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对大鼠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及锌的保护作用

锰对大鼠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及锌的保护作用

一、锰对大鼠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及锌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聂萍[1](2021)在《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组织学特点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糖尿病时高糖血症,诱导高脂血症,二者共同作用加重了肾脏组织的氧化损伤,进一步导致细胞凋亡及纤维化,进而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肾小球系膜细胞是肾小球内的固有细胞,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高糖可以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过度增殖,产生活性氧并在肾实质细胞中积聚,导致细胞凋亡、基质重塑、组织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有自我更新,低免疫原性,组织修复等特性,可能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新方法,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取材于人脐带组织,具有取材方便,易于分离,纯度高,体外增殖分化能力强,无伦理学争议等优点,比其他来源的干细胞更有应用前景。因此,本研究探讨h UCMSCs对2型糖尿病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指出,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调节核因子网织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减轻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肺损伤、脊髓损伤及肝脏损伤。Nrf2是调节氧化损伤的重要转录因子,亦参与抗细胞凋亡。间充质干细胞是否通过调节Nrf2改善糖尿病时肾脏氧化损伤,进一步起到抗凋亡及纤维化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因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第一部分,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证明h UCMSCs对2型糖尿病有肾脏保护作用。体内实验,选用体重180-200g的斯普拉格-道利大鼠,高脂饮食喂养,6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35mg/kg剂量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监测血糖、尿量及尿蛋白,STZ注射8周后,糖尿病大鼠尿量明显增多,出现尿蛋白,开始尾静脉注射h UCMSCs,每次2*106个/只,间隔10天,共注射3次。末次注射h UCMSCs 10天后处死大鼠。通过western blot、RT-q PCR、免疫组化、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肾脏氧化损伤,炎症反应,凋亡,以及纤维化指标,观察h UCMSCs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体外实验,以高糖高脂刺激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作为模拟2型糖尿病的细胞模型,并应用transwell小室构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h UCMSCs共培养体系,观察h UCMSCs对高糖高脂刺激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探讨h UCMSCs对2型糖尿病的肾脏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首先应用western blot、RT-q PCR等方法检测Nrf2及Nrf2下游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h UCMSCs是否影响Nrf2及下游因子的表达;其次,分离大鼠肾组织核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及细胞浆蛋白中Nrf2的含量,进一步探讨h UCMSCs对Nrf2的调节的方式是仅通过增加其表达,还是通过促进核转位;并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Nrf2的位置及表达水平;之后,给予肾小球系膜细胞Nrf2 si RNA干扰,观察特异性抑制Nrf2表达之后,h UCMSCs对系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是否减弱,证实Nrf2是h UCMSCs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关键因子。最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探讨h UCMSCs是否通过激活Nrf2上游的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保护糖尿病肾病。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如下:1.HUCMSCs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尿蛋白及肾脏肥大指数体内实验,我们检测了实验结束时各组大鼠的生化指标,发现给予h UCMSCs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肾脏肥大指数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大鼠(P<0.05)。2.HUCMSCs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学病变通过肾组织病理染色发现,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面积增大,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细胞足突融合,肾小球及小管间质出现纤维化,给予h UCMSCs治疗后,上述病变明显减轻。3.HUCMSCs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损伤、炎症、凋亡及纤维化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水平,4-HNE,炎症指标PAI-1,ICAM-1,TNF-α,凋亡指标caspase-3,纤维化指标TGF-β,CTGF和CollagenⅣ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明显增加(P<0.05),h UCMSCs治疗后,糖尿病大鼠丙二醛水平及上述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此外,TUNEL染色证实,h UCMSCs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4.HUCMSCs对高糖高脂干预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有保护作用体外实验证实,与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处理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损伤指标4-HNE,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Bcl2/Bax明显降低(P<0.05);给予h UCMSCs共培养可显着降低系膜细胞4-HNE,caspase-3的表达水平,并上调Bcl2/Bax(P<0.05)。5.HUCMSCs促进Nrf2及其下游因子的表达体内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证实h UCMSCs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Nrf2表达明显高于糖尿病大鼠;h UCMSCs治疗的糖尿病大鼠Nrf2及下游因子SOD2,NQO-1,HO1的表达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体外实验,高糖高脂刺激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rf2及SOD2,NQO-1,HO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h UCMSCs共培养后,Nrf2及下游因子表达明显高于高糖高脂刺激组(P<0.05)。6.HUCMSCs不仅增加Nrf2表达,而且促进Nrf2核转位体内实验证实,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相比,h UCMSCs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细胞核Nrf2的表达均增加(P<0.05),而细胞浆中Nrf2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在糖尿病时,h UCMSCs不仅能增加Nrf2表达,而且能够促进Nrf2核转位。体外实验,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非定量观察Nrf2表达位置及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对照组及高糖高脂组,Nrf2主要在聚集在细胞质中,给予h UCMSCs共培养后,肾小球系膜细胞Nrf2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且核内聚集明显增多。7.Nrf2在h UCMSCs保护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体外实验,给予Nrf2 si RNA干扰后,高糖高脂刺激的肾小球系膜细胞4-HNE,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给予h UCMSCs共培养不能减低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8.HUCMSCs激活Nrf2上游信号通路PI3K/AKT/m TOR体内实验证实,糖尿病大鼠AKT,m TOR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 UCMSCs治疗可以上调AKT,m TOR的磷酸化水平(P<0.05)。体外实验证实,h UCMSCs共培养后的系膜细胞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高糖高脂刺激组,说明PI3K/AKT/m TOR信号传导途径参与了h UCMSCs激活Nrf2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综上,我们得出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时肾脏的氧化损伤,炎症、凋亡及纤维化;Nrf2激活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保护糖尿病肾脏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孙雪亭[2](2021)在《力竭运动对氧化三甲胺生成和代谢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在血清中浓度的变化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氧化三甲胺水平升高可以促进血管炎症的发生、增强血小板活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其浓度长期升高,还可能促进肾纤维化,导致肾脏功能减退,可能形成慢性肾病。而已有研究显示,运动训练可以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液流通和延缓一些慢性疾病的发展程度,但运动的作用与氧化三甲胺代谢变化是否有关还未见报道。氧化三甲胺作为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在肝脏中主要被黄素单加氧酶3(Flavin Containing Monooxygenase 3,FMO3)催化,之后通过肾脏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s 2,OCT2)转运并随尿液排出。因此,本实验通过观察氧化三甲胺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测定血清中氧化三甲胺浓度、肝脏黄素单加氧酶3的表达和肾脏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表达的变化,研究运动是否对氧化三甲胺的产生和代谢造成影响,以及对在运动的应激下血清中TMAO浓度、肝脏中黄素单加氧酶3和肾脏中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表达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进行研究,对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48只SPF级SD大鼠,体重216g±18g,随机分组,建立一次急性力竭运动模型和四周耐力一次力竭运动模型。一次急性力竭运动模型分为安静对照组、急性力竭运动后0小时组、3小时组和24小时组,根据不同时间点取材。四周耐力一次性力竭运动模型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在最后一次力竭运动结束后24小时取材。腹主动脉取血后提取血清,采用质谱分析法测定血清中TMAO的浓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尿素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胱抑素C的含量;取肝脏和肾脏组织后用10%中性多聚甲醛进行固定和苏木精-伊红染色;采用Wester n blot方法测定OCT2和FMO3的表达。实验数据结果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时表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在一次急性力竭运动模型中,和安静对照组相比,在急性力竭运动后0小时组中,FMO3的表达升高显着(P<0.05),血清中尿素的含量升高显着(P<0.05);血清TMAO的浓度在急性力竭运动后3小时组下降显着(P<0.05);血清中胱抑素C的浓度、OCT2的表达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在四周耐力一次力竭运动模型中,和安静对照组相比,运动组中血清TMAO的浓度、血清尿素的含量、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FMO3的表达和OCT2的表达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急性力竭运动可以引起一过性的血清TMAO浓度的显着下降和一过性的肝脏FMO3表达的显着升高。四周耐力一次力竭运动没有引起血清TMAO浓度和肝脏FMO3表达的显着变化,而一次急性力竭运动和四周耐力一次力竭运动对OCT2的表达均无影响。

李磊[3](2021)在《地衣芽孢杆菌对热射病大鼠的防护作用及基于肠道屏障与菌群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热射病(Heat Stroke,HS)是一种因机体暴露于高温环境和/或高强度作业而导致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体温显着升高(>40℃)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为典型特征,常伴有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stem,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HS以其起病急、进展快、抢救难和病死率高而受到广泛关注。HS患者肠道损伤后出现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诱使肠腔内毒素入血发生内毒素血症,进而触发系统性炎症反应和多器官损伤,最终导致HS患者死亡,这提示肠道损伤是HS发病过程中的始动环节,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肠道损伤探索相关医学防护措施,寻找能够增强热耐受能力和提高肠道屏障功能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HS发病率和病死率。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s,BL)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益生菌菌种,其活菌制剂具有调节肠道功能紊乱,缓解肠道疾病损伤等肠道保护作用。研究表明,BL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拮抗肠道疾病产生的炎症,提高肠道屏障功能,改善肠道吸收消化功能等多种方式发挥其益生作用。BL已被应用于畜牧业防护家禽免受饲养环境热应激的损伤,并提高生产效能。基于此,本课题提出假设:BL活菌制剂可能对HS造成的炎症反应与多器官损伤具有防护作用,并且该防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靶向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肠道损伤,提高肠道屏障功能等方式所介导。研究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HS的防护作用,基于前期工作基础和文献建立HS大鼠模型,以肠道为研究对象,从肠道菌群变化及肠道屏障功能等角度阐述地衣芽孢杆菌对HS的防护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设定温度40℃和相对湿度65%的高温高湿环境建立大鼠HS模型,并通过胶囊体温计精确测量大鼠核心体温,以确定模型构建的最佳条件。选取HS发病后0.5小时、3小时和6小时时间点,利用全自动血生化仪检测血生化指标肌酐(Creatinine,CREA),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根据血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检测结果确定适宜取材点即HS发病后3小时,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肝、肺、肾和肠组织,确定HS大鼠模型成功建立。(2)为考察BL对HS的防护作用,使用经菌种鉴定后的BL活菌,于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中制成1×108 CFU/m L的BL活菌制剂悬液,对照组大鼠(灌胃PBS),BL组分三个亚组分别灌胃BL悬液3天、7天和14天,每天灌胃两次,每次灌胃PBS或BL菌液1 m L。完成菌液灌胃后大鼠当晚禁食,第二天进行HS模型诱导,记录分析各组大鼠核心温度变化曲线,选择最适宜BL菌液灌胃周期(为BL连续灌胃7天),并考察BL对HS的整体防护作用,检测指标为大鼠的核心体温、炎症反应指标(TNF-α、IL-1β和IL-6)、器官损伤情况(ALT、AST、BU、CREA、CK和病理切片)及生存率。(3)通过检测血液生物标记物D-乳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内毒素并开展4k Da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苷(4 k D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dextran,FD4)肠渗透性实验评估肠道损伤程度和肠道屏障功能,利用免疫荧光检查肠道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E-Cadherin,利用透射电镜检查肠道上皮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综合考察BL对HS致肠道损伤的防护作用。(4)为深入探索BL防护HS的机制,在确定的HS发病后3小时实验取材点收集各组大鼠肠道粪便,通过16S r RNA测序检测益生菌BL与HS对于大鼠肠道微生态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对各组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分析与差异分析,明确BL对于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1)连续监测大鼠核心体温,其平均核心温度变化曲线呈现典型日周期节律,夜晚最高平均温度为38.03±0.50℃,最低温度平均值为36.33±0.59℃。构建环境温度40±1℃,相对湿度65±5%的高温高湿环境,将成年雄性SD大鼠置于该环境加热约60分钟进行HS诱导,其核心体温超过42℃并保持相对稳定,达到HS发病初步诊断标准。多时间点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和血生化指标(ALT、AST、BU、CREA和CK)检测结果显示,在HS发病后3小时时间点指标均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K,TNF-α和IL-1β三个指标在3小时时间点达到了最高值(分别为2134±976.7 U/L,17.13±2.64 pg/m L和64.45±24.36 pg/m L),并在6小时时间点TNF-α显着下降(P=0.004)。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大鼠于3小时时间点出现明显肝、肾、肺和肠损伤,符合HS病理生理改变。(2)比较3天、7天和14天三种BL预灌服周期的大鼠在诱导HS发生期间的核心体温与最高体温,发现BL-7d组与BL-14d组HS大鼠最高体温平均值与对照组HS大鼠的最高核心体温平均值相比显着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BL-7d与BL-14d两组的最高核心体温平均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79),最终确定7天为最佳预灌胃周期。进一步研究发现BL预灌服7天可显着减轻HS大鼠发病后核心体温升高的速度与幅度,HS+BL组大鼠最高核心体温平均值比HS+PBS组降低约1.12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同时BL预灌服7天可提高HS大鼠生存率(33.3%vs 8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3)。同时预灌服7天的HS大鼠与对照组HS大鼠相比,其炎症反应指标(TNF-α、IL-1β和IL-6)与多器官损伤生化指标(ALT、AST、BU、CREA和CK)显着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HS+PBS组相比,HS诱发的肝、肾、肺和肠损伤在HS+BL组程度较轻,组织病理评分同样较低,其中肝、肾和肠损伤病理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BL预灌服7天的HS大鼠的肠道损伤相关指标D-乳酸、I-FABP、内毒素和FD4在血液浓度低于对照组HS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组织免疫荧光发现BL预灌服7天可明显上调肠道TJ蛋白ZO-1、Occlud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及其连续性。透射电镜检查肠道上皮超微结构发现BL可维持肠道在高温环境下的紧密连接结构,缓解HS对肠道紧密结构的破坏作用。(4)16S rRNA测序比对与普通PCR实验结果证实课题采用的活菌菌粉制剂为益生菌BL63516菌株,且该菌株属地衣芽孢杆菌种。16S r RNA测序发现BL预灌服7天可显着改变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结构组成,增加有益细菌如乳杆菌和乳球菌在肠道菌群中比例,尤其是乳杆菌比例显着升高至43.8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提高大鼠肠道菌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同时HS模型诱导同样可显着改变大鼠肠道菌群,发现HS+PBS组大鼠肠道菌群内特定细菌Romboutsia比例为7.15%,与正常Con+PBS组Romboutsia菌比例3.87%相比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HS+BL组与HS+PBS组相比该菌比例低至3.20%,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课题通过建立高温高湿环境致大鼠HS模型,证实BL预灌服7天可实现对HS的防护:缓解过高的核心体温、提高HS大鼠生存率以及减轻系统性炎症反应和多器官损伤;BL对HS的防护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HS早期出现的肠道损伤,维持肠道屏障功能,从而防护HS的发生与病情进展。

常晓翠[4](2020)在《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致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重金属镉是一种分布广泛、生物毒性明显的常见环境污染物。镉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和放大,可致人畜发生骨质疏松、实质器官损伤、肿瘤等多种疾病。肝脏是镉毒性作用的重要靶器官,有研究证明镉能够导致肝脏细胞发生凋亡,并且镉肝脏毒性的主要毒理机制是氧化损伤作用。鸡是人们日常食用的主要家禽,因环境污染和使用矿物添加剂脱镉处理不彻底等原因,鸡镉中毒发生的潜在风险较高,这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还可能使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迫切需要找到鸡镉中毒解毒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试验以镉氧化损伤的毒性机制为理论依据,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α-lipoic acid,α-LA)和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及其联合应用对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6只一周龄扬州本地三黄鸡,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镉组、α-LA组、CGA 组、α-LA+CGA 组、镉+α-LA 组、镉+CGA 组、镉+α-LA+CGA 组,每组 12 只,公母各半。其中染镉方式为自由饮水(50 mg/L),α-LA给药方式为拌饲(400 mg/kg),CGA给药方式为灌胃(45mg/kg)。试验期共三个月,每天记录鸡的体质量,试验结束后采血,测定其血液生化指标,处死鸡采集肝脏、心脏、肾脏、脑等脏器,计算脏器系数;收集肝脏样本,观察其显微和超微病理变化。比色法测定肝脏中抗氧化酶GSH-Px、T-SOD、CAT、GST的活性和MDA、GSH、H2O2以及T-AOC的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肝脏中与抗氧化相关的微量元素Fe、Mn、Zn、Se、Cu及肝脏中镉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1)生长发育指标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体质量、肝脏系数和心脏系数显着降低(P<0.05),脑系数,肾脏系数显着升高(P<0.05);各保护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体质量、脏器系数有所恢复,但差异不显着(P>0.05);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CGA分别与镉共处理组体质量和脏器系数均无显着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AST、UA、CREA、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TP、ALB含量、A/G值和血红蛋白浓度极显着降低(P<0.01),GLO、ALP、LDH、CK无显着差异(P>0.05);各保护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A/G值、ALB、TP含量显着或者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CREA、镉含量显着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TP含量和A/G值显着升高(P<0.05),CREA、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α-LA+CGA与镉共处理组A/G值、TP、ALB、镉含量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LDH、UA、CREA、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镉含量显着升高(P<0.05),其余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各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2)病理变化观察结果显示镉中毒组肝脏细部分空泡变性或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脊断裂,模糊,细胞核核膜部分溶解消失等。与镉中毒组比较,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细胞核和线粒体损伤有所缓解。(3)肝脏氧化应激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MDA、GSH、H2O镉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T-SOD、GST、GSH-Px、CAT活性和T-AOC2、Mn、Fe、Cu、Zn、Se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各保护剂组各项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MDA、GSH、H2O2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GST、GSH-Px活性和T-AOC、Mn、Cu、Zn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H2O2、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T-AOC、Mn显着升高(P<0.05),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α-LA+CGA与镉共处理组MDA、GSH、H2O2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5),Mn、Fe、Cu、Zn、Se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各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MDA、H2O2含量显着升高(P<0.05),T-AOC、Zn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余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4)肝脏凋亡蛋白Bax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Bax蛋白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各保护剂组无显着变化(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Bax蛋白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CGA分别与镉共处理组Bax蛋白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Bax、CytC、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Bcl-2表达量和Bcl-2/Bax值极显着降低(P<0.01);各保护剂组各基因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Bax、Cyt C、Caspase 9和Caspase 3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Bcl-2的表达量和Bcl-2/Bax值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1)。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Bcl-2的表达量和Bcl-2/Bax值显着降低(P<0.05),其他各基因表达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Bcl-2的表达量和Bcl-2Bax值极显着降低(P<0.01),Caspase 9 显着升高(P<0.05)。结论:α-LA和CGA能降低镉在体内的蓄积,缓解镉中毒对鸡生长发育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好。α-LA和CGA能缓解镉对鸡肝脏的氧化损伤,抑制镉通过线粒体通路介导肝细胞的凋亡,对镉致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对于提高鸡抗氧化能力、抑制凋亡、减少镉在体内的蓄积都具有更好的效应。

王倩[5](2020)在《蜂胶黄酮对小鼠铅中毒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铅是一种有毒且不可生物降解的重金属元素,因其在不同行业的广泛应用成为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长期与铅的接触会对神经、血液、消化等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严重的疾病。因此,铅中毒的治疗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毒性小的二巯丁二酸(DMSA)和2,3-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治疗重度铅中毒,而对于中、轻度铅中毒则建议采用天然物质进行治疗和预防,因此寻找安全且具有生理功效的天然产物或药物显得尤为重要。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强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等药用功效。蜂胶是一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天然产物,因以黄酮化合物为主要有效成分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蜂胶资源,本文以蜂胶中常见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实验分析筛选抗氧化活性强的黄酮类化合物,并以其为代表探究黄酮对铅诱导小鼠肝肾组织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机制,以及对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此外,选择蜂胶为材料,研究了蜂胶乙醇提取物对铅诱导小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NBO电荷、解离能和概念DFT等方法,探究蜂胶中常见黄酮类化合物对金属离子配位以及自由基清除的能力。结果表明,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分子中邻苯二酚结构的羟基H原子具有多的正电荷分布和较小的解离能值易于被自由基进攻和夺取。同时,三种化合物分子均具有较低的分子轨道能隙而且羟基O原子上分布有较多的负电荷,利于与金属离子(M)发生反应并形成稳定的M-O键。2.采用光谱表征、抗氧化能力测定等方法,研究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抗氧化能力以及与Pb(Ⅱ)的配位作用。结果表明,杨梅素分子的HOMO轨道在整个分子体系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利于与Pb(Ⅱ)之间发生L→M电荷转移,使其UV-Vis光谱显着红移52 nm。根据CDA分析结果可知,杨梅素分子可以向Pb(Ⅱ)的空轨道提供0.549电子,形成稳定的Pb-O键,使其红外光谱在729 cm-1处出现强的ν(Pb-O)。此外,通过FRAP、ABTS和DPPH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杨梅素具有强的铁还原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对DPPH的清除能力高达90.11%。总而言之,杨梅素具有强的抗氧化能力和配位能力,可能成为体内除铅的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铅暴露小鼠的保护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3.通过分析肾脏组织金属离子水平、氧化应激参数、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肾组织病理学以及肾上皮细胞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研究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肾脏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杨梅素可以有效预防铅暴露肾脏组织铅含量的升高(p<0.05)以及钙铁锌水平的降低;并抑制血清中BUN和CRE含量的升高;同时,有效地降低了MDA含量,并分别提高了SOD活性和GSH含量(p<0.05);此外,杨梅素可通过抑制NF-κB途径介导的炎性反应,显着下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并预防肾小球萎缩,缓解肾小管的肿胀和充血现象。4.通过测定小鼠肝脏组织金属离子、氧化应激参数、炎性细胞因子,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肝上皮细胞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研究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脏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杨梅素可以有效地预防铅暴露小鼠肝脏组织铅含量的升高(p<0.05)以及钙铁锌水平的降低。杨梅素不但有效抑制血清中ALT和AST含量的升高(p<0.05),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抑制过量MDA的生成,并提高内源抗氧化物SOD和GSH的水平(p<0.05)。此外,杨梅素可通过抑制NF-κB途径介导的炎性反应,显着下调TNF-α的高表达。小鼠染铅前给予100 mg/kg杨梅素可预防肝索紊乱、肝细胞排列混乱等损伤。5.采用16s rRNA测序法分析小鼠肠内容物的微生物群落,探究杨梅素对铅暴露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铅暴露改变了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而杨梅素能够在属水平上有效地预防Mucispirillum和Candidatus_Arthromitus相对丰度的升高,并增加Adlercreutzia的相对丰度。因此,杨梅素能够有效地调节铅暴露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6.以蜂胶乙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利用Y迷宫实验、氧化应激等探究蜂胶乙醇提取物对铅诱导小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同时用HPLC-DAD分析了蜂胶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蜂胶乙醇提取物中含有芦丁、杨梅素、桑色素、木犀草素、山奈酚、芹菜素、白杨素和高良姜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在铅暴露条件下,蜂胶乙醇提取物的预防性干预不仅有效降低铅诱导小鼠肝肾脑组织中的铅水平(p<0.05);同时还可以显着保护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抑制铅对中枢神经的影响;并且还可有效地预防肝肾脑组织的氧化损伤(p<0.05)。总之,蜂胶乙醇提取物对铅暴露小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为进一步开发蜂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可预防机体铅中毒的天然保健食品或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位晓甜[6](2020)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汞诱导的肉鸡肝肾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汞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以其毒性高和在环境中易迁移而被认为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汞通过污染水源和饲料进入并蓄积于畜禽体内,对畜禽产生毒性作用。然而汞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日粮中的汞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规律,以及汞对肉鸡主要靶器官—肝脏和肾脏的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机理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添加植物提取物来拮抗汞引起的氧化损伤进而缓解汞对肉鸡的毒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揭示日粮中不同剂量的汞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汞在肉鸡组织分布规律以及汞对肝肾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GSPE)缓解汞对肉鸡毒性的效果。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罗斯308肉鸡,随机分为0 mg/kg、5 mg/kg、10 mg/kg、25 mg/kg、50 mg/kg Hg和50 mg/kg Hg+450 mg/kg GSPE共6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为6周。在试验期间记录采食量和体增重,计算料肉比。在第3周末和第6周末分别进行屠宰,采集血液、肝脏、肾脏、羽毛、胸肌等组织样品,测定组织中Hg的残留,血清生化指标,肝、肾病理学检查,肝、肾抗氧化能力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主要结果如下:1、日粮Hg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GSPE的缓解作用在第3周,与对照比相比,50 mg/kg的Hg显着降低了肉鸡ADFI、ADG(P<0.05),显着提高了F/G(P<0.05)。添加GSPE显着增加了肉鸡ADFI和ADG(P<0.05),降低了F/G(P<0.05)。在第6周,50 mg/kg的Hg显着降低了肉鸡的ADFI(P<0.05),而添加GSPE显着增加了肉鸡ADFI(P<0.05)。2、日粮Hg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及GSPE对残留的影响在第3周,10 mg/kg、25 mg/kg和50 mg/kg Hg显着增加肉鸡胸肌、肝脏、肾脏和羽毛中Hg含量(P<0.05),添加GSPE显着降低胸肌、肾脏和羽毛中Hg的含量(P<0.05)。在第6周,25 mg/kg和50 mg/kg Hg显着增加肉鸡胸肌中Hg的含量,10 mg/kg、25 mg/kg和50 mg/kg Hg显着增加肉鸡肾脏中Hg的含量(P<0.05),肝脏和羽毛中Hg含量随着日粮Hg含量的增加而显着上升(P<0.05)。添加GSPE对肉鸡组织中Hg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在第3周和第6周,胸肌、肝脏、肾脏和羽毛中Hg的含量随着与日粮中Hg含量的添加呈现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在相同剂量的处理组中,各组织中Hg残留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羽毛>肾脏>肝脏>胸肌。当日粮中Hg含量高于10mg/kg时,胸肌中Hg含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中肉及肉类总Hg的限量值(≤0.05mg/kg,GB 2762-2017)。3、日粮中Hg对肉鸡肝脏的损伤及添加GSPE的缓解效果日粮中Hg对肉鸡肝脏造成了损伤。肝脏病理学显示,在第3周和第6周各剂量的Hg均对肉鸡肝脏结构造成损伤,表现为肝细胞可见脂肪变性,胞浆中可见圆形空泡,汇管区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灶中可见少量细胞坏死。血清生化指标显示,在第3周,10 mg/kg、25 mg/kg和50 mg/kg Hg显着增加肉鸡血清ALT活性(P<0.05),50 mg/kg Hg显着增加血清中AST和ALP的活性(P<0.05),血清中TP和ALB的含量随着日粮Hg水平的提高而显着降低(P<0.05);在第6周,25 mg/kg和50 mg/kg Hg显着升高血清ALT和AST的活性(P<0.05),50 mg/kg Hg显着降低血清中TP的含量(P<0.05)。肝脏抗氧化指标显示,在第3周,10 mg/kg和25 mg/kg Hg显着降低了(P<0.05)肝脏CAT的活性,50mg/kg Hg显着降低了(P<0.05)肝脏SOD、CAT和GPX的活性和显着升高了(P<0.05)肝脏MDA的水平;在第6周,5 mg/kg Hg显着降低了(P<0.05)肝脏GPX的活性,10 mg/kg、25 mg/kg和50 mg/kg Hg显着降低了(P<0.05)肝脏SOD和GPX和显着升高了(P<0.05)肝脏MDA的含量。此外,50 mg/kg Hg显着抑制了(P<0.05)肝脏中Nrf2、NQO1和gpx1的m RNA的表达,促进了Keap1的m RNA表达(P<0.05)。日粮中添加450 mg/kg GSPE,缓解了Hg诱导的肝脏病理学改变,显着降低血清中AST、ALT的活性(P<0.05),显着提高了肝脏SOD活性并降低MDA水平(P<0.05)。同时,相较于50 mg/kg Hg,GSPE促进了肝脏Nrf2和gpx1的m RNA表达,抑制了Keap1的m RNA表达(P<0.05)。4、日粮中Hg对肉鸡肾脏的损伤及添加GSPE的缓解效果日粮中Hg对肉鸡肾脏造成损伤。肾脏病理学显示,在第3周和第6周各剂量Hg均对肉鸡肾脏造成损伤,肾小管发生退行性变,肾小管结构不清,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纤维化,少量细胞发生坏死。血清生化指标显示,在第3周,50 mg/kg Hg显着升高(P<0.05)血清BUN、CREA和TG含量,降低血清中CHOL的含量(P<0.05);在第6周,25 mg/kg Hg显着增加(P<0.05)血清CREA含量。50 mg/kg Hg使血清中BUN、CREA和TG含量显着增加(P<0.05)。肾脏抗氧化指标显示,在第3周,5 mg/kg、10 mg/kg和25 mg/kg Hg显着降低了(P<0.05)肾脏GPX活性,50 mg/kg Hg显着降低(P<0.05)肾脏CAT和GPX的活性和增加(P<0.05)肾脏MDA的水平;在第6周,5 mg/kg、10 mg/kg Hg显着降低(P<0.05)肾脏CAT的活性。25 mg/kg、50 mg/kg Hg显着降低(P<0.05)肾脏CAT和GPX的活性,50 mg/kg Hg显着增加(P<0.05)肾脏MDA的含量。此外,50 mg/kg Hg显着抑制了(P<0.05)肾脏Nrf2和gpx1m RNA的表达,诱导了(P<0.05)Keap1的m RNA表达。日粮中添加450 mg/kg GSPE,缓解了Hg诱导的肾脏病理学变化,显着降低了血清BUN、CREA的活性(P<0.05),显着升高了肾脏CAT和GPX的活性(P<0.05),显着降低了肾脏MDA的水平(P<0.05)。同时,相较于Hg组,GSPE促进了肾脏Nrf2、HO-1和gpx1的基因的表达和抑制Keap1基因的表达(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日粮中50 mg/kg Hg显着降低肉鸡第3周生长性能。(2)胸肌、肝脏、肾脏和羽毛中Hg的含量与日粮中Hg含量的添加呈现较强的线性相关,Hg在肉鸡体内的分布规律为羽毛>肾脏>肝脏>肌肉,当日粮中Hg含量高于10 mg/kg时,胸肌中Hg含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中肉及肉类总Hg的限量值。(3)日粮中Hg浓度达到10 mg/kg Hg可造成肉鸡肝脏损伤和氧化应激,日粮中Hg浓度达到25 mg/kg Hg可造成肉鸡肾脏损伤和氧化应激。(4)原花青素可缓解Hg诱导的生长性能的降低,可能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提高肝、肾抗氧化能力,缓解Hg引起的损伤。

罗通旺[7](2020)在《Parthanatos在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镉是一种蓄积性很强的重金属污染物,并且广泛存在于工业和生活环境中,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是聚ADP核糖聚合酶家族的主要成员,具有特异识别并修复DNA损伤的功能,但是如果PARP-1过度活化也会诱导细胞发生Parthanatos。Parthanatos是一种基于PARP-1激活的细胞死亡方式,主要特征是胞浆内蓄积多聚ADP核糖(PAR),线粒体通透性改变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的核转位,DNA大片段化以及细胞内NAD+和ATP水平的迅速降低。Parthanatos的研究目前还处在前期阶段,虽然发现其参与了帕金森氏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疾病,但对Parthanatos具体的分子机制还不明确,也没有研究表明Parthanatos是否与重金属的毒理机制有关。近几年本课题组的研究表明镉能够激活PARP蛋白和ERK1/2 MAPK通路并且诱导多种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和凋亡,但是对于PARP-1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以及ERK1/2与Parthanatos之间的联系还不了解。因此,本研究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系(NRK-52E cells)和原代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PT cells)为研究模型并结合大鼠体内实验,探究PARP-1依赖的Parthanatos是否参与了镉诱导的大鼠肾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并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以及ERK1/2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1.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和凋亡为了验证镉能否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和调亡,以NRK-52E和rPT细胞为研究模型,采用RTCA技术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镉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CCK-8试剂检测镉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用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损伤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利用试剂盒测定细胞氧化水平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镉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活性被抑制,细胞骨架、细胞形态以及DNA受到损伤;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活性氧、丙二醛含量显着升高而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显着降低(P<0.05或P<0.01);此外,Cyclin D1、Cyclin E1、CDK4和CDK2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或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表明镉处理能够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和凋亡。2.镉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P-1依赖的Parthanatos为了探究镉能否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P-1依赖的Parthanatos,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ARP-1以及Parthanatos相关蛋白的表达或核转位情况;利用相关试剂盒检测ATP和NAD+含量的变化;用siRNA敲低PARP-1基因的转录水平后检测Parthanatos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PARP-1、AIF和PAR等蛋白的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或P<0.01),而ATP和NAD+的含量呈显着下降的趋势(P<0.05或P<0.01)。当抑制PARP-1蛋白的表达或活性后,PAR、AIF等蛋白的表达量显着降低而且AIF的核转位现象也明显被抑制。结果表明,镉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过程中激活了 PARP-1依赖的Parthanatos死亡。3.Parthanatos在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为了探究Parthanatos在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利用Parthanatos依赖性蛋白PARP-1的siRNA和特异性抑制剂DPQ抑制镉诱导的PARP-1表达,并用低浓度(2.5μM)或高浓度(10μM)的镉处理细胞12 h。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细胞氧化损伤、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显示,10 μM浓度造成的DNA和细胞骨架损伤显着高于2.5 μM造成的损伤(P<0.01);在2.5 μM处理时抑制PARP-1蛋白的表达将加重DNA损伤,而10 μM处理时抑制PARP-1蛋白的表达则可以缓解DNA的损伤;镉处理后细胞中的线粒体膜电位显着下降并且ROS含量显着升高(P<0.01),当添加PARP-1 siRNA和DPQ干预后与镉单独处理组相比,线粒体膜电位显着升高而且ROS的含量显着下降(P<0.05或P<0.01);此外,镉处理12 h诱导了细胞周期阻滞,其中2.5μM将使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而10μM则使细胞发生明显的S期阻滞;2.5μM处理时抑制PARP-1蛋白的表达后细胞周期阻滞程度加剧,而10 μM处理时抑制PARP-1蛋白的表达则缓解了细胞周期阻滞。另外,抑制PARP-1蛋白的激活将显着抑制镉诱导的AIF、CytC的释放,降低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及显着降低细胞的凋亡率(P<0.01)。结果表明,当镉造成低程度的DNA损伤时,PARP-1发挥修复DNA损伤的功能并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而当镉造成严重的DNA损伤时,PARP-1将过度活化并诱导Parthanatos和细胞周期阻滞,并上调细胞凋亡率;此外,Parthanatos激活后将加剧细胞氧化损伤,此时抑制PARP-1的过表达将有助于细胞的存活。4.ERK1/2在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Parthanatos和凋亡中的作用为了探究镉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中ERK1/2对Parthanatos和凋亡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技术等实验检测镉对ERK1/2活化的影响,然后用特异性抑制剂U0126抑制镉诱导的ERK1/2活化并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从而探究ERK1/2对Parthanatos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镉处理可通过激活ERK1/2显着上调PARP-1和AIF的表达(P<0.01):镉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的同时也促进了细胞自噬,而ERK1/2能够通过上调自噬水平来抑制内质网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结果表明,ERK1/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上调PARP-1的表达诱导Parthanatos,也可以通过促进自噬水平抑制细胞凋亡。5.镉致SD大鼠肾脏氧化损伤和凋亡以及PARP-1的作用用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镉致大鼠肾细胞发生氧化损伤以及PARP-1在其中的作用,选用具有良好抗氧化作用的α-硫辛酸作为抗氧化剂,将24只60-70 g的雌性SD大鼠预饲1周后称重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单独镉处理组、α-硫辛酸+镉组以及α-硫辛酸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大鼠自由饮用DDW,镉处理组大鼠自由饮用配制好的镉水,α-硫辛酸采取每天准时灌胃的方式给药,为了减小误差其它组大鼠同样给予DIW灌胃处理。试验期间记录好大鼠每天的体重、饮水量以及采食量,持续12周后取材。用抗氧化指标检测试剂盒、透射电镜、组织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肾皮质的损伤情况、PARP-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50 mg/L镉处理12周将造成大鼠肾皮质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并促进PARP-1和AIF的表达,同时激活了线粒体凋亡通路;α-硫辛酸干预后可以缓解镉造成的氧化损伤,并显着降低PARP-1和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通过分析上述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镉处理能够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凋亡以及Parthanatos,而Parthanatos激活后将进一步加剧氧化损伤和凋亡;②当镉造成的DNA损伤程度较轻时,PARP-1发挥修复DNA损伤的功能并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当镉造成严重的DNA损伤时PARP-1将过度活化,在促进细胞周期阻滞的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和Parthanatos;③ERK1/2激活后一方面促进了 PARP-1蛋白的表达,另一方面通过上调自噬水平抑制镉诱导的细胞凋亡;④镉处理将造成大鼠肾皮质氧化损伤,添加抗氧化剂α-LA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损伤并抑制PARP-1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

冯秀晶[8](2020)在《基于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探究右美托咪定对LPS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文中提出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兽医临床上常面对的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身性感染并发症,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没有开发出有效的防治药物或干预措施,因此阐明脓毒症致AKI的发病机制及探寻有效的防治药物一直是兽医学乃至医学研究的难点和焦点。研究表明线粒体动力学是AKI发生时引起肾小管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然而,线粒体动力学失衡是否介导脓毒症致AKI的发生及其机制尚不清楚。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具有显着的抗氧化、抗凋亡和线粒体保护作用,也可影响线粒体分裂/融合的调节,故推测DEX可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对脓毒症致AKI起到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体内试验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CON组、DEX组(30μg/kg)、LPS组(10 mg/kg)、DEX+LPS组(30μg/kg+10 mg/kg)、Atip+DEX+LPS组(250μg/kg+30μg/kg+10 mg/kg)。造模4 h后心脏采血、膀胱采尿,取肾脏组织备用。观测肾脏功能和结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动力学、Ca MKII的表达和定位、Calcineurin的表达和活性、SIRT1和PGC-1α的表达和定位情况。为了进一步揭示线粒体分裂介导了脓毒症致AKI的发生及DEX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对脓毒症致AKI起到保护。体外试验选用NRK-52E细胞,分成7组,分别为CON组、LPS组(25μg/m L)、si-Drp1+LPS组、DEX+LPS组(0.001μM+25μg/m L)、si-SIRT1+DEX+LPS组、si-PGC-1α+DEX+LPS组、si-Ctrl+LPS组。细胞分别用si-RNA沉默相关基因,并根据各组需要完成造模后,检测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动力学、Ca2+介导的信号转导、SIRT1/PGC-1α通路中调控因子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1)LPS处理后血清BUN和Cre、尿液KIM-1和NGAL的水平升高;DEX预处理后上述指标显着降低;α2-AR抑制剂Atip显着逆转了DEX的肾功能保护作用。表明DEX通过激活α2-AR对LPS诱导的肾功能障碍起到保护作用。(2)LPS处理后血清和细胞TNF-α、IL-6、IL-1β和IL-18水平显着升高;DEX干预后上述指标显着降低;Atip显着逆转了DEX的抗炎作用。表明DEX通过激活α2-AR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si-Drp1抑制Drp1分裂后,显着抑制了炎症因子的释放,提示DEX很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抑制炎症因子释放。(3)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CON组肾脏皮质和髓质结构正常;LPS组和Atip+DEX+LPS组肾小管扩张、空泡变性、炎细胞浸润和肾小管坏死;DEX+LPS组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和局灶性坏死。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CON组肾脏亚细胞形态正常;LPS组和Atip+DEX+LPS组肾脏细胞核不规则皱缩,核膜破裂,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及双层膜结构破裂;DEX+LPS组肾脏亚细胞器结构损伤轻于LPS组,细胞核和线粒体等形态恢复正常。表明DEX通过激活α2-AR对LPS诱导的AKI大鼠肾脏结构起到保护作用。(4)LPS处理后GSH含量、CAT和SOD活性显着降低,MDA、GSSG和ROS含量显着升高,GSH/GSSG比值显着降低;DEX预处理后GSH含量、CAT和SOD活性显着升高,MDA、GSSG和ROS含量显着降低,GSH/GSSG比值显着升高;Atip显着逆转了DEX的抗氧化应激作用。表明DEX通过激活α2-AR抑制LPS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si-Drp1抑制Drp1分裂后,显着抑制了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提示DEX很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抑制氧化应激水平。(5)LPS组肾小管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凋亡蛋白Bak、Bax/Bcl-2、胞浆Cyt C、Cleaved caspase 9和Cleaved caspase 3表达升高,凋亡基因Bak、Bax、Caspase9和Caspase3 m RNA表达升高;DEX预处理后肾小管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且上述凋亡蛋白和基因的表达降低;Atip明显逆转了DEX的抗凋亡作用。表明DEX通过激活α2-AR减轻LPS诱导的线粒体途径的肾小管细胞凋亡。si-Drp1抑制Drp1分裂后,显着抑制了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提示DEX很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抑制肾小管细胞的线粒体途径的凋亡。(6)CON组肾脏线粒体双层膜结构完整,且嵴结构清晰;LPS组和Atip+DEX+LPS组肾脏线粒体形态异常、肿胀明显、空泡变性、双层膜结构破裂溶解、嵴结构断裂且模糊不清、线粒体体积变小;DEX+LPS组仅可见轻微外膜溶解。LPS处理后MMP、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V活性、ATP含量显着降低;DEX预处理后MMP、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V活性、ATP含量显着升高;Atip明显逆转了DEX的线粒体保护作用。表明DEX通过激活α2-AR减轻LPS诱导的线粒体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si-Drp1抑制Drp1分裂后,显着抑制LPS诱导的线粒体片段化和ROS/线粒体ROS的产生,恢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IV活性和MMP,增强线粒体功能,提示DEX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分裂,对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起到改善作用。(7)LPS处理后p-Drp1 Ser616和Fis1蛋白表达升高,Drp1和Fis1 m RNA表达显着升高,Mfn1、Mfn2和Opa1 m RNA和蛋白表达降低,Drp1、Fis1与VDAC1共定位增多;DEX预处理后p-Drp1 Ser616和Fis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Drp1和Fis1 m RNA表达显着降低,Mfn1、Mfn2和Opa1 m RNA和蛋白表达显着升高,Drp1、Fis1与VDAC1共定位减少;Atip显着逆转了DEX的线粒体动力学保护作用。表明DEX通过激活α2-AR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抑制Drp1的线粒体易位,对LPS诱导的AKI起到保护作用。si-Drp1抑制Drp1分裂后,显着抑制了线粒体分裂,促进了线粒体的融合,提示线粒体分裂介导了AKI的发生。(8)LPS处理后,细胞内Ca2+水平显着升高,Ca MKII m RNA和p-Ca MKII蛋白表达显着升高,且主要定位在肾小管细胞;DEX预处理后,细胞内Ca2+水平显着降低,Ca MKII m RNA和p-Ca MKII蛋白表达显着降低。Atip显着逆转了DEX对Ca MKII的调控。表明DEX通过α2-AR激活Ca MKII。si-Drp1抑制Drp1分裂后,显着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内Ca2+和p-Ca MKII水平升高,提示DEX可通过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ROS介导的Ca2+超载和Ca MKII的激活,进一步抑制Drp1的线粒体易位,对AKI起保护作用。(9)LPS处理后SIRT1和PGC-1αm RNA和蛋白表达显着降低,且主要定位在肾小管细胞;DEX预处理后,SIRT1和PGC-1αm RNA和蛋白表达显着升高。Atip逆转了DEX对SIRT1和PGC-1α的调控。表明SIRT1/PGC-1α信号通路可能参与DEX对LPS诱导AKI的保护作用过程。应用si-SIRT1和si-PGC-1α分别抑制SIRT1和PGC-1α后,显着抑制了DEX对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动力学等的保护作用,提示DEX对线粒体动力学的调控作用至少部分依赖于SIRT1/PGC-1α通路的激活。综上所述,抑制线粒体分裂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凋亡,从而对脓毒症致AKI起到保护作用。DEX可通过减少ROS的产生,抑制Ca2+/Ca MKII通路,减轻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DEX可通过激活SIRT1/PGC-1α通路,从而阻止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促进Mfn2介导的线粒体融合,随后抑制ROS的产生,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减少细胞凋亡,对脓毒症致AKI起到保护作用。这些数据表明抑制线粒体分裂或维持线粒体动力学平衡可为防治脓毒症致AKI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同时也为DEX的肾脏保护作用提供了新的分子机制解释,表明DEX可能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治疗脓毒症致AKI的辅助药物。

孟霞[9](2020)在《PXR/AKR1B7信号通路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组以肾脏功能在短期内急速下降为标志的常见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常见的致病因素有肾毒性药物(如顺铂,cisplatin,CP)、缺血缺氧损伤、重症感染等,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RTEC)损伤是AKI的主要病理基础,损伤后的细胞正常结构遭到破坏,骨架排列失常,管腔侧的刷状缘丢失,基底膜破坏,最终导致细胞变性或死亡。在AKI早期即存在线粒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RTEC中富含线粒体,细胞生理功能的行使以及细胞修复和再生离不开线粒体的能量供给,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稳定对于肾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损伤能够引起细胞凋亡坏死诱发肾脏疾病。目前导致AKI的确切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也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是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超家族中NR1I亚家族的成员,主要在肝脏、肾脏、肠道等组织中高表达。PXR在机体对异源性/内源性源性物质的防御机制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调节作用和“解毒”功能,作为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能够调节多种靶基因转录和表达,广泛参与机体内异源性/内源性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凋亡、肿瘤耐药等多种生理或病理生理过程,在肝脏、肠道、心血管等组织器官的多种疾病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PXR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PXR在AKI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醛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AKRs)是一类NADPH依赖的氧化还原酶,可对脂肪醛、糖类、甾体类激素和致癌物等多种有害的过氧代谢产物进行还原,在氧化应激、药物代谢、激素合成、炎症反应、致癌物解毒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AKR1B是AKRs中最大的一个家族,包括醛糖还原酶(AR)和AR样蛋白。AKR1B7(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Member B7,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7)在解毒脂质过氧化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肝脏和结肠中,PXR特异性激动剂孕烯醇酮-16a-碳腈(pregnane-16α-carbonitrile,PCN)可以明显的上调AKR1B7的表达,在人肝癌细胞株细胞中也证实AKR1B7是PXR的下游基因,提示PXR和AKR1B7之间可能存在调控关系,但目前在肾脏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无研究报道。基于既往研究背景和我们的前期实验,本研究推测,肾毒性药物或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各种损伤因素作用下肾脏PXR表达下降,下调其靶基因AKR1B7的表达,介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AKI的发生,上调或激活肾组织PXR可能对AKI具有重要保护作用。为探讨其中的机制,本课题将在动物、细胞和分子水平深入研究PXR/AKR1B7信号通路在AKI中的作用,我们设计了以下四部分实验进行探究。第一部分 PXR在急性肾损伤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目的:观察急性肾损伤肾组织中PXR定位和定量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1)选取2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活检组织,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6例肾癌切除术患者的癌旁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2)C57BL/6J小鼠单次腹腔注射顺铂(20 mg/kg)制备AKI模型,分别在注射CP后的1 d、2 d、3 d处死小鼠,留取肾脏组织。(3)体外将在两种不同处理的细胞模型中完成:1)培养小鼠RTECs细胞系,待细胞长至70%80%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CP(0、2、4、6、8μg/ml)诱导RTECs损伤,24 h后收取细胞;2)待培养的RTECs长至70%80%时,在不同的时间点给予CP(5μg/ml)刺激,并在CP刺激2 h、6 h、12 h和24 h后收集细胞。2.样品分析:免疫组化染色(IHC)检测肾脏组织中PXR的定位和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肾皮质组织和体外培养的RTEC中PXR的表达变化。结果:1.IHC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PXR主要表达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表达相对较少,在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足细胞中也有表达,而AKI患者肾活检组织中PXR的表达明显减少,下降至对照组的33.67%(P<0.0001)。而且,AKI患者肾组织中PXR的表达与血尿素氮(BUN)(r=-0.6377,P<0.01)和血清肌酐(SCr)(r=-0.7819,P<0.001)峰值浓度呈负相关。2.IHC结果显示与在人肾组织中观察的结果一致,正常小鼠肾组织中可见PXR的表达,并且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最多,而在CP作用3天后的AKI小鼠模型中PXR在近端小管中表达明显减少。同时在CP诱导的AKI小鼠模型的肾脏中PXR m RNA和蛋白表达也明显下调,呈时间依赖性性的下降,注射CP第1天,肾皮质中的PXR m RNA即明显下降,第3天最低,降至对照组的26.95%(P=0.0055);PXR蛋白水平在注射CP后第2天开始下降,第3天最低,降至对照组的56.22%(P<0.0001)。3.体外培养的RTECs,CP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PXR表达,CP(5μg/ml)刺激细胞12 h,PXR m RNA表达出现明显下降,24 h达最低,降至对照组的60.84%(P<0.0001)。结论:急性肾损伤肾组织中PXR表达显着下降,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峰值浓度呈负相关。第二部分 PXR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目的:探讨PXR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模型制备:(1)动物模型:1)应用野生型(WT)SD大鼠和PXR基因全身敲除(PXR-/-)大鼠单次腹腔注射CP(7.5 mg/kg)诱导AKI模型,分为4组:野生型对照(WT)组、WT+CP组、PXR-/-对照组、PXR-/-+CP组,注射CP 72 h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清、肾脏标本;2)应用野生型C57/B6J小鼠给予PXR激动剂PCN(50 mg/kg/day,I.P)预处理2天后,给予CP(20 mg/kg,I.P)制备AKI小鼠模型,分为3组:对照组(Sham)、CP组、CP+PCN组,PCN继续给予3天,CP作用72 h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清、肾脏标本;3)应用WT大鼠和PXR-/-大鼠给予PCN预处理2天后,给予CP(7.5 mg/kg,I.P)制备AKI大鼠模型,PCN继续给予3天,分为6组:WT组、WT+CP组、WT+CP+PCN组、PXR-/-组、PXR-/-+CP组、PXR-/-+CP+PCN组,CP作用72h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清、肾脏标本;4)应用C57BL/6J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PXR过表达质粒/空载质粒,36 h后腹腔注射CP(20 mg/kg)制备AKI小鼠模型,分为3组:对照(NC)组、NC+CP组、PXR+CP组,72h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清、肾脏标本。(2)细胞模型:1)RTECs给予PCN预处理2 h后,用CP(5μg/ml)刺激制备细胞损伤模型,分为3组:对照(Ctrl)组、CP组、CP+PCN组,CP刺激24 h后收取细胞。此外在稳定表达p Ds Red2-mito或mt-m Keima-cox8质粒(含有线粒体定位信号)的RTECs中构建此模型,收取细胞;2)RTECs瞬时转染PXR-si RNA,转染24 h后用PCN预处理,再用CP刺激制备细胞损伤模型,分为6组:si NC(Vehicle组、CP组、CP+PCN组)、si PXR(Vehicle组、CP组、CP+PCN组),刺激24h后收取细胞和上清;3)制备稳定过表达PXR的RTECs给予CP(5μg/ml)刺激,分为4组:NC组(转染空载质粒)、NC+CP组、PXR组、PXR+CP组,CP作用24h后收取细胞,此外在稳定表达p Ds Red2-mito或mt-m Keima-cox8质粒的RTECs中构建此模型,收取细胞;4)应用自噬抑制剂BAFa1预处理稳定过表达PXR的RTECs,再给予CP刺激诱导细胞损伤模型,分为6组:NC(Vehicle组、CP组、CP+BAFa1组)、PXR(Vehicle组、CP组、CP+BAFa1组),24 h后收取细胞。2.样品分析:血生化仪检测血清中Scr和BUN浓度,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损伤,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中线粒体形态结构,IHC检测促凋亡因子Cyt-c的释放和巨噬细胞标记分子F4/80的表达,TUNEL染色法检测肾脏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Annexin 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检测肾皮质中肾小管早期损伤标志物KIM-1和NGAL的表达,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或ELISA法检测肾皮质或RTEC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3)、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TFAM、SOD2、NRF2)、线粒体融合相关基因(Mfn1、Mfn2、OPA1)和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LC3I、LC3II、P62、Atg3、Atg5、Atg7、PINK1、Parkin、fundc1、Nix)的表达水平。Mito Sox染色测定线粒体ROS含量,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荧光素酶法检测细胞ATP含量,Seahorse生物能量分析仪检测线粒体氧消耗率(OCR),用p Ds Red2-Mito或mt-m Keima-cox质粒标记RTECs中线粒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线粒体数量和形态,并根据荧光变化评估线粒体自噬活性。结果:1.体内研究(1)顺铂处理后的WT大鼠SCr、BUN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XR基因敲除进一步加重CP引起的大鼠SCr和BUN浓度增高(SCr:91.05±21.22 vs.215.70±41.55μmol/L,P<0.0001;BUN:32.98±5.70 vs.72.46±18.34 mmol/L,P<0.0001);PXR激动剂PCN能保护小鼠肾功能,与CP组相比,PCN干预后小鼠SCr和BUN浓度明显下降(SCr:93.70±19.45 vs.44.20±10.61μmol/L,P<0.0001;BUN:73.62±11.72 vs.40.57±9.18 mmol/L,P<0.0001);与PXR激动剂相似,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PXR质粒诱导其过表达亦显着改善AKI小鼠肾功能,与NC+CP组相比,PXR过表达组小鼠SCr和BUN浓度明显降低(SCr:219.23±29.17 vs.56.58±30.94μmol/L,P<0.0001;BUN:76.41±7.47 vs.47.55±11.56 mmol/L,P<0.0001)。(2)AKI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坏死,肾小管扩张、管型形成,肾组织中肾小管损伤标志物KIM-1和NGAL表达均显着上调。PXR基因敲除显着加重CP诱导的肾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更加严重,损伤范围增大,同时肾脏中KIM-1和NGAL的表达进一步增高,给予PCN治疗或过表达PXR均显着减轻CP导致的肾损伤,逆转CP诱导的KIM-1和NGAL高表达。同时,透射电镜结果显示PXR基因敲除进一步加重CP导致的肾组织线粒体损伤,出现更为严重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基质见异常透亮区,PCN治疗或过表达PXR均显着改善CP引起的肾组织线粒体形态和结构损伤。(3)AKI模型肾组织中细胞凋亡增加,与对照组相比,TUNEL染色阳性凋亡细胞数显着增加,促凋亡蛋白Bax和活化的凋亡执行蛋白cleaved caspase 3表达明显上调,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显着降低,敲除PXR基因进一步增加CP诱导的肾组织细胞凋亡、促凋亡蛋白Bax和凋亡执行蛋白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也进一步下调,而PCN治疗或过表达PXR均显着减少CP诱导的细胞凋亡和促凋亡蛋白的表达,并上调Bcl-2表达,同时IHC显示PCN治疗或过表达PXR均显着抑制CP诱导的促凋亡因子Cyt-c的释放。(4)AKI模型肾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增多,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和分泌增加,PXR基因敲除进一步加重CP诱导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分泌,而PCN治疗或过表达PXR可明显减少CP诱导的巨噬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表达。(5)AKI模型肾皮质中自噬相关基因(LC3II、Atg3、Atg5、Atg7)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TFAM、SOD2、NRF2)表达明显下降,而PXR基因敲除进一步下调上述基因的表达。2.体外研究(1)体外培养的RTECs在CP刺激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促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 3、Cyt-c)和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明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和未活化的caspase 3下降;PCN预处理或PXR过表达均显着抑制CP诱导的细胞凋亡,减少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和炎症因子的表达,逆转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而敲低PXR则消除了PCN对RTECs损伤的保护作用。(2)RTECs在CP刺激后出现线粒体功能障碍,表现为线粒体内ROS产生增多,MMP降低,mt DNA拷贝数以及ATP含量减少,OCR和最大呼吸容量降低;PCN预处理或PXR过表达均明显减少CP诱导的线粒体ROS积累,阻断CP引起的线粒体MMP、mt DNA拷贝数以及ATP含量的下降,逆转了线粒体OCR和最大呼吸容量。(3)RTECs在CP刺激后,细胞中线粒体稳态失衡,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TFAM、SOD2、NRF2)、线粒体融合相关基因(Mfn1、Mfn2、Opa1)和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Atg3、Atg5、Atg7、PINK1、Parkin、Fundc1、Nix)表达均明显降低,自噬体底物P62表达增加,而PCN预处理或PXR过表达可明显恢复或增加上述线粒体质量控制相关基因的表达,维持线粒体稳态。(4)在LSCM镜下,转染含有线粒体定位信号p Ds Red2-mito质粒的RTECs中线粒体形态呈线状和网状,给予CP刺激后线粒体形态完整性受损,表现为红色荧光减少、强度减弱,异常的点状、片状线粒体增多,而PCN预处理或过表达PXR均可逆转CP诱导的线粒体形态损伤,与此一致,稳定表达mt-m Keima-cox8质粒的RTECs在给予CP刺激后,线粒体内红素荧光减弱,绿色荧光强度增加,线粒体自噬活性减弱,而PCN预处理或PXR过表达可逆转由CP导致的绿色荧光强度增加,并转换为红色荧光,提示线粒体自噬活性增强。(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BAFa1抑制细胞自噬后,部分消除了过表达PXR对CP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论:PXR基因敲除加重顺铂诱导的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损伤、肾小管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线粒体功能障碍;PXR激动剂PCN或过表达能显着改善顺铂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肾组织病理损伤。第三部分 PXR在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目的:探讨PXR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动物模型:(1)选取810周龄,雄性,PXR-/-大鼠和WT大鼠,分为4组:WT+Sham组、WT+I/R组、PXR-/-+Sham组、PXR-/-+I/R组,WT大鼠和PXR-/-大鼠用微动脉夹夹闭双侧肾动脉35 min后,再灌注24 h制备I/R诱导的AKI模型,处死大鼠留取血清、肾脏标本;(2)选取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Sham组,I/R组,I/R+PCN组,给予PCN(50 mg/kg/day,I.P)预处理2天,每日一次(qd),再给予微动脉夹夹闭双侧肾动脉35 min后灌注24 h制备I/R诱导的AKI小鼠模型,处死小鼠留取血清、肾脏标本。2.样品分析:血生化仪检测血清中的Scr和BUN浓度评估肾功能,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肾组织肾小管早期损伤标志物KIM-1、NGAL m 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WT模型组大鼠SCr和BUN均都明显升高,敲除PXR基因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SCr:61.00±7.96 vs.73.37±15.03μmol/L,P<0.05;BUN:8.40±1.82 vs.10.94±2.92 mmol,P<0.05);在小鼠I/R模型中,给予PCN治疗后可明显降低SCr和BUN水平(SCr:154.70±11.49 vs.101.66±7.96μmol/L,P<0.0001;BUN:668.13±5.54 vs.44.11±6.48 mmol/L,P<0.0001),保护肾功能。(2)I/R导致的AKI模型组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型形成,PXR基因敲除进一步加重I/R导致的肾小管坏死,累积的病变范围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管腔扩张更加明显,肾小管损伤病理评分进一步升高(2.24±0.27 vs.2.67±0.31,P=0.0276);给予PCN治疗能显着减轻I/R诱导的肾小管损伤,肾小管损伤病理评分显着降低(2.51±0.14 vs.1.40±0.08,P<0.0001)。同时,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R导致肾皮质中肾小管损伤标志物KIM-1和NGAL m RNA表达均显着增加,与WT+I/R组相比,PXR-/-+I/R组KIM-1和NGAL的表达分别进一步上调了0.70倍(P<0.0001)和1.74倍(P<0.0001);与I/R模型组相比,PCN+I/R治疗组小鼠肾皮质中KIM-1和NGAL的表达分别减少了48.40%(P<0.0001)和51.72%(P=0.0042)。(3)TUNEL染色结果显示WT模型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XR基因敲除进一步加重肾组织细胞凋亡数(9.67±2.33 vs.12.67±2.50,P=0.0408)。结论:PXR基因敲除加重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肾小管损伤和细胞凋亡;PCN激活PXR可改善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肾功能损伤和肾组织病理损伤。第四部分 AKR1B7介导PXR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筛选AKI肾组织中PXR的靶基因,明确PXR对AKR1B7表达的调控,并探讨AKR1B7在AKI中的作用及其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1.PXR靶基因的筛选与鉴定:应用基于i TRAQ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WT大鼠和PXR-/-大鼠肾脏组织中的差异蛋白质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XR-/-大鼠和过表达PXR后的RTEC细胞中AKR1B7的表达,及其在CP刺激后AKR1B7的表达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PXR与AKR1B7启动子序列的结合活性。RNA荧光原位杂交法(RNA-FISH)检测RTECs中AKR1B7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2.PXR靶基因AKR1B7的作用研究(1)动物模型:1)C57BL/6J小鼠单次腹腔注射CP(20 mg/kg)制备AKI模型,分别在注射CP后1 d、2 d、3 d后处死小鼠,留取肾脏组织;2)C57BL/6J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AKR1B7过表达质粒/空载质粒,36 h后给予CP(20 mg/kg)诱导AKI小鼠模型,分为三组:NC组、NC+CP组、AKR1B7+CP组,CP作用72 h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清、肾脏标本。(2)细胞模型:1)RTECs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CP(0、2、4、6、8μg/ml)刺激24 h;2)RTECs细胞给予CP(5μg/ml)刺激不同时间(0、2、6、12、24 h);3)制备稳定过表达AKR1B7的RTECs给予CP(5μg/ml)刺激,分为四组:NC组、NC+CP组、AKR1B7组、AKR1B7+CP组,CP刺激24h后收取细胞,供后续检测。此外在稳定表达p Ds Red2-mito质粒的RTECs中构建此模型,收取细胞;4)应用自噬抑制剂BAFa1预处理过表达AKR1B7的RTECs,再给予CP刺激诱导细胞损伤,分为六组:NC(Vehicle组、CP组、CP+BAFa1组)、AKR1B7(Vehicle组、CP组、CP+BAFa1组),24 h后收取细胞。(3)样品分析:血生化仪检测SCr和BUN的浓度,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中线粒体形态,IHC检测促凋亡因子Cyt-c的释放和巨噬细胞标记分子F4/80的表达,TUNEL染色法检测肾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Annexin 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检测肾皮质中肾小管早期损伤标志物KIM-1和NGAL的表达,Western blot或Real-time PCR法检测肾皮质或RTEC中AKR1B7、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3)、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TFAM、SOD2、NRF2)、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LC3II、P62、Atg3、Atg5、Atg7、PINK1、Parkin、fundc1、Nix)和线粒体融合相关基因(Mfn1、Mfn2、OPA1)等表达水平。线粒体分离、Mito-Tracher染色结合FISH技术检测线粒体中AKR1B7的表达,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过表达AKR1B7后的RTEC内的差异表达基因。Mito Sox染色测定线粒体ROS含量,JC-1法检测MMP,荧光素酶法检测细胞ATP含量,Seahorse生物能量分析仪检测线粒体呼吸功能指标OCR,LSCM观察转染p Ds Red2-mito质粒后的RTECs中线粒体形态变化。结果:1.(1)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PXR-/-大鼠和WT大鼠相比肾组织中差异表达蛋白(上调≥1.5倍或下调≤0.67倍,P<0.05)有15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有105个,下调的有47个。AKR1B7是显着下调差异蛋白之一。Real-time PCR显示AKR1B7在PXR-/-大鼠肾脏中表达降低了46.27%(P<0.001),在RTECs中过表达PXR上调AKR1B7 1.30倍(P<0.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显示AKR1B7是PXR的下游靶点,激活PXR能明显增加AKR1B7的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活性。(2)在CP诱导的AKI小鼠模型肾组织中AKR1B7与PXR的表达趋势一致,呈时间依赖性的下降,注射CP第1天,肾皮质中AKR1B7 m RNA即明显下降,第3天最低,降至对照组35.26%(P<0.0001)。(3)RNA-FISH结果显示在CP刺激的RTECs中AKR1B7 m RNA表达减少,PCN预处理能恢复其表达;体外培养的RTECs中,CP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地方式抑制AKR1B7表达,CP(5μg/ml)刺激细胞12 h,AKR1B7 m RNA表达出现明显下降,24 h达最低,降至对照组的60.19%(P<0.0001)。2.体内研究(1)尾静脉高压注射AKR1B7过表达质粒36 h后,在小鼠肾皮质中AKR1B7的表达增高了1.76倍(P=0.0005)。(2)过表达AKR1B7明显改善AKI小鼠肾功能,降低SCr和BUN水平SCr:82.21±38.90 vs.45.08±20.33μmol/L,P=0.034;BUN:28.65±5.99 vs.14.34±3.01 mmol/L,P<0.0001)。(3)过表达AKR1B7减轻CP诱导的肾小管病理损伤(1.53±0.29 vs.0.61±0.17,P<0.0001),降低肾皮质KIM-1和NGAL表达,线粒体形态和结构损伤也得到恢复。(4)过表达AKR1B7显着减少CP诱导的肾脏细胞凋亡(12.38±3.11 vs.6.38±1.92,P=0.0001),下调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同时IHC过表达AKR1B7显着抑制CP诱导的促凋亡因子Cyt-c的释放。(5)过表达AKR1B7明显减少CP诱导的巨噬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3.体外研究(1)RTECs过表达AKR1B7显着降低CP诱导的细胞凋亡,下调促凋亡相关蛋白Bax和促凋亡因子Cyt-c的表达,逆转了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减少,同时明显抑制了CP引起的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和分泌。(2)过表达AKR1B7明显改善了线粒体功能障碍,减少CP诱导的线粒体ROS积累,阻断MMP、mt DNA拷贝数以及ATP含量的下降,逆转CP对OCR和最大呼吸容量的抑制。(3)Mito-Tracher染色结合RNA-FISH分析和线粒体分离技术显示在线粒体中检测到AKR1B7 m RNA,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AKR1B7的过度表达显着增强包括LDHB、Eya2和Lars2在内的线粒体保护基因的表达。(4)过表达AKR1B7能恢复或上调与线粒体质量控制相关基因的表达,与NC+CP组相比,AKR1B7+CP组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TFAM、SOD2、NRF2)、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Atg3、Atg5、Atg7、PINK1、Fundc1、Nix)和线粒体融合相关基因(Mfn1、Mfn2、Opa1)的m RNA表达明显增加,而自噬体底物P62表达下调。(5)LSCM镜下显示,转染p Ds Red2-mito质粒后的RTECs中过表达AKR1B7逆转CP引起的的荧光强度改变,管状和网状线粒体增多,恢复线粒体形态完整性。(6)应用BAFa1抑制细胞自噬,部分消除了过表达AKR1B7对CP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论:肾脏中AKR1B7是PXR的靶基因,过表达AKR1B7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减轻顺铂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改善肾功能,减轻肾小管损伤、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张丛[10](2020)在《线粒体自噬调控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镉致鸡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文中认为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和食品中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给人和动物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肝脏是镉毒性侵害的主要靶器官,但目前关于镉暴露诱导禽类肝脏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无定论。本论文从体内与体外两个方面探究镉致鸡肝毒性损伤的分子机理。体内试验部分以200羽1日龄雄性海兰白鸡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50羽/组),分别饲喂90 d的0 mg/kg(Control组)、35 mg/kg(L-Cd组)、70 mg/kg(M-Cd组)和140 mg/kg(H-Cd组)镉处理饲料。观察肝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检测肝脏镉蓄积水平、矿物质元素含量、血清肝功能指标、肝脏解毒代谢功能、炎症反应相关因子、NLRP3炎症小体、线粒体损伤、线粒体自噬水平。体外试验部分以鸡肝癌细胞系(LMH细胞)为研究对象,在培养体系中加入0、0.5、1或2μM的Cd Cl2,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形态、炎症反应相关因子、NLRP3炎症小体活化、线粒体损伤及线粒体自噬水平。随后在培养体系中添加线粒体自噬诱导剂CCCP进行干预染镉试验,检测细胞活性,NLRP3炎症小体活化、线粒体自噬水平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体内试验结果:1)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Parkin和PINK1结构与功能,制备了特异性强、免疫亲和性高的兔抗鸡Parkin和PINK1多克隆抗体,建立针对鸡肝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的检测技术平台。2)镉暴露导致鸡体重增长缓慢,鸡冠大小、胫骨长度、肝重量显着降低;肝细胞排列紊乱,Kupffer细胞增多,细胞核溶解、破碎,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结构消失;肝功能(AST、ALT、GGT、IBIL和TP)损伤,肝脏组织中氧化产物(MDA和H2O2)含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抗氧化酶活性(CAT、POD、T-SOD、Mn-SOD和Cu Zn-SOD)降低,表明镉暴露引起肝脏结构与功能改变,氧化应激发生,进而呈现显着的肝脏毒性作用。3)镉暴露增加肝组织中镉蓄积量及Be、Ba、Na、V、Cr、Fe、Co含量,降低Ca、Ag、Cu、Zn、Mn、Se含量;抑制外源敏感性核受体(AHR、CAR和PXR)应答反应,导致CYP450酶系紊乱;35 mg/kg镉暴露激活Nrf2介导的Ⅱ相解毒酶,140 mg/kg镉暴露抑制Nrf2信号通路应答;降低P-GP和MRP1转录水平,表明镉暴露通过抑制核受体应答,导致CYP450酶系稳态失衡,抑制Ⅱ、Ⅲ相解毒代谢反应,减少镉的排出,导致镉蓄积于肝脏,扰乱肝脏组织中元素稳态,加剧镉的肝毒性效应。4)镉暴露导致肝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加门管区纤维化水平,增加血清、肝脏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18)含量,降低抗炎因子(IL-10)含量,促进肝脏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及其下游因子(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表明镉暴露可通过活化NLRP3炎症小体诱导肝脏炎症反应,引起肝脏炎性损伤。5)镉暴露导致线粒体结构损伤,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t DNA拷贝数下降;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融合相关调控因子(SIRT1、PGC-1α、NRF1、TAFM、Mfn1、Mfn2)表达降低,线粒体分裂和线粒体自噬相关调控因子(MFF、Fis1、PINK1、Parkin、LC3、ATG3、ATG5、ATG9、Beclin-1)表达升高,表明镉暴露可损伤线粒体结构,干扰线粒体生物发生和动力学平衡,诱导肝脏发生线粒体自噬。(2)体内试验结果:1)镉暴露抑制LMH细胞活性,促进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炎性因子释放,导致细胞炎性损伤;同时,镉暴露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引发线粒体自噬,但随镉剂量增加,线粒体自噬活性有所下降,表明线粒体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镉致LMH细胞炎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2)CCCP干预线粒体自噬反应后,抑制镉诱导的LMH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炎性因子释放和细胞活性降低,表明线粒体自噬可调控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镉诱导的肝细胞毒性。综上所述,镉暴露可破坏肝脏元素稳态,抑制肝脏解毒代谢功能,引起肝脏氧化应激,活化NLRP3炎症小体,导致肝细胞炎性损伤;同时,镉暴露可引起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和线粒体自噬;增加线粒体自噬水平可抑制肝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镉诱导的肝细胞炎性损伤。本研究证实线粒体自噬通过清除受损的线粒体,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镉诱导的肝脏炎性损伤。

二、锰对大鼠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及锌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锰对大鼠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及锌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1.1.1 血流动力学改变
        1.1.2 代谢紊乱
        1.1.3 糖尿病肾病与氧化损伤
        1.1.4 糖尿病肾病与炎症
        1.1.5 糖尿病肾病与纤维化
        1.1.6 糖尿病肾病与细胞凋亡
    1.2 Nrf2 与糖尿病肾病
    1.3 MSCS对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1.3.1 MSCs直接分化为受损伤的组织细胞
        1.3.2 MSCs通过旁分泌机制改善肾损伤
        1.3.3 MSCs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1.3.4 MSCs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展望
第2章 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抗体
    2.2 实验方法
        2.2.1 HUCMSCs的制备、培养及鉴定
        2.2.2 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2.2.3 实验分组及处理
        2.2.4 血液、尿液及组织标本的收集
        2.2.5 大鼠生化指标检测
        2.2.6 PAS、Masson染色
        2.2.7 免疫组化
        2.2.8 肾组织透射电镜标本制备
        2.2.9 TUNEL染色
        2.2.10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2.2.11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
        2.2.12 统计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HUCMSCs对大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3.2 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2.3.3 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损伤的影响
        2.3.4 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炎症反应的影响
        2.3.5 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2.3.6 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HUCMSCS对高糖高脂刺激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细胞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试剂配制
        3.1.4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3.2 实验方法
        3.2.1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传代,冻存及复苏
        3.2.2 HUCMSCs的培养,传代,冻存及复苏
        3.2.3 HUCMSCs与肾小球系膜细胞共培养体系的构建
        3.2.4 细胞增殖水平测定
        3.2.5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3.2.6 免疫荧光检测系膜细胞Nrf2 的表达
        3.2.7 统计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建立高糖高脂刺激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模型
        3.3.2 h UCMSCs与肾小球系膜细胞共培养体系的构建
        3.3.3 细胞实验分组的确定
        3.3.4 HUCMSCs对高糖高脂刺激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形态的影响
        3.3.5 HUCMSCs对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3.3.6 HUCMSCs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3.4 讨论
    3.5 结论
第4章 HUCMSCS对2 型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细胞
        4.1.3 主要试剂
        4.1.4 实验药物及抗体
    4.2 实验材料
        4.2.1 肾组织核蛋白、浆蛋白的提取
        4.2.2 Nrf2 siRNA干扰
        4.2.3 统计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HUCMSCs对糖尿病大鼠Nrf2 及其下游因子的影响
        4.3.2 HUCMSCs对系膜细胞Nrf2 及其下游因子的影响
        4.3.3 HUCMSCs激活Nrf2 的方式
        4.3.4 Nrf2是hUCMSCs保护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因子
        4.3.5 HUCMSCs激活Nrf2上游PI3K/AKT/mTOR信号通路
    4.4 讨论
    4.5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课题创新性
    5.1 结论
    5.2 课题创新性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力竭运动对氧化三甲胺生成和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氧化三甲胺
        1.4.2 黄素单加氧酶3
        1.4.3 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
        1.4.4 运动对肝脏和肾脏的影响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建立模型
    2.3 取材
    2.4 实验仪器和试剂
    2.5 实验方法
        2.5.1 液相色谱-质谱法
        2.5.2 酶偶联速率法
        2.5.3 酶联免疫分析法
        2.5.4 苏木精-伊红法
        2.5.5 免疫蛋白印迹法
        2.5.6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肝脏和肾脏的HE染色
        3.1.1 肝脏的HE染色
        3.1.2 肾脏的HE染色
    3.2 不同运动模型的血清 TMAO 的浓度
    3.3 不同运动模型的血清尿素的浓度
    3.4 不同运动模型的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
    3.5 不同运动模型中肝脏FMO3 的表达
    3.6 不同运动模型中肾脏OCT2 的表达
4 分析与讨论
    4.1 不同运动刺激下肝脏和肾脏的影响
        4.1.1 不同运动刺激对肝脏的影响
        4.1.2 不同运动刺激对肾脏的影响
    4.2 不同运动模型对血清中TMAO的影响
    4.3 不同运动模型对血清中尿素的影响
    4.4 不同运动模型对血清中胱抑素C的影响
    4.5 不同运动模型对肝脏中FMO3 表达的影响
    4.6 不同运动模型对肾脏中OCT2 表达的影响
    4.7 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地衣芽孢杆菌对热射病大鼠的防护作用及基于肠道屏障与菌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热射病大鼠模型的构建
    引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地衣芽孢杆菌对热射病大鼠的防护作用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地衣芽孢杆菌对热射病大鼠防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肠道损伤在热射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与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4)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致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镉的毒性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1 镉的理化特性
        2 镉的污染状况
        3 镉对机体的损伤
        3.1 镉与肝损伤
        3.2 镉与肾损伤
        3.3 镉与骨损伤
        3.4 镉与脑损伤
        3.5 镉与免疫损伤
        3.6 镉与生殖损伤
        4 镉中毒机理研究
        5 镉解毒剂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α-硫辛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1 α-硫辛酸的理化特性
        2 α-硫辛酸的体内代谢
        3 α-硫辛酸的抗氧化作用
        4 α-硫辛酸的应用
    第三章 绿原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1 绿原酸的理化特性
        2 绿原酸的代谢
        3 绿原酸的作用
        4 绿原酸的应用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第一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暴露下鸡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 样品采集
        2.3 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
        2.4 血清镉含量的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体质量的影响
        3.2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各脏器系数的影响
        3.3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血液红细胞的影响
        3.5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血清中镉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暴露下鸡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的处理与分组
        2.2 肝脏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2.3 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
        3 结果
        3.1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肝脏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3.2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暴露下鸡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染镉鸡肝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2.2 肝脏氧化指标的测定
        2.3 肝脏微量元素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肝脏氧化指标的测定
        3.2 肝脏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染镉鸡肝脏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的处理与分组
        2.2 免疫组化切片的制备
        2.3 引物的设计
        2.4 肝脏组织总RNA的提取
        2.5 RNA的转录
        2.6 qRT-PCR
        2.7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肝脏组织凋亡蛋白Bax的免疫组化结果
        3.2 肝脏线粒体凋亡基因的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蜂胶黄酮对小鼠铅中毒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铅的来源
    1.2 铅的吸收及分布
    1.3 铅的毒性
        1.3.1 神经系统
        1.3.2 肾脏组织
        1.3.3 肝脏组织
        1.3.4 造血系统
        1.3.5 肠道微生物系统
        1.3.6 生殖系统
        1.3.7 其他组织/系统
    1.4 铅暴露对机体的毒性机制
        1.4.1 氧化应激机制
        1.4.2 炎症机制
    1.5 铅中毒机体的治疗及研究现状
    1.6 黄酮类化合物
        1.6.1 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
        1.6.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7 蜂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
        1.7.1 蜂胶的来源和组成
        1.7.2 蜂胶的生物活性
    1.8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8.1 选题依据
        1.8.2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 蜂胶黄酮抗氧化和配位能力的理论研究
    2.1 实验方法
        2.1.1 理论背景
        2.1.2 计算方法
    2.2 结果
        2.2.1 蜂胶黄酮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2.2.2 蜂胶黄酮配位能力的研究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抗氧化能力及其铅配合物光谱特性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3.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对溶液中Pb(Ⅱ)的清除能力
        3.2.2 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及其铅配合物的光谱特性
        3.2.3 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理论分析
        3.2.4 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抗氧化能力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肾脏组织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杨梅素对铅暴露小鼠金属离子的影响
        4.2.2 杨梅素对铅诱导的小鼠肾毒性血清生物标志物的作用
        4.2.3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肾脏组织中MTs水平的作用
        4.2.4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肾脏组织中内源抗氧化剂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
        4.2.5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肾脏组织中炎症的影响
        4.2.6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脏组织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5.1 实验材料及方法
        5.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
        5.2.1 杨梅素对铅暴露小鼠金属离子的影响
        5.2.2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毒性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5.2.3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脏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s)水平的作用
        5.2.4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脏组织中内源抗氧化剂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
        5.2.5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脏组织中炎症的影响
        5.2.6 杨梅素对铅诱导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杨梅素对铅暴露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
    6.1 实验方法
        6.1.1 动物实验设计
        6.1.2 16s rRNA测序分析
    6.2 结果
        6.2.1 OUT分析
        6.2.2 Alpha多样性分析
        6.2.3 分类学组成分析
        6.2.4 Beta多样性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蜂胶乙醇提取物对铅暴露小鼠氧化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7.1 实验材料及方法
        7.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7.1.2 实验方法
    7.2 结果
        7.2.1 蜂胶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7.2.2 小鼠行为学分析
        7.2.3 小鼠组织脏器系数的分析
        7.2.4 血液及组织中Pb含量
        7.2.5 血液及组织中金属离子水平
        7.2.6 血液及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6)葡萄籽原花青素对汞诱导的肉鸡肝肾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汞的概述
        2.1 汞的理化性质与污染
        2.2 汞对饲料的污染
    3 汞在动物体内转运、转化以及残留
        3.1 汞的吸收与转运
        3.2 汞的生物转化
    4 汞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及其毒性机理
        4.1 汞对动物生长性能的损害
        4.2 汞在动物体内的残留
        4.3 汞对动物肝脏的损害
        4.4 汞对动物肾脏的损害
        4.5 汞对动物生殖系统的损害
        4.6 汞对动物免疫系统的损害
        4.7 汞对动物神经系统的损害
        4.8 汞毒性作用机制
    5 汞中毒的防治
        5.1 使用螯合剂
        5.2 使用外源性抗氧化剂
    6 GSPE拮抗汞毒性的效果
    7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仪器设备
    2 主要试剂
    2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3 饲养管理
    4 样品采集
    5 指标测定
        5.1 生长性能的测定
        5.2 组织和饲料中汞残留的测定
        5.3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5.4 肝脏及肾脏病理学切片的制作
        5.5 肝脏、肾脏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5.6 肝脏和肾脏中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检测
    6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日粮中Hg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GSPE的缓解效果
    2 日粮中Hg对肉鸡组织中汞的残留的影响以及添加GSPE的作用
    3 日粮中Hg对肉鸡肝脏的损伤及添加GSPE的缓解效果
        3.1 日粮中Hg和 GSPE处理对肉鸡肝脏组织学的影响
        3.2 日粮中Hg和 GSPE处理对肉鸡血清生化的影响
        3.3 日粮中Hg和 GSPE处理对肉鸡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 日粮中Hg和 GSPE处理对肉鸡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 日粮中Hg对肉鸡肾脏的损伤及添加GSPE的缓解效果
        4.1 日粮中Hg和 GSPE对肉鸡肾脏组织学的影响
        4.2 日粮中Hg和 GSPE对肉鸡肾脏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3 日粮中Hg和 GSPE对肉鸡肾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4 日粮中Hg和 GSPE处理对肉鸡肾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四部分 讨论
    1 日粮中Hg对肉鸡生长性能和组织中汞残留的影响
    2 日粮中Hg对肉鸡肝脏的损伤及可能机制
    3 日粮中Hg对肉鸡肾脏的损伤及可能机制
    4 GSPE缓解Hg对肉鸡的毒性作用
第五部分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Parthanatos在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镉的肾毒性研究进展
        1 镉的理化性质与污染问题
        2 镉致肾毒性损伤的主要临床特征
        3 镉致肾脏的毒性损伤机制
        3.1 氧化应激
        3.2 诱导细胞凋亡
        3.3 诱导细胞自噬
        3.4 钙平衡失调
        3.5 DNA甲基化
    第二章 Partanatos死亡通路的研究进展
        1 Parthanatos简介
        2 Parthanatos死亡方式的形态特征
        3 Parthanatos的机常制
        3.1 PARP-1的过度激活
        3.2 PAR积累和AIF的核转位
        3.3 氧化应激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细胞培养与处理
        1.5 RTCA技术检测细胞增殖
        1.6 CCK-8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
        1.7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1.8 细胞划痕实验
        1.9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
        1.10 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
        1.11 免疫荧光实验
        1.12 qRT-PCR检测mRNA的转录
        1.13 抗氧化性能指标的测定
        1.1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1.1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1.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镉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2.2 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氧化损伤
        2.3 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周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
        3 讨论
    第二章 镉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P-1依赖的Parhanatos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细胞培养与处理
        1.5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1.6 免疫荧光观察PARP-1蛋白的表达及AIF的核转位情况
        1.7 ATP和NAD~+含量的检测
        1.8 siRNA沉默PARP-1基因
        1.9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镉对Parthanatos相关蛋白表达或转位的影响
        2.2 镉对ATP和NAD~+含量的影响
        2.3 抑制PARP-1的表达对Parthanatos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Parthanatos在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细胞培养与处理
        1.5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1.6 免疫荧光实验
        1.7 siRNA沉默PARP-1基因
        1.8 qRT-PCR检测mRNA的转录水平
        1.9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
        1.10 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率
        1.11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PARP-1在镉致DNA损伤中的作用
        2.2 PARP-1对线粒体膜电位和ROS含量的影响
        2.3 Parthanatos在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3 讨论
    第四章 ERK1/2在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Parthanatos和凋亡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细胞培养
        1.5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1.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1.7 免疫荧光实验观察LC3聚点及酸性囊泡的数量变化
        1.8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1.9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镉对ERK1/2活化的影响
        2.2 ERK1/2对Parthanatos的影响
        2.3 ERK1/2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2.4 ERK1/2抑制细胞凋亡的机理
        3 讨论
    第五章 镉致SD大鼠肾脏氧化损伤和凋亡以及PARP-1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动物及试验设计
        1.5 抗氧化性能指标的测定
        1.6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的测定
        1.7 组织学观察
        1.8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1.9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镉对大鼠采食和饮水量的影响
        2.2 镉对大鼠肾脏损伤相关指标的影响及α-LA的保护效应
        2.3 镉与α-LA对肾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4 镉与α-LA对PARP-1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全文结论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探究右美托咪定对LPS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脓毒症的相关概述
    1.2 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的概述
        1.2.1 脓毒症致AKI的研究进展
        1.2.2 脓毒症致AKI的生物标志物
        1.2.3 脓毒症与肾小管细胞损伤
    1.3 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1.3.1 脓毒症致AKI与肾脏微循环
        1.3.2 脓毒症致AKI与炎症反应
        1.3.3 脓毒症致AKI与氧化应激
        1.3.4 脓毒症致AKI与线粒体动力学
        1.3.5 脓毒症致AKI与线粒体功能障碍
        1.3.6 脓毒症致AKI与细胞凋亡
    1.4 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中线粒体动力学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1.4.1 细胞内钙超载与线粒体动力学
        1.4.2 SITR1/PGC-1α通路与线粒体动力学
    1.5 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的治疗进展
        1.5.1 液体复苏
        1.5.2 血管活性药物
        1.5.3 药物治疗策略
        1.5.4 RRT疗法
    1.6 右美托咪定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1.6.1 DEX与微循环障碍
        1.6.2 DEX与炎症反应
        1.6.3 DEX与氧化应激
        1.6.4 DEX与细胞凋亡
        1.6.5 DEX与线粒体功能障碍
        1.6.6 DEX与 SIRT1/PGC-1α通路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细胞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药品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在体试验分组及模型建立
        2.2.2 大鼠尿液、血液及肾脏组织的收集
        2.2.3 大鼠肾脏功能的检查
        2.2.4 大鼠血清/细胞培养液炎症因子检查
        2.2.5 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2.2.6 大鼠肾组织/细胞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
        2.2.7 TUNEL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检测
        2.2.8 大鼠肾组织线粒体形态和MMP检测
        2.2.9 大鼠肾组织线粒体功能检测
        2.2.10 大鼠肾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检测
        2.2.11 大鼠肾组织免疫组化检测
        2.2.12 大鼠肾组织免疫荧光双染和三染观察
        2.2.13 小干扰RNA(siRNA)转染
        2.2.14 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
        2.2.15 NRK-52E细胞培养及分组
        2.2.16 乳酸脱氢酶(LDH)的检测
        2.2.17 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
        2.2.18 细胞线粒体形态和MMP的检测
        2.2.19 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检测
        2.2.20 细胞内ROS和线粒体ROS含量的测定
        2.2.21 细胞免疫荧光单/双染检测
        2.2.22 细胞内Ca~(2+)浓度检测
        2.2.23 大鼠肾脏/细胞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2.24 大鼠肾脏/细胞蛋白样品的制备及Western blot实验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DEX对 AKI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
    3.2 DEX对 AKI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3.3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3.3.1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
        3.3.2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3.4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3.5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5.1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情况的观察
        3.5.2 DEX对 AKI大鼠肾脏线粒体凋亡途径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3.5.3 DEX对 AKI大鼠肾脏线粒体凋亡途径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3.5.4 DEX对 AKI大鼠肾脏Bax与线粒体共定位的影响
    3.6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线粒体的影响
        3.6.1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线粒体结构的影响
        3.6.2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3.7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
        3.7.1 DEX对 AKI大鼠肾脏线粒体分裂和融合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3.7.2 DEX对 AKI大鼠肾脏线粒体分裂和融合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3.7.3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Drp1与Fis1 和线粒体共定位的影响
    3.8 DEX对 AKI大鼠肾组织CaMKII和 Calcineurin的影响
        3.8.1 DEX对 AKI大鼠肾组织CaMKII和 Calcineurin蛋白表达的影响
        3.8.2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CaMKII基因表达的影响
        3.8.3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p-CaMKII定位表达的影响
        3.8.4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Calcineurin活性的影响
    3.9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SIRT1/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3.9.1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SIRT1和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
        3.9.2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SIRT1和PGC-1α基因表达的影响
        3.9.3 DEX对 AKI大鼠肾脏组织SIRT1和PGC-1α定位表达的影响
    3.10 Drp1、SIRT1和PGC-1α最佳有效序列的筛选
        3.10.1 Drp1、SIRT1和PGC-1αmRNA的不同序列表达情况
        3.10.2 Drp1、SIRT1和PGC-1α蛋白表达情况
    3.11 DEX拮抗LPS致 NRK-52E细胞毒性检测项目结果
        3.11.1 不同浓度LPS刺激对NRK-52E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11.2 不同浓度DEX对 LPS诱导NRK-52E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12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形态改变的影响
    3.13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LDH释放的影响
    3.14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3.15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3.16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凋亡的影响
        3.16.1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凋亡的观察
        3.16.2 DEX对 LPS诱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16.3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Bax与线粒体共定位的影响
    3.17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3.17.1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线粒体结构的影响
        3.17.2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3.18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
        3.18.1 DEX对 LPS诱导的线粒体分裂和融合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3.18.2 DEX对 LPS诱导的线粒体分裂和融合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3.18.3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Drp1 与线粒体共定位的影响
        3.18.4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Mfn2 与线粒体共定位的影响
    3.19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内Ca~(2+)稳态失衡的影响
        3.19.1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内Ca~(2+)水平变化的影响
        3.19.2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CaMKII蛋白表达的影响
        3.19.3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p-CaMKII荧光表达的影响
    3.20 SIRT1/PGC-1α通路在DEX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平衡中的作用
        3.20.1 DEX对 LPS诱导的SIRT1和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
        3.20.2 DEX对 LPS诱导的NRK-52E细胞SIRT1 荧光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动物模型建立及药物剂量时间选择依据
    4.2 NRK-52E细胞选择依据及药物剂量筛选
    4.3 DEX对 LPS诱导的大鼠AKI肾功能的影响
    4.4 DEX对 LPS诱导的大鼠AKI肾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4.5 DEX对 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4.6 DEX对 LPS诱导的氧化应激的影响
    4.7 DEX对 LPS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
        4.7.1 DEX对 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4.7.2 DEX对 LPS诱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4.8 DEX对 LPS诱导的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4.8.1 DEX对 LPS诱导的线粒体结构损伤的影响
        4.8.2 DEX对 LPS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
    4.9 DEX对 LPS诱导的线粒体动力学失衡的影响
    4.10 Ca~(2+)介导的信号转导参与DEX干预LPS诱导Drp1 磷酸化
    4.11 SIRT1/PGC-1α通路在DEX干预LPS诱导线粒体动力学失衡中的作用
5 结论
    特色与创新之处
    研究不足之处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PXR/AKR1B7信号通路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PXR在急性肾损伤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PXR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PXR在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AKR1B7 介导PXR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研究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主要英文缩略词
综述 孕烷X受体的生物学功能与疾病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
致谢

(10)线粒体自噬调控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镉致鸡肝脏损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镉的概述
        1.1.1 镉的应用现状
        1.1.2 镉的储量分布及污染现状
        1.1.3 镉的危害
    1.2 镉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1.2.1 镉的肝脏毒性
        1.2.2 镉肝毒性的机理
    1.3 镉对肝脏炎症的影响
        1.3.1 NLRP3炎症小体的概述
        1.3.2 镉对肝脏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1.4 镉对肝脏线粒体的影响
        1.4.1 镉对肝脏线粒体结构的影响
        1.4.2 镉对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1.4.3 镉对肝脏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1.5 线粒体自噬与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关系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主要材料与试剂
    2.3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制备
        2.3.1 鸡Parkin和 PINK1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2 鸡Parkin和 PINK1 抗原多肽的制备
        2.3.3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3.4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检测
        2.3.5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的检测
    2.4 动物试验与检测方法
        2.4.1 动物分组及处理
        2.4.2 动物试验技术路线
        2.4.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4 试验动物临床症状观察
        2.4.5 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2.4.6 肝脏形态学观察
        2.4.7 肝脏镉含量及元素稳态的检测
        2.4.8 肝脏解毒代谢功能的检测
        2.4.9 肝脏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水平的检测
        2.4.10 肝脏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检测
        2.4.11 肝脏线粒体自噬的检测
    2.5 细胞试验与检测方法
        2.5.1 LMH细胞的培养
        2.5.2 LMH细胞的处理
        2.5.3 细胞试验技术路线
        2.5.4 LMH细胞形态的观察
        2.5.5 LMH细胞活性的检测
        2.5.6 LMH细胞炎性因子释放的检测
        2.5.7 LMH细胞NLRP3 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检测
        2.5.8 LMH细胞NLRP3 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检测
        2.5.9 LMH细胞mtDNA拷贝数的检测
        2.5.10 LM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
        2.5.11 LMH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检测
        2.5.12 LMH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的检测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鸡Parkin和 PINK1 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3.1.1 鸡Parkin和 PINK1 生物信息学分析
        3.1.2 鸡Parkin和 PINK1 多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3.2 镉致鸡肝脏毒性的检测结果
        3.2.1 临床症状的观察结果
        3.2.2 体重、鸡冠大小、胫骨长度的检测结果
        3.2.3 肝脏重量和脏器系数的检测结果
        3.2.4 肝功能的检测结果
        3.2.5 肝脏形态学的观察结果
        3.2.6 肝脏镉蓄积量和元素稳态的检测结果
        3.2.7 肝脏解毒代谢功能的检测结果
        3.2.8 肝脏氧化与抗氧化水平的检测结果
        3.2.9 镉致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检测结果
        3.2.10 镉致鸡肝脏线粒体自噬的检测结果
    3.3 镉致LMH细胞损伤的检测结果
        3.3.1 LMH细胞损伤的检测结果
        3.3.2 LMH细胞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的检测结果
        3.3.3 LMH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检测结果
    3.4 线粒体自噬干预后镉致LMH细胞毒性的检测结果
        3.4.1 CCCP的浓度的筛选
        3.4.2 线粒体自噬干预后镉暴露LMH细胞损伤的检测结果
        3.4.3 线粒体自噬干预后镉暴露LMH细胞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的检测结果
        3.4.4 线粒体自噬干预后镉暴露LMH细胞线粒体自噬的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鸡PINK1和Parkin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1.1 鸡PINK1和Parkin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4.1.2 鸡PINK1和Parkin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2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毒性的影响
        4.2.1 镉暴露对鸡肝脏损伤的影响
        4.2.2 镉暴露对鸡肝脏元素稳态的影响
        4.2.3 镉对鸡肝脏解毒代谢功能的影响
        4.2.4 镉暴露对鸡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4.2.5 镉暴露对LMH细胞损伤的影响
    4.3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4.3.1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4.3.2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4.4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4.4.1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4.4.2 镉暴露对鸡肝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4.5 线粒体自噬对镉致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锰对大鼠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及锌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聂萍. 吉林大学, 2021(01)
  • [2]力竭运动对氧化三甲胺生成和代谢的影响[D]. 孙雪亭.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3]地衣芽孢杆菌对热射病大鼠的防护作用及基于肠道屏障与菌群的机制研究[D]. 李磊.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4]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致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D]. 常晓翠. 扬州大学, 2020
  • [5]蜂胶黄酮对小鼠铅中毒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王倩. 西北大学, 2020(01)
  • [6]葡萄籽原花青素对汞诱导的肉鸡肝肾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D]. 位晓甜.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7]Parthanatos在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D]. 罗通旺. 扬州大学, 2020
  • [8]基于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探究右美托咪定对LPS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D]. 冯秀晶.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9]PXR/AKR1B7信号通路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孟霞.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6)
  • [10]线粒体自噬调控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镉致鸡肝脏损伤中的作用[D]. 张丛.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标签:;  ;  ;  ;  ;  

锰对大鼠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及锌的保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