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神经挤压伤19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神经挤压伤19例分析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神经挤压性损伤19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龙,兰垂世,刘建平,张爽,宫玉锁[1](2022)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桡神经损伤致残率高且肢体功能恢复不理想,患者遭受极大的痛苦,目前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治疗效果均不佳,且治疗周期较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桡神经损伤的效果较好,因此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韩廷成,祁兆建,陈大志,顾荣胜,田敏[2](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腓总神经损伤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继发性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盐城市中医院住院的相关继发性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30例,中药采用补阳还五汤和活络效灵丹基础上加减,甲钴胺胶囊口服,甲钴胺注射液0.5 mg静滴,艾灸和适量的胆南星和黄芪1∶1的比例予以黄酒及香醋调配贴敷,连用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30例神经损伤症状全部改善,患肢感觉,走路恢复正常,其中1个疗程以内恢复者15例,2个疗程10例,3个疗程5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多种方式治疗继发性腓总神经损伤,疗效尚可,具有安全、经济、无不良作用的特点。

黎俊晖[3](2021)在《井穴放血结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项痹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宁彩霞[4](2021)在《针刺结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董日成[5](2021)在《VERSALOK锚钉治疗急性膝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VERSALOK锚钉治疗急性膝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共55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VERSALOK锚钉)患者为29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B组(FASTIN锚钉)患者为26例,男17例,女9例。所有患者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功能评分,对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对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因素、患病部位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占6.90%,B组有4例并发症,发生率占15.38%,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27.41±2.75分,B组手术时间为28.85±3.25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A组分别为51.14±3.53分、72.83±5.02分、91.17±5.15分、98.45±1.76分,B组分别为48.05±4.13分、68.81±4.44分、86.62±3.10分、97.69±1.96分,比较两组间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A组分别为50.17±3.04分、78.14±3.55分、90.97±2.75分、97.79±1.63分,B组分别为46.92±3.45分、70.31±3.20分、87.73±2.39分、96.96±2.24分,比较两组间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VERSALOK锚钉在治疗急性膝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时早期疗效显着;2.VERSALOK锚钉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陈汉东[6](2021)在《基于经筋理论针刀疗法治疗Bigliani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在1972年由Neer首次提出,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其由多种因素引起肩部在前屈、外展时,喙肩弓与肱骨大结节频繁撞击、挤压,造成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组织的损伤、退变,在我国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在肩痛中的比率为36.08%。目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由荷兰骨科协会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疗指南中积极推荐保守疗法进行干预,而只有少部分患者因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或诊断明确的严重的肩袖撕裂采用手术治疗,且有研究者认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Bigliani Ⅰ、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疗效相近,指出肩峰形态类型与疗效密切相关。针刀疗法作为保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经筋理论对针刀选点治疗有指导作用,而在临床中依据经筋理论针刀干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具体优化治疗方式还需不断探讨。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基于经筋理论针刀疗法治疗Bigliani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相比较,进而探讨经筋理论在针刀干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指导应用及优势,为进一步优化针刀选点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72例Bigliani Ⅰ型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为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肩胛肌群与肩袖肌群功能训练,且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试验组予针刀治疗。并在治疗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病史及影像学等资料,VAS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三个时间点(治疗后1周、2周及4周)进行,评估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患者肩部的疼痛改善情况;在相同时间点进行肩关节外展、前屈活动度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及组间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外展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改善情况。应用Excel进行数据收集管理,并使用SPSS20.00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Origin2017作图。研究结果:70例患者完成随访,脱落2例。对照组与试验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患肩部位、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可比。两组患者在VAS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及外展活动度在组间、时间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5.35±0.67降至治疗后4周的1.59±0.96,试验组由治疗前的5.67±0.83降至治疗后4周的0.18±0.36,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在治疗后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由治疗前的42.21±3.42增加为治疗后4周的71.15±12.07,试验组由治疗前的46.50±3.80增至治疗后4周的90.95±5.17,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组间治疗后1周、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屈活动度由治疗前的34.71±7.48增加为治疗后4周的68.26±19.55,试验组前屈活动度由治疗前的42.64±6.71增至治疗后4周的100.28±6.09,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1周、2周、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外展活动度由治疗前的40.15±6.91增加为治疗后4周的80.59±18.58,试验组外展活动度由治疗前的41.53±6.30增加为治疗后4周的105.28±8.78,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1周、2周、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4%;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针刀疗法与口服双氯芬酸钠胶囊二者联合肩关节功能训练均能缓解Bigliani 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外展、前屈及内旋活动,且针刀疗法对改善肩关节疼痛与活动度更显着。依据经筋理论能有效指导针刀选点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提升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效果。

池彩霞[7](2020)在《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骨伤科确诊为腓总神经麻痹,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病人60例。采用随机实验设计方法,分为2组。在基础治疗前提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疗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1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疗程开始前1天及第4个疗程结束后1天的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取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治疗后,两组的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提高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治疗后,两组的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改善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治疗后,两组的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提高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及单纯针刺疗法治疗均能有效改善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但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疗法。2.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可作为治疗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的常规方案。

席志鹏[8](2020)在《全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及DTI联合神经电生理学对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全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手术方法。但是,部分患者的手术疗效不佳。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针对术后神经根恢复无法客观量化评估的难题,本文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电生理研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全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术后联合加味三痹汤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1)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全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并完成随访的2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节段、病程时间、术前运动功能障碍持续的时间、术前肌力、术前放射痛持续的时间,以及术后用药情况)、影像学观察因素(包括突出物的分区、突出物形态、椎间盘退变程度、Modic征、HIZ)等可能影响术后临床疗效的因素,通过VAS视觉疼痛评分、腰椎JOA评分以及改良Macnab标准判定全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手术的疗效。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一般因素与MRI因素等与术后疗效相关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逐一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2)开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收治入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全内窥镜手术联合加味三痹汤治疗。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神经电生理学检测评估患者受压神经根的微观结构改变情况,同时观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参数、神经电生理学检测结果与临床功能评分(腰椎JOA评分)的相关性,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电生理研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全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术后联合加味三痹汤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1)回顾性分析中,37例(12.5%)患者术后疗效不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手术节段、病程时间、术前放射痛持续的时间、突出物形态、椎间盘退变程度、HIZ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一般临床因素中年龄、术前运动功能障碍持续的时间、中药使用是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在MRI观察因素中,椎间盘突出的分区、Modic征与术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2)前瞻性研究:①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VAS腰痛评分由术前3.55±1.33降至术后1.55±0.77,有显着性差异,p<0.01;VAS腿痛评分由术前6.50±1.50降至术后2.14±1.00,有显着性差异,p<0.01。手术前后患者的JOA评分为13.86±3.29和23.48±2.94,有显着性差异,p<0.01。②LDH患者术前受压神经FA值0.30±0.05较健侧FA值0.40±0.03明显降低(p<0.01),术后3个月该神经根的FA值(0.38±0.05)较术前有显着差异(p<0.01)。③FELD术后腓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未见明显提高,p>0.05。腰5神经根受压患者F波潜伏期(ms)由术前的42.82±5.29降至36.37±1.59,有显着差异(p)<0.01),腰5神经根的F波出现率(%)由术前的51.30±23.22提高至62.61±2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1神经根神经电生理学检测未见明显差异(p>0.05)。④相关性研究:术前FA值与术前JOA评分具有显着相关性,r=0.79,p<0.01;术后FA值与术后JOA评分具有显着相关性,r=0.77,p<0.01。L5神经根FA值与胫神经F波潜伏期存在相关性,r=-0.493,p<0.05。S1神经根FA值与胫/腓神经的F波潜伏期和出现率都没有无显着相关性。研究结论(1)影响全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术前运动功能障碍持续的时间、中药使用情况、椎间盘突出的分区、Modic征。(2)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疗效显着。DTI的FA值和腰椎JOA评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L5神经根FA值与胫神经F波潜伏期存在相关性。DTI和神经电生理学检测可以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以及术后疗效的定量评估中。

张林峰[9](2016)在《推拿对SNI大鼠脊髓腹角和背根神经元凋亡通路中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 ury, SNI)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元Bcl-2、caspase-3的表达,从线粒体/细胞色素C介导的凋亡通路探究推拿对SNI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推拿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理。[方法]将91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甲钴胺组和推拿组五组,通过坐骨神经夹持造成SNI模型,甲钴胺组干预方法为腹腔注射甲钴胺营养液,推拿组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拨法、点法、揉法三种手法进行推拿干预,穴位选取殷门、承山和阳陵泉处,每穴每法各1分钟,共9分钟。推拿干预后,以斜板试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functional index, SFI),光热耐痛阈评价大鼠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对脊髓腹角、坐骨神经损伤点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用TUNNEL染色法观察坐骨神经损伤点处神经元凋亡情况,同时观察坐骨神经电生理和腓肠肌湿重的变化,寻找推拿对损伤神经修复的证据;对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损伤点处Bcl-2、caspase-3的含量进行检测,阐释推拿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修复的机理。[结果]1行为学——推拿能促进SNI运动、感觉恢复。1.1斜板实验、SFI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斜板实验、SFI评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SNI模型制备成功,大鼠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干预7次、20次后,推拿组、甲钴胺组斜板实验、SFI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且干预20次明显高于干预7次,说明推拿干预有效,而且效果在逐步提升,推拿可促进SN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1.2光热耐痛阈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光热耐痛阈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SNI模型制备成功。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大鼠光热耐痛阈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拿组、甲钴胺组光热耐痛阈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在20次后推拿组、甲钻胺组光热耐痛阈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说明20次治疗后SNI大鼠感觉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形态学、功能学——推拿能改善大鼠脊髓腹角、神经的微观形态和减少神经元凋亡数量,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腓肠肌湿重。2.1脊髓腹角HE染色结果:实验显示脊髓腹角HE染色形态学有改变:造模后7天模型组脊髓腹角中存在神经元凋亡,胞体肿胀等表现。干预10次后,甲钴胺组和推拿组的形态学有所改善,模型组改善较差。干预20次后,模型组形态学改变也有所恢复,但仍明显差于正常组,甲钻胺组和推拿组的形态学有改观,且明显优于模型组,神经元排列较为规整,肿胀消失,提示推拿干预能够改善大鼠的形态学表现。2.2坐骨神经HE染色结果:实验显示坐骨神经的HE染色形态学有改变:造模后7天模型组坐骨神经中存在神经元凋亡,胞体肿胀等;坐骨神经可见髓鞘散乱,轴索崩解等表现。干预10次后,甲钴胺组和推拿组的形态学有所改善,模型组改善较差。干预20次后,模型组形态学改变也有所恢复,但仍明显差于正常组,甲钴胺组和推拿组的形态学有改观,且明显优于模型组,神经元排列较为规整,肿胀消失,提示推拿干预能够改善大鼠的形态学表现。2.3坐骨神经损伤点处TUNNEL染色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造模后开始有神经元凋亡现象的发生。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凋亡数量仍然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甲钴胺组、推拿组神经神经元凋亡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说明推拿干预能够降低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数量,促进神经再生。2.4腓肠肌湿重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造模后腓肠肌萎缩。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甲钴胺组、推拿组腓肠肌湿重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说明推拿能够促进腓肠肌的恢复,防止其萎缩。2.5神经电生理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造模后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大鼠神经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甲钴胺组、推拿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说明推拿能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干预20次后甲钴胺组、推拿组大鼠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仍然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高于模型组(P<0.05),并且20次后推拿组的效果强于第7次,说明推拿干预后神经功能在逐渐恢复。3免疫组化结果——推拿能明显促进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的Bcl-2的表达量,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3.1 Bcl-2免疫组化结果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造模后在损伤处增多。推拿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甲钴胺组、推拿组大鼠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拿组、甲钴胺组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且干预第7次、20次均好于模型组,说明推拿干预有治疗效果,发挥损伤神经保护作用;推拿组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与甲钴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推拿和甲钴胺对Bcl-2表达均有效。3.2 casepase-3免疫组化结果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造模后在损伤处增多。推拿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甲钴胺组、推拿组大鼠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拿组、甲钴胺组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且干预第7次、20次均好于模型组,说明推拿干预有治疗效果,发挥损伤神经保护作用;推拿组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与甲钻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推拿和甲钴胺对casepase-3表达均有效。4 Western blot结果——推拿能明显促进脊髓腹角中的Bcl-2的表达量,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Bcl-2、casepase-3在脊髓腹角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造模后在损伤处表达量明显增多。推拿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甲钴胺组、推拿组大鼠Bcl-2、casepase-3在脊髓腹角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拿组、甲钴胺组Bcl-2在脊髓腹角中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casepase-3在脊髓腹角中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说明推拿干预有治疗效果,能够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caspase-3的表达,能够发挥抗凋亡作用,组织神经元凋亡,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甲钴胺组和推拿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说明甲钴胺和推拿干预均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结论]1推拿干预可以促进SNI大鼠斜板实验、SFI、光热耐痛阈的恢复,提示推拿可以改善SNI大鼠的运动、感觉功能。2推拿干预可以促进受损神经轴突的有髓神经数的增加,促进再生神经与靶器官建立连接,降低细胞水肿程度,和神经再生的关键部位“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推拿干预改善神经元凋亡情况;促进坐骨神经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改善坐骨神经功能,促进损伤神经修复;防止腓肠肌萎缩。3推拿干预可以增加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Bcl-2的表达量,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进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这应是推拿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起效机理之一。推拿可以促进SNI大鼠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抑制神经元的凋亡,防止腓肠肌萎缩,增加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Bcl-2的表达量,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进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姚斌彬[10](2013)在《基于马达蛋白及NGF探寻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及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以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为主要症状。运用推拿治疗相关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其中机理尚未阐明。由于神经功能恢复的基础是轴浆运输功能的正常,因此本次研究对象选为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大鼠,以模拟临床中周围神经的压迫损伤,在通过推拿给予定时、定性、定量的干预后,以行为学、形态学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从马达蛋白及神经生长因子在脊髓中表达的变化,探索推拿促进轴浆运输功能恢复的机理,为临床应用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疾病,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提供有力科学证据。[方法]采用SD大鼠,进行坐骨神经夹持损伤造模,选取患侧“穴位-神经-肌肉区域”中的殷门、承山、阳陵泉三穴进行推拿治疗,从行为学角度,通过对其光热耐痛阈和斜板试验的检测,评价推拿治疗后神经和肌肉的感觉、运动恢复情况;从形态学角度,通过对其脊髓、损伤点神经、肌肉的染色观察,探寻推拿促进神经元再生修复的证据;并进而通过检测脊髓中马达蛋白的表达,评价推拿对轴浆运输功能动力支持的影响;检测脊髓中动力蛋白激活蛋白与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找寻推拿促进轴浆运输功能恢复的证据,最终进一步理清推拿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作用机理和起效途径等。[结果]1.行为学光热耐痛阈结果如下:造模7d后、推拿治疗10次、20次后,左侧(健侧)光热耐痛阈各组间均无差异;造模7d后右侧(患侧)光热耐痛阈,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的感觉功能减退,敏感度降低。推拿治疗10次、20次后,大鼠右侧光热耐痛阈推拿治疗组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P<0.05),痛敏分数推拿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降低(P<0.01),说明推拿可以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感觉功能的恢复。斜板试验结果表明,造模7d后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的运动功能减退,肌力降低,造模成功。推拿治疗10次后,推拿治疗组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升高(p<0.05),且已接近正常组水平。推拿治疗20次后,推拿治疗组已达到甚至超过正常组水平,且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仍有显着性差异(p<0.05),可能与推拿帮助改善肌力的功效有关。说明推拿可以有效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下肢肌力的恢复。2.形态学腓肠肌湿重结果如下:造模7d后、推拿治疗10次、20次后,各组大鼠左侧腓肠肌湿重均没有差异。造模7d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患侧腓肠肌湿重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且模型组更为明显,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其腓肠肌湿重和腓肠肌恢复率显着性降低(P<0.05),说明假手术组单纯肌肉的剥离对肌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推拿治疗10次后,推拿治疗组大鼠腓肠肌湿重和腓肠肌恢复率均有升高,且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各组大鼠的腓肠肌湿重和恢复率与正常组相比仍存在差异(P<0.05)。推拿治疗20次后,推拿治疗组大鼠腓肠肌湿重和恢复率仍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但与正常组相比仍有一定差距(P<0.05)造模7d后,模型组右侧腓肠肌肌细胞直径明显小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治疗10次后,推拿治疗组大鼠右侧腓肠肌肌细胞直径有一定程度增大,且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与正常组相比仍然较低(P<0.05)。推拿治疗20次后,各组大鼠右侧腓肠肌肌细胞直径皆逐渐升高,且推拿治疗组明显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但尚未达到正常组水平。脊髓HE染色结果:正常情况下,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清晰,尼氏体均匀分布;模型组脊髓腹角神经元排列不规则,数量减少,细胞出现肿胀、变性等现象,染色较浅,胞核移向边缘,尼氏体溶解消失;经推拿治疗后,脊髓腹角神经元变性、损伤程度较轻,排列较规则,部分细胞核移向边缘,可见少量细胞核再生。坐骨神经HE染色结果:正常情况下,神经元轴突及雪旺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部分神经元轴突及雪旺细胞排列不规则,出现肿胀、破溃,甚至崩裂,而被巨噬细胞吞噬,胶质细胞出现明显增生;经推拿治疗后雪旺细胞及轴突基本正常。腓肠肌HE染色结果:正常情况下,腓肠肌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整齐,胞核清晰,胞浆染色均匀,肌纤维间隙适中;模型组腓肠肌肌细胞直径明显缩小,分布不均匀,胞核清晰,但数量明显增多,肌纤维间隙增大,呈现萎缩现象;经推拿治疗后腓肠肌肌细胞直径较均匀,胞核清晰,肌纤维萎缩程度较轻。3.机理研究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马达蛋白(动力蛋白Dynein,驱动蛋白Kinesin、动力蛋白激活蛋白Dynactin)、NGF在脊髓中均有少量表达,阳性神经元的胞核呈蓝色,胞浆呈棕褐色;造模7d后,模型组大鼠以上研究指标在脊髓中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染色加深,免疫组化的平均光密度亦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治疗1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及推拿治疗组大鼠脊髓中Dynein、Kinesin、Dynactin、NGF的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均较正常组显着增高,且推拿治疗组的染色范围和程度明显优于模型组,与其余四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推拿治疗20次后,在脊髓中推拿治疗组的马达蛋白及NGF的表达与其余四组比较仍有显着性差异,而Dynactin在推拿组中的表达亦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模型组中的表达却降低到与正常组无显着性差异的水平,结合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推断模型组大鼠的逆向轴浆运输功能发生障碍,因此即使NGF能够高表达,也无法被及时转运至神经元胞体,从而导致周围神经的损伤没有得到及时修复。考虑到受治疗时间的限制,按实验结果分析,如果继续治疗,当受损神经恢复到一定程度,Kinesin及Dynein的表达会逐渐降低,趋于正常。模型组中的表达情况也是如此,但推拿组的轴浆运输功能会得到改善。因而在最终比较时,虽然Kinesin及Dynein的表达在推拿组与模型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是大鼠的行为学会出现较大差异,即推拿组要明显优于模型组。这得益于通过推拿,提高了脊髓中马达蛋白的表达,促进了轴浆运输功能的恢复。[结论]1推拿可以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腓肠肌的肌肉恢复率以及肌力,并能提升大鼠的痛觉敏感程度,从而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2推拿能够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中马达蛋白的表达,为轴浆运输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动力基础,为神经元与靶器官之间建立了营养传递通路;3推拿能够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中动力蛋白激活蛋白与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为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受损轴突的出芽与生长提供营养保障。4从马达蛋白动力层面促进轴浆运输的发生,并进而从神经营养物质传递层面改善轴浆运输的功能,应该为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起效机理之一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神经挤压性损伤19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神经挤压性损伤19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神经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分型
2 桡神经损伤程度的分型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
    3.1 桡神经损伤保守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1.1 电针联合营养神经药物
        3.1.2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
        3.1.3 电针、穴位注射结合功能锻炼
        3.1.4 中药联合西药共同用药
    3.2 桡神经损伤非保守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神经纤维再生机制的影响
5 小 结

(2)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腓总神经损伤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依据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4.1 一般治疗
        1.4.2 中药治疗
        1.4.3 西药治疗
        1.4.4 艾灸治疗
        1.4.5 穴位贴敷治疗
    1.5 疗效评定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不良反应
    2.3 典型医案
3 讨论

(5)VERSALOK锚钉治疗急性膝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
        2.2.1 诊断标准
        2.2.2 分型标准
    2.3 手术器材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处理及康复训练
    2.6 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
    2.7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3.2 手术时间比较
    3.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4 术后Lysholm评分比较
    3.5 术后IKDC评分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锚钉缝合术的优势
    4.2 VERSALOK锚钉与FASTIN锚钉的比较
    4.3 VERSALOK锚钉与FASTIN锚钉疗效分析比较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典型病例
附录B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
附录C 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基于经筋理论针刀疗法治疗Bigliani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传统医学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认识
        1.1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病原因
        1.2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病机制
        1.3 辨证分型
        1.4 治疗措施
        2 现代医学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病理改变
        2.3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2.4 治疗
    综述二 经筋理论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治疗中的指导应用
        1 中医对经筋理论的阐释
        1.1 经筋理论的起源及本质
        1.2 经筋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1.3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属于经筋病范畴
        2 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2.1 针刀疗法的应用原理
        2.2 经筋理论指导针刀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终止标准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方案
        2.2 受试者知情同意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Constant-Murley评分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2 VAS评分变化情况
        3.3 Constant-Murley总评分变化情况
        3.4 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变化情况
        3.5 前屈活动度变化情况
        3.6 外展活动度变化情况
        3.7 疗效评价结果
    4 讨论
        4.1 Bigliani 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4.2 经筋理论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4.3 针刀治疗Bigliani 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
        4.4 肩部功能训练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
        4.5 非甾体抗炎药在肩峰下撞击综合中的临床应用
        4.6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疼痛产生及评定
        4.7 Constant-Murley评分变化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意义
        4.8 针刀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附录2 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表
附录3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病例信息登记表
致谢
个人简历

(7)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器械与药品
        2.3 治疗方法
    3 不良反应处理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
        4.2 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测量
        4.3 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
        4.4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5 疗程观测时间
    6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7 统计学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1 研究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比较
        3.2 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比较
        3.3 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比较
        3.4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4 临床疗效比较
    5 不良反应比较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腓总神经麻痹的认识
        1.1 解剖位置及生理机制
        1.2 病理机制
        1.3 腓总神经麻痹的病因
        1.4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2 祖国医学对腓总神经麻痹的认识
        2.1 病名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药治疗方法
    3 针刺疗法选择依据
    4 低频脉冲电疗法选择依据
    5 基础药物选择依据
    6 康复训练选择依据
    7 证型选择依据
    8 穴位选择依据
        8.1 文献记载的选穴规律
        8.2 本题主穴
        8.3 本题配穴
        8.4 穴位属性
    9 神经传导速度选择依据
    10 研究结果与分析
        10.1 病例完成情况及基线情况分析
        10.2 基于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级分析
        10.3 基于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分析
        10.4 基于腓总神经麻痹功能评分分析
        10.5 基于神经传导速度分析
        10.6 基于临床疗效分析
    11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全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及DTI联合神经电生理学对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进展
        1.1 非手术疗法
        1.2 手术疗法
    2.全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手术临床疗效相关因素
        2.1 一般因素
        2.2 影像学因素
    3.评价疗效的方法
        3.1 神经电生理检测
        3.2 神经成像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全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手术方法
        2.7 观察指标
        2.8 疗效判定标准
        2.9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与MRI观察结果
        3.2 术后疗效
        3.3 术后并发症和再手术
        3.4 疗效相关因素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和不足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第三章 DTI联合神经电生理学检测对全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试验病例的中止
        2.7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8 病例的剔除
        2.9 研究干预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JOA评分
        3.3 VAS评分
        3.4 DTI
        3.5 肌电图
        3.6 相关性研究
    4 讨论
    5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推拿对SNI大鼠脊髓腹角和背根神经元凋亡通路中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1 中西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认识和病因分析
        2 损伤的病因和分类
        3 中西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理
        4 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综述二 细胞凋亡损伤研究进展
        1 细胞凋亡的特征
        2 细胞凋亡的分子信号通路
        3 通路间的相互作用
    综述三 Bcl-2、caspase-3的研究概况
        1 Bcl-2家族
        2 caspases家族
        3 Bcl-2、caspase-3在凋亡通路中的作用
        4 Bcl-2、caspase-3的表达情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推拿对SN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研究
        1 材料
        2 行为学检测方法
        3 行为学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推拿对SNI大鼠形态学、功能学的影响研究
        1 材料
        2 形态学、功能学检测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推拿对SNI大鼠凋亡通路中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脊髓腹角HE染色
    附件2 坐骨神经HE染色
    附件3 脊髓腹角Bcl-2免疫组化染色
    附件4 背根神经节Bcl-2免疫组化染色
    附件5 坐骨神经Bcl-2免疫组化染色
    附件6 脊髓腹角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
    附件7 背根神经节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
    附件8 坐骨神经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基于马达蛋白及NGF探寻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及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西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认识
        1 周围神经损伤的中医学研究现状
        1.1 病因概述
        1.2 病机分析
        1.3 治疗方法
        1.4 机理初探
        2 周围神经损伤的西医学研究现状
        2.1 病因概述
        2.2 主要症状
        2.3 治疗手段
        2.4 机理初探
    综述二、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相关研究
        1 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1.1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2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3 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炎
        1.4 推拿治疗臂丛神经损伤
        1.5 推拿治疗腕管综合征
        2 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综述三、轴浆运输功能在周围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1 周围神经修复所依赖的微观环境
        2 周围神经成功修复的微观标志
        3 轴浆运输的相关研究
        3.1 轴浆运输的动力来源
        3.2 轴浆运输障碍的发生机制
        3.3 轴浆运输功能的重建
    综述四、NGF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机理研究
        1 NGF相关概述
        1.1 NGF的发现与结构
        1.2 NGF的分布与表达
        1.3 NGF的生物学效应
        2 周围神经损伤涉及NGF的相关研究
        3 NGF修复损伤神经的机理
    综述小结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一、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行为学影响
    实验二、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形态学影响
    实验三、从马达蛋白表达的变化研究推拿对轴浆运输恢复的作用
    实验四、从Dynactin及NGF探寻推拿促进轴浆运输恢复的机理
整体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神经挤压性损伤19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J]. 张新龙,兰垂世,刘建平,张爽,宫玉锁. 现代临床医学, 2022(01)
  • [2]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腓总神经损伤临床观察[J]. 韩廷成,祁兆建,陈大志,顾荣胜,田敏. 光明中医, 2021(20)
  • [3]井穴放血结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项痹的临床疗效分析[D]. 黎俊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针刺结合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宁彩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5]VERSALOK锚钉治疗急性膝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分析[D]. 董日成. 延边大学, 2021
  • [6]基于经筋理论针刀疗法治疗BiglianiⅠ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陈汉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针刺结合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脉络瘀阻型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D]. 池彩霞.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全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及DTI联合神经电生理学对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研究[D]. 席志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推拿对SNI大鼠脊髓腹角和背根神经元凋亡通路中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D]. 张林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基于马达蛋白及NGF探寻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及机理[D]. 姚斌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9)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神经挤压伤19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