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制图学的特点与地图制作的发展趋势与途径

论现代制图学的特点与地图制作的发展趋势与途径

一、试论现代地图学特点及地图生产的发展趋势与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坤[1](2008)在《新开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图谱分析》文中指出景观格局的研究是景观生态学关注的核心问题,特别是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研究能揭示大范围内生态过程演变的规律。有关景观格局的景观生态学最新的理论—格局、尺度、等级推广,以及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的兴起,为大尺度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新契机。本文试图以景观格局为核心,建立集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为一体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研究框架。论文从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图学、RS、GIS技术分析了景观生态学和地学信息图谱发展的背景。并根据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图学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景观格局研究的起步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区域地理单元及其等级体系、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景观格局的表达方法、景观格局动态的图谱分析。景观格局的研究关键是要解决景观格局的概括、景观格局的分类、景观格局的信息及其表达的问题。景观研究的尺度水平具有等级结构。因景观组织结构是有序的,景观单元的地理排列可以依次体现在不同的尺度水平上,形成不同的空间格局即景观格局。而这种尺度----结构体系就是地学图谱的表达模式。为了实现景观格局的图谱的表达,首先要确定图谱所能表达景观最小单元的大小。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可以通过景观信息图谱动态分析表现出来,采用格局—尺度—等级—图谱—时间体系,表现景观变化的质变状况即景观进化。只有在特定的时间阶段,考虑景观的动态才更有意义。在特定阶段内能获得准确的大范围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信息靠现代的遥感技术,因此,遥感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图谱分析上具有非常大的功能。通过新开河流域的实践,尝试了格局—尺度—等级—图谱—时间系列的分析与表达。利用景观分析的全新方法景观信息图谱,在大尺度的景观格局动态分析中发挥其独特的功用,它不仅能模拟景观格局的动态过程,而且能够揭示景观格局的生态演化规律,推测其发展趋势,对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以新开河流域33年(1969年2001年)土地利用和湿地景观4期空间数据(1969年,1979年,1992年,2001年)为基础,合成了一系列的土地利用和湿地景观图谱。运用ARC/INFO软件,以马尔柯夫空间概率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模型为基础,对新开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和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日趋不合理,不仅林地占地最小,而且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草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恶化方向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强和水文条件的变化,新开河该流域湿地不同程度地转化为了草地、耕地、沙地和盐碱地,植物群落发生逆向演变,而且期间湿地总面积经历了大幅度减少到显着增加的落起过程;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破碎化严重。2001年沼泽地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斑块周长较1969年分别减少了71.02%、71.08%、64.76%,沼泽地景观内部生境面积破碎化指数由0.78上升到0.93。有关研究成果可为流域的土地利用和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廖克[2](2007)在《中国现代地图学发展的成功经验》文中认为系统分析和阐明了中国现代地图学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地图事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和积极培养各层次的地图学专业人才;重视地图学的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地图编制技术水平,实现由传统工艺向数字化与自动化的根本变革。

丁建伟,张荣[3](1993)在《试论我国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其学科体系》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地图学空前活跃,发展迅速,并在我国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在分析现代地图学发展特点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对现代地图学及其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现代地图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对我国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建立学科体系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丁建伟,张荣[4](1995)在《试论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其学科体系》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地图学已取得了空前活跃的发展,并在世界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已不再是测绘或地理的一个非独立成分,而成为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在分析现代地图学发展特点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对现代地图学及其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对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建立学科体系的几点认识和对策。

谢欣[5](2020)在《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新课改背景下,图像系统作为教科书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对学生宏观的把握地理事物,培养区域认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图像教学不仅仅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图像系统应用情况的研究能够彰显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更好地发挥教材图像对于学生区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具备从区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贯彻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同时,分析教师图像教学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应用图像的情况,有助于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讲,能够发现其在区域地理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培养良好且正确的地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读图、用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地理图像系统、地理图像教学和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的研究以及区域认知能力的研究。其中地理教材图像系统又包括地理教材图像的特点、功能、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区域认知能力则包括了培养方式和层级划分等方面的研究。在整理文献的前提下,本文界定了地理图像系统与区域认知的相关定义,并确定了地图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现代地图学理论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首先对地理图像的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其功能,其次构建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现状和利用地理图像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调查问卷,分析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与学习优化策略。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地理图像类型进行分类与概括,并分析其功能。将地理图像划分为景观图、示意图、地理图表等六大类。本文认为地理图像主要有揭示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综合的关系、简化地理事物的原理和规律、反映事物变化趋势和突出主体地理要素的四个功能。其在高考题中也从不同层面考察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2)通过对几所高中的师生进行问卷访谈,分析出高中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现状和教师利用图像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的现状,并总结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进行区域教学时用图缺乏实践与创新,教师缺乏对学生区域思维的引导与总结;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需加强读图能力的掌握,区域差异比较能力弱以及应用区域研究方法和途径的能力较弱。(3)针对调查区域地理图像教学现状产生的问题,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的优化策略。首先是学生学习策略:提高地理图像意识和读图能力;增强学生的区域差异比较能力,系统地分析问题;提升应用区域研究方法和途径的能力。其次是教师教学策略:设置图像主线,贯穿区域地理学习始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教师板图技能;利用图像设置问题,启发诱导以及使用多图像对比,培养区域比较能力。最后,根据以上内容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

汤文秀[6](2020)在《资源环境专题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以《定西市资源环境地图集》为例》文中提出地图作为最有效的地理空间表示方法,空间事物的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表达都离不开它的支持。地图集作为一系列地图的汇集,是在统一的总体设计基础上,通过完整的思想体系和系统的逻辑顺序,将地图集的内部结构有机联系起来,并使用一系列严密的技术规格组织编排的。专题地图集作为专题信息的有机综合体,是专题要素或现象及其空间联系的知识集合。近些年来,资源环境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资源环境专题地图集为解决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有效的科学信息服务。本文以资源环境专题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为研究重点,以地图空间认知理论、地图信息传输理论和地图视觉感受理论这3个现代地图学经典理论为基础,以《定西市资源环境地图集》为例进行了资源环境专题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收集气象、土地利用、空气质量、污染排放、经济、人口等方面的数据资料,采用转换、校正、配准等方法,解决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地图数据、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套合在同一软件平台的问题,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了分类分级。(2)结合定西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以及人文风貌的特点,设计了符合定西市市情和资源环境专题主题的图集内容结构,并依据各图组特点具体设计了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同时,依据图形视觉变量及地图视觉感受论,通过大量的样图试验,设计了图集的基本规格以及色彩、符号和注记等地图语言。(3)确定了以ArcGIS为数据处理平台,以Adobe Illustrator为地图编制平台,以MAPulisher为两者数据连接桥梁,以In Design为排版输出平台的操作软件平台体系,完善了图集编制的工艺流程。(4)最终《定西市资源环境地图集》划分了序图组、资源环境图组、社会经济图组和县区详情图组4个图组,共包含46个图幅,其中市级图幅18张,县区级图幅28张。本文设计编制的《定西市资源环境地图集》在满足地图美学审美的基础上,对资源环境专题内容进行了科学表达,向图集用户展示和传达了全面客观的地图专题信息,对其他区域资源环境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袁勘省,张荣群,王英杰,卢斌莹[7](2007)在《现代地图与地图学概念认知及学科体系探讨》文中指出现代地图与地图学是传统地图与地图学发展到现代阶段的必然结果。本文重点探讨现代地图与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体系。文章从现代地图的特性、功能、构成要素/基础及拓展,以及地图科学分类及拓展等基本问题入手,分析了国内外现代地图与地图学概念定义的发展演变,给出了现代地图与地图学较为精练、准确的概念定义;讨论了现代地图学的学科结构体系和由传统到现代过渡时期的学科基本名称与研究内容;最后展望了未来地图学的发展前景。

杨瑾,袁勘省[8](2007)在《大学地球科学类地图学教学与教材内容改革研究》文中提出从现代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对地图学理论、地图信息获取处理、制图技术工艺和地图产品等方面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分析,文章认为应对传统的地图学教材内容进行彻底改革,才能适应数字环境下地图学科的自身发展以及地球科学与相关学科发展的需要,最后给出了作为有关地球科学类地图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框架体系和教材的具体内容。

边淑莉,田璐[9](2007)在《现代地图学较传统地图学的特征及其发展方向》文中认为地图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也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纵观历史,地图和地图学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变化和发展,与其他科学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地图和地图学定义的演变出发,对现代地图学与传统地图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现代地图学区别于传统地图学的新特征,并对地图和地图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罗广祥,田永端,高凤亮,奥勇,袁天奇,张悦丽[10](2002)在《现代地图学特点及学科体系》文中研究表明在分析传统地图学特点及学科体系、综合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新成就在地图学研究中应用的基础上 ,系统地总结了现代地图学的新特点 ,提出了面向 2 1世纪的地图学学科体系结构。

二、试论现代地图学特点及地图生产的发展趋势与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现代地图学特点及地图生产的发展趋势与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新开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景观格局分析及图谱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景观格局过程研究的现状
        1.2.2 景观信息图谱研究进展
        1.2.3 景观格局动态研究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1.3 研究特色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创新点
        1.3.1 研究特色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创新点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创新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案与技术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与图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景观及地学信息图谱概念的理解
        2.1.1 地图、地图发展史及地图的作用
        2.1.2 景观、景观格局及景观信息图谱
    2.2 景观格局等级斑块动态理论
    2.3 景观格局研究方法及技术基础
        2.3.1 景观格局指数
        2.3.2 景观格局分析模型法
        2.3.3 景观格局研究技术基础
    2.4 景观格局的图谱分析理论
        2.4.1 空间图形思维
        2.4.2 景观—景观信息图谱基本单元
        2.4.3 图谱反演
    2.5 景观格局动态信息图谱研究方法及技术基础
        2.5.1 生态学模型概述
        2.5.2 景观模型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2.5.3 景观格局动态信息图谱研究方法
        2.5.4 景观格局动态信息图谱研究的技术基础
第三章 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的图谱分析
    3.1 景观斑块—景观图基本内容
    3.2 景观斑块的基本特征
        3.2.1 景观斑块的主要类型
        3.2.2 景观斑块的结构特征和生态学功能
    3.3 景观信息图谱功能分析
        3.3.1 景观分类系统--各级景观单元
        3.3.2 景观单元分类及其划分
        3.3.3 景观单元的功能、结构、过程
        3.3.4 景观信息图谱的表达
        3.3.5 景观尺度与景观信息图谱的表达
第四章 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动态过程及图谱分析
    4.1 新开河流域基本概况
    4.2 景观图谱研究方法与步骤
        4.2.1 数据来源与多源信息匹配处理
        4.2.2 遥感影像的辐射定标及假彩色合成处理
        4.2.3 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4.2.4 土地利用类型图的制作
        4.2.5 系列图谱合成
        4.2.6 马尔柯夫模型与地类转移矩阵
    4.3 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分析
        4.3.1 1969~1979 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4.3.2 1979~1992 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4.3.3 1992~2001 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4.4 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生态学意义
第五章 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过程的图谱分析
    5.1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湿地景观格局的关系
    5.2 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研究方法
        5.2.1 湿地景观源数据
        5.2.2 湿地景观类型划分
        5.2.3 数据处理与遥感影像解译,制作数字地图
    5.3 新开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图谱分析
        5.3.1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5.3.2 湿地景观格局转化特征分析
        5.3.3 驱动力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中学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的研究
        1.2.2 课堂应用图像教学的研究
        1.2.3 关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研究
        1.2.4 研究总结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地理图像系统
        2.1.2 区域认知
    2.2 理论基础
        2.2.1 地图教学法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现代地图学理论
        2.2.4 相同要素迁移理论
3 地理图像的类型和功能分析
    3.1 地理图像的类型
        3.1.1 景观图
        3.1.2 示意图
        3.1.3 地理图表
        3.1.4 地图
        3.1.5 等值线图
        3.1.6 遥感影像
    3.2 地理图像的功能
4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现状分析
    4.1 问卷设计
        4.1.1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现状的问卷设计
        (1)学生的读图能力
        (2)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4.1.2 利用地理图像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调查问卷
        (1)教师具备的地理图像素养
        (2)教师对于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引导
    4.2 现状分析
        4.2.1 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1)基本信息分析
        (2)学生需加强读图能力的掌握
        (3)学生区域差异比较能力较弱
        (4)学生应用区域研究方法和途径的能力较弱
        4.2.2 教师利用图像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1)基本信息分析
        (2)教师区域教学用图缺乏实践与创新
        (3)教师缺乏对学生区域思维的引导与总结
        (4)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图像使用缺乏灵活性
5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5.1 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地理图像的学习策略
        5.1.1 学会读图步骤技能提高地理图像提取信息意识
        5.1.2 学会使用区域比较方法系统分析区域问题
        5.1.3 恰当应用区域研究方法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5.2 教师运用地理图像的教学策略
        5.2.1 设置图像主线贯穿区域地理学习始终
        5.2.2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教师板图技能
        5.2.3 课堂启发诱导利用图像设置问题
        5.2.4 使用多图像对比培养区域比较能力
    5.3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案例设计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6)资源环境专题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以《定西市资源环境地图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思路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框架
第2章 基本概念、理论与技术方法
    2.1 基础概念
        2.1.1 地图
        2.1.2 地图集
    2.2 现代地图学基础理论
        2.2.1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
        2.2.2 地图信息传输理论
        2.2.3 地图视觉感受理论
    2.3 地图集设计与编制方法
        2.3.1 地图集的设计
        2.3.2 地图集的编制
    2.4 资源环境地图集优秀案例分析
        2.4.1 《中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
        2.4.2 《宁夏回族自治区资源环境地图集》
        2.4.3 《江苏省资源环境与发展地图集》
第3章 《定西市资源环境地图集》的设计
    3.1 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要求
        3.1.3 设计原则
        3.1.4 技术依据
    3.2 制图区域概况
    3.3 资料收集和分析
        3.3.1 基本资料
        3.3.2 补充资料
        3.3.3 参考资料
    3.4 图集的基本规格设计
        3.4.1 图集开本及装帧设计
        3.4.2 图集数学基础设计
        3.4.3 图集比例尺设计
        3.4.4 图集版式设计
    3.5 图集的内容选取
        3.5.1 图集图组设计
        3.5.2 图集内容结构
    3.6 图集的表示方法设计
        3.6.1 图集内容表达设计
        3.6.2 图集色彩、符号及注记设计
    3.7 图集的制图综合
        3.7.1 制图综合
        3.7.2 重要图面要素的处理
    3.8 技术方法与工艺流程
        3.8.1 操作平台
        3.8.2 工艺流程
第4章 《定西市资源环境地图集》的编制
    4.1 数据的处理与分类
        4.1.1 地名数据
        4.1.2 界线数据
        4.1.3 水系数据
        4.1.4 交通数据
        4.1.5 遥感数据
        4.1.6 专题空间数据
        4.1.7 专题统计数据
        4.1.8 文字图片资料
    4.2 序图组编制
        4.2.1 数据准备
        4.2.2 表示方法
        4.2.3 成图编制
    4.3 资源环境图组编制——气象图
        4.3.1 数据准备
        4.3.2 表示方法
        4.3.3 成图编制
    4.4 社会经济图组编制——人口图
        4.4.1 数据准备
        4.4.2 表示方法
        4.4.3 成图编制
    4.5 县区详情图组编制
        4.5.1 数据准备
        4.5.2 表示方法
        4.5.3 成图编制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A 地市级地图符号规范
    附图B 专题图地图符号规范
    附图C 县区级地图符号规范
    附图D 中心城区图符号规范
    附图E 《定西市资源环境地图集》展示
致谢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及研究成果

(10)现代地图学特点及学科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地图学的特点
2 传统地图学的定义及地图定义
3 传统地图学的学科体系
4 现代地图学的特点
5 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

四、试论现代地图学特点及地图生产的发展趋势与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开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图谱分析[D]. 张国坤.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 [2]中国现代地图学发展的成功经验[J]. 廖克. 测绘科学, 2007(05)
  • [3]试论我国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其学科体系[J]. 丁建伟,张荣. 测绘学报, 1993(04)
  • [4]试论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其学科体系[J]. 丁建伟,张荣. 地图, 1995(03)
  • [5]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D]. 谢欣.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6]资源环境专题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以《定西市资源环境地图集》为例[D]. 汤文秀.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现代地图与地图学概念认知及学科体系探讨[J]. 袁勘省,张荣群,王英杰,卢斌莹. 地球信息科学, 2007(04)
  • [8]大学地球科学类地图学教学与教材内容改革研究[J]. 杨瑾,袁勘省. 测绘科学, 2007(05)
  • [9]现代地图学较传统地图学的特征及其发展方向[A]. 边淑莉,田璐.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 2007
  • [10]现代地图学特点及学科体系[J]. 罗广祥,田永端,高凤亮,奥勇,袁天奇,张悦丽.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2(03)

标签:;  ;  ;  ;  

论现代制图学的特点与地图制作的发展趋势与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