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启动——专访教育部高教生司司长曲振元

高考改革启动——专访教育部高教生司司长曲振元

一、高考改革开始起步──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论文文献综述)

宋洁绚[1](2009)在《基于国家主义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文中认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既属于教育制度范畴,也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作为一种教育制度,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确定标准和程序;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它体现着国家意志,促使民众与国家在意志上趋同,以强化国家凝聚力,维护政局稳定。自1977年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以来,它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国家通过对考试方式、命题方式、考试科目、内容、频次、招生方式、招生计划、录取体制以及相关技术环节不断改革探索,建立了一套以统一考试、统一招生为主、单独考试与少量学生免试保送以及高等学校自主招生为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然而,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对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争议与质疑并没有因为这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而稍有缓和。近年来,公众对“国家完全控制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批评越来越尖锐。但客观而言,已有的针对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讨论与评议大多遵循的是“批判—建构”模式,忽略了对制度生成与变迁特点的考察,而按常理,解释制度的生成与分析制度的变迁是评价与建构一项制度的基础。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高度集权传统的国家,国家主义作为建立和巩固政权的价值基础贯穿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国家主义是一种研究治国之道和治国之术的学说。它以国家为价值本位,追求国家利益至上,通过国家权力的运作贯彻国家意志,最终达到国家层面上的统一、稳定与和谐的目标。在教育领域,国家主义尤为强调教育服务国家需要,体现国家意志,具体表现为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最高权力部门制定,强调国家本身就是目的,高过个人目的,视国家为个体的最终目标,个人乃至社会是为国家而存在的。基于这一基本判断,本论文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研究置于国家主义的框架之中,以“国家利益-国家权力-国家意志”为基本线索,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价值取向、运行模式以及变革与监控等三个方面,结合百年历史与现实,围绕“考试——招生”这一基本程序,从考试方式、报考资格、考试科目与内容、招生方式、招生机构等五个方面对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生成与变革进行分析,揭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及其运行的内在逻辑,透视国家主义对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形成及其社会功能的影响,解读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本质特征。论文最后在分析现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困境的基础上,勾勒了该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作为独立实体的国家、地方、高等学校和考生及其家长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中进行着各自的利益选择与利益追求。从整体上看,在学用结合、培养目标上,国家与地方、高等学校及个人之间在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百年来,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经历了摸索、初创、遭受劫难、重建与改革等四个时期,其价值取向保持着内在一致性,即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国家深刻并且全面地影响着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建构。从国家完全垄断着所有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的权力,到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与调整,国家、地方、高等学校等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格局有了一定的调整,地方获得了一定的考试命题权,高等学校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招生权。但从根本上说,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运行中,国家权力主导并强制推动其实施的性质仍没有发生改变。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入口,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利益和安危,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方向。从“教育救国”、“教育立国”、“教育兴国”再到“教育强国”战略,国家意志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运行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决定改革运行方式、方向的根本性因素。借助国家主义的学理资源研究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我们会发现,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呈现出的明显特征是国家全面主导:国家利益是制度设计与建构的出发点,国家权力是推动制度运行的基本力量,国家意志是决定制度运行方式、方向的根本因素。可以说,国家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息息相关,主导和推动着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生成与改革。客观事实表明,国家主义全面影响下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对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下民众高度重视社会公平公正的氛围里,还很难找到一种更合适更能让人信任的制度来替代它。不过,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国家利益统领,地方、高等学校与个人利益被遮蔽;国家通过强制性行政手段施加影响力,导致地方、高等学校和考生个人力量处于被压制状态;国家意志强势主导着制度改革的方向,地方、高等学校与个人意志被忽略。具体表现在:有失公允的“升学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国家标准”替代“高等学校标准”,倾斜的招生与录取,刚性的甄选标准,高度集中的招生录取权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跨入大众化的新阶段。以多样化为主要特征的大众高等教育,要求有相应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与之相适应,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也应随之作出积极的回应。如确立多元和谐统一理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柔性干预方式,进一步扩大和落实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以及考生的受教育权,以及积极培育市场力量等。

代成功[2](2005)在《公立高等学校学生权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立高等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为“高校学生”)权利,是指正在公立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依法享有的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资格、主张或利益。近年来,因高校在其教学管理活动中违法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而引起的法律纠纷日渐增多,于是有关高校学生权利问题渐成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既有法律为依归,对于高校学生权利的现状及成因、高校学生权利体系、高校学生权利热点问题、高校学生权利之救济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廓清高校学生权利的总体框架,使高校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权利、行使权利并维护权利。

王红兵[3](2003)在《试论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兼论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文中提出高考制度改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从大学到中学,从国家民族到个人家庭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任何对高考的改革应该是稳妥而慎重的。近些年来,我国高考改革的力度加大,尤其是高考内容的改革倍受人们关注。作为“置身”其中的中学教师,关注高考,了解高考,研究高考,是必须和必要的。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建国以来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分析现状,借鉴世界高考改革的经验,来寻找和探索我国高考改革的前景。其间,又通过分析50年来历史试卷变化的特点,对今天的历史考试做出思考。 本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高考的初创与探索、高考的停止、推荐入学、高考的恢复和重建、高考改革的多元化、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六个阶段,回顾建国以来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从中看到:高考改革是一个在不断吸取过去经验教训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部分,从考试的选拔功能、对中学教育的导向作用、考生的自主性、会考的功能、考试评价手段、考试过程的科学性等六个方面,对我国当前高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从“增负”还是“减负”;“综合”还是“拼盘”;“赋值”与“限时”等三个方面对综合试卷进行质疑,以便为高考改革和综合考试改革提供参考。 第三部分,在对未来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国高考改革的共同模式和发展趋势,提出我国高考改革应该朝着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内容综合化、录取标准严格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对部分国外历史试题分析,提出自己对今后历史试卷命题改革的看法是:应该更加充分体现学科的科学性,现实性。 结束部分,提出高考改革的渐进性。

瞿振元[4](2001)在《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健康发展》文中指出

何如[5](2000)在《把高考改革 向纵深推进——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访谈》文中研究指明 11月17日至18日,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总结会在广州召开。会间,学生司瞿振元司长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记者:今年您在兰州会议上讲,2000年总的招生规模将达到180万,那么,今年实际执行情况怎么样?瞿司长:年初,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去年扩大招生规模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将继续扩大规模,并商定今年招生180万人。同时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专科层次院校的管理权交给省级人民政策的基本思想,今年省属专科招生计划制定权和执行权都交给各省区市。这种管理体制的改革调动了各省区市办学的积极性,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更快。经汇总后,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是204万人。实际执行的结果,根据初步统计,全国共录取新生

子龙[6](1999)在《高考制度改革:何去何从——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文中提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以下简称高考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工作的状况,影响着高校招收新生的质量,也给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以很大的导向作用。它是高校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环节之一,直接关联着千家万户,关系着考生的发展和前途,因此,历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近年来,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高考改革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新一轮的改革即将全面铺开。在1999年高考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就高校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

周大平[7](1999)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时不我待》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将于6月中旬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

瞿振元[8](1998)在《高考改革开始起步──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文中研究说明

二、高考改革开始起步──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考改革开始起步──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国家主义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设计
2 国家主义与高等教育制度
    2.1 国家主义及其本质
    2.2 国际视野中的国家主义
    2.3 国家主义在中国的变迁
    2.4 国家主义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
    本章小结
3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演进
    3.1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摸索时期(1912-1948年)
    3.2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初创时期(1949-1965年)
    3.3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遭受劫难时期(1966-1976年)
    3.4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重建与改革时期(1977年至今)
    本章小结
4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价值取向
    4.1 制度、价值取向与利益
    4.2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中的利益主体
    4.3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演进中的利益格局
    4.4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演进中的利益博弈
    本章小结
5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中的权力关系
    5.1 权力、国家权力
    5.2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中的权力
    5.3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中的权力格局
    5.4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中权力格局的演进
    本章小结
6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运行方式
    6.1 意志与国家意志
    6.2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运行
    6.3 招生考试的监控与保障
    本章小结
7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未来走向
    7.1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根本特点
    7.2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面临的困境
    7.3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未来走向
    本章小结
8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2)公立高等学校学生权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公立高等学校学生权利的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公立高等学校学生权利的现状
    第二节 原因分析
第二章 公立高等学校学生权利体系
    第一节 人身权
    第二节 财产权
    第三节 政治权
    第四节 受高等教育权
第三章 公立高等学校学生权利热点问题探析
    第一节 生命健康权
    第二节 婚姻自由权
    第三节 隐私权
    第四节 学生身份保障权
    第五节 重新选择专业权
第四章 公立高等学校学生权利之救济
    第一节 学生申诉制度
    第二节 诉讼制度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3)试论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兼论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一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一) 高考的初创与探索时期(1949年--1965年)
    (二) 高考的停止时期(1966年--1971年)
    (三) 高考进入统一招生推荐入学时期(1972年--1976年)
    (四) 高考的恢复和重建时期(1977年--1984年)
    (五) 高考改革的多元化时期(1985-1999年)
    (六) 高考的进一步深化时期(1999年--至今)
二 对当前我国高考改革的评价
    (一) 当前我国高考改革存在的问题
    (二) 综合能力测试存在的问题
三、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前景
    (一) 当前高考改革面临的问题
    (二) 世界高考制度改革的共同模式及发展趋势
    (三) 我国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
    (四) 对历史考试改革的思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四、高考改革开始起步──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国家主义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D]. 宋洁绚.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2]公立高等学校学生权利研究[D]. 代成功. 吉林大学, 2005(06)
  • [3]试论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兼论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D]. 王红兵. 华中师范大学, 2003(03)
  • [4]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健康发展[J]. 瞿振元. 人民教育, 2001(10)
  • [5]把高考改革 向纵深推进——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访谈[J]. 何如. 中国高校招生, 2000(06)
  • [6]高考制度改革:何去何从——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J]. 子龙. 紫光阁, 1999(07)
  • [7]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时不我待[J]. 周大平. 了望新闻周刊, 1999(19)
  • [8]高考改革开始起步──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J]. 瞿振元.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 1998(06)

标签:;  ;  ;  ;  ;  

高考改革启动——专访教育部高教生司司长曲振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