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测控系统的远程通信——智能中继器的设计

分布式测控系统的远程通信——智能中继器的设计

一、分布式测控系统远程通信——一种智能中继器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唐永振[1](2021)在《南极冰下湖无污染热熔钻工程样机加热与控制系统研制》文中提出南极冰盖下数千米的地方存在着大量液态湖水,冰下湖的发现让科学家们在极地科考领域再次看到新的希望,多个国家近些年来一直在尝试对南极冰下湖进行探测和取样,但是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传统钻进方式会对冰下湖水造成污染。本文充分结合课题背景与意义,并吸取我国在冰下湖探测器原理样机研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设计了一种新型南极冰下湖无污染热熔钻工程样机的加热与控制系统。该系统配合加热钻头和内嵌式绞车能够实现热熔式无污染钻进,当抵达指定深度后可以利用科学载荷平台完成湖水取样和参数测量等探测任务。加热与控制系统主要由电力传输与通信系统、随钻测控系统、冰面上位机系统三个部分组成。本文立足于南极冰下湖无污染探测器工程样机的研发,提出了一种基于800V直流电力传输下的一种加热控制方案,不仅简化了降压过程和电路设计,而且通过合并绞车系统舱和测控系统舱使钻具整体长度为7.2m,钻具重量为350kg,在电缆承重有限的情况下使探测器具有500m的远程探测能力。随钻测控系统主要包括基于高压接触器的加热控制功能、基于悬重反馈的自动绞车控制功能以及多类传感器数据采集功能。系统使用双主板协同工作,配合其它测量模块组成RS485分布式测控架构,并设计了一种故障诊断程序和IAP升级程序,有利于后期的设备维护。本系统在实验室内完成了各个模块的单元测试,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了高低温测试。之后和加热系统、绞车系统以及科学载荷平台进行联调,钻具在组装完成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钻冰实验。经过一系列的系统测试以及整个探测器的联调联试,验证了测控系统的各个功能以及系统的稳定性,该系统能够完成既定的测量和控制任务,达到了工程样机的预期设计目标。

黄钰[2](2020)在《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多种新方法和新技术在远程抄表服务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抄表服务企业而言,客户的水、电、气、热等数据是抄表服务企业决策的基础。为保证客户的正常生活,还需要对抄表系统中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将抄表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外,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客户表计设备管理、故障处理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客户生活造成影响。因此,研发一套智能化、信息化和远程化的远程智能抄表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传统旧式表计终端的缺陷,结合目前市场上各类智能表计终端,并收集和审查了国内外相关信息。本文设计了远程抄表系统,系统中智能表计终端通过集中器连接到主机管理系统,将表计终端的数据从客户侧远程传输到企业侧,PC端管理系统通过集中器监控管理智能表计终端设备以及数据。该系统实现了用户水、电、气和热等数据的收集、测量、处理和存储,克服了传统表计终端要人工到客户家里抄写数据的缺陷。首先,本文根据抄表服务企业的工作流程对远程抄表系统由非功能性、功能性视角进行了需求分析。然后,结合系统需求,详细设计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与整体功能,涵盖有系统软件功能、系统硬件终端及数据库表单的设计。最后,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完成远程智能抄表系统的实现。与此同时,论文搭建了一个系统测试环境,用以测试研发出的远程智能抄表系统,具体涵盖有三部分:功能测试、整体测试、性能测试,最终发现基本上满足预期要求。本文研发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表计终端通过LORA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到集中器,集中器通过调制解调器连接到远程后台服务器,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系统功能完善、测量准确、通讯可靠,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扩展集中式抄表系统创造了条件。远程抄表系统的使用能够对人工抄表予以全面替代,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林德远[3](2019)在《基于蓝牙5.0的楼宇远程测控系统》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子设备开始被广泛应用在楼宇建设。其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智能电子设备进行无线控制。目前智能楼宇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以ZigBee技术和Wi-Fi技术为主,但ZigBee技术易组网难控制,Wi-Fi组网功耗高,用它们单独组网都存在一定弊端。而且随着智能电子设备使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智能电子设备数量增多控制繁琐、控制信号被墙体削弱、楼体内智能设备安装过远无法控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调研并分析了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楼宇的应用现状,设计了基于蓝牙5.0的Mesh组网楼宇远程测控系统,主要解决楼宇系统中智能设备在组网形式、功耗、覆盖范围、远程控制方面的核心问题,该系统主要由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控制平台组成。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蓝牙5.0协议设计了节点组网流程,组建了通信更加可靠的Mesh网络,并实现了节点的中继功能,使信息在全网节点进行转发,直至目标节点收取到信息。(2)在Android Studio平台开发了软件,用于实现蓝牙节点一键组网功能。并在软件上设计了分组功能,实现对组内多个节点设备的一键操控。(3)使用Lua语言对ESP8266Wi-Fi模块内置的MCU进行开发,实现了对Mesh网络内蓝牙节点数据的收发。同时通过配置网络热点,实现了数据包的网络上传。(4)基于Django框架、Python语言搭建了远程测控平台,实现了对网关数据的采集、逻辑处理、存储和可视化。进而在远程终端实现对楼宇内设备的远程测控。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对远程测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实验验证,主要通过对数据包的抓包验证和实物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的解决楼宇内智能设备在控制方式、通信距离、网络拓扑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低功耗,通信可靠,通信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也为物联网技术在工业控制等其他领域的应用发展,提供了一套可借鉴的方案。

居秋男[4](2018)在《营口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力体统的改革也是必然选择。随着改革的不断进化,电力公司不能只以单纯的电力生产为中心思想,要逐步的把重心转移到用电管理方面。其中,用电信息采集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将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中心,展开调研。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并进行及时处理与监控,通过采集用户用电信息,能够分析用户的用电高峰与线损情况,并进行负荷管理并分别定价,最终达到错峰用电、自动抄表以及节约电量使用经济成本等目的。其中,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包括系统主站、信息传送通道、智能电表以及信息采集终端等设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针对智能电网的推广提出了五年计划,计划在五年内完成全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并将实现全面覆盖、全面预付费以及全面采集信息作为首要目标。目前营口地区电力信息的采集覆盖率依然较低,采集到的用电信息数据利用水平也较低,远远不能满足供电企业的现实业务需求。因此,本文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营口地区供电公司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项目进行了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并对建设方案的实施与应用、运维管理进行了研究。(2)根据营口地区旧城区域和农村地区的现实地理情况提出了创新性的GPRS无线采集器+智能分线盒+无线中继器传输模式。(3)分析了运用后的效果,为营口地区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余臻[5](2008)在《电力系统远程监控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即远动,就是应用通信技术对远方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远程测量、远程信号传输、远程控制和调节等多项功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远程监控应用于电力系统和其他工业应用场合,人们对无人值班的需求越来越大,用户对远程监控的通信质量和通信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通信信道的制约和通信规约的不一致性,限制了系统的推广。目前,远程监控系统一直随着自动化、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系统和IDEs能符合全球变电站数字化和设备通用化的要求,因此对远程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远程监控的实际需求和对于降低通信的成本的考虑,简化通信的处理需求,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促使我们开展了对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本文对我国电力监控远程控制系统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对国外典型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分析;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的现状和通信协议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电力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的通信信道、通信规约和后台监控平台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实现基于.NET平台的配电监控系统和基于WEB服务器的远方调度系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地理情况给出了不同的通信信道的设计方法,大量的实际应用表明了该系统研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1.研究了远程监控测量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主持开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过了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实验测试中心的远动测试,通过了厦门市科委的技术鉴定并获得科技进步奖,实现了与35KV和10KV电网的远方主站的接入。2.研究了常用的远程通信信道,并结合实际提出选择通信信道的方法;研究了多种典型通信规约,通过工程实际调试,掌握了各类站间通信和远程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法;为超距离的无线信号设计了全新的通信中继器;提出了用于无线数据通信基于CDT协议的Polling规约;设计了基于GPRS的数据中继,建立了基于CDT协议的数据通信网,满足了CDT协议需要点对点通信信道的苛刻要求。这些关键技术的使用,目前在国内外均为首次,解决了实际通信数据网建立的关键问题。3.研究了远程监控后台的功能实现问题,软件开发环境采用当今最流行的.NET平台,开发语言采用C#语言和VC6.0,分别完成前台和后台工作,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开发了基于三层结构的后台监控系统,完成了整个远程监控的工作。4.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总结,指出了以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分析研究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概况、变电站间隔层及站间层的通信规约的应用和发展情况,给出了本文的研究工作背景和课题来源。第二章远动装置的研究。本章首先提出了带有现场功能的远动测量装置,对交流采样算法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工程化设计,采用频率跟踪技术改进了测量技术,装置可靠地接入了电力系统主调度系统。第三章远程通信通道方案优化研究。建立了通信系统模型,分析研究了数据通信的原理、通信方式、通信信道及优化选择、通信协议的分析,解决了无线通信和GPRS的通信中继的关键问题。第四章研究了循环式协议和问答式协议,对IEC61850协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CDT数据格式的Polling协议,并在实际项目设计中获得成功应用。第五章间隔层通信研究。以低压远程控制为背景,提出与CDT通道复用,扩展CDT协议,利用串行通信远程控制PLC,代替了PLC的梯形图。第六章根据监控系统的要求,给出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提出新的后台监控软件模块架构。进行了系统设计的层次化结构和软件模块化划分,在当今最流行的.NET平台,采用C#语言和VC6.0的混合的开发模式,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0,开发了基于三层结构的后台监控系统,完成了整个远程监控的工作。第七章总结与展望,总结了全文的工作,并指出了今后若干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钟震宇[6](2006)在《小煤矿通风瓦斯集群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如何改善恶劣的小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应用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对煤矿的生产状况进行监控,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但对于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小煤矿而言,大型监控系统未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一些科研院所推出了面向小煤矿的“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但它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管理不到位、技术人员缺乏、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归其原因,长期以来的这种各矿自成体系的监管模式不适合小煤矿的具体情况,为此,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监管模式——集群监管模式,并以该模式为基础,研发了与之相配套的更适合于小煤矿的通风瓦斯集群监控系统。 本论文做了如下几方面研究工作: 1、提出了小煤矿通风瓦斯集群监管模式 对于单个小煤矿而言,由于其开采规模与自身能力有限,难以将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工作落实到位。而集群监管模式的提出,就是通过将多个小煤矿的实力联合起来,将有限资源重新整合,达到改善小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目的。该模式采用多个煤矿共一套监控系统,由远程监控中心负责对各矿集中监控。它能有效地避免单个煤矿的管理水平低,运转不正常,系统不兼容,监测监控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形成区域范同内的集中联网调度指挥,从而实现小煤矿大管理,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必将促成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一场重大变革。 2、研发了小煤矿通风瓦斯集群监控系统 该系统的特点是在各矿只配备智能分站和相应的显示报警装置,分站为无人值守的工作方式;作为监控核心的监控主机放置在远程监控中心,中心的技术人员通过远程监控的方式对各矿集中监管、调度。 对于监控系统而言,现场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是确保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而又基础的一环。为此,本文对瓦斯传感器的自校正技术进行了探讨。瓦斯传感器自校正技术分为硬件自校正和软件自校正两大类,而基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方法的软件自校正技术已经取代硬件自校正技术成为传感器自校正技术的主流方向。尽管基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软件自校正技术有着良好的校正精度,但却存在着系统开销大、硬件实现困难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GM(1,1)模型的瓦斯传感器自校正技术,它是采用查表法的思想,该方法所需的原始数据少,有效避免了需要通过大量的测试获取分段函数的麻烦,易于单片机实现,也易于校正曲线的重构。通过对KJ-1型甲烷检测元件的校正测试,得出该方法的校正精度满足要求。 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有利于数据传输的准确可靠,同时也能节约成本。本系统采用的

程媛[7](2005)在《基于CAN总线的网络家电测控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家电已不再满足于高质量的电器设备,而是逐步融入到信息社会中来。适应当前家电网络化的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用化的家电上网方案——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部网)总线的网络家电测控系统。本系统将家庭内部所有的电气设备通过家庭内部的无极性总线网络连成一体,并接入Internet,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多种家庭网络组网方案的比较,确定采用CAN 总线组网,并对CAN总线的特点、主要技术指标及可靠性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给出了完整的CAN 总线家庭网络的组网方案。通过对当前无极性网络的研究,提出了CAN 总线网络无极性化的设计方案,并在CAN 网络的组网中成功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适应家庭网络的需要,本文提出了采用可以常年运转的嵌入式以太网网关作为家庭控制中心的思路,并给出了完整的嵌入式以太网网关的设计方案。本系统选用Rabbit2000 高档单片机作为嵌入式以太网网关的微处理器,一方面实现CAN 总线网络和Internet 的连接; 另一方面建立嵌入式Web 服务站点,实现了网络家电的远程控制。本课题利用学校良好的网络资源和网络环境作了大量模拟实验,建立了基于CAN 总线的网络家电测控系统的基本框架。

王晓明[8](2005)在《基于组态软件的盾构试验平台控制与管理》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交通和城市市政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地使用盾构法进行隧道挖掘施工,迫切需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及其控制系统技术。本文针对国家十五863计划重点课题所需的盾构掘进模拟试验平台进行控制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盾构机测控系统及试验相关技术。论文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盾构掘进模拟试验平台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和应用。试验平台的控制采用监控组态软件与PLC控制结合的分布式控制方案,由PLC完成底层控制,组态软件完成人机接口、数据显示、数据存储等功能;除PLC外,数据采集采用专用的数据采集器与智能电量变送器完成,通过自行开发的设备驱动实现与上位机数据连接。在分析试验平台的控制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文中论述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重点研究讨论了系统应用中的监控组态软件扩展开发等关键技术,包括脚本语言功能扩展、设备驱动开发、算法控件设计和基于API的数据交换等,并给出了具体实现。针对模拟盾构机的土压平衡控制要求,论述了自整定PID算法的基本原理,实现了一个基于临界比例度法的实用化自整定PID算法。最后根据试验平台进一步的需求,提出了测控系统的Web发布方案,并对其中的Web发布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穆远祥[9](2004)在《LonWorks:全新的现代智能测控网络技术浅析》文中认为介绍了LonWorks现代测控网络的产生与发展、组成及其网络结构、技术先进性以及它的应用。

杨素梅[10](2003)在《农业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温室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温室种植业的实践经验表明,提高温室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水平可充分发挥温室农业的高效性,本文主要对当今农业温室的研究热点-智能温室系统进行研究,设计了一套能实时控制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以及CO2浓度等多参数的测控系统。通过该系统的自动调节作用,使温室中环境参数处于事先确定的最佳值,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本文的主要设计思想是构建温室计算机分布式自动控制系统,由一台PC机与多个微电脑控制装置组成主从式分布结构,采用总线式RS-485通信网络和CRC校验的通信算法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读取实时和历史存储的环境参数值和报警信息来监测温室的运行情况。 本文内容介绍了以PC机为上位计算机,MCS-51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仪表为下位机的智能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系统主要由环境参数实时控制模块、智能决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和系统参数设定模块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实时控制和智能决策功能主要由现场智能仪表来实现,数据处理和数据库管理由上位PC机完成,系统参数既可在上位机上也可以在下位智能仪表面板上设定。 本文最后对系统易于操作、便于扩充、界面友好等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了系统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地方。

二、分布式测控系统远程通信——一种智能中继器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布式测控系统远程通信——一种智能中继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南极冰下湖无污染热熔钻工程样机加热与控制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冰盖钻机技术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1 需求分析
        2.1.2 基于原理样机设计方案上的一些改进
        2.1.3 系统方案设计
    2.2 硬件设计方案
        2.2.1 电力传输方案设计
        2.2.2 热熔方案设计
        2.2.3 测控系统方案设计
    2.3 软件设计方案
        2.3.1 随钻嵌入式软件设计
        2.3.2 上位机软件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2 测控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3.3 电源管理系统
        3.3.1 800V降压设计
        3.3.2 12V降压设计
    3.4 主控电路
    3.5 加热控制电路
        3.5.1 加热控制方式
        3.5.2 延时电路设计
        3.5.3 光电继电器及其触发
    3.6 串口通信电路
    3.7 电流信号采集电路
    3.8 分布式传感器
        3.8.1 温度传感器
        3.8.2 悬重传感器
        3.8.3 载荷平台监测与控制板
        3.8.4 水下摄像机
    3.9 直流采集模块
    3.10 姿态信息采集
    3.11 测控舱漏水检测
    3.12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设计
    4.2 随钻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4.2.1 嵌入式软件设计架构
        4.2.2 通信协议设计
        4.2.3 主控系统程序设计
        4.2.4 加热控制程序设计
        4.2.5 绞车控制程序设计
        4.2.6 故障诊断程序
        4.2.7 动态数据上传程序
        4.2.8 IAP升级程序
        4.2.9 传感器采集程序设计
    4.3 冰面上位机软件设计
        4.3.1 上位机软件设计架构
        4.3.2 上位机软件显示界面设计
        4.3.3 上位机业务功能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与联调联试
    5.1 实验室内系统测试
        5.1.1 电源系统测试
        5.1.2 接触器带载测试
        5.1.3 主控板测试
        5.1.4 传感器测试
        5.1.5 实验室综合测试
    5.2 钻具联调联试
        5.2.1 加热系统测试
        5.2.2 绞车系统测试
        5.2.3 科学载荷平台测试
        5.2.4 模拟钻冰实验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2)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问题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系统软件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
        2.2.1 J2EE架构与SSH框架
        2.2.2 数据库技术
        2.2.3 通信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软件系统需求分析
        3.2.2 硬件系统需求分析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的设计原则
    4.3 系统整体设计与功能设计
        4.3.1 系统整体设计
        4.3.2 软件详细功能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设计方法
        4.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4.3 数据库表单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实现与测试
    5.1 引言
    5.2 系统功能的实现
        5.2.1 系统登录模块
        5.2.2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5.2.3 设备管理模块
        5.2.4 抄表管理模块
        5.2.5 缴费管理模块
        5.2.6 系统管理模块
    5.3 系统的测试
        5.3.1 系统测试环境
        5.3.2 系统功能测试
        5.3.3 系统性能测试
        5.3.4 系统测试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蓝牙5.0的楼宇远程测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无线Mesh网络技术
    2.1 无线网状网
    2.2 常用组网技术
        2.2.1 ZigBee组网技术
        2.2.2 BLE组网技术
        2.2.3 蓝牙5.0协议
        2.2.4 Ant组网技术
        2.2.5 技术分析
    2.3 联网方式
        2.3.1 Wi-Fi通信技术
        2.3.2 4G无线通信
        2.3.3 TCP/IP协议
        2.3.4 技术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1 需求分析
        3.1.2 架构设计
    3.2 无线Mesh网络系统
        3.2.1 组网方案设计
        3.2.2 节点通信流程
        3.2.3 节点组网设计
        3.2.4 节点分组设计
        3.2.5 硬件介绍
    3.3 联网设计
        3.3.1 方案设计
        3.3.2 硬件介绍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功能实现
    4.1 无线Mesh网络实现
        4.1.1 组网实现
        4.1.2 分组实现
    4.2 联网实现
        4.2.1 开发方式
        4.2.2 开发软件
        4.2.3 Wi-Fi功能实现
        4.2.4 远程测控平台
    4.3 本章小结
5 功能验证和性能分析
    5.1 验证概述及验证环境
    5.2 组网验证
    5.3 中继验证
    5.4 分组控制验证
    5.5 远程控制平台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营口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营口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需求分析
    2.1 营口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现状
    2.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需求分析
        2.2.1 营口地区用电现状分析
        2.2.2 营口地区用电效益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营口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总体设计
    3.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总体逻辑架构
    3.2 用电采集系统的主站系统设计
        3.2.1 用电采集系统的软件架构
        3.2.2 用电采集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
        3.2.2.1 数据采集模块
        3.2.2.2 数据管理模块
        3.2.2.3 控制模块
        3.2.2.4 综合应用模块
    3.3 用电采集系统的通讯方式设计
    3.4 用户信息采集系统的现场终端方案设计
        3.4.1 电力用户类型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现场终端方案设计
        3.4.2 电能表集中安装区域现场终端方案设计
        3.4.3 电能表分散安装区域现场终端方案设计
        3.4.4 旧城区域和农村地区现场终端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营口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场实施
    4.1 现场查勘与安装区块选择
    4.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装与调试
    4.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验收与归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营口地区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5.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指标体系
    5.2 营口地区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
        5.2.1 用户登录
        5.2.2 管控指标
        5.2.3 基本应用
        5.2.4 运行管理
    5.3 营口地区供电公司用电采集系统指标分析与措施
        5.3.1 营口地区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数据
        5.3.2 数据分析
        5.3.3 影响数据完整率和抄表应用率的原因分析
        5.3.4 影响线损可正确计算率的原因分析
        5.3.5 运维、指标提升方案和阶段性目标
        5.3.6 运维的配套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营口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施效果分析
    6.1 系统应用情况及实施效果
        6.1.1 系统应用情况
        6.1.2 系统运维实施效果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电力系统远程监控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背景
    1.2 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发展概况
        1.2.1 国内的发展概况
        1.2.2 国外的发展概况
    1.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的现状
        1.3.1 站内总线型通信
    1.4 电力通信协议的发展
        1.4.1 通信协议的定义
        1.4.2 通信协议的应用现状
        1.4.3 IEC61850的发展概况
        1.4.4 国内研究IEC61850的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章节安排
第二章 远动测控装置的研究
    2.1 远动监控测量装置的基本概况
        2.1.1 数据采集功能
        2.1.2 数据通信功能
        2.1.3 其他功能
        2.1.4 远动监控测量装置的基本组成
        2.1.5 远动装置的应用软件
    2.2 系统实现的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研究
        2.2.1 基于正弦函数模型的算法
        2.2.2 基于周期函数模型的算法
        2.2.3 解微分方程算法
    2.3 交流信号的滤波器
    2.4 基于VISUAL STUDIO的数据采集和控制装置的实现
        2.4.1 系统的功能要求
        2.4.2 监控系统的组成
        2.4.3 软件设计的关键技术
        2.4.4 带自动校正的频率跟踪算法
第三章 远程通信通道方案优化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远程通信的基本概念
        3.2.1 通信系统模型
    3.3 远动数据通信信道
        3.3.1 有线通信信道
        3.3.2 无线通信信道
    3.4 远动数据通信接口
    3.5 通信信道的优化选择
        3.5.1 工程造价
        3.5.2 通信距离
        3.5.3 距离与价格
        3.5.4 GPRS的方案优化
    3.6 基于GPRS的CDT协议中转
第四章 通信规约研究与应用
    4.1 CDT协议
        4.1.1 CDT协议的帧结构
        4.1.2 CDT的帧类别
        4.1.3 功能码定义
        4.1.4 校验码
    4.2 POLLING规约
        4.2.1 Polling规约概述
        4.2.2 帧格式
        4.2.3 链路传输规则
        4.2.4 控制域(C)和地址域(A)
        4.2.5 应用数据结构
        4.2.6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
        4.2.7 采用快速—校验—过程的事件收集
        4.2.8 文件传输
        4.2.9 子站事件启动触发传输
    4.3 IEC61850协议应用研究
        4.3.1 引入IEC61850后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4.3.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抽象模型
        4.3.3 变电站应用与通信网络
        4.3.4 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CL)
    4.4 基于CDT的POLLING通信规约研究
        4.4.1 应用背景
        4.4.2 项目需要
        4.4.3 规约类型选择
        4.4.4 协议的提出
        4.4.5 协议的运用
        4.4.6 协议的实现
        4.4.7 结果
第五章 CDT规约在低压远程控制的应用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低压监控系统设计
        5.2.1 系统设计要求
        5.2.2 设计方案简述
    5.3 通讯协议
        5.3.1 主站与子站的通讯协议
        5.3.2 子站与松下PLC的通信协议
    5.4 控制的实现
第六章 基于VISUAL STUDIO后台通信研究与实现
    6.1 问题的提出
    6.2 软件框架的建立
    6.3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6.3.1 组件设计思想
        6.3.2 选择.NET平台的理由
        6.3.3 选择C#语言的理由
        6.3.4 C#语言具有的开发优势
    6.4 基于组件技术的模块分析
    6.5 后台监控的实际案例
        6.5.1 系统的功能配置
        6.5.2 系统的结构配置
        6.5.3 系统的实现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系统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CDT协议的分析程序
    附录2 邢台项目的配置及主接线图
    附录3 翔安项目的配置图
    附录4 成都项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6)小煤矿通风瓦斯集群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我国煤矿的安全状况
        1.1.2 国家对小煤矿企业的政策
        1.1.3 小煤矿存在的客观性分析
        1.1.4 小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5 本课题的意义
    1.2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国内外概况
        1.2.1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组成
        1.2.2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国内外概况
        1.2.3 我国小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研究状况
    1.3 本课题的创新点、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案
        1.3.1 本课题的创新点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系统的实验研究概况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煤矿通风瓦斯集群监管模式
    2.1 小煤矿通风瓦斯集群监管模式的探讨
    2.2 小煤矿通风瓦斯集群监管模式的实现方案
    2.3 小煤矿通风瓦斯集群监管模式的组织形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瓦斯传感器自校正技术
    3.1 瓦斯检测传感器原理及非线性
    3.2 传感器自校正技术
        3.2.1 传感器自校正技术概述
        3.2.2 硬件自校正技术
        3.2.3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校正技术
        3.2.4 基于遗传算法的自校正技术
    3.3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传感器自校正技术
        3.3.1 灰色预测理论
        3.3.2 灰色预测理论在传感器自校正技术应用中的局限性及其解决方案
    3.4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瓦斯传感器自校正技术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监控系统的数据通信技术
    4.1 智能分站与监控主机之间的通信
        4.1.1 智能分站与监控主机之间常见的通信方式
        4.1.2 智能分站与监控主机之间通信系统组成
    4.2 智能分站与现场设备之间的通信
        4.2.1 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的分类
        4.2.2 现场总线技术在井下通信的可行性
        4.2.3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分站与现场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
    4.3 数据通信的可靠性研究
        4.3.1 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保障技术
        4.3.2 通信网络故障的容错技术
        4.3.3 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瓦斯含量浓度指标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5.1 瓦斯涌出异常预警技术研究现状
    5.2 瓦斯涌出异常模式识别系统的设计
        5.2.1 模式识别概况
        5.2.2 模糊模式识别法
        5.2.3 模糊模式识别系统的系统设计
    5.3 瓦斯涌出异常模式识别系统的数据获取
    5.4 瓦斯涌出异常模式识别系统的数据预处理
        5.4.1 数据的标准化
        5.4.2 波形的数字滤波
    5.5 瓦斯涌出异常模式识别系统的实现
        5.5.1 类别可分性判据
        5.5.2 特征的提取与选择
        5.5.3 隶属函数的选取
        5.5.4 模糊识别方法
    5.6 应用实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小煤矿通风瓦斯集群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应用
    6.1 系统设计综述
        6.1.1 系统设计内容
        6.1.2 系统设计的步骤
    6.2 系统分析
        6.2.1 需求调查
        6.2.2 可行性分析
        6.2.3 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
    6.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6.3.1 系统目标
        6.3.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6.3.3 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的设计
        6.3.4 软件配置
        6.3.5 系统的安全策略
    6.4 功能设计
        6.4.1 空间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6.4.2 属性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6.4.3 数据仓库子系统
        6.4.4 查询、检索子系统
        6.4.5 应用分析模型子系统
        6.4.6 系统维护子系统
    6.5 数据库详细设计
        6.5.1 空间数据
        6.5.2 属性数据库
    6.6 小煤矿通风瓦斯集群监控系统的应用集成
        6.6.2 通风瓦斯信息管理系统
        6.6.3 安全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与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7)基于CAN总线的网络家电测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概述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2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设计原则
    2.2 家庭网络组网的方案选择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4 系统的关键技术
3 基于CAN 总线的家庭综合信息传送网络的建立
    3.1 CAN 总线综述
    3.2 基于CAN 总线的家庭信息传送网络的建立
    3.3 CAN 总线节点的设计
    3.4 CAN 网络的无极性改造
4 总线式家庭信息传输网络嵌入式以太网网关的设计
    4.1 嵌入式以太网网关概述
    4.2 嵌入式以太网网关的硬件设计
    4.3 嵌入式以太网网关服务器软件设计
5 基于CAN 总线的网络家电测试评估系统
    5.1 测试评估系统的构成
    5.2 系统性能测试
6 总结与展望
    6.1 系统设计总结
    6.2 系统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8)基于组态软件的盾构试验平台控制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盾构掘进机监控系统
    1.1 盾构施工方法
        1.1.1 盾构法发展历史
        1.1.2 盾构法的施工过程
        1.1.3 盾构的形式
        1.1.4 盾构法的特点
    1.2 分布式控制系统与组态软件
        1.2.1 分布式控制系统
        1.2.2 监控组态软件与组态王
    1.3 常规盾构监控系统
        1.3.1 盾构控制系统的发展
        1.3.2 常规盾构监控系统的结构
第二章 盾构试验平台控制与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2.1 盾构掘进模拟试验平台
        2.1.1 模拟盾构掘进机
        2.1.2 试验土箱
        2.1.3 掘进模拟试验的过程
    2.2 系统功能需求
    2.3 控制与管理系统总体方案
        2.3.1 系统硬件结构
        2.3.2 软件体系结构
    2.4 监控系统配置与运行环境
        2.4.1 系统硬件配置
        2.4.2 软件运行环境
第三章 面向盾构监控的应用软件扩展功能开发
    3.1 组态软件功能扩展方法
    3.2 基于脚本语言功能扩展
        3.2.1 组态王中脚本语言的类型
        3.2.2 组态王6.5 系统中脚本语言的应用
    3.3 智能电量变送器的设备驱动开发
        3.3.1 组态软件设备驱动的功能
        3.3.2 CE-A电量变送器协议分析
        3.3.3 CE-A设备驱动的实现
        3.3.4 CE-A设备驱动的安装与使用
    3.4 控件式扩展算法的设计
    3.5 基于API的数据交换
        3.5.1 组态王API
        3.5.2 基于API数据交换的程序实现
第四章 模拟盾构的控制策略
    4.1 模拟盾构掘进控制
    4.2 自整定PID算法及其关键技术
        4.2.1 PID控制与PID自整定
        4.2.2 临界比例度法原理
    4.3 自整定PID算法的实现
    4.4 自整定PID算法的仿真
第五章 控制与管理系统的实现
    5.1 基于CC-Link的控制系统结构
        5.1.1 CC-Link现场总线
        5.1.2 PLC控制结构
        5.1.3 PLC与远程站通信
        5.1.4 对远程站的操作
    5.2 控制管理软件的实现
        5.2.1 组态王与设备的数据连接
        5.2.2 监控画面组态
        5.2.3 数据库存储与曲线绘制
        5.2.4 联网与双机互备
        5.2.5 容错性设计
    5.3 软件的使用效果及改进
第六章 测控信息Web发布技术
    6.1 组态王的Web发布及其不足
        6.1.1 组态王的Web发布
        6.1.2 组态王Web发布的缺点
    6.2 Web发布系统方案
    6.3 数据库Web发布技术实现
        6.3.1 数据库访问
        6.3.2 访问权限控制
        6.3.3 系统的安全性
    6.4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二 盾构掘进模拟试验现场
附录三 测控系统软件主要组态画面
附录四 盾构掘进模拟试验平台现场设备

(9)LonWorks:全新的现代智能测控网络技术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LonWorks现代智能测控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2 LonWorks现代智能测控网络的组成及其网络结构
3 LonWorks现代智能测控网络的特点和技术先进性
4 我国的LonWorks现代智能测控网络技术
5结束语

(10)农业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
    §1-2 温室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农业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介绍
    §2-1 温室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基本要求
    §2-2 农业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的控制原理
        2-2-1 农业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的组成
        2-2-2 农业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控制原理
    §2-3 本课题中农业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的控制方案
第三章 通信网络及总线型分布式系统简介
    §3-1 通信网络概述
        3-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3-1-2 计算机通信网络
        3-1-3 网络拓扑结构
    §3-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3-3 现场总线简介
        3-3-1 现场总线的出现
        3-3-2 现场总线的种类
        3-3-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结构与特点
        3-3-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优点
        3-3-5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发展趋向
    §3-4 RS485总线介绍及设计使用要点
        3-4-1 RS-232-C串行接口
        3-4-2 EIA RS-485串行总线标准
        3-4-3 影响EIA RS-485总线通讯速度和通信可靠性的三个因素
        3-4-4 RS-485总线的负载能力和通讯电缆长度之间的关系
        3-4-5 分布电容对RS-485总线传输性能的影响
    §3-5 RS485总线与其他总线的比较
    §3-6 智能仪表发展和应用
        3-6-1 智能仪表与DCS的比较
        3-6-2 智能仪表通讯接口
第四章 基于RS485的农业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的组成
    §4-1 RS485型与现场总线分布式测控系统的综合比较
    §4-2 农业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组成
        4-2-1 农业温室分布式测控网络系统的结构图
        4-2-2 温室大棚结构及控制点情况
    §4-3 农业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的主要硬件
        4-3-1 RS232/RS485通讯转换模块
        4-3-2 智能仪表
        4-3-3 上位机
        4-3-4 各种传感器介绍
        4-3-5 执行机构介绍
    §4-4 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的基本控制-PID控制方式
        4-4-1 PID控制简介
        4-4-2 PID控制的优点和缺点
        4-4-3 PID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集成软件的研制
    §5-1 集成软件的主要功能
    §5-2 集成软件主要功能的实现
        5-2-1 系统登陆
        5-2-2 主界面功能
        5-2-3 智能节点配置功能
        5-2-4 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5-2-5 通讯方式
        5-2-6 对温室现场智能仪表的参数修改
        5-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PID控制过程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四、分布式测控系统远程通信——一种智能中继器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极冰下湖无污染热熔钻工程样机加热与控制系统研制[D]. 唐永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黄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3]基于蓝牙5.0的楼宇远程测控系统[D]. 林德远.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营口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 居秋男.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5]电力系统远程监控的若干问题研究[D]. 余臻. 厦门大学, 2008(01)
  • [6]小煤矿通风瓦斯集群监控系统的研究[D]. 钟震宇. 中国地质大学, 2006(02)
  • [7]基于CAN总线的网络家电测控系统的研究[D]. 程媛.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8]基于组态软件的盾构试验平台控制与管理[D]. 王晓明. 东南大学, 2005(02)
  • [9]LonWorks:全新的现代智能测控网络技术浅析[J]. 穆远祥. 电脑学习, 2004(03)
  • [10]农业温室分布式测控系统的研究[D]. 杨素梅. 河北工业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分布式测控系统的远程通信——智能中继器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