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铝箔盖材料

复合铝箔盖材料

一、复合铝箔封盖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冯翠云[1](2020)在《铝箔盒形件成形数值模拟及模具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以厚度为0.15 mm的8011-O铝箔盒形件为研究对象,利用DYNAFROM有限元软件对铝箔盒形件的冲压成形进行数值模拟,确定合理的零件结构、冲压工艺和模具结构,并通过铝箔盒形件试制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的合理性。最终,模拟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合理的拉深间隙和组合式压边圈,可在不同区域获得不同的压边力来控制材料的流动,并结合合理的模具结构,最终获得合格的产品。数值模拟结果和产品试制结果的对比表明,数值模拟计算和试制产品的结果基本一致,试制结果表明,零件结构、成形工艺和模具设计合理,为类似铝箔盒形件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设计新思路和新方法。

冯亚芳[2](2020)在《药包材对标技术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药品包装伴随药品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是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玻璃容器、塑料容器及密封件在药包材中占很大一部分。论文选择玻璃材料制成的安瓿、输液瓶、注射剂瓶,塑料材料制成的输液或注射用塑料容器,输液瓶和注射剂瓶所用密封件即铝盖和铝塑组合盖产品为对标对象,查阅并分析其产品的国内外标准,依据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与国内标准,研究确定这些产品的对标标准清单和对标技术方案。根据检索的标准,其主要针对ISO标准与YBB标准中的性能指标和规格尺寸进行对标分析,结果如下:1.安瓿:ISO 9187-1-2010、ISO 9187-2-2010与国内安瓿标准对标分析,ISO标准点刻痕安瓿的折断力小;YBB标准的性能要求比ISO标准多;退火质量ISO标准不超过50nm/mm,YBB标准要求不超过40nm/mm;规格尺寸外径、高度和厚度存在较大差距。2.玻璃输液瓶:ISO 8536-1-2011与YBB标准对标分析,YBB标准耐水解性、耐内压力、耐热冲击和退火处理与ISO标准要求相同;YBB标准对鉴别、合缝线、刻度线、字、标记、121℃/98℃颗粒耐水性、热稳定性、砷、锑、铅、镉浸出量有要求,ISO标准中无要求;标准中相同的A型瓶,ISO标准多了容量为125ml的规格;YBB标准中增加了瓶口外径、瓶口内径、瓶壁厚、瓶底厚和质量,ISO标准中无要求。3.玻璃注射剂瓶:管制注射剂瓶ISO 8362-1-2018、模制注射剂瓶ISO 8362-4-2011与YBB标准对标分析,鉴别、121℃颗粒耐水性和砷、锑、铅、镉浸出量等性能YBB标准有要求,ISO标准无要求;规格尺寸YBB标准中无4ml、6ml、50ml和100ml,但有5ml和7ml,尺寸指标和大小有差异;模制玻璃注射剂瓶ISO标准耐水解性高于低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YBB标准。4.塑料容器:ISO 15747-2018与YBB标准对标,YBB标准指标要求更多,对悬挂力、氧气氮气透过量、拉伸强度、热合强度、透光率、细胞内毒素、生物试验、贮藏以及溶出物试验中的澄清度和颜色作出要求,ISO标准未作要求。5.铝塑组合盖:ISO 8536-7-2009、ISO 10985-2009、ISO 8872-2003与YBB00402003-2015对标分析,ISO 8362-6-2010、ISO 8362-7-2006与YBB00372003-2015对标分析,YBB标准未对一般要求、材料和加工质量要求;YBB标准与ISO标准开启力中的塑料件去除力最大值相同,但ISO标准未对塑料件去除力最小值和撕片撕开力要求;铝件材料机械性能,ISO标准分等级要求更详细;输液瓶用铝塑组合盖公称尺寸为28mm的部分尺寸大小有差异。注射瓶用铝塑组合盖尺寸仅公称尺寸13㎜的d2max不同。6.铝盖:ISO 8362-3-2001、ISO 8872-2003与YBB00082005-2015对标分析,ISO 8536-3-2009与YBB00092005-2015对标分析,铝盖外观ISO标准允许少量残余润滑剂,YBB标准要求无残留润滑剂;注射瓶用铝盖开启力、尺寸指标和大小基本相同。输液瓶用铝盖接桥断裂力和全开力大小范围相同,ISO标准中要求了三件组合铝盖将A型推入F型的保护帽中的最小力,YBB标准未作要求。YBB标准与ISO标准盖型有所不同,相同盖型尺寸大小不同,部分尺寸指标YBB标准是具体数值大小,ISO标准给出的数值范围。

谢欣[3](2020)在《铝箔隔热气泡膜复合保温被的研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提高夜间温室前屋面的保温效果,研制一款保温效果好、防水性能高、轻质高强、成本较低的新型复合保温被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合适材料制作保温被,在室内对其进行防水、机械强度等性能分析试验,并将选出综合性能最好的铝箔隔热气泡膜复合保温被与针刺毡保温被进行保温、节能和经济成本的对比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对比得出铝箔隔热气泡膜复合保温被为良好的保温隔热材料;利用重量法、双向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单位面积质量测试来比较保温被在防水、机械强度、单位面积质量方面的性能。经过测试对比,铝箔隔热气泡膜复合保温被的吸水率为5.5%,断裂强度为305 N/cm,单位面积质量为1560 g/m2。(2)将两种保温被分别覆盖在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两个日光温室上,通过监测温室内外的热环境,分析两种保温被的保温效果。经过对比,覆盖铝箔隔热气泡膜复合保温被的温室保温效果优于覆盖针刺毡保温被的温室。(3)利用理论计算公式和实测温室内温度数据,计算并对比在三种不同天气下的铝箔隔热气泡膜复合保温被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在晴天、阴天、雪天三种天气下的铝箔隔热气泡膜复合保温被的节能率分别为7%、4%、4%,且在晴天的节能效果最好。(4)对两种保温被进行成本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铝箔隔热气泡膜复合保温被的综合成本偏低,适合进行推广和使用。

刘灿宾[4](2020)在《新型粘结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是目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锂二次电池。相对于石墨和硅来说,Si Ox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比容量和较低体积膨胀率等优势。然而,在高面载量下Si Ox电极的整体体积变化易导致其电极结构破坏,循环性能难以保持。锂硫电池中的硫虽然成本低、容量高,但是其导电性差,而且充放电过程中多硫化物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和穿梭,会导致活性材料损失、库伦效率降低等问题。本文通过着手于电极中粘结剂的设计和合成来解决上述问题,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软硬弹塑性策略”,选取热塑性聚氨酯(TPU)和糠醇(FA)原位聚合构建一种软硬弹塑性交联复合的三维网络粘结剂(TPU-PFA),并将其应用于高面载量Si Ox负极:主要研究了不同配比对TPU-PFA粘结剂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方面的影响。通过一系列机械性能测试可知:在不同比例的粘结剂中,纯TPU的弹性最大,纯PFA的塑性最大,经过复合优化的TPU-PFA粘结剂兼具软硬弹塑性并且其不可逆形变较小,粘结力较强;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该TPU-PFA粘结剂的电极具有显着提升的比容量,在面载量为3.0 mg cm-2时,在100 m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70圈后,比容量仍有600 m Ah g-1,容量保持率高达90%,面容量密度达2.2 m Ah cm-2。(2)通过丁二酸酐(SA)原位交联季铵盐阳离子淀粉(QCS)形成了一种多维网络粘结剂(SA-QCS),并将其用于锂硫电池的硫正极:通过溶胀性能测试表明SA-QCS聚合物膜呈现出良好的成膜性和致密性;红外光谱表明SA-QCS结构中形成新的酯键,证明QCS可以被SA交联;剥离测试表明SA-QCS粘结剂不仅可以有效地结合S/C颗粒,而且与QCS和PVDF粘结剂相比,与涂炭铝箔表面的相互作用也要强得多;多硫化物吸附试验表明,SA-QCS对多硫化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A-QCS@S/C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循环性能,在0.2C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仍可获得700 m Ah g-1的比容量,而QCS@S/C和PVDF@S/C电极在同样条件下仅剩495 m Ah g-1和427 m Ah g-1。

符译元[5](2020)在《Mg-Zr(-O)复合薄膜的制备、结构调控与脱氢性能》文中研究指明Mg具有高的理论储氢密度(7.6 wt.%),制备成本低,资源丰富并且对环境无毒害,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储氢材料。然而Mg H2的热力学非常稳定,需要在300~400℃下才能脱氢;Mg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较差,这些缺点严重阻碍了Mg基储氢材料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常用纳米结构化、添加催化剂、合金化、形成复合结构、改变反应路径等改性方法来改善Mg基储氢材料的吸放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Zr已被证实为一种可以有效催化Mg的吸放氢反应的添加剂。然而,目前关于Mg-Zr(-O)储氢体系的研究仍较少,少有研究者深入分析其微观结构与储氢性能之间的关系,关于Mg-Zr储氢体系的催化机理研究也较罕见。如制备添加催化剂的Mg基薄膜,可以同时实现纳米化、添加催化剂、形成复合结构的协同改性,更大程度地改善Mg的吸放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因此,本文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Mg-Zr(-O)复合储氢薄膜,在纳米尺度上对其进行成分和结构调控,通过XRD,SEM,TEM,储氢性能测试等方法来综合研究薄膜的微观形貌、结构以及储氢性能之间的关系,对薄膜的储氢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对各靶材的溅射功率进行了探索,得到了相对合适的溅射功率搭配。制备了不同Zr O2含量的Mg/Zr O2八层膜,发现这些薄膜即使在250℃下都难以吸氢,并且Zr O2含量增加后更难氢化。Zr O2的掺杂表现出了阻氢的效果,这与Zr O2的晶体结构和厚度有关。为了降低界面能,在Mg层上溅射的Zr O2倾向于由m-Zr O2转变为与Mg的晶格常数更接近的t-Zr O2。研究表明,t-Zr O2由于易形成可以捕H原子的氧缺位而被认为是一种阻氢材料。另外,Zr O2夹层的存在形式使得Zr O2的分布过于集中,连续致密的Zr O2层对H原子的扩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从而产生了阻氢的效果。其次,我们制备了一系列Mg/Zr八层膜,发现它们表现出比纯Mg更好的脱氢性能。其中Mg0.92Zr0.08八层膜具有最快的脱氢速率和最大的脱氢量,并且在167℃下可以开始脱氢,脱氢峰值250℃。在Mg层和Zr层的界面处形成了Mg-Zr异质共格界面,这些Mg-Zr界面的形成提供了Mg/Mg H2的形核位点和H原子的扩散通道,界面处存在的应变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Mg H2的热力学稳定性。然而,Zr含量越多,Mg/Zr八层膜的脱氢速率越慢,脱氢量越少;脱氢温度逐渐升高,依次为250℃,274℃,308℃。在Mg-Zr界面数量固定的Mg/Zr八层膜中,Zr含量的增加是通过Zr层厚度的增加而实现的,过厚的Zr层以及少量Zr O2的存在对脱氢过程中H原子的扩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最后,通过半共溅射的工艺方法制备得到具有特殊Mg-Zr调制结构的Mg-Zr半共溅射薄膜。该调制结构以3~4个Mg(0002)原子层加1~2个Zr(0002)原子层为周期,Mg层和Zr层交错堆垛而成。氢化后,薄膜的择优取向由Mg-Zr(0002)转变为Mg-Zr-H(111),同时整体保持着调制结构。Mg-Zr-H(111)在脱氢后又恢复为Mg-Zr(0002),其中微量H原子的残留导致了Mg-Zr(0002)衍射峰的左移。Mg-Zr半共溅射薄膜中大量Mg-Zr(-H)异质共格界面的存在提供了许多的Mg/Mg H2形核位点和H原子的扩散通道,其中蕴含的微应变也降低了Mg H2的热力学稳定性。这也是Mg-Zr半共溅射薄膜在室温下即可吸氢,并且脱氢性能优异的主要原因。与在150℃下氢化的薄膜相比,在室温下氢化的薄膜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脱氢,其中Mg0.83Zr0.17表现出最低的脱氢温度,在80℃就能开始脱氢,164℃时达到脱氢峰值;Mg0.75Zr0.25在86℃下开始脱氢,脱氢峰温度为163℃;Zr含量最低的Mg0.87Zr0.13的脱氢温度最高,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分别为90℃和181℃,但仍远低于纯Mg的脱氢温度。Zr的掺杂对Mg在低温下的脱氢反应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在250℃时,Mg-Zr半共溅射薄膜表现出快速的脱氢动力学,并且由于Zr的原子序数较大,薄膜的脱氢量随Zr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在这些薄膜中,Mg0.83Zr0.17表现出最佳的综合脱氢性能,它具有比Mg0.87Zr0.13更迅速的脱氢动力学和比Mg0.75Zr0.25更大的脱氢量。

赵航[6](2019)在《固态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检测水果表面农药残留的研究》文中指出农药残留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期食用农残超标的食品可能引起慢性中毒,危及生命健康。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因其独特的简便、快速、无损和光谱指纹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领域。但SERS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本文针对水果表面农药残留检测的需求,通过研究和开发新型固态基底的方式推进SERS技术的实用化进程。首先,基于SERS电磁增强机制,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对不同形貌、不同大小纳米结构的局域等离子体共振电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局域电场强度随纳米粒子形貌、距离和入射电场偏振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设计以银纳米结构为主并通过金核生长法控制整体形貌均匀度的纳米粒子开发路线,为新型活性基底的开发奠定基础。然后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通过B3LYP泛函对福美双、三环唑、抑霉唑和苯并咪唑四种水果常用的农药进行拉曼光谱理论计算。通过理论光谱、固态常规光谱与SERS光谱的匹配,确定拉曼光谱特征峰位置与分子振动模式间的归属关系,为后续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采用柠檬酸钠与抗坏血酸混合还原硝酸银的湿化学方法制备单分散溶胶态银纳米球结构。然后利用硅片的辅助作用,通过郎缪-舍费尔(LangmuirSchaefer)水平附着沉积法将银纳米球自组装单层膜转移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片上开发新型贴片式固态基底。利用PDMS材料柔软透明的特性实现被测水果表面的无预处理原位检测。银纳米球PDMS基底对罗丹明6G(R6G)探针的增强因子(EF)达到6.06′105,并且最低检测浓度10-8 mol/L。对苹果表面福美双和三环唑农药的无预处理原位检测分析过程在10 min内即可实现,充分体现了SERS技术现场、快速的优势。再次,通过在金纳米球上以双注法外延生长银壳层的方式制备形貌均匀的银纳米立方体,并利用立方体棱角位置由于尖端电荷富集效应导致的局域电场强度提升达到提高PDMS基底增强能力的目的。新型银纳米立方体基底对R6G探针的增强因子提高到2.75′106,相较于银纳米球PDMS基底提高了1个数量级。对苹果、柑橘和番茄三种水果表面抑霉唑农药的原位检测限均可达到2 mg/L。最后,设计并制备了银包金纳米棒热收缩聚苯乙烯(TSP)高增强SERS活性基底。通过金纳米棒核心控制纳米粒子均匀度,并通过控制银纳米壳层厚度调节纳米粒子吸收峰位置,实现与激发光源785 nm波长间的共振吸收匹配;又通过聚苯乙烯材料受热收缩产生立体褶皱的特性提升纳米结构的区域密度,两者共同作用将基底的增强因子提升到了107量级。简单预处理后,实际对苹果表面苯并咪唑农药残留量的检测限为0.071 mg/kg,经过萃取效率矫正后回收率范围89.8%-111.7%之间。检测结果表现良好,充分展示了基底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应用潜力。

何俊俊[7](2019)在《柔性纺织材料的性能及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我国经济大跃进的同时促进着建筑群的快速矗立,纺织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多功能的柔性纺织复合材料(建筑膜材)颇受建筑行业的青睐。本文从柔性纺织材料在建筑上的实际应用出发,选取有代表性的建筑膜材(铝箔、PVC、PTFE建筑膜材),按照相关标准,研究探讨柔性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热防护性能等,并且针对不同季节温度下,柔性纺织材料的隔热性弊端,提出“篷材层合结构”概念,依据正交实验,研究其它因素对于隔热性能的影响。建立柔性隔热材料传热模型,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屋顶隔热节能的基本要求,对屋顶隔热构造模式进行分析,并计算了不同构造模式的热工性能参数,将隔热优化进一步体现在绿色环保中。首先按照相关测试标准,对这几种膜材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包括:材料的外貌形貌、红外光谱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防水性能测试、阻燃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特征峰与PVC、PTFE的分子结构相同;扫描电镜可以看到基布纤维、涂层合界面,且涂层部分有一些小颗粒和小孔洞;铝箔、PVC、PTFE膜材的表面抗湿性能较好,均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PTFE膜材的拉伸性能最好、PVC膜材的撕裂性能最优,且3种膜材的经纬向强力差异不大;铝箔膜材属于可燃材料,PVC膜材的极限氧指数为2933,达到难燃等级,PTFE膜材极限氧指数为4143,达到不燃等级。且每种材料的厚度与阻燃性能几乎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对于同一种材料,厚度越大,阻燃性能越好。对于热学方面,铝箔膜材的热分解温度在225℃左右,PVC膜材的热分解温度在250℃左右,PTFE膜材的热分解温度在500℃左右,综合来看PTFE膜材的耐高温性能在几种材料中属于最好的。PTFE建筑膜材的综合保温值Z较其他两种材料而言较小,其薄型PVC建筑膜材0.65mm最高。对于“篷材层合结构”而言,间隔距离、材料、厚度均是影响隔热性的因素,其中,间隔距离(夹杂静止空气量大小)为主要影响因素。当光照时间增加时,隔热材料的温升率是上升的,依据隔热材料传热原理,温度的改变对于对流传热基本无影响,但对气相导热和热辐射的影响比较大;铝箔、PVC、PTFE建筑膜材料热导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气温比较大时会使膜材内部分子热运动增强,材料的热导率会增大,铝箔主要归于气相导热和热辐射的作用、PVC、PTFE建筑膜材主要归于热辐射的作用。分析传热过程的3种方式:固体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给出了“篷材层合结构”隔热原理。建立柔性隔热材料传热模型,对不同层合膜材导热系数进行理论计算,并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传热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出不同层合膜材的传热系数,与标准节能传热系数(0.9W/m2·k)做对比,发现单层膜材的传热系数(5.535W/m2·k)大于标准值,部分层合膜材(0.5770.582W/m2·k)比节能建筑标准规定的屋顶传热系数小。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考虑,“2层薄型PVC+4cm静止空气”传热系数最小,节能率达35.84%,反映出该“层合结构”建筑膜材在用于绿色建筑屋顶时,隔热性能满足且优于节能标准。图25幅,表16个,参考文献93篇。

廖帅[8](2019)在《热带铝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热带铝是一种新型的药品包装复合材料,其优异的阻隔性能和成型性能成为软包装领域研究的热点。云南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拟研发和生产用于药品包装的热带铝包装材料,本文以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检测条件为基础,对热带铝的复合配方、复合工艺、产品性能等进行实验研究。(1)首先针对热带铝软包的工艺特点和产品特点,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掌握热带铝生产的工艺特点和技术关键;同时对某企业的现有生产设备和工艺环节进行详细地现场调研,对其现有其他包装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梳理,为研究和实验热带铝的配方和工艺奠定了基础。(2)其次根据热带铝的包装功能要求,结合某企业的现场实际条件,提出了八种热带铝的复合方案,对八种方案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分析,决定对四种方案进行了实验复合。根据复合方案选择相关的医用复合原材料,在高洁净度车间实现了对四种复合方案的实验,并获得相应的实验样品。(3)最后以药品包装的标准对试制的四种新型热带铝样品进行性能检测和分析,重点对热合强度、阻隔性能、剥离程度三个指标进行了测试和评价,讨论各种参数与性能的影响关系,结合实验工艺对其复合工艺进行改进。(4)结合实验结果和样品在药品包装的实际效果,确定最终的生产复合方案为:采用铝箔65um、聚酰胺PA25、丙烯酸VC胶的热带铝复合方案。对四种实验样品的复合工艺进行了调整,形成一套完整的铝箔65um热带铝复合工艺方案,该公司已经采用该方案进行批量生产。本文研究的新型热带铝复合工艺和产品,在某企业得到了应用,取得较好的效益。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对复合软包装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一定参考价值。

刘彬[9](2019)在《锂硫电池用聚合物粘结剂及改性隔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锂硫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体系,具有极大的潜力,其拥有理论比容量和比能量高,活性物质资源丰富,价廉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诸多关注。然而,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仍旧需要克服许多阻碍,活性物质及电池放电终产物具有绝缘性,中间产物长链多硫化物引起的“穿梭效应”,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等,这些都会引起活性物质在循环过程中的损失,并影响电池容量的释放及稳定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将聚合物作为粘结剂应用在锂硫电池正极,并对电池的隔膜进行改性,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比容量以及循环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聚硫橡胶(Thiokol)作为锂硫电池的新型粘结剂。聚硫橡胶中的巯基可以将溶于电解液的长链多硫化锂剪短,使其成为不溶于电解液的短链多硫化锂,从而减少多硫化锂的穿梭,提升电池的比容量及稳定性。在0.1 C的恒流充放电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819 mAh/g,经过200次长循环后仍然具有501 mAh/g的可逆比容量。0.1 C到1 C的倍率测试表明,经过大倍率循环后的循环可逆性高达90.9%,较传统锂硫电池体系有了显着提高。2、采用长链烷基质子酸来掺杂聚苯胺,制备聚苯胺类流体(LCPANI)来作为锂硫电池的新型粘结剂。掺杂态聚苯胺的导电性可以为电极提供离子电子传输通道,长链烷基可以减少聚苯胺分子脆性,缓解体积膨胀,从而提高电池性能。在0.1 C的倍率下,以LCPANI作为粘结剂的电池达到了944 mAh/g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在高倍率1 C下,容量保持率高达84.3%,平均单次循环容量衰减仅为0.003%,表明了LCPANI在提高离子和电子导通性的同时能够保持电池结构的稳定。在0.1 C到1 C的不同倍率测试中,以LCPANI为粘结剂的电池也表现出比传统锂硫电池更好的容量恢复性能,得到了高达94.5%的循环可逆性。3、采用硅烷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和对氨基苯硫酚分别接枝在酸化碳纳米管表面,制备巯基化碳纳米管(CNTs-SH)。X射线衍射(XRD)、拉曼测试、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表明巯基化碳纳米管制备成功。将制备的CNTs-SH与LCPANI混合后涂覆在锂硫电池聚丙烯(PP)隔膜表面进行改性。碳纳米管表面的巯基可以剪短长链多硫化物减少其穿梭。碳纳米管本身还能作为上层集流体增加集流体面积,为反应提供更多位点。4、两种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对氨基苯硫酚巯基化的碳纳米管改性隔膜锂硫电池循环前后碳硫元素比值的降低,表明改性隔膜能够减少长链多硫化物的穿梭。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两种巯基化碳纳米管改性隔膜与上一章的原始隔膜的电池相比具有更好的电性能,0.1 C下初始比容量分别高达967.9mAh/g和972.4 mAh/g,高倍率1 C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也分别达到588 mAh/g和728 mAh/g。热收缩性能的测试中,温度升至155时,原始隔膜收缩率高达43%,而两种改性隔膜的收缩率仅为22.3%和26%,表明改性隔膜的热尺寸稳定性有所增强,从而有助于保证电池的安全。5、分别采用重氮盐接枝和酰化法,将对氨基苯磺酸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得到磺酸基团接枝的磺化碳纳米管(SCNTs)。XRD、拉曼测试、红外光谱、XPS、TEM以及SEM图表明两种方法都已经分别实现了磺酸基团的成功接枝。将制备的SCNTs与LCPANI混合后涂覆在锂硫电池隔膜表面进行改性。带负电的磺酸基团可以通过静电斥力抑制多硫化物阴离子的穿梭,也可以与掺杂态聚苯胺形成离子键,有利于电池内部结构稳定。碳纳米管本身还能作为上层集流体增加集流体面积,为反应提供更多位点。6、两种重氮盐接枝和酰化法磺化碳纳米管改性隔膜锂硫电池循环前后碳硫元素比值的降低,表明改性隔膜能够减少长链多硫化物的穿梭。两种方法磺化碳纳米管改性隔膜与第三章的原始隔膜的电池相比,电性能方面都有所提高,0.1C下初始比容量分别高达1087.5 mAh/g和1032.8 mAh/g,高倍率1 C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也分别高达972 mAh/g和969 mAh/g。隔膜的吸液率测试表明两种改性隔膜都能够强化其吸收电解液的能力,相比于原始隔膜的83.2%,改性隔膜的吸液率分别高达100.5%和101.2%,更加有利于离子的传输,进而提升电池容量及稳定性。

陈昌杰[10](2017)在《功能性塑料包装薄膜》文中指出论述了功能性包装薄膜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功能性包装薄膜的常用制备方法和功能性包装薄膜的应用效果,以阻隔性功能性薄膜为例,对功能性包装薄膜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二、复合铝箔封盖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合铝箔封盖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1)铝箔盒形件成形数值模拟及模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零件原结构及工艺分析
2 零件结构和成形工艺改进
3 落料拉深翻边卷边复合模结构
4 结语

(2)药包材对标技术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药品玻璃包装材料及容器
        1.2.1 现状
        1.2.2 分类
    1.3 药品塑料包装容器材料及容器
        1.3.1 现状
        1.3.2 组成结构
    1.4 国内外药品包装材料及容器标准情况
        1.4.1 国内药包材标准
        1.4.2 国外药包材标准
    1.5 研究内容
2 药用玻璃容器对标分析
    2.1 安瓿玻璃对标分析
        2.1.1 国内外安瓿玻璃标准现状
        2.1.2 国内外安瓿玻璃指标对标分析
    2.2 玻璃输液瓶对标分析
        2.2.1 国内外玻璃输液瓶标准现状
        2.2.2 国内外玻璃输液瓶指标对标分析
    2.3 管制玻璃注射剂瓶指标对标分析
        2.3.1 国内外管制玻璃注射剂瓶标准现状
        2.3.2 国内外管制玻璃注射剂瓶指标对标分析
    2.4 模制玻璃注射剂瓶指标对标分析
        2.4.1 国内外模制玻璃注射剂瓶标准现状
        2.4.2 国内外模制玻璃注射剂瓶指标对标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药用塑料容器及密封件对标分析
    3.1 国内外药用塑料容器及铝塑组合盖标准情况
    3.2 输液塑料容器对标分析
        3.2.1 国内外输液塑料容器标准现状
        3.2.2 国内外输液塑料容器指标对标分析
    3.3 铝塑组合盖对标分析
        3.3.1 输液瓶用铝塑组合盖对标分析
        3.3.2 注射瓶用铝塑组合盖对标分析
    3.4 铝盖对标分析
        3.4.1 注射瓶用铝盖对标分析
        3.4.2 输液瓶用铝盖对标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结论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 发表论文/作品
    二、 参加项目
    三、 获奖情况

(3)铝箔隔热气泡膜复合保温被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温室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2.1 国内外温室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2.2 辽宁日光温室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3 温室覆盖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透光覆盖材料的研究现状
        1.3.2 内保温幕的研究现状
        1.3.3 温室外保温覆盖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方案
        1.5.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保温被性能试验研究
    2.1 保温被材料的筛选及制作
    2.2 保温被的保温性能分析
    2.3 保温被性能试验
        2.3.1 防水性测试
        2.3.2 机械强度测试
        2.3.3 单位面积质量测试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防水性
        2.4.2 机械强度
        2.4.3 单位面积质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温被应用效果试验研究
    3.1 试验概况
        3.1.1 试验基地概况
        3.1.2 试验仪器及观测项目
    3.2 试验设计
        3.2.1 试验测点布置
        3.2.2 试验数据处理
        3.2.3 保温被的结构特征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同种保温被覆盖下温室内热环境效果分析
        3.3.2 不同保温被覆盖下温室内气温、地温夜变化
        3.3.3 不同保温被覆盖下温室气温和地温的下降趋势对比分析
        3.3.4 不同保温被覆盖下温室的热流夜变化
        3.3.5 不同保温被对温室夜间最低气温、地温的影响
        3.3.6 不同保温被覆盖下的温室夜间温度旬变化
    3.4 保温被节能效果分析
    3.5 保温被经济成本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型粘结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离子电池
        1.2.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2.2 负极材料
        1.2.3 氧化亚硅负极中存在的问题
        1.2.4 粘结剂在氧化亚硅负极中的应用
    1.3 锂硫电池
        1.3.1 锂硫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3.2 硫正极
        1.3.3 硫正极中存在的问题
        1.3.4 粘结剂在硫正极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主要实验试剂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2 材料表征测试方法
        2.2.1 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2.2.4 热重测试
        2.2.5 溶胀测试
        2.2.6 剥离测试
        2.2.7 拉伸测试
        2.2.8 纳米压痕测试
    2.3 电化学测试与分析方法
        2.3.1 恒流充放电测试
        2.3.2 循环伏安测试
        2.3.3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第三章 聚氨酯原位复合聚糠醇构建软硬弹塑性粘结剂用于氧化亚硅负极
    3.1 引言
    3.2 电极的制备及扣式电池的装配
    3.3 结果与讨论
        3.3.1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
        3.3.2 热重分析
        3.3.3 红外光谱分析
        3.3.4 溶胀性能分析
        3.3.5 拉伸强度分析
        3.3.6 剥离强度分析
        3.3.7 纳米压痕分析
        3.3.8 电化学稳定性分析
        3.3.9 电镜图分析
        3.3.10 电池循环性能分析
        3.3.11 交流阻抗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丁二酸酐原位交联阳离子淀粉构建多功能粘结剂用于硫正极
    4.1 引言
    4.2 电极的制备及扣式电池的装配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硫/碳复合物的表征
        4.3.2 溶胀性能分析
        4.3.3 红外光谱分析
        4.3.4 剥离强度分析
        4.3.5 多硫化物吸附性能分析
        4.3.6 电化学稳定性分析
        4.3.7 电化学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Mg-Zr(-O)复合薄膜的制备、结构调控与脱氢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氢能的发展概况
    1.2 储氢技术概述
        1.2.1 储氢方式
        1.2.2 金属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
        1.2.3 金属储氢材料的分类
    1.3 镁基储氢材料
        1.3.1 镁基储氢材料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征
        1.3.2 镁基储氢材料的动力学改性
        1.3.3 镁基储氢材料的热力学改性
    1.4 镁基储氢薄膜
        1.4.1 镁基储氢薄膜的制备
        1.4.2 镁基储氢薄膜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样品制备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磁控溅射原理
        2.1.3 薄膜样品的制备流程
    2.2 组织和结构表征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2.2.2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2.2.3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2.3 储氢性能测试
        2.3.1 脱氢温度测试
        2.3.2 脱氢动力学测试
第三章 Mg-Zr(-O)复合薄膜制备工艺的探索
    3.1 各靶材溅射功率的探索
    3.2 Mg/ZrO_2多层膜的探索
        3.2.1 Mg/ZrO_2多层膜的储氢能力
        3.2.2 Mg/ZrO_2多层膜的分析总结
    3.3 Mg/Zr多层膜的制备工艺方法
    3.4 Mg-Zr半共溅射薄膜的制备工艺方法
        3.4.1 半共溅射工艺简介
        3.4.2 Mg-Zr半共溅射薄膜的制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g/Zr多层薄膜的结构表征及脱氢性能
    4.1 Zr含量对Mg/Zr八层膜微观形貌的影响
    4.2 Mg/Zr八层膜吸放氢前后相结构及其结构转变
    4.3 Zr含量对Mg/Zr八层膜脱氢性能的影响
    4.4 Zr的掺杂对Mg/Zr八层膜吸放氢过程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g-Zr半共溅射薄膜的结构调控及脱氢性能
    5.1 Zr含量对Mg-Zr半共溅射薄膜微观形貌的影响
    5.2 Mg-Zr半共溅射薄膜吸放氢前后的相结构与结构转变
    5.3 Zr含量对Mg-Zr半共溅射薄膜脱氢性能的影响
        5.3.1 不同氢化温度的薄膜的脱氢温度
        5.3.2 Zr含量对Mg-Zr薄膜脱氢动力学的影响
    5.4 Zr对 Mg-Zr半共溅射薄膜吸放氢反应的催化作用
    5.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全文总结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固态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检测水果表面农药残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拉曼散射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1.2.2 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研究现状
    1.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农残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相关理论计算
    2.1 引言
    2.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电磁机制
        2.2.1 自由空间中孤立分子的拉曼理论
        2.2.2 SERS局部场增强
        2.2.3 SERS中的辐射增强
    2.3 时域有限差分法对纳米结构模拟计算
        2.3.1 时域有限差分法基本原理
        2.3.2 银纳米球的局域电场计算
        2.3.3 金核银立方体的电场模拟
    2.4 密度泛函理论与拉曼光谱理论计算
        2.4.1 密度泛函理论
        2.4.2 Gaussian软件对拉曼光谱理论计算
    2.5 四种农药理论拉曼光谱的计算与分析
        2.5.1 福美双拉曼光谱计算分析
        2.5.2 三环唑拉曼光谱计算分析
        2.5.3 抑霉唑拉曼光谱计算分析
        2.5.4 苯并咪唑拉曼光谱计算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银纳米球PDMS固态基底的制备及快速检测福美双和三环唑农药残留
    3.1 引言
    3.2 银纳米球溶胶的制备和表征
        3.2.1 银纳米球溶胶的制备
        3.2.2 银纳米球溶胶的表征与优选
    3.3 银溶胶检测条件的优化和性能评估
        3.3.1 促凝剂种类与用量的优化选择
        3.3.2 外部检测条件的探索和选择
        3.3.3 银纳米溶胶的增强因子计算
        3.3.4 银纳米溶胶保质期限测试
    3.4 银纳米球PDMS贴片式基底的制备和表征
        3.4.1 PDMS透明薄片的预成型
        3.4.2 银纳米球自组装界面膜的制备
        3.4.3 硅片辅助L-S水平沉积界面转移和基底制备
        3.4.4 银纳米球PDMS固态基底的表征和检测过程
    3.5 银纳米球PDMS固态基底的参数优化和性能评估
        3.5.1 纳米粒子区域密度对基底增强能力的影响
        3.5.2 银纳米球PDMS固态基底的基本增强性能评估
    3.6 银纳米球PDMS基底对福美双和三环唑的快速原位检测
        3.6.1 实际样品的制备与原位检测操作过程
        3.6.2 基底对苹果表面福美双和三环唑的检测限分析
        3.6.3 固态基底的重复性与回收率测定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银立方体PDMS柔性基底的制备及原位检测水果表面抑霉唑农药残留
    4.1 引言
    4.2 银纳米立方体PDMS柔性基底的制备过程
        4.2.1 银纳米立方体的制备
        4.2.2 银立方体表面改性与界面自组装膜转移
    4.3 银立方体PDMS固态基底的参数优化与性能评估
        4.3.1 银立方体的表征与优选
        4.3.2 银立方体柔性基底基本增强性能评估
    4.4 银立方体柔性基底对三种水果表面抑霉唑农药的检测
        4.4.1 抑霉唑标准品水溶液的光谱采集与分析
        4.4.2 立方体PDMS基底对三种水果表面抑霉唑残留的实际原位检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银包金纳米棒热收缩聚苯乙烯基底的制备及检测苯并咪唑农药残留
    5.1 引言
    5.2 银包金纳米棒热收缩聚苯乙烯SERS基底的制备过程
        5.2.1 银包金纳米棒结构的制备
        5.2.2 银包金纳米棒自组装界面膜转移与基底热收缩过程
    5.3 银包金纳米棒热收缩聚苯乙烯基底的参数优化
        5.3.1 银包金纳米棒的形貌表征与共振波长匹配
        5.3.2 TSP-SERS基底受热温度与时间对收缩后形状的影响
    5.4 银包金纳米棒热收缩聚苯乙烯基底的增强性能评估
        5.4.1 TSP-SERS基底的增强因子计算
        5.4.2 热收缩基底的检测限与信号重复性测试
    5.5 热收缩基底对苹果表面苯并咪唑农药残留的原位检测
        5.5.1 苯并咪唑测试样品的制备、预处理与浓度标定
        5.5.2 热收缩基底对苯并咪唑农药残留的定量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药品试剂一览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柔性纺织材料的性能及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建筑用柔性纺织材料的概况
    1.2 柔性纺织材料的应用种类
        1.2.1 建筑用薄膜材料
        1.2.2 建筑用防水材料
        1.2.3 建筑用隔音隔热材料
        1.2.4 建筑用增强材料
    1.3 膜结构建筑用柔性纺织材料发展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情况
        1.3.2 薄膜篷盖类材料隔热性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建筑用柔性纺织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2.2.1 形貌观察仪器与方法
        2.2.2 红外光谱的测试与分析
        2.2.3 坚牢度测试仪器与方法
        2.2.4 防水性测试仪器与方法
        2.2.5 柔性纺织材料的阻燃性测试
    2.3 柔性纺织材料的隔热性
3 建筑膜材的性能及测试结果分析
    3.1 材料的扫描电镜观察
    3.2 红外光谱对建筑膜材的分析
    3.3 织物坚牢度测试
        3.3.1 建筑膜材断裂强力测试结果及其分析
        3.3.2 建筑膜材抗撕裂测试结果及其分析
    3.4 建筑膜材的防水性能测试及分析
    3.5 建筑膜材的阻燃性能测试
        3.5.1 建筑膜材的极限氧指数测试分析
        3.5.2 建筑膜材的垂直燃烧性能测试
    3.6 本章小结
4 建筑膜材的隔热性研究与分析
    4.1 实测温度
    4.2 建筑膜材的热重分析
    4.3 建筑膜材的保温性能测试及分析
    4.4 几种建筑膜材的隔热性能
        4.4.1 建筑膜材隔热测试
        4.4.2 间隔距离对材料隔热性能的影响
    4.5 正交实验与分析
        4.5.1 正交实验方案与结果
        4.5.2 层合结构材料温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
    4.6 本章小结
5 柔性隔热材料传热模型与建筑屋顶传热系数的设计
    5.1 多层隔热材料的设计依据
        5.1.1 辐射传热
        5.1.2 固体导热
        5.1.3 气体导热
    5.2 适于柔性多层隔热材料传热计算模型
        5.2.1 多层传热机理
        5.2.2 柔性多层纺织材料传热模型公式
        5.2.3 柔性隔热材料传热模型计算
    5.3 建筑屋顶传热系数的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8)热带铝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药品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1.1.1 药品包装材料分类
        1.1.2 药品包装材料性能要求
        1.1.3 药品包装材料和包装手段发展趋势
    1.2 云南名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1.2.1 名博包装企业优势
        1.2.2 产品优势
    1.3 热带铝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背景
    1.5 研究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软包装复合工艺与企业调研
    2.1 复合包装材料的原理
        2.1.1 软包装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机理
        2.1.2 软包装复合材料的机理过程
    2.2 复合包装材料生产工艺技术
        2.2.1 层合复合工艺
        2.2.2 涂布复合工艺
        2.2.3 共挤出复合工艺
        2.2.4 真空镀膜工艺
    2.3 铝基塑料复合工艺研究
    2.4 产品工艺与实验设备综述
        2.4.1 工艺介绍
        2.4.2 生产设备介绍
        2.4.3 检测设备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工艺方案研究与实现
    3.1 新型热带铝结构
    3.2 新型热带铝构成方案研究
    3.3 新型热带铝的选材
    3.4 胶粘剂
        3.4.1 药品包装对胶粘剂的基本要求
        3.4.2 应用较多的粘合剂
        3.4.3 药品包装用胶粘剂发展趋势
    3.5 新型热带铝复合方案
    3.6 干式复合工艺及实验过程
        3.6.1 张力控制
        3.6.2 干燥控制
        3.6.3 涂胶系统控制
        3.6.4 复合系统
        3.6.5 熟化控制
    3.7 涂布热封层
    3.8 实验注意与技术要求
        3.8.1 实验注意
        3.8.2 技术要求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数据及处理
    4.1 物理检测
        4.1.1 电晕面检测
        4.1.2 铝箔厚度
        4.1.4 剥离强度
        4.1.5 热合强度
    4.2 化学与卫生学检测
        4.2.1 阻隔性能检测
        4.2.2 溶出物试验检测
        4.2.3 微生物试验检查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9)锂硫电池用聚合物粘结剂及改性隔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硫电池的概述
        1.2.1 工作原理
        1.2.2 主要问题
    1.3 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
        1.3.1 硫正极研究进展
        1.3.2 粘结剂研究进展
        1.3.3 隔膜研究进展
        1.3.4 锂负极研究进展
        1.3.5 其他研究进展及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聚硫橡胶作粘结剂的硫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2 电极的制备与装配
        2.2.3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电极微观形貌分析
        2.3.2 电极材料晶型结构分析
        2.3.3 电化学性能研究
        2.3.4 聚硫橡胶作用机理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聚苯胺类流体作粘结剂的硫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2 电极材料的制备与装配
        3.2.3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碳硫复合物晶型结构与热失重分析
        3.3.2 LCPANI的红外图谱分析
        3.3.3 电极微观形貌分析
        3.3.4 电化学性能研究
    3.4 小结
第4章 巯基化碳纳米管改性PP隔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4.2.2 硅烷偶联剂接枝与酰化法巯基化碳纳米管的制备与隔膜改性
        4.2.3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NTs-Si-SH与 CNTs-N-SH晶型结构分析
        4.3.2 CNTs-Si-SH与 CNTs-N-SH红外光谱分析
        4.3.3 CNTs-Si-SH与 CNTs-N-SH拉曼光谱分析
        4.3.4 CNTs-Si-SH与 CNTs-N-SH XPS谱图分析
        4.3.5 CNTs-Si-SH与 CNTs-N-SH及其改性隔膜微观形貌分析
        4.3.6 CNTs-SH改性隔膜电化学性能研究
        4.3.7 CNTs-SH改性隔膜吸液率性能研究
        4.3.8 CNTs-SH改性隔膜热收缩性能研究
        4.3.9 CNTs-SH改性隔膜作用机理研究
    4.4 小结
第5章 磺化碳纳米管改性PP隔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5.2.2 重氮盐与酰化法磺化碳纳米管的制备与隔膜改性
        5.2.3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SCCNTs与 SNCNTs晶型结构分析
        5.3.2 SCCNTs与 SNCNTs红外光谱分析
        5.3.3 SCCNTs与 SNCNTs拉曼光谱分析
        5.3.4 SCCNTs与 SNCNTs XPS谱图分析
        5.3.5 SCNTs改性隔膜微观形貌分析
        5.3.6 SCNTs改性隔膜电化学性能研究
        5.3.7 SCNTs改性隔膜水接触角研究
        5.3.8 SCNTs改性隔膜吸液率性能研究
        5.3.9 SCNTs改性隔膜热收缩性能研究
        5.3.10 SCNTs改性隔膜作用机理研究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复合铝箔封盖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 [1]铝箔盒形件成形数值模拟及模具设计[J]. 冯翠云. 锻压技术, 2020(12)
  • [2]药包材对标技术方案的研究[D]. 冯亚芳.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3]铝箔隔热气泡膜复合保温被的研制与应用[D]. 谢欣.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4]新型粘结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 刘灿宾.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Mg-Zr(-O)复合薄膜的制备、结构调控与脱氢性能[D]. 符译元.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固态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检测水果表面农药残留的研究[D]. 赵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7]柔性纺织材料的性能及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D]. 何俊俊.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8]热带铝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研究[D]. 廖帅.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9]锂硫电池用聚合物粘结剂及改性隔膜的研究[D]. 刘彬.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10]功能性塑料包装薄膜[J]. 陈昌杰. 塑料包装, 2017(06)

标签:;  ;  ;  ;  ;  

复合铝箔盖材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