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甜菜主要病害及防治

新疆甜菜主要病害及防治

一、新疆甜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吉晶晶[1](2021)在《哈尔滨地区大白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文中提出

田慧[2](2021)在《紫花苜蓿根腐病菌立枯丝核菌遗传多样性和进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简称苜蓿)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广的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根腐病(Root rot)是苜蓿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引起草地衰败,严重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进而降低其饲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是苜蓿根腐病的重要病原真菌之一,因其土壤习居特性可在土壤和植物残体中长期存活,且种内遗传变异丰富,导致该病菌引起的根腐病防治困难。但目前关于苜蓿根腐病相关的立枯丝核菌遗传多样性和进化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采自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省份苜蓿种植地的根腐病植株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通过土壤伤根接种法对其进行了致病性评价,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分析。以期揭示立枯丝核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进而为苜蓿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根部组织分离法,对西北五省/自治区(甘肃、陕西、宁夏、新疆和青海)21个苜蓿种植地采集的苜蓿根腐病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得到162株立枯丝核菌,占分离总菌株数的4.9%。自宁夏分离到的立枯丝核菌分离频率最高(9.0%),其次为新疆(6.6%),青海和甘肃较低(均<3.0%);陕西未分离出立枯丝核菌。61株立枯丝核菌代表性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3 d后按照菌落直径可分为缓慢生长(38%)、中等生长(54%)和快速生长(8%)三类;14 d后按照是否形成菌核分为两类,形成菌核的19株根据菌核的分布形式分为3类(分散型、外围型和中心型),不形成菌核的42株根据菌落形态及颜色分为4类(G1-4)。2.通过土壤伤根接种法,测定地上部和根病情指数、株高和根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6个指标,评价61株立枯丝核菌代表性菌株对陇东苜蓿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存在显着差异(P<0.05)。地上部和根病情指数分别在6.3-73.8和1.3-67.5之间,株高和地上生物量相对降低值分别在3.8%-82.8%和15.7%-96.4%之间,根长和地下生物量相对降低值分别在78.1%和95.7%以内。其中XJR1的致病性最强,NXR16致病性最弱。不同省/自治区的菌株之间致病性也存在一定差异。致病力较强的8株菌株为宁夏3株、新疆5株;致病力中等的31株为宁夏14株、新疆13株、青海4株;致病力较弱的22株为宁夏13株、新疆9株。3.通过对宁夏、新疆和青海的62株立枯丝核菌的ITS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62株菌株分布在两大遗传分支下的5个亚分支中,经与其它植物立枯丝核菌参考菌株ITS基因序列结合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鉴定5个分支分别属于AG2、AG4、AG5、AG-A和AG-K融合群,其中AG-K出现频率最高(41.9%),其次为AG-A、AG4和AG5,AG2出现频率最低(1.6%)。不同AG群的菌株与其地理来源、致病性和形态分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属于AG-A的菌株在地理来源上均来自宁夏;AG5的菌株在地理来源和致病性上只包含青海和中等致病力的菌株;AG4的菌株在形态分类中整体都来自中等和快速生长类的菌株,且均产生菌核菌核分布形式为外围和分散型);同一AG群内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在不同寄主植物和地理来源间没有明显分化。

骆丹[3](2020)在《立枯丝核菌对紫花苜蓿的致病性及品种抗病性研究》文中认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我国和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最优质的豆科牧草。立枯丝核菌根腐病(Rhizoctonia solani root rot)是苜蓿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导致草地衰败。立枯丝核菌是苜蓿根腐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可在土壤和病株中长期存活,导致苜蓿根腐病的防治比较困难。目前,立枯丝核菌的致病性及苜蓿品种对该病菌的抗性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本研究首先对采自甘肃不同地点苜蓿种植地的根腐病植株根部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然后通过土壤接种法对立枯丝核菌代表性菌株进行了致病性评价,最后研究了国内外不同苜蓿品种对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的抗感病性,旨在为苜蓿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根部组织分离法,对2017年和2018年采自定西市安定区、定西市临洮县、庆阳市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系统试验站、庆阳市环县、金昌市永昌县、张掖市民乐县、张掖市临泽县和武威市凉州区苜蓿种植地的116份根腐病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经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共分离立枯丝核菌菌株188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18.99%,其中,武威凉州区分离的立枯丝核菌占该地点分离总菌株数的32.88%,其次为张掖民乐县和金昌永昌县,占各自地点分离总菌株数的25.97%和18.60%,庆阳环县的立枯丝核菌分离频率较低,为11.88%,临泽县未分离出立枯丝核菌。2.采用土壤接种法,将17株立枯丝核菌代表性菌株接种于2个苜蓿品种后,测定根冠部和根部病情指数、株高和根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6个指标,评价不同立枯丝核菌菌株对苜蓿的致病性强弱。结果表明,17株立枯丝核菌对苜蓿的致病性强弱有显着差异(P<0.05)。陇东3号接种不同菌株后的根冠和根病情指数均在10.00100.00之间,株高和根长相对降低值分别在25.42%100.00%和0.14%100.00%之间,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相对降低值分别在11.43%100.00%和11.01%100.00%之间。中苜1号接种不同菌株后的根冠和根病情指数分别在6.0088.00和6.0085.00之间,株高和根长相对降低值分别在4.53%82.52%和13.45%84.24%之间,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相对降低值分别在10.64%85.37%和27.30%88.95%之间。同一菌株接种于不同苜蓿品种后其致病性也有一定差异。综上,致病力较强的立枯丝核菌菌株有R4、R5、R6、R15和R18,致病力较弱的有R14、R16、R19、R20和R21。3.采用土壤接种法,将中度致病力立枯丝核菌菌株R10接种于77个苜蓿品种后,测定根部病情指数、株高和根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这5个指标,评价不同苜蓿品种对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的抗病性强弱。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在接种同一立枯丝核菌后其抗性具有一定差异。综合5个指标对苜蓿品种进行聚类分析,77个品种可分为3类,对应感病(S)、中抗(MR)和抗病(R)3种抗性表现。感病品种有43个,占总供试品种的56%,如极光、"030"、甘农6号、保定苜蓿、普通苜蓿和WL366HQ等;中抗品种有27个,占总供试品种的35%,如甘农9号、淮扬4号、"020"、耐盐之星、中苜1号和维多利亚;抗病品种有7个,占总供试品种的9%,分别为甘农7号、Hunter Field、Arc、UC-1465、WL316、4020和4030。抗病品种的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降幅均明显低于感病品种。

骆丹,田慧,张彩霞,方香玲[4](2020)在《植物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类重要的土传病原真菌。该病菌可侵染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如大豆、紫花苜蓿、小麦、棉花和甜菜等引起根腐病,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由于立枯丝核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且种群结构和致病性复杂,导致其引起植物根腐病的防治尤为困难。本文从立枯丝核菌的形态特征及为害情况、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融合群类型及致病性、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等方面,阐述国内外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植物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的后续研究及其防治新方法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郭晓霞,田露,樊福义,黄春燕,任霄云,宫前恒,李智,菅彩媛,张丽霞,苏文斌[5](2019)在《微生态制剂对重茬甜菜根腐病防控及产质量水平提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揭示不同重茬年限下微生态制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及产质量提升水平,明确适宜内蒙古重茬田微生态制剂的最佳施用量,2015-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开展了微生态制剂不同施用量(0、30、60、90、120kg/hm2)对不同重茬年限甜菜根腐病防治和产质量提升的研究。结果表明,随重茬年限的增加,重茬年限负效应逐渐增加,造成微生态制剂的防效逐年降低,甜菜的发病率、死株率呈大幅度增加,产质量水平显着降低,年际间以重茬3 a的改善效果最佳,处理间以施用量为90 kg/hm2和120 kg/hm2 2个处理较好。重茬3 a施用量30 kg/hm2、60 kg/hm2、90 kg/hm2、120 kg/hm2分别较0 kg/hm2甜菜死株率降低7.76%、17.15%、23.18%和32.38%;发病率降低16.97%、41.84%、45.75%和56.09%;产量提高10.12%、12.51%、18.12%和19.19%;产糖量提高11.14%、15.45%、23.74%和25.98%,且各处理间基本达到了显着性差异水平。因此甜菜根腐病的发病率与产质量水平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说明根腐病是重茬甜菜的主要障碍因子,开展对重茬甜菜根腐病防控研究,对内蒙古甜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明珠[6](2019)在《甜瓜根腐病发病因素探究及其生防木霉菌肥的研制 ——以唐山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河北唐山地区甜瓜根腐病发生严重,目前已经成为甜瓜防治的主要根部病害之一。本研究调查了唐山薄皮甜瓜主产区根腐病的病原种类,根据不同培养条件下病原菌的生长性状,确定甜瓜根腐病的发病条件,研制防治甜瓜根腐病的木霉菌肥,并测定木霉菌肥对优势致病菌的田间防治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分离和鉴定出唐山地区薄皮甜瓜根腐病菌从河北省唐山市薄皮甜瓜温室栽培基地采集典型发病植株,分离获得87株病原菌,分别属于3种甜瓜根腐病原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技术鉴定,三种致病菌株分别为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茄腐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以轮枝镰孢菌为甜瓜根腐病的优势致病菌。2.甜瓜根腐病菌生长性状影响因素探究通过测定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病原菌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3种甜瓜根腐病原菌最适生长条件为:半裸镰孢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菌丝的致死温度为72℃,湿度为50%,pH值为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轮枝镰孢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致死温度为75℃,湿度为70%-80%,pH值为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茄腐镰孢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致死温度为74℃,湿度为60%,pH值为5,最适碳源为果糖。3种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氮源均为硝态氮(硝酸铵)。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EC50值均表现为:精甲?咯菌腈>嘧菌酯>甲霜?恶霉灵>恶霉灵。3.确定生物炭木霉菌肥发酵条件,测定其对甜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木霉菌肥的发酵条件为,28℃,pH值自然状态下,木霉固体培养基质含水量为50%,初始接种量为12%,添加3 g/L的硝酸铵,发酵培养6 d。当木霉菌肥田间施用量为穴施50 g时,对甜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4.12%,且对甜瓜植株促生作用最明显;在木霉菌肥对甜瓜根腐病的防效试验设置的7个处理中,不施用木霉菌肥ck(病原菌接种对照)处理组出苗率仅为32%,证明木霉菌肥能促进甜瓜出苗和生长;在只施用木霉菌肥不接种病原菌的3组处理中,植株均不发病,说明病原菌在甜瓜种子至苗期阶段即可侵染,影响植株生长。

李双建[7](2019)在《新疆玉米杂草群落组成及化学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田间杂草群落组成本底不清,以及玉米种植中普遍存在化学除草剂乱混乱配、盲目加大用药量,生产上缺乏安全、高效、可操作性强的除草剂及其减施增效相关科学施药技术等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疆各主要玉米产区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的系统调查,初步明确了新疆荒漠绿洲这一特殊生境下玉米区田间杂草群落的整体分布组成以及各地区间杂草群落结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安全高效除草剂种类及施药量筛选、增效剂协同使用技术的研究,最终提出建立了一套符合新疆生产实际的玉米除草剂科学施药及其减施增效技术,为我区玉米产业的绿色、安全、高效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新疆玉米主产区田间杂草组成以及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表明:新疆灌溉玉米产区共有杂草38种,隶属17科34属,其中,重要杂草3种,主要杂草13种,次要杂草22种,以禾本科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Beauv.)、藜科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锦葵科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和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以及苋科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 L.)为该地区优势杂草。重要值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的重要杂草种类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差异,喀什地区春播玉米田杂草的种类最丰富,Margalef指数(3.6961)、Shannon Wiener(2.4632)和Pielou指数(0.7560)最高,而该地区复播玉米田间杂草的Margalef指数(1.4433)和Shannon Wiener(1.6482)最低,重要杂草为稗草和马齿苋;乌鲁木齐地区杂草的Margalef指数(3.1169)、Shannon Wiener(2.2006)和Pielou指数(0.7346)次之,重要杂草以苘麻和野西瓜苗为主;伊犁地区杂草的Simpson指数(0.2778)最高,这表明其优势杂草危害时期最为集中,且以灰绿藜为该地区重要杂草。生态位宽度的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各地区重要杂草的优势性。生态位重叠值分析表明,乌鲁木齐地区马齿苋、稗草,伊犁地区狗尾草、苘麻和田旋花,喀什地区春播玉米田的田旋花和龙葵以及喀什地区复播玉米田中苘麻和灰绿藜等主要杂草与地区重要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2、安全高效除草剂种类及施药量筛选表明:在生产上能安全高效防除玉米杂草的除草剂种类及施药量为,封闭处理:38%莠去津SC 1500 mL/hm2、38.5%硝?精?莠去津CS 6000 mL/hm2,茎叶处理:40g/L烟嘧磺隆OD 1200 mL/hm2、28%硝·烟·莠去津OD 2700 mL/hm2、24%硝磺·烟·莠OD 2700 mL/hm2和50%氯吡·硝·烟嘧WG 450 g/hm2。而30%苯唑草酮SC 225 mL/hm2的防效最差,其在30d和45d的总草株防效、总草鲜重防效分别仅为60.00%、56.07%和21.88%、41.73%。3、除草剂减量增效技术研究:在上述除草剂种类及施药量筛选研究的基础上,以2种代表性除草剂防效最佳的科学施药量(40%硝?精?莠去津CS 400 mL/亩、26.7%噻隆·异恶酮SC 30 mL/亩)为减药基线,并系统对比评价了3种增效剂(63%激健助剂、辉丰增效剂、黑龙江大学2#增效剂)分别与化学除草剂协同使用实现不同减药水平(0%、-15%、-30%)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结果表明,通过除草剂与增效剂的科学协同使用,能够使得除草剂在现有科学施药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减施30%是完全可行的。但不同增效剂之间的增效作用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剂型的农药对增效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农药种类及增效剂等合理搭配使用。

宋柏权,曲嫣红,王孝纯,王秋红,郭亚宁,周建朝[8](2018)在《微生态制剂对重茬甜菜生长及块根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明确微生态制剂对重茬甜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影响效果,试验于201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进行。在甜菜苗床喷施3次微生态制剂LJT1号,在移栽甜菜田喷施3次微生态制剂LJT3号。试验结果表明,苗床喷施微生态制剂可以增加甜菜幼苗根长、株高、植株干重及增大根冠比率;移栽田喷施微生态制剂提高了叶片SPAD含量,增强了叶片光合能力;施用微生态制剂降低了甜菜根腐病发病率,提高了甜菜块根产量、含糖和产糖量。因此,在甜菜种植中特别是重茬甜菜栽培生产中可以施用微生态制剂培育壮苗、提高光合能力、降低发病率,进而增产增糖。

曹莎[9](2018)在《引起甜菜根腐病的镰刀菌种群结构及其真菌病毒研究》文中认为甜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第二大制糖原料作物。由镰刀菌引起的甜菜根腐病会显着降低甜菜产量和含糖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根腐病在我国甜菜主产区广泛发生,但国内关于甜菜根腐病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论文针对引起甜菜根腐病的病原镰刀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检测了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并分析了其真菌病毒,以期为生产上甜菜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2009年至2015年,从来自八个省或自治区206个地点的甜菜根腐病病样上分离得到552株镰刀菌,经鉴定属于11个种类。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42.39%),木贼镰刀菌(F.equiseti,24.28%)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14.67%)为优势病原菌;其它8种镰刀菌分别为:再育镰刀菌(F.proliferatum,4.89%)、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3.80%)、芬芳镰刀菌(F.redolens,3.62%)、海枣镰刀菌(F.brachygibbosum,3.08%),轮枝样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1.45%)、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1.27%)、F.nygamai(0.54%)和黄色镰刀菌(F.culmorum,0.36%)。不同地理来源、不同种类的镰刀菌均有较强的致病力,可引起维管束变色和根尖腐烂症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84.2%-100.0%和41.94-75.83。其中,甜菜根腐病原再育镰刀菌、三线镰刀菌、芬芳镰刀菌、海枣镰刀菌、F.nygamai和黄色镰刀菌为国内首次报道,且再育镰刀菌、三线镰到菌、芬芳镰刀菌、海枣镰刀菌、F.nygamai系国际首次报道。三线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芬芳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轮枝样镰刀菌、再育镰刀菌、茄病镰刀菌、F.nygamai和海枣镰刀菌菌落生长最适温度为30℃,黄色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最适温度为25℃。同一温度下,海枣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生长速度较快,木贼镰刀菌、芬芳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轮枝样镰刀菌、再育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F.nygamai生长速度适中,三线镰刀菌生长速度较慢。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戊唑醇均能有效地抑制供试镰刀菌的菌落生长,咪鲜胺(平均EC50值0.0288-0.3195 μg/mL)抑制效果明显高于苯醚甲环唑(平均EC50值0.3312-4.6103 μg/mL)和戊唑醇(平均EC50值0.0678-1.0362 μg/mL)。通过药剂驯化法获得了对苯醚甲环唑产生抗性的10株尖孢镰刀菌(抗性指数为2.7-27.9),比较抗性菌株与原始亲本菌株的cyp51基因序列,但并未发现点突变。提取并检测dsRNA发现木贼镰刀菌(15XJ23)所携带的病毒具有三条dsRNA片段,属于双分病毒科(Partitivirus);木贼镰刀菌(HL28)所携带的病毒具有四条dsRNA片段,属于产黄青霉病毒科(Chrysovirus)。挑选上述11个种类50株镰刀菌总RNA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了45个真菌病毒相关序列信息,其核酸类型呈现多样性,且包括多个分类地位尚未明确的真菌病毒。

李广阔[10](2018)在《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间作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还可增加生态多样性,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种植模式。新疆南疆地区发展果粮间作种植也是基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保证该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经过近20年的发展,随着果树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及树龄的增大,棉花、玉米等作物由于对光、水、肥等的需求与果树有较大的冲突,逐步退出了与果树间作的种植模式。小麦是新疆的主要粮食作物,与果树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小麦与果树间作成为新疆南疆地区主要的农林复合生产模式,其中核桃-小麦间作是主要间作模式。病虫草害作为制约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其发生危害与作物所处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相比较单作麦田,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的光照、温湿度、风向、风速等均有一定的差异,受此影响,核桃—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田主要病害、虫害以及麦田杂草等的发生、危害情况可能与单作麦田存在差异的可能性。为明确核桃—小麦间作模式下麦田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及与单作麦田的差异性,我们在南疆核桃-小麦间作较为普遍的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了以下3个方面的试验研究:(1)两种模式下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叶锈病(Puccinia tritiina)的发生规律研究及差异性分析;(2)两种模式下小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发生规律及差异性分析比较;(3)间作模式下小麦田杂草危害特点、群落结构研究;单作模式下小麦田杂草危害特点、群落结构等研究。通过连续多年的系统调查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程度在两种模式下明显不同。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白粉病的始发生时间提前,从2012年的5月16日始见病害到2016年5月1日始见,白粉病的始发生时间提前了 15天;二是从单一年份比较来看,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白粉病的田间病情指数最高年份达84.22,而同期单作麦田白粉病病情指数为31.56,间作麦田白粉病的田间病情指数显着高于单作麦田白粉病病情指数,田间危害重于单作麦田;三是从不同年份白粉病发生来看,2012年至2016年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白粉病发生危害整体上呈加重趋势。核桃—小麦间作不利于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及流行危害。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小麦叶锈病的始发生时期与单作麦田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核桃—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发生危害程度、病害流行速度均低于单作麦田,高峰期的病性指数显着低于单作麦田叶锈病发病指数。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小麦叶锈病不同年份间发生危害无显着性差异,单作麦田小麦叶锈病不同年份间病情指数有显着性差异。与单作麦田相比,核桃—小麦间作不利于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及流行危害。核桃-小麦间作加剧了小麦长管蚜的田间危害。研究表明,核桃—小麦间作田麦长管蚜在田间的始发生时间略早于单作麦田始发生时间,核桃—小麦间作麦田麦长管蚜田间发生流行速度快,田间蚜虫高峰期的百株蚜量远高于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的发生年度间变化较大,2012年至2016年度间,2012年、2013年发生量大,百株蚜量显着高于其他年份发生量。明确了新疆南疆地区麦田杂草种类及两种模式下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新疆南部地区冬麦田杂草的种类有14科33属共39种,其中菊科8种、禾本科7种、藜科5种、十字花科、蓼科、豆科等各3种、其它科1~2种杂草。核桃—小麦间作种植模式与小麦单作模式麦田优势杂草种为基本一致,主要有灰绿藜(Chenopodiumglaucum)、稗(Echinochloa crus-galli)、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篇蓄(Polygonum aviculare)、硬草(Sclerochloa kengiana)、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离蕊芥(Malcolmia Africana)、小蓟(Cephalanoplos segetum)和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等9种杂草,优势杂草的危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别,小麦单作田利于篇蓄的发生和为害,而苣荬菜和离蕊芥则在核麦间作田密度较高,其它几种优势杂草在两种模式下危害基本相同。龙葵(Solanum nigrum)、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等区域性优势杂草在核桃—小麦间作田发生重于小麦单作田,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等区域性优势杂草在小麦单作田发生重于核桃—小麦间作田。核桃—小麦间作模式麦田杂草物种丰富度高于单作麦田杂草的物种丰富度,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物种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单作麦田;核桃—小麦间作丰富了麦田杂草物种数,增加了小麦田杂草的多样性。总之,通过系统研究,明确了核桃—小麦间作后麦田小麦白粉病、叶锈病、麦长管蚜及麦田杂草等主要有害生物的田间发生时间、发生流行规律及危害特点等,为该区域核桃—小麦间作模式下麦田主要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新疆甜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甜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2)紫花苜蓿根腐病菌立枯丝核菌遗传多样性和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紫花苜蓿根腐病
        2.1.1 根腐病的危害
        2.1.2 国内外发生情况
        2.1.3 病原种类
    2.2 立枯丝核菌
        2.2.1 形态特征和分类
        2.2.2 寄主范围和危害
        2.2.3 侵染循环和致病因素
    2.3 立枯丝核菌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
        2.3.1 立枯丝核菌的遗传多样性
        2.3.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2.4 病害防治
        2.4.1 选育抗病品种
        2.4.2 农业防治
        2.4.3 化学防治
        2.4.4 生物防治
第三章 立枯丝核菌的分离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采集
        3.1.2 病原菌的分离和形态鉴定
        3.1.3 立枯丝核菌的分离频率
        3.1.4 立枯丝核菌的形态分类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3.2.2 病原菌分离频率
        3.2.3 立枯丝核菌的菌落及菌核分类
    3.3 讨论
第四章 立枯丝核菌不同菌株对苜蓿的致病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指标测定及方法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立枯丝核菌菌株对苜蓿的致病性
        4.2.2 不同立枯丝核菌菌株对苜蓿株高与根长的影响
        4.2.3 不同立枯丝核菌菌株对苜蓿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立枯丝核菌的遗传进化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1.3 ITS基因序列比对及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苜蓿立枯丝核菌遗传与进化分析
        5.2.2 不同地区、致病力和类别立枯丝核菌菌株的遗传与进化分析
        5.2.3 不同寄主立枯丝核菌菌株的遗传与进化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立枯丝核菌对紫花苜蓿的致病性及品种抗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紫花苜蓿概述
    2.2 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研究概况
        2.2.1 国外病害概况
        2.2.2 国内病害概况
        2.2.3 病原种类
    2.3 立枯丝核菌的研究概况
        2.3.1 立枯丝核菌的形态特征
        2.3.2 立枯丝核菌的分类
        2.3.3 立枯丝核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2.3.4 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的类型及致病性
    2.4 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
        2.4.1 发病规律
        2.4.2 影响因素
    2.5 植物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2.5.1 合理选育抗病品种
        2.5.2 加强田间管理
        2.5.3 化学防治
        2.5.4 生物防治
第三章 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立枯丝核菌的分离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供试培养基
        3.1.3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3.1.4 形态学及分子鉴定
        3.1.5 菌株分离频率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形态学及分子鉴定
        3.2.2 菌株分离频率
    3.3 讨论
第四章 不同立枯丝核菌菌株对紫花苜蓿的致病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指标测定方法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紫花苜蓿品种接种立枯丝核菌后的病情指数
        4.2.2 紫花苜蓿品种接种立枯丝核菌后的株高及根长
        4.2.3 紫花苜蓿品种接种立枯丝核菌后的生物量变化
    4.3 讨论
第五章 不同苜蓿品种对立枯丝核菌的抗病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1.3 指标测定方法
        5.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苜蓿品种接种立枯丝核菌后的病情指数
        5.2.2 苜蓿品种接种立枯丝核菌后的株高及根长
        5.2.3 苜蓿品种接种立枯丝核菌后的生物量变化
        5.2.4 苜蓿品种抗病性聚类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植物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立枯丝核菌的形态特征和为害
    1.1 形态特征
    1.2 为害
2 立枯丝核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2.1 菌丝融合法
    2.2 同工酶分析法
    2.3 rDNA-ITS法
3 融合群类型及致病性
4 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
    4.1 发病规律
    4.2 影响因素
        4.2.1 温度
        4.2.2 湿度
        4.2.3 其他因素
5 防治方法
    5.1 合理选育抗病品种
    5.2 加强田间管理
    5.3 化学防治
    5.4 生物防治
6 展望

(5)微生态制剂对重茬甜菜根腐病防控及产质量水平提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出苗率
        1.3.2 发病率
        1.3.3 死株率
        1.3.4 含糖率
        1.3.5 产量
        1.3.6 产糖量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态制剂对不同重茬年限甜菜出苗率的影响
    2.2 微生态制剂对不同重茬年限甜菜死株率的影响
    2.3 微生态制剂对不同重茬年限甜菜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2.4 微生态制剂与重茬年限双因素对甜菜出苗率、死株率、发病率的影响
    2.5 微生态制剂对不同重茬年限甜菜产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6 甜菜根腐病及出苗率与甜菜产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6)甜瓜根腐病发病因素探究及其生防木霉菌肥的研制 ——以唐山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甜瓜土传病害病原菌种类
        1.1.1 甜瓜蔓枯病原菌
        1.1.2 甜瓜枯萎病原菌
        1.1.3 甜瓜根腐病原菌
    1.2 影响土传病害发病的因素
        1.2.1 感病品种
        1.2.2 地下害虫
        1.2.3 根系的自毒作用
        1.2.4 土壤因素
    1.3 防治土传病害的措施
        1.3.1 农业防治
        1.3.2 化学防治
        1.3.3 生物防治
    1.4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甜瓜根腐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甜瓜根腐病分离频率
        2.2.2 甜瓜根腐病原菌鉴定
    2.3 本章小结
        2.3.1 鉴定甜瓜根腐病原菌
        2.3.2 确定甜瓜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
第三章 甜瓜根腐病菌生长性状影响因素探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pH值对甜瓜根腐病原菌菌落直径及产孢量的影响
        3.2.2 土壤湿度对甜瓜根腐病原菌菌落直径及产孢量的影响
        3.2.3 温度对甜瓜根腐病原菌菌落直径及产孢量的影响
        3.2.4 甜瓜根腐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
        3.2.5 碳源对甜瓜根腐病原菌菌落直径及产孢量的影响
        3.2.6 氮源对甜瓜根腐病原菌菌落直径及产孢量的影响
        3.2.7 杀菌剂对甜瓜根腐病原菌菌落直径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3.3.1 确定半裸镰孢菌生长条件
        3.3.2 确定轮枝镰孢菌生长条件
        3.3.3 确定茄腐镰孢菌生长条件
第四章 生物炭木霉菌肥研制及其对甜瓜根腐病防治效果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方法
        4.1.3 木霉菌肥对甜瓜根腐病盆栽效果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对峙培养下木霉菌对甜瓜病原菌的影响
        4.2.2 木霉菌株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4.2.3 木霉菌肥对甜瓜根腐病盆栽效果测定
    4.3 本章小结
        4.3.1 筛选出甜瓜根腐病菌的木霉菌株
        4.3.2 确定了发酵条件
        4.3.3 测定了生物炭木霉菌肥对甜瓜根腐病防治效果
        4.3.4 测定了生物炭木霉菌肥对甜瓜的促生作用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甜瓜根腐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5.2 甜瓜根腐病菌生长性状影响因素探究
    5.3 生物炭木霉菌肥研制及其对甜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测定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新疆玉米杂草群落组成及化学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玉米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研究
        1.1.1 国内外玉米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研究概况
        1.1.2 新疆玉米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研究概况
    1.2 玉米杂草综合防控研究概况
        1.2.1 化学防控研究概况
        1.2.2 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概况
    1.3 本研究的立题背景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疆玉米田间杂草组成及群落结构分析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地概况
        2.1.2 调查方法
        2.1.3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新疆地区玉米田间杂草群落结构分析
        2.2.2 新疆地区玉米田间杂草生态位分析
    2.3 讨论
        2.3.1 杂草群落结构分析
        2.3.2 杂草生态位分析
    2.4 结论
第三章 新疆玉米田杂草化学防除药效筛选及其安全性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田基本情况
        3.1.3 试验设计与施药方法
        3.1.4 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各化学除草剂处理对玉米杂草的田间药效
        3.2.2 化学除草剂封闭处理对玉米苗期的安全性评价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新疆春播玉米化学除草剂与新型增效剂协同使用的减药增效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4.1.2 供试药品
        4.1.3 试验设计
        4.1.4 施药方法
        4.1.5 数据调查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茎叶处理增效剂减施增效效果分析
        4.2.2 封闭处理增效剂减施增效效果分析
    4.3 讨论
    4.4 结论
全文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附录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8)微生态制剂对重茬甜菜生长及块根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1.4 计算公示及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态制剂对甜菜育苗质量的影响
    2.2 微生态制剂对移栽田甜菜SPAD值的影响
    2.3 微生态制剂对甜菜根腐病及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结论
4 讨论

(9)引起甜菜根腐病的镰刀菌种群结构及其真菌病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甜菜概述
        1.1.1 甜菜的分布以及种植情况
        1.1.2 甜菜的重要经济价值
    1.2 镰刀菌分类的研究进展
        1.2.1 镰刀菌简介
        1.2.2 镰刀菌的分类
        1.2.3 镰刀菌的鉴定方法
    1.3 甜菜镰刀菌根腐病的相关研究
        1.3.1 甜菜镰刀菌根腐病的发生分布及病原
        1.3.2 甜菜镰刀菌根腐病的发病条件及危害
        1.3.3 甜菜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害循环
    1.4 甜菜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治
        1.4.1 抗病品种
        1.4.2 农业防治
        1.4.3 生物防治
        1.4.4 化学防治
    1.5 真菌病毒研究进展
        1.5.1 真菌病毒及其引起的弱毒现象
        1.5.2 真菌病毒的分类
        1.5.3 镰刀菌中的真菌病毒
        1.5.4 高通量测序用于发掘真菌病毒资源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甜菜根腐病病原镰刀菌的分离及种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化学试剂及试验材料的准备
        2.1.2 病样采集和镰刀菌的分离、纯化、保存
        2.1.3 镰刀菌形态学鉴定
        2.1.4 镰刀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2.1.5 镰刀菌对甜菜致病性的测定
        2.1.6 温度对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甜菜根腐病症状观察和病样采集
        2.2.2 镰刀菌的分离和纯化
        2.2.3 镰刀菌形态学鉴定结果
        2.2.4 镰刀菌分子鉴定结果及系统发育分析
        2.2.5 镰刀菌种群组成
        2.2.6 镰刀菌对甜菜的致病性
        2.2.7 温度对镰刀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甜菜病原镰刀菌对三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菌株、供试杀菌剂及带药培养基的制备
        3.1.2 敏感性测定及数据分析
        3.1.3 抗性菌株诱导及抗性原因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种类镰刀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
        3.2.2 不同镰刀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
        3.2.3 不同镰刀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
        3.2.4 三种杀菌剂对不同镰刀菌抑制效果的比较
        3.2.5 不同地区镰刀菌对三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
        3.2.6 抗性诱导结果及杀菌剂作用位点基因点突变检测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镰刀菌中真菌病毒的检测及高通量测序发掘真菌病毒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化学试剂及试验材料的准备
        4.1.2 菌丝培养和dsRNA的提取及检测
        4.1.3 镰刀菌病毒cDNA部分序列克隆
        4.1.4 镰刀菌菌株总RNA提取与检测
        4.1.5 高通量测序及测序结果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镰刀菌病毒dsRNA的提取及检测
        4.2.2 镰刀菌病毒cDNA部分序列克隆
        4.2.3 镰刀菌总RNA提取结果
        4.2.4 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本论文的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白粉病影响研究
        1.2.2 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叶锈病影响研究
        1.2.3 核桃-小麦间作对麦长管蚜影响研究
        1.2.4 核桃-小麦间作对麦田杂草发生危害及群落结构影响
        1.2.5 核桃-小麦间作麦田主要有害生物化学药剂防治试验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核桃-小麦间作对白粉病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区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试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两种模式下小麦白粉病的田间消长
        2.2.2 核桃-小麦间作麦田及小麦单作田白粉病发生的差异性
        2.2.3 两种模式下小麦白粉病在不同年份间的差异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叶锈病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区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及计算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分析
        3.2.1 两种种植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田间消长
        3.2.2 两种种植模式下小麦叶锈病差异比较
        3.2.3 两种模式下小麦叶锈病不同年份差异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长管蚜发生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区概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两种种植模式下麦长管蚜的田间消长
        4.2.2 两种种植模式下麦长管蚜的差异性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核桃-小麦间作对麦田杂草发生危害及群落结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区概况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试项目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南疆麦田杂草种类组成
        5.2.2 两种模式下麦田优势杂草分布
        5.2.3 麦田优势杂草在两种模式下密度差异性分析结果
        5.2.4 核桃-小麦间作模式杂草群落结构
        5.2.5 单作小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核桃-小麦间作对麦田主要有害生物防控药剂试验
    6.1 材料和方法
        6.1.1 试验地点、小麦品种
        6.1.2 试验设计
        6.1.3 测试项目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药剂对小麦白粉病、叶锈病的防治结果
        6.2.2 药剂对小麦长管蚜的防治结果
        6.2.3 麦田除草剂试验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
    发表论文
    发布的相关标准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发明专利
    获得软件着作权登记证书

四、新疆甜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哈尔滨地区大白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D]. 吉晶晶.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紫花苜蓿根腐病菌立枯丝核菌遗传多样性和进化研究[D]. 田慧. 兰州大学, 2021(09)
  • [3]立枯丝核菌对紫花苜蓿的致病性及品种抗病性研究[D]. 骆丹. 兰州大学, 2020(12)
  • [4]植物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研究进展[J]. 骆丹,田慧,张彩霞,方香玲. 中国植保导刊, 2020(03)
  • [5]微生态制剂对重茬甜菜根腐病防控及产质量水平提升的影响[J]. 郭晓霞,田露,樊福义,黄春燕,任霄云,宫前恒,李智,菅彩媛,张丽霞,苏文斌. 西北农业学报, 2019(09)
  • [6]甜瓜根腐病发病因素探究及其生防木霉菌肥的研制 ——以唐山地区为例[D]. 张明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9(08)
  • [7]新疆玉米杂草群落组成及化学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研究[D]. 李双建.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8]微生态制剂对重茬甜菜生长及块根产量品质的影响[J]. 宋柏权,曲嫣红,王孝纯,王秋红,郭亚宁,周建朝.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2)
  • [9]引起甜菜根腐病的镰刀菌种群结构及其真菌病毒研究[D]. 曹莎. 中国农业大学, 2018
  • [10]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影响研究[D]. 李广阔. 中国农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新疆甜菜主要病害及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