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囊内脏上皮细胞清除基底膜沉积物的作用

鲍曼囊内脏上皮细胞清除基底膜沉积物的作用

一、ROLE OF VISCERAL EPITHELIAL CELLS OF BOWMAN'S CAPSULE IN CLEARING THE DEPOSITS ON BASEMENT MEMBRANE(论文文献综述)

张艺艳[1](2014)在《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临床病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由抗GBM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以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为特征,多数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差,未经治疗者死亡率高达75~90%。病理突出表现为肾小球大量新月体形成及包曼囊壁断裂,间质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病变程度与肾小球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并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抗GBM肾炎的病例数有逐年上升趋势。抗GBM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和血清中抗GBM抗体的清除。近年来,由于各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血液净化技术的改进对抗体清除效率的提高,抗GBM肾炎患者的人、肾存活率均出现明显提高。因此,本文对抗GBM肾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不同治疗方法及疗效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治疗抗GBM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此外,还分析影响抗GBM肾炎预后的因素。既往有研究发现肥大细胞(mast cell,MC)促进了肾小管间质慢性损伤导致肾功能进展。在抗GBM动物模型中,对MC的作用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目前尚无肥大细胞在人类抗GBM肾炎中作用的研究,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抗GBM患者肾组织MC分布特点及其与肾组织损伤的关系。研究一: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目的:观察抗GBM肾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3-2013年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住院并行肾活检诊断为抗GBM疾病患者66例,根据入院时的血清肌酐值(SCr)分为 2 组:SCr<530 μmol/L,为 A组(34 例);SCr≥530 μmol/L,为 B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病理特征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66例患者中,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41.0±17.1)岁;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为13.3周,确诊时已有接近半数(48.5%)的患者SCr≥530μmol/L,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37例患者(56.0%),急进性肾炎合并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者18例(31.6%),肉眼血尿高达65.8%。与A组相比较,B组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为少尿无尿者较多见;肾间质损伤的实验室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较多、血尿程度相对较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上B组患者新月体比例,包囊壁断裂、小管炎、炎症细胞浸润均明显高于A组,且新月体中细胞性新月体比例较低。A组患者肾存活率及患者生存率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改变为新月体型患者中,接受血浆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病程中出现少尿/无尿,起病时血清SCr及病程中SCr峰值,肾活检时新月体比例、新月体中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的比例及球性硬化的比例,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本组患者大部分表现为急进型肾炎综合征,肉眼血尿发生率高,病理上新月体发生比例高。患者病程中出现少尿/无尿,起病时血清SCr及病程中SCr峰值,肾活检时新月体比例、新月体中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的比例及球性硬化的比例,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病理改变中细胞性新月体比例较高的患者,及时予以血浆置换治疗可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起病时肌酐较高,出现少尿/无尿患者,其预后较差;血浆置换治疗对预后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研究二:双重血浆滤过在治疗抗GBM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背景: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和免疫吸附(IA)疗法都用于血清中特殊抗体的清除。然而,DFPP用于治疗抗GBM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方法:收集2003~2013年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住院,临床及病理明确诊断为抗GBM肾炎患者66例,其中接受特殊血浆治疗的患者共28例;16例使用DFPP治疗为DFPP治疗组,12例使用IA治疗为IA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予免疫抑制剂治疗。DFPP以EC50W作为一级滤器进行血浆分离,再经EC20W再次滤过。治疗剂量为处理2倍血浆容量,采用间断弃浆方式,在弃浆前使用生理盐水800ml使二级滤器中蛋白再滤过后弃浆。每次IA均循环10次,共再生血浆30-60L。每日或隔日进行,每个疗程治疗8-10次。观察每次治疗前后血清抗GBM抗体和IgG抗体,尿液和血液指标,监测肾功能和预后。结果:28例患者包括男性1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4.5岁(22.5-57岁)。合并肺出血6例,SCr>530μmol/L患者18例。平均SCr水平在发病初期病为525 μmol/L,平均峰值为813 μmol/L;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均出现SCr进行性升高并需要 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治疗;组织学显示平均新月体比例为73.9%(54.6~95.4%)。DPPP和IA组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无统计学差异。DFPP和IA疗法清除患者血清中抗GBM抗体的疗效相似(61.9 vs 70.8%,P=0.261),而DFPP治疗后患者血浆IgG水平下降没有IA组明显(62.7 vs 83.5%,P=0.022)。DFPP治疗中1例患者出现肺出血及皮下出血,但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二组的患者生存率和肾存活率无显着差异。结论:DPPP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有效、安全地清除抗GBM肾炎患者血清中抗GBM抗体。其较少的血浆IgG丢失提示DFPP疗法可能是治疗抗GBM肾炎的较好选择。研究三:肥大细胞在抗GBM肾炎患者肾脏浸润中的临床意义目的:动物实验已在多种肾小球疾病中检测到肥大细胞数量增加。然而,目前尚无肥大细胞参与人类抗GBM肾炎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肥大细胞在抗GBM肾炎患者肾脏浸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8例经肾活检确诊为抗GBM肾炎的患者。收集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组织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据浸润肾肥大细胞计数,患者被分为组1(肥大细胞<50/mm2,N=18)和组2(肥大细胞≥50/mm2,N=20,)。比较两组之间临床、实验室和病理指标的差异,并对肥大细胞浸润和临床与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组1相比,组2患者病程较长、年龄较大、发生肉眼血尿患者较多、少尿/无尿比例较高;蛋白尿、镜下血尿、低蛋白血症较轻;而贫血程度较重、抗GBM抗体滴度较高。同时,组2患者肾功能不全程度较重,表现为血肌酐(Scr,791±324 vs 412±241 μmol/L,P<0.00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29.8±13.9 vs 15.7±11.5 mg/dl,P=0.005)水平较高,尿渗透压较低。病理上,组2患者肾小球硬化和包囊破裂的比例较高,纤维化程度较重,但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纤维性/纤维细胞新月体比例较高(66.7土21.9vs 47.0±33.6%,?=0.037),细胞性新月体比例较低。组2患者肾组织间质还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包括 CD4+,CD8+,CD68+细胞。其中 CD8+细胞(180 vs 268/mm2,p=0.045)及CD68+细胞(534 vs 792/mm2,p=0.017)浸润在两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此外,肥大细胞与新月体和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包括CD68+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数量显着相关。结论:抗GBM肾炎患者肾组织中有大量肥大细胞浸润,且与其他炎性细胞浸润及肾脏慢性病变相关。

王新斌[2](2020)在《基于miRNA探讨右归丸对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大鼠的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致病因素复杂,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疗效不尽如人意,随着病情的变化,常易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而危及患者的生命。足细胞损伤与慢性肾病发生、发展密切关联,足细胞相关蛋白、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是SRNS发生的关键环节。有研究表明,miRNA表达失调与肾病有关,成熟的Dicer酶可以通过一些非编码的微小RNA来介导调节SD分子的应答。故调控Dicer-miRNA通路,使SD分子的表达得以改善,减少蛋白尿。右归丸可通过减毒增敏来减缓SRNS肾病足细胞的损伤,发挥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脏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方法:1.64只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12只)和造模组(52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泼尼松组(PAT);泼尼松+右归丸高、中、低组(PAT+YGh、PAT+YGm、PAT+YGl)。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mg/kg(10mg/支,用0.9%氯化钠溶液2ml稀释成浓度为5mg/ml),同时给予臀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25mg/kg/d(50mg/支,用0.9%氯化钠2ml溶液稀释成浓度为25mg/ml),2周,复制阿霉素肾病肾阳虚证模型。空白组大鼠左右后肢交替肌注等剂量生理盐水。2.各组大鼠成功造模2周后,固定时间灌胃,持续6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4天、药物干预后14、28、42天代谢笼收集各实验大鼠24小时尿液标本,记录尿量。实验第55天晚上8点测定大鼠自主活动,开启自主活动仪测定5min的活动次数与抬头次数。第56天各组实验大鼠心脏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3.实验第56天,局麻摘取双肾,将大鼠左侧肾脏切除取上下级分别加入4%戊二醛、4%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组织,用于电镜、光镜、免疫荧光镜;右肾储存于-70oC冰箱,肾小球cRNA提取,用于基因芯片检测及RT-PCR相互验证。4.HE、PAS、PASM-Masson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real-time PCR等方法检测肾组织中dicer、nephrin、podocin、CD2AP、synaptopodin、Bax?Bcl-2?caspase-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1.大鼠一般状态造模后第7d大鼠腹腔中出现少量腹水,同时每日排出尿量减少,精神状态欠佳,食量减少,体重停止增长且下降。2周大鼠腹水明显增多,出现大量尿蛋白,且24h尿蛋白定量>100mg/kg,同时大鼠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有弓背耸肩现象,蜷卧少动,体毛发灰发暗,大便稀溏等中医阳虚体征。提示SRNS模型大鼠复制成功。2.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24h尿蛋白、血脂检测结果各干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右归丸中剂量组减少尿蛋白量、降低血脂疗效优于各干预组,各治疗组血肌酐、血尿素氮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小球病理形态改变光镜下空白组肾小球结构形态稳定;模型组肾小球略显肿胀,基底膜不规则增厚,系膜细胞轻度增生,肾小管内出现透明的管型;各治疗组肾小球病理形态的改变介于空白组与模型组之间。电镜下发现足细胞有足突融合、消失的改变,空白组足细胞未发现异常改变;且在电镜下,右归丸中剂量组对减轻足细胞融合,足细胞恢复效果明显。4.miRNA芯片分析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较,差异表达的miRNA 23个,且高表达miRNA 15个、低表达miRNA 8个;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干预组中高表达的miRNA9个,低表达miRNA 6个,其中SRNS肾病大鼠模型组织中rno-mir-29b-3P、rno-mir-26b-5P表达上调,rno-mir-205表达下调,经右归丸治疗后,上调的rno-mir-29b-3P、rno-mir-26b-5P得到抑制,而下调的rno-mir-205得到增强。通过real-time PCR对特异基因相互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组rno-mir-29b-3P、rno-mir-26b-5P与空白组rno-mir-29b-3P、rno-mir-26b-5P表达量比分别为1.94、2.53倍;rno-mir-205表达量其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比值为0.28,所得结果与基因芯片接近,证实以上所筛选miRNA是SRNS最有代表性的miRNA。5.Dicer酶、SD蛋白分子的检测结果SRNS大鼠肾组织中Dicer酶免疫荧光强度、蛋白与mRNA表达均上调,而nephrin、podocin、CD2AP与synaptopodin结果相反,二者呈负相关。提示dicer酶通过Dicer-miRNA负向调控足细胞裂隙孔膜相关蛋白分子,同时骨架蛋白表达减少及足细胞的凋亡与miRNA有一定的相关性。6.右归丸干预后dicer、nephrin、podocin、CD2AP免疫荧光、蛋白与核酸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组肾组织Dicer酶免疫荧光强度减弱,呈线状分布,核酸与蛋白表达下降,而SD相关分子免疫荧光表达增强,呈颗粒状分布,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升高。7.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免疫荧光、蛋白与mRNA的表达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ax、caspase-3免疫荧光强度均增强,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5),而Bcl-2表达降低(p<0.05),各干预组对Bax/Bcl-2、caspase-3表达水平均有改善,但右归丸干预各组Bax、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Bcl-2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1)。说明右归丸通过骨架蛋白及细胞凋亡因子发挥保护足细胞作用,这一作用与右归丸对类固醇激素的增敏作用有关。结论:1.本实验在复制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时采用“病证结合”的方式,即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mg/kg建立FSGS肾病模型,同时肌注氢化可的松25mg/kg,造成肾阳虚证,成功地模拟典型的SRNS临床病证,效果确切。2.基因芯片对SRNS大鼠肾组织中miRAN筛选显示,SRNS肾病大鼠皮质中23个miRNAs特异性表达,其中15个高表达,8个低表达,Fold Change从0.3到3.4。筛选出SRNS特征性miRNA:rno-mir-29b-3P、rno-mir-26b-5P的表达显着上调,提示这些miRNA可能参与足细胞损伤。rno-mir-205在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中低表达,提示miRNA可能通过抑制足细胞凋亡和增强激素对药物的敏感性而发挥作用。3.SRNS肾病大鼠足细胞裂孔隔膜分子及骨架蛋白的表达是通过Dicer酶介导miRNA负向来调控。足细胞的损伤及足细胞的凋亡还可能通过Dicer-miRNA来参与。提示Dicer-miRNA是防治SD蛋白分子与尿蛋白异常的靶向点。4.右归丸可下调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Dicer表达,同时右归丸对SRNS肾病大鼠足细胞裂孔隔膜分子nephrin、CD2AP、podocin及骨架蛋白synaptopodin表达的影响可能是通过Dicer-miRNA途径来调控。提示Dicer、rno-mir-29b-3P、rno-mir-26b-5P可能是右归丸治疗SRNS肾病,维护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保护足细胞,减少蛋白尿的靶点。5.右归丸可抑制SRNS大鼠肾组织中Bax升高,Bcl-2的下降,修复足细胞Bax/Bcl-2平衡态,降低凋亡标志性蛋白caspase-3活性,改善足突融合,从而维持足细胞数目的稳定,保护足细胞免于凋亡。6.右归丸各剂量组均可改善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蛋白尿、改变低蛋白血症、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减轻足细胞足突融合、降低或减少细胞膜外基质积聚、肾小球系膜增生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等发挥减毒增敏作用。然右归丸中剂量组疗效显着。

聂玉雯[3](2013)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观察及对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的影响》文中指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发病率仅次于IgA肾病。其发病机制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损伤足细胞,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遭到破坏,产生大量的蛋白尿。Podocalyxin (PCX)是足细胞表面标志蛋白,足细胞受损,则PCX也随之脱落,排泄至尿液中。西医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多采用单纯糖皮质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但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免疫耐受、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发生,因此寻求更优的治疗方式为大势所趋。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有着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减少其复发及合并症的发生。导师在祖国医学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的中医病机为气虚血瘀水停,故提出了益气活血利水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在既往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及优势所在,并观察其对足细胞表面标志蛋白(PCX)的影响。目的1前瞻性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2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法对尿中足细胞标志蛋白(PCX)的影响。方法14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水停证的患者。采用特发性膜性肾病危险分层的方法,将低危患者分为A组(气血水膜肾方)和中高危患者分为B组(气血水膜肾方+免疫抑制剂)进行观察分析,每组各21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综合疗效、24小时尿蛋白定量疗效以及相关的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评价疗效。242例患者,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中足细胞标志蛋白(PCX)的变化。结果1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1)整体疗效:①中医症候疗效:治疗3个月、6个月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分别为54.8%、83.3%,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综合疗效:治疗3个月、6个月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分别为47.6%、73.8%,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后6个月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3个月的水平,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益气活血利水法可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症候疗效、综合疗效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且随疗程的延长疗效越明显。(2)分组分析①中医症候疗效:A组治疗3个月、6个月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7.1%、90.5%,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疗3个月、6个月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2.9%、81.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益气活血利水法不管对低危或中高危组IMN患者均有效,且随疗程延长,疗效也升高。②综合疗效:A组治疗3个月、6个月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8.1%、85.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疗3个月、6个月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3.3%、61.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益气活血利水法对低危组IMN患者综合疗效随疗程延长疗效越明显,而对于中高危组IMN患者,治疗3个月与6个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③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益气活血利水法无论对低危或中高危的IMN患者,均有降低尿蛋白定量的作用。④安全指标:治疗前后比较,A组eGFR上升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TBIL升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益气活血利水法可改善低危IMN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⑤其它指标:A组治疗后ALB升高,CHO和LDL下降,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G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疗后ALB升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HO、TG、LDL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益气活血利水法对低危及中高危IMN都具有升高血浆白蛋白的效果,且对于低危IMN还具有改善血脂的作用。2益气活血利水法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中PCX的影响(1)治疗前后比较,两组PCX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IMN可一定程度降低尿蛋白排泄量及升高尿PCX含量。(2)PCX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并随疗程延长疗效也逐渐升高。2益气活血利水法对低危组特发性膜性肾病具有较好的降低血脂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3益气活血利水法具有一定的减轻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足细胞损伤的作用。

蔡敏[4](2019)在《18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探索儿童紫癜性肾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实验室指标与尿蛋白的关系,考察影响紫癜性肾炎患儿尿蛋白持续时间的因素,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04月~2019年0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8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持点(临床资料、病理分级与治疗方案等)和肾脏相关指标(尿常规、尿液蛋白谱、24h尿蛋白定量检测、肾功能、肾脏彩超与肾脏病理等)。根据临床类型和尿蛋白水平将所有紫癜性肾炎患儿进行分型,分析比较不同分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实验室指标,跟踪随访部分经过肾脏活检确诊并伴有蛋白尿的紫癜性肾炎患儿,记录患儿尿蛋白阳性的持续时间,考察影响紫癜性肾炎患儿尿蛋白持续时间的因素。结果:1、185例紫瘫性肾炎患儿中,男106例,女79例,男:女=1.34:1;发病年龄(7.60±0.54)岁;病程10~15天,病程中位数14天;142例(77%)皮疹反复发作,107例(58%)腹痛或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受累,118例(64%)合并关节症状;77例(42%)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后7天内出现尿检异常,95例(51%)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后7天~1月出现尿检异常;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为41例(22.2%)孤立性血尿型,39例(21.1%)孤立性蛋白尿型,84例(45.4%)血尿和蛋白尿型,17例(9.2%)肾病综合征型,3例(1.6%)急性肾炎型,1例(0.5%)慢性肾炎型,无1例急进性肾炎型。2、尿蛋白定性是紫瘫性肾炎蛋白尿较好的筛查指标。尿蛋白水平与血尿、肾脏病理改变、肾脏彩色超声肾皮质回声、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呈明显相关,与血清肌酐、尿素氮无相关性。3、紫癜性肾炎按照孤立性蛋白尿型、血尿和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和慢性肾炎型顺序,尿蛋白持续时间逐渐延长,P<0.05。按照肾小球病理分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顺序,尿蛋白持续时间逐渐延长,P<0.001。结论:1、本课题中93%紫癜性肾炎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后1月内出现尿检异常,血尿和蛋白尿型是最常见的临床分型。2、紫癜性肾炎患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肾小球病理分级呈等级正相关。3、紫癜性肾炎患儿尿蛋白持续时间和临床类型、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

刘晓鸣[5](2006)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致大鼠肾病多种损伤机制研究 ——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机理新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接种大鼠,建立肾病大鼠模型,进一步确定RSV在该病发生发展中重要作用。②研究弹性蛋白酶(ELA)—a1抗胰蛋白酶(a1-AT)失衡,ELA酶解和所带强阳电荷在RSV致大鼠肾小球损伤,尿蛋白增加,从而促进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③研究RSV感染细胞机理及其对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作用。④研究N-脱乙酰基酶/N-硫酸基转移酶-1(NDST1)在RSV致大鼠肾病中作用。探讨RSV致大鼠肾病多种损伤机制,为微小病变型肾病(MCNS)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方法 1.以不同滴度RSV(6×102,6×104,6×106PFU)接种大鼠,观察接种后4,8,14,28d(RSV4,RSV8,RSV14,RSV28)光镜、电镜下肾组织结构改变;分析24h尿蛋白、尿糖胺聚糖(GAG)定量及血白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和肌酐变化;并通过原位杂交及空斑形成试验检测肾、肺组织RSV。 2.酶底物法和重氮复盐显色法分别检测6×106PFU RSV4,RSV8,RSV14,RSV28组及相应正常对照大鼠血浆ELA和a1-AT活性;间接免

王帅[6](2020)在《狼疮性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研究发现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的主要并发症,发生在多达三分之二的SLE患者中,5年总体生存率约为94%。SLE患者中约16-42%和LN患者中37-53%可检测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合并ANCA的LN患者多表现为广泛的坏死性和寡免疫性肾小球炎症,临床结局较差。因此探讨中国人群中ANCA与LN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血清SLE活动性和肾脏结局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其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特征;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死亡或行肾脏替代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至2018年共纳入283例肾穿刺诊断为狼疮性肾炎患者。ANCA阳性有36例患者,并将该组与其余247例ANCA阴性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死亡或肾脏替代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1)在我们的回顾性研究中共招募283例患者,其中ANCA阳性组36例,ANCA阴性组247例。ANCA阳性组大多数患者具有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82%),11%具有抗蛋白酶3(PR3)抗体,同时具有抗MPO和抗PR3抗体的患者占7%。(2)通过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阳性组患者活检时的抗MPO和抗PR3抗体滴度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患者(P<0.001,P=0.033)。通过ELISA方法检测,ANCA阳性组和ANCA阴性组之间的抗MPO抗体和抗PR3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NCA阳性组与ANCA阴性组相比,肾活检时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ANCA阳性组的男:女比例显着高于ANCA阴性组(1:4.6比1:35,P=0.021)。(4)在增生性狼疮性肾炎中,ANCA阳性组节段性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更为常见(P=0.011);肾小球硬化的百分比在ANCA阳性组明显低于ANCA阴性组(P=0.046);新月体类型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NCA阳性组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比例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P<0.001),而Ⅳ-S期的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分期(P=0.016)。(5)与ANCA阴性组的LN患者相比,ANCA阳性组的LN患者表现出更高的抗dsDNA抗体滴度和血清肌酐水平(P<0.001,P=0.050),以及更低的血清血红蛋白浓度(P=0.033);两组蛋白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在治疗方法选择上两组无显着差异,但两组对治疗的反应有统计学差异(P=0.012)。ANCA阴性组的患者缓解率明显高于ANCA阳性组(缓解率分别为74.9%对 69.4%,P<0.001)。(7)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肾脏累积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4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系统疾病,ANCA阳性和慢性化积分(CI)是患者肾脏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8)肺部感染是LN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并且通常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ANCA阳性组肺部感染导致的死亡率显着高于ANCA阴性组(P=0.013);主要是MPO相关的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主要是增生性狼疮,尤其是Ⅳ-G型。结论与ANCA阴性的LN患者相比,ANCA阳性的LN患者疾病活动性更强,基础肾功能更差,临床预后不良。我们观察到ANCA阳性是患者肾脏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帆,邓泂,陈泽林,万子晴,戎易,莫樱,蒋小云[7](2017)在《儿童C3肾小球肾炎及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3例儿童C3肾小球肾炎(C3G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肾病中心住院,并确诊为C3GN的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3例C3GN患儿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并结合国内外C3肾小球病(C3G)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总结C3GN临床特点。结果对3例C3GN患儿的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临床表现:2例以血尿和蛋白尿为首发表现,1例以血尿为首发表现;2例起病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伴抗链球菌溶血素(AS)O升高,血C3水平下降;1例起病时伴急性肾损伤。(2)肾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免疫荧光检查显示3例在系膜区均可见单纯C3(+++++)沉积;光镜检查显示1例肾小球膜增生,1例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伴新月体形成,1例轻度系膜增生;电镜结果显示,3例系膜区均有电子致密物沉积。(3)其中2例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1例检测到C3基因杂合突变,另1例未发现基因突变。(4)治疗及预后:1例C3GN患儿仅采用对症治疗。另外2例给予激素治疗,并联合抗凝血药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对3例患儿治疗结束后随访813个月的结果显示,1例预后较好,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和血C3正常;另外2例仍然存在持续镜下血尿和低C3血症,其中1例仍有蛋白尿。(5)文献检索出3篇C3G相关研究,共计纳入28例C3G患儿,结合本研究3例C3GN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C3G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男、女个体均可发病,前期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蛋白尿及低C3血症,部分患儿可伴水肿、高血压、ASO升高及肾功能损害。结论 C3GN临床表现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相似,二者的鉴别诊断依据为肾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目前对于C3GN患儿的诊断与治疗,亟需更方便、有效的检查方法和药物,以利于该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及改善其预后。

胡颖[8](2010)在《姜黄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干预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肾纤维化是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途径,大量动物和临床试验表明,肾功能的恶化取决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和范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程度是反映肾功能下降和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目前全世界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患者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进一步研究TIF的分子机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延缓ESRD的进程意义重大。TIF是以肾小管萎缩,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过度积聚为特征的病理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TIF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许多证据表明转化生长因子-p(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是最重要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始动并调节EMT及TIF的全过程,Smads蛋白是TGF-β细胞内信号传递分子,当TGF-β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激活细胞内Smad2,Smad3并使之进入细胞核内与其它转录活化因子一起,调节靶基因的转录。目前,防治肾纤维化尚缺乏特异性的药物。祖国医药在防治慢性肾病方面历史悠久,在探索具有抗肾纤维化作用的有效方药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大多未能阐明其作用机制,这种对作用机制的不甚了解也影响了中药在CKD中的应用推广。寻找对RIF具有明确治疗效果的中药并阐明其疗效机制,是中药开发、中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姜黄素(curcurmin,二阿魏酰基甲烷)是植物药姜黄、郁金、莪术等的块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酚性色素,它是一类多效的天然活性物质,来源广泛,毒性极低,在抗肿瘤和清除氧自由基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姜黄素对肾间质炎症和纤维化的作用如何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内动物模型,体外细胞培养两方面观察姜黄素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临床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寻找新的途径。第一部分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目的:观察姜黄素对UUO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R),UUO组,姜黄素治疗组(Cur)。SOR组仅游离左侧输尿管后即缝合皮肤,UUO组和Cur组行左侧输尿管双结扎,Cur组在UUO的基础上以姜黄素液(50mg/Kg.d)腹腔内注射,SOR和UUO组使用等量助溶剂(DMSO)腹腔内注射,3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各处死5只大鼠。处死前一天收集24h尿液,处死当天收集静脉血及肾组织标本。测定左肾重,行生化指标检测;肾组织标本行HE及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评估肾小管损害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脏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 a-SMA)的沉积。结果:从大体标本上看,Cur组在对应时间点上梗阻侧肾脏的肿大及积水程度较UUO组轻,色泽较红润;3组间血清ALB, BUN, Scr,及24h尿蛋白定量无显着性差异;Cur组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及炎细胞浸润半定量分析显着低于UUO组(P<0.05);UUO组和Cur组梗阻肾a-SMA的表达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Cur组a-SMA的表达在对应时间点上较UUO组明显减弱,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姜黄素可显着减轻UUO大鼠梗阻侧肾脏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程度和炎细胞浸润,下调a-SMA的表达,对梗阻肾肾间质具保护作用。第二部分姜黄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a-SMA和PAI-1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2, HK-2)纤维化相关基因a-SM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将实验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姜黄素不同浓度干预组或姜黄素不同时间干预组。干预结束计数培养细胞提取细胞RNA、细胞总蛋白及培养上清液,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法分别检测a-SMA和PAI-1的核酸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显示姜黄素2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HK-2细胞生长无影响,正常情况下HK-2仅少量表达α-SMA和PAI-1,TGF-β1(5ng/ml)刺激下α-SMA mRNA和PAI-1mKNA的水平分别是刺激前的3.01倍和2.87倍,不同浓度姜黄素对α-SMAmRNA和PAI-1mRNA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以10μmol/L作用最为显着(P<0.05)。10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不同时间对上述基因表达均有抑制作用(P<0.05)。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姜黄素可以抑制HK-2细胞α-SMA和PAI-1蛋白的表达,与TGF-β1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GF-β1显着上调HK-2细胞α-SMA和PAI-1的mRNA水平,而且诱导细胞α-SMA蛋白及培养上清PAI-1的大量表达,姜黄素能够抑制TGF-β1刺激下HK-2细胞α-SMA和PAI-1的核酸及蛋白表达,且呈现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初步显示其抗纤维化效应。第三部分:姜黄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目的:研究姜黄素对TGF-β1刺激的HK-2细胞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姜黄素抗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刺激下Smad2、Smad3的磷酸化水平及核浆分布情况,再以姜黄素(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干预后观察上述Smads蛋白的变化;观察磷酸酶抑制剂Microcystin与姜黄素共育对Smad蛋白的影响。结果:5ng/ml TGF-β1刺激HK-2细胞的Smad2, Smad3磷酸化,同时促使Smad2, Smad3从胞浆向胞核转移。姜黄素干预可显着抑制Smad2磷酸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但对Smad3磷酸化无影响。姜黄素可部分抑制Smad2/3信号从胞浆转入胞核,Microcystin可部分逆转姜黄素对Smad2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下调Smad2/3的表达来干扰TGFβ1的细胞内信号传导,其对Smad2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影响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活性有关。

陈以平[9](2005)在《新月体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文中指出

高伊格[10](2021)在《IgAN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IgAN患者的中医四诊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分布规律,探究影响部分新月体形成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为提示IgAN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1.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IgAN患者151例,进行中医证型分布及统计学分析。2.依据肾穿刺活检结果,按照伴或不伴新月体进行患者分组:C0组为无新月体者,C1组为伴新月体者,进行中医证型、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组间差异分析,筛选影响部分新月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病例151例,男性79例,女性7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为34(27,47)岁。其中,男、女性患者均以气阴两虚证多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年龄多在21-40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患者多在30岁以上。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患者多表现在慢性肾脏病1-2期,脾肾阳虚证患者多表现在慢性肾脏病2-3期。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患者较少表现合并高血压或多表现为高血压1级,脾肾阳虚证患者多表现在高血压2-3级,肝肾阴虚证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年龄、CKD分期、血压分级在本虚证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在本虚证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151例IgAN患者本虚证中,肺脾气虚证24例,气阴两虚证61例,肝肾阴证33例,脾肾阳虚证33例;151例IgAN患者标实证中,兼标实证者129例,兼多种标实证者35例。其中,兼风热证20例,兼湿浊证23例,兼湿热证61例,兼瘀血证60例。3.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在本虚证分布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动脉压、血尿素氮、血清IgA、纤维蛋白原在血瘀证分布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临床指标在本虚证分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尿素氮、血肌酐显着低于脾肾阳虚证,肾小球滤过率显着高于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患者血尿酸、尿素氮水平显着低于脾肾阳虚证;肺脾气虚证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显着高于肝肾阴虚证(P<0.05)。4.Lee氏分级及Katafuchi氏半定量积分在本虚证分布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患者的Lee氏分级显着低于脾肾阳虚证,气虚-阴虚-阳虚的演变也随Lee氏分级程度加重而表现的越重。脾肾阳虚证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显着高于脾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管积分显着高于气阴两虚证。各病理分级在血瘀证分布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兼血瘀证多见于Lee氏分级III-IV级,非兼血瘀证以II-III级为主。兼血瘀证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积分显着高于非兼血瘀证。5.151例IgAN患者中不伴新月体形成组(C0组)107人,伴新月体形成组(C1组)44人。其中C0组中男性54人,女性53人,男女比例为1.02:1;C1组44人,男性25人,女性19人,男女比例为1.32:1;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段均为21-40岁区间多发,肉眼血尿史、平均动脉压水平、慢性肾脏病分期在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血压分级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151例IgAN患者中单纯本虚证共有22例,本虚标实证者共有129例,无单纯实证。C1组中单纯本虚证共有1例(2.2%),本虚标实证者共有43例(97.8%);C0组单纯本虚证共有21例(19.6%),本虚标实证者共有86例(80.4%)。本虚证与兼证在组间分布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1组患者以脾肾阳虚证多见,兼证多表现为兼湿热证、兼血瘀证;C0组患者本虚证以气阴两证多见,兼证多表现为兼湿热证;新月体类型在中医本虚证、兼证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7.C1组患者蛋白尿水平(蛋白尿分级)、血脂水平(甘油三酯)、肾功能水平(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显着高于C0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均显着低于C0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8.Lee氏分级:C1组患者Lee氏分级重于C0组(P<0.05)。C1组分布在Lee氏分级III级及以上;C0组分布在II级及以上。牛津分型:C1组牛津分型系膜细胞增生程度、毛细血管内增殖程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均重于C0组(P<0.05)。Katafuchi氏半定量积分:C1组系膜增值程度积分、节段损害积分、球性硬化积分、小管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均重于C0组(P<0.05)。两组免疫复合物沉积形式均以IgA+C3沉积最为多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9.新月体形成与肾穿时蛋白尿水平、平均动脉压、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浆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N患者中,毛细血管内增殖(E1)、节段性硬化及黏连(S1)、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1+2)与蛋白尿水平明显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明显负相关。其余临床及病理指标与肾穿刺时基线临床指标无明显相关性。10.平均动脉压、24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e GFR、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回归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医证型分布:伴新月体组患者以脾肾阳虚多见,常合并多种兼证。湿热、瘀血症贯穿病程始终。IgAN患者的年龄、肾功能、血压、血尿酸水平等临床特征均不同程度的与本虚证分布相关。气虚-阴虚-阳虚的演变也随病理分级、积分程度加重及而表现的越重。2.临床病理特点:IgAN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发病率高,临床表现(蛋白尿、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越重。病理分级、积分越高,肾小球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增殖、节段损害、肾小管间质病变越重,往往提示伴部分新月体形成损伤程度越重。3.影响新月体形成的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24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e GFR、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是新月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

二、ROLE OF VISCERAL EPITHELIAL CELLS OF BOWMAN'S CAPSULE IN CLEARING THE DEPOSITS ON BASEMENT MEMBRAN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OLE OF VISCERAL EPITHELIAL CELLS OF BOWMAN'S CAPSULE IN CLEARING THE DEPOSITS ON BASEMENT MEMBRANE(论文提纲范文)

(1)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临床病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
    肥大细胞在新月体肾炎肾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引言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双重血浆滤过治疗抗GBM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引言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四部分 肥大细胞在抗GBM肾炎患者肾脏浸润中的临床意义
    引言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miRNA探讨右归丸对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大鼠的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SRNS现代医学研究
    2 足细胞损伤是导致SRNS的关键环节
    3 miRNA诱导SRNS的作用机制
        3.1 miRNA与足细胞
        3.2 miRNA与足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
    4 传统医学对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研究
        4.1 SRNS病因病机
        4.2 右归丸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新机制
    5 戴恩来教授“病证结合”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立论
    6 建立假说
第二章 右归丸治疗SRNS肾病减毒增敏机制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试剂与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复制SRNS肾病大鼠模型
        2.3 给药的剂量及方法
        2.4 标本的采集及检测
    3 结果
        3.1 右归丸对SRNS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3.2 右归丸对模型大鼠体重质数的影响
        3.3 各组大鼠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
        3.4 右归丸对SRNS大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3.5 各组大鼠总蛋白、白蛋白、血脂指标变化
        3.6 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的变化
        3.7 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
        3.8 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大鼠肾皮质miRNA的差异性表达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的主要药物、试剂与器材
        1.3 实验分组和动物模型的复制
        1.4 指标检测及方法
        1.5 基因芯片检测肾皮质miRNA的表达
        1.6 Real-time PCR验证候选miRNAs
    2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SRNS模型大鼠一般情况
        3.2 用药前后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变化
        3.3 各组大鼠肾组织HE染色(光镜)
        3.4 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微结构变化
        3.5 各组大鼠肾皮质miRNA芯片检测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基于Dicer-microRNA对 SRNS大鼠足细胞SD分子调控及右归丸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实验的主要药物、试剂与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SRNS大鼠模型制备
        2.2 给药的方法和剂量
        2.3 指标检测及方法
        2.4 肾皮质dicer、nephrin、podocin、CD2AP、synaptopodin免疫荧光染色
        2.5 肾组织Dicer与 SD分子蛋白检测(Western Blotting)
        2.6 肾皮质Dicer与 SD分子mRNA检测(RT-PCR)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SRNS大鼠一般情况
        3.2 用药前后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变化
        3.3 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PASM染色)
        3.4 肾皮质Dicer与 SD分子免疫荧光染色变化
        3.5 肾皮质Dicer与 SD蛋白表达
        3.6 各组大鼠肾皮质Dicer与 SD分子mRNA表达
    4 讨论
    5 结论
第五章 右归丸对SRNS大鼠足细胞凋亡因子Bax、Bcl-2、caspase-3 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主要试剂与药物
        1.2 动物与分组
    2 实验方法
        2.1 SRNS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24h-upr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
        2.3 肾小球微结构检查(透射电镜)
        2.4 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Bax?Bcl-2?caspase-3 的表达
        2.5 肾皮质Bax?Bcl-2?caspase-3 蛋白检测(Western Blotting法)
        2.6 大鼠肾皮质Bax?Bcl-2?caspase-3 mRNA表达检测(RT-PCR法)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24h尿蛋白量变化
        3.2 足细胞电镜观察结果
        3.3 各组大鼠肾组织Bax?Bcl-2?baspase-3 免疫荧光染色
        3.4 肾皮质Bax?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
        3.5 肾皮质Bax?Bcl-2?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
    4 讨论
    5 结论
创新点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3)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观察及对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医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西医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足细胞标志蛋白(PCX)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5 结论
    研究二、益气活血利水法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中足细胞标志蛋白(PCX)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5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理论基础
    2 气血水膜肾方方解
    3 足细胞及其标志蛋白(PCX)与蛋白尿的关系
    4 临床研究结果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4)18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收集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收集方法
    1.4 肾脏组织病理检测方法
    1.5 实验室指标
        1.5.1 尿常规
        1.5.2 尿液蛋白谱(尿液微量蛋白检测)
        1.5.3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1.5.4 肾功能
        1.5.5 肾脏彩色超声检查
        1.5.6 临床分型
    1.6 病理分级
        1.6.1 肾小球病理分级:根据国际儿童肾病研究会ISKDC分类标准分为Ⅰ—Ⅵ级
        1.6.2 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
    1.7 治疗方案
    1.8 56例肾活检确诊的紫癜性肾炎患儿随访方式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特点
    2.3 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分析
        2.3.1 紫癜性肾炎肾小球病理分级
        2.3.2 免疫沉积物类型分析
        2.3.3 免疫沉积物与肾小球病理分级的关系
        2.3.4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肾小球病理分级的关系
    2.4 尿蛋白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2.4.1 尿蛋白与血尿
        2.4.2 尿蛋白和肾脏彩色超声的关系
        2.4.3 24h尿蛋白定量与肾功能
    2.5 部分紫癜性肾炎肾活检患儿尿蛋白持续时间
3 讨论
    3.1 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3.2 紫癜性肾炎的病理改变
    3.3 紫癜性肾炎的实验室指标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紫癜性肾炎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
致谢

(5)呼吸道合胞病毒致大鼠肾病多种损伤机制研究 ——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机理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中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RSV致大鼠肾病模型建立及其机制初步探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弹性蛋白酶—a1抗胰蛋白酶失衡在RSV致大鼠肾病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RSV致病过程中HS受损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N-脱乙酰基酶/N-硫酸基转移酶-1在RSV肾病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尿蛋白和尿GAG的关系
    前言
    实验一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SV肾病大鼠肾组织NDST-1 mRNA的表达及其与尿蛋白和尿GAG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实验二 Western Blot检测RSV肾病大鼠肾组织NDST-1蛋白表达及其与尿蛋白和尿GAG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N-脱乙酰基酶/N-硫酸基转移酶—硫酸乙酰肝素生物合成关键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感染与肾小球疾病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6)狼疮性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狼疮性肾炎发生、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儿童C3肾小球肾炎及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C3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
        1.2.2 临床观察指标
        1.2.3 临床指标判断标准
        1.2.4 肾活检病理学检查
        1.2.5 基因检查
        1.2.6 治疗和随访
        1.2.7 文献检索方法
        1.2.8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3例C3肾小球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
    2.2 C3肾小球病文献复习及本研究3例C3GN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3 讨论

(8)姜黄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干预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缩写清单
目次
前言
第一部分 姜黄素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姜黄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和PAI-1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姜黄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 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件

(9)新月体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学对新月体性肾炎的认识
    1.1 发病机制
    1.2 临床分型
    1.3 临床表现
    1.4 诊断要点[7, 8]
    1.5 治疗措施
        1.5.1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应用
        1.5.2 抗凝及抗血栓药的应用
        1.5.3 血浆置换疗法
        1.5.4 抗细胞因子药物的应用
        1.5.5 血液透析与肾移植
2 中医学对新月体性肾炎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2.2.1 湿热蕴结, 肾络瘀阻
        2.2.2 肾阴耗损, 肾络瘀阻
        2.2.3 脾肾两虚, 肾络瘀阻
    2.3 其他
3 讨论

(10)IgAN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
研究二 IgA肾病伴部分新月体形成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
讨论
    1. 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研究现状
    2. 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中医临床病理变化特点
    3. 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究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研究进展
    1.IgA肾病的发病机制
    2.IgA肾病的中医治疗
    3.IgA肾病的现代研究
    4.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ROLE OF VISCERAL EPITHELIAL CELLS OF BOWMAN'S CAPSULE IN CLEARING THE DEPOSITS ON BASEMENT MEMBRANE(论文参考文献)

  • [1]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临床病理研究[D]. 张艺艳. 南京大学, 2014(05)
  • [2]基于miRNA探讨右归丸对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大鼠的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新斌.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观察及对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的影响[D]. 聂玉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4]18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分析[D]. 蔡敏. 苏州大学, 2019(02)
  • [5]呼吸道合胞病毒致大鼠肾病多种损伤机制研究 ——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机理新探索[D]. 刘晓鸣. 四川大学, 2006(03)
  • [6]狼疮性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王帅. 郑州大学, 2020(02)
  • [7]儿童C3肾小球肾炎及其文献复习[J]. 杨帆,邓泂,陈泽林,万子晴,戎易,莫樱,蒋小云.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05)
  • [8]姜黄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干预及其机制研究[D]. 胡颖. 浙江大学, 2010(07)
  • [9]新月体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 陈以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05)
  • [10]IgAN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D]. 高伊格.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鲍曼囊内脏上皮细胞清除基底膜沉积物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