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感染性脓疱继发坏死杆菌病的诊断

羔羊感染性脓疱继发坏死杆菌病的诊断

一、羔羊传染性脓疱继发坏死杆菌病的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冯杰[1](2018)在《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文中指出疫病是导致养羊业损失的重要因素,研究养羊业存在疫病隐患及威胁、找出其流行传播途径,为兽医防疫部门实施源头控制、精准有效免疫提供依据和措施,这对推动高原山地种草养羊产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防止动物疫病所致公共卫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采用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方法,对贵州规模养羊场山羊小反刍兽疫、口蹄疫、蓝舌病、羔羊口疮、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等疫病进行抽样检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0.66%(115/227只份)、蓝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38.69%(53/137只份)、O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49.44%(133/269只份)、亚洲I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7.47%(47/269只份)、A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77只份)、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平均阳性率0%(0/155只份)、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5.91%(67/421只份)、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23.28%(98/421只份)、山羊痘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7.62%(189/328)、布鲁氏杆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4只份)、弓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75.00%(3/4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羊小反刍兽疫病原平均阳性率50.00%(4/8只份)、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平均阳性率28.57%(2/7只份)、蓝舌病病原平均阳性率14.82%(4/27只份)、魏氏梭菌病原阳性率100.00%(1/1只份)、附红细胞体病原阳性率100.00%(2/2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说明贵州山羊存在小反刍兽疫病毒、魏氏梭菌、支原体、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感染。由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可判定贵州省山羊产业存在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等疫病威胁。因此,在深入做好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防控基础上,将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山羊痘作为贵州山羊重点防制疫病净化目标,制定免疫程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程序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以规模养羊场或以乡镇为单位,推行疫病净化工作,逐只进行病原检测,清除带毒、带病羊只,进而减少养羊业的养殖风险。

岳帅[2](2019)在《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及羊痘病毒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羊传染性脓疱和羊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我国已成常见病、多发病。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和羊痘病毒都属于痘病毒科,都是双链DNA病毒,急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传播迅速,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对羊产业的发展和畜牧经济都造成惨重的损失。由于羊传染性脓疱和羊痘在临床上发病特征相似,在血清学试验上可能发生交叉反应,很难鉴别分辨,因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和羊痘病毒进行高效、准确的鉴别诊断,为我国养羊业发展贡献力量。共分为以下五部分:1.参照GenBank中ORFV全基因序列(NC005336),使用DNAStar中的MegAlign软件,对序列进行排列、分析和对比,选取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高度保守片段ORFV059,利用Primer Express 3.0.1软件设计荧光PCR引物和探针的设计,扩增片段为63bp。另根据GenBank中Goatpox virus Iraq61分离株(登录号GU119941)OPR30蛋白的基因序列构建反应模板,根据《OIE陆生动物诊断实验和疫苗手册》设计引物和探针,并通过Blast评估和比较,从而保证其特异性,扩增片段为102bp。在检测ORFV的探针5’端标记了FAM荧光素,3’端标记为TAMRA荧光素,在检测GTPV的探针5’端标记HEX荧光素,3’端标记TAMRA荧光素。2.提取病毒核酸作为双重荧光定量PCR的反应模板。3.优化双重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的反应浓度及用量,从而筛选出最佳浓度比。4.扩增目的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用DH5-α进行转化,提取质粒以建立标准品。5.对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只有具有特异性片段的设计出的引物和模板才可扩增出目的片段。用此方法检测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羊巴氏杆菌病、羊大肠杆菌病等均为阴性,说明特异性良好;对梯度稀释的病毒阳性质粒检测可知ORFV和GTPV最低可检测出10个拷贝。从吉林省各养殖场收集疑似病料256份,利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出ORFV阳性20份,GTPV阳性39份,阳性检出率与国家行业标准比对结果相近,证明该方法可行。

赵魁[3](2010)在《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重组DNA疫苗的构建与实验免疫研究》文中认为养羊业是我国畜牧业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养羊业并未象养猪业、养鸡业等一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况。此外,羊群密度的增大、频繁的从外地引种以及粗放的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存在导致羊痘、羊传染性脓疱病、蓝舌病、坏死杆菌病等一些严重危害养羊业发展的疾病的频繁发生。羊传染性脓疱病作为羊群中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养羊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因此不断有该病发生和流行的报道。本研究对长春市郊养羊户饲养羊群中一起疑似羊传染性脓疱病例进行分析,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系统的病理学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实验室诊断结果,证实该病为羊传染性脓疱病。然后利用原代犊牛睾丸细胞从病羊唇部痂皮中成功分离获得1株病毒,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理化学测定、动物回归试验和PCR等方法对该病毒进行鉴定,证实其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被命名为ORFV/JL/08/CC。将经超速离心纯化的病毒免疫家兔制备出多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病原在各组织脏器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感染唇部皮肤棘细胞的胞浆中表现出阳性反应,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该病的发生原因为感染ORFV所致。而对ORFV/JL/08/CC分离株的分离鉴定为进行针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疫苗研制提供物质条件。然后利用PCR扩增获得该病毒株的主要免疫原性基因ORFV 011(B2L)和ORFV 059(F1L),测序后提交Genbank收录(登录号分别为FJ808074和FJ808075)。此外,从氨基酸和核苷酸水平上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同时对两基因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ORFV 011(B2L)和ORFV 059(F1L)基因高度保守,可作为核酸疫苗研制的目的基因。在获得ORFV 011(B2L)和ORFV 059(F1L)的基础上,利用一编码(G4S)2多肽的碱基linker连接并通过重叠PCR的方法扩增获得ORFV 011(B2L)-linker-ORFV(F1L)融合基因,在此基础上,利用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相应的疫苗质粒,通过脂质体法将其分别转染MDBK细胞,并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SDS-PAGE以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证实了目的基因在动物细胞的转录和表达,这将为我们后续进行的动物免疫试验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初免-加强免疫的策略,将制备纯化的疫苗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之后通过间接ELISA、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疫苗质粒引起机体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的疫苗质粒能够诱导免疫小鼠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免疫应答,且以Th1型免疫应答为主;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疫苗质粒安全性好,且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该研究结果将为后续进行羊只免疫试验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4](2011)在《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研究表明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高热病在不少地方经常发生,尤其是高温高湿夏季。

刘芳[5](2020)在《一起疑似羊痘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文中提出羊痘又称为“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属中的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SPPV)和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TPV)引起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羊痘的特征性临床病变为患羊皮肤和黏膜表面出现特异性痘疹和丘疹,然后转变为水泡、脓疱或结痂,患羊发病初期通常会有体温升高的现象。羊痘病毒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另外,该病毒还可以感染人。与羊痘的临床症状和发病特征有诸多相似性的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也是羊的常见传染病。二者常常被误诊。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嗜上皮性传染病。除羊之外,ORFV也可感染多种其它反刍动物、部分水生动物以及人等发病。羊痘和羊口疮都是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疾病的暴发不仅会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可能会威胁到养殖户、牧羊人及兽医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类似临床病例的正确诊断、治疗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为养羊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2018年10月,吉林省农安某养羊户饲养的60只小尾寒羊陆续发病,初期患病的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体型消瘦。其中送检的4只约一月龄的羔羊于其唇舌部、眼周以及尾根部等少毛或无毛处出现不同程度的痘疹、丘疹等增生性病变,逐渐变为水疱和脓疱,最后破溃结痂,有些羊只痊愈。根据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初步推测为绵羊痘病毒(SPPV)感染所致。为进一步确诊,本研究利用所建立一种快速、精准、有效的羊痘病毒与羊口疮病毒的鉴别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从病理学和病原学角度对临床疑似羊痘病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分析,以及病毒的分离鉴定,最终确诊该病。本论文以一起疑似羊痘病毒感染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成功建立了羊痘病毒和羊口疮病毒的单一PCR鉴定方法,进而通过对PCR反应体系中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等条件的优化,以及特异性和灵敏度的探究,成功建立了特异性良好、敏感度较高的羊痘病毒和羊口疮病毒双重PCR鉴别诊断方法。同时,对一起疑似羊痘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了诊断,依据建立的诊断方法及病理学和病原学的实验室检测分析,确诊此临床病例为羊痘。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毒株,通过将羊痘病毒液接种于OFTu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和电镜负染观察、TCID50的测定,以及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等实验方法,我们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以及分子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实验成功建立羊痘病毒和羊口疮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其特异性良好,敏感性较高。另外,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分析以及病毒分离鉴定方法,确诊了一起疑似羊痘病毒感染的临床病例,并成功分离获得一株羊痘病毒。本研究通过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临床送检的疑似羊痘病例进行了确诊,并且建立了可同时鉴别羊痘和羊传染性脓疱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以及分离获得野毒株,为羊痘的诊断和防治相关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罗云[6](2006)在《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生物学特性及PCR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用犊牛睾丸细胞及MDBK细胞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发病的进口小尾寒羊唇病理痂块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对其进行连续传代至病变稳定。对该分离株进行了培养特性研究、电镜观察、病毒核酸类型鉴定试验、脂溶剂敏感试验、胰蛋白酶试验、耐酸性试验、耐热性试验、紫外线照射试验、反复冻融试验、甲醛灭活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及PCR检测,鉴定该分离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并充分掌握了分离病毒的理化生物学特性。根据已发表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基因序列,应用Oligo4.1程序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最佳条件的优化筛选,结果表明PCR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变性温度为94℃,退火温度为55℃,循环次数为35次。应用该PCR扩增体系可扩增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429bp特异性片段,与理论设计的扩增目的片段大小相符,用该PCR扩增体系对口蹄疫(FMDV)、MDBK细胞进行扩增,未出现该特异性片段,说明该PCR扩增体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PCR扩增体系可检测出0.5ng模板,说明该PCR扩增体系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徐梦实[7](2020)在《羊传染性脓疱病毒002/121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是线性双链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成员,主要感染山羊、绵羊及人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病(Contagious Ecthyma,CE)或“羊口疮(Orf)”。ORFV具有嗜上皮性,能引起患病动物产生红斑、丘疹、水泡以及脓疱的临床症状。ORFV主要感染羔羊,受感染羔羊常会因为口角疼痛继而发生采食障碍,导致减重。该病原能够持续感染羊群,很难清除,单纯感染Orf,死亡率较低,临床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然而,临床上羔羊容易发生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率升高,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危害。目前,该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至今为止,针对于羊传染性脓疱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接种疫苗来防控此病。但市场上的传统的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存在着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毒力返强、散毒等安全隐患,导致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当前形势下针对该病的防控需求。因此急需研发出一种新型疫苗来防治该病。ORFV的002基因和121基因位于基因组两端变异区,且002基因及12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具有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能力;推测ORFV的002及121基因的功能可能与病毒毒力相关。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ORFV毒株“ORFV-SY17”为原始毒株。在获得ORFV002单基因缺失株(ORFV-SY17△002)的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制备ORFV002/121双基因缺失疫苗减毒株。首先构建出转移载体pSPV-121LEGFP-121R。通过细胞转染实验,将转移载体转染进已接种ORFV-SY17△002的OFTu细胞,经过筛选,得到002基因及121基因缺失的重组病毒株ORFV-SY17△002/△121。ORFV-SY17△002/△121遗传性状稳定、TCID50为10-5.625/0.1ml。002和121基因的缺失并不影响毒株在细胞中的复制能力。选取15头3月龄左右羔羊,羔羊应未注射过任何疫苗,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ORFV-SY17△002/△121免疫组(M-002/121)、ORFV-SY17免疫组(M-SY17)和PBS对照组。所有组别羔羊经唇部划痕的方式进行病毒接种,M-002/121和M-SY17组接种相应病毒,对照组接种无菌PBS。在接种后的第3周进行加强免疫。分别于免疫后1d、3d、5d、7d、14d、21d、28d、35d、42d采集各免疫组羔羊血液,分别进行抗凝血处理和分离血清处理,抗凝血处理后分离出T淋巴细胞进行流式检测(FACS)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分离血清后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IL-4及IFN-γ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ORFV-SY17及ORFV-SY17△002/△121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体液免疫水平不高,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在一免后的第5周,从各实验组中随机各抽取3头羔羊,进行攻毒实验,攻毒所用毒株为ORFV-SY17野毒株。PBS对照组全部发生感染而实验组未出现感染。上述结果表明,ORFV-SY17野毒株及ORFV-SY17△002/△121双基因缺失减毒株在本试验中的免疫保护率达100%。且ORFV-SY17△002/△121双基因缺失减毒株相比于ORFV-SY17野毒株来说,接种时对羔羊产生的采食障碍等影响更小,更适宜作为疫苗株。这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

张秀海[8](2007)在《平阴县羊病调查及防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羊肉尤其是高档羊肉的需求不断增加,平阴县养羊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种羊场、育肥羊场大量出现,各种羊疾病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从而造成了养羊业的巨大损失。本研究对平阴县各乡镇和济南肉羊合作社良种繁育推广中心的羊群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针对羊群中多发的羊传染性脓疱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制定了适合平阴县当地养羊生产实际的诊断该病的方法及防疫程序。同时摸索出了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从而为全方位地预防和控制该病、降低该病对养羊业的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平阴县羊群流行病学调查本部分通过对济南肉羊合作社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和平阴县7个乡镇等不同方位的羊群进行的系统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各地羊群中传染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都较普通病和寄生虫病要高,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8.7%和5.7%,寄生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0.4%和2.8%,而普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4%和1.3%。传染病发病季节主要在冬春季节,寄生虫病的发病季节主要在夏季和秋季,普通病的发病则无明显季节性。调查结果还表明,不同品种的羊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发病率也不同,当地羊对疾病抵抗力明显高于外来肉用品种。在传染性疾病中,以羊传染性脓疱病感染为最严重。羊场饲养管理条件下降,就会导致羊只发病,说明了在生产实践中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平阴县羊群免疫程序和驱虫程序的制定本部分主要针对流行病学调查的具体结果,对主要发生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具体确定了消毒、接种疫苗和驱虫三项措施。针对平阴县羊传染病的流行实际情况,首先制定出了针对羊常见传染病的免疫程序,通过实际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注重了对羊传染性脓疱病和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免疫预防。羔羊痢疾发病率特别高,损失较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在免疫程序中加大了对三联四防疫苗和羔羊痢疾疫苗的免疫剂量和次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羊,采用不同的驱虫药物进行应用试验,选择出了苯骈咪唑、丙硫苯咪唑、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毒性低、驱虫效果好的药物。对于普通病,发现常见的有瘤胃积食、瘤胃鼓气、生产瘫痪、中暑及霉变饲料中毒等,这说明了日常的饲养管理的重要性。羊场的消毒是日常饲养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各羊场各种不同的消毒药和消毒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确定了有效的消毒药和消毒方法,应用效果明显。第三部分: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及预防技术研究本部分针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流行特点和自身特点,选用了琼脂扩散试验作为确诊该病的方法,应用结果证明,该法特异性强、操作简便且价廉,具有实用性。选用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羊传染性脓疱病细胞弱毒冻干苗对未发病羊群进行了免疫接种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的保护率可达80%。同时对平阴县7个乡镇的6.1万只山羊和5.4万只绵羊进行了疫苗免疫接种试验,羊群的发病率由原来的82%下降到6.7%,死亡率由原来的12.4%下降到0.5%,6月龄体重由原来的17.8 kg提高到21.3 kg。绵羊的发病率由原来的76%下降到5.4%,死亡率由原来的10.8%下降到0.4%。6月龄体重由原来的23.4 kg提高到25.3 kg。第四部分: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治疗研究本部分针对羊传染性脓疱病发病率高、发病早、发病急,并且群众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的实际,探索了本病发生后的治疗补救措施,通过应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对4组羊进行的治疗效果表明,4组羊的治愈率分别为100%、100%、90%、90%,而未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的成活率仅为70%,并且病程长,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严重。同时选出了抗菌、抗病毒、局部治疗及饲养管理的最佳措施,通过对平阴县7个乡镇的3.4万只山羊和2.8万只绵羊进行治疗推广应用,山羊的死亡率由原来的13.6%下降到3.2%,6月龄体重由原来的17.8 kg提高到20.1 kg。绵羊的死亡率由原来的12.4%下降到2.9%,6月龄体重由23.4 kg提高到25.3 kg,效果显着。

李立虎[9](2015)在《安徽省肉用山羊重大疫病的防控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徽是我国主要羊肉产区之一,肉羊的养殖主要以山羊为主。随着肉羊产业的迅速发展,疫病的防控难度加大。探讨羊的3类重大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特征和综合防控技术,为安徽省肉用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迟源,王好,钱爱东[10](2009)在《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流行及诊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对羊传染性脓疱病在我国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便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二、羔羊传染性脓疱继发坏死杆菌病的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羔羊传染性脓疱继发坏死杆菌病的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贵州省山羊产业现状及其疫病防控研究进展
        1.1.1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自然资源
        1.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山羊品种资源
    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举措及成就
        1.2.1 主要举措
        1.2.2 主要成就
    1.3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存在的问题
        1.3.1 企业带动能力弱
        1.3.2 肉羊育种目标尚未明确
        1.3.3 草料供应不平衡,季节草料不足现象十分突出
        1.3.4 日粮搭配不科学,营养不足现象十分普遍
        1.3.5 产业链条不健全,产品销售难
        1.3.6 产业服务方式单一,产业支撑力度不够
        1.3.7 防疫能力不够,重大疫病威胁依然存在
    1.4 当前威胁羊产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
        1.4.1 小反刍兽疫
        1.4.2 蓝舌病
        1.4.3 口蹄疫
        1.4.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1.4.5 羊痘
        1.4.6 羊传染性脓疱病
        1.4.7 梭菌性疾病
        1.4.8 羊弓形虫病
        1.4.9 羊附红细胞体病
第二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羊血液样本的采集
        2.1.1.2 检测试剂
        2.1.2 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小反刍兽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2.2.2 蓝舌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3 口蹄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4 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5 山羊痘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6 弓形体并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7 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2.3.1 小反刍兽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2 蓝舌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3 口蹄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4 传染性胸膜肺炎风险分析与讨论
        2.3.5 山羊痘风险分析与讨论
        2.3.6 羊弓形虫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7 布鲁氏杆菌风险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病原学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检测结果
        3.2.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
        3.2.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
        3.2.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
        3.2.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
        3.2.5 山羊蓝舌病病原检测结果
    3.3 分析与讨论
        3.3.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5 山羊蓝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病原学检测结论
第四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防制措施及对策
    4.1 整体防制措施及对策建议
        4.1.1 加强组织领导
        4.1.2 建立种羊和羊只准入制度
        4.1.3 科学合理使用优质疫苗
        4.1.4 全面推进程序免疫
        4.1.5 全面推进免疫效果监测
        4.1.6 建立动物疫病控制大数据信息平台
        4.1.7 实施疫病净化行动计划
    4.2 主要疫病防制技术措施
        4.2.1 山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2 山羊口蹄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3 山羊痘防治措施
        4.2.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4.2.5 羔羊口疮的防治技术措施
        4.2.6 山羊梭菌病的防治措施
        4.2.7 养殖场户春季羔羊痢疾防治措施
        4.2.8 母羊流产的综合防治措施
        4.2.9 山羊弓形虫病的防治措施
        4.2.10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全文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及羊痘病毒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和羊痘病毒的研究进展
        1.1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研究进展
        1.2 羊痘病毒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荧光定量PCR的研究进展
        2.1 两个重要阈值
        2.2 重要检测方法
        2.3 荧光定量PCR在兽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三章 羊传染性脓疱和羊痘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应用
        4.1 材料
        4.2 方法
        4.3 行业标准验证
        4.4 双重荧光PCR
        4.5 结果
        4.6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3)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重组DNA疫苗的构建与实验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文献综述
    第1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1.1 ORFV 发现简史
        1.2 ORFV 基因组结构
        1.3 ORFV 编码蛋白功能
        1.4 小结
    第2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免疫学及疫苗研究进展
        2.1 ORFV 的免疫机制
        2.2 ORFV 疫苗研究进展
        2.3 小结
研究内容
    第1章 一起绵羊暴发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及病因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 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JL/08/CC 株的分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DNA 疫苗表达质粒的构建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ORFV 重组DNA 疫苗对小鼠的试验免疫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师及作者简介

(4)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2 临床症状
3 剖检变化
4 预防措施
5 治疗方案

(5)一起疑似羊痘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1章 羊痘病毒概述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1.3 发病机理
    1.4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5 诊断
    1.6 羊痘的防治
    1.7 研究背景及原因
第2章 羊痘病毒与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疑似羊痘病例的实验室诊断
    3.1 材料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羊痘病毒的分离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生物学特性及PCR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羊传染性脓疱述
    1.2 羊传染性脓疱发病历史及研究现状
        1.2.1 羊传染性脓疱发病历史
        1.2.2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研究现状
    1.3 羊传染性脓疱的病原及其特性
        1.3.1 形态特征
        1.3.2 理化特性
        1.3.3 培养特性
        1.3.4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复制
        1.3.5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变异性
        1.3.6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
    1.4 羊传染性脓疱流行病学
        1.4.1 自然宿主和试验宿主
        1.4.2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4.3 流行季节
    1.5 临床症状
        1.5.1 唇型
        1.5.2 蹄型
        1.5.3 外阴性
    1.6 病理变化
    1.7 羊传染性脓疱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7.1 电子显微镜检查
        1.7.2 病毒分离
        1.7.3 接种试验
        1.7.4 免疫学方法检查
        1.7.5 分子生物学诊断
        1.7.6 鉴别诊断
    1.8 羊传染性脓疱免疫及防制
        1.8.1 羊传染性脓疱免疫特性
        1.8.2 羊传染性脓疱疫苗研究进展
        1.8.3 羊传染性脓疱防制
    1.9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1.10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1.11 本研究内容何方法
2 试验一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3 试验二 PCR检测羊传染性脓疱病毒
    3.1 主要仪器及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羊传染性脓疱病毒002/121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概述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症状
        1.4 诊断技术
        1.5 防治
    第2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研究进展
        2.1 病毒基因组结构
        2.2 相关毒力基因研究
        2.3 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
        2.4 相关疫苗研究现状
    第3章 病毒基因缺失毒株的筛选技术
        3.1 基因敲除技术
        3.2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
        3.3 细胞转染技术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ORFV-SY17株002/121 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重组病毒筛选以及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ORFV-SY17△002/△121 双基因缺失株对羔羊的免疫效果评价及攻毒保护性试验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平阴县羊病调查及防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实验一 平阴县羊群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实验二 平阴县羊群免疫程序和驱虫程序的制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实验三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及免疫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鉴别诊断
    3 免疫及攻毒试验
    4 讨论
实验四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治疗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结论与创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安徽省肉用山羊重大疫病的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一类疫病
    1.1口蹄疫
    1.2山羊痘
2二类疫病
    2.1羊炭疽
    2.2羊副结核病
    2.3羊布鲁氏菌病
    2.4羊棘球蚴病
    2.5羊钩端螺旋体病
3三类疫病
    3.1羊李氏杆菌病
    3.2羊传染性脓疱皮炎
    3.3羊腐蹄病

四、羔羊传染性脓疱继发坏死杆菌病的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D]. 冯杰.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 [2]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及羊痘病毒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岳帅.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3]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重组DNA疫苗的构建与实验免疫研究[D]. 赵魁. 吉林大学, 2010(08)
  • [4]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J].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 养殖技术顾问, 2011(04)
  • [5]一起疑似羊痘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D]. 刘芳. 吉林大学, 2020(08)
  • [6]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生物学特性及PCR检测方法的研究[D]. 罗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10)
  • [7]羊传染性脓疱病毒002/121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D]. 徐梦实. 吉林大学, 2020(08)
  • [8]平阴县羊病调查及防制技术研究[D]. 张秀海.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1)
  • [9]安徽省肉用山羊重大疫病的防控技术[J]. 李立虎. 农业灾害研究, 2015(10)
  • [10]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流行及诊治[J]. 迟源,王好,钱爱东. 吉林畜牧兽医, 2009(04)

标签:;  ;  ;  ;  ;  

羔羊感染性脓疱继发坏死杆菌病的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