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房地产行业外汇管理政策

关注房地产行业外汇管理政策

一、重视房地产业外汇管理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黄京苑,卢海光[1](1993)在《重视房地产业外汇管理政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席卷南粤大地的改革开放大潮更加澎湃,一个新兴的产业——房地产业,正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崛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不仅能实现自身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按照商品经济运行的规律,发挥房地产特有的高附加值和基础产业的优势。推动经济向前发展。据省地产部门不完全统计,1992年1-6月,我省已批租国有土地使用权10.2万亩,其中租让土地3.4万亩,划拨土地6.8万亩,共收取土地租让金37亿元,平均每亩收取租让金36000元,其中三分之一是以外汇计价结算,即收汇2亿美

欧江波[2](2012)在《城市房地产调控的理论与模拟实证研究 ——以广州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和基础性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房价过高、投资过热和结构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房地产市场房价无序暴涨、投机炒作、信息不对称、违规操作、市场监控不力和法规建设滞后所引发的房地产泡沫对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都产生重要影响,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无法解决,需要政府采取有效的调控政策。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经验并不多,房地产调控方面的理论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因此,研究政府如何规范和调控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以我国城市房地产调控为研究核心,以国内外房地产调控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房地产调控政策理论与实践,探究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特点,并对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为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制定、优化和评价提供参考。本文从三个层次展开研究:第一,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体系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作用机理,提出并分析了我国城市房地产调控所特有的“政策失效”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城市房地产调控的总体思路和政策体系;第二,分别从宏观调控、政府管制、住房保障和政府完善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行政政策、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等政策措施对城市房地产调控的作用,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第三,引入历史对比分析和系统仿真方法,以广州市为研究范本,总结了我国房地产调控历程、特征,实证分析了房地产政策调控绩效,得到了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的结论。本文在以下三点可能有一定的创新:第一,指出并分析了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所特有的“政策失效”问题。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不仅存在成熟市场所固有的“市场失灵”问题,而且还存在由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土地管制制度等原因所引致的“政策失效”问题,包括“需求放大”效应和“供给受限”效应。因此,我国城市房地产调控不仅要坚持运用成熟市场所惯常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的、间接的手段,抑制“市场失灵”问题,而且要辅以土地和行政政策等微观的、直接的手段,抑制“政策失效”问题,如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利分工和分配关系、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畅通居民投资渠道、阶段性抑制市场需求等措施。第二,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我国城市房地产调控中的博弈模型。我国房地产调控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同的利益诉求,根源在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在地方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原则下,始终有消极应对中央政府调控政策的冲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消极对待中央政府的调控措施符合其利益要求,进而提出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必须调节地方政府行为,才能达到调控的目标。第三,构建了房地产市场系统仿真模型,来模拟实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模拟实证表明,按照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房地产调控政策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非常敏感的政策,包括限贷政策、限购政策,这些政策调整后,房地产价格会有较大幅度的调整;第二类是比较敏感政策,包括公开出让住宅用地政策、购房贷款利率政策,这类政策调整后,房地产价格会有较大幅度的调整;第三类政策是低敏感政策,包括常住人口增长率政策、购房税费政策、开发税费政策、出售型保障房供给政策和开发贷款利率政策等,这类政策调整对房地产价格影响较小。

马伟[3](2014)在《基于系统论的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房地产业非健康发展,尤其是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房价的非理性增长,局部地区形成房地产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将产生巨大的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系统的认识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结构及运行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进行基于系统论的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在借鉴和吸收国外(境外)房地产业发展经验及教训基础上,针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房地产业效率、房地产业泡沫和房地产关联度三个维度构建了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系统分析奠定基础。房地产业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金融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消费者。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系统由政府调控子系统、信贷子系统、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构成等,这些子系统及其内在要素的行为和职能,关系着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系统是否能够有效的运行。房地产业的各主体由于目标不同性,表现行为就不同,从而导致不同主体行为间存在大量矛盾,进而加大了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通过构建中国房地产健康发展的系统结构模型,明晰了房地产业健康的系统要素;通过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子系统行为分析,明晰了房地产业各主体的目标和行为;通过房地产业健康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矛盾分析,明晰了各主体间的矛盾。对房地产业调控子系统、信贷子系统、生产子系统以及消费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分析基础上,进行了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得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是房地产业运行与产业泡沫的平衡以及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为此需要平衡各主体利益,协调和约束政府调控行为、信贷支持行为、生产行为以及消费行为,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国内外(境外)经验和教训,在完善政府调控政策,控制金融风险,规范开发企业行为以及正确引导消费者消费理念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刘雨承[4](2014)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分析》文中认为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继而引发金融危机并迅速席卷世界金融市场。受此影响,欧洲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并最终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始发于冰岛和爱尔兰,很快将希腊、意大利等国家卷入进去,随后危机进一步蔓延至整个欧元区国家,即使是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和法国也未能幸免。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初期,欧洲各国并没有引起重视,错失了救援的最佳时机。随着危机的深化,欧洲银行业也受到影响,市场上的恐慌和不信任情绪逐渐加重。危机迅速蔓延开来,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纷纷陷入危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各国才开始商讨救助对策。为缓解危机,欧洲各负债国加强了内部经济治理,欧洲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政策,包括对欧元区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为了救助各危机国,欧盟和欧洲央行要求这些出现危机的成员国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同时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资金援助。欧洲各国政府和各投资机构为了解决此次危机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虽然出台的救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债危机,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次危机带给欧洲经济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同时也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因素。那么欧债危机为什么会在希腊等国集中爆发并迅速蔓延至整个欧洲,危机是通过什么渠道迅速蔓延开来的?它的传导机制是什么?欧盟已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债危机的出现会对我国产生什么影响?而我国又从此次危机中得到什么启示,以及怎样避免我国重蹈覆辙等,这些都是本文着重阐述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既有内部因素,同时又有外部因素,然后,重点从金融传导、国际贸易传导和心理预期等角度研究欧债危机的传导机制。同时,对欧盟及各国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及成效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吴頔[5](2015)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当前,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庞大的资金需求是许多地方政府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走出一条有别于以往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支撑城镇化建设的新道路,开创性地架构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已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议题。本文正是基于该背景和目的,从土地财政买单新型城镇化建设难以为继的角度,尝试构建出我国替代补偿土地财政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长效融资机制。全文分为七大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界定、梳理本文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关系,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供求进行定量测算,得出我国“十二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逐年扩大的整体趋势;第四部分则从土地财政收支角度对其不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又从政治风险、财政风险、金融风险、产业风险、社会风险、生态风险和代际风险等七个方面对其存在的风险性进行阐释,以揭示出当前土地财政存在的主要弊端和问题;第五部分在借鉴比较国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代偿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发达国家城镇化投融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进而引出了第六部分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的探索,试图从目标模式、路径选择、制度建设三个维度构建土地财政代偿机制,以寻求替代补偿土地融资的多元化路径,建立逐步取代土地财政的长效融资机制;最后,在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与展望。总之,本文以土地财政为主体,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从新型城镇化资金缺口巨大、土地财政自身弊端凸显,得出土地财政买单城镇化建设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创新我国城镇化投融资模式,建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

人民银行[6](2007)在《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金融支持 严控商业性房地产信贷》文中指出指导和做好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房地产市场快速成长,商

张婕[7](2006)在《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房地产开发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特征,而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信贷,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已经蕴藏较大的风险。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成因进行比较详细地分析,认为造成目前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而防范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银企之间的信息对称度。同时,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防范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根本途径,本文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证券化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风险,主要介绍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概念、特征及蕴藏的风险;第二章为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成因分析,主要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房地产信贷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同时指出我国目前产生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一些现实因素;第三章为防范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途径,指出防范风险的主要途径是提高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称度,同时指出,从长远来看需要建立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房地产开发信贷风险防范体系;第四章为房地产开发融资模式创新,主要是结合国外成熟房地产市场的融资模式,提出拓展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的对策,同时对房地产项目融资的证券化进行初步研究。由于国内研究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文献较少,运用信息经济学和资产证券化理论来研究房地产信贷问题的成果大多带有初步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应该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鲁瑞隆[8](2010)在《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是指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抑制作用效果是不对称的,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越来越大,研究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在目前来说显得格外有意义,对我们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以及今后货币政策操作都能提供一点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1984年到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接着利用我国从1998年到2009年的季度数据,选取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M0、M1、M2作为货币政策代表变量,选取GDP作为产出变量,选择CPI作为价格变量,同时还引入房地产价格指数HP和股票市场价格指数SP,运用VAR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非对称性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GDP和CPI的影响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HP的影响大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最后本文在国外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的经济情况分析出现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重视房地产业外汇管理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视房地产业外汇管理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2)城市房地产调控的理论与模拟实证研究 ——以广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1.1.2 我国房地产的发展状况和运行特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现有研究及述评
    2.1 关于房地产调控动因及政府作用的研究
        2.1.1 合谋、垄断、管制对房地产影响的研究
        2.1.2 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作用的认识
        2.1.3 房地产调控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2.1.4 对政府房地产调控措施选择的研究
    2.2 关于房地产调控具体政策的作用和特征的研究
        2.2.1 对财政政策的研究
        2.2.2 对金融政策的研究
        2.2.3 对土地政策的研究
    2.3 调控政策研究述评及本文研究思路
        2.3.1 房地产调控政策研究
        2.3.2 房地产调控体系和过程研究
        2.3.3 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三章 房地产调控的理论和机理
    3.1 房地产的多重属性和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特征
        3.1.1 房地产的内涵和分类
        3.1.2 房地产的基本属性
        3.1.3 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特征
    3.2 市场失灵、理性预期与房地产调控
        3.2.1 市场失灵及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3.2.2 理性预期及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3.2.3 房地产调控理论
    3.3 政策失效:我国城市房地产调控的特殊现象和原因分析
        3.3.1 我国城市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失效”现象
        3.3.2 我国城市房地产“需求放大”效应的原因分析
        3.3.3 我国城市房地产“供给受限”效应的原因分析
    3.4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背景下的城市房地产调控策略取向
        3.4.1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背景下的城市房地产调控的总体思路
        3.4.2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背景下的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体系
第四章 我国房地产调控中的金融与财政政策分析
    4.1 房地产调控中的金融政策分析
        4.1.1 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4.1.2 房地产价格与利率关系的协整检验
        4.1.3 我国金融政策对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及原因分析
        4.1.4 金融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的建议
    4.2 房地产调控中的财税政策分析
        4.2.1 房地产税收政策概况
        4.2.2 我国财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分析
        4.2.3 基于物业税的房地产税制改革建议
第五章 我国房地产调控中的土地与行政政策分析
    5.1 房地产调控中的土地政策分析
        5.1.1 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
        5.1.2 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5.1.3 我国土地政策对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分析
    5.2 房地产调控中的行政政策分析
        5.2.1 我国行政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概况
        5.2.2 我国行政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分析
        5.2.3 对行政政策参与房地产调控的反思
第六章 我国房地产调控中的住房保障制度分析
    6.1 住房保障制度的内涵和特征
        6.1.1 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内涵
        6.1.2 住房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
    6.2 住房保障制度对房地产调控的作用分析
        6.2.1 住房保障制度有助于改变房地产开发和供应格局
        6.2.2 住房保障制度有助于增加房地产供给、缓解住房压力
        6.2.3 住房保障制度有助于平抑房地产价格
    6.3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演进历程及问题分析
        6.3.1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演进历程
        6.3.2 我国目前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6.4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6.4.1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
        6.4.2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具体措施
第七章 我国房地产调控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博弈分析
    7.1 中国房地产市场各利益主体及行为特征
        7.1.1 中央政府——目标多元化的政策制定者
        7.1.2 地方政府——职能变异的城市管理者
        7.1.3 房地产开发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者
        7.1.4 购房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
        7.1.5 金融企业——房地产市场中的高收益、高风险者
    7.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博弈分析
        7.2.1 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关系的理论归纳
        7.2.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对立统一性
        7.2.3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不完全动态博弈分析
        7.2.4 博弈结果讨论及反思
第八章 我国房地产调控历程、特征和绩效对比分析
    8.1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及调控历程
    8.2 2003 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变迁情况
        8.2.1 2003 年 6 月-2008 年 9 月,持续时间最长的紧缩调控
        8.2.2 2008 年 10 月-2009 年 12 月,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宽松调控
        8.2.3 2010 年 1 月至今,突出行政政策的紧缩调控
    8.3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本特征
        8.3.1 调控目标多元化
        8.3.2 调控手段与调控部门多元化
        8.3.3 调控政策的作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
    8.4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基于广州住宅市场的分析
        8.4.1 调控政策没有改变广州住宅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
        8.4.2 不同的调控政策对广州住宅市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8.4.3 调控政策对一手住宅市场的影响大于对二手住宅市场的影响
        8.4.4 调控政策对住宅市场成交量的影响大于对成交价的影响
        8.4.5 调控政策对新开发区域住宅市场的影响大于对成熟区域的影响
        8.4.6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的总体评价
第九章 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仿真研究——以广州为例
    9.1 系统仿真的内涵及相关研究情况
        9.1.1 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9.1.2 社会科学仿真的作用
        9.1.3 社会科学仿真的主要方法及其发展过程
        9.1.4 国内外房地产系统仿真相关研究现状
    9.2 城市商品住宅市场仿真模型的构建
        9.2.1 城市商品住宅市场系统总体结构
        9.2.2 系统模型构建
    9.3 广州商品住宅市场系统仿真
        9.3.1 2001 年以来广州十区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
        9.3.2 模型变量和方程
        9.3.3 模型运行与检验
    9.4 政策实验
        9.4.1 金融政策实验
        9.4.2 财税政策实验
        9.4.3 土地政策实验
        9.4.4 行政政策实验
        9.4.5 政策组合实验
        9.4.6 政策实验小结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10.1 基本结论
    10.2 存在不足
    10.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系统论的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政府调控方面研究
        1.3.2 银行信贷方面研究
        1.3.3 房地产开发企业方面研究
        1.3.4 消费者方面研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拟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房地产
        2.1.2 房地产业
        2.1.3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2.1.4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容和特征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2.3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理论
        2.2.4 产业关联理论
        2.2.5 系统理论
        2.2.6 理论借鉴
3 国外(境外)房地产业发展的经验及教训
    3.1 国外(境外)房地产业发展的经验
        3.1.1 日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3.1.2 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二元结构
        3.1.3 相对健全的税收体系
        3.1.4 透明的房地产信息化
        3.1.5 多样化的投资渠道
        3.1.6 规范的房地产企业开发行为
    3.2 国外(境外)房地产业发展的教训
        3.2.1 国家监管职能的缺失
        3.2.2 货币流动性过剩
        3.2.3 国际热钱冲击
        3.2.4 出现泡沫
        3.2.5 治理房地产泡沫的教训
    3.3 对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启示
        3.3.1 政府调控方面的启示
        3.3.2 银行信贷方面的启示
        3.3.3 房地产开发企业方面的启示
        3.3.4 消费者方面的启示
4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评价体系构建
    4.1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4.1.1 政府调控存在问题
        4.1.2 银行信贷存在问题
        4.1.3 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问题
        4.1.4 消费者存在问题
    4.2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房地产业效率评价
        4.2.2 房地产泡沫评价
        4.2.3 房地产关联度评价
        4.2.4 房地产业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3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评价方法
        4.3.1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重权
        4.3.2 综合评价方法
5 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系统结构模型
    5.1 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系统要素
        5.1.1 消费者行为
        5.1.2 房地产开发企业行为
        5.1.3 银行信贷的效能
        5.1.4 政府的调控
    5.2 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系统结构
        5.2.1 系统目标
        5.2.2 系统构成和功能
        5.2.3 系统主体
    5.3 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子系统行为分析
        5.3.1 消费者目标与行为
        5.3.2 房地产开发企业目标与行为
        5.3.3 金融企业目标与行为
        5.3.4 政府目标与行为
    5.4 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子系统矛盾分析
        5.4.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5.4.2 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企业
        5.4.3 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银行信贷
        5.4.4 各主体与消费者
6 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系统动力分析
    6.1 消费子系统SD分析
    6.2 生产子系统SD分析
    6.3 信贷子系统SD分析
    6.4 调控子系统SD分析
    6.5 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系统SD分析
7 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7.1 完善政府调控政策
        7.1.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7.1.2 加强法律法规执行监督
        7.1.3 构建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二元结构
        7.1.4 建设房地产业信息化共享平台
        7.1.5 规范房地产业投资行为
        7.1.6 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7.1.7 优化住房结构
        7.1.8 实现人口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
        7.1.9 完善优化税收体系
    7.2 控制金融风险
        7.2.1 防止货币流动性过剩
        7.2.2 加强金融监管
        7.2.3 完善银行内控机制
        7.2.4 拓宽融资渠道
    7.3 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行为
        7.3.1 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行为
        7.3.2 协同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7.4 正确引导消费者消费理念
        7.4.1 正确引导消费者消费理念
        7.4.2 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结构体系和基本内容
第2章 欧债危机的产生及其特点
    2.1 欧债危机的爆发及演变
    2.2 欧债危机的主要特点
        2.2.1 外债量大,且危机集中爆发
        2.2.2 发展迅猛,欧元区内部发展速度尤为突出
        2.2.3 主权债务类型多为公共债务
        2.2.4 债务国经济增长缓慢,偿债能力低
第3章 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3.1 欧债危机产生内因
        3.1.1 欧猪五国各自所特有的原因
        3.1.2 欧洲各国的政府财政赤字问题由来已久
        3.1.3 欧元区债务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3.1.4 欧元区国家高福利政策和人口老龄化压力
        3.1.5 欧盟内在的制度缺陷
    3.2 欧债危机产生的外因
        3.2.1 全球金融危机是诱因
        3.2.2 国际评级下调加速危机进程
第4章 欧债危机的传导机制
    4.1 金融传导机制
        4.1.1 金融证券流通造成的传导
        4.1.2 实体资本投资的传导
    4.2 贸易传导机制
        4.2.1 进口需求减少的影响
        4.2.2 货币贬值导致出口增加的传导作用
    4.3 危机的心理传导机制
        4.3.1 规避风险的从众心理
        4.3.2 对未来持悲观的预期
第5章 欧盟及各国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及成效
    5.1 欧盟及各国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
    5.2 应对欧债危机措施的效果
第6章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6.1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6.1.1 殃及中欧贸易和投资
        6.1.2 使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6.2 欧债危机给我国的启示
        6.2.1 欧债危机对我国地方性债务的启示
        6.2.2 对中国国际债权安全问题的启示
        6.2.3 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启示
        6.2.4 对建立亚洲区域货币联盟的启示
        6.2.5 我国货币国际化的前车之鉴
结论
参考文献

(5)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内容与创新点
        1.2.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2.3 研究内容
        1.2.4 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关系及研究现状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土地财政
        2.1.2 代偿
        2.1.3 土地财政代偿机制
        2.1.4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2.2 基本关系梳理
        2.2.1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关系
        2.2.2 城镇化与地方政府融资关系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综合述评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与供给测算
    3.1 新型城镇化中的资金需求预测
        3.1.1 政府投资需求测算
        3.1.2 外商投资需求测算
        3.1.3 社会投资需求测算
        3.1.4 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总需求测算
    3.2 新型城镇化中的资金供给预测
        3.2.1 国家预算内资金供给能力测算
        3.2.2 银行信贷资金供给能力测算
        3.2.3 利用外资资金供给能力测算
        3.2.4 自筹资金供给能力测算
        3.2.5 其他资金供给能力测算
        3.2.6 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总供给能力测算
    3.3 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分析
第四章 当前我国土地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4.1 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性分析
        4.1.1 土地财政收入
        4.1.2 土地财政支出
    4.2 土地财政的风险性分析
        4.2.1 政治风险
        4.2.2 财政风险
        4.2.3 金融风险
        4.2.4 产业风险
        4.2.5 社会风险
        4.2.6 生态风险
        4.2.7 代际风险
第五章 国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代偿模式借鉴
    5.1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政债券模式
    5.2 以英国为代表的PPP/PFI模式
    5.3 以德国为代表的融资租赁模式
    5.4 以韩国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模式
    5.5 借鉴经合组织城镇化投融资模式
    5.6 发达国家城镇化投融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六章 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
    6.1 目标模式:政府引导型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6.1.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6.1.2 创新和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
    6.2 路径选择:善用经营城市理念的融资路径
        6.2.1 善用经营城市的理念
        6.2.2 三大类项目的融资路径
        6.2.3 六分类城镇化的融资路径选择
    6.3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制度
        6.3.1 推进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和融资制度改革
        6.3.2 构建公平共享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6.3.3 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收性土地财政体系
        6.3.4 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政府财税体制
        6.3.5 建立以增强公民福利为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及文献回顾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分析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风险
    一、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涵义
    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基本特征
    三、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发展现状
    四、房地产开发贷款存在的风险
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分析的理论视角
    二、房地产开发贷款中的逆向选择
    三、房地产开发贷款中的道德风险
    四、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产生的现实因素
第三章 防范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途径
    一、逆向选择的防范及管理对策
    二、道德风险的防范及管理对策
    三、建立我国房地产开发信贷风险防范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融资模式创新
    一、国外成熟房地产市场融资模式
    二、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融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三、拓展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对策与建议
    四、房地产开发贷款证券化探析
参考文献
后记

(8)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3 我国货币政策回顾(1984年-2009年)
    3.1 我国货币政策介绍
    3.2 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1984年-2009年)
4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
    4.2 实证研究思路
    4.3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
5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原因分析
    5.1 国外关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原因的研究
    5.2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原因分析
6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前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6.3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四、重视房地产业外汇管理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重视房地产业外汇管理政策[J]. 黄京苑,卢海光. 广东金融, 1993(01)
  • [2]城市房地产调控的理论与模拟实证研究 ——以广州为例[D]. 欧江波. 暨南大学, 2012(05)
  • [3]基于系统论的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研究[D]. 马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14(12)
  • [4]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分析[D]. 刘雨承. 吉林大学, 2014(09)
  • [5]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D]. 吴頔. 兰州大学, 2015(03)
  • [6]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金融支持 严控商业性房地产信贷[J]. 人民银行. 住宅产业, 2007(09)
  • [7]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及对策研究[D]. 张婕.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06(06)
  • [8]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D]. 鲁瑞隆. 浙江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关注房地产行业外汇管理政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