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工程制图课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改革工程制图课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一、改革工程制图课程 实施创造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论文文献综述)

安国勇,赵翔[1](2022)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宗旨,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任务。目前,一些"双一流"建设高校存在人才标准界定不清、办学资源改善不足、课程资源开发缓慢、教师资源建设滞后和教学资源再塑不力等实践问题,从而影响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能。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厘清拔尖创新人才标准,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改善办学资源,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力度;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资源结构;升级教师资源,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重塑教学资源,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李惠群[2](2021)在《基于课程教学的制图类课程改革与实施探索——以铁道车辆专业为例》文中指出针对目前职业院校近机类专业中,制图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某校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对制图类课程要求,结合专业岗位要求,从课程体系内容的重构、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主线,如何充分利用实训室、多媒体、线上教学平台等资源,改革课程评价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孙亮波,刘小翠,桂慧,章德平[3](2021)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分析》文中提出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针对"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开课学期、先期能力要求、课前课后准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7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给出了作者十多年来在创新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方面的做法,总结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第一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的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的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方法。上述经验不仅可为该课程的授课老师提供参考,还为新工科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可行的探索方案。

庞小平,阮晴,马晨燕,翁敏,黄丽娜,任福,徐轶姝[4](2022)在《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加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是大数据时代对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新特征;探讨了地图美学在现代地图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地理信息认知、传输和视觉感受过程中的功效;提出了培养学生美学素养的课程设置与具体途径,以提升学生对地图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为相关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李明妍[5](2021)在《基于STEAM理念下的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模式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部门对课程信息化教学手段尤其重视,为了让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STEAM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该文总结了STEAM教育在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模式探索,从传统授课方式到新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探索。阐述了该课程改革的方法和必要性。

刘巍伟,尹向毅,虞晓芬[6](2021)在《美国高校创客空间组织:内涵、架构与启示》文中提出美国高校创客空间(academic makerspace)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渐成为综合式新型学习空间、全链式创新创业空间和协作式社交开放空间。从物质层、行为层、规范层和精神层对美国高校创客空间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美国高校创客空间在物质层注重标准规划与信息融合,在行为层侧重优化迭代与塑造生态,在规范层表现为精干高效和全员参与,在精神层倡导开放包容和多元并存。借鉴美国经验,提出中国高校创客空间应由重视实体空间建设向线上线下结合,由注重创业孵化向创新创业交互迭代,由侧重硬性设施投入向柔性机制完善,由小众外来文化状态向大众本土文化培育推进。

伍国正,那成爱,李川,金熙[7](2021)在《“三链”协同融合的设计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与实现路径——以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实践教学为例》文中指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协同融合,为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产学研用"协同融合、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基于"三链"协同融合的视角,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适应产业价值链环节上的综合设计创新人才需求,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设计教育能力范式、"课程、项目、竞赛、展览、活动"五位一体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以及"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多维设计实践平台建构,为建设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育人格局提供借鉴。

林建华,陈春花,李咏梅,刘超,朱丽[8](2021)在《世界顶级工学院的战略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文中提出在面临世界经济大变局、高科技领域"卡脖子"及"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实施顶级工学院战略,做强工程教育,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自立自强,更是迈入新征程的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系统梳理世界范围内工学院特征、工程培养模式及人才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世界顶级工学院的未来画像、战略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本文认为,传统工程教育模式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顶级工学院是各国工程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点。从全球范围来看,工程教育已由"工程技术"到"工程科学"、正在向"卓越引领"转变,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工程教育的格局。工程技术教育是一种大众化教育模式,与职业教育一起,为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撑。工程科学和工程引领都属于精英教育,主要是一些顶级工学院采取的教育模式。同时,未来工程人才愈发需要融合多学科的概念、原理、思路与方法来提供解决方案,且更应当强调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及协同能力,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快速行动的能力。我们必须尽快实施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的顶级工学院战略,以此为引领并辅之新型民办工学院共同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工程教育体系,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战略支撑。本文为顶级工学院的战略实施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相关建议。

杨青,刘英,曹福亮[9](2021)在《新农科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启示——基于N大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赋予新时代农林工程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N大学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其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教育教学体系陈旧,与科技发展相脱节;教育理念滞后,与行业人才培养诉求不契合;思政教育薄弱,与立德树人任务不匹配。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工程创新人才,N大学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及模式改革,探索了农林院校工程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聚焦人才培养质量,重构交叉融合的林业工程类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立足农林行业需求,建立融通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育思维改革,塑造林业工程教育新理念。面向新农科建设,确立以"知农林、为农林、爱农林"为特色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N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为国内农林院校寻求工程人才培养的内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加强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重构农林类工程学科及关涉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研-产-学"协同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强化课程思政教育。

郑凯,董兴辉[10](2021)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三维融合工程图学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图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该文讨论了创新思维模式下的工程图学创新课程体系和三维融合式教学方法,将三维造型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利用三维特征构型加强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实践训练。

二、改革工程制图课程 实施创造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革工程制图课程 实施创造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论文提纲范文)

(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问题
    (一)拔尖创新人才标准内涵模糊
    (二)办学资源改善不足
    (三)课程资源开发缓慢
    (四)教师资源建设滞后
    (五)教学资源再塑不力
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坚守办学宗旨,厘清拔尖创新人才标准
    (二)改善办学资源,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力度
    (三)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资源结构
    (四)升级教师资源,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五)重塑教学资源,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2)基于课程教学的制图类课程改革与实施探索——以铁道车辆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机专业制图类课程教学现状
二、近机专业制图类课程融合改革的意义
三、近机专业制图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建议
    1. 学情分析。
    2. 教学实施。
    3. 效果评价。

(3)“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教学方案分析
    2.1 课程教学定位
    2.2 教学内容
    2.3 开课学期建议
    2.4 先期能力要求
    2.5 课前课后准备
    2.6 教学方法
    2.7 课程考核方式
3 教学质量与成果
4 结论

(4)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新特征
2 现代地图学学科体系与哲学美学
3 地图美学增强了地理信息认知、传输和视觉感受的功效
4 学生美学素养提升的课程教学设置
5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创造地图美的能力
6 对数据的洞察和新理解,大数据地图可视化之美
7 结束语

(5)基于STEAM理念下的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STEAM理念下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3 STEAM理念下的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改革的方法
4 STEAM理念下的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效果分析
5 结语

(7)“三链”协同融合的设计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与实现路径——以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实践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三链”的内涵
    (1)教育链。
    (2)产业链。
    (3)创新链。
2 “三链”协同融合研究现状与实践价值
    2.1 研究现状
        (1)产教融合研究。
        (2)科教融合研究。
        (3)产创融合研究。
        (4)“三链”融合研究。
    2.2 实践价值
3 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设计教育能力范式建构
    3.1 人才培养发展战略与改革的技术路线
    3.2 构建交叉融合的“大设计”教育系统,创新“设计教育能力范式”
4 “五位”一体、课内外协同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建构
    4.1 开展项目合作式设计课程教学,体现能力提升与效果评价
    4.2 组织跨专业学生参与设计和科研项目,引导创新和创业
    4.3 组织跨专业学生参加竞赛与联展,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
    4.4 开展形式多样的设计活动,课内外协同育人
5 “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多维设计实践平台建构
    5.1 建设多专业共享、“产学研用”协同的设计实践育人基地
    5.2 建设资源共享与校企协同的师资培训平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5.3 建设网络教学与设计实践平台,创新设计实践教学方式
6 结语

(8)世界顶级工学院的战略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世界顶级工学院的未来画像
    1. 世界范围内的工程教育模式及其发展
    2. 如何认知世界顶级工学院
    3. 未来顶级工学院的特征
        第一,顶级工学院的理念
        第二,多元化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数字化穿透教学和课程变革
        第四,跨边界特征
三、 顶级工程人才的未来画像
    1. 现有工程人才教育模式的挑战
        (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理念。
        (2) 协同育人。
        (3)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计问题。
        (4) 制度规范体系。
    2. 工程人才教育模式的未来核心
    3. 未来顶级工程人才的培养
四、 世界顶级工学院的发展路径
五、 世界顶级工学院未来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
    1. 确定重点名单、提升顶级工学院定位
    2. 以跨学科教育来培养打造顶级工学院
    3. 建立开放办学机制
    4. 建立“政学产企”协同共生关系
    5.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与监管框架
    6. 大力支持民办工学院发展

(9)新农科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启示——基于N大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 农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 教育教学体系陈旧,与科技发展相脱节
    (二) 教育理念滞后,与行业人才培养诉求不契合
    (三) 思政教育薄弱,与立德树人任务不匹配
二、 农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成效
    (一) 聚焦人才培养质量,重构交叉融合的林业工程类专业教育教学体系
    (二) 立足农林行业需求,建立融通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 强化教育思维改革,塑造林业工程教育新理念
三、 农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及启示
    (一) N大学农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
        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知农林”。
        2.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体现“为农林”。
        3. 内化责任意识,展现“爱农林”。
    (二) N大学农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启示
        1. 加强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重构农林类工程学科及关涉专业教育教学体系。
        2. 建设“研-产-学”协同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3.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强化课程思政教育。
四、 结语

(10)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三维融合工程图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图形的创新思维
2 工程图学创新课程体系
3 三维融合教学模式
4 三维造型设计启发创新思维
5 强化实践引导自主创新学习
6 结语

四、改革工程制图课程 实施创造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论文参考文献)

  • [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 安国勇,赵翔.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基于课程教学的制图类课程改革与实施探索——以铁道车辆专业为例[J]. 李惠群. 新课程研究, 2021(36)
  • [3]“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分析[J]. 孙亮波,刘小翠,桂慧,章德平.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21(06)
  • [4]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J]. 庞小平,阮晴,马晨燕,翁敏,黄丽娜,任福,徐轶姝. 测绘地理信息, 2022(01)
  • [5]基于STEAM理念下的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模式探索[J]. 李明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33)
  • [6]美国高校创客空间组织:内涵、架构与启示[J]. 刘巍伟,尹向毅,虞晓芬. 科技管理研究, 2021(22)
  • [7]“三链”协同融合的设计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与实现路径——以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实践教学为例[J]. 伍国正,那成爱,李川,金熙.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06)
  • [8]世界顶级工学院的战略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J]. 林建华,陈春花,李咏梅,刘超,朱丽.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06)
  • [9]新农科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启示——基于N大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J]. 杨青,刘英,曹福亮. 高校教育管理, 2021(06)
  • [10]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三维融合工程图学教学研究[J]. 郑凯,董兴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10)

标签:;  ;  ;  ;  ;  

改革工程制图课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