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商银行“三化”发展战略

论工商银行“三化”发展战略

一、试论工商银行的“三化”发展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才[1](1995)在《试论工商银行的“三化”发展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工商银行提出“三化” 发展战略是大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演进和不断深化,工商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必然要求彻底转变过去不合适的发展战略,以及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因此,选择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即经营集约化、业务国际化和手段电子化,是工商银行最终能否走向国际金融大市场,加入世界银行发展潮流的关键。根据这一总体战略构想,进一步确立工商银行下一步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当前指导工商银行制定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本刊编辑部[2](2012)在《策中原崛起 展创新之翼——中国工商银行2012年第3期创新沙龙在河南郑州举办》文中指出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进入了全面加速推进的新阶段。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输血机",银行业应该深入思考如何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如何通过合作与创新为中原经济区的加速发展和经济转型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何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为此,中国工商银行2012年第3期的创新沙龙聚焦"振兴中原经济区—银行业的责任与机遇"这一话题,通过各位嘉宾的观点交流和智慧碰撞,启发思维,振奋信心,凝聚力量,助力中原经济区在探索"三化"协调发展,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人力资源高地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石永拴[3](2013)在《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研究既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实施的现实问题,又是一个全新的重大理论问题。1978年以来,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增长,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经济成果。在此其间,由于区域内部金融支持能力不足,导致金融运行状况整体呈现弱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原经济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制约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发展瓶颈。鉴于此,本文在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力求揭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动力机制和发展趋势,并从中总结出有关金融支持与区域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以期丰富和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并在金融实践领域中做出有益探索。本文从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存在动态相关性这一逻辑出发,以经济增长理论和金融理论为支撑,在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所采用的主要模式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将区域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三化”协调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中,构建了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逻辑框架,探讨金融支持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利用实证研究分析了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渠道和效应,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和变动趋势。同时,基于区域金融支持对产业关联、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三化”协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结合开放条件下金融资源全球配置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从金融发展层面来寻求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提出了有关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存在强相关关系;金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经济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金融发展差距可以部分地解释中原经济区内部经济增长的差距。在区域发展进程中,一方面,金融只是被动地适应区域开发对融资的需求,未能全面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监督企业、传递信息等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中原经济区在金融生态、信用环境、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对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从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的实际出发,明确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确立基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然后定义和规范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概括相应的研究思路、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归纳出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文献研究进行述评。本章梳理了国内外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文献,从区域金融、金融支持的视角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评价,厘清了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研究的内容和现状,发现了既有研究的空白和不足之处,并从中找到了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第三章主要提出了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金融发展与金融支持,分析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增长、创新能力提升、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三化”的发展脉络,建立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该框架研究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第四章着重分析了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结合经济发达国家、新型工业化国家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实践,梳理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具体模式,并结合中原经济区实际,找到适合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为本文相关章节提供借鉴。第五章主要考察了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从总体上对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的整体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区域金融发展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现实基础。第六章着重对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主要是对本文提出的分析框架进行实证检验,从金融发展与产业关联、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技术能力提升等几个层面揭示出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效果,并结合实际指出影响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第七章主要是提出完善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政策建议。本章明确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强化金融支持作用的总体思路,并根据区域发展特征,提出可以通过优化金融生态、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加快融资模式创新、加大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来提升区域金融支持能力,扩充金融服务功能。第八章为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根据论文所做的工作,分析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有待进一步改进和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本刊编辑部[4](2012)在《中原崛起势如虹——中国工商银行河南分行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纪实》文中指出中原居九州之腹心,中天而立。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和资源大省,河南省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9月,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进入了全面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承载着历史沧桑的中原大地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与跨越。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快速融入、加速发展!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挑战与跨越。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快速融入、加速发展!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工商银行河南分行迅速行动起来,把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持续推进"实施提升工程、构建优秀分行"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现经营发展新的跃升。在河南分行办公室的配合下,本刊记者与特约通讯员一同采访刘卫星行长,并赴郑州、许昌、洛阳、焦作等地市,实地感受工商银行河南分行以及部分二级分行在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在贯彻"实施提升工程、构建优秀分行"战略中的大思路、大举措和大作为……

郭潇[5](2017)在《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放宽金融业准入门槛,鼓励金融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迅速崛起,商业银行、金融集团、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断延伸。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不断推进,全国对口援疆工作有序开展、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兵团十三师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金融服务业在协调经济发展、促进三化建设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由于地理、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十三师金融服务业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在近年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了金融体系不健全发展不平衡、金融创新能力弱、金融人才匮乏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的回顾,尤其是对金融服务业发展领域的发展成果进行研究,在阐述十三师经济和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十三师金融服务业发展占有的优势和机遇、存在的劣势和威胁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十三师优势在于兵团的特殊体制、较好的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优势,但是也存在金融环境和风险意识薄弱、缺乏人才等劣势,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相对有限,区域性金融机构又发展相对滞后,十三师金融服务业在预防金融风险、应对外部金融自由化冲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威胁。对此,十三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总结经验、夯实基础,通过完善激励及约束机制,将业务发展与内控内管有机结合,不断激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推动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竞争力。同时,本文通过问题导向,经过分析研判,结合实际提出十三师未来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包括深化改革,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促进信贷结构调整、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完善担保机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引进和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等,以确保未来十三师金融服务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徐纯[6](2017)在《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2015年12月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2016年5月17日,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中,多次强调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这既是对过去三十多年审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更大作用的深切期待和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为我国国家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际,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审计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课题。古人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总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明鉴。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审计史也是一部国家的兴衰史,是一部国家治理发展史,是一部不同利益博弈、不同思想交锋、不同文化碰撞、不同制度更替的历史(刘家义,2015)。通过梳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提供分析依据。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文献资料不多,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领域,如绩效审计制度、环境审计制度、预算审计制度等;或者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内容,如国家审计制度的文化变迁、审计对象的变迁、审计目的的变迁等,;亦或是集中于对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如审计制度变迁的表现、制度变迁的动因或者制度变迁的路径。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完善,并为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因此有必要全面详细地梳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发展脉络。基于内容分析法,本文以1995年至2015年审计署发布的《关于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政府审计工作报告”)、1984年至2016年历任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下文简称“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2003年至2016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等文本资料为研究切入点,梳理和把握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建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来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从而使内容描述获得了一定的历史价值。本文既从原理上阐明国家审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动因,又通过历史考察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为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九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了研究框架和各章写作安排。本章是本文的整体规划。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和内容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发现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以及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三个方面;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情感分析、趋势分析和可读性分析五个方面。本章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研究机会,这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入辨析后,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然后,结合近代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探究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第四章: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构建了由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国家审计功能、国家审计根本目标和国家审计组织体制,探讨了国家审计体制。从审计组织方式、审计实施方式、审计评价方式、审计结论作出、审计报告方式、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人员管理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审计机制。通过构建该理论框架,为后文进一步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奠定基础。第五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以上报告及公告进行词频分析、关键词分析、语义网分析、聚类分析、情感分析以及主题分析,全面细致地梳理和把握了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确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第六章: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本章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分别计算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的可读性得分,并与相关审计信息接收者的受教育程度相配比,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检验国家审计信息的传递效率和效果。第七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国家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协调,直接原因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技术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第八章: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本章从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本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家审计制度和内容分析法的后续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了展望。从主要方面归纳,本文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创造性地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国家审计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将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内容分析法也已被逐步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领域,但还没有专家学者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审计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国家审计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问题,一方面拓展了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范围,另一方面,为研究国%审计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可读性分析是内容分析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创造性地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研究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水平。目前,我国学者针对中文可读性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外国学者发明的可读性公式,如Flesch公式、Lix指数等,研究中英文教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的可读性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直接借用英文可读性公式来测量中文文本,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和文字构造都不尽相同,这不免会造成削足适履的尴尬情形。本文基于台湾学者宋曜廷(2013)和刘忆年(2015)开发的中文可读性公式,综合研究了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问题,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研究空间。此外,本文还开发了研究国家审计报告的情感词典。Tim&Bill(2011)通过研究1994年至2008年间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发现根据《哈佛词典》的释义,在报告中有四分之三被认定为是消极词汇的词语在财务领域并不是消极词汇。同样地,在《辞海》或者《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消极的词汇在审计研究领域也不一定是消极词汇。基于此,本文开发出了一份适用于审计报告研究领域的情感词典,包含审计报告中常用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以便更好地衡量审计信息所传递的情感内容。二、构建了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相关研究不少,但是系统地研究并构建国家审计制度分析体系的文献极少。厘清国家审计制度的内涵,并建立研究架构是分析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变迁的根本。本文认为,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公共利益关系中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是国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国家与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包含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国家审计体制包含国家审计的地位、功能、根本目标和组织体制等内容,国家审计机制包含审计组织方式、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结论作出、报告方式、成果运用、人员管理等。基于这一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对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进行了编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分析。三、创新性地阐释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关于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通过对上述理论的辨析和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本文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国家通过治理体制及机制配置和运行权力,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以及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国家审计就是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是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的过程。在国家代表和集中的利益关系中普遍存在着利益冲突的现象,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主要通过协商、调整、合作、互动等方式解决。国家审计就是为协商和调整国家代表的利益关系中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由公共利益关系中的相关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是国家审计产生的重要基础。

张石磊[7](2013)在《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GDP显着提高,国民个人收入水平也逐年提高,个人财富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攀升。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挑战。个人金融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低风险性,收益的稳定性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同时也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工商银行长春分行必须重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否则将失去大量的市场份额。对于工商银行长春分行来说,个人金融业务起步发展较晚,无论是从人员素质、业务种类、管理模式,还是从网点设置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与某些外资银行相比更是相去甚远。因此,面对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如何将工商银行长春分行打造成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久战斗力的集体,使其能够在日益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是所有银行从业者永恒的奋斗目标。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的研究了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本文的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介绍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背景、意义、内容及方法。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财富的积累,无论从银行的发展方面,还是从个人客户的需求方面,都需要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我国已于2006年底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客户的个人金融业务诉求对于我国所有商业银行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机遇在于客户个人资产不断增长,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挑战在于客户对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外资银行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威胁不断加剧。在这种金融大环境下,工商银行长春分行面临着来自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双重挑战,经营环境将更为严峻。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阐述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了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历程,从银行业的发展历程谈起,再谈到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其次,介绍了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现有品种(包括储蓄、银行卡、个人理财、代理、个人贷款、电子银行等),然后分别从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了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运行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国家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我国政治环境稳定,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随着银行业的发展,银行业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银行法律、法规随着银行业发展的步伐也不断的健全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没形成完善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最后,阐述了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经营管理、产品开发、营销模式、技术手段及人员素质等五个方面指出了问题所在。再次,对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第一,在营销管理方面,存在缺乏经营灵活性、缺乏业务创新性、缺乏品牌意识、客户流失严重等因素。第二,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人员素质偏低、人员配置不合理的因素。第三,在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绩效考核激励费用不足、考评机制不合理等因素。第四,在服务管理方面,存在服务效率低、服务等候时间长、服务品质不稳定、高端客户忠诚度低等因素。以上即为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点。最后,提出了工商银行长春分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对策。提出加强业务创新化、市场整合化、管理战略化、体系完整化的对策建议。第一,在业务创新化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化、管理创新化和技术创新化。第二,在市场整合方面,要做好资源整合、产品整合、部门整合及行业整合。第三,在管理战略方面,要实行品牌战略化、营销战略化、服务战略化、人才战略化。第四,在体系完善方面,要主抓经营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机制建设体系和服务管理体系。

王蓉莉[8](1995)在《工商银行实施“三化”发展战略的构想》文中认为工商银行实施“三化”发展战略的构想王蓉莉1工商银行实施“三化”发展战略是指经营集约化、业务国际化和手段电子化。经营集约化的含义就是在效益较高的区域、营业机构、业务种类、服务对象上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提高人均效益来增加总效益,简言之,集约化...

孟伟[9](2019)在《中国银行HD分行网点转型升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地方性商业银行频现,银行网点大幅增加,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支付手段的兴起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冲击不断增强,银行网点如何通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网点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以中国银行HD分行网点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法对中国银行HD分行网点整体发展状况及历次转型升级尝试进行分析,指出了 HD分行网点在整体向好的发展势头中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总结了其转型升级失败的经验教训;从内外部因素阐述了 HD分行网点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结合HD分行网点现有转型升级条件对转型升级可行性做了阐述。本文运用企业再造理论、新网点主义理论和银行再造理论,结合HD分行网点实际情况,通过系统抽象归纳和现实考证,提出“一转三化五严管”的网点转型升级方案,即发展理念由“增规模”转为“增效益”,推动智能化、差异化、多元化转型,严格“考核机制、风险管控、内控管理及案件防范、人力资源、服务形象”五方面工作管理。论文对中国银行HD分行网点转型升级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也为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网点的转型升级提供可行路径和保障对策参考。

毛卫东[10](2016)在《银行业软件测试的思考及工行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工商银行从多年测试组织和实践经验出发,依据导向性、适用性、均衡性、持续性原则,提出金融测试成熟度模型(Finance-Testing Maturity Model,F-TMM)。其核心价值是理论联系实际、现状衔接未来,为组织的全面、均衡、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组织的战略设定和组织实施提供指引。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混业经营进程加速,金融市场环境愈加复杂,

二、试论工商银行的“三化”发展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工商银行的“三化”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工商银行的“三化”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商银行提出“三化”发展战略是大趋势
    (一)经营集约化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
    (二)业务国际化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
    (三)手段电子化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
二、实现工商银行“三化”发展战略的对策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经营集约化的内涵发展主导战略
        1、进一步突出城市行的地位和作用,合理调整机构设置。
        2. 走银企集团道路。
        3. 发展综合性业务。
        4. 改革产权制度。
        5. 落实三个“管理办法”的实施。
    (二)加快工商银行整体国际化进程,实现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接轨
    (三)加快工商银行业务手段电子化进程

(2)策中原崛起 展创新之翼——中国工商银行2012年第3期创新沙龙在河南郑州举办(论文提纲范文)

中原经济区的规划思路发展要点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主体功能区战略
    中原经济区规划实施导向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金融业扶持
    银行和信贷投放
    资本市场的发展
新型「三化」协调的河南实践与思考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河南发展实践的创新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标志
谋携手创新之篇走并肩发展之路
    新的形势需要创新对接
    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嵩山文化旅游发展机遇与金融需求
    “政策机遇”转化为“合作机遇”
    加强“过程参与”
    搭建交流平台

(3)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框架结构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本文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二、有关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二、有关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三、有关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研究
第三章 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与金融发展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
        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传导路径
    第二节 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理论解释
        二、金融发展与“三化”协调发展
        三、金融发展与发展方式转变
        四、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
第四章 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美国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一、美国对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
        二、美国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金融支持
        三、美国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第二节 日本和韩国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一、日本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金融支持
        二、韩国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一、印度对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二、巴西对欠发达地区及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第五章 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演变的历程
        一、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演变的三个阶段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
        一、银行业发展的现状
        二、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三、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
    第三节 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发展慢于经济发展
        二、金融增加值占比相对较低
        三、金融效率低下
    第四节 金融生态与金融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生态环境欠佳
        二、直接融资比重偏低
        三、金融资源配置失衡
第六章 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产业关联的投入产出表分析
        一、金融保险业的使用结构分析
        二、金融保险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第二节 金融发展与区域技术能力提升的空间分析
        一、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描述
        二、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三、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三节 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二、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三、模型设定与实证分析
    第四节 金融发展与“三化”协调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模型
        二、实证与结论
第七章 完善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一、逐步完善金融发展的硬环境
        二、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三、塑造金融生态软环境
    第二节 构建跨省区联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一、加快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
        二、推动跨区金融联动
    第三节 推动城镇化引领下的“三化”协调发展
        一、城镇化引领下“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逻辑
        二、金融支持城镇化引领下“三化”协调发展的措施
    第四节 加快融资模式创新
        一、探索金融脱媒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
        二、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
        三、以金融创新推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
    第五节 加大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金融支持
        一、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路径
        二、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基本结论
        一、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
        二、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
        三、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的科研成果
    一、发表的论文
    二、参与的科研课题

(5)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金融服务业发展研究评述
        1.2.1 国外金融服务业发展研究现状
        1.2.2 国内金融服务业发展研究现状
        1.2.3 兵团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金融服务业概述
        2.1.1 概念界定
        2.1.2 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2.2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梳理
        2.2.1 金融结构理论
        2.2.2 金融压制论
        2.2.3 内生金融增长理论
        2.2.4 金融约束论
    2.3 区域金融理论
第3章 兵团十三师经济社会及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3.1 兵团十三师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3.2 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3.3 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发展
        3.3.1 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促进工业发展
        3.3.2 兵团十三师金融业服务业促进农业发展
        3.3.3 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促进三产服务业发展
        3.3.4 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发展实践中形成的理念
    3.4 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金融组织机构不健全,发展不平衡
        3.4.2 金融服务业创新能力不足
        3.4.3 信用体系不完善,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
        3.4.4 经济发展滞后制约金融服务业发展
        3.4.5 金融服务业人才匮乏
第4章 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SWOT分析
    4.1 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现状的SWOT分析
        4.1.1 优势分析
        4.1.2 劣势分析
        4.1.3 机会分析
        4.1.4 威胁分析
    4.2 SWOT分析矩阵
    4.3 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5章 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建议
    5.1 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发展壮大金融服务业
    5.2 深化改革,加强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5.3 促进信贷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5.4 深入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完善担保机制
    5.5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5.6 加快推进金融专业人才战略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的不足
    6.3 进一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6)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文献综述
        一、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一、描述性分析文献综述
        二、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三、情感分析文献综述
        四、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五、可读性分析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二、免疫系统理论
        三、国家良治理论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五、理论评述
    第二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一、制度变迁理论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理论评述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相关理论
        一、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和应用目的
        二、内容分析法的认识论基础
第四章 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审计体制分析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二、国家审计功能
        三、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
        四、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第二节 国家审计机制分析
        一、审计组织方式
        二、审计实施方式
        三、审计评价方式
        四、审计结论作出
        五、审计报告方式
        六、审计成果运用
        七、审计人员管理
第五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第四节 确定分析单位
    第五节 类目构建与编码
    第六节 编码中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一、效度检验
        二、信度检验
    第七节 数据分析结果
        一、词频分析
        二、关键词分析
        三、语义网分析
        四、聚类分析
        五、情感分析
        六、主题分析
第六章 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
    第一节 可读性测量方法的选取
    第二节 可读性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节 审计报告及公告信息接收者受教育程度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二、国务院领导平均受教育程度
        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四、社会公众平均受教育程度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分析
        一、审计信息接收者平均受教育年数
        二、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可读性分析
        三、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可读性分析
        四、审计结果公告可读性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利益冲突与协调
        一、国家审计制度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功能体现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第二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
        一、经济环境变迁拓展了国家审计的范围
        二、政治环境变迁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容
        三、法律环境变迁增强了国家审计的权威性
        四、文化环境变迁更新了国家审计理念
        五、技术环境变迁创新了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一、明确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象和内容
        二、定期评估并更新审计对象和内容
        三、关注民营资本的运营管理情况
        四、构建对监管者再监督的有效机制
    第二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一、合理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
        二、适当增加统一组织大型审计项目的数量
        三、探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路径
        四、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
    第三节 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
        一、明确区分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范围
        二、扩充政府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
        三、控制审计结果公告中正面评价的词汇数量
        四、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
    第四节 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
        一、完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
        二、完善审计建议采纳机制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
    第三节 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7)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2.1 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历程
    2.2 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现有品种及运行环境
    2.3 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第3章 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经营管理因素
    3.2 人力资源因素
    3.3 机制建设因素
    3.4 服务管理因素
第4章 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拓展策略
    4.1 业务创新化
    4.2 市场整合化
    4.3 管理战略化
    4.4 体系完善化
结论
参考文献

(9)中国银行HD分行网点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企业再造理论
    2.2 新网点主义理论
    2.3 银行再造理论
    2.4 网点转型升级概念厘定
    2.5 小结
第3章 中国银行HD分行网点经营现状及问题
    3.1 中国银行HD分行简介
    3.2 中国银行HD分行网点经营现状
        3.2.1 整体发展势头向好
        3.2.2 网点转型升级的尝试
        3.2.3 网点及其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3.3 小结
第4章 中国银行HD分行网点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 内部低效网点较多,必须寻求转型升级
    4.2 外部挑战日益增强,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4.2.1 经济环境: 压力仍在,潜力巨大
        4.2.2 监管政策: 强化监管、协同监管
        4.2.3 银行同业: 加快布局、竞争激烈
        4.2.4 互联网机构: 不断创新、冲击强力
        4.2.5 客户偏好: 差异需求,倾向多元
    4.3 网点转型升级可行性分析
        4.3.1 技术条件具备,物质保障充分
        4.3.2 不良贷款减少,风险管控提升
        4.3.3 业务指标回升,发展机遇显现
    4.4 小结
第5章 中国银行HD分行网点转型升级的目标、原则及实现
    5.1 网点转型升级的目标及原则
        5.1.1 网点转型升级的目标
        5.1.2 网点转型升级的原则
    5.2 网点发展理念由“增规模”转为“增效益”
    5.3 推动“智能化”、“差异化”、“多元化”发展路径
        5.3.1 全部网点升级为智能网点,再造客户服务流程
        5.3.2 打造全能、轻型、特色三类网点,提升网点营销效能
        5.3.3 以聚合支付、生态圈建设推动业务多元化,长久增加网点效益
    5.4 网点转型升级的保障对策
        5.4.1 严格考核机制,确保目标落地
        5.4.2 严格风险管控,实现不良贷款压降
        5.4.3 严格内控管理及案件防范,以从严问责促制度落实
        5.4.4 严格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
        5.4.5 严格服务和形象管理,快速提升社会形象,打造品牌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银行业软件测试的思考及工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银行业软件测试的发展历史
二、工商银行软件测试实践
    1. 测试一体化
    2. 测试标准化
    3. 测试自动化

四、试论工商银行的“三化”发展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工商银行的“三化”发展战略[J]. 王勇才. 经济学动态, 1995(01)
  • [2]策中原崛起 展创新之翼——中国工商银行2012年第3期创新沙龙在河南郑州举办[J]. 本刊编辑部. 中国城市金融, 2012(09)
  • [3]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 石永拴. 武汉大学, 2013(01)
  • [4]中原崛起势如虹——中国工商银行河南分行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纪实[J]. 本刊编辑部. 中国城市金融, 2012(07)
  • [5]兵团十三师金融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D]. 郭潇.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6]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D]. 徐纯. 武汉大学, 2017(06)
  • [7]工商银行长春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对策研究[D]. 张石磊. 吉林大学, 2013(04)
  • [8]工商银行实施“三化”发展战略的构想[J]. 王蓉莉. 四川金融, 1995(05)
  • [9]中国银行HD分行网点转型升级研究[D]. 孟伟.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10]银行业软件测试的思考及工行实践[J]. 毛卫东. 中国金融电脑, 2016(10)

标签:;  ;  ;  ;  ;  

论工商银行“三化”发展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