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理念更新的探讨

高校体育教学理念更新的探讨

一、更新高校体育教学观念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苑琳琳[1](2021)在《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文中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保障。新时代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契机。文章在分析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和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策略。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高校体育教学在新时代体育强国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刘跃[2](2020)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研究 ——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办法的实施给高校开展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盐城师范学院作为全国首家通过中学第二级全科认证的试点高校,此背景下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以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为研究个案,从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实施效果这几个维度,呈现并分析认证背景下当前高校体育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现状与认证理念存在的偏差,探析认证理念下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是如何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融入术科教学改革之中。通过研究得出:(1)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现状与专业认证指导理念仍有偏差,体现在:课程教学理念层面“重教轻学”仍存在;教学目标重技能传授、职业情感培养欠缺;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需求贴合性不强;教学方法保守,学生主体能力不能有效发展;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且评价主体单一。(2)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以认证理念为核心,其术科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特色,体现在:课程理念以师德教育为先,由“教会”学生向学生“会教”转变;教学目标凸显师德培养,关注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内容科学性、基础性并重,综合性、实践性兼顾;教学方法上积极尝试多样化教学,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效果;教学评价向过程性评价方式转变,多元评价主体参与,有效关注学生动态发展,以评促进。

胡芳,张宝禹[3](2020)在《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问题及创新研究》文中提出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国内很多高校的体育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功利性强等问题。在新时代来说,这些问题限制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因此,高校亟需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文章以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问题及创新研究为题,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给出解决措施,意在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莫依婷[4](2020)在《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及提升策略》文中指出高校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体育在实践层面取得成功的命脉所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关注程度的整体上升,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受到传统学术与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及学校管理者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等方面的原因,高校体育教学学术发展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因此,关注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逐渐成为了社会和学校不容忽视且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问法等五种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与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改进的现实诉求和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三方面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汇总,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对本论文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以作为本论文的逻辑起点。第二部分是对研究对象与方法进行阐述。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五种方法,在已有的研究背景下,以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各指标的设计与效度检验为基础,制定调查问卷的内容,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湖南省20所高校的200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第三部分是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现实考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专家访问分别从教学反思和交流合作等四个维度,调查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现实境况,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从而为后续的理论阐释和建构提供有力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整体有待提高,表现为教学反思、交流合作、教学观念与评价能力都处于中等水平,体育教师教学压力大、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水平偏低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不同性别、职称、岗前培训等在教学反思、交流合作、教学观念和评价能力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第四部分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发展困境,在整体把握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现实境况的基础上,主要从教学反思、交流合作、教学观念和评价能力四个维度层面来解读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较弱的问题根源,体现在教学学术态度的消极;教学改革研究投入力度不够;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的分离;考核评价制度的重科研与轻教学;教育教学知识结构的失衡;教学反思与交流合作有待加强。第五部分是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影响因素的阐述。主要从社会、制度、学校以及体育教师自身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成因进行分析。社会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传统教学观和学术观的分歧、传统学术观念的错误导向和体育教学学术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制度层面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学知识的自主构建及培训制度匮乏、体育教学学术评价难以实现操作化和激励制度中缺失体育教学学术要求;学校层面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管理者“重科研轻教学”、体育教研室教研职能定位模糊、体育教学学术平台相对狭窄和体育教学学术活动支持的针对性不强;体育教师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对教学学术缺乏科学的认识、体育学科教育教学专业性相对缺失、教学学术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和体育教师教学反思与交流互助有限。第六部分是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提升的应然诉求,造成当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较弱是制度、学校、社会与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之前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的特点,提出适合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的具体对策,从认识深化策略、知识拓展策略、组织支持策略和制度保障策略四个部分进行阐述。认识深化策略主要是重塑体育教师学术观和教学观、为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学术指引、应当营造崇尚体育教学学术的氛围、体育教师应重视自身教学学术能力的提升;知识拓展策略主要是组建体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拓宽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内容、丰富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形式、关注体育教学学术前沿问题研究;组织支持策略主要是强化体育教研室的学术职能、培育体育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搭建体育教学学术成果的展示平台、开展基于教学学术能力的体育教研活动、推动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制度保障策略主要是建立全面多元的体育教师学术评价制度、构建合理的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评价制度、完善体育教师教学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制度、建立体育教师教学学术的激励机制。第七部分是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建议需从制度、学校、社会与体育教师四方面共同努力,学校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关注体育教学学术前沿问题;推动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学术合作和交流等,进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

杨文嘉[5](2020)在《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田径运动一直以来都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在高校经常从事田径运动,能够使学生强身健体,在运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竞技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服输,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竞争精神;让学生在运动中不断磨练自己,使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得以提升。田径运动不仅体现在体育教学的课程中,还表现在全民健身、业余训练、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运动竞赛中。涉及的内容宽、范围广、影响大。调查中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田径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受欢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田径运动过于枯燥单一缺乏娱乐性、训练过程难以承受、害怕田径运动项目因专业性强而考试不通过等原因,不选择田径运动作为普及技能和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因为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春秋凉,冬季天气寒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田径运动备受冷落的现状。在黑龙江省高校中,田径运动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制约和挑战,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调查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现状,通过对黑龙江省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罗列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并对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提出了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得出以下结论:一、目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田径运动又作为基础性项目,其发展本应受到普及和重视。调查结果表明,现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发展呈下降趋势,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二、男女生选择项目的出发点不同,选择田径运动的男生多,女生少。而且田径运动本身缺少互娱性、较为枯燥,不容易使学生接受。加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手段单一,长期以来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教学及训练模式过于传统化,缺乏新意。三、高校田径运动的开展会受到场地器材及天气因素的影响。在调查的6所高校中,其中5所拥有标准室外田径场地,但均没有室内田径场地。12.8%的学生因为场地设施建设不足、器材破损严重、陈旧等问题而不选择接触田径运动。黑龙江省冬季周期短、天气寒冷,导致授课困难,无法满足多数田径运动项目的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四、高校田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新鲜血液。受选课制度改革和东北天气原因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都不愿引进田径方向专业的教师,造成了各综合类院校没有田径专业的教师或有极少数田径专业方向的教师。五、高校对于田径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高,缺少田径类运动项目的社团性活动,以至于有些学生根本不懂“田径”一词的概念,不了解田径运动,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认识不足,接触不到田径运动项目,因而不能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感受不到校园中的体育文化。六、对田径训练队队员的培养不够重视,高校训练队普遍训练时间不足,训练量及训练强度都达不到提高的标准。没有重视队员成绩的提高与培养,对田径队员的培养缺乏全局意识,影响了田径训练队人才队伍的建设。

刘强[6](2020)在《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师生互动对学生自我收获感和满意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高校应该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目标,课堂教学作为高校育人的主要渠道,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同步调,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并提出将“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具体指的是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并形成协同效应,最终形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此思政视域下,如何促使体育课程不局限于“教师”,发挥全员育人功能;如何促使体育课程不局限于“课程”,发挥全程育人功能;如何促使体育课程不局限于“课堂”,发挥全方位育人功能;师生互动作为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如何促使体育教师作为互动主体嵌入学生的运动经历,如何促使体育师生关系逐步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满意度,如何发挥体育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都是当前高校体育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鲁东大学等16所高校选取大一至大四年级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课程自我收获感和满意度理论路径进行阐述,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满意度路径假设并对其进行检验,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自我收获感和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研究表明:(1)高校形象对于学生期望的路径系数为0.145,在所有的影响效度中排名最低,影响效度不高,学生期望对于学生自我收获感和体育课程满意度均存在显着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11和0.201,在所有的路径系数中排名不高,学生对于体育课期望程度越高,对于体育课程的质量要求也就越高。(2)师生互动主要分为:体育课程师生互动、个人运动经历师生互动、体育社团俱乐部师生互动和体育竞赛师生互动,其重要性分别为0.851、0.783、0.723和0.832,可以看出在师生互动的范围方面,体育课堂师生互动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师生互动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与发展支持存在显着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17,且只有直接效应,没有间接效应。师生互动对于师生关系有着显着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87;师生互动对于学生自我收获有着显着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88,师生互动对于学生自我收获的间接效应为0.068,其总效应为0.356。师生互动对于体育课程满意度有显着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81,师生互动通过“学习与发展支持”和“自我收获”对体育课程满意度产生间接效应0.027,另外通过“师生关系”对体育课程满意度也产生间接效应0.177,因此师生互动对于体育课程满意度的总效应为0.458。(3)学习与发展支持的观测变量有体育场地器材支持、医疗支持、体育课程活动竞赛支持和身心健康指导服务支持,其重要性依次为0.836、0.711、0.835和0.822;学习与发展支持对于自我收获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13,两者之间只存在直接效应,没有间接效应。(4)师生关系的影响师生关系的观测变量有学生与任课教师关系、学生与体育社团俱乐部指导教师关系、学生与教练员关系,其重要程度分别为0.841、0.736和0.719;师生关系对于体育课程满意度存在显着正向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57,在所有的路径影响效应中居于首位,且只存在直接效应,没有间接效应。(5)自我收获包含了以下观测变量:“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品质”、“社会适应”和“终身体育思想”,其重要程度分别为0.861、0.851、0.843、0.832、0.822、0.703;自我收获对于体育课程满意度存在显着正向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94,只有直接效应,没有间接效应。(6)体育课程满意度分为四个测量维度,分别是体育风气氛围、课程质量、运动经历、整体成长,其重要程度分别为0.728、0.821、0.867和0.837,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运动经历占据首位;体育课程满意度主要受四条路径影响,分别是学生期望、师生关系、自我收获和师生互动,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01、0.457、0.394和0.458,在这四条路径中师生互动和师生关系的路径系数最高,这也表明了师生互动在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也为高校今后的体育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

龙浩[7](2020)在《拓展训练在初中篮球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具有趣味性、对抗性、团队性和集体性的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已经得到普及,并且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专业技能,还能显着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相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中学体育课程标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更甚,同时学术界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也将注意力转向了篮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方面。目前,我国中学篮球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篮球课程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验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例如,篮球的教学内容仍然重视基本姿势、运球技术、传球接球能力以及简单的战术配合。这些教学内容在目前看来并不能满足新课标对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篮球教学理念上,教师过于重视专业技术的传授,低估了篮球教学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最后,在评估和评分方法上,传统的评估和评分方法是使用统一的评估标准来要求和测试每个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体力差异等。这种统一的考核标准,不仅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到篮球教学中,不仅能弥补传统篮球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于促进学生价值体系的综合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因此,将拓展训练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是必要且可行的。但是,目前拓展训练的项目更多的是作为企业文化应用于公司团建活动,应用于义务教育的项目很少,具体到篮球教学过程中就更少了,因此,本文将其应用于中学篮球教学,这是一项大胆的教学尝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岳普湖A实验中学篮球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实验结果。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对篮球课程的认可程度,对篮球技能的熟悉程度,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的强弱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显着提高。除此之外,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目标等内在素质方面有更大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参与度和兴趣。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显着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相比,实验班学生的运动技术成绩显着提高、教学效果明显。进行拓展训练的实验班学生篮球运动技术三步上篮、接控球、传球、定点投篮等相比对照班,具有显着的差异。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相比,因为拓展训练项目的多样性,使体育课堂内容更具有丰富性,从而使得实验学生对拓展训练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更高,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终身锻炼的行为意识。建议:(1)教师需更新教学理念。拓展训练与篮球运动的结合并不是直接简单的应用,要注意拓展训练与传统篮球教学目标的适宜性,更新教学观念,更加灵活的运用拓展训练。(2)教师需注重教学主次。拓展训练本身只是作为辅助功能存在于传统体育教学中,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新增更加多样的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氛围,既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要大力提高其心理素质。不管何种拓展训练项目,都必须以传统体育教学项目为依托,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基础,不能让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程标准相背离。(3)教师需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拓展训练对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很高,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设计恰到好处的训练项目,安排好教学环节,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陈强[8](2019)在《高校体育教学困境及改革方向》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学困境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知识体系不完善,教学能力较弱、体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与学生关系单一性、体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突出竞技性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加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等改革方向。

周旭[9](2019)在《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困境与对策研究 ——基于宜春市中学体育教学方法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我国后备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中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是制约和影响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对于体育教学中“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讨,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中学体育教学方法存在什么样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帮助中学生加强体育学习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同时也可为我国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为论文后期的研究做好理论支撑,并结合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宜春中学、宜阳学校、昌黎实验学校、宜春四中、宜春三中等五所中学的实地调研和观察,试图了解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提出改进对策。研究表明:目前宜春市中学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困境:从教学设计的取向来看,体育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教学素养亟待提高;在教学观念方面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意识,过于偏向于预设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方法运用不够;从体育教学方法个性特征来看,在教学实践中体育特点彰显不足,学科化倾向严重;从教师职后教育来看,教师参与职后教育频率低,教育的形式上过于单一,教师培训尚需加强;从信息化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信息化能力不足,学校信息化教学手段还需跟进。为进一步改进中学体育教学方法建议:1、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多方面的加强教师教学培训;2、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加强教师教学能力;3、丰富教研活动内涵,开展丰富的教研形式,积极开展校内体育教研;4、拓展教师信息素养,加强信息化教学水平;5、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程华东[10](2019)在《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研究》文中指出以2001-2018年CNKI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946篇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全部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并借助Cite 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刊文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研究主要内容与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全面把握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的特征与趋势,为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2001-2018年间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期刊文献总量与核心期刊数量变化趋势都呈波动变化的特征;2001-2009年间期刊文献总量呈急剧上升,随后稳定在较高水平波动变化且总量较大;2001-2006年间核心期刊数量在稳定的状态中不断攀升,2006-2012年间维持在较高水平波动变化,2012-2018年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数量相对较少。(2)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形成了一些较稳定且联系较密切的研究合作团体,但整体发文量较低,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大多数作者或机构还处于“孤立”特征且合作较少,同时缺乏具有领军意义的研究作者与机构。(3)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献关键词数量变化波动较大,研究内容多样化且充满活力,学界对该领域研究特征呈多方关注——集体狂热——理性回归的变化趋势。(4)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高校体育现状对策与发展趋势、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学生体质健康、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等方面是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主要内容,研究主题历经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探索、体育运动方法探索、研究现状与对策探索、高职与高中体育教学探索、青少年体质健康探索等演化过程。(5)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可分为逐步拓展与基础研究积累时期、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领域继续拓展与理性回归时期三个研究阶段,而体育思想、体育课程改革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为各阶段研究前沿。(6)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未来研究要继续服务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主题凸显学生体质健康与主体性特征,研究内容强调实证性研究,同时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将得到深化。

二、更新高校体育教学观念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更新高校体育教学观念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1. 新时代要求新的体育教学观念。
    2. 新时代要重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3. 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学要挖掘新的动力。
二、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价值与意义
    1. 适应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需求,推动精准式教学发展。
    2.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终身体育习惯养成。
    3. 培养高校学生自主进行体育学习的意识。
三、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
    1. 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学观念。
    2. 转变师生关系,创新教学驱动力。
    3.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支持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2)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研究 ——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对教师教育日趋重视
        1.1.2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1.1.3 专业认证制度的重要性凸显
        1.1.4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2 文献综述
        1.2.1 师范类专业认证国内外相关研究
        1.2.2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1.2 后现代课程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师范类专业认证
        2.2.2 术科
        2.2.3 教学改革
3 研究对象、方法与思路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对比分析法
    3.3 研究思路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专业认证背景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现状分析
        4.1.1 术科课程教学理念分析
        4.1.2 术科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4.1.3 术科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4.1.4 术科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4.1.5 术科课程教学评价分析
    4.2 专业认证背景下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分析
        4.2.1 教学理念变化分析
        4.2.2 教学目标改革分析
        4.2.3 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4.2.4 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4.2.5 教学评价改革分析
        4.2.6 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4.3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经验
        4.3.1 以学生为本,革新课程理念
        4.3.2 以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为准绳,调整课程教学目标
        4.3.3 以产出为导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4.3.4 以学生为中心,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4.3.5 以持续改进为原则,完善教学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四 相关政策文件及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3)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问题及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1.2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过于功利化
    1.3 高校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忽视
    1.4 高校体育教学形式单一
    1.5 高校体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2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2.1 更新体育教学观念
    2.2 丰富教学手段,实现多样化
    2.3 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理念
    2.4 不断丰富高校体育项目
    2.5 增加师资力量,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2.6 实施自主教学模式

(4)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及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1.1.2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改进的现实诉求
        1.1.3 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学术及教学学术
        1.3.2 教学能力与学术能力
        1.3.3 教学学术能力
        1.3.4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有关教学学术内涵研究综述
        1.4.2 国内外有关教学学术能力的研究综述
        1.4.3 国内有关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相关研究综述
        1.4.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问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3.1 研究思路
        2.3.2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理论解读
        3.1.1 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内涵
        3.1.2 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特征
        3.1.3 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构成
        3.1.4 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价值意蕴
    3.2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现状调查
        3.2.1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总体情况
        3.2.2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人口学特征
    3.3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的现实困境
        (1)教学学术态度的消极
        (2)教学改革研究投入力度不够
        (3)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的分离
        (4)考核评价制度的重科研与轻教学
        (5)教育教学知识结构的失衡
        (6)教学反思与交流合作有待加强
    3.4 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因素探析
        3.4.1 社会因素
        3.4.2 制度因素
        3.4.3 学校因素
        3.4.4 体育教师自身因素
    3.5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
        3.5.1 认识深化策略
        3.5.2 知识拓展策略
        3.5.3 组织支持策略
        3.5.4 制度保障策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5)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3 研究的实践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日本(亚洲)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2.1.2 德国(欧洲)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2.1.3 美国(北美洲)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田径运动价值的相关研究
        2.2.2 田径运动教学的相关研究
        2.2.3 田径运动竞技的相关研究
        2.2.4 田径运动发展的相关研究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的现状
        4.1.1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课程的开展现状
        4.1.2 黑龙江省高校场地器材现状
        4.1.3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师资现状
        4.1.4 体质健康测试
        4.1.5 体育运动竞赛
        4.1.6 全民健身
        4.1.7 业余训练
    4.2 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
        4.2.1 田径运动本身枯燥无味
        4.2.2 田径运动开展受器材场地、气候等因素影响
        4.2.3 教师团队师资力量不足
        4.2.4 教学模式手段单一,技术动作单调
        4.2.5 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认识不足
        4.2.6 粗放式训练,缺乏对田径训练队队员的培养
    4.3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对策
        4.3.1 加大校园宣传力度,开展田径社团性活动
        4.3.2 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与建设
        4.3.3 完善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培训与思想道德建设
        4.3.4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田径课程内容
        4.3.5 肯定田径运动健身价值
        4.3.6 科学训练,重视田径训练队队员的培养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5.1.2 男女生选择项目的出发点不同,田径运动不容易被多数学生接受
        5.1.3 高校田径运动受场地器材及天气因素的影响
        5.1.4 现有田径专业教师团队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新鲜血液
        5.1.5 高校对于田径运动的校园宣传力度不够高
        5.1.6 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认识不足
        5.1.7 对田径训练队员的培养不够重视
    5.2 建议
        5.2.1 尊重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
        5.2.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5.2.3 尽快完善高校体育场馆基础设施
        5.2.4 适应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5.2.5 尽快改变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现有印象
        5.2.6 使学生充分了解田径运动,肯定田径运动健身价值
        5.2.7 科学选材,充实田径训练队人才力量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6)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师生互动对学生自我收获感和满意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解释
        1.3.1 互动概念
        1.3.2 师生互动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师生互动的研究综述
        1.4.3 文献研究现状简要评析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德尔菲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访谈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学生自我收获感和满意度理论路径
        3.1.1 师生互动与高校体育课程
        3.1.2 师生互动与嵌入式互动
        3.1.3 师生互动与自我收获感
        3.1.4 师生互动与满意度
    3.2 模型构建
        3.2.1 结构方程模型
        3.2.2 学生自我收获感与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3.3 研究假设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潜变量及其测量
        4.1.1 高校形象
        4.1.2 学生期望
        4.1.3 师生互动感知
        4.1.4 师生关系感知
        4.1.5 体育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
        4.1.6 自我收获感知
        4.1.7 体育课程满意度
    4.2 模型信度效度检验
        4.2.1 信度和效度检验
        4.2.2 因子适用性分析
        4.2.3 模型拟合指数检验
    4.3 模型检验
    4.4 模型分析
        4.4.1 高校形象的影响
        4.4.2 学生期望的影响
        4.4.3 师生互动的影响
        4.4.4 学习与发展支持的影响
        4.4.5 师生关系的影响
        4.4.6 自我收获的影响
        4.4.7 体育课程满意度
    4.5 提升体育课程满意度的对策
        4.5.1 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师生互动体系
        4.5.2 打造师生关系,塑造体育人生导师
        4.5.3 加大体育学习与发展支持,优化体育资源
        4.5.4 发挥学生主体功能,提升自我收获感
        4.5.5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学生满意度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高校体育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B:学生自我收获感和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作者简历

(7)拓展训练在初中篮球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家政策层面
        1.1.2 学校体育课程的诉求层面
    1.2 理论意义
        1.2.1 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学校体育课程的理论
        1.2.2 有利于拓展和丰富中学篮球教学的知识点
        1.2.3 有助于丰富和扩展篮球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1.3 实践意义
        1.3.1 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优化教学方法
        1.3.2 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全面素质发展
2 国内文献综述研究
    2.1 有关拓展训练概念的研究
    2.2 有关拓展训练研究现状
    2.3 有关拓展训练引入到体育教学的研究
        2.3.1 有关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必要性的研究
        2.3.2 有关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可行性的研究
        2.3.3 有关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应用方法的研究
        2.3.4 有关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意义和影响的研究
    2.4 有关拓展训练与篮球教学的研究
        2.4.1 关于拓展训练融入篮球教学的必要性
        2.4.2 关于拓展训练融入篮球教学的可行性
        2.4.3 关于拓展训练融入篮球教学的方法
        2.4.4 关于拓展训练融入篮球教学的影响
    2.5 国外文献综述研究
        2.5.1 有关拓展训练的起源与发展研究
        2.5.2 有关拓展训练引入到体育教学中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拓展训练在初中篮球课教学中的应用
    4.1 岳普湖A中学在篮球课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
        4.1.1 拓展训练的特点和目的
        4.1.2 篮球教学能够满足拓展训练的要求
    4.2 岳普湖A中学在篮球课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现状调查
        4.2.1 岳普湖A中学教师和学生对当前篮球课对开展拓展训练的主观认识分析
        4.2.2 岳普湖A中学教师和学生对当前篮球课对开展拓展训练的客观认识分析
        4.2.3 岳普湖A中学篮球课教学满足开展拓展训练的调查
    4.3 岳普湖A中学篮球课教学开展拓展训练的实验结果
        4.3.1 实验前对照组学生和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
        4.3.2 岳普湖A中学篮球课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后学生的认同感分析
        4.3.3 岳普湖A中学篮球课教学开展拓展训练后篮球运动技术掌握效果分析
    4.4 岳普湖A中学篮球课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效果评价
        4.4.1 拓展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4.4.2 拓展训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4.4.3 拓展训练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4.4.4 拓展训练对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8)高校体育教学困境及改革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体育教学困境
    1.1 体育教师知识体系不完善,教学能力较弱
    1.2 体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与学生关系单一性
    1.3 体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突出竞技性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2.1 完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加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2.2 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2.3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9)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困境与对策研究 ——基于宜春市中学体育教学方法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实习经历萌发问题意识
        1.1.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1.1.3 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逻辑分析法
        2.2.3 课堂观察法
        2.2.4 访谈法
        2.2.5 问卷调查法
        2.2.6 数理统计法
        2.2.7 案例分析法
    2.3 理论基础
        2.3.1 默会知识理论
        2.3.2 生成性教学理论
        2.3.3 最优化教学理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3.1.1 概念界定
        3.1.2 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
        3.1.3 体育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3.1.4 方法、手段与模式的区别
    3.2 教学方法运用分析
    3.3 教学工具使用分析
    3.4 教学设计取向分析
    3.5 教师教育素养分析
4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困境分析
    4.1 教师素养亟待提升
    4.2 教学观念有待改进
    4.3 教学特点彰显不足
    4.4 教师培训尚需加强
    4.5 教学手段需要跟进
5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5.1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5.2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5.3 丰富教研活动内涵
    5.4 拓展教师信息素养
    5.5 营造良好体育氛围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10)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2.2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2.2.1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
        2.2.2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2.3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2.4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2.3 科学知识图谱在国内体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2.3.1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与特征
        2.3.2 科学知识图谱在国内体育领域运用现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3.1.1 研究对象
        3.1.2 数据来源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发文量分析
    4.2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献作者与机构分析
        4.2.1 研究文献作者特征
        4.2.2 研究文献机构特征
    4.3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献关键词数量分析
    4.4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内容与主题演化分析
        4.4.1 研究主要内容特征
        4.4.2 研究主题演化特征
    4.5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阶段划分与前沿分析
        4.5.1 研究阶段划分
        4.5.2 研究前沿内容特征
    4.6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
        4.6.1 研究将继续服务于素质教育发展战略
        4.6.2 研究主题将凸显学生体质健康与主体性特征
        4.6.3 中小学及幼儿体育教学模式实证性研究将得到加强
        4.6.4 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方面研究将得到加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研究文献数量变化特征
        5.1.2 研究文献作者与机构特征
        5.1.3 研究文献关键词数量变化特征
        5.1.4 研究内容与主题演化特征
        5.1.5 研究阶段划分与前沿内容特征
        5.1.6 研究发展趋势特征
    5.2 建议
        5.2.1 加强理论成果深层次的探讨
        5.2.2 建立稳定且具有流转性学术交流合作平台
        5.2.3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应增加对自身功能性评价机制的研究
        5.2.4 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应适当增加对非体育影响因素的关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更新高校体育教学观念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J]. 苑琳琳. 新课程研究, 2021(06)
  • [2]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研究 ——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个案[D]. 刘跃.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3]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问题及创新研究[J]. 胡芳,张宝禹.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0(12)
  • [4]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及提升策略[D]. 莫依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 杨文嘉.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6]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师生互动对学生自我收获感和满意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刘强. 鲁东大学, 2020(01)
  • [7]拓展训练在初中篮球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龙浩. 喀什大学, 2020(07)
  • [8]高校体育教学困境及改革方向[J]. 陈强.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10)
  • [9]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困境与对策研究 ——基于宜春市中学体育教学方法调查分析[D]. 周旭.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10]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特征与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研究[D]. 程华东.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高校体育教学理念更新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