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估值模型选择研究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估值模型选择研究

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估值模型选择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方雨宁[1](2021)在《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银行理财产品满足了我国城乡居民日渐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也在存贷利差缩小情况下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在银行理财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刚性兑付、多层嵌套、期限错配等问题,积聚了不少的风险。2018年“资管新规”的发布引导商业银行理财回归到代客理财的资管业务本源,要求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净值化管理。净值型理财产品用净值表现收益率,通过净值体现底层资产的价格波动,打破了刚性兑付的传统理念。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给商业银行既带来了市场机遇,也带来了业务转型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理论分析,对其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提出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发展的相关建议。首先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为理财业务、理财产品收益率、其他资管产品收益率三个角度。其次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和投资结构,简述净值化现状、估值方法和产品特征。再次从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探讨各影响因子对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作用。由我国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披露的净值计算收益率,构建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微观因素方面,风险等级对收益率有较大的正向影响,委托期对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率呈正向影响,开放类型和银行类别也对收益率有显着影响;宏观因素方面,中证国债指数、上证指数、通货膨胀指数对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正向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呈负向关系。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类型进行分别回归,从回归结果推测当前部分产品可能存在收益率过于平滑的问题,理财子公司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最后,本文从商业银行、监管部门、投资者三个方面提出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相关建议。

刘玉芬[2](2021)在《新金融工具准则背景下A省农商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要将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在中国的金融生态体系中,银行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其资产规模占金融资产总规模高达80%,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固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2008年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国际金融工具准则也受到各国金融界的质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就此对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了修订。为了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中国财政部于2017年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23、24号等文件,被合称为新金融工具准则。此次新准则的颁布,旨在提高金融企业防控风险能力,促进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相较于旧准则,新准则在减值计提方法、金融工具分类、金融资产估值模型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国有大型银行资产质量较好,风险管理水平较高,能较好地适应新准则;但农商银行因体制落后、资产质量薄弱等原因,实现新准则平稳实施仍有较大难度。在此背景下,本文以A省农商银行为例,分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探讨新准则实施对其风险管理的影响和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保障性措施,给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一些理论指导。本文以经济学、银行学、以及管理学的风险管理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比较与归纳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等方法,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理论基础,并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文献和成果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为论文第3、4章,通过对A省农商银行经营现状和面临风险分析,发现其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分析A省农商银行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前后业务模式和财务数据的变化,结合自身特点,提出新准则实施对其风险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挑战。第三部分是论文第5、6章,本文试图为A省农商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从宏观管理角度出发,认为外部环境对风险管理体系影响颇深,因此要密切关注当前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新冠疫情影响等宏观经济变化;从微观管理角度出发,认为农商银行必须清楚地认识自身资产质量、发展模式、系统建设、风险管理制度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王唯一[3](2020)在《城市商业银行估值分析 ——以徽商银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逐渐从去杠杆开始转向稳杠杆的背景下,银行股作为股票资本市场中权重占比较大的成分之一,银行的估值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在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推动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是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对于中长期资金来说,银行股可谓是有效资产配置的首选标的之一。城商行作为银行业的中流砥柱,对银行业的长足发展贡献较为显着,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商业银行究其本质是一个经营货币的服务型企业,其盈利模式、资产负债的结构有别于生产型企业,因此决定了其估值模型的参数选择和估值方法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基本依旧维持利差业务为主导,因此为了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拓展其他领域的利润率迸发,需要在盈利模式的转型中进行创新性服务改革,塑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本文旨在选用科学的评估方法,选取一个合适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方位业务模式的价值研究,进而让投资者对银行估值情况有全面和理性的认识。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将随着科技创新产业更新迭代的加快,面临新的形式和要求。银行需要关注其资产质量的提升带动盈利能力的提高,这将是对其估值的核心。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是决定其估值上行的空间,通过科技变革技术创新来带动和保持一个高效的盈利能力,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信心,也保障了银行资产的安全性,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而维持流动性和信用体系的稳定。然而银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因为受到政策调节、资本市场的波动、企业与客户间关系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从而导致我国银行业整体估值水平较低,文章选取城商行中规模适中的徽商银行作专题研究,尝试用其个例样本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来探究银行业的估值,本文将运用万得Evaluator模型结合其历史业绩,采用一些列估值模型对该银行的内在价值进行估计,进而得出该银行在股票市场中的合理价值。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为:首先对上市银行的市场情况作简要说明,在提出研究背景及意义之后,对研究内容和方法作简要阐述,然后整理和分析了国内外上市银行的基本现状,并对国内外银行的差异进行了总结评价。其次,对一些传统的价值评估理论进行了考察,分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并对其做了优缺点评价,商业银行有别于一般企业,需要找寻一种对银行股估值分析更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方法,才能体现商业银行运营的内在本质,所以也对银行的特殊指标与估值间的联系做了简要说明。再次,考虑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使得政策监管对银行估值可能产生的一些主要影响,从而驱动对银行股的估值产生影响因素,主要是对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阐述,提出未来银行业可能的发展前景,并列举出对行业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个例,加以对行业整体作出风险警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选取的研究对象做详细的研究分析,从其历史沿革股东结构等方面出发,介绍其实际经营环境、运营管理风格和地域文化特殊性带来的经营绩效,然后追溯其成立至今的历史业绩,对其进行全方位财务分析,并挑选出合适的其他上市城商行样本与之进行比较,了解该银行从发展历程中所处的行业地位。并通过一系列的监管指标和风险模拟分析,对徽商银行的风险资本回报率、抗风险能力和成长性作出定量分析。再通过Evaluator模型结合历史业绩对徽商银行未来三年作出财务预测,通过估值的各种比较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得出徽商银行的估值区间。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对专题研究对象徽商银行估值被低估的原因做出思考和总结,进而为徽商银行未来对管理经营的提升提供思路和策略。

张颖[4](2020)在《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17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以来,“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监管政策相继落地实施,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销售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中后台管理、经营策略、体制机制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如何在新的监管环境中竞争发展,成为各家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竞争战略管理、战略分析工具等方面的理论,结合Z银行十多年资管业务的经营实践,对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现状、同业竞争情况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SWOT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方法对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战略做出了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对Z银行的高管及资深员工访谈,剖析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问题及对策后,可以提炼总结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将采取以下竞争战略:第一,深刻把握新的监管政策内涵,有序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第二,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着力提升产品营销能力;第三,加强标准资产投放力度,调整优化投资策略;第四,明确资产管理业务定位,为Z银行创造更大的价值;第五,落实客户分层管理,切实加强客户教育;第六,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其次,经过对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个别访谈和调研,在充分了解了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所存在的问题和战略方向的基础上,并基于对新的监管政策的出台背景和核心要点的总结,本文对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战略选择提供了建议,认为差异化战略应是Z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竞争战略的首选。最后,本文从构建完整的资产管理业务产品体系、完善资产管理客户营销服务体系、构建资产管理业务“大运营”体系、建设资产管理业务全面风险控制体系等四个方面展开了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战略的实施建议,从产品创新、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估值管理、金融科技的运用、优化业务流程等十七个方向来探讨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战略的实施,从政策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等方面提出竞争战略的实施保障方案。

刘美君[5](2020)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经济步入调整与换挡的“新常态”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多重挑战与压力。为了应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出现的利润下滑、不良率上升等现象,也为了给银行提供新的流动性来源,我国重新启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但金融危机也使人们注意到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信用风险积聚、信贷盲目扩张、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因此重新审视信贷资产证券化与银行稳定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探究其能否提升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显得迫切而有意义。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从正面和负面的角度,解释了相关原理和影响机制,然后文章调查并分析了我国相关业务发展背景、历程与现状。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实证检验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选取了我国至少发起过一次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69家商业银行,将其2004-2018年的年度面板数据代入模型,探究了该工具的使用对银行稳定性的整体影响和影响渠道,并进一步根据样本银行的不同性质进行了分类讨论;另一方面,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国内一家典型的商业银行的两例时间跨度相差十年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项目设计与实施细节等微观角度入手,对两个项目进行了对比分析,佐证并补充了实证检验结果。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总体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主要途径是通过降低银行收益的波动性来增加银行经营的稳定性的,但没有证据显示其一定能够改善和提高银行收益。并且虽然借助证券化工具,银行的流动性得以提高,但检验结果显示,这种提高没有直接反映在银行的流动性指标上。(2)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稳定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净利息收入比和不良贷款率与银行稳定性负相关,净资产收益率、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与银行稳定性正相关,宏观层面,GDP增长率和M2增长率与银行稳定性负相关。(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的影响与路径有所不同,对大型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有限;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显着提高其稳定性;对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会降低其稳定性。(4)从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流程与管理办法方面来看,银行作为发起机构,需要在推进相关业务前根据自身发展与经营管理需求,制定一个项目实施的基本目标,并定制一系列完善内部管理办法,建立专业独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系统。在中介机构的选择方面,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对于项目成功发行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基础资产的选择上,银行应该参照市场的发行经验、存量资产收益情况、风险资本调整需求,以及未来市场资金价格和贷款投放价格等方面内容综合考虑。可以进行证券化的“合格”债权类资产应具备债务人分散程度高、债务人信用水平高、资产组合规模较大和资产组合产生的现金流稳定性较高等特点。优秀灵活的产品设计,如信用增级设计、现金流偿付顺序设计、信用触发机制设计和交易模式设计等可以使得资产池特性得以最佳呈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资产池的不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银行自身和政府两个维度,提出了几点关于优化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建议,包括明确产品发行目的,成立统一管理部门,谨慎选择基础资产,灵活进行产品设计,改造建立专业系统,培养专业人才团队,完善信用评级,增级体系和相关信息披露制度等,并对未来此领域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朱俊锋[6](2020)在《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中国建设银行价值评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市场的完全开放,国外银行也开始入驻中国金融市场,银行之间的重组、上市和资产出售等活动日渐频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环境中最重要的机构参与者之一,在21世纪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有着经营的特殊性——以货币作为重要经营对象,而货币与信用联系紧密,信用本身就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表明用传统评估方法对商业银行价值评估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从理论上找出作用于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关键要素,从而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的方法。这无疑关系到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顺利推进,还影响中国银行业的长远、持续发展。在西方传统的价值研究方法中存在不少缺陷,并没有完美的体现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价值,所以本文深刻的分析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质,并在实际与理论基础上找寻一个较为科学的办法来研究商业银行价值。本文研究得出结论如下:首先,剩余收益模型在我国银行,尤其是上市商业银行的应用中具有现实性和操作性,在一定水平上弥补了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的缺陷。其次,折现率对于估值结果影响很大,折现率选择的合理性将影响到剩余收益估值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最后,剩余收益模型的运用强调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股东与利益关联者可以透过此模型来发现商业银行内在价值,可以更好地帮助其在金融投资市场上进行投资。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以下局限性:(1)可能不能同时满足模型的三大假设,导致其无法精确进行预测。(2)仍需优化非财务信息的计量。(3)模型中没有充分考虑潜在经营风险。(4)股票价值没有全面反映银行真实价值,可能受到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时间不长的影响。

赵梓涵[7](2020)在《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青岛银行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软实力不断增强,银行作为经济社会中无法被替代的一环,承担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城市拥有了以本地城市名命名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得益于我国经济稳中有序的蓬勃发展,新兴的城市商业银行纷纷积极寻求上市,我国银行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浪潮。青岛银行是山东唯一一家“A+H”上市且规模相对较大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本文以青岛银行为例,先梳理其所处行业背景、当前所处发展周期和经营情况、实行的竞争战略等基本情况,做到对银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其次对其企业价值进行针对性剖析估值,得出其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结论并分析原因,最后基于上述研究,评价银行的投资价值。本文主要分成六个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其主要内容为对文章背景与意义的阐述、对国内外学者们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学习,还包括对本文大体内容、写作思路、所用方法及创新点的介绍。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涉及的基础理论。第三部分是案例背景介绍,主要讲解银行业概况和青岛银行的基本情况,包括青岛银行的发展历程与业务简介、股票发行情况、当前战略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对青岛银行进行会计分析,运用银行业特有的财务指标解析青岛银行的基本会计信息质量;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EVA估值模型对青岛银行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将青岛银行与其他上市银行进行对比,直观体现青岛银行在行业中的水平,得出青岛银行的价值被低估的结论,并分析价值被低估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对青岛银行前景的分析,及基于对其战略、会计、财务和前景的分析,分别向青岛银行管理者及其投资者提出的建议。最后一部分为综合考虑全文的分析,对文章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文章的研究不足。本文认为青岛银行综合经营能力良好,具有高成长性和良好的战略制定、执行能力,目前存在股价被低估的情况,短期来看购入银行股票有一定升值空间,但由于银行规模与大型银行存在差距,长期来看存在一定投资风险。

吴晓倩[8](2019)在《基于FCFE模型的我国非上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 ——以H银行为例》文中认为在2015年到2017年期间,中国的银行业开始面临着经营利润持续下滑的局面,从行业发展来看,马太效应终会促使个体向行业头部集中,未来五年,中国银行业极有可能开始发生大量的收并购,而数量巨大的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将会是被并购的一方。国外银行间的收并购案例众多,也较早开始银行股权估值的研究,已构建了一套完整深入的研究体系。而目前,国内银行之间的收并购实践案例较少,且过去的十年恰好是我国银行业盆满钵满的黄金发展十年,截至目前为止,任何关于我国上市银行的估值模型都未经历一个完整的检验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银行股权的估值体系仍处于摸索时期。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非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估值问题,以权益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FCFE)为估值方法,以H银行为估值案例做实证性分析,同时,运用可比公司估值法对H银行进行估值,探讨合理的估值区间。本文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对选题背景及选题的意义、研究对象的选取、全篇研究框架以及估值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三章多维度剖析了 H银行,为下一章节的估值实证分析中可比参数的选取奠定坚实基础;第四章通过两阶段FCFE估值模型来测算H银行的股权价值,并计算出每股价值;第五章横向对比了 FCFE估值法和市净率估值法的不同估值结果,并得出了估值区间。第六章为结论,本章对全文进行回顾和总结。我国非上市商业银行数量众多,个体差异大,要对非上市商业银行做股权价值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企业的内含价值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这个维度上说,绝对估值法更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从自由权益现金流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非上市商业银行的企业价值,并就折现率中的β值如何进行取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了 FCFE估值法和可比市净率估值法同时对同一未上市商业银行进行估值分析,并得出了估值区间。

张伟[9](2019)在《纳入MSCI指数的A股上市银行投资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长期关注。扩大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既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平稳运行的总体要求之一,又是提高跨进资本合作的重要举措。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近年来,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成功启动,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2018年6月1日,我国A股成功纳入MSCI指数。MSCI指数编制委员会根据选股标准,在中国沪深两市中共选取了226支符合标准的成分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与全球指数。在这两百多支成分股中,涵盖了我国A股50多个行业,其中银行业有19支上市银行入选MSCI成分股,居所有行业前列。本文以中国A股纳入MSCI指数为背景,选取入选MSCI指数的19家上市银行,从金融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视角入手,基于各上市银行公布的年报数据,运用经济增加值法来构建单阶段经济增加值估值模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入选MSCI指数的这19家上市银行的投资价值。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投资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选取适合评估我国上市银行投资价值的经济增加值方法;其次,搜集入选MSCI指数的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通过会计科目的调整,计算各家上市银行2015-2017年经济增加值;再次,通过选取单阶段经济增加值估值模型测算各家上市银行2018年经济增加值,进而计算2018年末各上市银行实际价值与每股实际价值,将每股实际价值与股票价格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投资价值的高低;最后,按照投资价值的高低顺序将入选MSCI指数的19家上市银行分为四组,依次为价值严重低估组、价值相对低估组、价值相符组和价值高估组,对投资者给予相应的投资建议。基于本文对纳入MSCI指数的A股上市银行投资价值的分析,在文章的最后对投资者提出正确判断入选MSCI指数的19上市银行投资价值与在新环境下投资者应该转变投资风格,坚持价值投资的建议;对纳入MSCI指数的上市银行提出降低成本、增加绩效才能实现银行价值的增加,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以及正确面对新环境下机遇与挑战的政策建议。

王麒翔[10](2019)在《上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 ——以中国民生银行的价值评估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有着的重要影响。产融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产融之间的结合在推动我国银行业的成长上贯穿了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根据2018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的发布的“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前50强中中国本土银行占据了 12家,其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名列前四。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其它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也在本次《银行家》杂志的排名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竞争力量。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的不断推进、新的监管条例的实施以及其它金融行业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的价值评估虽然在国内外有着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对于商业银行的价值评估而言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银行是非常特殊的企业,其经营的主要是货币和第三方服务,因此,对银行的整体价值进行估值比对普通公司的估值更富挑战性。与此同时,为了继续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有效的价值管理。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法、模型构建法、案例分析法三种方法去探讨商业银行的各种估值模型的有效性。传统的估值模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绝对估值模型、相对估值模型和资产基础法估值模型。三种方法各有特点,其中资产基础法以静态净资产为导向,考虑到商业银行中无形资产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其评估出的结果不能反应银行的真实价值,所以一般在银行估值中忽略此方法。绝对估值模型是衡量股东价值时最广泛应用的方法,其估值理念获得了业界大部分学者的认可,其优点在于既可以反应的银行内在价值既与市场相关,又与内部业绩相关,其估值结果既是银行层面的,也是经营层面的,该方法是银行估值的主要方法。相对估值法以其简单明了的优势得到了众多评估者和学者的青睐,在商业银行的估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的价值评估有着不同于其它行业公司的特点。研究者在选取价值评估方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并仔细分析影响银行内在价值的各种因素,最后结合商业银行在业务运营、资本结构、风险等方面的特殊性对商业银行进行估值。本文以中国民生银行为例,运用构建出的估值模型对其价值进行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各种估值方法在实际估值中的适用性。本文主要选取了 EVA估值法对民生银行进行估值,此外还采用了修正市盈率法对民生银行的价值评估研究进行了补充,突出相对估值法简单明了的特点。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银行整体价值的评估往往不是使用一种方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研究者从多角度采用多种方法评估才有可能得出较为合理的价值。EVA估值方法是本文主要推崇的评估商业银行价值的方法。它削弱了会计扭曲的影响,有助于银行专注于可持续发展,评估其整体价值的同时有利于了解其盈利能力。

二、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估值模型选择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估值模型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与不足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理财业务的研究
        2.1.2 关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2.1.3 关于其他资管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2.1.4 文献评述
    2.2 相关理论
        2.2.1 生命周期理论
        2.2.2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2.2.3 套利定价理论
3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3.1 资管新规的出台
        3.1.1 资管新规出台背景
        3.1.2 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文件的要求和影响
    3.2 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3.2.1 按收益率表现形式
        3.2.2 按运作模式
        3.2.3 按资金来源
        3.2.4 按投资范围不同
    3.3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结构
    3.4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现状
        3.4.1 净值化进度
        3.4.2 产品净值计算方式
        3.4.3 净值型理财产品特征
4 我国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因素
    4.1 微观因素
        4.1.1 流动性
        4.1.2 风险等级
        4.1.3 发行主体异质性
    4.2 宏观因素
        4.2.1 金融资产价格
        4.2.2 货币政策因素
        4.2.3 通货膨胀水平
5 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5.2 变量选取
    5.3 描述性统计
    5.4 实证检验
        5.4.1 多重共线性检验
        5.4.2 全样本回归分析
        5.4.3 发行主体异质性回归分析
    5.5 实证结论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6.3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6.4 对投资者的建议
参考文献

(2)新金融工具准则背景下A省农商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和价值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简要评析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风险理论
        2.1.1 风险
        2.1.2 商业银行风险
    2.2 风险管理理论
        2.2.1 风险管理
        2.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3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主要内容
        2.3.1 新金融工具准则
        2.3.2 预期信用损失法
        2.3.3 预期信用损失法与商业银行减值准备计提
第3章 A省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A省农商银行介绍
    3.2 A省农商银行资产现状及经营情况分析
        3.2.1 A省农商银行资产负债情况
        3.2.2 A省农商银行经营现状
    3.3 A省农商银行风险状况分析
        3.3.1 信用风险
        3.3.2 市场风险
        3.3.3 流动性风险
        3.3.4 操作风险
        3.3.5 其他风险
    3.4 新金融工具准则背景下A省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
        3.4.1 风险管理理念亟须加强
        3.4.2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完善
        3.4.3 风险管理技术尚不成熟
        3.4.4 资本补充能力不足
        3.4.5 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第4章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A省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4.1 新金融工具准则主要变化
    4.2 新金融准则对A省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的积极影响
        4.2.1 促使资产管理科学化
        4.2.2 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4.2.3 提升市场风险防控能力
    4.3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A省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的挑战
        4.3.1 公允价值计量存在顺周期效应
        4.3.2 资本风险管理承压
        4.3.3 相关系统改造难度大
第5章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A省农商银行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5.1 构建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5.2 强调风险、资本与收益相平衡
    5.3 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转型
第6章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A省农商银行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6.1 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
    6.2 借力咨询公司制定风险管理战略
    6.3 加快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6.4 健全风险管理绩效考评机制
第7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3)城市商业银行估值分析 ——以徽商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意义
        三、实践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综述
        一、研究方法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主要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估值相关的理论
        一、资产价值的基本理论
        二、传统估值方法
        三、理论模型的缺点分析
    第二节 国内外商业银行估值情况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差异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的估值变化趋势
    第三节 驱动商业银行估值的因素
        一、商业银行估值与其他行业的差异
        二、商业银行指标的特殊性与估值关系
        三、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估值关系
第三章 案例背景
    第一节 政策对银行估值的主要影响
        一、监管政策带来的估值影响
        二、金融供给侧改革对银行的影响
        三、新政策下银行估值的机遇
    第二节 政策监管体系变迁下的城商行
        一、城市商业银行沿革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
        三、个例对行业整体的影响
    第三节 徽商银行历史沿革
        一、银行基本情况简介
        二、股权结构对银行的影响
第四章 EVALUATOR模型对徽商银行分析
    第一节 徽商银行经营及财务分析
        一、近年主要财务数据分析
        二、经营业务分析
    第二节 徽商银行业绩预测
        一、利润表预测
        二、预测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估值表预测
第五章 估值修正
    第一节 影响估值的驱动因素
    第二节 与传统估值的比较
    第三节 修正后的数据结果
第六章 主要结论
    第一节 对结论的思考
    第二节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竞争战略基本理论
        2.1.1 早期的竞争战略理论
        2.1.2 竞争战略理论的形成与繁荣
    2.2 战略分析工具
        2.2.1 波特五力模型
        2.2.2 SWOT分析法
第3章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竞争环境分析
    3.1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概况
        3.1.1 Z银行概况
        3.1.2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现状
    3.2 竞争环境分析
        3.2.1 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2.2 新进入者的威胁
        3.2.3 替代品的威胁
        3.2.4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3.2.5 波特五力分析总结
第4章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战略制定
    4.1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战略的发展方向
    4.2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SWOT分析
        4.2.1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内部优势
        4.2.2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内部劣势
        4.2.3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外部机遇
        4.2.4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外部威胁
        4.2.5 矩阵分析
    4.3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战略调研:基于个别访谈
        4.3.1 访谈提纲
        4.3.2 访谈内容—Z银行资管业务存在的不足
        4.3.3 访谈内容—Z银行资管业务的战略方向
    4.4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竞争战略选择
        4.4.1 成本领先战略
        4.4.2 目标集中化战略
        4.4.3 差异化战略
        4.4.4 竞争战略选择
第5章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战略的实施
    5.1 构建完整资产管理业务产品体系
        5.1.1 强化产品创新
        5.1.2 实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5.1.3 提高资产配置能力
    5.2 完善资产管理客户营销服务体系
        5.2.1 增强理财产品销售能力
        5.2.2 强化客户分层管理
        5.2.3 完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
    5.3 构建资产管理业务“大运营”体系
        5.3.1 优化营运架构
        5.3.2 加强估值管理
        5.3.3 规范运营流程
        5.3.4 强化金融科技运用
    5.4 建设资产管理业务全面风险控制体系
        5.4.1 深化风险体制建设
        5.4.2 优化业务流程
        5.4.3 强化授权执行
第6章 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战略的实施保障
    6.1 政策保障
    6.2 组织保障
    6.3 资金保障
    6.4 人才保障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对Z银行资管业务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5)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商业银行稳定的界定
    2.2 信贷资产证券化与银行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2.2.1 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银行稳定性
        2.2.2 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利于提高银行稳定性
        2.2.3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确
    2.3 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与影响机制分析
    3.1 信贷资产证券化及其基本原理
        3.1.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3.1.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3.2 信贷资产证券化提升银行稳定性的机制
        3.2.1 风险重组、转移与分担机制
        3.2.2 流动性改善机制
    3.3 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银行稳定性的机制
        3.3.1 风险回流或未有效转移
        3.3.2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3.3.3 信贷盲目扩张
    3.4 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担任的角色及意义
4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现实考察
    4.1 新常态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4.1.1 缓解流动性不足
        4.1.2 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4.1.3 提升实体经济效率
    4.2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4.2.1 小“试”锋芒
        4.2.2 浅尝辄止
        4.2.3 步入正轨
        4.2.4 稳中求进
    4.3 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特点
        4.3.1 主体多元化与集中度上升并存
        4.3.2 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与分化现象并行
        4.3.3 发行利率随市场波动
        4.3.4 二级市场流动性仍处于较低水平
    4.4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现实分析
5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研究设计
        5.1.1 对银行个体稳定性的度量
        5.1.2 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度量
        5.1.3 其他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5.2 实证结果分析
        5.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实证研究结果
        5.2.4 稳健性检验
    5.3 关于商业银行性质的进一步讨论
    5.4 研究结论
6 基于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案例研究
    6.1 建行及其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总体发展情况
    6.2 建元2008-1重整资产证券化信托案例研究
        6.2.1 案例简介
        6.2.2 项目设计分析
        6.2.3 对银行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6.3 建鑫2018-2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案例研究
        6.3.1 案例简介
        6.3.2 项目设计分析
        6.3.3 对银行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6.4 案例总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关于优化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建议
        7.2.1 商业银行层面
        7.2.2 政府层面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6)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中国建设银行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及传统评估方法概述
    2.1 企业价值的定义
    2.2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2.2.1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2.2.2 MM理论
    2.3 企业价值评估的传统方法
        2.3.1 收益法
        2.3.2 成本法
        2.3.3 相对估值法
    2.4 小结
第3章 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特殊性及剩余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3.1 商业银行价值评估特殊性
        3.1.1 商业银行特殊性分析
        3.1.2 商业银行价值评价难点
    3.2 商业银行剩余收益模型的构建
        3.2.1 剩余收益模型的定义
        3.2.2 剩余收益模型的基本形式
        3.2.3 剩余收益模型与传统评价方法的优劣
        3.2.4 商业银行剩余收益模型运用的改进
    3.3 小结
第4章 中国建设银行的价值分析
    4.1 建设银行的宏观价值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科技环境
    4.2 建设银行的微观价值分析
        4.2.1 自身情况
        4.2.2 资产质量分析
        4.2.3 流动性分析
        4.2.4 盈利性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中国建设银行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价值评估
    5.1 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参数变量预测
        5.1.1 主营业务收入(S)预测
        5.1.2 资本周转率(ATO)预测
        5.1.3 综合收益利润率(MOS)预测
        5.1.4 权益乘数(EM)预测
        5.1.5 权益资本成本(R)预测
    5.2 估算股权价值
        5.2.1 估算各期的剩余收益
        5.2.2 估算期末的现值
        5.2.3 估算2019 年建设银行的企业价值
        5.2.4 估算2019 年建设银行的每股价值
    5.3 中国建设银行估值结果及比较分析
        5.3.1 中国建设银行的估值结果
        5.3.2 中国建设银行的估值结果与市值的比较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2.1 规范银行财务信息的披露
        6.2.2 发挥银行非财务信息的作用
        6.2.3 完善我国资本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青岛银行投资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1.4.3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处
2 理论基础
    2.1 投资价值理论
        2.1.1 企业价值理论
        2.1.2 证券投资理论
    2.2 价值评估方法
        2.2.1 账面价值法
        2.2.2 市盈率法
        2.2.3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
        2.2.4 EVA估值模型
    2.3 哈佛分析框架
        2.3.1 战略分析
        2.3.2 会计分析
        2.3.3 财务分析
        2.3.4 前景分析
3 青岛银行发展概况及战略分析
    3.1 银行业概况
    3.2 青岛银行发展概况
    3.3 青岛银行业务简介
        3.3.1 零售银行业务
        3.3.2 公司银行业务
        3.3.3 金融市场业务
    3.4 青岛银行股票发行情况
    3.5 青岛银行战略分析——基于SWOT分析法
        3.5.1 青岛银行优势分析
        3.5.2 青岛银行劣势分析
        3.5.3 青岛银行机遇分析
        3.5.4 青岛银行威胁分析
    3.6 战略分析小结
4 青岛银行投资价值分析
    4.1 会计分析
    4.2 财务分析
        4.2.1 青岛银行与同行业对比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
        4.2.2 青岛银行价值评估——基于EVA估值模型
5 青岛银行前景分析与建议
    5.1 前景分析
    5.2 对公司的建议
    5.3 对投资者的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基于FCFE模型的我国非上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 ——以H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四节 估值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二、银行的经营模式与估值模型
        三、采用权益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合理性分析
        四、非上市银行和上市银行的估值区别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
    第二节 中国银行业现状
    第三节 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
        一、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二、综合化经营程度持续加深
        三、全球化经营深入推进
    第四节 中国上市银行的估值
        一、中国上市银行的主要财务指标
        二、中国上市银行的估值表现
第三章 H银行估值背景分析
    第一节 H银行概况
    第二节 H银行经营业务分析
        一、存款业务
        二、贷款业务
        三、资金业务
    第三节 H银行财务分析
        一、流动性分析
        二、安全性分析
        三、盈利性分析
        四、成长性分析
        五、小结
第四章 H银行案例FCFE估值模型实证分析
    第一节 FCFE估值模型的构建
        一、模型特殊假设
        二、模型假设
    第二节 FCFE估值模型各项参数的确定
        一、确定永续增长时期的股利增长率g
        二、股权资本成本测算
    第三节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的预测
        一、营业收入预测
        二、营业支出预测
        三、总资产增加额预测
        四、总负债增加额预测
    第四节 估值模型运算及结果
    第五节 估值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
        一、敏感性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H银行估值模型敏感性分析主要因子的确定
        三、主要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第五章 相对估值法分析与比较
    第一节 可比市净率法的概念及适用性
    第二节 可比市净率估值分析
        一、可比银行的选择
        二、可比市净率的计算
        三、参数修正
    第三节 可比市净率估值法与FCFE估值法对非上市商业银行估值结果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估值区间的合理性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纳入MSCI指数的A股上市银行投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图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投资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
    2.1 投资价值理论
        2.1.1 投资价值的界定
        2.1.2 投资价值理论介绍
        2.1.3 本文研究可借鉴理论总结
    2.2 投资价值评估方法
        2.2.1 投资价值评估方法介绍
        2.2.2 选取经济增加值法的原因
第3章 纳入MSCI指数的上市银行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3.1 总体规模与经营成果
    3.2 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
    3.3 中间业务与抗风险能力
    3.4 发展前景
第4章 纳入MSCI指数的上市银行投资价值分析
    4.1 数据的搜集
    4.2 相关指标的计算
        4.2.1 指标的会计调整
        4.2.2 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
        4.2.3 资本总额的计算
        4.2.4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计算
        4.2.5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4.3 模型的选取
    4.4 模型的假设
    4.5 模型的设计
    4.6 模型测算结果与分析
        4.6.1 2018 年经济增加值测算结果与分析
        4.6.2 2018 年末实际价值测算结果与分析
        4.6.3 2018 年末每股实际价值测算结果与分析
    4.7 投资价值判断结果与分析
第5章 政策与建议
    5.1 针对投资者的相关建议
        5.1.1 判断投资价值,获取投资收益
        5.1.2 转变投资风格,坚持价值投资
    5.2 针对纳入MSCI指数的上市银行的相关政策建议
        5.2.1 降低成本,增加绩效
        5.2.2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上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 ——以中国民生银行的价值评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文章结构
        1.2.4 研究框架图
    1.3 企业投资价值理论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中外文献总结
2 公司估值理论概述
    2.1 绝对估值模型及适用性
        2.1.1 股息折现模型
        2.1.2 现金流折现模型
        2.1.3 期权定价估值模型
        2.1.4 剩余现金流量模型
        2.1.5 绝对估值法小结
    2.2 相对估值模型及适用性
        2.2.1 市盈率法
        2.2.2 市净率法
        2.2.3 相对估值法小结
    2.3 资产基础法及适用性
    2.4 三种估值模型比较
3 上市银行估值难点
    3.1 上市商业银行特征分析
        3.1.1 经营业务的特殊性
        3.1.2 资本结构的特殊性
        3.1.3 风险的特殊性
        3.1.4 严格监管的特殊性
        3.1.5 经营权的特殊性
    3.2 商业银行估值特征分析
        3.2.1 业务种类繁杂,核算过程复杂
        3.2.2 国家管控利率,现金流难估算
        3.2.3 行业经营脆弱,受环境影响大
        3.2.4 资产结构特殊,无形资产难估
4 民生银行的价值评估
    4.1 民生银行概况
        4.1.1 民生银行简介
        4.1.2 民生银行优势
    4.2 民生银行财务分析
        4.2.1 资本充足率分析
        4.2.2 资产质量分析
        4.2.3 成长能力分析
        4.2.4 盈利能力分析
        4.2.5 资产流动性分析
    4.3 民生银行估值分析
        4.3.1 绝对估值法
        4.3.2 相对估值法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估值模型选择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D]. 方雨宁. 浙江大学, 2021(09)
  • [2]新金融工具准则背景下A省农商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 刘玉芬.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城市商业银行估值分析 ——以徽商银行为例[D]. 王唯一.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4]Z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张颖.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5]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 刘美君. 浙江大学, 2020(02)
  • [6]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中国建设银行价值评估研究[D]. 朱俊锋.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7]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青岛银行投资价值评估研究[D]. 赵梓涵.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8]基于FCFE模型的我国非上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 ——以H银行为例[D]. 吴晓倩. 厦门大学, 2019(12)
  • [9]纳入MSCI指数的A股上市银行投资价值分析[D]. 张伟. 湘潭大学, 2019(02)
  • [10]上市商业银行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 ——以中国民生银行的价值评估为例[D]. 王麒翔.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估值模型选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