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一炼钢降低耐火材料消耗的系统优化

济钢一炼钢降低耐火材料消耗的系统优化

一、济钢第一炼钢厂降低耐材消耗的系统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梁青艳[1](2021)在《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文中指出绿色化和智能化是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两大基本要素,研究生产系统以及能源系统的优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随着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智能制造提升工程也逐渐着手实施,急需利用智能模型去解决复杂生产流程中的生产优化调度问题以及钢铁企业能源多介质优化调配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炼钢调度以及能源优化问题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提出基于流程网络仿真进行优化建模的新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充分考虑钢铁企业炼钢调度的特点及难点,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炼钢智能化动态调度方案,构建了通用性的多智能体流程网络仿真优化基础模型,并分别结合普钢和特钢不同实际生产场景进行了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无效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能适应多变的现场环境,有效解决了炼钢生产流程中具有强耦合、多路径、多目标、多约束、多干扰特性的计划调度较为困难的难题。(2)充分考虑钢铁企业能源和生产耦合紧密的特点,从能量流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能量流网络基本描述模型包括主工序能量流模型、分介质能量流网络模型、能量流网络集成模型,对物质流、能量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的关系进行了信息表征;提出了从钢铁流程生产工艺出发,基于静态因素、动态因素及能源本身波动规律建立主工序能量流节点模型的建模方案,并分别以煤气和电力介质为例进行了主工序能量流具体分析、模型描述及预测验证。预测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实时工艺节奏和动态工况信息,使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煤气预测模型,模型误差基本在10%以内;电力96点负荷预测模型,模型误差在5%以内的达到96%,均获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3)以能量流网络模型为基础,针对以满足需求,放散最小为目标的能源计划的智能生成问题构建了基于规则的能源仿真调配模型,针对以放散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能源动态调度问题构建了基于优化算法的能源优化调配模型,并分别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这两部分的研究分别针对不同的具体应用问题,不同优化目标进行了建模,而且和能量流网络模型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模型体系,为能源的多工况场景计划制订、优化协调提供了新方法。

张益沛[2](2019)在《精益生产在QD特钢炼钢厂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面对当前少量多品种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钢铁企业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因此必须积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高端、高附加值钢材新产品新服务,通过应用精益生产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本研究以QD特钢炼钢厂为研究对象,以精益生产转型升级为出发点,综合运用多种精益生产管理理念和工具方法,对炼钢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度诊断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多种具体的精益改进措施,转变管理思路和操作习惯,夯实全员精益生产的思想基础,建立完善的精益转型业绩管理和持续改进机制。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增产增效、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经济指标改善的既定目标,最终实现了炼钢厂建设集团内精益转型模范工厂的奋斗目标。本文首先从国内背景、国外背景和行业背景三个方面介绍开展本研究的现实背景,然后对精益生产理论的定义内涵、国内外发展过程和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以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而通过对炼钢厂进行简要介绍来发现并提出本研究所要解决四大关键问题:理念与能力建设问题、钢铁料耗问题、能源效率问题、质量提升问题。随后进行企业调研、收集基础数据,运用精益生产的理论和工具方法对四大问题分别进行具体诊断分析,得出了导致各项问题精益损失的重点因素。结合精益诊断分析得出的结论,针对四大问题运用精益生产的理论和工具方法分别对企业理念行为、管理系统、运营系统等各个要素进行改进实施,通过设计关键经济技术指标、确定改善中长期目标、制定实施措施和计划、实施计划并跟踪完善等步骤最终完成方案目标。最后通过对炼钢厂建设精益转型模范工厂的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出了建设精益转型模范工厂的“三阶九步法”标准化实施模型。最后对本研究和应用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对取得的成果和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概括,对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进行分析,对未来下一步精益生产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以供今后其他单位或者研究者进行参考。

夏宏钢[3](2016)在《西钢120t转炉负能炼钢的技术进步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钢铁工业从节能化、清洁化生产到循环经济模式,是近年来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和实现生态平衡的必然要求。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低成本策略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有效之策。钢铁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统计表明,国内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因此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已成为保证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转炉炼钢在当代钢铁生产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转炉钢比例已超过90%,负能炼钢是炼钢节能的主要技术,转炉炼钢厂生产实现负能炼钢具有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实现能源再循环等技术优势,国内外转炉炼钢厂均把实现转炉负能炼钢作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在追求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今天,钢铁厂实践循环经济,负能炼钢是必然选择。推广负能炼钢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保证钢铁工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转炉炼钢已不再是纯粹的耗能工序,也是回收二次能源的主要工序,实现负能炼钢是衡量一个炼钢厂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介绍为降低转炉炼钢工序能耗实现转炉负能炼钢,研究包括转炉煤气回收技术、蒸气回收技术以及氧气、电力、煤气等能源介质的相应节能降耗等技术措施,在转炉炼钢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设备改造、优化工艺操作、新工艺技术推广应用等主要有效手段的实施推广,从而达到了有效降低炼钢工序能耗的目的。本课题的开展大大推动了西钢负能炼钢的技术进步,并在付诸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和管理制度,最终,西钢炼钢厂转炉工序在实现负能炼钢基础上,工序能耗达到-5.91kgce/t(1kgce/t=29.26GJ/t),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龚永民[4](2016)在《炼钢流程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相关基础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炼钢流程是钢铁生产的关键环节,生产作业计划是其生产运行控制的依据。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可以降低物耗与能耗成本、增加收益、稳定质量,并直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通过对炼钢流程生产作业计划相关的连铸机开浇决策、生产运行稳定顺行高效等基础性问题的深入研究,以提升和发挥炼钢厂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的生产计划调度功能,最终实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生产运行优化控制模式取代传统的人工经验控制模式,成为钢铁企业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由于炼钢流程是一个由多阶段大型高温生产单元所构成的、离散与连续工序相混杂的系统,具有多目标、多约束、动态变化等复杂系统特征,而在不同的炼钢厂由于工艺流程方面的各自不同特点,致使建立统一且有效的生产作业计划模型难度较大,而经简化抽象建立的通用性模型或算法与炼钢厂的现实生产需求之间通常存在较大的差异。对炼钢流程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和炼钢厂制造执行系统应用情况的调研可见,已有研究对于连铸机开浇、连连浇决策问题、多目标要求下的连铸机组浇开浇优化问题,能动态反映炼钢厂现实生产稳定性特征的仿真方法问题等方面认识不足、手段有限;炼钢厂MES系统的生产计划调度功能与生产管理要求之间尚存在不适应性,影响了炼钢厂“有序、稳定、高效”的生产目标的实现。有鉴于此,以现实生产为背景,提出开展“炼钢流程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相关基础性问题研究”的博士论文课题,主要围绕炼钢厂的连铸机开浇/连浇决策、连铸机组浇开浇多目标优化、生产运行的仿真优化手段等问题开展建模、优化求解算法与生产组织运行优化分析等研究工作,为炼钢流程生产作业计划已有研究成果的有效应用提供更可靠的前提条件,并为炼钢厂生产管控人员对生产稳定控制的认识提供一种新的仿真分析手段。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研究结论概述如下:1)建立了连铸机开浇决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基于MATLAB软件的YALMIP优化工具进行模型求解。为了通过生产物流稳定顺行来降低生产成本,针对炼钢厂连铸机开浇时是否连浇及开浇时间确定问题,以控制积压液态金属量成本最小和连续浇铸的连续化程度收益最大为目标,在综合考虑进铁量、安全生产线液态金属量(简称安全在线金属量)、金属损耗、浇铸钢水量等涉及铁钢资源平衡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时间与生产线液态金属量(简称在线金属量)约束的条件下构建了连铸机开浇决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相应的模型求解方法。2)构建了连铸机的开浇炉次与时间决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NSGAII算法。针对现实连铸机开浇决策中需同时确定炉次选择、排序与开浇时间的多目标优化难题,以炼钢厂生产批量计划执行情况的总惩罚、生产线积压液态金属量、优质铁水非有效利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了连铸机的开浇炉次与时间决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设计了改进的NSGAII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预选池内选择的炉次序号为基因的编码方式来减小模型解的无效搜索空间,采取调整传统精英解集计算顺序、限定计算拥挤距离个体数目的改进措施来减轻计算负荷,利用对pareto解进行模糊选优的方法来确定最终优化解。3)建立了炼钢厂生产线金属量控制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以某炼钢厂的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来动态反映炼钢厂现实生产的稳定性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在综合考虑生产作业计划需求流量、生产线金属量的目标库存、实际库存、库存偏差等信息,以及相关物质流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炼钢厂生产线金属量为控制水平变量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4)以某炼钢厂生产条件为对象的优化模型应用测试表明:(1)炼钢厂连铸机的开浇时间决策优化模型可以实现连铸机浇次开浇时间的科学计算,有助于稳定各班次之间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线上的积压液态金属量,编制出合理的炼钢厂生产作业计划;(2)连铸机开浇炉次与时间多目标决策模型有利于连铸机上各炉次浇铸周期的稳定控制,并有利于在炼钢流程切实推行计划管理,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效率优于传统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与强度pareto进化算法。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表明:(1)有生产作业计划指导下炼钢-连铸区域的运行状态明显较无作业计划指导的铁水预处理区更稳定,因此,炼钢厂应实行按全流程的生产作业计划的运行管控;(2)当加快生产节奏提高连铸机的拉速时,在线金属量应同步提高,否则会因为在线金属量的降低,而导致生产不稳定。5)为进一步检验所建立的多目标开浇决策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实用性,进行了联合仿真实验研究。通过将前者决策结果作为后者输入参数,并以实例炼钢厂的生产数据为依据,分别对连铸机的开浇时间、品种钢比例、连铸机数量等指标与炼钢厂各区域在线金属量的影响关系进行联合仿真实验,仿真研究表明:在进铁流量一定的情况下,(1)推迟开浇时间或者增大品种钢比例会使在线金属量增高;(2)增加连铸机数量会降低炼钢厂各区域在线金属量;(3)在进铁流量存在差异情况下,平稳进铁较随机进铁更有利于在线金属量的稳定控制。综上所述,本文所建立的炼钢厂连铸机开浇时间决策优化模型、连铸机开浇炉次与时间决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为科学确定炼钢厂连铸机的开浇时间与开浇炉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炼钢流程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的假设条件问题提供了科学决策方法;所建炼钢厂生产线金属量控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针对多目标开浇决策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联合仿真实验研究,为深入认识炼钢厂生产线上液态金属量动态变化特性提供了新方法,给炼钢厂生产运行的稳定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仿真分析手段。

李红娟[5](2013)在《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及优化调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与主生产系统紧密耦合,当生产工况发生变化时,煤气的发生量、消耗量也会随之变化,规律性弱,依靠人工经验无法对其发生量、消耗量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直接导致调度的滞后,考虑到大部分工况都是事后调度,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尤其当有些工况出现时若发生事后调度时间过长,更会给煤气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带来压力。为解决上述问题,论文从煤气的半生命周期出发,系统全面地识别和评估影响煤气利用的各类因素,采用逐层递进优化的建模思路,建立了煤气系统分类预测模型,在预测模型的基础上从煤气系统全局出发,以固定用户、可变用户消耗燃料量最小为目标,考虑缓冲用户消耗煤气特性,采用规则调度与概率调度,建立优化调度模型;并基于模型研究了应用企业的煤气利用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准确识别钢铁企业煤气发生、消耗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机理模型预测精度不高的实际情况,建立了SVC-HP-ENN-LSSVM-MC分类预测模型。整个建模过程采用预测前模型识别,预测中针对数据性质分解数据进行预测,预测后进行修正的方式。基于钢铁企业煤气发生、消耗频繁波动特性,首先利用SVC对煤气量进行工况分类,对不同工况建立不同模型进行预测。为描述不同工况煤气发生、消耗特性本文提出利用HP滤波把原始数据序列分为趋势序列和波动序列,融合Elman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优势分别对趋势序列和波动序列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后的残差序列,引入马尔科夫链状态转移矩阵进行修正。利用钢铁企业实际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表明:在离线建立分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工况的预测模型,能够反映所有工况,不仅减少了在线训练时间,而且可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尤其是当工况改变时,效果更佳。(2)依据钢铁企业煤气用户产消特性及煤气产生、消耗的预测结果,构建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煤气用户的热值要求、煤气混合熵增引起的能量损失及缓冲用户的缓冲能力等,以燃料消耗量最小为目标,遵循按质用能,达到能源梯级利用的目的,使能源结构趋于最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调度模型。同时为减少计算过程的复杂程度,在调度过程中主要考虑固定用户、可变用户和缓冲用户,对于转换用户不纳入计算。本文所建立的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改变了以往单纯考虑固定用户、可变用户,而不考虑缓冲用户特性的缺陷。(3)为使煤气系统全局能源利用效率最高,本文提出两种建模方法对缓冲用户消耗煤气量进行调整。方法一:根据自备电厂锅炉工作特性,建立燃料消耗与锅炉负荷间的关系模型,从而得到锅炉运行经济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缓冲用户煤气优化调度规则,保证煤气柜在安全范围内运行,并使锅炉在经济区域或靠近经济区域运行;方法二:在缓冲用户经济效益目标函数中采用变权惩罚函数处理能源成本和运行风险间的关系,提出了协调缓冲用户煤气调度的经济性和运行风险间关系的概率模型。通过建立锅炉变权惩罚函数、煤气柜柜位变权惩罚函数,能科学合理地描述调度情况,有效避免常规多目标优化时人为定权重与实际煤气波动情况相距甚远,导致对惩罚估计偏差较大,影响正确决策。本论文建立了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和优化调度模型。所建预测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且具有适应工况时变的能力,煤气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都小于或等于2.3%,并通过了Wilcoxon符号秩检验,满足工业生产需要。针对典型工况得到的调度方案合理、实用,调度结果表明:运用所建预测调度模型,应用于钢铁企业正常生产工况将节约煤气折标煤16.63kgce/t钢,按此计算一年将节约197956.29toe,节能潜力巨大。

尹大威[6](2011)在《专家系统在炼钢动态调度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生产中,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的再利用。当前铸机全连铸、品种钢是一炼钢降低综合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如何保证转炉对铸机匹配的合理性、有效性是一项重中之重工作,目前,一炼钢的生产指挥还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虽然国内外各钢铁企业及研究学者都做了大量有益的研究与实践,但是目前仍是一个研究的重点。由于炼钢生产是高温、高压、复杂、连续、快速、多变的系统,其过程参数繁多,各种因素变化频繁,具有显着的非线性、时变性,空间分布性和确定性,其生产过程是物质状态的转变,物质流管制在温度,时间和空间上的融合、协调和控制,各物流状态之间的匹配、衔接很重要。各工序之际呈现顺序加工关系,不仅存在物流平衡和资源平衡,而且还存在能量平衡和时间平衡问题。本文对炼钢过程中的转炉,铸机等子系统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通过线性规划得到了调度生产的组织模式,经过进一步优化得到了更加合理的生产组织模式。系统综合了典型的调度规则,通过具有多年实际调度经验的专家控制方案对炼钢生产调度进行管理与相关数据的分析,围绕铸机连续浇铸为目标,对整个工序时间,过程温度控制进行考虑,优化炉机匹配过程,以科学调度、合理安排,降低工序能耗最低,转炉对铸机匹配最佳为原则,结合转炉铸机之间的辅助时间最短的优化目标,实现了转炉铸机匹配衔接策略。它充分发挥转炉和铸机生产能力为目的,实现钢水保质保量按节奏送达连铸机,以实现更多炉次的连铸,实现一体化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系统的模拟仿真,验证了设计思想是正确的。系统结合人工干预较好的实现了调度策略,它有助于调度人员进行生产指挥,提供生产预警信息,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意外事故,优化生产流程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系统的运行同时也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孔海宁[7](2011)在《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优化调度研究》文中认为钢铁行业是我国支柱型产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拉动下发生了飞速发展。同时,它也是能源密集型产业,消耗的能源占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15%。因此,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成为钢铁企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副产煤气的综合利用是节能降耗的关键突破口。副产煤气是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二次能源,占钢铁企业总能源消耗的30%,其优化调度对于整个企业节能降耗发挥重大作用。但是,目前关于副产煤气优化调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意义更加重大。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优化调度建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建立的优化模型应用于我国K钢铁企业,达到了降低钢铁企业能源消耗、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在对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进行深入、详细描述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适用于所有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的“三系统两层面”分析架构。“三系统”是指根据副产煤气的工艺流程,把整个副产煤气系统划分成三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分别定义为存储系统、产消系统和转化系统。其中产消系统中的用户根据它们消耗煤气的不同特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只消耗某一种煤气的用户,这类用户的煤气消耗量无法人为进行优化调度;第二类是可以混烧两种以上煤气或者其它燃料的用户,这类用户和存储系统、转化系统的用户构成的集成系统是本研究优化调度的对象。“两层面”是指在对系统建立优化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中,要综合考虑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方面因素。(2)针对三种副产煤气的发生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选取ARMA时间序列模型对三种煤气的产生量进行建模预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得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用此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优化系统的输入值。(3)对产消系统中只消耗某一种煤气用户的消耗量进行建模预测。根据消耗用户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四类。分别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基于Levenberg -Marquardt (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方法、平滑指数法和线性回归法对其消耗的煤气量进行建模预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得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用此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优化系统的输出值。(4)建立了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动态优化调度模型。选取副产煤气系统生产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充分考虑影响副产煤气系统生产成本的所有因素,包括外购燃料成本、副产煤气的放散成本、副产煤气柜煤气量波动成本以及锅炉操作成本等;以物料守恒、能量守恒、设备操作要求等作为约束条件;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建模,对副产煤气系统进行优化调度。实例分析中,将建立的优化模型应用我国K钢铁企业,节省30%的生产成本。(5)首次将环境成本引入到副产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中,建立了基于环境成本的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绿色优化调度模型。模型在考虑生产成本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副产煤气放散、燃烧排放和外购燃料燃烧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实例分析中,将基于环境成本的绿色优化调度模型与第六章优化模型对比,总成本节约了1.3%。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祝桂合,成小龙,马兴云[8](2010)在《近年济钢炼钢技术进步及其成效》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济钢在炼钢环节依靠技术进步,不断致力于解决困扰产品质量和制约产品开发的重大技术难题,不断优化和完善改造炼钢连铸系统工艺设备,为新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提升了炼钢工艺水平,促进了生产的顺行,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刘钢[9](2009)在《基于定制生产的炼钢厂生产调度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回顾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大规模定制的原理构成、具体技术的应用及对炼钢厂生产调度过程产生的影响,利用组炉、组浇次、组坯等规模定制的成组技术解决炼钢厂生产计划中规模生产与定制生产的矛盾。通过对炼钢厂生产制造流程的解析,特别是对铁水供应、转炉炼钢、钢包精炼、连铸机浇铸等炼钢厂主要生产工序时间因素的解析,确定了各工序的生产周期。结合炼钢厂生产调度过程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利用概率模型中的排队理论,建立铁水罐等待混铁炉天车装运铁水这一关键工序的过程模型,保障炼钢生产所需主要原料铁水的及时有效供应。利用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以炉次为最小计划单位,以最小总流程时间为目标函数的三座混铁炉至四座转炉、四座转炉至五台连铸机的生产调度模型,通过对模型目标函数的最优评价,结合设备状况,确定了炼钢-连铸生产的5种调度方案。运用钢水作业排序模型和时序图等方法对5种生产调度方案进行了验证分析,利用精炼工序和不同铸机组合对转炉的缓冲作用,对调度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修正,确定了在何时、在何设备上以何种顺序安排钢水从转炉到连铸的生产过程,实现了连铸机多个炉次和浇次的连续浇铸,突出体现了中小型炼钢厂快节奏、高效率的生产调度特点。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以生产调度为核心的炼钢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祝桂合[10](2009)在《依靠技术进步 推进产品开发 降低生产成本——济钢2008-2009炼钢技术进步概述》文中研究说明前言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钢铁消费需求不断下滑,国内钢企面临日益严峻的增支减利和结构优化调整压力。济钢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手段,立

二、济钢第一炼钢厂降低耐材消耗的系统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济钢第一炼钢厂降低耐材消耗的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炼钢生产优化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1 炼钢生产调度的特点及难点
        1.2.2 炼钢生产调度问题的研究方向
        1.2.3 生产调度问题主要研究方法
        1.2.4 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1.3 能源优化调配问题研究现状
        1.3.1 能源产耗模型的研究
        1.3.2 单一能源介质的优化模型的研究
        1.3.3 多能源介质的优化模型的研究
        1.3.4 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2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炼钢流程仿真优化模型
    2.1 建模方案
    2.2 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优化模型
        2.2.1 多智能体基本概念
        2.2.2 智能体体系结构
        2.2.3 智能体基本结构
        2.2.4 智能体状态划分
        2.2.5 物料智能体
        2.2.6 设备管理智能体
        2.2.7 设备智能体
        2.2.8 天车管理智能体
        2.2.9 天车智能体
        2.2.10 智能体任务协调流程
    2.3 本章总结
3 炼钢-连铸流程仿真优化模型实现及仿真分析
    3.1 炼钢-连铸生产工艺流程及阶段
    3.2 生产工艺流程特点
    3.3 技术方案
        3.3.1 仿真优化流程
        3.3.2 多智能体模型实例化
        3.3.3 作业时间波动分析
    3.4 案例分析
        3.4.1 仿真优化分析
        3.4.2 多场景下的生产调度
    3.5 本章总结
4 高速工具钢炼钢流程仿真优化模型实现及仿真分析
    4.1 高速工具钢生产工艺流程及阶段
    4.2 生产工艺流程特点
    4.3 技术方案
        4.3.1 仿真优化流程
        4.3.2 多智能体模型实例化
    4.4 案例分析
        4.4.1 案例描述
        4.4.2 冶炼浇铸流程优化调整
        4.4.3 电渣工序优化调整
        4.4.4 设备故障调整
        4.4.5 炉次优化调整
    4.5 本章总结
5 能量流网络模型
    5.1 能源系统分析
        5.1.1 能源消耗分析
        5.1.2 能源平衡分析
        5.1.3 能源转换分析
        5.1.4 能源系统特点总结
    5.2 能量流网络模型
        5.2.1 能量流网络结构描述
        5.2.2 主工序能量流模型
        5.2.3 分介质能量流网络模型
        5.2.4 能量流网络集成模型
    5.3 煤气能量流网络中主工序节点模型
        5.3.1 煤气产耗波动特点
        5.3.2 煤气主工序节点模型
        5.3.3 模型验证
    5.4 电力能量流网络中主工序节点模型
        5.4.1 负荷波动特点
        5.4.2 电力负荷主工序节点模型
        5.4.3 模型验证
    5.5 本章总结
6 基于能量流网络动态仿真的能源优化调配
    6.1 基于调度规则的仿真优化模型
        6.1.1 基于规则的整体调配流程
        6.1.2 燃气调配计算逻辑
        6.1.3 蒸汽调配计算逻辑
        6.1.4 电力调配计算逻辑
    6.2 基于优化算法的仿真优化模型
        6.2.1 仿真优化调配流程
        6.2.2 目标函数
        6.2.3 约束条件
        6.2.4 模型求解
    6.3 能源仿真优化模型软件化
    6.4 案例分析
        6.4.1 案例说明
        6.4.2 基于调度规则的能源仿真计算
        6.4.3 基于优化算法的能源仿真分析
    6.5 本章总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
致谢

(2)精益生产在QD特钢炼钢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精益生产理论概述
    2.1 精益生产理论的定义和内涵
    2.2 精益生产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
    2.3 应用精益生产理论的方法和工具
    2.4 本章小结
3 企业介绍及问题现状
    3.1 企业简介
    3.2 问题现状
    3.3 改进思路
    3.4 本章小结
4 理念与能力问题改进方案研究
    4.1 提出需改进的问题
    4.2 运用精益工具进行原因分析
    4.3 运用精益工具进行问题解决及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钢铁料耗问题改进方案研究
    5.1 提出需改进的问题
    5.2 运用精益工具进行原因分析
    5.3 运用精益工具进行问题解决及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能源效率问题改进方案研究
    6.1 提出需改进的问题
    6.2 运用精益工具进行原因分析
    6.3 运用精益工具进行问题解决及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质量提升问题改进方案研究
    7.1 提出需改进的问题
    7.2 运用精益工具进行原因分析
    7.3 运用精益工具进行问题解决及效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精益工厂转型实施经验总结
    8.1 理念能力方面经验总结
    8.2 运营转型方面经验总结
    8.3 管理架构方面经验总结
    8.4 精益转型模范工厂实施模型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QD特钢生产工艺流程图
附录2 炼钢厂价值流图
致谢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简介

(3)西钢120t转炉负能炼钢的技术进步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负能炼钢实施背景及意义
    1.2 转炉炼钢技术发展概况
    1.3 转炉负能炼钢技术概述
        1.3.1 负能炼钢概念
        1.3.2 转炉煤气回收技术应用
        1.3.3 转炉蒸气回收技术
    1.4 国内钢铁企业转炉负能炼钢发展情况
        1.4.1 国内负能炼钢发展阶段
        1.4.2 实现负能炼钢的情况
        1.4.3 各企业为实现负能炼钢具体措施
    1.5 本工作的内容
2 西钢 120t转炉负能炼钢系统优化
    2.1 引言
    2.2 转炉炼钢除尘系统优化升级改造
        2.2.1 西钢LT法除尘系统主要设备简介
        2.2.2 LT法除尘设备技术特点
        2.2.3 干法除尘PLC控制
    2.3 西钢连铸系统R8m连铸机升级改造
        2.3.1 R8m连铸机设备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2.3.2 连铸机工艺特点
    2.4 西钢 120t转炉能源介质管理
    2.5 生产工艺设备运行保证
        2.5.1 设备管理控制
        2.5.2 工序间协调控制
    2.6 本章小结
3 西钢 120t转炉负能炼钢技术关键
    3.1 引言
    3.2 优化转炉冶炼工艺
        3.2.1 引进全石灰石冶炼技术
        3.2.2 转炉全留渣技术应用
        3.2.3 成分微调技术应用
        3.2.4 钢包返回渣在转炉的利用
    3.3 进一步降低钢铁料
    3.4 优化转炉氧枪喷头工艺设计
        3.4.1 氧枪喷头优化改造
        3.4.2 使用效果
    3.5 连铸机在线称重技术应用
    3.6 铁水“一罐到底”技术应用
    3.7 提高结晶器铜管过钢量技术优化
    3.8 西钢 120t转炉煤气回收技术
        3.8.1 干法除尘系统流程
        3.8.2 提高转炉煤气回收措施
    3.9 转炉蒸气回收技术
        3.9.1 转炉气化冷却系统流程
        3.9.2 转炉饱和蒸气的特点
        3.9.3 加大蒸气回收量采取相关措施
    3.10 本章小结
4 西钢 120t转炉负能炼钢实践取得的效果
    4.1 各能源消耗和回收指标完成情况
    4.2 直接经济效益
        4.2.1 转炉煤气回收产生的经济效益
        4.2.2 蒸气回收量的增加产生的经济效益
        4.2.3 转炉负能炼钢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
    4.3 间接经济效益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炼钢流程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相关基础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炼钢流程生产作业计划编制问题概述
        1.2.1 炼钢主要生产工艺及制造流程的特点
        1.2.2 炼钢流程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3 炼钢流程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相关研究进展
        1.3.1 研究进展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炼钢生产作业计划问题研究的局限性
    1.4 论文研究背景和结构
        1.4.1 研究背景
        1.4.2 论文结构
        1.4.3 创新点
2 炼钢厂生产运行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2.1 炼钢厂MES的生产作业计划功能及应用情况调查
        2.1.1 国内炼钢厂MES应用现状的实地调查
        2.1.2 针对某炼钢厂ERP/MES/PCS功能架构的调查分析
        2.1.3 针对某炼钢厂生产运行控制要求的调查
        2.1.4 针对某炼钢厂生产组织模式的调查分析
    2.2 炼钢厂生产运行问题特征分析
        2.2.1 炼钢厂生产运行基本特征
        2.2.2 特定炼钢厂生产运行特征
        2.2.3 炼钢厂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相关基础问题
    2.3 解决问题的思路
        2.3.1 关于炼钢厂连铸机开浇/连浇决策问题
        2.3.2 关于连铸机组浇开浇多目标优化决策问题
        2.3.3 关于炼钢厂生产稳定性特征的仿真研究手段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炼钢厂连铸机开浇时间决策优化模型
    3.1 炼钢厂连铸机开浇决策问题描述
        3.1.1 概念说明
        3.1.2 问题描述
        3.1.3 基本假设
    3.2 积压液态金属量与连续化程度分析
        3.2.1 符号说明
        3.2.2 决策目标分析
    3.3 连铸机开浇决策数学模型
        3.3.1 目标函数
        3.3.2 约束条件
    3.4 模型求解方法
    3.5 模型实例分析
        3.5.1 输入条件
        3.5.2 模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连铸机开浇炉次与时间决策的多目标模型及求解算法
    4.1 连铸开浇炉次与时间决策问题描述
        4.1.1 问题界定
        4.1.2 符号说明
    4.2 多目标决策模型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3 多目标模型求解方法
        4.3.1 模型求解整体框架
        4.3.2 编码与初始化
        4.3.3 解码、约束处理及适应度值计算
    4.4 改进的NSGAⅡ算法
        4.4.1 改进的精英解策略
        4.4.2 遗传操作
        4.4.3 pareto解集的模糊选优
    4.5 实例研究及结果分析
        4.5.1 实例研究的输入条件
        4.5.2 决策结果及分析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炼钢厂在线金属量控制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5.1 系统动力学建模思路
    5.2 炼钢厂在线金属量控制问题描述
        5.2.1 问题的主要特征与相关概念
        5.2.2 系统假设与模型界限说明
    5.3 问题的系统分析
        5.3.1 因果关系分析
        5.3.2 流量与存量关系分析
    5.4 系统动力学模型方程
    5.5 模型实例仿真
        5.5.1 模型有效性检验
        5.5.2 模型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多目标开浇决策与系统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的联合仿真实验研究
    6.1 联合实验研究背景及方法
        6.1.1 实验研究背景
        6.1.2 联合实验研究方法
    6.2 模型联合实验输入条件
    6.3 模型联合实验方案及评价指标
        6.3.1 联合实验组合方案
        6.3.2 实验结果的主要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6.4 联合实验结果分析
        6.4.1 连铸机开浇时间的影响
        6.4.2 连铸机数量的影响
        6.4.3 钢种类型的影响
        6.4.4 进铁流量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1 案例调查数据
    A2 实验数据
    B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5)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及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钢铁企业煤气回收与利用途径
        1.1.2 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煤气利用现状
        1.1.3 煤气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
        1.1.4 煤气系统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煤气发生量、消耗量预测研究
        1.2.2 煤气优化调度研究
    1.3 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和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
    2.1 煤气产生
        2.1.1 高炉煤气的产生
        2.1.2 焦炉煤气的产生
        2.1.3 转炉煤气的产生
    2.2 煤气传输
        2.2.1 煤气管道及其分类
        2.2.2 煤气管网及其分类
    2.3 煤气缓冲
    2.4 煤气使用
    2.5 煤气放散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建模
    3.1 数据处理及检验
        3.1.1 HP滤波
        3.1.2 符号秩检验
        3.1.3 相空间重构
    3.2 HP-ENN-LSSVM模型
        3.2.1 HP-ENN-LSSVM模型建立思想
        3.2.2 HP-ENN-LSSVM模型
    3.3 SVC-HP-ENN-LSSVM模型
        3.3.1 SVC-HP-ENN-LSSVM模型建立思想
        3.3.2 SVC-HP-ENN-LSSVM模型
    3.4 SVC-HP-ENN-LSSVM-MC模型
        3.4.1 SVC-HP-ENN-LSSVM-MC模型建立思想
        3.4.2 SVC-HP-ENN-LSSVM-MC模型
    3.5 模型检验及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优化调度建模
    4.1 模型构建思想
    4.2 钢铁企业煤气优化调度模型
        4.2.1 模型假设
        4.2.2 目标函数
        4.2.3 约束条件
        4.2.4 模型求解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模型应用
    5.1 基本概况
        5.1.1 能耗状况
        5.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预测模型应用
        5.2.1 发生量预测
        5.2.2 消耗量预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应用
    6.1 优化调度模型应用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专家系统在炼钢动态调度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济钢一炼钢生产工艺简介
    1.3 一炼钢生产管理和调度概况
    1.4 课题研究内容
    1.5 课题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2章 生产调度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2.1 系统工程及生产调度的作用意义
        2.1.1 系统的基本知识
        2.1.2 生产调度的目的意义
    2.2 国内外炼钢过程智能调度系统的研究概况
        2.2.1 智能调度系统的研究概况
        2.2.2 生产调度系统的应用技术
        2.2.3 调度的优化算法及系统优化
        2.2.3.1 典型的调度优化算法
        2.2.3.2 调度算法的系统优化
    2.3 调度模型的分析
        2.3.1 炼钢生产工序分析
        2.3.2 炼钢调度HTCPN的模型分析
第3章 一炼钢动态调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3.1 生产调度系统的数据分析
        3.1.1 一炼钢的生产信息网络
        3.1.2 信息数据的来源及产生
    3.2 专家调度系统的分析设计
        3.2.1 调度方案数学模型的分析
        3.2.2 生产组织模式的求解及优化
        3.2.3 动态调度的基本策略
        3.2.4 人工干预控制
第4章 专家动态调度系统的模拟仿真与实现
    4.1 系统软.硬件设计
    4.2 模拟仿真程序及控制
    4.3 系统模拟仿真
        4.3.1 模拟仿真条件及要求
        4.3.2 模拟仿真结果及评价
第5章 系统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我国能源消耗发展
        1.1.2 钢铁企业能源消耗发展
        1.1.3 钢铁企业节能降耗途径
        1.1.4 副产煤气系统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和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利用技术创新
        2.2.1 高炉煤气利用技术创新
        2.2.2 焦炉煤气利用技术创新
        2.2.3 转炉煤气利用技术创新
    2.3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能源中心的建立
    2.4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优化调度的研究
        2.4.1 副产煤气产生量、消耗量预测研究
        2.4.2 副产煤气优化调度研究
    2.5 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利用和优化调度现状
第三章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分析
    3.1 引言
    3.2 钢铁企业生产工艺介绍
    3.3 副产煤气系统分析
    3.4 副产煤气系统“三系统两层面”分析架构的提出
        3.4.1 “三系统”的提出
        3.4.2 “两层面”的提出
        3.4.3 “三系统两层面”分析架构的建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产生量的预测模型
    4.1 引言
    4.2 离群数据挖掘
        4.2.1 数据挖掘
        4.2.2 离群数据挖掘的概念
        4.2.3 离群数据挖掘的一般方法
    4.3 常用的预测方法介绍
        4.3.1 直观预测法
        4.3.2 回归分析法
        4.3.3 灰色系统预测法
        4.3.4 指数平滑法
        4.3.5 多层递阶回归分析法
        4.3.6 时间序列法
        4.3.7 神经网络法
        4.3.8 模糊理论法
        4.3.9 小波分析法
        4.3.10 预测方法小结
    4.4 煤气发生影响因素及模型选择
        4.4.1 焦炉煤气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4.4.2 高炉煤气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4.4.3 转炉煤气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4.4.4 预测方法选择
    4.5 ARMA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4.5.1 ARMA 基本模型概述
        4.5.2 ARMA 时间序列预测步骤
        4.5.3 ARMA 时间序列建模小结
    4.6 实例分析
        4.6.1 焦炉煤气产生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4.6.2 高炉煤气产生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4.6.3 转炉煤气产生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消耗量的预测模型
    5.1 引言
    5.2 副产煤气消耗的预测模型的建立
        5.2.1 副产煤气消耗用户分类
        5.2.2 第一类消耗用户建模
        5.2.3 第二类消耗用户建模
        5.2.4 第三类消耗用户建模
        5.2.5 第四类消耗用户建模
    5.3 实例分析
        5.3.1 烧结炉消耗量的预测
        5.3.2 焦炉消耗量的预测
        5.3.3 高炉热风炉消耗量的预测
        5.3.4 居民等其它小型零散用户焦炉煤气用量的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多周期动态优化调度建模
    6.1 引言
    6.2 有关调度的预备知识
        6.2.1 调度算法
        6.2.2 调度算法的比较
    6.3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
    6.4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
        6.4.1 模型的假设
        6.4.2 优化目标的选取及影响因素
        6.4.3 目标函数的确定
        6.4.4 约束条件
        6.4.5 建模小结
    6.5 实例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环境成本的副产煤气系统绿色优化调度建模
    7.1 引言
    7.2 环境成本预备知识
    7.3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环境成本
        7.3.1 副产煤气系统环境成本的构成
        7.3.2 副产煤气系统环境成本的计算
    7.4 基于环境成本副产煤气系统优化模型的建立
        7.4.1 目标函数的建立
        7.4.2 约束条件
    7.5 实例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基于定制生产的炼钢厂生产调度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3 课题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课题研究的总体设计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大规模定制
        2.1.1 大规模定制的由来
        2.1.2 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概念
        2.1.3 大规模定制的基本原理
        2.1.4 大规模定制的相关技术
    2.2 钢铁企业实施定制生产的必要性分析
    2.3 定制生产对炼钢厂生产调度的影响
    2.4 炼钢厂生产调度过程研究现状
        2.4.1 理论研究现状
        2.4.2 实际应用现状
第三章 炼钢厂生产制造流程解析
    3.1 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
    3.2 钢铁制造业流程解析
    3.3 炼钢厂流程解析
        3.3.1 铁水系统供应时间因素解析
        3.3.2 转炉炼钢系统时间因素解析
        3.3.3 精炼系统时间因素解析
        3.3.4 浇铸系统时间因素解析
第四章 炼钢厂生产调度模型研究
    4.1 炼钢厂生产调度计划
    4.2 炼钢厂生产调度控制原则
    4.3 炼钢厂生产调度模型研究
        4.3.1 铁水资源的供应模型研究
        4.3.2 三座混铁炉至四座转炉铁水分配的模型研究
        4.3.3 四座转炉至五台连铸机钢水分配的模型研究
        4.3.4 转炉至铸机钢水排序模型研究
        4.3.5 调度方案的验证
第五章 炼钢厂生产调度系统网络设计
    5.1 生产调度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5.2 生产调度网络系统的结点设计
    5.3 生产调度网络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5.4 生产调度网络系统实现功能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济钢第一炼钢厂降低耐材消耗的系统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D]. 梁青艳. 钢铁研究总院, 2021(01)
  • [2]精益生产在QD特钢炼钢厂的应用研究[D]. 张益沛.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3]西钢120t转炉负能炼钢的技术进步与实践[D]. 夏宏钢. 辽宁科技大学, 2016(03)
  • [4]炼钢流程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相关基础问题研究[D]. 龚永民. 重庆大学, 2016(03)
  • [5]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及优化调度研究[D]. 李红娟.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7)
  • [6]专家系统在炼钢动态调度中的研究[D]. 尹大威. 山东大学, 2011(04)
  • [7]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优化调度研究[D]. 孔海宁. 天津大学, 2011(05)
  • [8]近年济钢炼钢技术进步及其成效[J]. 祝桂合,成小龙,马兴云. 山东冶金, 2010(01)
  • [9]基于定制生产的炼钢厂生产调度过程研究[D]. 刘钢. 山东大学, 2009(S1)
  • [10]依靠技术进步 推进产品开发 降低生产成本——济钢2008-2009炼钢技术进步概述[A]. 祝桂合. 山东省金属学会2009年炼钢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2009

标签:;  ;  ;  ;  ;  

济钢一炼钢降低耐火材料消耗的系统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