土壤盐渍化发生过程和程度的重要参数,并对盐渍化土壤在NDVI-Albedo二维特征空间的分布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盐渍化土壤在此空间上具有较显着的线性分布规律特征,因此提出了综合反映盐渍化土壤生物物理特征的遥感监测指数(Soil Detection Index,SDI)。由于所选取的指标简单易懂、易于获取,具有明确的生物物理意义,因此该模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盐渍化土壤地表覆盖、水热组合及其变化情况,有助于综合分析土壤盐渍化发生的过程和对其进行遥感监测。(4)对研究区域从1989年到2010年,通过各类地物的相互转化,动态度以及重心偏移进行定量的分析,从而揭示21a间的土壤盐渍化的时空变化情况。①1989—2001年,各类地物面积呈现五增二减的趋势:耕地、林地、中度盐渍地、水体和其他均有所增加;而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有所减少;2001—2006年,呈现四增三减的趋势:耕地,轻度盐渍地,中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均有所增加;林地、水体和其他均有所减少;2006—2010年,呈现四增三减的趋势:中度盐渍地,重度盐渍地、水体和其他均有所增加;耕地、林地、轻度盐渍地均有所减少。②通过Markov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从2015年到2030年,耕地从原本占总面积的3.87%,降低至占总面积的2.98%。林地和轻度盐渍地所占总面积的比例也在逐年稳定降低。中度盐渍地、重度盐渍地、水体和其它占总面积的比例均逐步递增。尤其其它类(G)的增长比例最为显着,从2015年的440920hm2,显着增长到2030年的497440hm2,所占比例也完全吻合逐步增长的趋势。③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地物的重心均有所偏移。其中水体的重心于1989—2001年间向北迁移的距离最远,为23.12km;同期重度盐渍地重心迁移距离次之,为22.04km。林地的重心于1989—-2001年间逐年向西南方向迁移,并且迁移的距离逐年增大,中度盐渍地重心总体向西北方向偏移。(5)研究区中的盐渍化土壤预警主要以中警、轻警为主,其中重警区域面积达到总面积的15%,主要在库车河下游东南部一带分布;中度警区域面积为总面积的31%,主要在塔里木河的北部和渭干河下游一带分布;轻警区域则占总面积的30%,分布在洪冲积扇下部、库车河两岸和塔里木河灌区;不需要警戒的区域面积较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包括洪冲积扇下部和渭干河、库车河中游的平原地区。从整个研究区来看,盐渍化的警区的分布呈以下特点,一是盐渍化的中警、重警区域呈块状分布,分布的区域较为集中,而轻警区域呈片状或者斑点状断续分布。二是盐渍化预警等级呈现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趋势。(6)给出了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和预测、预警结果的网络发布技术及流程。可视化显示主要实现了在Web GIS支持下的远程土壤盐渍化信息在Internet上快捷的数据发布、地图浏览、历史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双向定位查询、空间分析、评价等基本功能。该系统具有界面清晰、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和功能强大等特点,加强了土壤盐渍化信息资源的计算机管理水平。

谭克龙[10](2007)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态环境研究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3S技术正在不断深入和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数字生态监测系统建设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国内实际运行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还很少,技术手段还很不完善,遥感和GIS没有实现有机的融合,生态信息的提取主要依靠目视解译或人机交互的办法,图像处理和GIS商业软件难于满足大区域、复杂系统的需求,许多软件不能有效集成,系统信息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导致在现阶段还是难于全面、准确、迅速地实现生态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报,直接影响了保护措施和调控对策的实施效果。塔里木河流域面积102×104km2,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级棉花、石油化工基地和21世纪能源战略接替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战略地位,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低效利用,下游近400km河道断流萎缩,尾闾台特玛湖干涸,中下游植被衰败,并有向上游发展的趋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本论文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变化特征和生态保护治理与管理需求,在国家重大项目“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支持下,利用组件式GIS技术进行二次开发,为塔里木河流域设计、研发、建立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平台理论、总体设计与开发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和结论。1.在“数字流域”框架体系下,以生态环境遥感业务流程为主线,充分应用并集成“3S”技术手段,开发建立了生态环境遥感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动态监测、分析与预警,及信息共享的大型综合性、业务化运行系统。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构合理,逻辑关系清楚,实用性强。采用“数据流集成式”的体系结构,以数据集成为中心,以各子系统间数据流动关系为纽带,把整个系统集成为基于子系统数据间关系紧密、物理结构松散的组件式系统,为数字塔里木河流域建设奠定了基础。2.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及相关因素的数据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采用数据仓库管理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多源数据无缝集成、海量空间数据存储技术的建库思想,设计了可以实现拓扑和非拓扑、空间和属性、矢量-栅格一体化的流域空间数据库,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在“计算机”中对流域的“复杂实体”和“海量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一体化管理问题,建立了塔里木河流域多源、多尺度、多类型、跨带的无缝、海量空间数据库。3.采用不同尺度、不同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构建了多层次、多目标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运行体系。根据塔里木河地物类型、地形等区域特征,采用分级分类的思想,研发了大区域生态环境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模块,应用于塔里木河流域内的土地利用、荒漠化、植被、盐渍化等专题信息提取,信息提取精度达到87%,校正后达到95%,建立了大规模信息提取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标准。为方便信息自动提取和人机交互解译,设计建立了全新、完善的知识库系统,提高了信息提取、交互解译和动态监测的精度,实现了解译标志和参考信息系统化管理。4.研究开发实现了遥感与GIS功能的有机融合。分别基于IDL语言和AO控件开发,在统一界面下实现了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标志建立、信息提取、编辑校正、动态监测和分析统计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其次,在“数据流集成式”的体系结构下,遥感监测信息还可以利用生态分析子系统的强大空间分析能力进行数据的深层分析和运算,实现生态预警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克服了以往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GIS软件各自的弱点,将遥感图像处理、信息提取与GIS编辑分析功能有效地集成为实用性更强的系统。5.将CA模型与GIS的专业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建立了大范围的土地利用趋势分析(GeoCA-Landuse)模型,开发了塔河流域“三源一干”土地利用趋势分析模块。为流域长远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辅助决策能力。论文研究在遥感信息自动提取,RS与GIS一体化,大型综合性、运行化生态遥感监测系统研制等方面具有一定创新,对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数字流域”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二、遥感图像时空分析的数据处理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遥感图像时空分析的数据处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遥感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遥感技术下系统整体构架
    1.1 信息采集模块
    1.2 遥感技术成像处理模块
        1.2.1 图像缓存
        1.2.2 图像处理
        1.2.3 图像融合
    1.3 数据存储管理模块
    1.4 场景控制模块
    1.5 数据传输模块
2 仿真实验
3 结 语

(2)城市暴雨道路积水监测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道路积水监测技术
    1.1 人工监测技术
    1.2 传感器监测技术
        1.2.1 接触式
        1.2.2 非接触式
    1.3 影像监测技术
        1.3.1 遥感影像监测技术
        1.3.2 视频图像监测技术
2 道路积水监测技术应用
    2.1 传感器积水监测应用进展
    2.2 影像监测技术应用进展
        2.2.1 遥感影像应用
        2.2.2 视频图像应用
3 结 论

(3)基于尺度特征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分对地观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分对地观测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 高分对地观测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2.1 管控中心服务器
    2.2 图形工作站
    2.3 星载遥感器
        2.3.1 CMOS图像传感器
        2.3.2 FPGA 控制器
        2.3.3 CAN 总线
    2.4 千兆交换机
    2.5 跟踪站与控制中心
3 高分对地观测系统软件部分设计
    3.1 基于尺度特征卷积神经网络的观测信号识别
        3.1.1 RPN网络
        3.1.2 目标识别网络
        3.1.3 信号识别
    3.2 观测信息管理功能设计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系统方案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系统成像机会
        4.2.2 回传机会
        4.2.3 活动完成率
5 结束语

(4)See-Earth:高频时序多维地球环境监测SAR星座(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See-Earth系统构想
    2.1 系统概念与指标
    2.2 系统方案
        2.2.1 SAR系统方案
        2.2.2 天线子系统方案
        2.2.3 轨道
3 技术体制
    3.1 方位向多通道技术
    3.2 俯仰向中频DBF技术
    3.3 极化体制
        3.3.1 多极化工作模式
        3.3.2 极化模糊性能分析
        3.3.2. 1 全极化与混合全极化SAR系统
        3.3.2. 2 混合简缩极化SAR系统
        3.3.3 极化SAR模糊抑制
        3.3.3. 1 传统全极化SAR系统距离模糊抑制方法
        3.3.3. 2 混合全极化SAR系统模糊抑制方法
4 性能分析
    4.1 成像性能
    4.2 观测性能
5 应用潜力
    5.1 服务国家重大工程
    5.2 自然资源监测
    5.3 灾害应急管理
    5.5 地球科学潜力
6 新体制拓展
    6.1 双多基成像
    6.2 多角度二维洋流测量
    6.3 三维形变监测
7 总结

(5)空间微波遥感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空间微波遥感技术发展现状
    1.1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1.2 星载雷达高度计
    1.3 星载辐射计
    1.4 星载散射计
2 空间微波遥感技术应用需求分析
    2.1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2.1.1 高分宽幅成像需求
        2.1.2 定量化应用需求
        2.1.3 地理测绘及地表形变测量需求
        2.1.4 穿透探测需求
        2.1.5 快速重访的需求
    2.2 星载雷达高度计
        2.2.1 高的测高精度和高时空分辨率需求[26]
        2.2.2 近岸观测能力需求
    2.3 星载辐射计
    2.4 星载散射计
3 空间微波遥感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3.1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3.1.1 多种成像模式
        3.1.2 频段的扩展以及多频段的融合
        3.1.3 极化与干涉SAR的融合
        3.1.4 SAR产品空间、时间维度的发展
        3.1.5 SAR卫星平台多样化发展
    3.2 雷达高度计
    3.3 星载辐射计
    3.4 星载散射计
4 发展建议
    4.1 统筹规划,构建我国空间微波遥感体系
    4.2 重点构建满足特定需求的高性能卫星系统
    4.3 关注载荷多种技术路线及技术体制融合发展
    4.4 重视空间微波器件的技术突破与工程实现
    4.5 优化星地一体化指标体系,充分挖掘潜在应用效能
    4.6 研究信息识别能力提升的方法
5 结束语

(6)天空地一体耕地质量监测移动实验室集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空地一体移动实验室集成设计
    1.1 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1.2 耕地质量监测移动实验室架构设计
    1.3 移动实验室集成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7)巢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与模拟分析平台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平台总体设计
    1.1 蓝藻水华“天空地”立体监测模式设计
    1.2 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2 关键技术研究
    2.1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全湖蓝藻水华全自动提取关键技术
    2.2 基于岸基视频的滨岸带蓝藻水华信息高精度提取算法
    2.3 蓝藻水华模拟与堆积风险评估关键技术
3 平台实现与应用
    3.1 水质和水华“天空地”协调监测与分析
    3.2 蓝藻水华模拟预警与应急决策支持
    3.3 平台性能评估
4 结语

(8)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农情信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无人机低空遥感概述
    1.1 无人机低空遥感
    1.2 无人机的种类
    1.3 农情遥感机载传感器的种类
    1.4 无人机农情遥感监测的优势
2 无人机低空遥感在农情信息监测中的应用
    2.1 作物长势监测
    2.2 作物产量估测
    2.3 作物氮素诊断
    2.4 作物病虫草害监测
    2.5 作物倒伏状态监测
    2.6 作物水分胁迫诊断
3 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农情信息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
    3.1 当前无人机低空遥感监农情信息研究存在的不足
    3.2 无人机低空遥感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3.2.1 农情遥感监测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3.2.2 机载传感设备的低成本、微小型化的研发方向
        3.2.3 无人机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挖掘不断深入
        3.2.4 遥感监测技术标准化和易操作方案的推广
4 结论

(9)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与预警网络传输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4 发展趋势分析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野外考察及研究数据
    2.1 研究区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与水文状况
        2.1.4 土壤、土地利用类型
    2.2 社会经济条件
    2.3 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现状
    2.4 数据获取和处理
        2.4.1 研究资料
        1) 主要遥感影像数据
        2) 其它数据
        2.4.2 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统计数据
        2.4.3 数据处理
        2.4.4 土壤样本的采样和分析
        2.4.5 遥感影像分类系统的确定
    2.5 研究内容、方案与技术路线
        2.5.1 研究目标
        2.5.2 研究内容
        2.5.3 研究方案
        2.5.4 研究技术路线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壤盐渍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3.1 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方法概述
        3.1.1 土壤盐渍化监测中的地面调查数据
        3.1.2 盐渍化土壤遥感信息特征
        3.1.3 盐渍化土壤专题信息提取
    3.2 基于面向对象的土壤盐渍化信息提取方法
        3.2.1 面向对象遥感影像分析方法原理
        3.2.2 土壤盐渍化信息提取
        3.2.2.1 最优分割尺度确定
        3.2.2.2 分类方案的确定
        3.2.2.3 规则建立与分类
        3.2.3 结果与分析
        3.2.4 结论
    3.3 基于地表定量参数的土壤盐渍化信息提取方法
        3.3.1 引言
        3.3.2 研究方法
        3.3.2.1 实验区和数据处理
        3.3.2.2 NDVI-Albedo特征空间的构建
        3.3.2.3 NDVI-Albedo特征空间的盐渍化过程
        3.3.2.4 盐渍化遥感监测指数确定
        3.3.3 结果与分析
        3.3.4 结论
    3.4 基于融合方法的盐渍地信息提取方法
        3.4.1 引言
        3.4.2 融合原理与方法
        3.4.2.1 遥感影像融合的定义
        3.4.2.2 遥感影像融合的过程
        3.4.2.3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分类
        3.4.2.4 融合算法简介
        3.4.3 图像融合评价标准
        3.4.4 图像的融合处理应用
        3.4.5 盐渍地信息提取
        3.4.6 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壤盐渍化时空演变、预测和预警研究
    4.1 土壤盐渍化动态演变规律研究
        4.1.1 结果与讨论
        4.1.1.1 土壤盐渍化动态格局变化分析
        4.1.1.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相互转化
        4.1.1.3 动态度分析
        4.1.1.4 预测结果与分析
        4.1.1.5 各地类重心转移变化分析
        4.1.2 结论
    4.2 土壤盐渍化预警研究
        4.2.1 研究资料和数据处理
        4.2.2 土壤盐渍化预警因子的选择
        4.2.3 预测模型的建立
        4.2.4 构建判别矩阵和权重计算
        4.2.5 预警结果与分析
        4.2.6 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与预警网络传输系统开发
    5.1 系统数据源
    5.2 系统设计
        5.2.0 系统目标
        5.2.1 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
        5.2.2 系统开发模式
        5.2.3 系统功能分析
        5.2.4 系统功能结构
        5.2.5 系统数据库设计
    5.3 系统实现
        5.3.1 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5.3.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和展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附录:程序部分代码

(10)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环境研究发展趋势
        1.1.2 遥感技术应用发展动态
        1.1.3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动态
        1.1.4 “数字流域”发展现状
    1.2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4.1 目标
        1.4.2 内容
    1.5 研究的思路与原则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流域生态环境概况
        2.1.1 概况
        2.1.2 流域生态环境要素
        2.1.3 生态系统划分
        2.1.4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2 流域信息化现状
第三章 系统总述
    3.1 系统总体结构
    3.2 系统逻辑结构
    3.3 系统功能概述
    3.4 各子系统间关系和接口
        3.4.1 子系统数据流动关系
        3.4.2 数据接口
        3.4.3 软件接口
    3.5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3.5.1 软件平台
        3 5 1.1 遥感处理基础平台
        3.5.1.2 GIS基础平台
        3.5.1.3 空间数据引擎
        3.5.1.4 数据库基础平台
        3.5.2 硬件设备
        3.5.3 软件在硬件设备中的配置
    3.6 系统建设关键技术
        3.6.1 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技术
        3.6.2 空间数据无缝镶嵌技术
        3.6.3 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3.6.4 基于数据流的系统集成技术
        3.6.5 遥感与GIS集成技术
        3.6.6 土地利用趋势分析地理元胞自动机
        3.6.7 基于WebGIS的信息共享技术
第四章 数据管理与数据库子系统
    4.1 数据分类与数据源
        4.1.1 属性数据
        4.1.1.1 水文数据
        4.1.1.2 社会经济数据
        4.1.1.3 水利工程数据
        4.1.1.4 生态环境数据
        4.1.2 空间数据
        4.1.2.1 遥感影像数据
        4.1.2.2 空间基础地理图形数据
        4.1.2.3 生态环境专题图形数据
        4.1.2.4 GPS控制点数据
        4.1.3 多媒体数据
    4.2 数据标准及元数据
        4.2.1 代码设计
        4.2.1.1 代码设计原则
        4.2.1.2 代码标准
        4.2.2 数据字典
        4.2.3 元数据库
        4.2.3.1 元数据分级与特征
        4.2.3.2 元数据库主要内容
        4.2.3.3 元数据入库
    4.3 数据建库
        4.3.1 主要技术指标
        4.3.1.1 数据库范围
        4.3.1.2 数学基础
        4.3.1.3 数据组织
        4.3.1.4 数据量分析
        4.3.2 无缝空间数据库设计与构建
        4.3.2.1 问题的提出
        4.3.2.2 无缝数据库
        4.3.2.3 缝隙产生原因
        4.3.2.4 数据缝隙类别和表现
        4.3.2.5 无缝镶嵌技术
        4.3.3 海量空间数据存储
        4.3.3.1 空间数据存储技术
        4.3.3.2 影像金字塔结构
        4.3.3.3 影像数据压缩
        4.3.4 基础数据库
        4.3.4.1 数据内容
        4.3.4.2 数据存储结构
        4.3.4.3 空间索引设计
        4.3.4.4 入库数据校验
        4.3.4.5 数据入库
        4.3.5 主题数据库
        4.3.6 成果数据库
        4.3.6.1 成果数据库内容
        4.3.6.2 命名规范
        4.3.6.3 数据入库
        4.3.6.4 结构设计
    4.4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4.4.1 子系统结构
        4.4.2 子系统接口
        4.4.3 子系统功能
第五章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
    5.1 监测体系构建
        5.1.1 全流域高时间分辨率、低空间分辨率监测
        5.1.2 “四源一干”中等空间分辨率监测
        5.1.3 干流典型区高分辨率监测
    5.2 子系统结构
    5.3 系统内部数据关系
    5.4 子系统模块功能
        5.4.1 图像处理模块
        5.4.2 知识库模块
        5.4.3 信息提取模块
        5.4.3.1 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
        5.4.3.2 植被类型信息提取
        5.4.3.3 土地沙质荒漠化信息提取
        5.4.3.4 土壤盐渍化信息提取
        5.4.3.5 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5.4.4 动态监测模块
        5.4.5 数据管理模块
    5.5 应用实践研究
        5.5.1 阿克苏河流域1: 10万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5.5 1.1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5.5 1.2 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
        5.5.2 喀尔达依1:1万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5.5.3 专题成果数据精度评价
第六章 生态分析子系统
    6.1 子系统结构与数据流程
        6.1.1 子系统总体结构
        6.1.2 子系统数据流程
    6.2 子系统功能
    6.3 生态环境预警分析分系统
        6.3.1 分系统结构
        6.3.2 技术方案与数据流程
        6.3.3 模型构建与模块功能
        6.3.3.1 沙质荒漠化预警分析
        6.3.3.2 盐渍化预警分析
        6.3.3.3 植被盖度预誓分析
        6.3.3.4 地下水预警分析
        6.3.3.5 河道水流预警分析
    6.4 土地利用趋势分析分系统
        6.4.1 分系统功能结构
        6.4.1.1 土地利用叠加分析模块
        6.4.1.2 土地利用转移分析模块
        6.4.1.3 土地利用趋势分析模块
        6.4.2 土地利用CA模型研究与应用
        6.4.2.1 CA模型的理论基础
        6.4.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6.4.2.3 阿克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6.4.2.4 GeoCA-Landuse模型的建立
        6.4.2.5 模型运行
    6.5 综合制图分系统
        6.5.1 分系统功能
        6.5.2 符号库开发
第七章 业务处理与信息服务子系统
    7.1 子系统结构
        7.1.1 子系统总体结构
        7.1.2 子系统逻辑结构
    7.2 主要技术路线
        7.2.1 技术架构
        7.2.2 动态报表的实现
        7.2.3 功能扩展
    7.3 功能模块划分
    7.4 专业业务处理分系统
        7.4.1 分系统功能
        7.4.2 分系统流程及开发实现
        7.4.2.1 数据管理
        7.4.2.2 数据图形化查询
        7.4.2.3 图形图像服务
        7.4.2.4 文档管理
    7.5 日常办公业务处理分系统
        7.5.1 分系统基本功能
        7.5.2 核心功能流程及开发实现
        7.5.2.1 收发文管理
        7.5.2.2 车辆管理
        7.5.2.3 个人办公
        7.5.2.4 图片库
        7.5.2.5 信息管理
        7.5.2.6 协同办公
    7.6 塔河网信息服务分系统
        7.6.1 塔河网信息服务栏目内容与功能
        7.6.1.1 栏目结构与内容
        7.6.1.2 塔河网信息服务功能
        7.6.1.3 网站信息更新
        7.6.2 邮件系统
        7.6.3 塔河论坛
        7.6.4 网络上报
    7.7 系统维护
        7.7.1.1 用户管理
        7.7.1.2 日志管理
第八章 系统安全
    8.1 数据库安全性设置
        8.1.1 物理安全
        8.1.2 逻辑安全
    8.2 应用系统安全性设置
        8.2.1 数据权限
        8.2.2 用户权限设计
    8.3 系统外部安全保证
        8.3.1 网络安全
        8.3.1.1 配备防火墙
        8.3.1.2 扫描系统
        8.3.1.3 病毒防护
        8.3.2 安全制度
第九章 结语
    9.1 成果与创新
    9.2 完善与扩展展望
参考资料
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遥感图像时空分析的数据处理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遥感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J]. 杨传栋.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2(01)
  • [2]城市暴雨道路积水监测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 栾清华,秦志宇,王东,刘家宏,付潇然. 水资源保护, 2022
  • [3]基于尺度特征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分对地观测系统设计[J]. 刘笛,何伟,曹秀云.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1(12)
  • [4]See-Earth:高频时序多维地球环境监测SAR星座[J]. 王樱洁,王宇,禹卫东,赵庆超,刘开雨,刘大成,邓云凯,欧乃铭,贾小雪,张衡,赵鹏飞,王伟,余伟,葛大庆,唐新明,李涛. 雷达学报, 2021(06)
  • [5]空间微波遥感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 张润宁,王国良,梁健,张旭,王旭莹. 航天器工程, 2021(06)
  • [6]天空地一体耕地质量监测移动实验室集成设计[J]. 张飞扬,胡月明,谢英凯,谢健文,萧嘉明,封宁,周炼清,史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06)
  • [7]巢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与模拟分析平台设计与实践[J]. 邱银国,段洪涛,万能胜,高芮,黄佳聪,薛坤,彭兆亮,肖鹏峰. 湖泊科学, 2022
  • [8]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农情信息研究进展[J]. 樊湘鹏,周建平,许燕.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1(05)
  • [9]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与预警网络传输系统研究[D]. 买买提·沙吾提. 新疆大学, 2012(06)
  • [10]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D]. 谭克龙. 陕西师范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遥感影像时空分析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