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西半球最后一次日全食

本世纪西半球最后一次日全食

一、本世纪西半球最后一次日全食(论文文献综述)

曾艳梅[1](2014)在《后冷战时期美国大战略视域下的布什主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布什主义”是美国21世纪第一位总统乔治·w·布什在其第一个任期内对美国大战略的探索和实践,具有浓厚的帝国主义色彩。本文尝试以美国大战略为研究视角,主要研究了布什主义的形成因素、核心内涵、全面实践以及历史影响等内容。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选题的缘起与意义;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状况;文章的框架、写作方法、重难点和力图创新之处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正文部分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从美国大战略相关概念入手,介绍了美国大战略的历史演进过程,剖析了其与布什主义之间的关系。布什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大战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组成部分,是在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大战略进行探索基础上的一种实践。第二章阐述了布什主义的形成因素。布什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美国雄厚的国家综合实力和强大无比的军事实力;思想基础是国家安全战略理论和新保守主义思潮;它还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布什总统个人因素的烙印;“9·11”事件是“催化剂”,最终促使布什主义成型并出台。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布什主义的核心内涵。作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布什主义包含反恐(近期)和称霸(中长期)两大战略,由反恐、先发制人及单边主义三个核心要素组成。这三个核心要素的内在联系如下:“9·11”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的重点是反恐、遏制“无赖国家”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了实现这种目的,就必须采用先发制人或预防性战争的军事手段;这个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连接途径就是单边主义对外政策行为。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布什主义的实践情况。本章分两个阶段探讨了布什在其两届执政期内对美国大战略的思考和实践。第一阶段从“9·11事件”发生到布什政府第一任期结束,关键词是“反恐”、“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代表性事件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其中伊拉克战争是对布什主义的全面实践。第二阶段主要介绍布什政府在第二任期内,针对前一阶段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问题进行调整、修补和“善后”,被学界称为“新布什主义”。第五章主要从美国大战略视角出发审视、剖评析布什主义,并对其历史遗产和历史影响作出评价。布什主义是一种野心勃勃、充满冒险因素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纲领,它的实质是后冷战时期新时代背景下的帝国战略,对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它自身存在的若干缺陷及其面临的种种限制决定了它有限的生命力。结语部分,对正文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庞雪晨[2](2014)在《穿越思维的疆域 ——郭嵩焘与近代西方天文学》文中研究说明郭嵩焘(1818-1891),近代中国着名思想家、政治家,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研究在近代史研究上占有重要一页,百余年来研究成果丰硕,并且在历史学界得到普遍认同。但是,笔者通过对郭嵩焘宏富的着述和百年来有关郭嵩焘的研究成果的研读发现有二。第一,郭嵩焘是19世纪末西方社会进步、科技昌明的忠实记录者,他的日记记录了一个普通中国知识分子自我内省的思维过程。第二,郭嵩焘研究仍有未尽之处:1.郭嵩焘在历史派系上的归属难定;2.郭嵩焘研究全面,但鲜有科技史领域内的考察研究;3.对郭氏性格、心理变化的文化学分析似嫌不足;4.采集彼时中外书报、蠡测郭氏观览下的英法科技成就的系统研究委实有限。因此,笔者希望从中国科技史的视角出发,藉由对清末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接触近代西方天文学个案的研究,力图将郭氏思想置回到中西两种社会文化中加以比较分析,围绕郭氏三年出使线索,探讨郭氏关于近代天文学仪器、宇宙图景、光谱实验、凌日现象、科学方法乃至天文教育的认识论述,通过定量、定性分析,透视中西文化之间对话互动的可能性。本文从历史文献出发,配合郭氏日记、信札、奏稿、诗文等核心材料,援引19世纪英文报刊、档案文献,考证、核对、补充郭嵩焘接触西方天文学的相关史实;对典型案例进行“内外史结合”的深入研究,使用文化学、心理学的知识分析郭嵩焘在理解西方科学技术时的思想变化,发掘中西文化对话的可能方式;通过与同时代出洋者对同一事物看法的异同比较,探求郭嵩焘立论的思想根源,给予郭嵩焘本人及其思想准确的历史定位。本文开门见山,扩全局而论郭嵩焘一生,边考析边议论。首先,以郭嵩焘日记中所记近代西方天文学重要知识子系统分别作论,探讨各知识子系统作用于郭氏传统知识体系时发生的思想冲突、接纳过程与意义;再以“郭嵩焘四记海王星”为案例从时间线纵览他出使期间的对西方天文学的认识变化;最后综论郭嵩焘倡导天文算学教育的影响,力求进行总体的研究。共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范围架构、理论方法,综述相关文献,指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提出近代西方科学输入中国的研究还可以从普通知识分子接受西学的视角入手,双向挖掘中西两方面的史料,以期对晚清以来的近代中国科技史有新的认识。因此,选定郭嵩焘对近代西方天文学的接触为研究对象,这是理解中西文化或思维意识间的冲突与调适反应的极好案例。第二部分,考证郭嵩焘出使前东西方互访的文化交流状况,浅析郭嵩焘出使前和出使中的思想变化,梳理郭嵩焘出使西欧之时的时代背景,为后文铺垫。第三部分,由郭嵩焘观19英法四处天文台为主要探讨对象。他所选择的客观持中的认知方式源于他对王夫之“道器观”遗绪的继承。第四部分,出使观览中郭嵩焘认识到地球形状及部分宇宙运行规律,寻测“火神星”等具象体验,使得郭嵩焘形成了客观实在的宇宙图景,但对天文学中“力”这样抽象的概念并没有悟及透彻。第五部分,探讨考证郭嵩焘所见的光的色散实验、光谱分析实验等相关光谱学内容,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接触和学习近代光学知识的最早尝试之一。笔者用他对西方光谱学实验述而不评亦陷传统窠臼佐证了中国传统“气”论思想制约了中国古代光学的发展。第六部分,由郭嵩焘日记中所涉及三段1874年金星凌日观测事件的记述切入,从金星凌日与郭嵩焘,天体观测与社会大众,阐释自然与国家利益,三个维度逐层深入,直指郭嵩焘内心深处一面承认经西方实证的客观实在一面信仰“天人感应”自然观的矛盾。第七部分,借郭嵩焘“四记海王星”一事,以时间顺序为导引纵向综合分析,探讨郭氏对西方“实学”的认识。他赞誉西人勤于治学,转言社会治乱枢机,脱离原有科学的本然之路,回归东方伦理的应然之路。第八部分,探讨郭嵩焘在西方天文学输入中国过程中的影响。他在行动上扶植西学教育在中国的实践,两次力主开天文算学科。笔者认为他找到了人作为社会群体属性的教育力量,解开了现世道统的掣肘,补足自身个体局限性的缺憾,以教育倡导西学、重塑人心、救世兴国。第九部分,借由系统性的整理与论述,总结研究成果:一、将“自我”作为因果关系的媒介去研究,郭嵩焘终归是一个欲求成为贤哲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思想根源上回答了郭嵩焘是否是超越时代的“先知”这一说法。二、开放持中的心态和西方“日心说”宇宙图景的建立是郭嵩焘学习吸取西方天文学知识的基础前提,但郭嵩焘最终还是从人和教育的角度回归至中国探讨学问的伦理视角,这也再次说明西方科学精神的理解与移植并非易事,而西方人“眼见为实”的科学普及方式的成效是可以肯定的。三、从郭嵩焘晚年执着于寻穴来看,在个人的生命情感上他最终还是归于了天地人合一的中国数术传统文化。四、郭嵩焘从始至终都是站在社会文化主体‘人”的角度去沟通中西彼此的,那么中西文化间的“民族主义”鸿沟也就自动取消,这对今天中西文化的交流融会有所启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通过调研,查阅大量一手文献,整理出了郭嵩焘出国前后国内着名的书报刊相关材料,包括《申报》《万国公报》《中西闻见录》《瀛寰琐记》《六合丛谈》《点石斋画报》《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等,力求再现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真实社会情境。通过英国国家图书馆数字报刊(1800-1900)库,查找到了郭嵩焘出访期间报纸,其中有关于晚清驻英公使的新闻,亦有郭氏日记中记载的新闻,并首次在国内引用这些新闻材料。查阅了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抄晚清军机附录、上谕档百余份,从而增强了本文对郭嵩焘思想的认识。从美国航空航天文献数据库、JSTOR、INSPEC英国科学文摘等西文过刊数据库中找到的19世纪末科技发展动态、学术成果介绍等相关外文材料,尽可能地还原与郭嵩焘日记中记载相关的19世纪西方世界科技发展史境。2.对郭嵩焘日记中天文学相关的部分的科技记载进行考析,使本研究有了扎实的基础,进而归纳、分析和整理出郭嵩焘对的科学的认知过程,系统地反映出郭嵩焘思想变化、自我体认的过程。3.科学史学界一般认为郭嵩焘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也不是近代西学的精通者、研究者;他的绝大部分日记在他生前也从未传阅出版过,直至20世纪80年代《郭嵩焘日记》才得以出版,那么从何而谈他在西学东渐中的影响。本研究开篇试图给出郭嵩焘出使欧时的时代背景,并以此为基础对郭嵩焘思维活动过程展开深入理解,对科学知识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吸收的复杂过程进行定性分析,最后明确指出郭嵩焘在首开中国天文算学教育上所做的先驱贡献。4.从新的角度蠡测郭嵩焘思想,脱离原有大部分相关研究中的高、大、全的评价模式,避免陷入现代性论述的偏激。

李明[3](1998)在《本世纪西半球最后一次日全食》文中认为1998年2月26日,有上万的游客和科学家在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北部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目睹了本世纪西半球最后一次日全食。这次日食的整个过程历时约4小时,月亮遮挡日光,在西半球投下150千米宽的阴影。阴影经哥伦比亚北部慢慢移动至委内瑞拉北部的加拉柏哥斯...

赖想祥[4](1998)在《今年的节气与天象》文中研究表明虎年“两头春”1998年和1999年的“立春”都是2月4日,农历戊寅年开始于1998年1月28日(春节),结束于1999年2月15日(除夕)。这样,虎年中就包含了两个“立春”,民间俗称为“一年两头春”。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确定,实际上是阳历...

二、本世纪西半球最后一次日全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本世纪西半球最后一次日全食(论文提纲范文)

(1)后冷战时期美国大战略视域下的布什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四、本文的重难点和力求创新之处
第一章 美国大战略演进视角下的布什主义
    第一节 美国大战略及其历史演变
        一、美国大战略等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美国大战略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后冷战时期美国大战略的争鸣与思考
        一、罗伯特·阿特的八种战略模式
        二、克里斯托弗·莱恩的四种战略模式
        三、巴里·波森和安德鲁·罗斯的四种战略模式
        四、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构想
    第三节 美国大战略与布什主义
        一、布什与布什主义
        二、美国大战略与布什主义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布什主义形成的四大因素
    第一节 布什主义的物质基础
        一、雄厚的国家综合实力
        二、强大无比的军事力量
    第二节 布什主义的思想基础
        一、国家安全战略理论
        二、新保守主义思潮
    第三节 布什主义的个人因素
        一、布什总统的个人特点
        二、布什总统的执政风格
    第四节 “9·11事件”与布什主义的产生
        一、“9·11事件”对美国社会的冲击
        二、“9·11事件”对布什总统的影响
        三、布什主义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布什主义的核心内涵
    第一节 布什主义的战略目标:反恐称霸
        一、布什主义的两大战略目标
        二、国际恐怖主义与“9·11”以前美国反恐政策的演变
        三、布什政府的反恐观
    第二节 布什主义的主要手段:先发制人
        一、先发制人的历史溯源与合法性考察
        二、“9·11”事件后先发制人政策的提出
    第三节 布什主义的行为方式:单边主义
        一、单边主义的历史渊源
        二、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
        三、布什政府单边主义的根源探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布什主义实践的两个阶段
    第一节 布什主义在反恐战争中全面展开
        一、初步反应阶段
        二、战略谋划阶段
        三、全面实践阶段
        四、挑战初见端倪
    第二节 布什主义的调整、修补和“善后”(“新布什主义”)
        一、胜选初期的强势调整
        二、反恐共识的消解与修补
        三、布什主义的终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布什主义的历史评析
    第一节 布什主义的实质
        一、关于帝国、帝国主义和新帝国论的论述
        二、布什主义是21世纪的军事帝国主义
        三、布什主义本质上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主义
    第二节 布什主义的得失
        一、布什主义的短期成效
        二、布什主义的内在矛盾
        三、布什主义的后果与影响
    第三节 布什主义的遗产
        一、布什主义的遗产与奥巴马外交
        二、布什主义的遗产与中美关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致谢

(2)穿越思维的疆域 ——郭嵩焘与近代西方天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
    0.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0.3 研究范围与研究架构
    0.4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0.5 与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0.6 研究创新、不足之处
第一章 郭嵩焘使欧之时的时代背景
    1.1 从中西方互通走向文化冲突
        1.1.1 早期商贸往来开东西方互识
        1.1.2 东西方知识技艺的交流互通
        1.1.3 郭嵩焘处在文化冲突的时期
    1.2 马戛尔尼使华团的科学任务
        1.2.1 展示自我和知识调查的英使团
        1.2.2 通过科学调查对中国的再认识
        1.2.3 更关乎国家政治的郭嵩焘出使
    1.3 岩仓使节团与华人乘槎海外
        1.3.1 日本由危机意识遣使求法西方
        1.3.2 怀有各种私人动机的华人出洋
        1.3.3 郭嵩焘使团的被动与官方性质
    1.4 同是观者的马嘉理与郭嵩焘
        1.4.1 马嘉理日记中的植物学家形象
        1.4.2 郭嵩焘赴任前视为畏途的愁思
        1.4.3 郭嵩焘受邀揽胜主动吸取西学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天文仪器——中西认识并行不悖
    2.1 西方文艺复兴与明清天文仪器
        2.1.1 作为技艺引入的西方天文学
        2.1.2 清季国人眼中的天文望远镜
    2.2 郭嵩焘观19世纪英法天文台
        2.2.1 观艾里子午仪、Merz-123/4赤道仪
        2.2.2 观德拉鲁自制13英寸转仪钟反射镜
        2.2.3 观巴黎天文台反射式望远镜等多架
    2.3 体悟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特征
        2.3.1 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趋于精密
        2.3.2 天文望远镜具备机械动力装置
    2.4 观西器时客观持中的认知方式
        2.4.1 心态开放、客观持中的认知方式
        2.4.2 客观持中认知方式的思想来源
        2.4.3 因知识接应力不足故述而不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宇宙图景——具象体验下的转变
    3.1 郭嵩焘对地月物理性征的初识
        3.1.1 对地球形状及自转运动的认识
        3.1.2 初识月球基本物理特性观照片
    3.2 郭嵩焘对地月维系“力”的认识
        3.2.1 由《七历纪时考》比较中西历法
        3.2.2 记李凤苞从光强弱谈“潮汐现象”
        3.2.3 由“光力”“气”理解“万有引力”
    3.3 郭嵩焘亲历火卫发现寻测“火神星”
        3.3.1 记发现火卫和寻测“火神星”
        3.3.2 太阳系概念下解读发现火卫
        3.3.3 详述时年“火神星”寻测过程
    3.4 郭嵩焘传统宇宙观念的转变
        3.4.1 出国前对“西洋测天”的质疑
        3.4.2 较出洋者对日心地动说的认识
        3.4.3 具象体验促成宇宙观念的转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谱实验——传统思维方式裹挟
    4.1 郭嵩焘述化学成分的光谱学分析方法
        4.1.1 按照科学假说逻辑述化学发现
        4.1.2 洛克耶从旁指点演示光谱实验
    4.2 郭嵩焘对光谱学分析方法的逐步了解
        4.2.1 初识光的色散漏记铯的光谱实验
        4.2.2 指出光谱分析对天文学的影响
    4.3 无从质测的“气”论光学思想
        4.3.1 国人对光谱分析方法的早期认知
        4.3.2 推验“透光镜”原理论中西光学
    4.4 郭嵩焘观光谱实验带来的例证
        4.4.1 实验记述中的三个非刻意错误
        4.4.2 后学严复对“气”论更深刻的检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星凌日——天象盛宴在中西方
    5.1 郭嵩焘与1874年的金星凌日
        5.1.1 目睹天文台观测数据整理工作
        5.1.2 在科学家帮助下观察金星位相
        5.1.3 述金星凌日推算日地距离日精
    5.2 1874年金星凌日的中国报道
        5.2.1 知识分量不低于西方的报道
        5.2.2 数量和时效性较西相形见绌
        5.2.3 弥散知识的公共空间尚未形成
    5.3 中西学界大相径庭的观测态度
        5.3.1 钦天监对金星凌日的错误解读
        5.3.2 西方学界对世界规律性的求证
    5.4 科学声誉竞争与道光下诏修省
        5.4.1 隐忧国家未来的民间占星传闻
        5.4.2 西方国家个人的多重价值依托
        5.4.3 郭嵩焘深知天文与占验之区别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我修正——郭嵩焘四记海王星
    6.1 郭嵩焘天文学认识态度的渐变
        6.1.1 出使前与西方天文学的早期接触
        6.1.2 出使中认知西方天文学的三个阶段
    6.2 出使中郭嵩焘以史论西方实学
        6.2.1 探究西方科技发达背后的哲学根源
        6.2.2 读《大英国志》领悟西方科学精神
        6.2.3 指出文明格局转变与“实学”的关系
    6.3 郭嵩焘四记海王星发现及舛误
        6.3.1 据“勒维烈讣闻”首记海王星发现
        6.3.2 理解和联想海王星发现的科学方法
        6.3.3 难逾语言和文化隔阂的求知过程
    6.4 截取个别知识片段与视角转移
        6.4.1 无异时人截取个别成果的认识层面
        6.4.2 观史据“实学”转言社会治乱枢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天文教育——讲求征实致用之学
    7.1 主张京同文馆开天文学算学科
        7.1.1 给予设天文算学的支持和建议
        7.1.2 建议剀切并在发展中得以实践
    7.2 筹设湘水校经堂天文学算学科
        7.2.1 回国后筹划复建湘水校经堂
        7.2.2 湘水校经堂开天文算学的影响
    7.3 由倡天文学算学观其教育思想
        7.3.1 指出学校教育以科举为目的之弊
        7.3.2 应效仿西方学制传授广博的知识
        7.3.3 自然学识有利于解经及经世致用
    7.4 退归忧学校以望塑人心立国本
        7.4.1 三代理想是其崇尚西学的立场支撑
        7.4.2 仕途多舛官场乱象更使其向往三代
        7.4.3 从教化人性趋于至臻至美会通中西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百年来郭嵩焘研究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本世纪西半球最后一次日全食(论文参考文献)

  • [1]后冷战时期美国大战略视域下的布什主义研究[D]. 曾艳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1)
  • [2]穿越思维的疆域 ——郭嵩焘与近代西方天文学[D]. 庞雪晨. 山西大学, 2014(01)
  • [3]本世纪西半球最后一次日全食[J]. 李明. 飞碟探索, 1998(06)
  • [4]今年的节气与天象[J]. 赖想祥.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8(10)

标签:;  ;  ;  ;  

本世纪西半球最后一次日全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