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放弃治疗出生缺陷儿的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郤冠楠,黄璐琪,田桑,汪吉梅[1](2020)在《出生缺陷儿的伦理决策探讨》文中提出出生缺陷儿的救治决策不仅是新生儿科医生和患儿家长面临的难题,也是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除了医学科学上的可行性外,出生缺陷儿的救治决策是否合乎伦理也十分重要。阐述了出生缺陷儿的处置困境的现实来源和相关伦理学理论,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经验启示和具体案例,探讨出生缺陷儿的处置决策的主体、原则和方案。同时,针对建立更加全面的社会机制、法律法规提出建议,以供未来的临床实践参考。
李赛南[2](2019)在《基于价值平衡的婚检制度优化研究 ——从艾滋病患者申请结婚的案例切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度往往是某种价值诉求上升为规范的外在表现,而制度产生和变迁的背后也体现着价值诉求的调整与变化。深入分析制度背后所蕴含的不同价值,找到各种价值冲突的平衡点,使之上升为规范,对于制度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婚检制度经历了从强制实施到自愿进行,而今各地推行免费自愿婚检的演变历程。这种演变不仅仅体现着国家法律规定的变更、体现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更体现着制定者价值权衡与选择的变化。从强制婚检到自愿婚检的演变可以显现出制度设计者对保护公共利益与保护个人利益的艰难抉择,而我国各地免费自愿婚检的出现则是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价值冲突进行调和的尝试。这一制度相较过去的自费自愿婚检,在实现婚检制度的目标上发挥了其优异的功能。但从数据上来看,在全国平均婚检率大大提升的前提下,诸多大城市的婚检率却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加之实证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各地的免费自愿婚检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欲对婚检制度进行优化,本质上是对我国婚检制度演变背后不同价值之间冲突的调适,并将其上升为制度。本文总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对婚检制度基本问题的阐述。本章一二节介绍了婚检制度的定义、特点、内容以及实施婚检制度的必要性;第三节则是对目前域外典型婚检制度以及我国婚检制度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四节是对我国婚检制度从强制到自愿的解释。第二章是通过分析婚检制度演变背后的价值冲突,分析强制婚检是基于保护公益、配偶与后代利益的家长主义规制,自愿婚检是基于尊重自由权和隐私权的制度设计,以及第三节难以消弭的价值冲突。第三章,则是对我国各地推行的免费自愿婚检制度的合理性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主要阐述了免费自愿婚检是对价值冲突进行平衡的有效方式,以及目前面临着制度自身目标难以实现、婚检相关机构行政方式消极、以及婚检程序十分不便等困局。第四章则是针对免费婚检制度面临的困局所提出的婚检制度优化,主要包括对婚检制度设计目标进行修正、婚检实施方式转变为行政指导方式、转变婚检模式为一站式综合服务以及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等。
王红,何晓燕,王静[3](2018)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预防出生缺陷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在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中的作用,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扬州市城区分娩机构上报的所有缺陷儿病例登记卡资料。结果经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后,共有538例选择了治疗性引产,其中<28周378例,占总缺陷的36.77%,且引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缺陷的顺位在治疗性引产后也发生了变化,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合并腭裂、唇裂、先天性脑积水、无脑畸形、唐氏综合症、水囊状淋巴瘤、双肾积水构成比在治疗性引产后大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及时发现某些严重的出生缺陷疾病,为孕妇提供终止病例妊娠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
刘畅[4](2017)在《中国城市女性孕期医疗化的社会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城市女性的孕产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孕期从生产的自然过程转变为需要医生干预的医疗化过程,从自我家庭护理转变为医疗机构的定期检查。女性孕期检查和各种基因筛查技术的常规化使用,造成了女性孕期医疗化的社会现象。女性孕期医疗化本身是社会建构的过程,反映了多元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影响结果。它是在国家、医疗机构、市场因素和孕期女性多元主体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和行动选择。本文采用福柯生命权力、医学社会控制和现代风险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和分析路径。研究了中国女性孕期医疗化社会现实问题。在国家治理层面,中国政府人口生育政策对于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优生优育取得了积极效应。国家生育计划机构衍生出更多的权威机构,广泛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并对准妈妈进行科学母职规训。在科学母职话语的不断介入下,城市女性自我内化了“科学”话语,不断通过自我管理来获得国家所提倡的“高素质”胎儿。在医疗机构层面,医疗机构和医学专家作为医学权威,动用医疗技术和检查手段开始了“再造病人”的过程。产科医学通过对权威知识的建构,不断推广使用医疗模式来重新界定和理解女性孕期。“高危孕妇”这一概念工具将医学对女性身体的监视合法化。在医生与孕期女性临床实践中,医生将产前筛查和诊断建构为一个常规检查介绍给孕期女性。在这一过程中,产科医学实现了对女性孕期医学规范化干预,以及对胎儿质量的控制过程。市场因素进一步推动了孕期医疗化的发展。在医疗市场化的背景下,市场和医疗机构通过强调孕期的风险来强化孕期女性的患病风险。通过将产前医疗商品化的过程,将健康与疾病问题建构为孕期女性的“个人责任”。孕期女性承受着多重的压力,需要在多样的产前检测项目中进行不断地选择和决策来确保胎儿的健康。通过对孕期女性的孕期经历、风险感知以及产前技术选择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孕期女性对于风险的感知超出了医学模式的风险范围。其过往的经历、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对医疗检测所提供的信息的态度,以及其对于母职的理解都影响了孕期女性的风险感知。女性在医疗决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所有的风险因素,以便做出对胎儿最有利的选择。虽然孕期女性可以进行选择,但是这些选择却是虚幻的。孕期女性在面对现代医学话语、风险话语和科学母职话语的规训时,其选择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孕期女性在国家、医疗机构和市场的规训权力作用下,不断学习现代化的孕期知识,以及选择孕期检测以保证其生育一个健康胎儿的期许。产科医学作为以确保母婴安全为目的的学科,对城市孕期女性身体形成了社会控制和标准化干预。对城市孕期女性进行必要医学介入的情境下,对于非必要的医学检查和标准化干预则忽视了孕期女性的身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
董莉[5](2017)在《新生儿基因筛查的价值位点——新生儿父母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父母之间对于基因筛查的价值理解和价值选择存在很大很多差异,在此称其为类似于基因位点的价值位点。面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现实,新生儿父母有着参加和接受新生儿基因筛查的行动自觉;对基因筛查结果,新生儿父母的期待充满矛盾;面对筛查结果,有的新生儿父母可能会怀疑、否定;知晓筛查结果后,有的新生儿父母会知情恐惧、拒绝,甚至会分裂式的追责;新生儿父母希望医院、政府、社会以及家庭都能在政策和舆论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际支持。
王丽,徐小康[6](2017)在《悲剧源于“错误”的出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缺陷儿一出生和其他婴儿在法律上没有区别,同样拥有健康权、受教育权,不会因为其有生理或精神缺陷而削弱对其的保护"很多犯罪嫌疑人只是觉得遗弃有缺陷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自己也是迫于无奈,对遗弃行为的法律后果并不清楚。"河南省林州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局局长李朝峰告诉《方圆》。他曾经办理过这样一起案件:2016年5月23日和5月26日,缺陷婴儿小小张两次被自己的父
孙玮璇[7](2016)在《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4年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特征及其变化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因顺位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当地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妇幼系统获取2009~2014年福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资料。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执行《广东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监测执行《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资料收集并整理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4年围产儿的出生缺陷监测分析(1)福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较高。该区2009~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年平均发生率为27.72‰,各年度出生缺陷发生率一直处于2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2009~2014年,该区男性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27.59‰)高于女性(25.25‰),但出生缺陷的死亡率女性(4.63‰)高于男性(4.00‰);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30.08‰)和死亡率(7.57‰)高于户籍人口(25.23‰,2.52‰)和暂住人口(28.08‰,4.60‰);高孕次/产次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32.13‰,27.71‰)及死亡率(6.28‰,8.53‰)较高;但高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27.95‰)未显示更高。(3)2009~2014年,该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病种以先天性心脏病及体表畸形为主。排在首位的始终是先天性心脏病,其次是多指/趾、外耳畸形(小耳无耳除外)、马蹄内翻足、尿道下裂等。2.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1)2009~2014年,该区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率为5.33‰,2013年最高(6.89‰),超过当年全国平均水平(6.57‰),2012年最低(3.92‰)。(2)2009~2014年,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以婴儿为主(72.16%),婴儿死亡中则以新生儿为主(52.36%)。(3)2009~2014年,该区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三位均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21.11%,19.20%,13.86%)、先天性心脏病(16.26%,13.77%,9.93%)及其他先天异常(14.88%,13.41%,9.67%);各年度前五位死因死亡总例数均占该年度全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0%以上。深圳市福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主要为医院(80.13%)。结论:1.2009~2014年,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较高,出生缺陷是该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2009~2014年,深圳市福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在性别、户籍、产妇年龄、孕次及产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3.2009~2014年,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病种以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畸形(小耳无耳除外)、马蹄内翻足及尿道下裂为主。4.2009~2014年,与正常新生儿相比,出生缺陷儿更容易出现早产及发育不良等情况。5.深圳市福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大体低于全国水平。6.深圳市福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以婴儿为主,婴儿死亡中则以新生儿为主。7.深圳市福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三位始终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异常;各年度前五位死因死亡总例数均占该年度全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0%以上。8.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出生缺陷的预防可从加强围孕期保健、改变不良生活为方式及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等方面综合入手。而5岁以下儿童死亡预防工作仍需加强,可从加强孕妇和儿童健康保健宣传力度、提高产科与儿科医疗水平及质量、落实妇幼保健工作等方面着手。
刘月新[8](2016)在《陪你远行——一场对特殊儿童群体的救赎》文中提出缘起报道称,全国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19.9万,出生缺陷儿童80-120万。在2-14岁儿童中,现有智障智残儿童大约2000万。全国大约有聋哑儿童270万,每年仅因药物导致聋哑的就有2-4万人。有0-14岁脑瘫儿童约70万人。有自闭症儿童164万,且75%以上在6岁以前未能及时确诊。据中国残联保守估计,我国每166名儿童中就有一位自闭症儿童。一个农村姑娘,怀着一颗对苦难对心灵救赎的心,二十多年中,从办家庭学校开始,让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600多名聋哑孩子
陈亚岚[9](2015)在《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围术期正念水平调查分析与干预模式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现象学研究,探索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围手术期内心真实体验和相关应对策略。2.调查福建省6地市因胎儿异常而引产的围手术期孕产妇,了解其正念、抑郁和焦虑水平,并探讨影响正念水平的相关因素。3.通过质性访谈与现状调查的结果,构建此类人群规范化、科学合理的正念训练干预模式,包括干预介入的时间、方式、强度及频率等。方法:1.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围手术期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和观察法,对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进行质性访谈。借助Nivo10软件,应用Colaizzid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和提炼主题。2.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围手术期正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研究:该部分属于描述性研究,调查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正念、抑郁和焦虑水平。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1月福建省6地市因胎儿异常而引产的围手术期孕产妇22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五因素心智觉知度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Cam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Campbell Index of Well-being,CIW)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孕产妇正念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3.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围手术期正念干预模式的构建:在前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法,利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围术期正念干预模式。结果:1.质性研究的结果显示:从得知诊断结果到引产结束,12名孕产妇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不同的负性和中性体验,主要存在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负罪感、孤独感、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而且整个阶段呈动态变化,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2.现状调查结果:(1)227名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正念平均得分为(106.04±15.83)分、焦虑得分(48.36±10.03)分、抑郁得分(54.81±9.66)分,幸福感指数得分(7.37±2.28)分。(2)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进入正念总分回归方程的因子有孕产妇年龄、配偶年龄、家庭月收入、有正念经历和焦虑得分(R2=0.252);进入正念观察维度回归方程的因子有孕产妇年龄、配偶年龄、配偶职业、曾参加心理咨询和有正念经历(R2=0.206);进入正念描述维度的回归方程的有孕产妇年龄、配偶年龄、焦虑和抑郁得分,(R2=0.165);进入正念有觉知的行动维度的回归方程的有焦虑和抑郁得分(R2=0.266);进入正念不判断维度的回归方程的有家庭月收入和有正念经历(R2=0.062);进入正念不反应维度的回归方程的有正念经历和抑郁得分(R2=0.214)。(3)正念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与焦虑、抑郁得分成负相关。3.正念干预模式构建结果:本研究以Jon Kabat-Zinn的正念训练为理论基础、以入院时间为维度、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将孕产妇正念干预过程分为3个阶段、11个流程。结论:1.从孕产妇个人角度看:由于个体间存在差异较大,内心体验各不相同。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孕产妇个体差异性,设置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帮助孕产妇学会负性情绪的管理方式。从孕产妇群体角度看:有些共性的内心体验是从每位孕产妇的个性体验中总结而来的,因此护理人员尤其是主管的卫生服务部门可据此为该类人群提供群体性护理实践服务。2.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正念和幸福感指数得分均处于中下水平,而焦虑、抑郁得分较高。临床护理人员针对孕产妇不同焦虑、抑郁程度、年龄、是否参加过心理咨询和有无正念经历制定不同的正念训练和心理护理方案,以提高其正念水平,保持身心健康。
刘成滨[10](2015)在《济南市2011-2013年病残儿童生存现状及再生育儿童状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济南市2011-2013年参加医学鉴定的868例病残儿童基本信息、生存现状及家庭再生育状况,分析病残儿童目前生存现状并结合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出生缺陷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提高本地区出生人口质量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调查对象为2011-2013年度参加医学鉴定的病残儿童家庭,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通过入户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2011-2013年参加病残儿医学鉴定共有868人,其中男童690人,女童178人,男童所占比例(79.49%)高于女童(20.51%);病残儿童农村(59.33%)多于城镇(40.67%)。2.申请鉴定的病残儿年龄以6~10岁组最多共356例(41.01%),0~5岁组次之共334例(38.48%),11~15岁组共113例(13.02%),≥16岁组最少有65例(7.49%)。3.济南市各地区中,历城区病残儿所占比例最高152人(17.51%),其次为商河县115人(13.25%),高新区病残儿所占比例最低27人(3.11%)。4.2011-2013年济南市病残儿童以精神性疾病所占比例最高达40.55%,其次为眼耳鼻疾病占14.17%,呼吸系统所占比例最低为0.46%。5.父母不同职业,病残儿童所占比例不同。病残儿童父母职业为农村者均所占比例最高,父母职业为干部者所占比例最低;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病残儿童所占比例不同。病残儿童父母受教育程度均以初中程度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病残儿童所占比例最低。6.2011-2013年病残儿童家庭中,父亲身体状况较好的有575人(66.24%),身体状况一般的有285人(32.83%),身体状况比较差的有8人(0.92%);母亲身体状况好的有568人(65.44%),身体状况一般的有293人(33.76%),身体状况比较差的有7人(0.81%)。7.2011-2013年参加病残儿童鉴定的家庭,父亲有吸烟史的为233例(26.84%),母亲有吸烟史的为4例(0.46%);父亲有饮酒史的为339例(39.06%),母亲饮酒的有19例(2.19%)。8.围生期前后,14.28%病残儿童家庭饲养宠物;2.88%父亲和4.03%母亲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射线、微波、高温、重金属、化学物质、农药等物质;61.99%家庭饮用水未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9.妊娠期间,有12.67%母亲有发烧经历,6.34%服用药物,3.57%经常使用化妆品,1.38%母亲受过意外伤害。10.既往史中,55位母亲发生过不明原因流产现象,所占比例达到6.34%;12人曾有过死胎经历,所占比例1.38%;家族史中有相似病例的有19人,所占比例为2.19%。11.对868例病残儿童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儿童健康状况比较好的64人(7.37%),一般的为515人(59.33%),比较差的有289人(33.29%);162人(18.66%)智力发育正常,439人(50.58%)智力发育一般,267人智力低下;149例(17.17%)生长发育正常,586例(67.51%)生长发育一般,133例(15.32%)生长发育比较差。12.由于先天性缺陷,74例(8.53%)得到了很好的治疗,592例(68.20%)进行了一般性的治疗,202例(23.27%)未进行治疗或者治疗情况非常差;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父亲职业(χ2=8.025, P=0.045)、父亲受教育程度(χ2=19.527,P<0.001)、母亲受教育程度(χ2=20.040, P<0.001)和家庭年收入(χ2=24.587,P<0.001)、患儿患病情况(χ2=33.879, P<0.001)。13.55.76%的家庭反应病残儿童对家庭的影响非常大,仅有2.19%的家庭声称对家庭基本没有影响或者影响比较小;65.67%的家庭对孩子态度比较好,33.87%的家庭对孩子态度一般,0.46%的家庭为孩子所累,对孩子态度较差。病残儿童对家庭影响的相关因素有:父亲受教育程度(χ2=107.281, P<0.001)、母亲受教育程度(χ2=92.465, P<0.001)、家庭年收入(χ2=187.149, P<0.001)和患儿患病情况(χ2=367.670, P<0.001)。14、综合比较,63.71%的儿童生存质量一般,18.20%的儿童生存质量比较好。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因素有:父亲受教育程度(χ2=25.954, P<0.001)、母亲受教育程度(χ2=35.954, P<0.001)和家庭年收入(χ2=40.941, P<0.001)与病残儿生存质量存在相关性。15.2011-2013年因生育病残儿童而再生育二胎的有170例,占批准生育的19.59%。其中男童为87人,女童为88人,性别构成比为98.86:100。生育的二胎中正常儿171人,仍为病残4人,再发生率为2.35%。再生育发生病残的4名儿童中有1人与第一胎患有相同疾病,3人与第一胎病残不同。城市1人,农村3人,再发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结论:1.2011-2013年济南市参加鉴定的病残儿童数量在各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镇。2.参加鉴定的病残儿童疾病类型以非遗传性疾病为主,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所占比例较高。3.参加鉴定的家庭中经济状况差、职业为农民、生活工作环境差、有不良流产史、接触高危化学、生物因素的父母病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婚前检查、增补叶酸、优生筛查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4.近三成病残儿童智力发育低下,三成多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病残儿童对家庭影响较大。5.父母受教育程度、患儿患病情况和家庭收入与病残儿童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存在显着相关。6.再生育家庭中仍有较高比例的出生缺陷儿2.35%。
二、家长放弃治疗出生缺陷儿的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长放弃治疗出生缺陷儿的心理(论文提纲范文)
(1)出生缺陷儿的伦理决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出生缺陷流行病学和救治决策困境 |
2 处置出生缺陷儿的相关伦理学理论 |
3 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决策实践 |
4 出生缺陷防治的社会机制、法律法规和相关建议 |
5 结语 |
(2)基于价值平衡的婚检制度优化研究 ——从艾滋病患者申请结婚的案例切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历史变革中的婚检制度:从强制到自愿 |
(一) 婚检制度的概述 |
1. 婚检制度的定义 |
2. 婚检制度的特点 |
3. 婚检制度的内容 |
(二) 婚检制度的变迁 |
1. 域外代表性国家的婚检制度 |
2. 我国婚检制度变迁的历程 |
(三) 婚检制度施行的必要性 |
1. 设立婚检制度的价值 |
2. 婚检制度的法律意义 |
(四) 从强制到自愿的演变的解释 |
1. 强制婚检制度的较多弊端显现 |
2. 政府职能和行政模式转变的结果 |
3. 自由、权利意识发展的影响 |
4. 顺应世界趋势实现国际接轨 |
二、婚检制度演变背后的逻辑:政策取舍后的价值冲突 |
(一) 强制婚检——基于保护公益、配偶与后代利益的“家长主义”规制 |
1. 法律家长主义的概念 |
2. 强制婚检是基于法律“家长主义”的重要考量 |
(二) 自愿婚检——自由权和隐私权的尊重 |
1. 对艾滋病患者隐私权的保护 |
2. 对结婚当事人自由权的尊重 |
(三) 难以消弭的价值冲突:以艾滋病患者的婚检为例 |
1. 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
2. 私权利保护与公权力介入的冲突 |
三、免费自愿婚检:价值冲突调适的尝试及其困局 |
(一) 免费自愿婚检:鼓励自愿婚检的“地方尝试” |
(二) 免费自愿婚检的合理性:价值平衡的有效方式 |
1. 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平衡——由命令控权式行政转变为合作服务式行政 |
2. 免费自愿婚检有利于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 |
(三) 免费自愿婚检实施面临的困局 |
1. 立法指引不充分 |
2. 免费婚检服务可及性差 |
3. 其他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 |
四、基于价值平衡的婚检制度优化: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完善配套制度 |
(一) 免费自愿婚检作为统一的制度性安排 |
1. 重新设定婚检制度的首要目标 |
2. 明确婚检范围及项目 |
3. 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
(二) 免费自愿婚检的配套制度优化 |
1. 普及“一站式”婚育综合服务模式 |
2. 提高流动人口的婚检可及性 |
3. 强化告知和风险提示等程序义务 |
4. 建立医生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
5. 完善婚姻损害赔偿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预防出生缺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监测对象 |
1.2 筛查方法与诊断标准 |
1.2.1 缺陷诊断标准 |
1.2.2 产前筛查方法 |
1.2.3 产前诊断方法 |
1.3 登记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概况 |
2.2 缺陷儿治疗性引产情况 |
2.2 治疗性引产前、后出生缺陷顺位变化 |
3 讨论 |
(4)中国城市女性孕期医疗化的社会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孕期医疗化以及其影响 |
1.3.2 女性主义对医疗化的研究 |
1.3.3 女性身体与国家现代化 |
1.3.4 对现有成果的反思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步骤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女性孕期医疗化的分析路径 |
2.1 身体的不同面向 |
2.1.1 福柯生命权力与规训的身体 |
2.1.2 医学控制与医疗的身体 |
2.1.3 风险与消费的身体 |
2.2 孕期医疗化中的权力关系 |
2.2.1 权力 |
2.2.2 城市女性孕期医疗化过程中的权力关系 |
2.3 概念界定 |
2.4 研究路径 |
第三章 规训的身体与生育现代化 |
3.1 孕产期保健治理的开展 |
3.1.1 新生儿出生缺陷如何成为问题 |
3.1.2 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 |
3.1.3 全面治理的综合性防治体系 |
3.2 母职规训与科学母职话语的介入 |
3.2.1 母职规训 |
3.2.2 科学母职话语的介入 |
3.3 大众话语 |
小结 |
第四章 医疗身体与医学的社会控制 |
4.1 遗传学风险及产前检测手段 |
4.1.1 遗传学风险 |
4.1.2 产前检测手段的出现和发展 |
4.2 孕期风险的医学控制 |
4.2.1 筛查试剂与风险孕期 |
4.2.2 年龄与风险孕期 |
4.2.3 医疗机构对风险的控制 |
4.3 产前筛查与诊断的常规检查 |
4.3.1 产科医生的诊疗实践 |
4.3.2 产科医生的专家技术价值观 |
4.4 孕期女性的困惑 |
4.4.1 对于唐氏筛查的困惑 |
4.4.2 孕期女性对于概率以及风险的困扰 |
小结 |
第五章 女性孕期消费与医疗风险 |
5.1 消费的孕期 |
5.1.1 作为消费的孕期 |
5.1.2 生物技术产业所带来的生物医疗化 |
5.1.3 孕期女性多种产前检测的消费选择 |
5.2 女性孕期相关的风险分析 |
5.3 产前检测对女性风险感知的影响 |
5.3.1 胎儿有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
5.3.2 检测技术本身所带来的风险 |
5.3.3 违背专家知识所带来的道义风险 |
小结 |
第六章 孕期女性对产前检测的决策过程 |
6.1 孕期女性的决策过程 |
6.1.1 医生与家人的意见 |
6.1.2 心理安慰 |
6.1.3 风险比较 |
6.2 城市孕期女性的主体性反思 |
6.2.1 城市孕期女性对风险的反思性回应 |
6.2.2 城市孕期女性对产前检测的实用主义态度 |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中国城市女性孕期医疗化的社会建构 |
7.2 医学专家与孕期女性的孕期风险感知差异 |
7.3 真实的选择还是虚幻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成果 |
致谢 |
(5)新生儿基因筛查的价值位点——新生儿父母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参加新生儿基因筛查的认知基础 |
1.1 客观形势十分严峻 |
1.2 未来可能不确定 |
1.3 基因筛查技术值得期待 |
2 对基因筛查结果的矛盾预期 |
2.1 矛盾的结果期待 |
2.2 可能的现实担忧 |
2.3 现实的理性分析 |
3 对基因筛查工作的价值辨析 |
3.1 究竟是基因决定论还是社会决定论 |
3.2 究竟是要生活在无知中还是生活在焦虑中 |
3.3 究竟是相信基因筛查技术还是相信自己的感性经验 |
4 面对筛查结果的价值抉择 |
4.1 知情恐惧 |
4.2 知情怀疑 |
4.3 知情追责 |
4.4 知情接受 |
5 期望获得更多实际帮助 |
5.1 医院帮助 |
5.2 政府支撑 |
5.3 社会支持 |
5.4 家庭关爱 |
(6)悲剧源于“错误”的出生?(论文提纲范文)
遗弃缺陷儿也是犯罪 |
出生缺陷出现上升趋势 |
依据过错确定损害赔偿责任 |
康复治疗费压垮缺陷儿家庭 |
谁来监督监护人 |
他山之石:“错误出生”分四种类型 |
第一类 |
第二类 |
第三类 |
第四类 |
(7)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及分析 |
1.1.1 国内外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 |
1.1.2 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 |
1.2 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分析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深圳市福田区 2009~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
2.1.1 监测对象 |
2.1.2 监测病种 |
2.1.3 监测方法 |
2.1.4 医院报告制度 |
2.1.5 质量控制 |
2.1.6 资料收集 |
2.1.7 相关定义 |
2.2 深圳市福田区 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
2.2.1 资料来源 |
2.2.2 资料与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深圳市福田区 2009~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
3.1.1 福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 |
3.1.2 福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病例的一般情况 |
3.1.3 福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死亡情况 |
3.2 深圳市福田区 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
3.2.1 福田区 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
3.2.2 福田区 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分布 |
3.2.3 福田区 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情况 |
3.2.4 福田区 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 |
3.2.5 福田区 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就医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深圳市福田区 2009~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
4.1.1 福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总体情况 |
4.1.2 福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特征 |
4.1.3 福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情况 |
4.2 深圳市福田区 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
4.2.1 福田区 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变化分析 |
4.2.2 福田区 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分析 |
4.2.3 福田区 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及死亡地点 |
4.2.4 关于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关建议 |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
5.1 深圳市福田区 2009~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
5.2 深圳市福田区 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
5.3 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论文综述 国内外围产儿出生缺陷及5岁以下儿童死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围术期正念水平调查分析与干预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围术期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围术期正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围术期正念干预模式的初步构建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 |
附录 二 |
附录 三 |
附录 四 |
附录 五 |
附录 六 |
附录 七 |
附录 八 |
后记 |
个人简介 |
(10)济南市2011-2013年病残儿童生存现状及再生育儿童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出生缺陷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 病残儿童现状 |
1.2.1 病残情况 |
1.2.2 康复情况 |
1.2.3 康复救助 |
1.3 再生育状况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方法和内容 |
2.2.1 父母基本情况 |
2.2.2 生育及家族史情况 |
2.2.3 生活习惯情况 |
2.2.4 工作和生活环境 |
2.2.5 孕期保健 |
2.2.6 病残儿童现状 |
2.2.7 再生育情况 |
2.3 评判标准 |
2.4 质量控制 |
2.4.1 调查阶段 |
2.4.2 数据整理 |
2.5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病残儿童基本信息 |
3.1.1 病残儿童性别构成 |
3.1.2 病残儿童区域分布 |
3.1.3 病残儿童户口性质 |
3.1.4 病残儿童年龄分布 |
3.1.5 病残儿童病种类型 |
3.2 影响病残儿童伤残的因素分析 |
3.2.1 父母因素 |
3.2.2 工作和生活环境因素 |
3.2.3 孕期保健 |
3.3 病残儿童生存现状 |
3.3.1 病残儿童健康情况 |
3.3.2 病残儿童治疗情况 |
3.3.3 病残儿童与家庭相互影响状况 |
3.4 影响病残儿童生存现状的相关因素分析 |
3.4.1 影响病残儿童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 |
3.4.2 病残儿童影响家庭的相关因素分析 |
3.4.3 影响病残儿童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
3.5 二孩再生育情况 |
3.5.1 父母二孩生育意愿调查 |
3.5.2 再生育家庭指导情况 |
3.5.3 二孩再生育状况 |
第4章 讨论 |
4.1 人口学特征 |
4.2 影响病残儿童伤残的因素分析 |
4.2.1 父母因素 |
4.2.2 生育史和家族史影响 |
4.2.3 生活习惯影响 |
4.2.4 工作和生活环境 |
4.2.5 孕期保健 |
4.3 病残儿童现状分析 |
4.4 病残儿家庭再生育情况分析 |
4.4.1 生育意愿调查 |
4.4.2 优生监护情况 |
4.4.3 再生育情况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家长放弃治疗出生缺陷儿的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出生缺陷儿的伦理决策探讨[J]. 郤冠楠,黄璐琪,田桑,汪吉梅. 医学与哲学, 2020(01)
- [2]基于价值平衡的婚检制度优化研究 ——从艾滋病患者申请结婚的案例切入[D]. 李赛南. 云南大学, 2019(03)
- [3]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预防出生缺陷的影响[J]. 王红,何晓燕,王静. 热带医学杂志, 2018(01)
- [4]中国城市女性孕期医疗化的社会建构研究[D]. 刘畅. 吉林大学, 2017(11)
- [5]新生儿基因筛查的价值位点——新生儿父母的视角[J]. 董莉. 医学与哲学(A), 2017(04)
- [6]悲剧源于“错误”的出生?[J]. 王丽,徐小康. 方圆, 2017(07)
- [7]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D]. 孙玮璇. 南昌大学, 2016(03)
- [8]陪你远行——一场对特殊儿童群体的救赎[J]. 刘月新. 时代文学, 2016(04)
- [9]胎儿异常引产孕产妇围术期正念水平调查分析与干预模式的构建[D]. 陈亚岚. 福建医科大学, 2015(02)
- [10]济南市2011-2013年病残儿童生存现状及再生育儿童状况调查[D]. 刘成滨. 吉林大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