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生产的稀土镍氢电池

批量生产的稀土镍氢电池

一、RE Ni-H Cell in Batch Production(论文文献综述)

何向阳[1](2021)在《La-Y-Ni基储氢合金单相超晶格结构和容量衰减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型La-Y-Ni基储氢合金有望成为发展氢能技术的重要材料,其应用研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AB3、A2B7和A5B19型La-Y-Ni基单相合金的结构及其对固/H2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深入地揭示了合金的容量衰减机理。希望可以为开发La-Y-Ni基储氢合金材料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帮助。三元系La-Y-Ni基单相合金的组成设计为La Y2Ni9(AB3型)、La2Y4Ni21(A2B7型)和La5Y10Ni57(A5B19型),相应的[AB5]/[A2B4]前驱体比例分别为1/1、2/1和3/1。根据前驱体混合物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和相变基本原理,通过粉末烧结方式在1173K、1353K和1423K相继制备出三种目标单相合金。对三种单相合金的固/H2反应研究发现,313K下La2Y4Ni21合金的吸氢量最大。随着[AB5]/[A2B4]亚单元比例的增加,合金吸氢平台压依次升高,相应的氢化物稳定性下降。合金吸氢过程中产生的单/双平台与其相结构和相丰度有关。在电化学性能方面,伴随合金中[AB5]亚单元的占比增大,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逐渐降低,而循环稳定性呈现上升的趋势。合金的高倍率放电(HRD)能力受交换电流密度I0和氢扩散系数D0共同影响,D0起主要作用,其中La2Y4Ni21合金的HRD性能最优异。La-Y-Ni基单相合金在循环过程中的非晶化/粉化和氧化/腐蚀是造成其容量衰减的主要因素。合金在电化学和固/H2循环50周后均出现非晶化现象。在合金氢化/脱氢过程中,[AB5]和[A2B4]亚单元晶胞体积会发生膨胀/收缩,而且这两种亚单元在合金相互转化的氢固溶体(α相)和氢化物(β相)中的体积膨胀/收缩率不同,二者皆与导致合金粉化的晶格应变密切相关。合金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和腐蚀主要由活泼的La、Y元素造成。总体而言,随着[AB5]/[A2B4]亚单元比例的增加,三种单相合金的非晶化/粉化和氧化/腐蚀程度依次降低。

魏勃[2](2020)在《La、Ce比例调整及工艺变化对AB5型储氢合金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环保意识的日渐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氢能的开发与利用。在氢能的发展应用中,研究和开发性能优异的储氢材料十分关键。本文以商业化的AB5型储氢合金为研究对象,在AB5型储氢合金的主要组成元素中,Pr、Nd价格高昂且不断上涨,为了提升储氢合金产品性价比,采用感应熔炼法制备了(La1-xCex)(Ni Co Mn Al)5.5(x=0,0.25,0.50,0.75)、(La0.75Ce0.25)(Ni Co Mn Al)x(x=4.96,5.06,5.16,5.26)两个系列的合金。通过XRD、半电池测试系统等检测方式,分别研究合金的晶体结构、活化性能、放电容量、循环寿命以及高倍率放电性能。本文研究了熔炼工艺与热处理工艺制度,最终形成具有高性价比的产品。研究结果表明,Ce完全替代Pr Nd后,经过La和Ce的比例的调整研究,发现综合性能较有优势的是(La0.75Ce0.25)(Ni Co Mn Al)5.5。以(La0.75Ce0.25)(Ni Co Mn Al)5.5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热处理温度为1050℃,保温时间为10h的样品综合性能最好,该合金循环200周后容量保持率达到79.51%。通过对不同化学计量比La0.75Ce0.25(Ni Co Mn Al)x(x=4.96,5.06,5.16,5.26)的研究,发现La0.75Ce0.25(Ni Co Mn Al)5.16综合性能较优。因此进一步探索该合金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1000℃时间为8h的样品性能最优,容量达到328.6m Ah/g,循环200周容量保持率达到82.15%,5C倍率下HRD值为85.4%,均达到了市场客户的使用要求。对不同熔炼工艺得到的La0.75Ce0.25(Ni Co Mn Al)5.16合金进一步探索,研究熔炼工艺对合金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为950℃保温6h的样品,铸锭态合金最大容量达到326.5m Ah/g,循环200周后放电容量为255.05 m Ah/g,快淬态合金最大容量322.9m Ah/g,循环200周后放电容量为259.95 m Ah/g。铸锭态合金高倍率放电容量优于快淬态合金。综合考虑,该成分配比下,铸锭态合金容量、倍率都有优势,寿命也能满足客户需求。

尹亮亮[3](2020)在《电极材料及装配方式对新能源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性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以其低油耗、低排放的优点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但由于纯电动汽车技术还需继续发展完善,技术较为成熟的混合动力汽车(HEV)成为近中期发展的目标。镍氢电池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首选动力电池,其性能的高低关乎着车辆的节油效果。为了提高镍氢电池的性能,本文进行通过改进负极基材和改进内部连接阻值来降低电极的内阻等途径改善电池性能。影响电池功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电池内阻,电池内阻小的电池相对应的电池功率性能就好。电池内阻产生的一个因素就是电池内部集流体的连接(焊接)电阻。通过对极耳外观及焊接方式进行改进,通过设计不同样式(集流盘式和双极耳)及不同焊接方式(四焊点、六焊点、八焊点),增大焊接面积,从而降低电池内部的连接内阻,降低电池交流内阻和直流内阻,提升电池性能,主要是功率性能。对于本实验,通过测试对比,集流盘式极耳和六点焊接制成电池内阻有明显降低,功率性能最好。极板基材在电池内部既是活性物质载体,也是导电框架,通过对负极基材进行改进,设计不同孔径的冲孔镀镍钢带,钢带冲孔排列间距一致,冲孔孔隙率不同,对浆料涂覆效果有一定影响,测试基材样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程度。经过对比试验,对于本实验,φ1.2mm孔径的钢带制成电池功率性能、低温性能以及自放电性能均优于φ1.0mm孔径钢带制成的电池。镍氢电池性能除了与电池装配工艺有关外,负极材料-贮氢合金的性能对电池性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AB5型贮氢合金La0.70Ce0.30Ni4.25+xCo0.35Mn0.55-xAl0.15中不同比例Mn元素的研究,x=0、0.1、0.2、0.3,通过对比实验测得,随Mn元素的减少,合金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逐渐减小,导致合金的放氢平台压力逐渐提高。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逐渐降低,高倍率放电和循环稳定性先提高后降低。为研究Mn元素被Ni元素替代后,对镍氢电池性能的影响程度,设计出两种La0.70Ce0.30Ni4.25+xCo0.35Mn0.55-xAl0.15(x=0和x=0.2)合金粉,并制备电池测试性能,x=0.2合金的功率性能、低温性能和循环寿命均优于x=0的电池。

吉力强,赵瑞霞,王东杰,景永强,徐津[4](2018)在《稀土系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产业现状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为了使稀土资源得到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对中国国内部分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的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了稀土系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的产业化情况、产能情况以及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并对稀土系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思路。同时,从标准化的角度明确了制约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产业发展的障碍,提出了规范行业发展所需的标准体系框架,对整个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沛龙[5](2017)在《稀土储氢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文中指出稀土储氢材料目前主要有两个应用方向,镍氢电池和储氢装置。镍氢电池广泛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工具及工业和民用电池,在安全性和低温性能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储氢装置因其可以无泄漏、低压、安全储氢,且体积储氢密度高的优势,已用于为测试仪器、燃料电池、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生产、粉末冶金、热处理等供氢,还可用于氢气提纯及加氢站和移动加氢站的氢气增压,在氢能、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详细分析论述了稀土储氢材料的开发应用现状,展

张沛龙[6](2017)在《稀土储氢材料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文中提出稀土储氢材料目前主要有二个应用方向,镍氢电池和储氢装置。镍氢电池广泛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工具及工业和民用电池,在安全性和低温性能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储氢装置因其可以无泄漏、低压、安全储氢,且体积储氢密度高的优势,已用于为测试仪器、燃料电池、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生产、粉末冶金、热处理等供氢,还可用于氢气提纯及加氢站和移动加氢站的氢气增压,在氢能、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详细分析论述了稀土储氢材料的开发应用现状,展望了稀土储氢材料的发展前景。

陈云贵,周万海,朱丁[7](2017)在《先进镍氢电池及其关键电极材料》文中提出随着电极材料和电池技术的进步,镍氢(Ni-MH)电池的综合性能不断得到改善。从关键电极材料的热力学及电极过程动力学出发,概述了电极材料的基本设计思路及优化策略。结合近几年来的高能量、高功率、宽温区、低成本以及低自放电Ni-MH电池产业界及学术界的研发进展,重点综述了各类电池的关键技术及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且展望了镍氢电池市场前景及下一代镍氢电池发展方向。

李国玲,李星国[8](2016)在《稀土金属及其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对稀土金属和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性能以及研究和应用状况做了一个简单的综述,重点对稀土金属材料在冶金、催化、磁性以及储氢等几个关键领域进行了介绍,给出了一些自己所知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自己的想法,供参考和批评。

韩晓强[9](2016)在《稀土系AB5型低钴及无钴储氢合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系AB5型储氢合金因为其良好的综合性能成为MH/Ni电池中广泛使用的负极材料,但是因其动力性较差并且价格较高,所以稀土系AB5型储氢合金不能满足作为动力电源的需要。针对稀土系AB5储氢合金存在的缺点,为降低成本并提高合金的动力学性能,本文从Cu替代Co、Be替代Co、Be-Cu替代Co三个部分研究了储氢合金的相结构和循环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能。首先研究了冷却速度对MlNi3.55Co0.45Mn0.4A10.3Cu0.3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1)以103K/s冷却的合金为单相结构,为LaNi5相、以10K/s冷却的合金具有双相结构,主相为LaNi5相,第二相中的成分RE:(NiCoMnAlCu)以1:3.19,接近A2B7型结构。冷却速度103K/s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为315.9mAh/g,高于冷却速度1OK/s合金电极的最大容量306.1mAh/g。(2)以103K/s冷却的合金,在100个循环过程中,交换电流I0从313.81mA/g(10 Cycle)随着循环次数的的增加而增大到1471.18mA/g(100Cycle)、10K/s冷却的合金交换电流I0从262.03mA/g(10 Cycle)随着循环次数的的增加而增大到1304.49mA/g(100 Cycle),103K/s冷却的合金传荷电阻Rct从16.64mΩ·g(10 Cycle)减小到3.5mΩ·g(100 Cycle)、10K/s冷却的合金传荷电阻Rct从19.92mΩ·g(10Cycle)减小到4.0mΩ·g(100 Cycle),103K/s冷却的合金氢扩散系数D从3.14×10-6cm2/s(10 Cycle)增大到2.47×10-5cm2/s(100 Cycle)、10K/s 冷却的合金氢扩散系数 D从 1.3×10-6cm2/s(10 Cycle)增大到 2.04×1 0-5cm2/s(100 Cycle)。其次对 MlNi3.55Co0.75-xMn0.4Al0.3Bex(x=0.00,0.15,0.30,0.45,0.60,0.75)合金研究发现:(1)合金中加入Be后,会出现多种相结构,基体相中RE:(NiCoMnAl)以1:5的比例存在,灰色相中RE:(NiCoMnAl)为2:7,富La、富Ni偏析相出现在相界处,随着Be含量的增加偏析相逐渐增多,面积逐渐增大。(2)随着Be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合金的活化性,如x=0.45时合金第一个活化周期便到了 283.9mAh/g;Be含量对合金的衰减速率有影响,如:从1.25mAh/g·cycle(x=0.00)逐渐减小到 0.9mAh/g·cycle(x=0.45),然后逐渐增大到 1.21mAh/g·cycle(x=0.75);合金的高倍率性能随着Be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以1625mA/g放电时从26.%(x=0.00)逐渐增加到42%(x=0.60)然后下降到39%(x=0.75)。(3)采用交流阻抗法、循环伏安法、恒电流间歇滴定法、线性极化曲线法、塔菲尔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储氢合金的动力学性能,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交流阻抗法研究得出的结果为:交换电流I0从131.97mA/g(x=0.00)随着Be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到519.81mA/g(x=0.75);传荷电阻Rct从39.56mΩ·g(x=0.00)随着Be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到 10.04mΩ·g(x=0.75);氢扩散系数D 从 3.08×10-11cm2/s(x=0.00)随着 Be 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到8.85×10-11cm2/s(x=0.75)。再次对MlNi3.55Co0.75-xMn0.4Al0.3(Cu0.96Be0.04)x(x=0.00,0.15,0.30,0.45,0.60,0.75)研究发现:(1)合金中加入Be-Cu后,合金中出现多种相结构,富La、富Ni偏析相出现在相界处,随着Be-Cu含量的增加偏析相逐渐增多,晶胞体积从89.43A3(x=0.00)增加到89.72A3(x=0.45),而后随着Be-Cu含量的增加减小到89.38A3(x=0.75)。(2)添加Be-Cu比未添加的储氢合金更容易活化,且在(x=0.45)时电化学容量和衰减率分别达到了 321.9mAh/g和1.06mAh/g·cycle;高倍率放电性能随着Be-Cu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以 1625mA/g 放电时,HRD1625 从 64.95%(x=0.00)增大到 79.08%(x=0.60)然后减小到78.15%(x=0.75)。(3)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添加Be-Cu储氢合金的动力学性能,其结果是随着Be-Cu含量的增加交换电流呈增大趋势,如:x=0.00时I0=98.66mA/g、x=0.45时I0=214.83mA/g、x=0.75 时 I0=112.68mA/g;传荷电阻R 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如:x=0.00时Rct=52.92mΩ·g、x=0.45 时 Rct=24.3mΩ·g、x=0.75 时 Rct=46.34mΩ·g;氢扩散系数 D 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如:x=0.00 时 D=1.46×10-11cm2/s、x=0.45 时 D=7.41×10-11cm2/s、x=0.75时D=4.51×10-11cm2/s。最后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对MINi3.55 Co0.3Mn0.4Al0.3(Cu0.96Be0.04)0.45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合金在923K、1023K、1123K,三种温度下热处理4h。随热处理温度由923K(4h)升至1023K(4h)和1123K(4h)时合金中的富La相明显减少,富镍相增多;电化学容量改变从321.9mAh/g(未热处理)下降到305.43mAh/g(923K)、314.58mAh/g(1023K)、301.32mAh/g(1123K);衰减率从 1.03mAh/g·cycle(923K)下降为 0.95mAh/g·cycle(1023K)和 0.98mAh/g·cycle(1123K);合金的 HRD1625值增加幅度不明显;然后又研究了合金在1023K下2h、4h、6h下的性能,随热处理时间由2h(1023K)升至4h(1023K)和6h(1023K)富La白色相明显减少,富Ni相和A2B7结构灰色相增加;电化学容量从321.9mAh/g(未热处理)下降到308.4mAh/g(2h)、314.58mAh/g(4h)、310.54mAh/g(6h);衰减率和 HRD1625 值无明显变化。

孔繁清,张小琴[10](2016)在《稀土储氢电极材料的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稀土储氢电极材料在小型二次电池、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源、低自放电镍氢电池、低成本镍氢电池、超级镍氢电池以及双极性镍氢电池中的应用。其中,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导致对储氢材料需求量的倍增,将为储氢材料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另外,可替代干电池的低自放电镍氢电池、可取代有毒镍镉电池的低成本镍氢电池、镍氢超级电容电池和双极性镍氢电池都将成为稀土储氢电极材料的新型应用市场,促进稀土储氢材料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RE Ni-H Cell in Batch Produc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E Ni-H Cell in Batch Production(论文提纲范文)

(1)La-Y-Ni基储氢合金单相超晶格结构和容量衰减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镍氢(Ni/MH)电池概述
        1.2.1 Ni/MH电池的发展历程
        1.2.2 Ni/MH电池的工作原理
    1.3 储氢合金基本理论
        1.3.1 储氢合金的定义
        1.3.2 储氢合金的吸氢机理
        1.3.3 储氢合金的热力学特征
    1.4 储氢合金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
        1.4.1 AB_5型储氢合金
        1.4.2 AB_2型储氢合金
        1.4.3 钛钒基储氢合金
        1.4.4 钴基储氢合金
        1.4.5 超晶格型储氢合金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1.5.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的创新性
第二章 实验内容和测试方法
    2.1 前驱体合金的制备及单相合金的合成
    2.2 单相合金的组成分析和形貌表征
        2.2.1 ICP分析
        2.2.2 XRD分析
        2.2.3 SEM分析
        2.2.4 DSC分析
    2.3 单相合金的固/H_2反应特性
    2.4 单相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2.4.1 合金电极的制备
        2.4.2 电化学测试装置
        2.4.3 合金电极的恒流充/放电测试
        2.4.4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特性
    2.5 单相合金的容量衰减机理
        2.5.1 合金的电化学循环容量衰减研究
        2.5.2 合金的固/H_2循环容量衰减研究
第三章 单相La-Y-Ni基储氢合金的设计合成和结构分析
    3.1 引言
    3.2 单相合金的组成设计和前驱体制备
        3.2.1 合金的组成设计
        3.2.2 前驱体的制备与表征
    3.3 单相合金的合成和结构分析
        3.3.1 合金的相转变过程
        3.3.2 合金的制备和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相La-Y-Ni基储氢合金的固/H_2反应特性和电化学性能
    4.1 引言
    4.2 单相合金的固/H_2反应特性
    4.3 单相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4.3.1 合金电极的恒流充/放电性能
        4.3.2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特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相La-Y-Ni基储氢合金的容量衰减机理
    5.1 引言
    5.2 单相合金的电化学循环衰减
        5.2.1 合金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5.2.2 合金电化学循环的非晶化/粉化研究
        5.2.3 合金电化学循环的氧化/腐蚀研究
    5.3 单相合金的固/H_2循环衰减
        5.3.1 合金的固/H_2循环性能
        5.3.2 合金固/H_2循环的非晶化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2)La、Ce比例调整及工艺变化对AB5型储氢合金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镍氢电池发展历程
    1.3 镍氢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3.1 镍氢电池的结构
        1.3.2 MH/Ni电池的工作原理
    1.4 负极材料贮氢合金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1.5 AB_5型贮氢合金的改性研究
        1.5.1 元素替代对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5.2 热处理方式对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1.6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6.1 选题的依据
        1.6.2 课题研究预期目的
2 实验的研究方法
    2.1 实验的合金组分设计与样品制备
        2.1.1 实验设备
        2.1.2 实验样品制备
    2.2 合金结构测试
    2.3 合金电化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2.3.1 测试电极的制备
        2.3.2 合金电化学放电容量测试
        2.3.3 合金电化学循环寿命测试
        2.3.4 合金高倍率放电性能测试
3 La、Ce元素调整对合金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1 (La_(1-x)Ce_x)(NiCoMnAl)_(5.5)合金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3.1.1 (La_(1-x)Ce_x)(NiCoMnAl)_(5.5)合金的结构
        3.1.2 (La_(1-x)Ce_x)(NiCoMnAl)_(5.5)合金的活化及容量性能
        3.1.3 (La_(1-x)Ce_x)(NiCoMnAl)_(5.5)合金的循环稳定性分析
        3.1.4 (La_(1-x)Ce_x)(NiCoMnAl)_(5.5)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3.1.5 小结
    3.2 热处理工艺控制要素
    3.3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3.1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3.3.2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活化及容量的影响
        3.3.3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循环寿命的影响
        3.3.4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倍率性能的影响
        3.3.5 小结
    3.4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4.1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3.4.2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活化与容量的影响
        3.4.3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3.4.4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高倍率性能的影响
        3.4.5 小结
4 化学计量比对合金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1 (La_(0.75)Ce_(0.25))(NiCoMnAl)_x合金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4.1.1 (La_(0.75)Ce_(0.25))(NiCoMnAl)_x合金的微观结构
        4.1.2 (La_(0.75)Ce_(0.25))(NiCoMnAl)_x合金的活化性能及电化学容量
        4.1.3 (La_(0.75)Ce_(0.25))(NiCoMnAl)_x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4.1.4 (La_(0.75)Ce_(0.25))(NiCoMnAl)_x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4.1.5 小结
    4.2 热处理温度对(La_(0.75)Ce_(0.25))(NiCoMnAl)_(5.16)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2.1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4.2.2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活化及容量的影响
        4.2.3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循环寿命的影响
        4.2.4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倍率性能的影响
        4.2.5 小结
    4.3 热处理时间对(La_(0.75)Ce_(0.25))(NiCoMnAl)_(5.16)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3.1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4.3.2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电化学容量与活化性能的影响
        4.3.3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4.3.4 小结
5 熔炼工艺对(La_(0.75)Ce_(0.25))(NiCoMnAl)_(5.16)合金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5.1 熔炼工艺的控制要素
    5.2 (La_(0.75)Ce_(0.25))(NiCoMnAl)_(5.16)合金的不同熔炼工艺的晶体结构
    5.3 (La_(0.75)Ce_(0.25))(NiCoMnAl)_(5.16)合金的不同熔炼工艺的活化及容量
    5.4 (La_(0.75)Ce_(0.25))(NiCoMnAl)_(5.16)合金的不同熔炼工艺的循环稳定性
    5.5 (La_(0.75)Ce_(0.25))(NiCoMnAl)_(5.16)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5.6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电极材料及装配方式对新能源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新能源汽车政策
        1.1.1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1.1.2 新能源汽车分类及发展前景
        1.1.3 动力电池的发展概况
    1.2 镍氢电池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1.2.1 化学电源的发展
        1.2.2 镍氢电池简介
        1.2.3 镍氢电池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2.4 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1.2.5 镍氢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
        1.2.6 贮氢材料的发展及制备工艺
        1.2.7 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2 极耳样式与焊接方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2.1 极耳样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2.1.1 电池制作
        2.1.2 电池的功率性能
        2.1.3 电池的自放电性能
        2.1.4 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
        2.1.5 电池的循环寿命
        2.1.6 小结
    2.2 焊接方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2.2.1 电池制作
        2.2.2 电池的功率性能
        2.2.3 电池的自放电性能
        2.2.4 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
        2.2.5 电池的循环寿命
        2.2.6 小结
3 负极基材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3.1 基材选择
    3.2 冲孔镀镍钢带设计及极板制作
        3.2.1 钢带冲孔设计
        3.2.2 负极板设计制作
    3.3 电池制作
    3.4 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3.4.1 电池的功率性能
        3.4.2 电池的低温性能
        3.4.3 电池的自放电性能
        3.4.4 小结
4 贮氢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4.1 Mn含量对贮氢合金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1.1 合金的制备与测试
        4.1.2 合金的相结构分析
        4.1.3 合金的PCT特性
        4.1.4 合金的活化及放电容量
        4.1.5 合金的倍率性能
        4.1.6 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4.1.7 小结
    4.2 Mn元素被Ni替代后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4.2.1 合金粉制作
        4.2.2 电池的制作
        4.2.3 电池的功率性能
        4.2.4 电池的自放电性能
        4.2.5 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
        4.2.6 电池的循环寿命
        4.2.7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稀土系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产业现状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稀土系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的产业化现状
2 稀土系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产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2.1 存在的问题分析
    2.2 解决思路与建议
        2.2.1 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储氢合金
        2.2.2 构建标准化体系, 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稀土系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行业标准体系的构建
    3.1 现有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和企业采标情况
    3.2 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3.2.1 稀土系储氢合金行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3.2.2 镍氢电池行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3.3 拟构建的标准体系框架
4 结语

(5)稀土储氢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稀土储氢材料概况
二、稀土储氢材料在镍氢电池上的应用现状
三、稀土储氢材料在镍氢电池上的发展前景
四、稀土储氢材料在储氢装置上的应用现状
五、稀土储氢材料在储氢装置上的发展前景
六、结语
相关链接:

(7)先进镍氢电池及其关键电极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理论基础
    1.1 吸/放氢热力学
    1.2 电极过程及动力学参数
2 先进镍氢电池及其关键材料进展
    2.1 高能量型镍氢电池
    2.2 高功率型镍氢电池
    2.3 宽温区镍氢电池
    2.4 低成本镍氢电池
    2.5 低自放电型镍氢电池
3 结论与展望

(8)稀土金属及其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稀土原料分离、冶炼及提纯
2 稀土金属在冶金及其结构材料上的应用
3 稀土金属催化剂
4 稀土金属磁性材料
    4.1 磁致伸缩
    4.2 磁制冷
    4.3 稀土永磁材料
    4.4 其他稀土金属磁性材料
5 稀土金属储氢
6 稀土金属回收
7 小结

(9)稀土系AB5型低钴及无钴储氢合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镍氢电池工作原理
        1.1.1 镍氢电池的结构
        1.1.2 MH/Ni电池的电极反应
        1.1.3 储氢合金电极吸放氢过程
    1.2 镍氢电池的发展
        1.2.1 国外镍氢电池的发展
        1.2.2 我国镍氢电池的发展
        1.2.3 我国镍氢电池与国外的差距
    1.3 储氢合金的分类与性能
        1.3.1 稀土系AB_5型储氢合金
        1.3.2 Laves相AB_2型储氢合金
        1.3.3 钛系AB型储氢合金
        1.3.4 镁系A_2B型储氢合金
        1.3.5 V基固溶体型储氢合金
        1.3.6 储氢合金的热力学特性
        1.3.7 储氢合金的吸氢机理
        1.3.8 储氢合金的吸放氢特性
        1.3.9 储氢合金容量衰退机理
    1.4 稀土系AB_5型储氢合金研究现状
        1.4.1 稀土系AB_5型储氢合金结构
        1.4.2 稀土系AB_5型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因素
        1.4.3 A侧元素对AB_5型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1.4.4 B侧元素对AB_5型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1.4.5 非化学计量比对AB_5型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1.4.6 铸造方式与冷却速度对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1.4.7 热处理对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 实验设备
    2.3 储氢合金显微结构分析
        2.3.1 储氢合金的晶体结构
        2.3.2 储氢合金点阵常数计算
        2.3.3 储氢合金的显微组织分析与元素分析
    2.4 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2.4.1 模拟电池的制作
        2.4.2 开口电池性能指标的测试
        2.4.3 电化学测试装置
        2.4.4 开口电池动力学性能指标测试
第3章 Cu替代Co对AB_5型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3.1 合金的晶体结构
        3.1.1 合金的成分与表面形态分析
        3.1.2 合金的相结构
    3.2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3.2.1 合金的活化性能与最大容量
        3.2.2 合金的高倍率性能
    3.3 合金的动力学性能
    3.4 本章小论
第4章 Be替代Co对AB_5型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4.1 Be含量对合金晶体结构的影响
        4.1.1 合金成分与表面形貌分析
        4.1.2 合金的相结构
    4.2 Be含量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2.1 合金的活化性能和最大容量
        4.2.2 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4.2.3 合金的倍率性能
    4.3 Be含量对合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 合金的电化学阻抗谱
        4.3.2 合金的循环伏安曲线
        4.3.3 合金的GITT曲线
        4.3.4 合金的线性极化曲线
        4.3.5 合金的塔菲尔极化曲线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Be-Cu替代Co对AB_5型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5.1 Be-Cu含量对合金晶体结构的影响
        5.1.1 合金成分与表面形貌分析
        5.1.2 合金的相结构
    5.2 Be-Cu含量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5.2.1 合金的活化性能与最大容量
        5.2.2 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5.2.3 合金的高倍率性能
    5.3 Be-Cu含量对合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3.1 合金的电化学阻抗谱
        5.3.2 合金的循环伏安曲线
        5.3.3 合金的GITT曲线
        5.3.4 合金的线性极化曲线
        5.3.5 合金的塔菲尔极化曲线
        5.3.6 Be-Cu与储氢合金中氢扩散过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热处理对AB_5型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6.1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晶体结构的影响
    6.2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6.2.1 合金的活化性能和最大容量
        6.2.2 合金的循环性能
        6.2.3 合金的倍率性能
    6.3 热处理温度对合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6.3.1 合金的电化学阻抗谱
        6.3.2 合金的GITT曲线
        6.3.3 合金的线性极化曲线
    6.4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晶体结构的影响
    6.5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6.5.1 合金的活化性能和最大容量
        6.5.2 合金的循环性能
        6.5.3 合金的倍率性能
    6.6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6.6.1 合金的电化学阻抗谱
        6.6.2 合金的GITT曲线
        6.6.3 合金的线性极化曲线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稀土储氢电极材料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稀土储氢电极材料的应用进展
    1. 1 稀土储氢电极材料在小型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1. 2 高功率稀土储氢材料在HEV动力电池中的应用
    1.3新型RE-Mg-Ni系储氢材料在低自放电镍氢电池中的应用
    1. 4 低成本稀土储氢材料在代替镍镉电池中的应用
    1. 5 高功率稀土储氢电极材料在超级镍氢电池中的应用
    1. 6 稀土储氢材料在双极性镍氢电池中的应用
2 结语

四、RE Ni-H Cell in Batch Produc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La-Y-Ni基储氢合金单相超晶格结构和容量衰减机理研究[D]. 何向阳.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La、Ce比例调整及工艺变化对AB5型储氢合金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 魏勃.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3]电极材料及装配方式对新能源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性能影响研究[D]. 尹亮亮.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4]稀土系储氢合金和镍氢电池产业现状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J]. 吉力强,赵瑞霞,王东杰,景永强,徐津. 稀土, 2018(01)
  • [5]稀土储氢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 张沛龙. 稀土信息, 2017(11)
  • [6]稀土储氢材料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A]. 张沛龙. 稀土新材料产业与科技创新——第九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 2017
  • [7]先进镍氢电池及其关键电极材料[J]. 陈云贵,周万海,朱丁. 金属功能材料, 2017(01)
  • [8]稀土金属及其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J]. 李国玲,李星国. 中国稀土学报, 2016(06)
  • [9]稀土系AB5型低钴及无钴储氢合金研究[D]. 韩晓强. 东北大学, 2016(12)
  • [10]稀土储氢电极材料的应用进展[J]. 孔繁清,张小琴. 稀土, 2016(02)

标签:;  ;  ;  ;  ;  

批量生产的稀土镍氢电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