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对切花菊花物质运动及品质的影响

钾对切花菊花物质运动及品质的影响

一、钾对切菊花体内物质运转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吴淼[1](2018)在《水分胁迫下硅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及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硅肥对不同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影响。本研究从硅肥对紫花苜蓿‘赛迪7’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影响及硅肥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赛迪7’分枝期生长、产量和饲草品质的调控作用两方面研究。采用实验室培养皿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法研究PEG[0%,5%,10%,15%(0.00MPa、-0.10MPa、-0.20MPa、-0.40MPa)]水分胁迫下硅酸钾(0、1.0、2.0、2.5 mmol/L)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同时采用大棚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最大田间持水量的30%、45%、60%、80%(依次对应重度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轻度水分胁迫、正常供水)],施用不同浓度硅酸钠(0、0.7、1.4、2.8、3.5mmol/L)对分枝期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特性、产量和饲草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1)硅酸钾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在10%PEG胁迫下,施用1.00mmol/L硅酸钾显着提高了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当硅酸钾浓度达到2.50mmol/L时会抑制种子发芽和生长。(2)硅酸钾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理特性产生影响,在5%和10%PEG胁迫下,2.00mmol/L硅酸钾处理显着提高了紫花苜蓿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5%PEG浓度下,2.50mmol/L硅酸钾处理显着降低了幼苗丙二醛(MDA)含量,且增加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3)硅酸钠对干旱胁迫下分枝期紫花苜蓿的株高、分枝数、根颈粗和侧根数产生影响。在重度水分胁迫下,1.4mmol/L硅酸钠可使紫花苜蓿侧根数和根颈粗明显提高;在轻度水分胁迫下,3.5mmol/L硅酸钠使紫花苜蓿分枝数明显增加。(4)适宜浓度的硅酸钠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生理过程变化也起到积极调控作用,能有效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降低蒸散量,维持渗透调节能力和细胞膜稳定性,并且提高光合酶活性。在重度水分胁迫下,0.7mmol/L硅酸钠提高了紫花苜蓿的谷氨酰胺酶(GS)活性;1.4mmol/L硅酸钠可显着降低紫花苜蓿蒸散量,使叶绿素含量、Rubisco酶、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显着提高,加强紫花苜蓿光合作用;2.8mmol/L和3.5mmol/L硅酸钠使紫花苜蓿游离脯氨酸含量(Pro)显着增加。(5)水分胁迫下,喷施硅酸钠后,对紫花苜蓿鲜草、干草产量及饲草品质产生影响。在重度水分胁迫下,1.4mmol/L硅酸钠可使紫花苜蓿全钾、全钙含量明显提高;在轻度水分胁迫下,2.8mmol/L和3.5mmol/L硅酸钠处理均分别使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明显提高;1.4mmol/L硅酸钠使紫花苜蓿的粗蛋白(CP)、粗灰分(CA)含量显着提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明显降低。初步得到1.4mmol/L硅酸钠可以提高紫花苜蓿抗旱适应性。

崔旭盛[2](2014)在《梭梭物质生产和梭梭—肉苁蓉间物质分配调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肉苁蓉产量低、产量不稳定是目前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梭梭物质生产量潜力,以及向肉苁蓉分配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从梭梭-肉苁蓉生长发育规律、梭梭光合物质生产潜能、梭梭-肉苁蓉物质分配规律和措施调控效应等方面入手,试图通过充分挖掘梭梭物质供应潜力和合理调节梭梭-肉苁蓉间物质分配,探讨肉苁蓉高产潜力。主要结果如下:1.梭梭年内生长经历“慢-快-慢-快-慢”的“双S”型曲线,每年春秋两季是生长的高峰时段,夏季7月-8月经历夏休眠过程。2.梭梭储存物质年内经历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并且在秋季随着温度下降,有从光合枝、茎杆向根转运的趋势。3.年际间梭梭储存物质供应能力随着梭梭树龄的增长而增强,1-4年生梭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供应潜力分别为:9.4g/株、17.8g/株、73.2g/株、239.5g/株。4.随着肉苁蓉寄生数目的增加,梭梭生长和光合能力逐渐受到抑制,更多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肉苁蓉转移。其中四年生梭梭寄生1、5、10个肉苁蓉后,肉苁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比例分别达到梭梭-肉苁蓉寄生复合体的14.4%、35.4%、49.6%。5.肉苁蓉生产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矮壮素可促进梭梭光合产物向肉苁蓉运转,使肉苁蓉生物量提高86.6%;50%剪枝可刺激梭梭补偿生长,提高肉苁蓉生物量117.3%。6.适量增施氮肥、磷肥、钾肥可以有利于梭梭生长,提高肉苁蓉产量。其中施用尿素(CO(NH2)2)5.2g/株、磷酸钠(Na3PO4)2.1g/株、硫酸钾(K2SO4)76.7g/株时,肉苁蓉生物量分别增加45.3%、26.6%、52.4%。

孙瑶[3](2014)在《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配施对果蔬增产和抑菌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果蔬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科学施肥、合理灌水便成了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施肥方面农业生产者因过量施用氮肥,而忽视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同时造成农田土壤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和肥水浪费,如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及有害病菌大量繁殖等,这既限制了蔬菜产量的提高,并对其抗病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已成为当前果蔬生产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铜基多功能叶面肥结合新型高效控释肥从营养学角度,重点探讨了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加保水剂对辣椒和甜瓜生长发育、叶片保护酶活性及果实采后生理作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果蔬产量和改善品质寻求一条理想的途径。另外,通过对辣椒疫霉菌和甜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对辣椒幼苗的化学保护防治效果进行验证,初步确定了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应用于辣椒、甜瓜的喷施浓度范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辣椒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土壤施用控释肥及保水剂对辣椒产量、品质、保护性酶活性变化以及铜在辣椒植株中分布的影响。辣椒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25mg/L时,辣椒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2.7%61.6%,差异均达显着水平。两年内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土壤施用控释肥均能提高辣椒产量,其中叶面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土壤施用控释肥加保水剂(CBFF+CRF+W)组合对辣椒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与叶面喷清水土壤施用控释肥加保水剂的组合(CKW+CRF+W)相比,2011年增产4.86%和2012年增产32.0%。叶面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土壤施用控释肥均使辣椒果实类黄酮和总酚的相对含量上升,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也显着增加。此外,与喷清水相比,叶面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能够显着提高辣椒植株体内各器官铜浓度。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后,辣椒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通过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配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植株微量元素积累,改善辣椒营养品质,提高辣椒的产量。2、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美国Kocide2000可湿性粉剂均对辣椒疫霉菌和甜瓜细菌性角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在浓度为0.784mg/mL和0.392mg/mL时,对辣椒疫霉菌和甜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抑杀效果最好。通过对辣椒幼苗的田间防效分析,浓度为0.784mg/mL的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辣椒离体叶片和幼苗疫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离体叶片防效达100%,对辣椒幼苗的防效达57.38%。同时浓度为0.784mg/mL的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叶片喷施后24h接菌的辣椒幼苗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其在株高、茎粗、叶绿素较对照分别上升了130.2%、146.7%和25.1%。3、根据室内抑菌试验确定铜基多功能叶面肥最佳喷施浓度后,以喷清水和传统波尔多液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配施后对薄皮甜瓜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内土壤施用控释肥,叶面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CBFF)和添加锌、硼的铜基多功能叶面肥(CBFF+ZnB)均能显着提高甜瓜单株果实产量,与叶面喷施传统波尔多液(TBM)相比,2012年分别增产106.3%和35.4%,2013年分别增产106.2%和40.0%。添加锌、硼的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配施可显着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使果实中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升高。同时叶面喷施CBFF和CBFF+ZnB还可显着提高甜瓜果实中全量铜、锌、硼浓度。另外,叶片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还可使叶片叶绿素浓度明显升高,叶片中SOD、POD、GR和APX活性升高,MDA和产生速率降低。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两年内甜瓜成熟期中的土壤速效钾对土壤有效铜影响较大,且为负相关;同时土壤速效钾对土壤有效锌的影响为正相关关系。

杜友[4](2014)在《管花肉苁蓉产量形成和物质分配的调控研究》文中认为管花肉苁蓉人工栽培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量水平低下,相关栽培措施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管花肉苁蓉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本研究以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柽柳的物质生产和分配规律,进一步探讨了柽柳-管花肉苁蓉的源库关系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生产和分配规律,通过相应的栽培措施合理调控柽柳和管花肉苁蓉间的物质分配,为管花肉苁蓉的高产和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1年龄柽柳单株干重为141.6g,茎的分配比例逐渐降低,叶和根的分配比例逐渐升高。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累积量和分配比例均显着提高,表明秋季柽柳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更多的向根中运输和分配。2.1-4年龄柽柳单株干物质生产量大幅增加,4年龄的柽柳总干重达到2297.7g。随着树龄的增加,柽柳根的生物量和分配比例明显提高,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累积量和分配比例增加,表明随着柽柳树龄的增加,柽柳中的物质更多地向根中运输和分配。3.寄生管花肉苁蓉的1年龄柽柳单株干重低于未寄生管花肉苁蓉的柽柳,11月1日取样的柽柳-管花肉苁蓉干重为127.3g,管花肉苁蓉干重的分配比例逐渐升高。管花肉苁蓉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累积量和分配比例大幅上升,表明管花肉苁蓉寄生后,打破了柽柳原有的物质分配格局,使更多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管花肉苁蓉中累积。4.管花肉苁蓉寄生不同树龄的柽柳,5年龄的柽柳-管花肉苁蓉的总的干重达到了4186.6g。管花肉苁蓉的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大幅提高。表明柽柳树龄的增加即源强增强,有利于管花肉苁蓉产量的提高。5.管花肉苁蓉寄生量增加,柽柳株高、冠幅降低,基茎粗升高;柽柳-管花肉苁蓉干重显着增加。管花肉苁蓉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但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明显提高。表明管花肉苁蓉寄生量的增加即库容增强,管花肉苁蓉获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增强,能够使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向管花肉苁蓉中运输和分配。6.氮肥通过调节柽柳的物质合成能力和管花肉苁蓉库的强度来调控管花肉苁蓉产量和品质。适量施用氮肥提高了柽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即提高了源端的物质合成能力;增加了同化物向管花肉苁蓉的供应,提高了管花肉苁蓉的干重,与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强,管花肉苁蓉库强提高,导致更多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管花肉苁蓉中运输使其维持较高的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从而提高了管花肉苁蓉中的有效成分含量。7.多效唑通过调节柽柳物质合成能力,优化源库比来调控管花肉苁蓉产量和品质。适宜浓度的多效唑提高了柽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抑制了柽柳的生长,使更多的同化物向管花肉苁蓉中运输,提高了管花肉苁蓉的产量,提高了管花肉苁蓉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从而提高了管花肉苁蓉的有效成分含量。8.适度打顶显着提高了管花肉苁蓉的生物量和分配比例,提高了管花肉苁蓉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单株累积量,从而提高了管花肉苁蓉的有效成分含量。

常莹[5](2014)在《钾肥施用量对超高产玉米主要生理特性及茎秆相关特征的影响》文中认为玉米是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钾肥对其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选取吉林省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钾肥施用量处理对超高产玉米生育期过程中各生育时期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对茎秆相关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增加施钾量提高各时期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但施用过量反而降低。适量施用钾肥有明显的延长高光合持续期作用。两品种相比较,各生育时期同一钾肥处理下,先玉335均显着高于郑单958,高光合持续期较郑单958长。在抽雄吐丝期时K4处理先玉335Gs明显下降,而郑单958仍保持较大值,说明先玉335对钾肥的不同施用量较为敏感。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SPAD值呈单峰曲线。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进行比较,抽雄吐丝期、灌浆初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随钾肥施用量的的升高呈单峰曲线变化,先升高后降低,过量钾肥施用反而使叶绿素含量降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两玉米品种在钾肥不同施用量处理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分别于灌浆中期、抽雄吐丝期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喇叭口期,郑单958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显着正相关;除了与可溶性糖含量无显着相关,先玉335钾肥施用量与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气孔导度均呈显着正相关。而在抽雄吐丝期,郑单958与气孔导度、叶绿素呈正相关,先玉335与叶绿素呈正相关。郑单958钾肥与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呈显着正相关,先玉335则与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呈显着正相关,灌浆初期郑单598与气孔导度、可溶性糖呈显着正相关,先玉335则与光合速率呈显着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呈显着负相关。灌浆中期与灌浆后期,两玉米品种钾肥施用量均与可溶性蛋白呈负相关。施用钾肥后,两品种株高表现不同。先玉335则在K2处理株高显着高于对照,其他处理与对照无显着差异。随着钾肥的增加,两品种穗位高系数均呈现“V”型曲线,在K2处理穗位高系数均最低。先玉335对不同钾肥施用量则比较敏感,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第3~6节间总长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在K3处理最低,节间直径呈现相反的变化。两品种节间长/直径均随着基部向上各节位的上升而逐渐增加,节位间差异显着。在K3处理下,两品种各节间干物质比均显着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其中先玉335比郑单958对钾肥的响应更为敏感。随着各节位的升高,两玉米品种单位节间干重逐渐降低。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节间干重均先升高后降低,两品种节间强度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在K3处理节间强度达到最大值后下降。不同施肥处理同一节位下,郑单958平均节间强度高于先玉335。同一施肥处理不同节位之间,节间强度随着节位的上升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节间强度与节间直径、单位节间干重呈现正相关,其中与单位节间干重呈现极显着正相关,R2=0.6946;与节间干物质比相关性不大;与节间长和节间长/直径呈现负相关,但均不显着。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在钾肥施用量为100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且和其他钾肥处理呈现显着差异。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郑单958和先玉335的籽粒产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在钾肥施用量为100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且和其他钾肥处理呈现显着差异。

刘刚[6](2012)在《平衡施肥对桑树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施肥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茧丝绸业是我国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优势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做出过重大贡献,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的优势产业。桑树是蚕丝产业重要的物质基础,单位面积桑园桑叶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家蚕的生长发育及茧丝、蚕种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到整个蚕桑行业的经济效益。桑树又是重要的多年生经济林木树种,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同时,桑树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无采食障碍,消化率高,除了可以用作家蚕的饲料外,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木本饲用植物,可以用作畜禽的优质饲料开发。加之桑叶富含1-DNJ、黄酮等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显着的降血糖、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因此,桑树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多用途开发也极具发展潜力。而单位面积桑园桑叶、枝条的产量、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含量高低不仅与品种、修剪、灌溉有关外,与桑园养分管理及桑树营养特性密不可分。本文针对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树施肥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试验设计,通过田间试验,主要研究了氮磷钾对桑树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桑树光合特性、桑树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养分吸收利用与分配、桑叶质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揭示其生长发育规律、养分吸收与分配规律、品质形成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对桑树施肥参数进行系统研究,构建桑树优质高效施肥模型,为本地区桑树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氮磷钾对桑树生长发育及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本研究以加促进桑树生长发育,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桑叶产量及其干物质积累量为目的,对夏伐式修剪、多年生试验桑园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不同生育期叶片、枝条、新梢、单株产叶量等生长发育指标及春秋两季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桑树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前期生长发育旺盛、后期生长发育减慢,适量的氮磷钾肥能促进桑树的生长发育,肥料施用不足或过量施肥并不利于桑树正常的生长发育。春秋两季单株产叶量调查分析表明,全年单株产叶量秋季明显高于春季,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单株产叶量逐渐增加,且均在2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再增施肥料,单株产叶量反而降低,氮肥对单株产叶量的影响表现为N2>N3>N1>N0,磷肥和钾肥对单株产叶量的影响均表现为P2>P1>P3>P0、K2>K1>K3>K0。春秋两季干物质积累量分析表明,干物质积累量叶片>枝条>新梢,叶片中干物质积累量秋季>春季,枝条中干物质积累量春季>秋季;氮肥对桑叶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为N2>N3>N1>N0,对春季新梢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N3>N2>N1>N0,对春季、秋季枝条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N2>N1>NO>N3、N3>N2>N1>N0;磷肥对桑叶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P2>P1>P3>P0,对春季新梢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P2=P3>P1>P0,对春季、秋季枝条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P2>P3>P1>P0、P3>P2>P1>P0;钾肥对桑叶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K2>K1>K3>K0,对春季新梢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K3>K1>K0>K2,对春季、秋季枝条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K3>K2>K1>K0、K2>K1>K3>K0。通过建立以公顷桑干物质积累量为函数,氮、磷、钾施肥量为因子的肥料效应方程,桑叶干物质积累量、新梢干物质积累量、枝条干物质积累量与施肥量的肥料效应方程的P值<0.05,方程拟合成功,分别获得桑叶干物质积累量推荐施肥量为694.36Kg/hm2N、198.15Kg/hm2P2O5、274.26Kg/hm2K2O,最大值为8045.04Kg/hm2;枝条干物质积累量推荐施肥量为1000.05Kg/hm2N、242.04Kg/hm2P2O5、218.01Kg/hm2K2O,最大值为5969.05Kg/hm2;春季新稍干物质积累量的推荐施肥量为883.76Kg/hm2N、204.48Kg/hm2P2O5、426.59Kg/hm2K2O,最大值1410.24Kg/hm2。该最佳施肥方案通过生产实践验证后,可为四川丘陵蚕区优质桑园建设提供参考。2.氮磷钾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光合作用是桑树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桑树干物质90%以上来源于桑叶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光合作用除了受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影响外,还受包括湿度、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矿物质营养等诸多环境因素影响,目前,关于桑树光合作用的基本特性以及光合速率对光强、温度、C02浓度等微气象因子的响应,各种逆境胁迫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实施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等研究较多,而矿质营养元素尤其是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桑树的光合生理报道较少。随着光合测定仪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国内外学者就不同施肥处理对农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从光合生理入手,以探讨桑树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光合作用的调控效应为目的,采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通过活体测定,以对夏伐式修剪、多年生试验桑园川826桑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氮磷钾肥及其施用量与桑树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桑树的生长发育,春季桑树叶片叶绿素含量(Chla+b)、叶片气孔导度(Cond)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升高,秋季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净光合速率(Pn)在春秋两季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面积指数(LAI)、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在春秋两季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桑树光合指标具有显着影响,适宜氮、磷、钾施肥量可以提高桑树LAI、Chla+b、Pn、Cond、Tr,而缺少或过量施肥使其光合能力降低;不施肥处理桑树叶片Ci显着高于施肥处理。适宜的氮、磷、钾施用水平N2P2K2(N600kg.hm-2、P2O5210kg.hm-2、K2O300kg.hm-2)可保持桑树功能叶适宜的光合状态,并能保持较长的高光合持续期。本研究可为优质高产桑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3.氮磷钾对桑树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植物逆境生理是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机制,对植物产生重要影响的逆境主要有水分亏缺、低温、高温、盐碱、环境污染等理化逆境,病虫杂草等生物逆境,此外,矿质营养元素施用不当也会对作物造成养分胁迫。养分胁迫下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失调,细胞膜结构被破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等作为生物体内的一种保护酶,对于清除逆境下产生的有害自由基有一定的作用,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主要产物,其含量高低反映了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近年来,关于桑树施肥研究的较多,但关于肥料对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研究的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以桑树为研究材料,通过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桑树功能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进行系统研究,以揭示桑树叶片衰老机制,旨在获得四川丘陵地区最佳施肥方案,为提高桑叶品质和延长桑叶功能期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随着桑树的生长发育,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桑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之提高;秋季随着桑树的生长发育,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桑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则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在整个生长期,同一施肥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桑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会显着提高,而丙二醛含量均会显着下降,且均在2水平(N2P2K2)时达到最佳。所以科学的氮磷钾配比及施入量N2P2K2:(N600kg/hm2、 P2O5210kg/hm2、K2O300kg/hm2)能显着提高桑叶中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有效延缓桑叶衰老。4.平衡施肥对桑树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发育长必不可少的肥料三要素,植株N、P、K养分含量、吸收量及其分配等营养特性是科学施肥的主要依据,多数研究表明,氮磷钾及其配合施用能明显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养分含量,增加其养分吸收和积累。施肥对桑树NPK含量及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研究较少,国内研究侧重于盆栽试验,田间试验较少,且施肥水平设计过少,很难得出精确的结论。为此,本文以夏伐式桑树为研究材料,以揭示氮磷钾对桑树养分吸收和分配规律为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秋两季桑树叶片、枝条、新梢等不同部位NPK含量、吸收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肥料种类来看,桑树不同部位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量均为N>K>P,从养分分配来看,春季叶片>新梢>枝条,秋季叶片>枝条,全年养分分配叶片>枝条。施用不同数量的氮磷钾肥对春秋季桑叶、枝条、新梢N、P、K含量和养分吸收积累量、养分分配有明显影响,氮磷钾施肥处理2水平、3水平养分含量和吸收量显着高于1水平、0水平,合理增施氮磷钾肥有利于提高桑树各部位N、P、K含量和养分吸收量。春季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新梢和叶片生长旺盛,反而抑制了枝条的生长及氮的吸收,其含N量表现为N2>N3>N1>N0,由于氮肥对春季枝条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为N2>N1>NO>N3,因此,春季枝条氮的吸收量总体表现为N2>N1>N3>N0;春季新梢、秋季枝条及桑叶含氮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总体表现为N3>N2>N1>N0;在春季新梢和秋季枝条中干物质积累量也是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其氮的吸收量也表现为N3>N2>N1>N0,而桑叶干物质积累量以2水平时最高(N2>N3>N1>NO),因此其氮的吸收量总体也表现为N2>N3>N1>N0。春季桑树枝条、新梢含P量及其吸收量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P3>P2>P1>P0,秋季夏伐后桑树枝条含P量及其吸收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表现为P2>P3>P1>P0;春、秋季桑叶中含P量和磷的吸收量分别表现为P2>P1>P3>P0、P1>P2>P3>P0,说明适量的磷有利于桑叶的生长,高浓度磷则抑制叶片的生长,减少干物质的积累,从而影响磷的吸收量。桑树含K量及其吸收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K2水平最高,表现为K2>K3>K1>K0,全年仅秋季叶片含K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5.平衡施肥对桑叶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课题组对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桑园立地条件差、土壤肥力低,另外肥料使用不科学,造成土壤营养元素缺乏和不平衡,氮、磷肥利用率低致使桑叶产量低、质量差,严重制约了四川蚕桑生产的发展。同时,国内外对桑树营养的研究重在不同肥料对桑叶产量、质量及蚕茧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而采用平衡施肥技术对桑叶质量,尤其是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1-脱氧野尻霉素等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产量的影响迄今尚未见相关报道。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桑树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和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等主要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抗氧化、防衰老等多种保健和治疗功效。本文以夏伐式桑树为研究材料,以揭示氮磷钾对桑叶品质及主要活性成分形成规律为目的,采用“3414”平衡施肥方法,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秋两季桑叶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1-脱氧野尻霉素、粗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单一肥料施用量的增加,成熟桑叶中测定指标的含量均随之显着增加,但过量施用则会导致其含量没有显着变化或显着降低;通过进一步拟合桑叶的测定指标产量与氮磷钾的肥料效应方程,获得其最高产量和推荐施肥参数。黄酮类化合物、1-脱氧野尻霉素、粗蛋白、可溶性糖的最高产量和推荐施肥参数分别为:(147.90Kg/hm2;675.96Kg/hm2N、326.49Kg/hm2P2O5、462.90Kg/hm2K2O)、(13.55Kg/hm2;720.93Kg/hm2N、225.11Kg/hm2P2O5、323.63Kg/hm2K2O)、(1816.83Kg/hm2;718.46Kg/hm2N、220.11Kg/hm2P2O5、305.23Kg/hm2K2O)、(1042.65Kg/hm2;666.54Kg/hm2N、204.41Kg/hm2P2O5、243.18Kg/hm2K2O)。本实验可为四川地区大力发展的桑树综合开发及建立特定目标产物的高产优质桑园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6.四川丘陵地区桑树平衡施肥数学模型的建立施肥模型是施肥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属于统计模型,能揭示多元肥料的相互作用,可以求算出理论上达到最高和最佳产量的最高和最佳施肥量以及可以评价肥料间的相互作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方案既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又符合肥料试验和施肥决策的专业要求。为此,本研究针对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桑叶产量与生产效益,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设计方案,分别以桑叶产量为目标函数,选取对桑树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肥料元素氮(N)、磷(P)、钾(K)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桑树产叶量与N、P、K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氮磷钾对桑叶产量性状的贡献为P>K>N,由此说明磷肥是桑树生产上需要重点控制的因子,且氮磷钾双因子之间均有交互作用,其交互效应表现为PK>NP>NK。通过模拟寻优,分别得到氮、磷、钾的三元二次、二元二次、一元二次共3种7类N、P、K肥料效应函数,各类型函数获得最佳桑树产叶量的肥料因素权重表现为K>PK>P>NPK>NK>N>NP,最佳产投比的肥料因素权重表现为K>PK>NPK>P>NK>NP>N。其中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Y=20313+0.25X1+43.48X2+34.47X3-0.01X12-0.14X2-0.06X32+0.05X1X2+0.02X1X3-0.07X2X3,其中X1、X2、X3分别为N、P、K肥料因子)为全因子模型,可作为桑园的推荐施肥方案。单因素效应分析显示K肥对桑树产叶量及产投比的影响最大,因而在所有模拟的函数中K肥因子的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Y=25002.27+44.728X3-0.084X32)获得的最佳产量和产投比最高,用(N600kg/hm2、P2O5210kg/hm2、K2O254.33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获得的桑树的最佳经济产叶量达到30945.00kg/hm2,投入的肥料价值为4403.65元/hm2,产投比高达17.57。该最佳施肥方案通过生产实践验证后,可为四川丘陵蚕区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

宋小勇[7](2011)在《园艺产品真空预冷过程温度检测与品质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真空预冷依据水在低压下的快速蒸发吸收材料自身热量达到降温目的,是实现园艺产品采后冷链无缝对接、减少贮藏流通损失、延长其货架期的重要环节。温度是影响园艺产品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通常采用的检测园艺产品真空预冷过程温度的方法是把热电偶用胶带固定在材料上,该方法存在以下主要缺点:1)胶带阻碍水分的蒸发逸出,影响测温的准确性;2)对柔嫩组织,在不破坏表面结构的情况下准确测定其温度是很困难的;3)热电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使每支热电偶每次只能检测与之接触表面上某一点的温度,而实际生产中又不可能布置无穷多的热电偶。另外,果蔬水分与其成分和微观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束缚关系,真空预冷并不是理论上自由水的蒸发。真空压力下细胞内的水分状态和参与预冷程度如何,细胞膜系统和微观结构变化对水分汽化的作用如何,这些都是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根本问题。尤其对于细胞膜系统,需承受短时间的快速降压以及长时间的真空低压作用,膜系统是否被损伤或破坏尚无明确的研究结果。鲜切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园艺产品,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花瓣、叶子、茎杆等部位的物性差异影响其真空预冷过程的温度变化以及瓶插过程的主要品质。洋葱内表皮由尺寸较大的具有典型植物细胞结构的单层细胞组成,是研究细胞形态变化有代表性的理想材料。可靠的温度检测有利于准确判定预冷终点、控制冷却过程、提高预冷效果。对细胞膜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有助于掌握真空预冷园艺产品的品质变化,为科学、深入开发真空预冷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分以下四部分:一、利用热电偶检测鲜切花真空预冷过程温度变化,研究填充量和降压速率对月季切花预冷效果的影响。①发现不同数量花枝形成的局部环境对切花温度变化有明显影响(P<0.05)。10、50和120支处理切花不同部位温度变化和平均预冷终温不同,花束外围茎杆、叶子和花瓣的预冷终温均高于花束中心对应部位,花束中心区域的花朵花瓣预冷终温最低、降温速率最快。三种处理切花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显着区别于单支花,50支处理鲜重损失最小、瓶插寿命最长、预冷效果最好;②真空预冷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月季切花SOD、POD及CAT活性,有效地消除切花衰老过程中的活性氧,维持体内活性氧平衡以及细胞膜的稳定,延缓切花衰老进程;③不同降压速率(3.11×104 Pa min–1, 1.78×104 Pa min–1, 0.62×104 Pa min–1)对月季切花预冷品质有显着影响(P<0.05),且以中速降压(1.78×104 Pa min–1)处理对电导率、失重率、MDA和pH值的影响最小。二、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鲜切花真空预冷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进行实时检测。结果表明:①月季切花不同部位的平均降温速率不同(内层花瓣最慢、外层花瓣最快、而叶子和茎杆无明显差异),内层花瓣的预冷终点温度是外层花瓣的3.1倍。非洲菊切花舌状花瓣的平均降温速率最快而茎杆最慢,茎杆的预冷终点温度是舌状花瓣的9.9倍。不论月季还是非洲菊切花,不同部位的冷却速率大小顺序在不同的预冷阶段表现不一致,各个部位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亦不均匀;②在相同预冷条件下,分别用红外和热电偶检测月季和非洲菊切花温度,红外检测温度比热电偶检测温度分别低2.06–4.50°C和4.55–10.4°C。说明热电偶检测受固定方法、位置和水汽化的影响较大;③月季外层花瓣和非洲菊舌状花瓣的外缘为易发生冻伤部位。这就要求在鲜切花真空预冷过程中密切监测不同部位特别是花瓣外缘的温度变化,在保证预冷效果的同时避免冷伤发生;④月季和非洲菊单支花在瓶插期间的鲜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率均小于花束,平均预冷终点温度低于花束,瓶插寿命长于花束。延迟预冷对切花品质影响显着(P<0.05)。随延迟时间增加,预冷终点温度不断升高,瓶插寿命显着降低(P<0.05),花束主要品质受延迟时间的影响程度大于单支花。在本实验条件下,室温存放10 h,两种切花均失去市场价值。三、研究成膜型抗蒸腾剂对鲜切花真空预冷效果的影响。喷施抗蒸腾剂之后进行瓶插实验可以降低切花失水、延缓花朵开放进程、降低气孔导度、减少丙二醛积累、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切花寿命比直接进行瓶插实验延长32%。抗蒸腾剂和真空预冷的联合使用在快速去除田间热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水分损失过多的问题。其中,先喷施抗蒸腾剂再进行真空预冷处理的月季切花,其瓶插实验效果明显优于真空预冷后再进行抗蒸腾剂处理的切花(P<0.05),切花寿命比后者增加了12%。四、研究真空预冷对组织微观结构和物性的影响。①初步证实真空处理对洋葱表皮微观结构造成了较大的影响;②细胞膜系统在短时间内承受着快速降压和水分蒸发迁移微应力,液泡和细胞膜损伤导致胞内水分蒸发损失,从微观层面解释了组织水分过度损失的原因;③同时研究发现,膜损伤造成了花色素苷和电解质流失,导致细胞颜色减退以及电导率升高。质膜和细胞壁之间的间隙随真空室压强降低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④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细胞表面形态、细胞壁和胞间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形变,直接导致表皮组织抗张强度的降低;⑤改变降压速率对洋葱表皮细胞表面形态、质膜和细胞壁间距、水分损失、相对电导率、颜色和机械性能有明显影响(P<0.05)。在慢速和快速降压条件下,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中速降压处理引起的破坏作用很小。本文采用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实时图像分析与理化指标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比较红外热成像和传统热电偶温度检测结果及其对鲜切花后续贮藏特性的影响,解决鲜切花真空预冷过程温度难以准确检测和预冷终点难以判定的问题,并深入研究真空预冷压力变化对微观组织结构尤其是细胞膜系统的作用程度。

祝丽香,王建华,毕建杰,关昕,李金莉,贾士军[8](2010)在《不同氮素用量对杭白菊养分累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杭白菊养分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杭白菊最佳氮肥用量。试验设5个处理,氮素用量分别为0、90 kg/hm2、120 kg/hm2、150 kg/hm2、180 kg/hm2,以N0、N1、N2、N3、N4表示,5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用量影响杭白菊不同时期干物质和养分的阶段积累量,但不影响其积累趋势,整个生育期内杭白菊氮、磷、钾积累量为钾>氮>磷。不同施氮量影响茎叶氮、磷、钾的转移效率和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率,以不施肥处理最高,N3(150 kg/hm2)次之。在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转运效率磷>氮>钾。收获期氮、磷、钾在不同器官的分配比率不同,氮素、钾素分配比率为茎>花>叶>根,磷素分配比率为茎>花>根>叶。各处理杭白菊花的产量在1746.232211.3 kg/hm2之间,以N3(15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在本实验条件下,杭白菊的推荐施氮量为150 kg/hm2。

辛龙[9](2010)在《矿质营养对林荫银莲花生长发育和药用成分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通过三年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处理对林荫银莲花(Anemone flaccida Fr. Schmidt)的生长发育、产量、碳氮代谢、养分吸收及药用成分的影响,为珍稀中药材林荫银莲花规模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2007年到2009年3年的栽培试验表明,林荫银莲花的株高、叶面积随生长年限呈增大趋势;氮素能明显促进林荫银莲花的生长,提高其根茎生物量的积累;NPK平衡施肥处理的生长情况在各个施肥处理中最好;地乌产量随生长年限增加。(2)林荫银莲花栽种第三年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其栽培第二年。倒苗期林荫银莲花地下部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一般高于生长旺期,地上部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一般低于生长旺期。施氮处理的林荫银莲花植株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要高于不施氮处理。(3)林荫银莲花地上部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要高于地下部。地上部全氮含量从生长旺期到开花期先升高,到倒苗期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地下部随生育期的进行,全氮含量呈下降趋势。生长前期到倒苗期,地上部的磷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从开花期开始,地下部磷含量逐步下降;地上部钾含量急剧下降,到倒苗期地上部叶片中钾含量最低,地下部根状茎钾吸收量变化不大,钾吸收量呈小幅上升趋势。林荫银莲花全生育期对各元素吸收积累总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4)通过比较野生地乌与不同施肥处理地乌的紫外吸收图谱、红外光谱表明,施肥处理未改变地乌的化学成分类型。(5)随着生长年限增长,地乌总皂苷含量有逐渐增加趋势。在同一年份,倒苗期地乌总皂苷含量要高于生长旺期,缺氮处理的总皂苷含量明显高于缺磷、缺钾处理,施肥处理的地乌总皂苷含量要高于野生地乌。(6)地乌倒苗期齐墩果酸含量要低于生长旺期,PK处理齐墩果酸含量要高于NP、NK和NPK处理,其中NPK处理最低。

李鹏飞[10](2009)在《主要生态因素和烘烤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文中提出优质特色烟叶原料是支撑中式卷烟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烟叶的品质与国外优质烟叶相比在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方面与国外烟叶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香气特征不明显,香气量不足,烟气欠柔和。由于生态因素制约着优质烤烟香气风格的形成,烘烤调制决定着优质烟叶在农艺过程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风格特色能否彰显。因此,研究影响烤烟香味品质的相关因素,烟叶风格形成的相关因素和合理解读致香物质转化规律,对提高烟叶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整体效益和烟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加快促进国产烟叶总体质量和工业可用性得到实质的改善与提高,逐步降低对进口烟叶的使用和依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较系统研究了光照、水分、营养对烤烟香气前体物含量的影响,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香气前体物的转化及挥发性香气物质在烘烤中的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减弱光照强度方式对其于烤烟香气前体物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弱光胁迫不仅使烟叶长宽增大、茎变细、株高增高,还对烟叶内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产生显着的影响。光照强度与烤烟的质体色素(叶绿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多酚(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成正相关,减弱光强上述香气前体物含量下降;减弱光强,烟叶内总氮、钾含量上升,烟碱、总糖、还原糖含量下降。此外,减弱光强,烟叶PPO和POD活性增加。不同部位烟叶主要香气前体物含量和化学成分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程度不一致。2.UV-B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与烤烟的质体色素和多酚代谢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增强UV-B可以提高烤烟质体色素和多酚的含量。增强0.55W/m2以下UV-B强度对上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有较大的提高,随着UV-B强度增大上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中部叶在0.55W/m2~3.25 W/m2 UV-B强度范围内时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UV-B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增强UV-B会导致成熟期烤烟上部叶多酚含量的提高,增幅与UV-B强度成正比,对中部叶增加UV-B会抑制中部叶的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合成,且减幅与UV-B强度成正比。受到较强UV-B辐照的时间越长,辐照停止后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的幅度逐渐加大,相对较短时间的强UV-B辐射,细胞有逐渐恢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代谢平衡的趋势,叶黄素的恢复速度要快于β-胡萝卜素。增强UV-B会导致烤烟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烟碱含量下降,钾含量上升。3.对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进行干旱和淹水胁迫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烤烟香气前体物积累和化学成分含量产生显着影响。旺长期干旱、淹水胁迫对烤烟的生长和叶片的发育都极为不利。旺长期和成熟期淹水胁迫对烤烟香气前体物的合成代谢极为不利,干旱胁迫随着干旱程度、干旱时期和烟叶部位不同烤烟香气前体物变化规律有很大的差异,但总体来看旺长期干旱胁迫对香气前体物的代谢不利,成熟期干旱胁迫对香气前体物积累影响稍小,甚至对某些部位烟叶质体色素合成有促进作用。此外,不同生育期时期水分胁迫对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影响差异也较大。4.利用缺素营养液培对主要营养元素与烤烟的生长,腺毛的发育和烟叶香气前体物代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N、P、K、Mg等营养亏缺时除对烟株生长产生影响外,对烟叶各类腺毛的生长发育产生显着影响,缺N处理由于叶面积缩小和对烟叶各类腺毛生长的刺激效应,导致烟叶各类腺毛密度相对增加,而缺P、缺K、缺Mg导致烟叶各类腺毛密度大幅降低。缺N、缺K、缺P、缺Mg对烟叶质体色素和多酚合成代谢极为不利,缺N抑制烟叶质体色素合成代谢影响最大,缺P、缺Mg次之,缺K影响最小;缺P抑制烟叶多酚合成代谢影响最大,缺Mg、缺K其次,缺N影响最小。因此,在烤烟生长的中前期对N、P、K、Mg合理供应,进一步研究平衡施肥,对提高中国烤烟香气非常重要。5.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烤烟中主要香气前体物在烘烤中的变化和香气物质形成转化规律。K326、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的欠熟叶、适熟叶和过熟叶在烘烤过程中物理特性、主要香气前体物的变化差异较大,不同成熟度烤烟调制过程中致香物质转化亦有所不同。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烤烟品种烘烤过程中干物质随水分蒸发的量有所不同,烘烤温度从40℃上升至50℃时是控制烘烤水分散失速度的关键阶段。尤其是红花大金元,水分散失方面比K326和云烟85快,在失水关键阶段升温速度要缓慢并控制好排湿速度。2)K326和云烟85在烘烤过程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变化趋势较一致,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烤后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上升。而红花大金元在烘烤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呈现先降后升再降趋势。40℃~55℃之间,烤房内升温的快慢对多酚类物质含量的下降有重要影响。3)K326、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叶黄素及β-胡萝卜素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差异极大。K326和云烟85烟叶的叶黄素及β-胡萝卜素在变黄期完成降解,当烤房温度超过40℃以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红花大金元的类胡萝卜素降解的温度范围远大于另外两个品种,期间有两个降解过程。欠熟叶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降解率最大,过熟叶其次,适熟叶降解率最小,烤后叶欠熟叶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下部叶采收成熟度不宜过高。4)烤前烟叶以新植二烯、4,8,13-西柏三烯-1,3-二醇、寸拜醇为主要成分。烤后叶以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和西柏烷类化合物及其降解产物含量为主要成分。变黄期和定色期是烤烟香气物质转化形成的主要时间段,期间大部分的质体色素和西柏烷类化合物发生降解,尤以定色期转化形成的最多。5)烤烟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香气组分逐渐增多。适熟叶在烘烤过程中香气物质总量始终最高,过熟叶其次,欠熟叶总含量最低。考虑香气质和香气量两个指标,下部叶宜采收适熟叶为佳。

二、钾对切菊花体内物质运转和品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钾对切菊花体内物质运转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水分胁迫下硅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及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1 水分胁迫对植物萌发的影响
        1.2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1.3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2 植物的抗旱机制
        2.1 形态结构
        2.2 抗氧化防御和细胞膜稳定性
        2.3 渗透调节
        2.4 施肥
    3 硅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
        3.1 硅在植物体的含量、分布及存在形式
        3.2 硅对植物抗旱的影响
    4 紫花苜蓿
        4.1 紫花苜蓿概况
        4.2 紫花苜蓿抗旱性研究
    5 硅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及抗逆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6 研究目的
第二章 不同浓度硅酸钾对紫花苜蓿萌发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硅酸钾浓度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硅酸钾对紫花苜蓿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实验设计与方法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EG干旱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发芽及生长的影响
        2.2 PEG干旱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生理特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程度PEG干旱胁迫下硅肥对紫花苜蓿萌发的影响
        3.2 不同程度PEG干旱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 不同程度PEG干旱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MDA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干旱胁迫下硅酸钠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供试材料
        1.3 实验设计与方法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分胁迫下硅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2.2 水分胁迫下硅肥对紫花苜蓿生理的影响
    3 讨论
        3.1 水分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3.2 水分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蒸散量、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3.3 水分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叶绿素、光合酶和氮代谢的影响
        3.4 水分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5 水分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钾钙元素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干旱胁迫下硅酸钠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供试材料
        1.3 实验设计与方法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硅肥对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2.2 硅肥对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硅肥对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3.2 硅肥对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饲草品质的影响
    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1 综合讨论
        1.1 水分胁迫下硅肥对紫花苜蓿幼苗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1.2 水分胁迫下硅肥对紫花苜蓿渗透调节物质和钾钙元素的影响
        1.3 水分胁迫下硅肥对紫花苜蓿叶绿素、光合酶和氮化酶的影响
        1.4 水分胁迫下硅肥对紫花苜蓿细胞膜稳定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5 水分胁迫下硅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梭梭物质生产和梭梭—肉苁蓉间物质分配调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寄生植物概述
    1.3 肉苁蓉概述
    1.4 肉苁蓉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4.1 寄主梭梭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4.2 肉苁蓉栽培技术
        1.4.3 肉苁蓉寄生对其梭梭生长影响
    1.5 植物物质运转研究进展
        1.5.1 品种对物质运转的影响
        1.5.2 肥料对物质运转的影响
        1.5.3 水分对物质运转的影响
        1.5.4 生长调节剂对物质运转的影响
        1.5.5 环境条件对物质运转的影响
        1.5.6 农艺措施对物质运转的影响
        1.5.7 其他措施对物质运转的影响
    1.6 植物源库关系研究进展
        1.6.1 植物源库关系基本特征及主要研究方法
        1.6.2 植物品种和生育时期对源库关系的影响
        1.6.3 肥料对植物源库关系的影响
        1.6.4 水分对植物源库关系的影响
        1.6.5 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源库关系的影响
        1.6.6 种植方式对植物源库关系的影响
        1.6.7 光照对对植物源库关系的影响
        1.6.8 人为措施对植物源库关系的影响
    1.7 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
        1.7.1 研究思路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梭梭、肉苁蓉生长发育规律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点
        2.1.3 取样时间
        2.1.4 试验设计
        2.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6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梭梭年生长发育进程
        2.2.2 肉苁蓉年生长发育进程
        2.2.3 梭梭-肉苁蓉年生长发育进程对照
        2.2.4 梭梭生长曲线
    2.3 小结
第三章 梭梭物质生产潜力和梭梭-肉苁蓉间物质变化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取样时间
        3.1.3 试验设计
        3.1.4 样品处理
        3.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梭梭物质生产年内变化
        3.2.2 梭梭物质生产潜力年际变化
        3.3.3 梭梭-肉苁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变化
    3.3 小结
第四章 肉苁蓉数目对梭梭-肉苁蓉间物质分配调节作用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处理
        4.1.3 试验设计
        4.1.4 样品处理
        4.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6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肉苁蓉寄生数目对梭梭形态影响
        4.2.2 肉苁蓉寄生数目对梭梭叶绿素含量影响
        4.2.3 肉灰蓉寄生数目对梭梭生物量影响
        4.2.4 肉灰蓉寄生数目对梭梭-肉灰蓉复合体根冠比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4.2.5 肉双蓉寄生数目对梭梭可溶性糖影响
        4.2.6 肉M蓉寄生数目对梭梭淀粉含量影响
        4.2.7 肉灰蓉寄生数目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农艺措施对梭梭-肉苁蓉间物质分配调控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处理
        5.1.3 试验设计
        5.1.4 样品处理
        5.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5.1.6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矮壮素、赤霉素对梭梭-肉苁蓉物质分配调控
        5.2.2 剪枝对梭梭-肉苁蓉物质分配调控
        5.2.3 遮光对梭梭-肉苁蓉物质分配调控
        5.2.4 水分对梭梭-肉苁蓉物质分配调控
        5.2.5 氮肥对梭梭-肉苁蓉物质分配调控
        5.2.6 磷肥对梭梭-肉苁蓉物质分配调控
        5.2.7 钾肥对梭梭-肉苁蓉物质分配调控
    5.3 小结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
    6.1 讨论
        6.1.1 梭梭生长发育和物质运转
        6.1.2 肉苁蓉对梭梭体内物质分配的调节
        6.1.3 农艺措施对梭梭-肉苁蓉物质分配的调控
    6.2 结论
    6.3 进一步工作展望
附录一 研究区概况
    附录1.1 研究区地点
    附录1.2 研究区气象条件
    附录1.3 研究区土壤状况
附录二 土壤含水量控制原理和工作装置
    附录2.1 土壤含水量控制装置——负压渗控微灌装置原理示意图
    附录2.2 土壤含水量控制装置——负压渗控微灌技术工作装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配施对果蔬增产和抑菌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微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中的作用
        1.1.1 铜、锌与植物的生理功能
        1.1.2 植物叶面营养的吸收与应用
    1.2 微量元素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3 新型肥料与平衡施肥对蔬果生产的重要性
    1.4 微量元素锌、铜与人类健康
        1.4.1 微量元素锌、铜的生理功能
        1.4.2 微量元素锌、铜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1.4.3 人体锌、铜营养的适当补充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辣椒种子发芽率试验
        2.1.1 试验时间、地点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2 辣椒盆栽试验
        2.2.1 试验时间、地点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方法
        2.2.4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2.3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试验
        2.3.1 试验时间、地点
        2.3.2 试验材料
        2.3.3 试验方法
    2.4 甜瓜池栽试验
        2.4.1 试验时间、地点
        2.4.2 试验材料
        2.4.3 试验方法
        2.4.4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2.5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甜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菌活性试验
        2.5.1 试验时间、地点
        2.5.2 试验材料
        2.5.3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控释掺混肥及保水剂对辣椒生长发育、叶片保护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1.1 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
        3.1.2 对辣椒果实产量的影响
        3.1.3 对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3.1.4 对辣椒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3.1.5 对辣椒植株体内铜浓度的影响
    3.2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3.2.1 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浓度确定
        3.2.2 对辣椒离体叶片的防病效果
        3.2.3 对 6 叶期辣椒植株的预防效果及对接种后幼苗生长的影响
    3.3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控释肥对甜瓜果实产量、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3.3.1 对甜瓜产量的影响
        3.3.2 采前处理对甜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3.3.3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控释肥配施对甜瓜采后生理的影响
        3.3.4 对甜瓜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3.3.5 对甜瓜植株微量养分含量的影响
        3.3.6 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后对土壤有效铜、锌、硼含量与其他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4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甜瓜细菌性角斑病抑菌浓度确定
4 讨论
    4.1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及控释掺混肥加保水剂对辣椒生长发育和叶片保护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4.1.1 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1.2 对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4.1.3 对辣椒叶片保护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4.1.4 对辣椒养分吸收与分配情况的影响
    4.2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效研究
    4.3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控释肥对甜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3.1 对甜瓜产量的影响
        4.3.2 对甜瓜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4.3.3 对甜瓜果实品质及果实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
        4.3.4 对甜瓜微量元素养分吸收的影响
5 结论
    5.1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加保水剂对辣椒生长发育、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5.2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辣椒疫病的防病效果
    5.3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控释肥对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管花肉苁蓉产量形成和物质分配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作物源库关系的研究进展
        1.2.2 寄生植物源库关系研究进展
        1.2.3 肉苁蓉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柽柳物质生产和分配规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处理和设计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年内不同时间柽柳物质生产和分配动态
        2.2.2 不同树龄柽柳物质生产和器官间分配规律
    2.3 小结
第三章 柽柳-管花肉苁蓉物质生产和分配规律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处理和设计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年内不同时间柽柳-管花肉苁蓉间物质生产和分配动态
        3.2.2 不同树龄柽柳-管花肉苁蓉物质生产和分配规律
        3.2.3 不同管花肉苁蓉寄生量对柽柳-管花肉苁蓉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氮肥对柽柳-管花肉苁蓉物质生产和分配的调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处理和设计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施氮量对柽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 施氮量对柽柳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4.2.3 施氮量对柽柳形态指标的影响
        4.2.4 施氮量对柽柳-管花肉苁蓉生物量的影响
        4.2.5 施氮量对柽柳-管花肉苁蓉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4.2.6 施氮量对柽柳-管花肉苁蓉碳水化合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4.2.7 施氮量对管花肉苁蓉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4.2.8 施氮量对管花肉苁蓉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多效唑、打顶对柽柳-管花肉苁蓉物质生产和分配的调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处理和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多效唑对柽柳-管花肉苁蓉间物质分配的调控
        5.2.2 打顶对柽柳-管花肉苁蓉间物质分配的调控
    5.3 小结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
    6.1 柽柳-管花肉苁蓉源库关系和物质分配规律
    6.2 栽培措施对管花肉苁蓉产量的调控效应及生理机制
    6.3 栽培措施对管花肉苁蓉有效成分的调控效应及生理机制
    6.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钾肥施用量对超高产玉米主要生理特性及茎秆相关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我国超高产玉米生产状况
        1.1 超高产玉米概念的提出
        1.2 国内外玉米高产、超高产纪录
        1.3 超高产玉米需肥特性及施肥技术研究
    第二章 钾肥对玉米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2.1 钾肥及各生理指标的作用
        2.2 钾肥对玉米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2.3 钾肥对玉米茎秆相关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第三章 目的与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玉米各生育时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玉米茎秆相关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平衡施肥对桑树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施肥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平衡施肥概述
        1.1.1 平衡施肥概念与方法
        1.1.2 农作物平衡施肥研究进展
    1.2 桑树施肥效应研究进展
        1.2.1 施肥对桑树营养特性的影响研究
        1.2.2 施肥对桑叶品质及蚕茧质量的影响
        1.2.3 桑树光合作用机理研究
        1.2.4 桑树衰老体系研究进展
    1.3 桑树的开发价值及研究现状
        1.3.1 桑树的饲料价值
        1.3.2 桑树的药用价值
        1.3.3 肥料对桑树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1.4 四川桑园养分及养分管理状况
        1.4.1 四川蚕丝业发展概况
        1.4.2 四川蚕丝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4.3 四川桑园养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4.4 桑树施肥研究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科学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氮磷钾对桑树生长发育及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3.1.2 供试材料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项目及调查方法
        3.1.5 数据统计及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新梢或枝条总条长的影响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新梢或枝条基部茎粗动态变化的影响
        3.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单株总叶片数的影响
        3.2.4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单株产叶量的影响
        3.2.5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2.6 桑树干物质积累量与施肥量的关系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氮磷钾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4.1.2 供试材料
        4.1.3 试验设计
        4.1.4 调查方法
        4.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4.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功能叶叶绿素含量(Chla+b)的影响
        4.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叶面积指数(LAI)的动态变化
        4.2.3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功能叶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4.2.4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功能叶气孔导度(Cond)的影响
        4.2.5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功能叶胞间CO_2浓度(Ci)的影响
        4.2.6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功能叶蒸腾速率(Tr)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氮磷钾对桑树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5.1.2 供试材料
        5.1.3 试验设计
        5.1.4 样品收集方法
        5.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5.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可溶性蛋白(Pro)含量的影响
        5.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5.2.3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5.2.4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成熟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5.2.5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平衡施肥对桑树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6.1.2 供试材料
        6.1.3 试验设计
        6.1.4 样品处理及测定方法
        6.1.5 数据统计及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NPK养分含量的影响
        6.2.2 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NPK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6.2.3 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NPK养分分配的影响
    6.3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平衡施肥对桑叶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7.1.2 试验设计
        7.1.3 供试样品的收集方法
        7.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7.1.5 数据统计及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氮磷钾对桑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及其肥料效应方程的建立
        7.2.2 氮磷钾对桑叶DNJ含量的影响及其肥料效应方程的建立
        7.2.3 氮磷钾对桑叶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其肥料效应方程的建立
        7.2.4 氮磷钾对桑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及其肥料效应方程的建立
    7.3 讨论
第八章 四川丘陵地区桑树平衡施肥数学模型的建立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8.1.2 试验设计
        8.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8.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8.2 结果与分析
        8.2.1 平衡施肥设计处理区间的产量差异与试验区土壤肥力评价
        8.2.2 氮磷钾施用水平对桑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8.2.3 氮磷钾施用水平与施肥处理对桑叶产量的影响关系
        8.2.4 桑树平衡施肥设计肥料效应模型的配置
    8.3 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综合与结论
    9.1 氮磷钾对桑树生长发育及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9.2 氮磷钾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9.3 氮磷钾对桑树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9.4 平衡施肥对桑树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9.5 平衡施肥对桑叶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9.6 四川丘陵地区桑树平衡施肥数学模型的建立
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与参加课题
致谢

(7)园艺产品真空预冷过程温度检测与品质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园艺产品采后预冷的必要性
    1.3 现有预冷方式的研究进展
    1.4 真空预冷的原理和特点
        1.4.1 真空预冷的原理
        1.4.2 真空预冷的优、缺点
    1.5 真空预冷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应用进展
        1.5.1 真空预冷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状况
        1.5.2 真空预冷技术的应用进展
        1.5.2.1 冷却蔬菜水果
        1.5.2.2 冷却肉类、水产品
        1.5.2.3 冷却食用菌
        1.5.2.4 冷却花卉
        1.5.2.5 冷却蒸煮、烘焙等固体食品和酱、汤、乳类等流体食品
        1.5.3 影响园艺产品真空预冷效果的因素
        1.5.4 真空处理对植物组织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1.6 国际花卉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影响花卉采后品质的主要因素
        1.7.1 水分代谢
        1.7.2 细胞膜透性变化
        1.7.3 超氧自由基代谢
        1.7.4 呼吸作用
        1.7.5 蒸腾作用
    1.8 抗蒸腾剂
        1.8.1 抗蒸腾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
        1.8.2 应用抗蒸腾剂的理论基础
        1.8.3 抗蒸腾剂在鲜切花保鲜中的应用
    1.9 常用温度检测方法
        1.9.1 热电偶检测
        1.9.1.1 热电偶测温原理
        1.9.1.2 热电偶不稳定性影响因素
        1.9.2 红外热成像检测
        1.9.2.1 红外热成像测温原理
        1.9.2.2 影响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因素
        1.9.2.3 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现状
    1.10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10.1 研究目标
        1.10.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鲜切花真空预冷过程温度的热电偶检测和主要品质研究
    2.1 材料、实验装置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装置与仪器
        2.1.3 热电偶标定
        2.1.4 实验设计
        2.1.5 测定指标
        2.1.5.1 相对含水量(RWC)
        2.1.5.2 相对电导率(REC)
        2.1.5.3 丙二醛(MDA)含量
        2.1.5.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
        2.1.5.5 过氧化氢酶(CAT)含量
        2.1.5.6 过氧化物酶(POD)含量
        2.1.5.7 瓶插寿命
        2.1.5.8 鲜重变化
        2.1.5.9 pH值
        2.1.6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填充量对月季切花温度变化的影响
        2.2.2 填充量对月季切花水分变化的影响
        2.2.3 填充量对月季切花膜系统的影响
        2.2.4 填充量对月季切花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2.2.5 填充量对月季切花鲜重和瓶插寿命的影响
        2.2.6 降压速率对月季切花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2.2.7 降压速率对月季切花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2.2.8 降压速率对月季切花pH的影响
        2.2.9 降压速率对月季切花失重率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鲜切花真空预冷过程温度的红外热成像检测和主要品质研究
    3.1 材料、实验系统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实验系统
        3.1.3 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月季切花初始和终点温度的红外热成像和热电偶检测
        3.2.2 月季切花不同部位温度变化的红外热成像检测
        3.2.3 等温线分析
        3.2.4 红外热成像检测温度变化趋势分析
        3.2.5 热电偶检测温度变化趋势分析
        3.2.6 切花真空预冷过程中不同部位最低温度
        3.2.6.1 月季切花不同部位最低温度比较
        3.2.6.2 非洲菊切花不同部位最低温度比较
        3.2.7 真空预冷对单支花和花束主要品质的影响
        3.2.7.1 月季单支花和花束瓶插实验主要品质比较
        3.2.7.2 非洲菊单支花和花束瓶插实验主要品质比较
        3.2.8 降压速率对红外热成像检测鲜切花真空预冷温度的影响
        3.2.9 延迟预冷对切花真空预冷温度和瓶插寿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抗蒸腾剂对鲜切花真空预冷效果的影响
    4.1 瓶插液的选择
        4.1.1 材料和方法
        4.1.1.1 实验材料
        4.1.1.2 实验方法
        4.1.1.3 吸水率
        4.1.1.4 瓶插寿命
        4.1.1.5 弯颈程度
        4.1.1.6 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4.1.1.7 丙二醛含量
        4.1.2 结果和讨论
        4.1.2.1 瓶插液对瓶插寿命的影响
        4.1.2.2 瓶插液对吸水率的影响
        4.1.2.3 瓶插液对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4.1.2.4 瓶插液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2 抗蒸腾剂对切花真空预冷主要品质的影响
        4.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1.1 实验材料
        4.2.1.2 实验设备和方案设计
        4.2.1.3 重量测定
        4.2.1.4 瓶插寿命
        4.2.1.5 花径增大率
        4.2.1.6 开花级数
        4.2.1.7 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
        4.2.1.8 相对电导率
        4.2.1.9 丙二醛含量
        4.2.2 结果和讨论
        4.2.2.1 抗蒸腾剂对鲜重的影响
        4.2.2.2 抗蒸腾剂对瓶插寿命的影响
        4.2.2.3 抗蒸腾剂对开花级数的影响
        4.2.2.4 抗蒸腾剂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4.2.2.5 抗蒸腾剂对蒸腾速率的影响
        4.2.2.6 抗蒸腾剂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4.2.2.7 抗蒸腾剂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真空处理对组织微观结构和物性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压强控制
        5.1.3 光学显微镜观察(LM)
        5.1.4 扫描电镜观察(SEM)
        5.1.5 质量和水分变化测定
        5.1.6 抗张强度测量
        5.1.7 相对电导率检测
        5.1.8 色差分析
        5.1.9 重量变化
        5.1.10 统计学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光学显微镜分析
        5.2.2 超微结构观察
        5.2.3 重量变化
        5.2.4 抗张强度实验
        5.2.5 电导率变化
        5.2.6 降压速率对颜色的影响
        5.2.7 降压速率对质膜和细胞壁间隙的影响
        5.2.8 降压速率对重量变化的影响
        5.2.9 降压速率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5.2.10 降压速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创新性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8)不同氮素用量对杭白菊养分累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对杭白菊干物质累积动态的影响
    2.2 不同施氮量植株氮、磷、钾积累动态变化
    2.3 不同施氮量对氮、磷、钾向花转运的影响
    2.4 氮、磷、钾在杭白菊植株各器官中的分配
    2.5 不同施氮量对杭白菊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干物质积累与养分积累的关系
    3.2 不同施氮量对养分转运的影响
    3.3 不同施氮量对经济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9)矿质营养对林荫银莲花生长发育和药用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林荫银莲花生物学基础
        1.1.1 林荫银莲花形态特征
        1.1.2 林荫银莲花的生长发育特性
    1.2 银莲花属药用植物的药用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
        1.2.1 银莲花属植物的药用化学成分
        1.2.2 银莲花属药用植物药理作用
    1.3 林荫银莲花资源现状
    1.4 药用植物施肥
        1.4.1 矿质营养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4.2 矿质营养对药用植物品质的影响
        1.4.3 药用植物施肥现状与展望
2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内容
    2.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试验区气候条件
    3.2 试验设计
        3.2.1 供试土壤和药用植物
        3.2.2 试验设计
    3.3 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
        3.3.1 农艺性状和产量
        3.3.2 生理指标
        3.3.3 林荫银莲花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3.3.4 土壤样品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3.3.5 地乌药用成分的测定
    3.4 数据整理及处理方法
4 结果与讨论
    4.1 矿质营养对林荫银莲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4.1.1 矿质营养对林荫银莲花株高的影响
        4.1.2 矿质营养对林荫银莲花叶面积的影响
        4.1.3 矿质营养对林荫银莲花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开花率的影响
        4.1.4 矿质营养对林荫银莲花生物量的影响
        4.1.5 矿质营养对地乌产量的影响
    4.2 矿质营养对林荫银莲花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2.1 矿质营养对林荫银莲花可溶性糖含量影响
        4.2.2 矿质营养对林荫银莲花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
    4.3 氮、磷、钾对林荫银莲花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4.3.1 林荫银莲花生长关键期全氮含量变化
        4.3.2 林荫银莲花生长关键期全磷含量变化
        4.3.3 林荫银莲花生长关键期全钾含量变化
        4.3.4 林荫银莲花不同生育期各部位对氮、磷、钾的吸收特性
    4.4 矿质营养对林荫银莲花药用成分的影响
        4.4.1 施肥对地乌药用成分的UV光谱指纹图谱的影响
        4.4.2 施肥对地乌药用成分的红外光谱影响
        4.4.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地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4.4.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地乌游离齐墩果酸含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主要生态因素和烘烤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言与文献综述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烟草香气前体物及其降解产物研究进展
        2.1.1 质体色素
        2.1.2 西柏烷类和赖百当类萜醇
        2.1.3 酚类化合物
        2.1.4 氨基酸和还原糖
        2.1.5 脂类化合物
        2.1.6 生物碱
        2.2 品种对烟草香气前体物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2.3 主要生态因素对烟草香气前体物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2.3.1 光照对烟草生理生化的影响
        2.3.2 温度对烟草香气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2.3.3 水分对烟草香气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2.4 主要栽培技术对烟草香气前体物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2.4.1 施肥对烟草香气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2.4.2 打顶对烟草香气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2.5 调制和醇化对烟草香气前体物的变化研究进展
        2.5.1 烤烟调制醇化过程中质体色素的变化
        2.5.2 烤烟调制醇化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2.5.3 烤烟调制醇化过程中氨基酸和还原糖的变化
        2.5.4 烤烟调制醇化过程中脂类化合物的变化
        2.5.5 烤烟调制醇化过程中生物碱的变化
    3 本项目研究内容和目标
        3.1 主要生态因素对香气前体物含量影响的研究
        3.2 烘烤过程中香气前体物转化规律研究
第二章 光胁迫对烤烟主要香气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2.2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2.2.1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2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多酚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PPO和POD酶活性的影响
        2.5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2.5.1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氮和钾含量的影响
        2.5.2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烟碱含量的影响
        2.5.3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糖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多酚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PPO和POD酶活性的影响
        3.5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第三章 UV-B对烤烟主要香气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UV-B辐照时间和强度对烤烟物质代谢影响的研究
        2.1.1 烤烟对不同时间UV-B辐照后的生理生化响应
        2.1.2 烤烟对UV-B辐照强度的生理生化响应
        2.2 增强UV-B对烤烟主要香气前体物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2.2.1 增强UV-B对烤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2 增强UV-B对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2.3 增强UV-B对烤烟多酚含量的影响
        2.2.4 增强UV-B对烤烟PPO和POD酶活性的影响
        2.2.5 增强UV-B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烤烟对UV-B辐照时间的生化响应及后效应
        3.2 烤烟对UV-B辐照强度的生理生化的响应
        3.3 增强UV-B对烤烟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3.4 增强UV-B对烤烟多酚含量的影响
        3.5 增强UV-B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烤烟主要香气前体物及香气物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分状况对烤烟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各部位烤烟主要香气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2.2.1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各部位烤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2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各部位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2.3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各部位烤烟多酚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各部位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2.3.1 不同水分状况对烤烟蛋白质和烟碱的影响
        2.3.2 不同水分状况对烤烟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的影响
        2.4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各部位烤烟无机元素的影响
        2.5 烤烟成熟期不同阶段干旱胁迫对烤烟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2.5.1 烤烟成熟期不同阶段干旱胁迫对西柏烷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2.5.2 烤烟成熟期不同阶段干旱胁迫对烤烟质体色素降解物含量的影响
        2.5.3 烤烟成熟期不同阶段干旱对烤烟其他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2.6 烤烟成熟期不同阶段干旱胁迫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烤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烤烟多酚含量的影响
        3.5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3.6 不同生育期水分状况对烤烟烟叶无机元素含量的影响
        3.7 烤烟成熟期干旱胁迫对烤烟香气物质及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
第五章 养分亏缺对烤烟生长和腺毛及香气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养分亏缺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2.2 主要养分亏缺对烤烟腺毛密度的影响
        2.2.1 缺N对烤烟各类腺毛密度的影响
        2.2.2 缺P对烤烟各类腺毛密度的影响
        2.2.3 缺K对烤烟各类腺毛密度的影响
        2.2.4 缺Mg对烤烟各类腺毛密度的影响
        2.2.5 主要养分亏缺对烤烟腺毛密度影响程度分析
        2.3 主要养分亏缺对烤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4 主要养分亏缺对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5 主要养分亏缺对烤烟多酚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主要养分亏缺对烤烟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
        3.2 主要养分亏缺对烤烟腺毛密度的影响
        3.3 主要养分亏缺对烤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 主要养分亏缺对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3.5 丰要养分亏缺对烤烟多酚含量的影响
第六章 烤烟烘烤过程中致香物质转化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烟叶烘烤过程中物理特性和主要香气前体物的变化
        2.1.1 不同品种烟叶烘烤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
        2.1.2 不同烤烟品种烘烤过程中烟叶干物质量的变化
        2.1.3 不同品种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含量的变化
        2.1.4 不同品种烟叶烘烤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2.2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物理特性和主要香气前体物的变化
        2.2.1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
        2.2.2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干物质量的变化
        2.2.3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含量的变化
        2.2.4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2.3 不同成熟度烤烟烘烤过程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变化
        2.3.1 烤烟烘烤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形成转化
        2.3.2 欠熟叶烘烤过程中致香物质的转化
        2.3.3 适熟熟叶烘烤过程中致香物质的转化
        2.3.4 过熟叶烘烤过程中致香物质的转化
        2.3.5 不同成熟度烤烟烘烤过程中致香物质的含量比较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品种、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物理特性分析
        3.2 不同品种、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转化
        3.3 不同品种、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类胡萝卜素转化
        3.4 不同成熟度烤烟烘烤过程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分析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四、钾对切菊花体内物质运转和品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分胁迫下硅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及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吴淼.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2]梭梭物质生产和梭梭—肉苁蓉间物质分配调节研究[D]. 崔旭盛.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3]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配施对果蔬增产和抑菌效应研究[D]. 孙瑶. 山东农业大学, 2014(11)
  • [4]管花肉苁蓉产量形成和物质分配的调控研究[D]. 杜友.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5]钾肥施用量对超高产玉米主要生理特性及茎秆相关特征的影响[D]. 常莹. 吉林农业大学, 2014(01)
  • [6]平衡施肥对桑树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施肥模型的建立[D]. 刘刚. 西南大学, 2012(11)
  • [7]园艺产品真空预冷过程温度检测与品质变化研究[D]. 宋小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1(12)
  • [8]不同氮素用量对杭白菊养分累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祝丽香,王建华,毕建杰,关昕,李金莉,贾士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04)
  • [9]矿质营养对林荫银莲花生长发育和药用成分的影响[D]. 辛龙.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4)
  • [10]主要生态因素和烘烤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D]. 李鹏飞. 湖南农业大学, 2009(10)

标签:;  ;  ;  ;  

钾对切花菊花物质运动及品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