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核心期刊的发展

农业经济学核心期刊的发展

一、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洁,吕凯,刘桂民[1](2021)在《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棉花病虫害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文献计量对我国棉花病虫害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开展研究进展态势分析。通过统计得出我国棉花病虫害分为探索发展期、稳定发展期和波动下降期3个阶段。对主要发文期刊、高竞争力机构及合作、高竞争力学者等指标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关键词聚类绘制知识图谱,研究得出棉花虫害防治研究、棉花病害防治研究、棉花草害及产量品质研究是我国棉花病虫害研究的主题热点。

杨友[2](2021)在《旬邑县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姜雪[3](2021)在《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印度理工学院作为印度政府创建的国家重点学院典型代表,是印度高等教育系统重要创新和改革的产物。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教育在印度国内首屈一指,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培养出一大批享誉世界的高级计算机人才,成为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竞相招揽的对象。计算机人才从诞生、成长再到壮大的培养过程与其计算机学科从创立、发展再到崛起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学科的历史进程保持一致。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国情和历史发展背景方面较为相似,与欧美发达国家名列前茅的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相比,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成长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创建一流学科,成功进行计算机教育,有效发挥计算机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文献研究法,由点到面,从纵向到横向尝试对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立体化、系统化的梳理与剖析。从学科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出发,以时间为线索,探寻其学术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管理体制及社会服务等学科建设必要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归纳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建设经验,指出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明确对我国建设一流学科的历史价值。以1963年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计算机中心的成立为主要标志,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正式创立。1963年至1982年是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早期发展阶段,计算机中心、电气工程系和数学系开展了一系列的计算机教育与研究活动。1983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成立,由此,计算机学科拥有了规范化的学术平台,学术项目更加丰富。同时,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的确立也推动了学科的蓬勃发展与快速崛起。从计算机学科创立伊始,印度政府就在国家财政支出和国家政策方面对其给予了大力支持。20世纪80年代,在财政及政策的双重保障下,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在学术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建设举措,迅速成长为印度国内一流的计算机学科。1992年,“创新与技术转移基金会”在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正式成立,标志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进入产教融合、产学研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考查,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积极承担国家级政府资助及企业咨询项目的举措不但与国家科技政策及国家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促进了企业与高校协同发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学科发展新模式的产生。在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及印度政府制定的建设信息技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不断发展完善稳步提升,培养的尖端计算机人才在国际知名计算机企业崭露头角。从学科建设的必要要素出发归纳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学科的快速发展无外乎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外部因素而言,国际环境中有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革命浪潮的推动,国内环境有印度政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科技战略,特别是建设计算机超级大国目标的指引;就内部因素而言,印度理工学院从学科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制度以及社会服务等若干学科建设的必要要素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本文最后总结出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原因: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明确计算机学科发展定位;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促进以计算机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善于利用国际援助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近年来,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印度政府过多干预,削弱学术自治权;优秀师资数量增长与学科稳步提升存在失衡现象;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总量不足,阻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然而,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余卓君[4](2021)在《提质增效背景下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提升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绿色生产观念,保障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内涵,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农业生产达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首要目标。新疆农业生产是占据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高效绿色的生产目标与目前高消耗、高投入、资源约束和过度开发的现状相矛盾。新疆作为资源环境约束严重的地方,自然资源极度分布不均,坚持新疆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研究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从四个层面来构建,分别是生态环境指标、农业绿色经济效益指标、绿色生产指标、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指标。再结合新疆农业实际发展的情况,最后得到二十个二级指标,水资源总量;造林总面积;森林覆盖率;生态建设占林业投资比例;林业总产值;农地产出率;人均粮食产量;单位面积机械总动力;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柴油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教育经费;农村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二十个二级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测度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路径选择主要有,(1)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绿色发展政策;(2)着力推进农业技术研发应用;(3)资源集约利用发展高效农业;(4)加大高标准农田基础建设;(5)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6)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得出的结论有:(1)农业绿色化发展趋势良好,逐年绿色化程度增加绿色生产年度差异加大;为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为2011年-2019年评价指数-1.3326、-0.6363、-0.0114、-0.0132、0.7488、0.2234、0.3522、0.2077、0.2657。表明农业绿色化发展趋势良好,逐年绿色化程度增加。(2)资源环境保护趋势成效明显;尽管新疆2018年绿色化水平稍微降低,指数为0.2077,(3)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4)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效益、绿色生产、居民社会生活水平与绿色化匹配。新的发展理念对绿色化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探索发展路径来提升新疆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极为迫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新疆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实现农业双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秀芳[5](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李向毅,高亦陈,段艳艳[6](2021)在《《农业经济问题》载文回顾与研究热点:2010—2019年》文中研究说明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刊——《农业经济问题》是国际知名的农业经济学科核心期刊,创办于1980年。为纪念《农业经济问题》创刊40周年,并使读者深入认识和了解《农业经济问题》,本文基于近十年已出版的120期期刊和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期刊评价资料,运用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对该刊2010—2019年刊载学术论文的情况进行全景式分析。通过绘制知识图谱以更好地揭示该刊的核心作者群、核心机构群、高被引和高下载文章等信息。文章总结出该刊发文特点及6个主题研究领域的重点文献,并探讨了该刊今后的热点选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耿海英[7](2020)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意义】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三大期刊评价体系,分别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研制。三大体系在评价目的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并且都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因此,有必要加以比较分析,了解各自特点,以便社会各界在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三家期刊评价结果。【方法/过程】对三大体系,从期刊评价的目的、评价对象范围,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比较了评价方法中的学科分类、评价指标、评价数据源和定性评价方法。【结果/结论】比较发现,三大体系评价目的不同,导致评价的对象范围、评价方法有很大不同,进而影响到评价指标和评价数据源的选择。通过评价来促进期刊发展是未来期刊评价工作的重点。

解超[8](2020)在《精准扶贫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CNKI文献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将大数据与可视化工具相结合,检索2013年至2020年我国精准扶贫相关研究文献,从文献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共被引、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对精准扶贫的研究现状、研究前沿等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成果大多数是以知名学者为中心发散开来,来源机构比较一致。(2)热点关键词主要体现在扶贫对象、精准脱贫、精准识别等八大领域。预测未来将会围绕相对贫困、防止返贫、可持续脱贫、乡村振兴、转型期城乡低收入群体、区块链技术在扶贫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与机械装备在脱贫中的应用等进行研究。(3)前期研究集中在扶贫理论以及扶贫主体方面,中期则对扶贫措施以及扶贫领域进行深入探索,近期则对深度贫困地区以及非物质贫困方面进行探索,以求在新时代达到全面脱贫与共同富裕。

王金[9](2020)在《涉农“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涉农“一号文件”是比较系统、全面的农村发展指南,指明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见证了农村社会近40年的历史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先后出台了22份涉农“一号文件”(具体指1982年-1986年的“五个一号文件”和2004年-2020年出台的“一号文件”),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政策支持。研究历年来我国涉农“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及其转变规律,总结农村改革的经验启示,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少走弯路”,推动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取得更辉煌的成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涉农“一号文件”的阶段划分,目的在于明确历年农村工作的主要方向。通过对农村经济改革初期(1982年-1986年)、统筹城乡发展时期(2004年-2012年)、城乡融合发展时期(2013年-2020年)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涉农“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进行系统梳理,构筑一幅中国农村改革的浓缩画卷,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在不同时期的转变,目的在于明确发生转变的具体内容,阐述转变的规律。我国涉农“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经历了两大转变,即由“经济振兴”“农村支持城市”“政社合一”和以“农”为本等刚性需求向“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村民自治”和以“民”为本等柔性约束转变,再由这些单一层面向“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农民主体”等综合层面转变。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发生转变的原因及特点。从原因上看,主要在于国民经济增幅稳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及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驱动。通过对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发生转变的内容及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转变都有共同的特点,即政策上的递进性、目标上的一致性、主题上的创新性、内容上的关联性。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转变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发展带来的启示,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围绕“三农”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在以往的经验教训中摸索乡村建设规律、在涉农“一号文件”指导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性提出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大力夯实农业基础、发挥农民主体力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四大最优路径,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满足农民更高水平的生活需要。

钱敏[10](2020)在《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从最早时期的藏书阁,到如今的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图书馆伴随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地进行自身建设并提供更广泛高效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大范围下都属于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能够同时为科研和公众提供服务,在转化创新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强化公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则担负着培养新一代祖国建设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强化学生素质、营造育人氛围、知识交流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对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愈发丰富和深入。但纵观前人的研究,对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比较较少,大多是从单一主体出发或者单一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有着自身的发展要点,但都属于图书馆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不能把其割裂和对立起来研究,而应相互对应,用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本文通过收集2009年至2018年图情领域的18个核心期刊上关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论文数据,利用SATI、SPSS、Ucinet、Citespace和Excel软件,制出相关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出近10年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并分析产生相异点的原因,总结相关问题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这四个方面:其一,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中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搭建全文的研究框架。其二,通过各种工具将相关数据制成清晰的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和高被引文献这几个角度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其中关键词分析又分为频率、主题路径、聚类和突现这多个角度,得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所分别具有的特征,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提供依据。其三,根据前述的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从发文量及趋势、机构、作者和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其中研究内容又分为了阅读推广、资源服务、读者服务和自身建设四个角度阐述,并进一步分析得到研究相异点出现的原因。其四,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国外研究的差别,并提出对于后续研究的建议,主要包括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加强作者合作、开展有新意的阅读推广研究、加强技术运用研究等,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本文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为将来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其研究结论能够为图书馆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棉花病虫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集和研究工具
    1.1 数据集的确定和处理
    1.2 研究工具
2 我国棉花病虫害领域研究现状分析
    2.1 我国棉花病虫害领域研究趋势分析
    2.2 我国棉花病虫害领域研究期刊分析
    2.3 我国棉花病虫害领域研究机构分析
    2.4 我国棉花病虫害领域研究学者分析
3 我国棉花病虫害领域研究主题分析
    3.1 棉花虫害防治研究
        3.1.1 化学防治研究。
        3.1.2 抗性品种培育研究。
        3.1.3 灯控防治研究。
        3.1.4 生物防治研究。
    3.2 棉花病害防治研究
        3.2.1 棉花病害的致病机理及防治研究。
        3.2.2 棉花抗病分子育种及转基因育种研究。
    3.3 棉花草害及产量品质研究
        3.3.1 棉花草害研究。
        3.3.2 棉花产量及品质研究。
4 结论

(3)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发端奠基: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与早期发展(1963—1982 年)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的背景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逐步扩展与完善
        二、汇集国内外优秀学者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确立以计算机基础理论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为中心的人才培养
        五、争取国际援助为学科发展提供硬件与资金支持
        六、开展学科治理体制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七、积极开展计算机社会咨询服务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取得的成效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国内一流: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崛起(1983—1991 年)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的背景
        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开展
        二、“计算机总理”拉吉夫·甘地带领印度迈向信息时代的决心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的专业化发展
        二、构建以学术认同为基础的内聚性学术团队
        三、确立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实践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
        五、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六、完善五级管理体制确保管理自治与学术自由
        七、实施学校计算机素养与学习提升计划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取得的成效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国际知名: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稳步提升(1992 年—至今)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背景
        一、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
        二、印度领导人建立信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的指引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及设施的现代化更新
        二、构建以探索学科核心领域为目标的传承性学术团队
        三、确立以计算机前沿领域研究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创新性复合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
        五、积极提升计算机学科国际学术交流话语权
        六、实施旨在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本科学术项目审查评估
        七、承担国家级计算机系统和程序研发项目,不断深化国际合作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取得的成效
        二、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的省思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明确计算机学科发展定位
        二、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科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三、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计算机学科可持续发展
        四、善于利用国际援助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五、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问题
        一、学科发展后期印度政府过多干预,削弱了学术自治权
        二、学科发展后期优秀师资数量增长与学科稳步提升存在失衡现象
        三、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总量不足,阻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
附录1 专有名词简称、全称及中译表
附录2 信息技术领域印度理工学院知名校友代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提质增效背景下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1 绿色农业及提质增效方面研究
        1.3.2 农业绿色发展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研究
        1.3.3 绿色农业发展及提升路径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绿色发展
        2.1.2 绿色兴农
        2.1.3 提质增效
    2.2 理论研究
        2.2.1 提质增效理论
        2.2.2 生态农业理论
        2.2.3 绿色农业生态发展论
第3章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分析
    3.1 新疆农业产业发展概述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新疆第一产业产值变化概述
        3.1.3 新疆粮食产量及增速情况
        3.1.4 新疆特色林果产量及变动情况
    3.2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条件与现状分析
        3.2.1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3.2.2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条件
        3.2.3 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3.2.4 农业绿色经济效益发展分析
        3.2.5 农业绿色生产发展分析
    3.3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评价
        3.3.1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宏观评价
        3.3.2 农业绿色发展案例分析——新疆棉田无膜化种植
        3.3.3 农业技术水平稳步提高
        3.3.4 政策宣传提高了环保意识
    3.4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3.4.1 新疆农业水土资源趋紧问题
        3.4.2 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3.4.3 着力解决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问题
        3.4.4 农业产业结构相对简单,标准化生产经营较弱
        3.4.5 绿色农业宣传力度不够,政策法规不够完备
第4章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实证分析
    4.1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1.1 研究方法及说明
        4.1.2 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4.2 评价指标体系解释及权重确立
        4.2.1 具体指标解释及说明
        4.2.2 指标数据来源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评价体系指标的处理
        4.3.1 指标处理
        4.3.2 数据描述统计
        4.3.3 数据标准化处理
    4.4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
        4.4.1 计算处理过程
        4.4.2 农业绿色发展各指标指数结果分析
        4.4.3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
    4.5 农业绿色发展具体指标评价指数分析
        4.5.1 生态环境各指标分析
        4.5.2 农业绿色经济效益各指标分析
        4.5.3 绿色生产各指标指数分析
        4.5.4 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指标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疆农业绿色提质增效发展的提升路径
    5.1 强化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
    5.2 着力推进绿色农业技术研发应用
    5.3 资源集约利用发展高效农业
    5.4 加大高标准农田基础建设
    5.5 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
    5.6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农业绿色化发展趋势良好,逐年绿色化程度增加
        6.1.2 绿色生产年度差异加大
        6.1.3 资源环境保护趋势成效明显
        6.1.4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6.2 政策建议
        6.2.1 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6.2.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违规处理
        6.2.3 加大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培训
        6.2.4 强化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管控制度
        6.2.5 倡导绿色种植和绿色生态养殖,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原始数据表

(5)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农业经济问题》载文回顾与研究热点:2010—2019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作者单位变更以及机构单位问题说明
    (三)统计工具
三、载文分析
    (一)载文数量与篇幅分析
    (二)载文作者分析
        1.作者发文分析。
        2.作者合作发文情况分析。
    (三)核心作者群分析
        1.核心作者候选人。
        2.核心作者。
    (四)发文机构分析
        1.发文机构分布。
        2.发文机构合作。
四、研究领域
    (一)高被引和高下载文章分析
    (二)载文关键词和主题研究领域分析
    (三)热点研究领域分析(2)
        1.农业现代化。
        2.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
        3.农村金融与制度创新。
        4.城镇化与城市化。
        5.农产品与农产品贸易。
        6.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
五、结论与展望

(7)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三大期刊评价机构及评价体系
2 评价目的
3 评价对象范围
4 评价方法
    4.1学科分类
    4.2评价指标
    4.3评价数据源
    4.4定性评价方法
5 评价结果
6 结语

(8)精准扶贫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CNKI文献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文献量分析
    (二)涉及学科与来源期刊情况
    (三)作者和机构情况
        1. 作者情况。
        2. 机构情况。
三、研究前沿分析
    (一)研究主题识别
    (二)研究热点辨析:关键词聚类分析
        1. 围绕“精准扶贫”内涵的研究。
        2. 围绕精准扶贫机制的研究。
        3. 围绕农村、农民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研究。
        4. 围绕扶贫贷款、扶贫机构等内容的金融精准扶贫研究。
        5. 围绕新时代精准扶贫路径选择的研究。
    (三)研究前沿辨识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1. 相对贫困问题研究。
        2. 防止返贫和可持续脱贫研究。
        3. 乡村振兴研究。
        4. 转型期城乡低收入群体研究。
        5. 区块链技术在脱贫攻坚中的应用研究。
        6. 人工智能以及机械化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9)涉农“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涉农“一号文件”的阶段划分及重点内容
    第一节 农村经济改革初期(1982年-1986年):加快农业发展
        一、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二、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三、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
        四、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时期(2004年-2012年):促进农民增收
        一、稳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
        二、采取措施巩固农业基础
        三、开始重视农村社会事业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节 城乡融合发展时期(2013年-2020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四、重视农民主体地位
第二章 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的转变
    第一节 农业经济改革初期向统筹城乡发展时期的转变
        一、“经济振兴”转变为“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支持城市”转变为“统筹城乡发展”
        三、“政社合一”转变为“村民自治”
        四、以“农”为本转变为以“民”为本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的转变
        一、“新农村建设”转变为“乡村振兴”
        二、“统筹城乡发展”转变为“城乡融合发展”
        三、“村民自治”转变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四、以“民”为本转变为“农民主体”
第三章 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转变的原因及特点
    第一节 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转变的原因
        一、国民经济增幅稳固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
        三、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四、总体布局日益完善
        五、现代化的目标驱动
    第二节 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转变的特点
        一、政策上的递进性
        二、目标上的一致性
        三、主题上的创新性
        四、内容上的关联性
第四章 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转变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
    第一节 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一、建立科学考评监督机制
        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三、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四、构建人才振兴激励机制
    第二节 大力夯实农业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
        一、创新农业产业形态
        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三、强化农业创新发展
        四、构建农业开放格局
    第三节 发挥农民主体力量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
        一、激发农民主体作用
        二、强化农民组织程度
        三、提升农民主体责任
        四、精准帮扶贫困人口
    第四节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
        一、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政治领导
        二、传承优质乡土文脉,优化人文底蕴
        三、注重农村绿色发展,美化生态环境
        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净化社会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对象、意义与方法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意义
        1.1.4 研究方法
    1.2 研究路线和结构安排
    1.3 本文贡献
2 研究综述
    2.1 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
        2.1.1 馆员培养
        2.1.2 技术与实践应用
        2.1.3 服务研究
    2.2 我国高校图书馆研究
        2.2.1 馆员培养
        2.2.2 技术与实践应用
        2.2.3 服务研究
        2.2.3.1 社会化服务
        2.2.3.2 校内服务
3 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与对比
    3.1 数据及工具
        3.1.1 数据选择
        3.1.2 分析工具及可视化工具
    3.2 发文量情况
    3.3 机构情况
    3.4 作者情况
        3.4.1 作者分布情况
        3.4.2 作者合作情况
    3.5 研究内容情况
        3.5.1 关键词分析
        3.5.1.1 频率分析
        3.5.1.2 主题路径分析
        3.5.1.3 相关及聚类分析
        3.5.1.4 突现分析
        3.5.2 高被引文献分析
        3.5.3 研究内容对比分析
        3.5.3.1 阅读推广
        3.5.3.2 资源服务
        3.5.3.3 读者服务
        3.5.3.4 自身建设——移动图书馆
    3.6 研究相异点原因分析
4 问题、差异与建议
    4.1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1.1 对公共图书馆研究不够重视
        4.1.2 作者之间合作不密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4.1.3 公共图书馆研究中对阅读推广的研究不深入
        4.1.4 图书馆的自身建设研究进展缓慢
    4.2 与国外研究的差异
        4.2.1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4.2.2 我国图书馆技术运用研究不够充足
        4.2.3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研究较落后
    4.3 关于后续研究的建议
        4.3.1 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发挥公共图书馆价值
        4.3.2 加强与作者的交流和合作,凝聚更多经验和智慧
        4.3.3 设计有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有新意的推广研究
        4.3.4 加强技术运用研究,提升图书馆开发水平
        4.3.5 探寻合作机制,助力共建共享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棉花病虫害研究进展[J]. 陈洁,吕凯,刘桂民. 安徽农业科学, 2021(23)
  • [2]旬邑县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研究[D]. 杨友. 河北北方学院, 2021
  • [3]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D]. 姜雪. 河北大学, 2021(09)
  • [4]提质增效背景下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提升路径研究[D]. 余卓君.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5]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6]《农业经济问题》载文回顾与研究热点:2010—2019年[J]. 李向毅,高亦陈,段艳艳. 农业技术经济, 2021(02)
  • [7]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比较研究[J]. 耿海英. 情报科学, 2020(10)
  • [8]精准扶贫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CNKI文献可视化分析[J]. 解超.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9]涉农“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研究[D]. 王金.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D]. 钱敏. 南京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农业经济学核心期刊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