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壁加氢反应器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热壁加氢反应器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一、热壁加氢反应器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论文文献综述)

李占伦[1](2015)在《2.25CrlMo0.25V钢热变形组织演变模型开发》文中指出大型锻件常被用为大型机械设备的核心部件。恶劣的工作环境对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状态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掌握这类大型锻件在热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对实现锻造过程中对微观组织的预测和工艺参数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2.25Cr-1Mo-0.25V钢是石化工业中的大型核心设备——加氢反应器的主要制造材料。本文以该材料为对象,对其高温热变形后微观组织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和建模。本文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以40μm、70μm、120μm三种不同平均晶粒尺寸的2.25Cr-1Mo-0.25V钢作为试样,采用不同的热变形参数,进行热压缩试验。通过对试验获得的不同热变形参数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变形后试样的微观组织,阐述了2.25Cr-1Mo-0.25V钢热变形组织演变规律,讨论了热变形参数对变形后试样平均晶粒尺寸、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然后以热压缩试验获得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在讨论了BP神经网络的算法、网络结构以及模拟退火算法相关参数后,建立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2.25Cr-1Mo-0.25V钢的动态再结晶模型,包括4-17-11-1的平均晶粒尺寸模型、3-14-1的临界应变模型、4-14-7-1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及4-16-12-1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对各个模型的训练结果进行分析,各模型训练样本相对误差最大仅为4.71%,测试样本最大仅为5.74%,说明了各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泛化性能。将建立的各个模型,通过二次开发的形式嵌入DEFORM有限元软件中,实现了对2.25Cr-1Mo-0.25V钢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过程的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一组2.25Cr-1Mo-0.25V钢圆柱体镦粗试验试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所建立动态再结晶模型的准确性。

刘团会[2](2007)在《煤间接液化制油的研究》文中提出作者根据能源战略安全的需求、自主研发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及要求提出了该项目—煤间接液化制油。然后从五个方面:主要建设条件、项目总投入资金及效益情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市场预测和资源评价指出了该项目的可行性及其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并给出了该项目的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厂址选择和总工艺流程。本项目主要工艺选用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以及中科院山西煤化所(ICC—HFPT)的浆态床FT合成油技术。根据ICC浆态床合成油技术的特点,主导产品是柴油、液化石油气(LPG)、石脑油。合成柴油的十六烷值高达70,既可直接作为高质量柴油使用,也可作为低十六烷值柴油调配油。此外,液化石油气(LPG)达到国家标准;石脑油不仅能够达到行业标准,普遍预计作为乙烯裂解原料的产品收率要高于目前国内使用的石脑油。合成的水相产物中有含氧化合物(主要是低碳混合醇、酮等),分离精制后可得到部分化学品(混合燃料和硫磺等)。煤间接液化主要是以煤气化生成的合成气为原料,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利用催化剂的作用将合成气转化为合成油品。整个过程由13个主要生产单元/工序组成。本文从第二章到第十三章分别介绍了空分、气化、变换、净化、合成、油品加工、合成水处理、脱碳、油洗、制氢、硫回收和制冷单元。最后,作者提出了在实施该项目时的建议。

任书恒[3](1990)在《热壁加氢反应器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文中认为 热壁高压加氢反应器是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3年初由石化总公司规划院组织攻关。1989年3月富拉尔基第一重机厂试制成功了

吕昌隆[4](2013)在《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发展规划及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已势在必行。制定切实可行的焊接材料行业发展规划,己成为确保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钢铁、有色金属品质的不断提高和品种的不断增加及各类装备制造业、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的规模不断扩大,对焊接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近年来,我国焊接材料产量超过了世界总产量的50%,其消耗量保持不断增长趋势。绿色焊接材料已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焊接材料发展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辽宁省是焊接材料及技术应用大省,拥有众多的与焊接材料应用密切相关的海洋建设工程、造船、汽车工业、光电子信息、核电制造等经济支柱型企业,当前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的科研水平还不能满足与之相应的应用需求,体现在科研力量分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创新公共平台。本文根据焊接材料行业特点,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PEST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而提出了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重点,探讨了构建、实施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发展规划的机制和策略。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进而完善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升焊接结构的总体水平、促进装备制造等应用行业快速发展、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在研究中,明确了无铅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寻找新的高性能合金体系依然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才能突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特色。

刘建[5](2010)在《自由曲面复杂焊缝成形的解耦控制模型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飞机向着"体积大"、"速度快"方向发展,采用多轴数控加工、具有气动外形复杂结构的整体壁板类构件日益增多。由于这些结构件空间位置的限制,普通有效的双面焊接方法无法实施。针对航空焊接常见的自由曲面零件,如何保证成形质量下,实现高效率的自动化焊接控制,是现代航空制造一个关键难题。本研究针对航空制造这一特点,提出了自由曲面焊接质量精确控制方法。即基于焊接热过程解析公式的研究,获得焊接正面熔池信息(正面熔宽与熔池熔长)与表征焊缝成形质量的信息(背面熔宽)的关系,进而通过控制正面熔池信息达到控制焊缝成形质量的目的。焊接过程是存在高噪声干扰、有较大时滞和动态突变性的多种因素耦合过程,传统的单变量控制无法实现稳定控制。通过分析焊接工艺参数与焊接熔池信息的复杂耦合关系,建立了以焊接电流、焊接速度为输入量,正面熔宽、熔池熔长为输出量的双变量控制模型。针对测试法建模的弊端,利用解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即通过解析公式推导出输入与输出的数学关系,进行函数关系曲线的拟合,与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发现两者相似,推导得到输入与输出的传递函数。对建立的双变量耦合控制系统,通过前馈补偿解耦器消除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耦合关系,将多变量系统拆解成两个单变量系统。采用PI控制策略,消除输出信号与给定量的偏差。设计了Smith预估补偿器消除时滞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MATLAB的Simulink的仿真试验,证实前馈补偿解耦控制器消除了输入与输出的耦合关系,PI控制器实现了系统的稳定控制,Smith预估补偿器消除了时滞的影响。对连续变板厚工件进行TIG焊接试验,首先基于解析公式得到正面熔宽与背面熔宽的关系,计算不同板厚时正面熔宽与焊接电流的关系。然后通过观察到的正面熔宽与计算值进行比较,调节焊接电流得到稳定的背面熔宽。实验结果证实了通过控制正面熔宽得到恒背面熔宽的可行性。

赵江斌[6](2006)在《天津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分析及THIC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装备制造业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将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面对机遇,代表着天津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天重江天重工公司如何能寻找到一个振兴天津装备制造业的途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竞争优势、后发优势、技术创新等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在对装备制造业的分析基础上,结合本人在天重江天重工公司(以下简称THIC)的实际工作经验,立足于对天津重型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的研究,结合江天公司实际情况提出了振兴天津装备制造业的途径和具体措施。THIC是由民营企业江天公司和原天重公司重组而成、以江天公司承包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天重公司经营模式或管理模式的落后,造成现THIC在整个行业处于劣势地位。THIC如何能在机遇面前,迎接挑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赶超以一重、二重、上重为代表的行业领头羊是本文重点。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竞争优势理论,后发优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价值链管理理论等经济、管理理论,描述了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其次,介绍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必要性;再次,通过对重机行业现状和竞争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振兴天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最后,在上述经济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以上述行业状况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以振兴天津重型装备制造业为使命的公司发展规划。

扎玛[7](2006)在《东北产业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振兴东北”是我国新世纪新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它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列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第三步战略目标“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它担负着区域经济振兴以及东北亚政治经济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东北的振兴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都是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东北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各个产业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更关系到东北区域经济的增长。东北问题主要源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各种矛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充分反应。东北曾经是我国工农业发展程度相对较好的地区,如今区域竞争能力却低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仅是对东北工业的振兴,而应当是对东北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等全方位的振兴。东北各种矛盾问题所反映的本质归纳起来还是在于产业竞争能力弱。提高产业竞争力必须通过产业创新来实现,产业创新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和保证。通过产业创新,充分挖掘东北的资源潜力,将东北的企业、政府与大学和研究机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自主创新力,实现产业内外部要素价值的最大化。东北实行产业创新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关键在于产业创新的培育与开发。 本论文的研究出发点就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东北振兴,以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研究东北问题,以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分析东北

二、热壁加氢反应器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壁加氢反应器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1)2.25CrlMo0.25V钢热变形组织演变模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型锻件研究现状
    1.2 2.25Cr-lMo-0.25V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金属热成形微观组织演变
    1.4 金属热成形微观组织模拟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2.25Cr-1Mo-0.25V钢的热变形实验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2.2.1 试验材料制备
        2.2.2 试验方法
    2.3 热模拟压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2.4 热变形条件对组织变化的影响
        2.4.1 变形温度对组织变化的影响
        2.4.2 应变速率对组织变化的影响
        2.4.3 压下量对组织变化的影响
        2.4.4 初始晶粒尺寸对组织变化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25Cr-1Mo-0.25V钢动态再结晶的神经网络模型
    3.1 引言
        3.1.1 BP神经网络模型
        3.1.2 BP神经网络建模基本步骤
        3.1.3 BP神经网络的局限性
        3.1.4 模拟退火算法
        3.1.5 模拟退火算法数学模型
        3.1.5 模拟退火算法一般步骤
    3.2 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动态再结晶模型
        3.2.1 模拟退火优化BP神经网络的具体步骤
    3.3 平均晶粒尺寸模型
        3.3.1 数据预处理
        3.3.2 网络结构的选择
        3.3.3 模拟退火算法新解的产生
        3.3.4 模拟退火算法能量函数的选择
        3.3.5 模拟退火算法初始退火温度的选择
        3.3.6 模拟退火算法温度衰减函数
        3.3.7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4 临界应变模型
        3.4.1 数据预处理
        3.4.2 网络结构的选择
        3.4.3 模拟退火算法新解的产生
        3.4.4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5 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
        3.5.1 数据预处理
        3.5.2 网络结构的选择
        3.5.3 模拟退火参数选择
        3.5.4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6 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3.6.1 数据预处理
        3.6.2 网络结构的选择
        3.6.3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EFORM软件的二次开发及验证
    4.0 引言
    4.1 DEFORM-3D二次开发
        4.1.1 用户自定义程序
        4.1.2 二次开发文件配置及步骤
    4.2 镦粗试验验证
        4.2.1 试验材料及方案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宏观尺寸变化
        4.3.2 微观组织演变
    4.4 试验过程建模
    4.5 压下量 30%试验仿真结果与实验对比
        4.5.1 宏观尺寸对比
        4.5.2 微观组织对比
    4.6 压下量 50%试验仿真结果与实验对比
        4.6.1 宏观尺寸对比
        4.6.2 微观组织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煤间接液化制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2 主要建设条件
    1.3 项目总投入资金及效益情况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 市场预测
        1.5.1 产品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
        1.5.1.1 国内外市场供需现状
        1.5.1.2 市场供需预测
        1.5.2 产品价格现状与预测
        1.5.2.1 石油和油品价格
        1.5.2.2 价格的确定
    1.6 资源评价
        1.6.1 资源开发的合理性
        1.6.2 资源可利用量
        1.6.3 资源自然品质
        1.6.4 资源赋存条件
        1.6.5 资源开发价值
    1.7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7.1 建设规模
        1.7.2 产品方案
        1.7.2.1 产品方案构成
        1.7.2.2 产品规格及质量指标
    1.8 厂址选择
        1.8.1 厂址所在位置现状
        1.8.2 厂址建设条件
        1.8.2.1 厂址一基本情况
        1.8.2.2 厂址二基本情况
    1.9 总工艺流程
        1.9.1 总工艺流程简介
        1.9.2 总工艺物料平衡
第二章 空分工艺装置技术及设备方案
    2.1 概述
    2.2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2.3 装置设计规模
    2.4 装置组成
    2.5 生产方法、流程特点
    2.6 装置主要技术性能
    2.7 工艺流程简述
    2.8 原材料、产品主要技术规格
    2.9 公用工程消耗
    2.10 空分主要设备的选择
第三章 气化工艺装置技术及设备方案
    3.1 水煤浆气化技术
    3.2 气化技术方案的选择
第四章 变换工艺装置技术及设备方案
    4.1 概述
    4.2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4.3 变换工艺流程简述
    4.4 物料平衡及公用工程消耗
    4.5 催化剂、吸附剂、化学品技术规格
    4.6 主要设备
第五章 净化工艺装置技术及设备方案
    5.1 概述
    5.2 净化工艺方案选择
    5.3 工艺流程简述
    5.4 物料平衡及公用工程消耗
    5.5 催化剂、吸附剂、化学品技术规格
    5.6 主要设备的选择
第六章 合成工艺装置技术及设备方案
    6.1 概述
    6.2 原料及辅助材料
    6.3 工艺流程说明
    6.4 物料平衡及公用工程消耗
    6.5 工艺设备技术方案
    6.6 工艺装置"三废"排放
    6.7 工艺及设备风险分析
第七章 脱碳工艺装置技术及设备方案
    7.1 概述
    7.2 物料平衡
    7.3 工艺说明
        7.3.1 工艺流程特点
        7.3.2 主要操作条件
    7.4 界区条件
第八章 油洗工艺装置技术及设备方案
    8.1 工艺设计基础
    8.2 工艺说明
第九章 油品加工工艺装置技术及设备方案
    9.1 概述
    9.2 工艺流程
    9.3 物料平衡
    9.4 公用工程消耗
    9.5 主要设备
    9.6 主要设备选材原则、结构特点
        9.6.1 选材原则
        9.6.2 主要设备的结构特点
    9.7 主要设备的操作数据和设计参数
第十章 合成水处理工艺装置技术及设备方案
    10.1 概述
    10.2 工艺流程简述
    10.3 原料组成
    10.4 产品组成
    10.5 物料平衡
    10.6 设备
    10.7 消耗指标
    10.8 分析化验
    10.9 自动控制
    10.10 设备布置
    10.11 装置定员
    10.12 安全环保说明
第十一章 制氢工艺装置技术及设备方案
    11.1 概述
    11.2 工艺设计基础
    11.3 工艺说明
        11.3.1 工艺流程简述
        11.3.2 主要操作条件
    11.4 界区条件
第十二章 硫磺回收工艺装置技术及设备方案
    12.1 技术路线简介
    12.2 工艺路线选择
    12.3 工艺流程简述
    12.4 物料平衡及公用工程消耗
第十三章 制冷工艺装置技术及设备方案
    13.1 概况
    13.2 冷冻技术路线的选择
    13.3 冷冻生产流程简述
    13.4 氨压缩机的选型
    13.5 公用工程消耗
    13.6 设备
第十四章 初步结论和建议
    14.1 结论
    1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发展规划及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
    1.4 采用的技术方法
    1.5 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
第2章 国内外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1.1 国外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2.1.2 国外焊接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2.2 国内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2.1 国内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2.2.2 国内焊接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2.3 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3.1 发展现状
        2.3.2 存在的问题
第3章 辽宁焊接材料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3.1 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
        3.1.1 绿色焊接材料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
        3.1.2 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3.2 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3.2.1 世界经济环境分析
        3.2.2 我国经济环境分析
    3.3 社会环境(Socio Factors)
    3.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3.5 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分析
        3.5.1 优势
        3.5.2 弱势
        3.5.3 机会
        3.5.4 威胁
        3.5.5 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发展规划
    4.1 指导思想
    4.2 发展目标
    4.3 发展定位
    4.4 发展重点
        4.4.1 传统焊接材料领域
        4.4.2 新型焊接材料领域
        4.4.3 高端焊接材料领域
        4.4.4 发展模型
第5章 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策略
    5.1 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5.2 构建产学研用联盟
    5.3 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5.4 创新投融资机制
    5.5 创造良好的企业运营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自由曲面复杂焊缝成形的解耦控制模型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熔透研究现状
        1.3.2 焊缝成形控制的研究现状
        1.3.3 焊接过程多变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1.3.4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焊接过程动态数学建模
    2.1 控制原理
    2.2 焊接传热解析模型
    2.3 焊接多变量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描述
        2.3.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2 控制变量及被控制变量的选择
        2.3.3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描述
    2.4 解析法传递函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PI 的解耦控制系统设计
    3.1 控制方案的讨论
    3.2 PI 控制器参数与整定
        3.2.1 PID 控制原理
        3.2.2 PI 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
    3.3 多变量解耦控制器的设计
        3.3.1 相对增益与变量配对的选择
        3.3.2 解耦方法与解耦控制器设计
    3.4 Smith 预估补偿器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解耦控制系统试验验证
    4.1 控制系统仿真介绍
    4.2 解耦控制性能仿真试验研究
        4.2.1 耦合关系仿真
        4.2.2 解耦效果仿真
        4.2.3 控制器参数整定及性能仿真
        4.2.4 解耦控制系统性能仿真
    4.3 Smith 预估补偿器性能仿真
    4.4 实际试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天津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分析及THIC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制定天津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规划的理论依据
    2.1 核心竞争力与后发优势
        2.1.1 综述
        2.1.2 波特的“五力模型”与“三大战略”
        2.1.3 后发优势理论
        2.1.4 技术创新
        2.1.5 价值链管理
    2.2 获得竞争优势的条件
        2.2.1 能最有效的满足顾客需求
        2.2.2 企业拥有独特的资源或资源束
        2.2.3 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第三章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形势
        3.1.1 装备制造业现状不容乐观
        3.1.2 装备制造业存在五大问题
        3.1.3 装备制造业发展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3.1.4 装备制造业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3.1.5 装备制造业的软肋是自主创新
        3.1.6 重机行业的现状
    3.2 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3.2.1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
        3.2.2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3.2.3 振兴装备制造业关乎国家的荣辱兴衰
        3.2.4 振兴装备制造业将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3.2.5 振兴装备制造业将防止经济的“空心化”
        3.2.6 振兴装备制造业将保障国际竞争力
        3.2.7 振兴装备制造业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3.2.8 振兴装备制造业将推动其他产业发展
第四章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道路选择
    4.1 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4.1.1 装备制造业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4.1.2 国有大企业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4.1.3 民营企业必将成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生力军
    4.2 重型装备市场预测
        4.2.1 电站设备市场需求
        4.2.2 冶金设备市场需求
        4.2.3 石化设备市场需求
        4.2.4 船舶及船用柴油机市场需求
    4.3 大型铸锻件市场及行业动态
        4.3.1 大型铸锻件市场需求
        4.3.2 大型铸锻件行业动态
    4.4 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道路选择
        4.4.1 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走学习—合作—竞争之路
        4.4.2 振兴装备制造业走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之路
        4.4.3 装备制造业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4.4.4 装备制造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4.4.5 振兴装备制造业要吸纳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进入
        4.4.6 振兴装备制造业要重点突破
第五章 以振兴天津重型装备制造业为使命的THIC 发展目标及模式
    5.1 THIC 的企业基础条件
        5.1.1 企业基本情况
        5.1.2 企业竞争优势
        5.1.3 同业竞争,企业存在的问题
    5.2 THIC 企业的使命
        5.2.1 振兴天津重型装备制造业是THIC 的使命
        5.2.2 振兴天津重型装备制造的企业对策
    5.3 THIC 企业目标
        5.3.1 企业定位—做专、做大、做强
        5.3.2 企业规划期目标
    5.4 经营模式
        5.4.1 产业集群概述
        5.4.2 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4.3 公司经营模式
第六章 THIC 发展战略的实施
    6.1 市场定位——做准市场
        6.1.1 市场领域
        6.1.2 产品定位——做专产品
    6.2 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做专产品,做大规模
        6.2.1 技术水平
        6.2.2 加大投改投入,提升生产能力——做大规模
        6.2.3 技术创新—做新技术
    6.3 强化资本运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做大企业
        6.3.1 资本运营的内涵
        6.3.2 产业集群内部构成各要素分析
        6.3.3 资本运营措施
    6.4 管理创新,增强推力——做强企业
        6.4.1 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6.4.2 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
        6.4.3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职能体系
        6.4.4 经营人才,打造高效执行力的团队——做优团队
        6.4.5 强化运营管理,增强造血机能——实现效益
        6.4.6 实施以美誉度为核心的品牌战略——做响品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东北产业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东北问题引发的经济学思考
        二 东北振兴是民族经济振兴的重要内容
        三 振兴东北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创新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 关于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创新的研究
        二 关于产业集群与产业创新的研究
        三 关于产业转型与产业创新的研究
        四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一 研究方法
        二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产业创新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产业创新的形成及概念内涵
        一 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 创新与创新机制
        三 产业创新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 国内外区域产业创新理论的研究
        一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
        二 关于新产业区和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
        三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
        四 产业创新理论对企业创新和国家创新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区域产业创新的实践经验
        一 国外区域产业创新的实践
        二 国外区域产业创新的经验总结
        三 国内区域产业创新的模式与经验总结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简要回顾
        一 古典的区域分工与区域贸易理论
        二 现代区域空间分布理论
        三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四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五 区域创新理论
    第二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
        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二 我国区域间产业政策比较
        三 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区域发展与产业创新
        一 产业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 区域发展与产业创新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东北产业创新的基础条件分析
    第一节 东北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 东北解放前的产业发展史
        二 建国后东北地区产业的演变
    第二节 东北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 东北主要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能力
        二 主要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三 技术创新能力
        四 企业规模度
    第三节 东北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
        一 东北产业发展的优势
        二 东北产业发展的劣势
    第四节 东北实施产业创新的必要性
第五章 东北产业创新的支撑平台:创新环境与创新网络
    第一节 东北产业创新环境分析
        一 区域环境与创新环境
        二 区域创新环境的概念和内容
        三 东北产业创新环境分析
    第二节 东北产业创新网络分析
        一 区域创新网络的基本内容
        二 区域创新网络对产业创新的作用
        三 区域产业创新的基本网络结构
        四 东北产业创新网络的基本构成
        五 东北产业创新网络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东北产业创新环境与创新网络的整合
        一 东北产业创新环境的整合
        二 东北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
第六章 东北农业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农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
        一 农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二 我国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东北农业的发展现状
        一 东北农业发展的现状
        二 东北农业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
    第三节 东北农业的创新发展
        一 东北农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目标
        二 发展高技术精细农业,提高东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三 加快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保障农民增收的途径
        四 提高农业产业市场创新能力,加强农业风险防范的措施
第七章 东北资源型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传统资源型产业的经济规律
        一 传统资源型产业的含义与特征
        二 资源型产业的演进规律与政策分析
        三 资源型产业转型的经济学含义
    第二节 东北资源型产业的现状与困境
        一 东北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 东北资源型产业衰退的困境与问题
        三 东北资源型产业的创新途径
    第三节 东北资源型产业的实证研究:石油产业的创新发展
        一 石油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及战略重要性
        二 东北石油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三 东北石油产业的创新途径
        四 东北石油产业的发展战略与趋势
第八章 东北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东北特色产业的含义
        一 特色产业的含义
        二 东北特色产业的界定
    第二节 东北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一 装备制造业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二 东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三 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问题
        四 东北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第三节 东北装备制造业的实证研究: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一 中国汽车产业的区域分布及规模比较
        二 东北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 东北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途径
        四 东北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九章 东北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东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 东北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状况
    第二节 东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东北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四节 东北高新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
        一 东北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 东北新材料产业的创新途径
第十章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民族经济发展与区域发展
        一 少数民族经济的含义
        二 少数民族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 当前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第二节 东北少数民族经济概述
        一 东北少数民族经济的界定
        二 东北主要少数民族的经济特征
        三 东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
结语 推动产业创新,创造东北经济再腾飞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着作
作者声明

四、热壁加氢反应器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论文参考文献)

  • [1]2.25CrlMo0.25V钢热变形组织演变模型开发[D]. 李占伦. 太原科技大学, 2015(08)
  • [2]煤间接液化制油的研究[D]. 刘团会. 西北大学, 2007(05)
  • [3]热壁加氢反应器技术研讨会在京举行[J]. 任书恒. 石油化工设备, 1990(01)
  • [4]辽宁省焊接材料行业发展规划及实施策略研究[D]. 吕昌隆. 吉林大学, 2013(09)
  • [5]自由曲面复杂焊缝成形的解耦控制模型与试验研究[D]. 刘建. 天津大学, 2010(06)
  • [6]天津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分析及THIC发展战略研究[D]. 赵江斌. 天津大学, 2006(05)
  • [7]东北产业创新研究[D]. 扎玛. 中央民族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热壁加氢反应器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