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黄素释放激素经济鱼类试验总结推广会议

叶黄素释放激素经济鱼类试验总结推广会议

一、应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催产经济鱼类试验总结推广会议(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玉[1](2021)在《黄颡鱼和长吻鮠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远青[2](2021)在《金钱鱼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及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俗名金鼓,是我国东南沿海很受欢迎的经济养殖品种。其生长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雌鱼的生长速度快于雄鱼。同时,雄性金钱鱼体色艳丽,具有观赏价值。然而,目前还未见其单性苗种培育报道,遗传基础研究也相对薄弱,缺乏基因组信息,为金钱鱼性控育种和良种选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研究首先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金钱鱼基因组特征进行了评估,然后利用PacBio和Hi-C测序技术组装出了覆盖度为99.73%的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完成了基因组基因注释,开展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解析了金钱鱼适应环境的部分生物学特征。此外,利用雌雄基因组数据,成功开发了可快速鉴定金钱鱼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为金钱鱼性控育种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也为金钱鱼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1雌1雄金钱鱼进行基因组测序,根据K-mer分析,评估金钱鱼基因组大小约为600 Mb,杂合度为0.37%-0.38%,重复序列含量为26.99%-27.06%。对基因组中微卫星数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二碱基重复是金钱鱼基因组最丰富的微卫星类型。将dmrt1开放性阅读框序列(ORF)比对到雌雄基因组,发现dmrt1仅存在于雄鱼基因组中,从基因组层面证实了dmrt1为金钱鱼雄性特异的性别决定候选基因。2、结合PacBio和Hi-C测序技术对雌性金钱鱼进行基因组测序,经组装获得了572.42 Mb染色体水平的金钱鱼参考基因组,scaffold N50为24.67 Mb,99.73%(570.88 Mb)的序列挂载到24条染色体。BUSCO评估基因组完整性约96.97%。基因组基因注释获得24,256个预测基因,绝大部分(96.30%)预测基因得到功能注释。利用基因组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做比较基因组分析,免疫相关的基因家族发生了扩张,如免疫球蛋白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家族,可能是金钱鱼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遗传分子基础。3、基于雌雄金钱鱼基因组数据,比较分析Y染色体特异的dmrt1与X染色体特异的dmrt1b的基因序列,根据性染色体序列差异,成功筛选出1对可快速鉴定金钱鱼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并建立了快速鉴定金钱鱼遗传性别的方法。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取了高质量的金钱鱼参考基因组,同时从基因组水平证实其性别决定候选的基因为雄性特异dmrt1,并开发了快速鉴定金钱鱼遗传性别的方法,为金钱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也为金钱鱼性别决定基因、性染色体进化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苟妮娜,王开锋[3](2021)在《多鳞白甲鱼生物学与繁育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是一种淡水杂食性经济鱼类,过度捕捞及水环境变化使其数量逐渐减少,已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易危动物。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多鳞白甲鱼生物学和繁育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形态、遗传、分布、食性和生长等生物学特性,亲鱼培育、人工催产、繁殖、胚胎发育、鱼苗养殖以及常见病害防治等,并结合鱼类资源养护及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多鳞白甲鱼种质资源保护及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钟全福,樊海平,叶小军[4](2020)在《马口鱼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口鱼是东亚大陆淡水水域所特有的小型鱼类,随着资源量逐步下降及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部分地区发展的新的经济鱼类品种,也是山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潜力品种。本文对马口鱼的分布与分类、生物学特性、人工驯养与繁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文献汇总和整理,以期为该品种的深入研究和科学利用提供文献参考。

王建[5](2020)在《拉萨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及产后亲鱼水霉病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本身生长极其缓慢,又因受到过度捕捞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影响,导致其自然种群资源日渐稀少。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拉萨裂腹鱼种群资源,试验首先测量每月其血清中性激素含量和性腺组织发育状况;统计当年参与繁殖群体和不能参与繁殖群体的年龄、体长、全长、体重、绝对繁殖率数据;设计三种催产药物的不同组合与计量对拉萨裂腹鱼进行人工催产;对比经人工催产药物催产的繁殖亲鱼和不经人工催产药物催产的繁殖亲鱼繁殖性能;统计其不同时期的胚胎在连续震动下的死亡率,确定其了敏感时期,并分别对比胚胎敏感时期前后在流水条件下孵化的效果;最后对拉萨裂腹鱼产后亲鱼的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观察其生活史,测量其在不同温度、盐度、pH下的菌丝长度,并测定8种中草药物乙醇提取物和3种渔药在离体情况下的对该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最终得到试验结果如下:1.拉萨裂腹鱼性激素和性腺组织周年变化情况拉萨裂腹鱼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含量在3月最高,9月为最低值;雄鱼睾酮含量3月最高值,7月最低。雌鱼和雄鱼在一周年内,GSI只出现一个高峰,都在4月时最高,卵巢和精巢在一个繁殖周期内都会出现5个时期。2.拉萨裂腹鱼人工催产拉萨裂腹鱼雌性亲鱼中,最小年龄样本为7龄,最大年龄为31龄,其中主要以1119龄段为主,共117尾,占总样本数的68.02%,雌鱼绝对怀卵量随年龄、体长、体重增加而增加;雄性亲鱼中,最小的年龄样本为6龄,最大年龄为29龄,各年龄段分布数量分布较均匀。当年不能参与繁殖的拉萨裂腹鱼与可参与繁殖的拉萨裂腹鱼在年龄、体重、体长、全长数据上无明显区别。使用三种催产药物(LHRH-A2+HCG+DOM),剂量分别为10 ug/kg+1500 IU/kg+10mg/kg对拉萨裂腹鱼催产时催产效果最好,其效应时间为40 h,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而催产率为80%、受精率为83.78%,孵化率为75.05%,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未注射催产药物而产卵的拉萨裂腹鱼雌鱼虽然单位体重产卵量和单位体长产卵量低于注射催产药物产卵的拉萨裂腹鱼雌鱼,但其受精率、孵化率高于后者。3.连续震动下拉萨裂腹鱼胚胎发育的敏感时期与孵化方式优化在水温12℃下,在100 r/min的连续震动下拉萨裂腹鱼受精卵死亡的发育时期主要集中在肌节出现期前,即授精后96 h内,约占总孵化时间277 h的1/3,肌节出现期后死亡率极低。受精卵在原肠中期死亡率最高,可达66.11±7.88%,显着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受精卵死亡原因为卵黄囊破裂。试验组出膜时间较对照组晚24 h。肌节出现期前的拉萨裂腹鱼胚胎,在圆柱形孵化器中孵化的成活率显着低于平列槽(p<0.05)。肌节出现期后,圆柱形孵化器中受精卵鱼苗出膜率、鱼苗畸形率较孵化盘中差异不显着(p>0.05)4.拉萨裂腹鱼产后亲鱼水霉病的初步研究试验从拉萨裂腹鱼产后亲鱼上分离得到一株真菌菌株米命名为LY01,经ITS基因测序后结合形态学特征最终鉴定该菌株LY01为为澳大利亚水霉。菌株LY01在25℃培养24 h后,可观察到水霉菌丝,48 h时菌丝内可见大量孢子;72 h时菌丝上出现新生孢子囊,并有部分孢子囊已排出游动孢子;120 h后由于水分蒸发pDA培养基开始干燥结块,菌丝上出现球形藏卵器这一性结构,同时部分菌丝已全部排出游动孢子。菌株LY01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0℃;其对盐度十分敏感,当盐度>1%时,其菌丝长度受到显着抑制;LY01菌株适应生长的pH范围为5.08.0,当p H>9时,其菌丝长度受到显着抑制。用改良的MIC法测得菌株LY01对川楝子乙醇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为99 mg/L;土荆皮、五倍子乙醇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96 mg/L;羌活、丁香乙醇提取物最小抑菌浓度为889 mg/L;苦参、菊花和射干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667 mg/L、2667 mg/L、8000 mg/L;5.结论雅鲁藏布江日喀则段的拉萨裂腹鱼适宜的人工繁殖季节为4月下旬5月中旬;雌性亲鱼应选择11龄以上,雄性亲鱼应选择珠星发育较好着;人工催产药物剂量为LHRH-A2:10 ug/kg+HCG:1500 IU/kg+DOM:10 mg/kg时催产效果最佳,其受精卵在微流水条件下孵化96 h后,可转入流水孵化桶中孵化;川楝子、土荆皮和五倍子对防治产后亲鱼发生水霉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贾永义[6](2019)在《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全雌育种体系建立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名优经济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等特点,深受江浙沪地区消费者喜食。自1999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后,其养殖技术、饲料开发、产品加工等均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在江、浙、沪等省市形成了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然而,目前养殖用翘嘴鲌多数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其潜在遗传优势尚未被充分挖掘,加之盲目繁育、引种、杂交和累代养殖,导致养殖翘嘴鲌出现了生长减慢、个体小型化等种质衰退或混杂现象,种质改良已成为翘嘴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但是,翘嘴鲌不耐受应激、易感寄生虫病,加之2-3龄才能性成熟,使得翘嘴鲌的选育周期偏长,育种保种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从而导致实际育种进展缓慢且成效不明显。与大多数鲤科鱼类相似,翘嘴鲌雌性较雄性个体大,生长快,如开展全雌性养殖有利于提高翘嘴鲌养殖产量和效益。为此,本文针对翘嘴鲌选育周期长,单性养殖潜力大等实际问题和生产需求,以建立实用性的翘嘴鲌全雌育种技术体系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的诱导、鉴定及性别决定类型分析,17α-甲基睾丸酮对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的生长及性别分化影响研究,翘嘴鲌性成熟伪雄鱼精子的质量评价研究,翘嘴鲌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筛选及验证,翘嘴鲌全雌后代的获得及验证,翘嘴鲌性别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观遗传修饰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雌核发育翘嘴鲌的诱导、鉴定及性别决定类型分析以遗传失活的鲤鱼精子为激活源,通过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除法,成功获得了连续两代的翘嘴鲌雌核发育群体,并通过雌核发育后代形态特征、染色体组型、性腺发育及遗传结构特征的分析,评价了翘嘴鲌连续雌核发育诱导的遗传进程,探讨了翘嘴鲌的性别决定类型。结果显示:(1)鲤鱼精子作为激活源,冷休克诱导获得的雌核发育发育子代易于鉴别,批量获得性成熟雌核发育后代1385尾,雌核发育平均诱导率为10.15%,平均培育成活率21.31%;(2)除少数畸形个体外,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与普通翘嘴鲌在外部可数、可量性状上无显着差异(P>0.05),且雌核发育二代(Meio-G2)个体间规格均匀性明显提高;(3)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为正常发育二倍体,染色体核型为2n=16 m+26 sm+6 st,NF=90,与母本翘嘴鲌类似;(4)微卫星标记分析显示,普通群体和Meio-G1、Meio-G2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遗传杂合度均呈下降趋势,且Meio-G2个体间的基因型完全相同(遗传相似系数为1),表明连续两代雌核发育诱导显着提高了翘嘴鲌基因座位纯合率;(5)RAPD标记分析显示,翘嘴鲌雌核发育后代中未发现来自父本鲤鱼基因组的特异片段,但存在部分遗传位点遗传丢失的情况;(6)对174尾雌核发育后代的性腺发育观察发现,雌核发育后代均为雌性且大多数个体的卵巢发育正常,推断翘嘴鲌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X-XY型。上述研究结果为翘嘴鲌全雌育种技术路线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2.翘嘴鲌生殖发育相关通路和基因的识别与验证为了解翘嘴鲌性腺发育调控网络,应用RNA-seq技术对翘嘴鲌与生殖相关的通路和基因进行了识别研究,并从分子层面探讨了部分雌核发育后代性腺发育异常的原因。利用10条雌核发育鱼类的脑和卵巢组织重新组装了一个完整的转录组。共产生58741192个(脑28916206个,卵巢29824986个),Q20百分比平均为98.3%。从脑和卵巢转录本中共鉴定16268个SSRs和76795个SNPs。功能分析确定脑和卵巢中的2479和2605个基因属于生殖过程子类中,另外2660和2845个单基因属于生殖子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条生殖相关通路(MAPK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GnRH信号通路、黑素生成、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类固醇生物合成)与34个生殖相关基因。通过DGE方法选择的16个候选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分析,结果发现所检测的基因大部分在脑和卵巢组织中表达,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此外,实时定量检测显示,卵巢发育畸形的雌核发育翘嘴鲌FSH、NPY、3β-HSD和PGR 4个基因表达量受到抑制,显着低于正常发育的卵巢。3.17α-甲基睾丸酮对雌核发育翘嘴鲌的生长及性别分化影响17α-甲基睾丸酮(17α-MT)作为主要的雄性诱导激素,目前已成功地将多种雌性鱼类转变成表型为雄性的个体。为了解不同投喂策略下17α-MT对雌核发育翘嘴鲌的生长、生理生化及性别分化的影响情况,本研究在室内实验设置0μg/g(对照组)、10μg/g、25μg/g、40μg/g和60μg/g 17ɑ-MT投喂组(实验I)并对于每个浓度分别设置不同的激素投喂和恢复时间(实验II),同时室外实验采用17ɑ-MT浓度递增(40μg/g-140μg/g)的激素投喂策略(实验III)。结果显示:(1)较高浓度17ɑ-MT(40-60μg/g)在长期投喂后会抑制鱼体生长,qRT-PCR检测显示FOXl2、CYP19a基因表达量减少,AMH、DMRT1基因表达量增加;(2)40μg/g和60μg/g 17ɑ-MT浓度处理40天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雌二醇(E2)、睾酮(T)、生长激素(GH)和甲状腺激素(T4)这5项指标相比其他组都显着升高;(4)性腺发育方面,在实验II的110天检测到各个激素处理组的性腺都为原始性腺,而同一时间的实验III中所检测到的性腺100%发育为精巢,研究结果表明:室内17α-MT诱导过程中25-40μg/g浓度且80天内的处理可以在转变为雄性的过程中减少对鱼体生长的抑制;激素处理40-60天(56-76 dpf)是雌核发育翘嘴鲌性腺对外源激素的最敏感时期,应该集中于敏感时间段进行翘嘴鲌伪雄鱼诱导;室外投喂激素的方案可以获得高比例的翘嘴鲌伪雄诱导率,这为翘嘴鲌伪雄鱼制备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4.生理雄性雌核发育个体的精子质量评价研究伪雄鱼精子质量直接影响全雌鱼生产效率。本研究综合应用繁殖、生理特征、生化特性、超微结构等评价指标对诱导获得的翘嘴鲌伪雄鱼精子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伪雄鱼精子用于人工授精后的受精率、胚胎孵化率、仔鱼72 h成活率低于普通鱼精子,而仔鱼畸形率高于普通鱼精子;伪雄鱼与普通鱼精子在不同盐度、pH条件下激活后的活力变化基本一致,其中它们的最适盐度为0-4,最适pH为5.5;伪雄鱼精子常温下的保存时间明显短于普通鱼精子;代谢相关酶中ATP酶的含量、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比值(c/p值)与精子质量具有相关性;伪雄鱼精子存在线粒体损伤与线粒体膜膨胀现象。5.翘嘴鲌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筛选及验证本研究应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和AFLP标记技术分别对翘嘴鲌雌雄基因组DNA进行扫描,筛选翘嘴鲌雌雄性别差异标记,以期实现苗种性别的早期鉴定及伪雄鱼识别,优化翘嘴鲌全雌育种技术体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RAD-seq测序结果比对到雌雄特异性序列12和7条,但在后续验证过程中未能找到有效的差异位点。192对AFLP引物组合的扩增产物主要集中于100-500 bp之间,带型稳定,分布均匀,能清楚辨出差异条带,其中E1M9引物对扩增产物存在一条稳定的雄性差异条带(E1M9-280),可用于翘嘴鲌雌雄鱼的分子鉴别。6.翘嘴鲌全雌鱼的获得及遗传特征分析本研究以翘嘴鲌雌核发育二代(Meio-G2)为母本,和经过17α-甲基睾丸酮处理的Meio-G2(伪雄鱼)为父本,配对繁殖获得翘嘴鲌全雌后代,并从生长速度、位点多态性、性别验证等方面分析了翘嘴鲌全雌后代的遗传特征。结果显示:1)Meio-G2与伪雄鱼交配繁殖的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68%和33%,较对照组的76%和45%有所降低,但胚胎发育时序与普通翘嘴鲌基本一致;2)经362天池塘养殖试验比较,翘嘴鲌全雌鱼平均规格可达513.69±78.45 g,日均增重1.41g,体长变异系数8.80%,较普通翘嘴鲌快15.57%,显示翘嘴鲌全雌后代鱼具有良好生长优势;3)翘嘴鲌全雌后代1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均有所下降,遗传相似度达到了0.737,显示翘嘴鲌全雌后代基因型一致性较好;4)对各年龄段的全雌后代的组织切片验证未发现精巢组织,翘嘴鲌全雌后代雌性率达100%;5)E1M9引物对通过AFLP分析发现全雌后代与普通雌性个体类似同样缺失这个特异性条带,但该标记未能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6)雌性特异基因(CYP19和FOXL2)在全雌群体以及雌核发育的翘嘴鲌体内表达量都显着高于同时间的17α-MT处理后翘嘴鲌性腺中表达量(P<0.05),而雄性特异基因(DMRT1和AMH)基因的表达却呈现相反的规律(P<0.05)。7.基于WGBS和RNA-seq研究翘嘴鲌性二态性的表达特征为揭示翘嘴鲌性别决定与分化的作用机制,进而更好地发展性别控制育种技术,我们以鲤鱼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对翘嘴鲌进行了WGBS测序,结果显示整体上启动子甲基化与基因表达量呈负相关。基于雌雄性腺组织转录组测序数据,本研究重点分析了DMRT1、SOX9、CYP19a基因在性腺分化过程中的作用。qRT-PCR检测各基因组织表达特征检测,结果显示DMRT1、SOX9基因高表达于精巢组织,而CYP19a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丰度最高。另外,这些基因的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修饰模式正好与其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表明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可以调控DMRT1、SOX9、CYP19a的性别二态性表达,表观遗传修饰在翘嘴鲌性腺发育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阐明翘嘴鲌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综述所述,我们应用人工雌核发育和激素诱导性逆转技术,成功建立了翘嘴鲌全雌育种体系,生长对比试验表明全雌后代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且全为雌性。此外,基于RAD-seq、RNA-seq和WGBS等高通量测序数据,我们建立了全雌后代性别鉴定技术、探讨了翘嘴鲌性别决定类型及分化机制、开展了性别相关基因表观调控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为解析鱼类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并在实践上为翘嘴鲌全雌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杨尉,陈华谱,江东能,邓思平,吴天利,朱春华,李广丽[7](2018)在《金钱鱼生物学及繁养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广盐性鱼类,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具有食用与观赏双重经济价值,且食性广、养殖成本低,是我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养殖经济鱼类,苗种需求逐年增加。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金钱鱼在基础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人工繁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发展前景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金钱鱼种质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赵月月[8](2018)在《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文中认为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我国特有鱼类,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鮈鲫属,具有繁殖周期短,对水环境的物理、化学变化极其敏感的特点,是我国化学品管理中推荐使用的本土受试动物。饵料对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但至今鲜有关于稀有鮈鲫标准化养殖体系建立的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稀有鮈鲫仔稚鱼期消化道发育程度及消化酶活力的测定,更深入了解饵料与消化道发育之间的关系,找到最适宜仔稚鱼期投喂的饵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幼鱼期、成鱼期直至性成熟期间最适宜的投喂策略,为标准化养殖提供实验依据以及补充基础理论资料。为了筛选稀有鮈鲫仔稚鱼期合适的饵料,将初孵仔鱼随机分为3个组:活饵组、饲料组、混合投喂组,每组3个平行,均从3 dah(day after hatching)开始投喂相应饵料,在10、15、20、25、30、35 dah时统计生长指标和存活率,并进行35 dah仔稚鱼消化道组织学及消化酶活性研究。结果显示:(1)35 dah时,活饵组存活率最高;(2)从15 dah开始,活饵组表现出最好的生长性能,并维持这种趋势;(3)活饵组的消化道各部肌层厚度、黏液细胞数目均最高,提示该组仔稚鱼消化道发育状态较好,并具有较优的消化吸收能力;(4)混合投喂组胰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活饵组和饲料组。研究结果提示:一直投喂活饵更有利于稀有鮈鲫仔稚鱼的生长和发育。建议在标准化养殖过程中,对仔稚鱼期的稀有鮈鲫采取活饵投喂的方式。为了筛选稀有鮈鲫幼鱼和成鱼阶段最适投喂方式,本实验将出膜5 weeks末(日龄为35 dah)的幼鱼随机分为5个组:A组投喂丰年虫(Artemia nauplii);B组每周中6 d(days)投喂丰年虫,1 d投喂商业化微颗粒S3饲料;C组每周中3.5 d投喂丰年虫,3.5 d投喂饲料;D组每周中1 d投喂丰年虫,6 d投喂饲料;E组投喂饲料;各组均采用饱食投喂策略。每2 w统计生长、存活指标,直至第21 w(147dah)。在产卵后统计各组繁殖力和子代畸形率。在17 w(119 dah)取性腺用于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1)E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2)从繁殖力和后代畸形率上看,B组繁殖力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3)从性腺组织学上看,不同投喂方法对精巢的成熟度无显着影响,但投喂过丰年虫的稀有鮈鲫卵巢发育成熟度显着优于E组。研究结果提示:适量加入丰年虫比单一投喂活饵或饲料更有利于稀有鮈鲫的生长和繁殖。建议在标准化养殖过程中,幼鱼和成鱼期的稀有鮈鲫采取丰年虫与饲料投喂频次比值为6:1的方式。

杨军,董舰峰,冯德品,易家新,汪波[9](2017)在《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别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地欧酮(DOM)3种鱼类催产激素6个组合,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亲鱼进行注射催产处理,比较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变化,探讨齐口裂腹鱼对不同催产激素及其组合的适应性和敏感性,从而找出最适合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催产激素组合。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亲鱼对LHRH-A2、HCG和DOM组合的敏感度最高,催产率和孵化率显着优于单一激素和其他激素组合。

王万良[10](2014)在《祁连山裸鲤人工繁殖技术、胚胎发育及其耗氧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祁连山裸鲤是黑河和疏勒河水域中的特有土着经济鱼类。2012年6月~2014年3月年在甘肃祁连山雪冷水鱼繁育中心,对其人工繁殖技术,胚胎发育及其耗氧代谢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为保护鱼类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人工繁殖技术试验选择了发育良好的亲鱼,其中雌鱼930尾,雄鱼1320尾,雌雄配比为1:1.42,选用不同催产激素LRH-A2,HCG、DOM、LRH-A2+HCG、LRH-A2+DOM和LRH-A2+HCG+DOM的不同剂量,比较得出使用LRH-A21.2μg+DOM5mg+NS1.0ml的催产效果较好。2.祁连山裸鲤属于一次产卵鱼类,在繁殖季节雌鱼的成熟系数为15.41%,雄鱼为4.31%。个体绝对繁殖力平均为4236粒,个体相对繁殖力平均为11.74±3.2粒/g,个体繁殖力(F)与体长(L)关系式为: F=0.0038L2-0.0975L+0.6405(R2=0.8933),个体繁殖力(F)与体重(W)的关系式:F=0.0015W-0.0783(R2=0.907)。3.祁连山裸鲤受精卵为沉性卵,呈淡黄色圆球形、平均卵径为1.94±0.08mm,42min吸水膨胀后平均卵径为3.24±0.04mm,在水温12~14℃下,积温达到2429.15℃·h孵出鱼苗,初孵仔鱼全长平均为8.2±0.05mm。4.孵化温度分别设置9±0.5℃、11±0.5℃、13±0.5℃、16±0.5℃、19±0.5℃、22±0.5℃、25±0.5℃、28±0.5℃八个梯度,祁连山裸鲤胚胎发育随水温升高发育期降低,孵化率随水温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畸形率随水温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8℃未孵化出鱼苗,比较得出16℃孵化效果较好。5.三组不同规格祁连山裸鲤(Ⅰ组体长77.9~81.4mm,平均体长79.6±3.02mm,体重9.956~12.05g,平均体重11.51±1.02g;Ⅱ组体长143.7~152.8mm,平均体长143.2±3.02mm,体重52.22~56.19g,平均体重53.92±2.42g;Ⅲ组体长169.5~173.4mm,平均体长171.6±3.62mm,体重74.65~81.14g,平均体重77.95±2.82g),采用密闭流水呼吸法测定,祁连山裸鲤昼夜耗氧代谢属于第一种类型,即白天平均耗氧大于夜间耗氧,说明祁连山裸鲤在白天的摄食活动和新陈代谢大于在夜间;另外白天与夜间相比,白天有三个相对明显的耗氧高峰,分别是早上9:00,下午13:00和17:00,此时也是投喂饵料的时间,说明在摄食期间的耗氧率增强。6.六个体重梯度(Ⅰ组平均体重11.51±1.02g;Ⅱ组平均体重53.92±2.42g;Ⅲ组平均体重77.95±2.82g;Ⅳ组平均体重161.61±5.02g,Ⅴ组平均体重322.14±4.12g,Ⅵ组平均体重535.30±4.52g)。平均水温为13℃,采用密闭静水呼吸室法测定,祁连山裸鲤耗氧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加,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最佳拟合回归方程Y=8.6638X0.8744(R2=0.98455),相反,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最佳拟合回归方程分别为Y=0.07903X-1.187(R2=0.97242),Y=1.7065X-0.5890(R2=0.9390)。7.平均体重11.52±1.02g,在9~21℃温度范围内,祁连山裸鲤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最近拟合方程分别为Y=0.3092X2-0.3209X+7.7633(R2=0.976),Y=0.0268X2-0.0275X+0.6733(R2=0.976);窒息点随水温升高先降低,17℃后随水温升高而增大,最佳拟合方程为Y=0.2579X2-1.2591X+3.5109(R2=0.7529)。

二、应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催产经济鱼类试验总结推广会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催产经济鱼类试验总结推广会议(论文提纲范文)

(2)金钱鱼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及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综述
    1.1 金钱鱼研究现状
        1.1.1 金钱鱼生物学特征
        1.1.2 金钱鱼人工繁殖技术
        1.1.3 金钱鱼遗传学研究
    1.2 DNA测序组装技术及其在鱼类的应用
        1.2.1 DNA测序技术发展
        1.2.2 鱼类基因组研究
    1.3 鱼类性别决定研究进展
        1.3.1 鱼类的性别
        1.3.2 鱼类性别决定
        1.3.3 鱼类性别决定基因
    1.4 鱼类的性别二态性
    1.5 鱼类性别相关标记
        1.5.1 RAPD标记
        1.5.2 AFLP标记
        1.5.3 SSR标记
        1.5.4 SNP标记
        1.5.5 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的分子标记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金钱鱼基因组特征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样本与组织采集
        2.2.2 基因组DNA提取
        2.2.3 DNA质量检测
        2.2.4 Illunima基因组测序文库的构建与测序
        2.2.5 测序数据过滤
        2.2.6 基因组特征分析
        2.2.7 基因组组装
        2.2.8 组装质量评估
        2.2.9 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
        2.2.10 微卫星鉴定
        2.2.11 dmrt1与dmrt1b基因结构比较
    2.3 结果
        2.3.1 Illumina基因组测序数据
        2.3.2 基因组特征评估
        2.3.3 基因组组装
        2.3.4 组装质量评估
        2.3.5 基因预测、注释和评价
        2.3.6 SSR的鉴定
        2.3.7 Dmrt1s基因结构
        2.3.8 数据提交
    2.4 讨论
        2.4.1 金钱鱼基因组特征
        2.4.2 金钱鱼候选性别决定基因dmrt1
3.染色体水平金钱鱼基因组解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样本采集
        3.2.2 DNA提取和质量检测
        3.2.3 RAN提取及质量检测
        3.2.4 文库构建与测序
        3.2.5 数据质量控制
        3.2.6 基因组的组装
        3.2.7 基因组完整性评估
        3.2.8 重复序列分析
        3.2.9 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
        3.2.10 预测基因功能注释
        3.2.11 非编码RNA注释
        3.2.12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3.3 结果
        3.3.1 测序数据统计
        3.3.2 基因组组装
        3.3.3 基因组完整性评估
        3.3.4 重复序列注释
        3.3.5 编码基因注释
        3.3.6 非编码RNA预测
        3.3.7 基因组功能注释
        3.3.8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3.4 讨论
        3.4.1 染色体水平的金钱鱼基因组
        3.4.2 比较基因组分析
4.快速鉴定金钱鱼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
    4.1 引言
    4.2 材料方法
        4.2.1 实验样本采集
        4.2.2 金钱鱼生理性别鉴定
        4.2.3 基因组DNA提取
        4.2.4 性别连锁标记筛选
        4.2.5 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PCR验证
        4.2.6 不同地理群体金钱鱼遗传性别鉴定
        4.2.7 基于遗传性别标记网箱养殖一龄金钱鱼雌雄生长比较
    4.3 结果
        4.3.1 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引物设计
        4.3.2 性别特异标记的验证
        4.3.3 三个不同地理种群金钱鱼遗传性别的判定
        4.3.4 网箱养殖金钱鱼雌雄生长比较
    4.4 讨论
        4.4.1 遗传性别分子标记
        4.4.2 金钱鱼性别决定候选基因dmrt1
5.总结
6.本研究待解决的下步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多鳞白甲鱼生物学与繁育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核型与遗传
    1.2 分布特点与生活习性
    1.3 食性与生长特征
    1.4 繁殖习性与特征
2 人工催产与繁殖
3 胚胎及早期发育
4 人工养殖
5 病害防治
6 展望

(4)马口鱼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布与分类
2 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2.2 生活习性
    2.3 繁殖习性
    2.4 营养特性
3 人工驯养与繁殖
    3.1 驯化养殖
    3.2 人工繁育技术
4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5)拉萨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及产后亲鱼水霉病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鱼类繁殖生物学研究概况
    2.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概况
    3.水霉病研究概况
    4.拉萨裂腹鱼研究概况
第二章 引言
    1.选题背景与意义
    2.研究内容与目标
第三章 拉萨裂腹鱼性激素与性腺组织的周年变化情况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四章 拉萨裂腹鱼规模化人工催产
    第一节 拉萨裂腹繁殖亲鱼的选择
    第二节 拉萨裂腹鱼不同催产药物剂量与组合下的催产结果比较
    第三节 拉萨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殖效果验证
第五章 拉萨裂腹鱼胚胎发育的敏感时期探究及孵化方式改良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小结
第六章 拉萨裂腹鱼产后亲鱼水霉病的初步研究
    第一节 拉萨裂腹鱼水霉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八种中草药物乙醇提取液对LY01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在学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6)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全雌育种体系建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鱼类的性别决定与性腺分化
    第二节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
    第三节 翘嘴鲌研究概述
    第四节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雌核发育翘嘴鲌的诱导、鉴定及性别决定类型分析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三章 翘嘴鲌生殖发育相关通路和基因的识别与验证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和讨论
    3.结论
第四章 17α-甲基睾丸酮对雌核发育翘嘴鲌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研究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五章 雌核发育翘嘴鲌伪雄鱼精子质量分析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六章 翘嘴鲌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筛选验证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七章 翘嘴鲌全雌鱼的获得及遗传特征分析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八章 基于WGBS研究翘嘴鲌性二态性表达特征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金钱鱼生物学及繁养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础生物学
    1.1 形态特征
    1.2 习性与食性
    1.3 生长发育
    1.4 渗透压调节
2 繁殖生物学
    2.1 基本繁殖特性
    2.2 性腺发育及其生理
    2.3 繁殖相关调控基因
3 细胞遗传学
4 分子遗传学
5 人工繁殖养殖技术
    5.1 人工繁殖技术
    5.2 人工养殖技术
    5.3 病害
6 结语与展望

(8)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稀有鮈鲫研究现状
        1.1.1 物理因子对稀有鮈鲫的影响研究
        1.1.2 化学因子对稀有鮈鲫胚胎的影响研究
        1.1.3 化学因子对幼鱼期的稀有鮈鲫影响研究
        1.1.4 化学因子对成鱼期的稀有鮈鲫影响研究
        1.1.5 有关稀有鮈鲫其他发面的研究
    1.2 鱼类消化系统研究
        1.2.1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1.2.2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
    1.3 鱼类性腺和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1.3.1 鱼类性腺的组织学研究
        1.3.2 鱼类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1.4 鱼类饵料研究与标准化养殖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仔稚鱼生长、消化道及消化酶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饵料及试验鱼
        2.1.2 样品采集
        2.1.3 存活率和生长指标测定
        2.1.4 组织学研究
        2.1.5 酶液制备和消化酶活力的测定
        2.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2.2.2 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仔稚鱼消化道结构的影响
        2.2.3 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仔稚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2.3 讨论
        2.3.1 饵料与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关系
        2.3.2 饵料对仔稚鱼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2.3.3 饵料对仔稚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第3章 不同饵料对幼鱼和成鱼期的稀有鮈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饵料及试验鱼
        3.1.2 样品采集
        3.1.3 生长性能、存活率、精子活力和卵径测定
        3.1.4 组织学研究
        3.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生长、特定生长率、存活率的影响
        3.2.2 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精子活性、繁殖力、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影响
        3.2.3 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性腺发育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不同饵料对鱼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3.3.2 饵料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9)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来源与培育
    1.2 鱼类催产激素
    1.3 人工催产
    1.4 人工孵化
    1.5 孵化指标
    1.6 不同水温下注射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催产激素注射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2.2 催产激素注射后齐口裂腹鱼的催产效应时间变化
    2.3 催产激素注射对齐口裂腹鱼亲鱼孵化指标的影响
    2.4 催产激素在不同水温里注射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催产激素
    3.2 水温
    3.3 亲鱼成熟度

(10)祁连山裸鲤人工繁殖技术、胚胎发育及其耗氧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裂腹鱼类的研究概况
    2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2.1 鱼类人工繁殖的基本原理
        2.2 鱼类人工繁殖的基本过程
        2.2.1 亲鱼培育
        2.2.2 人工催产
        2.2.3 人工授精
        2.2.4 孵化
        2.3 鱼类成熟系数和繁殖力研究
    3 鱼类胚胎发育的研究
        3.1 鱼类胚胎发育的研究
        3.2 温度对胚胎发育的研究
    4 鱼类耗氧代谢及窒息点的研究
        4.1 鱼类耗氧代谢及窒息点的研究
        4.2 温度对鱼类耗氧代谢的影响
        4.3 昼夜节律对鱼类耗氧代谢的影响
        4.4 体重对鱼类耗氧代谢及窒息点的影响
    5 祁连山裸鲤生物学特性
        5.1 祁连山裸鲤的分类及分布
        5.2 形态学特征
        5.3 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5.4 祁连山裸鲤的资源保护与管理
第二章 祁连山裸鲤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0 亲鱼的培育
        1.1 药品
        1.2 试验方法
        1.2.1 亲鱼的选择
        1.2.2 人工催产
        1.2.3 试验设计
        1.2.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祁连山裸鲤催产率及死亡率
        2.2 祁连山裸鲤人工授精及孵化率情况
    3 讨论
第三章 祁连山裸鲤繁殖力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的选择
        1.2 器材和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成熟系数的检查
        1.3.2 个体繁殖力检查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祁连山裸鲤性腺周年变化规律
        2.2 个体繁殖力
    3 讨论
        3.1 繁殖季节与成熟系数的关系
        3.2 祁连山裸鲤繁殖力
第四章 祁连山裸鲤胚胎发育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
        1.2 试验方法
        1.2.1 常温条件下胚胎发育分期试验
        1.2.2 不同温度对祁连山裸鲤胚胎发育影响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常水温下祁连山裸鲤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的观察
        2.2 祁连山裸鲤胚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育情况
    3 讨论
        3.1 祁连山裸鲤受精卵卵径与其他裂腹鱼比较
        3.2 祁连山裸鲤胚胎发育的特点
        3.3 祁连山裸鲤仔鱼发育的特点
        3.4 祁连山裸鲤胚胎发育积温和其他裂腹鱼的比较
        3.5 不同温度对祁连山裸鲤胚胎发育的影响
第五章 祁连山裸鲤耗氧规律及窒息点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0 试验地点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耗氧昼夜变化的测定
        1.2.2 不同规格鱼的耗氧和窒息点测定
        1.2.3 不同温度鱼类耗氧及窒息点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耗氧量与耗氧率昼夜变化
        2.2 不同规格祁连山裸鲤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变化
        2.3 不同温度祁连山裸鲤耗氧量、耗氧率及窒息点
    3 讨论
        3.1 祁连山裸鲤耗氧率昼夜变化规律
        3.2 体重对祁连山裸鲤耗氧量和耗氧率的影响
        3.3 温度对祁连山裸鲤耗氧率的影响
        3.4 温度和体重对祁连山裸鲤窒息点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一
导师简介二

四、应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催产经济鱼类试验总结推广会议(论文参考文献)

  • [1]黄颡鱼和长吻鮠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D]. 王宏玉.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金钱鱼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及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开发[D]. 黄远青. 广东海洋大学, 2021
  • [3]多鳞白甲鱼生物学与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 苟妮娜,王开锋. 水产学杂志, 2021(01)
  • [4]马口鱼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进展[J]. 钟全福,樊海平,叶小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20(24)
  • [5]拉萨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及产后亲鱼水霉病的初步研究[D]. 王建. 西南大学, 2020(01)
  • [6]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全雌育种体系建立与评价[D]. 贾永义.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7]金钱鱼生物学及繁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 杨尉,陈华谱,江东能,邓思平,吴天利,朱春华,李广丽. 生物学杂志, 2018(05)
  • [8]不同饵料对稀有鮈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D]. 赵月月. 西南大学, 2018(01)
  • [9]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J]. 杨军,董舰峰,冯德品,易家新,汪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2)
  • [10]祁连山裸鲤人工繁殖技术、胚胎发育及其耗氧规律的研究[D]. 王万良.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叶黄素释放激素经济鱼类试验总结推广会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