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后豆腐效率高

豆油后豆腐效率高

一、大豆制油后再制豆腐效益高(论文文献综述)

张聪粼[1](2017)在《花生品质差异及抑制AFTB1形成的贮存条件优化》文中研究指明花生是重要的油用作物,但在生产与贮存过程易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AFT)。本文选取粤油20号和粤油7号为材料,分析比较了2个花生品种花生油品质的差异、常规贮存条件下AFT的污染情况及对油品品质的影响,对比了它们的种植效益,并对粤油7号深入开展了以其花生荚果和花生仁两种形式抗黄曲霉毒素B1(AFTB1)污染的储存条件研究,提高了其花生油的食用品质和食用安全。同时探讨了花生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获得结果主要如下:(1)2个花生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比较及油用种植效益分析粤油20号主茎高、分枝长均大于粤油7号。粤油20号主茎叶数在20.7片,比粤油7号高4.1片,叶片大小中等,颜色为中等绿色,粤油7号叶片大小也为中等,颜色较粤油20号更深,呈深绿色。抗病性方面,粤油20号、粤油7号均为高抗级。全生育期方面,粤油20号较粤油7号长3天。产果性质方面,以粤油7号较高。粤油20号亩产荚果量、果仁量仅是粤油7号的87.9%和93.1%,粤油20号市场售价达32元/kg,产值达2514.24元/亩,而粤油7号市场售价24元/kg,产值为2070.96元/亩。(2)2个花生品种常规储存前后花生中AFTB1含量和花生油品质比较粤油20号、粤油7号花生在采收后储存前均未检出AFTB1。经常规条件(花生含水率8%,温度25℃,6个月)储存后,粤油20号花生荚果、花生仁中AFTB1含量均低于国标要求,可直接榨油使用;粤油7号花生荚果、花生仁储存后AFTB1含量均超过国标要求。花生油品质方面,采收后直接榨油的粤油20号、粤油7号花生油均未检测到AFTB1;经常规储存6个月后,粤油20号(花生荚果、花生仁)压榨花生油AFTB1含量<9μg/kg;粤油7号(花生荚果、花生仁)因AFTB1超标,经NaOH预处理后压榨的花生油酸值、过氧化值均高于粤油20号,色泽淡黄具淡香,花生油综合品质劣于粤油20号。(3)各贮存因素对粤油7号花生产生黄曲霉毒素AFTB1的效应差异单因素试验表明花生荚果、花生仁的含水率、储存温度、储存时间、储存方式的不同均会影响花生中AFTB1含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荚果方面,储存温度影响最大,储存时间次之,花生含水量最小;花生仁方面,储存温度影响最大,但其次的是花生含水量,影响最小的是储存时间。(4)粤油7号花生抗AFTB1形成储存条件优化及贮存后压榨花生油品质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粤油7号抗AFTB1形成的优化储存条件:花生荚果含水率8.5%+15℃+储存9个月,花生仁含水率8.5%+15℃+储存6个月。综合各因素,粤油7号花生荚果贮存品质优于花生仁。对照花生油标准,贮存后花生压榨的成品花生油符合一级标准,表明本研究获得的花生储存条件经济可行。(5)探讨建立花生实验厂安全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体系包含的21个要素,从原料入库、储存、加工生产、成品出厂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厂区的规划设计和科学管理,做到管理科学,实现产品的安全生产和低污染花生的贮存。

于刚[2](2011)在《怎样用新法加工豆腐》文中指出近年来,豆腐加工领域推出了不少新工艺,现简介2则。1.先制油后制豆腐法。将大豆筛选、洗净后冷榨2次,使每100千克大豆分离出9~10千克豆油和80千克以上的豆饼,然后用豆饼制取豆腐。用冷榨豆饼制豆腐不需要磨浆,将每10千克豆饼对水70千克,装入桶或缸内浸泡8小时,搅匀后倒入锅内,边加热边搅动,防止豆浆煳锅。豆浆烧开后点浆,将石膏水绕浆缸慢慢点入,直到出现豆腐脑为止。制法与传统方法相同。此法不仅能

石志阳[3](2008)在《加工豆腐的四则工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是冷水冲浆法。可使豆子出腐率提高30%以上。先将烧开的豆浆倒入木桶,待豆浆冷却不烫手时,倒入冷水(每5千克豆子磨的浆倒10千克冷水),再搅拌均匀。

谢婧,林亲录[4](2007)在《豆腐渣综合利用加工技术》文中认为豆腐渣是生产豆腐的副产品,营养丰富,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基本与豆浆、牛奶豆腐的营养成分相同。但由于豆腐渣中的水分含量较高,运输十分困难,只有很少部分

石建国[5](2006)在《东北工业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的写作按照历史时间发展的线索,从19世纪60年AI写作起,到20世纪50年代结束,描述了东北工业化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分析了东北工业化的特点和原因,探讨了东北工业化的历史地位。 全文共分导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 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东北工业化”选题的缘起,接下来对工业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综合当前学术界的几种主要观点后,笔者对于自己的倾向性观点做了说明。这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东北工业化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最后,介绍了本文研究所运用的几种方法,具体包括文本研究法、计量式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 本文正文共六章,分别阐述如下: 第一章写东北工业化的起步。东北地区的工业发轫,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东北地区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西方列强通过商品入侵和资本入侵,强行把东北纳入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之后的被动反应。东北工业化是在外力的冲击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发展先天不足,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本章首先介绍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地理;接着又分成三个时期对于东北工业化的发轫予以论述,即清末民初东北工业化的发轫、奉张时期的工业发展和日本统治时期东北工业的畸形膨胀;这一章的最后写了日本投降后东北工业化的劫难。 第二章主要写恢复时期的东北工业。东北地区光复后,国共两党随即在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厮杀。中共占据当时的有利条件,抢先进入东北,并由此开始了进行现代化大工业的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东北工业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的控制范围内艰难的恢复,有的行业还有所发展,但战争对工业的破坏也很严重。待到1948年底东北全境解放后,东北工业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开始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章主要写“一五”时期的东北工业。笔者在这一章当中,首先论证了苏联援建重点工程项目的确立与实施情况。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中,东北地区共安排56项,占全部数目的三分之一强。这些重点项目构建了该段时期东北工业建设的主要框架。在东欧国家的援助和支持下,围绕着苏联援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东北地方政府也上马了一批项目,进行了配套建设。“一五”时期,是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所以,对于东北地方私营工业的管理和改造,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最后部分对于“一五”计划在东北地区的实施绩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第四章是第三章的继续和展开。该章主要写了“一五”时期东北工业的发展

王宝卿[6](2006)在《明清以来山东种植结构变迁及其影响研究 ——以美洲作物引种推广为中心(1368~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把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古代就有“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重农思想。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解决国人吃饭问题是历代政府首先考虑的基本国策。当前及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政府仍将把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放在最基础、最重要的位置。根据国际、国内需求,及时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珀金斯教授认为,中国传统农业有一个基本特征,即在技术停滞的条件下靠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才导致粮食产量的提高。史学界许多专家都和珀金斯一样,普遍认为中国在传统农业时代没有技术进步,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开始停滞、并落后于西方的石油农业。诚然,明清之际,生产工具几千年没有发生多大改变;农药、化肥没有出现。那么,清代出现了历史上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1753年,乾隆十八年,山东人口1200万,1767年达到2563万人,14年翻一番),什么原因使得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开始落后了,农业技术停滞不前显然是讲不通的。 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研究会发现,由于美洲作物的传入,我国传统的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发生了巨大变迁,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美洲作物的迅速推广,使得可耕地面积增加和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这是清代人口急剧增加的根本物质保证。 因此,分析美洲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传播扩种的动因,研究历史时期中新作物品种的引进推广、种植结构变迁对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产生的影响,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对当今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及时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是本研究选题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本论文的内容和结构主要有五部分组成。 一、介绍山东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第一章)。 二、回顾明清以前山东的农业种植结构状况,介绍中棉在元代传入山东,引起衣被原料种植结构的变化,但是传统耕作制度并没有改变(第二章)。 三、介绍美洲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引入中国的时间、路径,以及在山东传播栽培的过程(第三章、第四章)。 四、分析美洲作物在山东迅速传播、扩种的动因(第五章)。 1、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过快,食物需求量加大,从洪武二十六年(1393)山东人

仝罡[7](2001)在《豆腐新工艺4则》文中研究指明 一、冷水冲浆法 可使豆子出腐率提高30%以上。先将烧开的豆浆倒入木桶,待豆浆冷却到不烫手时,倒入1桶冷水(每5公斤豆子放10公斤冷水),再搅拌均匀。5~10分钟后,往豆浆里1次加入1勺石膏水。加入3次后豆腐即成。

仝罡[8](2001)在《豆腐新工艺4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仝罡[9](2000)在《巧制豆腐 高产高效》文中研究指明

仝罡[10](1999)在《高产高效豆腐制作四法》文中提出

二、大豆制油后再制豆腐效益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豆制油后再制豆腐效益高(论文提纲范文)

(1)花生品质差异及抑制AFTB1形成的贮存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英文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花生及花生油营养价值
    1.2 影响油用花生种植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
        1.2.1 花生的品种
        1.2.2 榨油率
        1.2.3 花生油的品质
    1.3 黄曲霉毒素AFT
        1.3.1 AFT简介
        1.3.2 花生中AFT来源
        1.3.3 AFT对人体的危害
    1.4 花生中AFT的去除技术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原料
        2.1.2 主要试验器材
        2.1.3 主要试剂
    2.2 试验设计
        2.2.1 不同品种花生常规储存前后花生中AFTB_1含量和花生油品质比较
        2.2.2 不同品种花生主要经济性状比较及油用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2.2.3 花生荚果、花生仁储存条件优化试验
    2.3 原料制备与检测方法
        2.3.1 花生油的制备
        2.3.2 花生样品的制备
        2.3.3 花生中AFTB_1的测定
        2.3.4 花生油中AFTB_1的测定
        2.3.5 花生油品质评价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5 花生综合实验厂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品种花生主要经济性状比较及油用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3.1.1 不同品种花生生长特性和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3.1.2 不同品种花生油用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3.2 不同品种花生常规储存前后花生中AFTB_1含量和花生油品质比较
        3.2.1 粤油20号和粤油7号花生常规储存前后及NaOH处理后花生中AFTB_1含量
        3.2.2 粤油20号和粤油7号花生常规储存前后压榨花生油的品质比较
    3.3 粤油7号花生荚果储存条件优化
        3.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3.3.2 花生荚果正交试验结果
        3.3.3 花生荚果贮存正交试验结果验证与花生油品质分析
    3.4 粤油7号花生仁储存条件优化
        3.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3.4.2 花生仁正交试验结果
        3.4.3 花生仁正交试验结果验证与花生油品质分析
    3.5 花生综合实验厂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3.5.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3.5.2 全过程质量控制
        3.5.2.1 入库
        3.5.2.2 储存
        3.5.2.3 加工生产
        3.5.2.4 成品出厂
        3.5.3 厂区要求
4 讨论
    4.1 花生中AFT控制方法
    4.2 花生种植品种与花生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系
    4.3 储存条件对花生中AFTB_1含量的影响
        4.3.1 含水率对花生AFTB_1含量的影响
        4.3.2 储存温度对花生AFTB_1含量的影响
        4.3.3 储存时间对花生AFTB_1含量的影响
        4.3.4 包装方式对花生AFTB_1含量的影响
    4.4 花生储存条件优化
        4.4.1 进行花生储存条件优化的必要性
        4.4.2 花生储存条件优化
    4.5 结合榨油工艺去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展望
    4.6 创新点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东北工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工业化概念的界定
    三、东北工业化的研究现状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东北工业化的起步(1868-1945)
    一、东北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地理
        (一) 东北领域与行政区域划分的演变
        (二) 东北的自然环境
        (三) 东北的历史沿革
        (四) 东北的人口
    二、清末民初东北地区的工业发韧
        (一) 通商开埠与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
        (二) 东北地方政府倡导兴办的工业
        (三)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四)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工业发韧的总体评价
    三、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东北工业
        (一) 奉系军阀时期东北工业的发展契机及其前提的确立
        (二) 奉系军阀时期东北工业的发展概况
        (三) 奉系军阀时期东北工业化的特点分析
    四、日本统治时期的东北工业化
        (一) 日本垄断资本控制东北经济命脉与特殊会社的建立
        (二) 两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下的东北工业
        (三) 畸形工业化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
    五、东北工业化进程中的劫难
        (一) 日本方面在战败前后对工业有意识的破坏以及其他的损失
        (二) 苏联强占东北工矿企业及大肆拆运机器设备
        (三) 国共双方争夺东北战争的影响和破坏
        (四) 来自民间其他方面的破坏和损失
第二章 东北工业化的曲折发展(1946-1952)
    一、抗战胜利前后中共关于东北问题的认识与举措
        (一) 抗战胜利之前中共高层对东北工业问题的认识及当时的有利条件
        (二) 中共战略举措之一--抢占东北(1945年8月10日-10月上旬)
        (三) 中共战略举措之二—独占东北(1945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
        (四) 中共战略举措之三--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年11月下旬)
    二、国共争夺东北时期的东北工业
        (一) 中共接管大工业的方针及初步实践
        (二) 国民党接收的工业及其概况
    三、东北解放后的工业恢复与发展
        (一) 东北解放后中共中央的部署与东北工矿企业的全面接管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东北工业的构成及地位
        (三) 东北地区工业的特点及管理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工业的恢复与改造
    四、东北工业迅速恢复与改造的原因分析
        (一) 苏联的大力协助与支援
        (二) 国家对东北的投资与扶持
        (三) 各方面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到来与支持
        (四) 工人阶级的热烈响应
        (五) 东北党和政府的扎实领导
第三章 东北工业化的加速推进(1953-1957)
    一、苏联援建重点工程项目的确立与实施
        (一) 苏联援建重点工程项目的确立过程
        (二) 苏联援建重点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
        (三) 苏联援建重点工程项目在东北实施的特点及意义
    二、东北地区其他的工业投资与建设
        (一) 苏联及东欧国家援建的非重点工程项目
        (二) 中央和地方政府配套上马的工程项目
        (三) 地方中小工业企业的投资与发展
    三、关于东北地方私营工业的管理与改造
    四、东北地区“一五”计划实施的绩效
        (一) 东北重化工业基地的建立
        (二) 东北工业管理体制的形成
        (三) 管理经验和教训的积累与交流
第四章 “一五”时期东北工业化的发展概况
    一、重化工业体系的完备与发展
        (一) 能源工业建设首当其冲
        (二) 冶金工业与机械工业的重点建设
        (三) 化学工业的发展
    二、森林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一) “一五”时期东北地区的森工发展
        (二) “一五”时期东北轻工业的发展
    三、“一五”时期东北工业化水平及其比较分析
        (一) 东北地区工业化的整体推进与特征
        (二) 东北工业化水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
第五章 关于东北工业化的格局分析
    一、东北工业化进程中的行业分布
        (一) 能源工业的分布
        (二) 冶金工业的分布
        (三) 化学工业的分布
        (四) 机械工业的分布
        (五) 森林工业的分布
        (六) 轻工业的分布
    二、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分析
        (一) 东北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分析
        (二) 东北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内部结构的分析
    三、东北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关分析
        (一) 工业化与农业的关系分析
        (二) 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关系分析
        (三)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分析
第六章 关于东北工业化的特点及问题
    一、东北工业化的特点
        (一) 从“资本侵略”到“低息贷款”—外资在东北工业化中的重要角色
        (二) 从“机船矿路”到“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化过程中投资的特点
        (三) 从“官商合办”到“计划经济”—政府在东北工业化中的作用
    二、东北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
        (一) 资源消耗型工业比重很大
        (二) 民营企业力量发展薄弱
        (三) 政府的相对强大与市场力量的薄弱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明清以来山东种植结构变迁及其影响研究 ——以美洲作物引种推广为中心(1368~1949)(论文提纲范文)

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概述与概念界定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一、运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二、资料来源
    第四节 本研究的结构、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山东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
    第一节 山东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一、全省山川大势
        二、山地丘陵区
        三、黄河泛滥冲积平原
    第二节 山东的自然气候特点
    第三节 山东的水利概况
        一、河流
        二、湖泊水库
        三、地下井
    第四节 山东的社会经济条件
        一、行政建制沿革
        二、历史人口演变
第二章 山东农业种植结构回顾
    第一节 棉花引进以前山东的主要传统作物品种
        一、三大农学家与三大农书
        二、传统“五谷”的含义
        三、明代以前不同作物地位的升降
    第二节 中棉在山东的传播
    第三节 明中期以前山东的作物种植结构
        一、万历以前山东作物种植情况
        二、中棉的生理特性与种植方式
        三、明代以前的耕作制度
    第四节 中棉在山东扩种的原因和意义
        一、明政府的鼓励优惠政策
        二、地理优势与棉纺需求
第三章 美洲粮食作物的引种推广
    第一节 玉米的引种推广
        一、玉米经多途径传入我国
        二、玉米在山东的传播
    第二节 甘薯的引种推广
        一、甘薯由多个途径传入我国
        二、甘薯在山东的传播
    第三节 马铃薯的引种推广
        一、马铃薯早期各传入途径分析
        二、马铃薯在山东的推广种植
第四章 美洲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
    第一节 花生的引种推广
        一、传入中国的时间、路径分析
        二、花生的传播
        三、花生在山东的传播
    第二节 美棉的引种推广
        一、 传入中国的原因
        二、清政府的“棉铁救国”政策
        三、山东的引进种植
        四、商业性植棉业的兴起与专业化生产经营的扩大
    第三节 烟草的引种推广
        一、烟草引进时间和传播路径
        二、烟草在山东的传播
第五章 美洲作物在山东传播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人地矛盾加剧的推动作用
        一、人口的快速繁衍增多
        二、人均占有耕地不断减少
        三、人地矛盾的加剧
    第二节 美洲作物自身优异生物学特性的吸引作用
        一、玉米的生物学特性
        二、花生的生物学特性
        三、甘薯的生物学特性
        四、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
        五、美洲作物比传统作物的优势
    第三节 政府倡导的激励作用
    第四节 品种引进、改良与推广的促动作用
        一、官方的试验、示范
        二、商人的试验、示范、劝种作用
    第五节 商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第六章 美洲作物引起的种植结构变迁
    第一节 美洲作物引种推广与农业种植结构变化
        一、美洲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及对原有作物的排挤
        二、美洲作物引起的种植结构变化
    第二节 美洲作物对耕作制度的影响
        一、传统的耕作制度
        二、耕作制度的变化
        三、美洲作物的开垦作用及负面影响
第七章 美洲作物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美洲作物商品化对我国自然经济的冲击
    第二节 美洲作物对饮食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美洲作物的引进推广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影响
        一、粮食单产增加
        二、开垦增加耕地
        三、抗灾能力、生存能力增强、自耕农增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巧制豆腐 高产高效(论文提纲范文)

1冷水冲浆法
2添加碱面法
3先制油后制豆腐法
4制作无渣豆腐法此法

(10)高产高效豆腐制作四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冷水冲浆法
2 添加碱面法
3 先制油后制豆腐法
4 制作无渣豆腐法

四、大豆制油后再制豆腐效益高(论文参考文献)

  • [1]花生品质差异及抑制AFTB1形成的贮存条件优化[D]. 张聪粼.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2]怎样用新法加工豆腐[J]. 于刚. 农村新技术, 2011(24)
  • [3]加工豆腐的四则工艺[J]. 石志阳. 农家科技, 2008(03)
  • [4]豆腐渣综合利用加工技术[J]. 谢婧,林亲录. 保鲜与加工, 2007(02)
  • [5]东北工业化研究[D]. 石建国. 中共中央党校, 2006(01)
  • [6]明清以来山东种植结构变迁及其影响研究 ——以美洲作物引种推广为中心(1368~1949)[D]. 王宝卿.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2)
  • [7]豆腐新工艺4则[J]. 仝罡.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1(07)
  • [8]豆腐新工艺4则[J]. 仝罡. 农村新技术, 2001(01)
  • [9]巧制豆腐 高产高效[J]. 仝罡. 云南农业科技, 2000(04)
  • [10]高产高效豆腐制作四法[J]. 仝罡. 吉林蔬菜, 1999(04)

标签:;  ;  ;  ;  ;  

豆油后豆腐效率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