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分行住房公积金存款稳步增长

云南省分行住房公积金存款稳步增长

一、云南省分行住房公积金存款稳步增长(论文文献综述)

王晶[1](2021)在《云南省TT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潘成慧[2](2021)在《BK造价咨询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

王奕[3](2021)在《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充实社保基金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

李贤[4](2021)在《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市场拓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面对利率市场化削弱银行定价权,外资银行、互联网等第三方金融企业的激烈竞争,各家商业银行为了扩大获客范围,提高活客能力进行了金融科技转型。C银行云南省分行通过与政府合作建立“智慧政务”平台,搭建和发展G端(政府)C端(消费者)B端(企业)金融生态圈,创造了一种新的客户引流方式,提高了C银行云南省分行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围绕C银行云南省分行与省政府合作“智慧政务”项目的市场拓展,研究“智慧政务”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发展策略及保障措施,以期为该项目提供合理化建议,使得该项目的规划与发展更加系统与完善。并且通过对该项目的深入研究,能够为其他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长尾理论,蓝海理论,市场营销的7Ps理论等理论分析了“智慧政务”项目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通过收集该项目相关经营数据,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发现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正处于问题类产品向明星类产品转变的过程中,得出发展对策为C银行云南省分行应该对该项目加大投入和推动持续发展,使之成长固化为明星类乃至金牛类产品。在对项目的内外部资源分析中采用了PEST分析法,总结出C银行云南省分行所具备优势及问题所在。运用SWOT模型对项目优劣势和威胁机遇进行分析,得出当前项目面临的主要竞争优势、劣势和机遇。通过前文研究,针对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发展现状,本文制定与提出以下两个结论:1、制定四个方面的差异化发展策略:(1)服务差异化、(2)市场选择差异化、(3)客户选择差异化、(4)产品差异化。2、提出四个方面的针对性保障措施,以期保障“智慧政务”项目在市场拓展中持续良好发展:(1)重视客户拓展工作、(2)加强金融科技利用、(3)做好人才培养,整合营销队伍、(4)完善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孙蓓蓓[5](2021)在《房价波动下银行住房按揭项目信贷风险评估研究 ——以昆明G银行信贷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经济在其影响下获得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我国房地产业随着大行业的发展趋势迅猛发展,同时,在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兴起许多房地产企业,对应的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也达到了历史的最大规模,逐步成长为我国经济组成当中的重点产业。通过对房地产业运行状况的了解,有着产业经济的周期波动的特征,至今仍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因而产生了对房地产经济周期各种类型的解释,综合起来分析,对于表现形式有着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即房价波动成为成为该产业是否能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房地产业来说,货币资金是保证企业运行的重要资源,影响着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重要提供方,是各大房地产业争相合作的对象。随着房地产业的日益发展,房子作为中国人生活最重要的必需品和投资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份额呈大幅度上涨,发放贷款,激活了经济,也维持了经济的发展。房价的波动不仅仅是给银行业带来冲击,更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因此研究房价的波动,对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体系构建,以及风险预防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主要采用指标法和例证法,通过采集数据的建立,分析评估商业银行在地产项目的风险评估做法。通过房价波动影响银行风险的相关理论,刻画了昆明G银行在当地地产信贷项目中,住房购买者,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三者反而传递关系。发现房价波动会直接影响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证明研究房价波动下银行住房按揭项目信贷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给予意见和期望,旨在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期望。

程铖[6](2020)在《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形成机制和风险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次贷危机的深刻反思使得世界多国的金融监管部门认识到金融统计数据缺失的危害性和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作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的先行军,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制度的建立既有效弥补了信用总量统计数据的缺失,也成为新时期支撑我国宏观调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调控政策要更加精准有效,宏观审慎监管体系要更加健全,对社会融资规模的信用创造机理和形成机制这一核心问题以及它带来的产出效应和风险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更有利于揭示社会融资规模的作用规律,对于新时期提升宏观审慎监管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首先是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基本概念和统计属性进行阐释,并对货币供求、信用创造、宏观审慎管理和风险评价等文献回顾得到启发,提出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形成机制、产出效应和风险评价进行研究。其次是在形成机制方面,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量和内部结构的运行状况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到了周期性和波动性特征;在利用DCC-garch模型实证检验与货币供应、存贷款、利率、投资等相关变量波动协同性后,发现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的协同性较复杂,与投资需求、价格因素等协同性较强。对于形成社会融资规模的信用创造机制,本文尝试构建加入统计缺口因素的信用创造模型,在存在缺口信息和将缺口信息进一步纳入社融循环的创造机制中发现,社会融资的信用创造效应与传统信贷创造的机制明显不同,机制更复杂。再次,对社会融资规模形成后的实际产出、目标产出和潜在产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运用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检验实际产出效应,证明在社会融资规模对其影响表现为线性和非线性、高低机制转换,存在阈值和门限效应;而社会融资规模对目标产出和潜在产出都有较稳定的冲击路径,正向冲击效应明显。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社会融资规模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双模型论证得到在社会融资规模的风险评价中,整体流动性因素、宏观经济的融资负担率因素以及统计缺口因素是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和监测这些指标对于防范社会融资规模带来的金融风险作用显着。本文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研究视角创新。突破以往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观察社会融资规模,围绕“信息缺口”“风险”这些宏观审慎管理目标,对社会融资规模的信用创造、产出效应和风险评价进行研究。在产出效应分析中,从管理过程的计划目标、投入等环节对应的实际产出、目标产出和潜在产出三个层次实证分析了会融资规模带来的产出效应,本研究实现了两处研究视角创新。二是识别了统计缺口对社会融资规模形成机制的影响,通过在传统信用创造模型中加入统计缺口因素,发现形成社会融资规模的信用创造效应受统计缺口影响明显,统计缺口越大,可识别的信用创造效应越小,而法定存款准备金、贷款等产生的信用创造效应在统计缺口的影响下也存在弱化。三是构建了包含整体流动性、融资负担率、偿债能力、统计缺口等七个指标的社会融资规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双模型进行论证,指标体系评价效果较好,进行风险监测具有可操作性。最后,本文提出了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优化社会融资规模管理应从加快调整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高效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实施、探索运用大数据的关联性监测方法、构建以社融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管理协调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未来,拓展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口径后对其开展新一轮运行情况、协同性和信用创造研究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在货币、财政“双政策”影响下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形成机制、风险监测以及区域社会融资规模开展研究的空间也较大。

郑咏[7](2019)在《儋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住房资金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住房公积金制度被提出并建立。它提高了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了城镇住房制度的健康发展,是一种长期性、强制性、保障性和固化性的储畜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是住房公积金的灵魂,其积累的资金是住房公积金贷款、提取等其他公积金业务赖以开展的有效资金基础。没有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住房公积金制度也将不复存在。但各地在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儋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总结儋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的基本情况及成效,分析归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儋州实际情况提出了增加归集管理人员、健全归集管理制度、完善“互联网+”公积金信息系统、加强职能部门间的配合等符合儋州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实情的措施,以提高儋州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水平。

周梁悦[8](2019)在《云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然而农村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城市,尤其是云南省这种经济欠发达的高原山区省份。“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金融市场对于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农村金融的作用,应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目前,供求失衡、效率低下以及体系薄弱等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为了满足“三农”对于农村金融服务多元化的需求,要大力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从而弥补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不足。由于广义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包括信贷和保险两方面,而本文针对的重点是信贷服务,因此本文强调的是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其所提供的信贷业务,是我国最主要的支农信贷业务,能否有效发挥其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的支农职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是本文研究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从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其中直接机制包括粮油收购机制以及生产率机制,间接机制包括就业机制和溢出机制。粮油收购机制指通过粮油收购类信贷业务,保障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农民收入;生产率机制指通过发放基础设施建设类信贷、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业科技类信贷,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就业机制指通过发放基础设施类信贷等,使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上升,部分解放的劳动生产力可以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进而影响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其次通过发放非粮油类的农业龙头企业类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助于提供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最后,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较低的利率,也会通过降低乡镇等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保证作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载体的乡镇企业等的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溢出机制,是指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对农业的扶持可以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也会在总体上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如何影响农民收入进行理论研究之后,分别对云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和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农业政策金融信贷存在着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受惠面狭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问题;云南省的农民收入存在城乡差距较大以及农民收入的组成结构较为简单、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的问题。然后利用云南省1995年—201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是如何通过作用机制来影响农民收入,并建立VAR模型等,最后得出结论以及政策启示。结果显示: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作用机制中,生产率机制、就业机制、溢出机制的实证分析结果和理论分析是一致的,粮油收购机制的影响则不显着。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对农民收入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信贷业务的受惠面相对狭窄且其影响是通过作用机制传导于农民个人,因此,其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得出了以下政策启示来实现农民的增收:建立长期稳定的融资机制、动态管理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业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拓展业务范围。

朱明磊[9](2019)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机理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作为一线建筑工人的主体,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建筑业经济支柱性地位获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国五千余万建筑业农民工普遍存在年龄大、个人资本少、就业质量差、市民化难等突出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筑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需要,亟待通过产业工人化手段培育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学术界针对“建筑业农民工问题”做了诸多探讨,普遍指出从事“苦、累、险、脏、乱、差”工作的建筑业农民工群体承受着权益保障严重不足、职业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等诸多不公平待遇,已经成为“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典型代表,但是鲜有系统研究“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机理与对策”的学术成果,难以为政府部门制定解决方案提供针对性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基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和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实障碍、影响机理和路径对策研究,对推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培育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助力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历史文献研究和全国性调研数据,剖析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状问题和现实障碍。(1)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探究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演变历程和现状问题;(2)从建筑农民工自身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障碍和外部条件(社会、政府、行业、企业)障碍两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实障碍;(3)从维持现状和改变现状两个视角对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趋势进行了预判。其次,借助解释结构模型(ISM)运算,揭示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1)基于文献研究、问卷调研和专家访谈,确定了27个影响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关键因素;(2)借助ISM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逻辑辨析和层阶分析,得到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图;(3)对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进行深度解析,揭示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是“在社会、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外部条件作用下,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三者共同提升的过程,最终享有现代产业工人的高质量就业机会和平等的城市社会福利待遇”。再次,借助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工地调研访谈数据,构建Logit模型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实证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1)基于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再次设计调研问卷,并选取重庆市20个建筑工地进行调研访谈;(2)根据第二次调研数据构建Logit模型,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完成了影响机理的静态实证;(3)基于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机理的理论框架,利用SD工具构建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系统仿真模型,并借助中国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访谈数据,设定资本投资总量变化情景、单位资本需要量变化情景、产业工人目标数量变化情景等不同政策情景运行该动态仿真模型,情景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敏感程度,动态实证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得到了影响我国建筑业产业工人数量变化和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速率变化的政策敏感因素。最后,基于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实障碍和影响机理,提出了推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培育一批稳定的高素质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的对策建议。以培育一批稳定的高素质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为最终目标,基于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实障碍和影响机理,提出了“建构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效积累共同提升的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并明确了对策措施的阶段性和时序性。本文遵循“现状问题-障碍分析-机理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以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形成了研究观点和研究视角的创新,丰富了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相关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应用范畴,有助于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深化;同时,基于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推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培育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的对策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思路参考和智力支持。

胡瑞珏[10](2019)在《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1998年房改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经历了蓬勃发展的20年。个人住房贷款凭借着相对量大、风控佳、利润高的特点,成为各商业银行间的兵家必争之地。截止2018年上半年,全国26家上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20.7万亿元。但在新形势下,随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规模不断增长,商业银行各种风险问题也频频暴露。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成因如果能够被有效的识别和分析,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乃至对房地产市场和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运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其经营情况和资产情况具体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合现有风险管理举措,总结了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其次,从C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典型风险案例着手展开了深入研究,从银行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述了业务发展和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并分析了造成风险的成因。最后,根据风险各成因相应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本文以C银行案例展开研究,希望从根源上找到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的成因,并进行风险控制。论文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分行业务开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云南省分行住房公积金存款稳步增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省分行住房公积金存款稳步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4)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市场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理论现状
        1.2.1 国外研究理论综述
        1.2.2 国内研究理论综述
        1.2.3 国内外综合研究理论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技术路线
        1.4.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战略分析工具
    2.1 理论基础
        2.1.1 长尾理论
        2.1.2 蓝海市场理论
        2.1.3 市场营销中的7Ps理论
        2.1.4 上述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2.2 战略分析工具
        2.2.1 波士顿矩阵分析
        2.2.2 PEST分析法
        2.2.3 SWOT分析法
第三章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现状分析
    3.1 C银行云南省分行简介
    3.2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发展现状
        3.2.1 “智慧政务”项目架构
        3.2.2 “智慧政务”项目服务对象
        3.2.3 “智慧政务”项目客户群体
    3.3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波士顿矩阵分析
        3.3.1 “智慧政务”项目经营数据
        3.3.2 “智慧政务”项目波士顿矩阵分析
第四章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内外部分析
    4.1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外部环境分析
        4.1.1 政策法律分析(P)
        4.1.2 经济环境分析(E)
        4.1.3 社会环境分析(S)
        4.1.4 技术环境分析(T)
        4.1.5 外部环境综合评述
    4.2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4.2.1 经营管理能力分析
        4.2.2 渠道建设分析
        4.2.3 内部资源能力综合评述
    4.3 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SWOT分析
        4.3.1 C银行云南省分行开展“智慧政务”项目的优势
        4.3.2 C银行开展“智慧政务”项目的劣势
        4.3.3 C银行开展“智慧政务”项目面临的机遇
        4.3.4 “智慧政务”项目面临的威胁
        4.3.5 C银行“智慧政务”项目SWOT分析结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智慧政务”项目的发展对策分析
    5.1 “智慧政务”项目发展对策制定与分析
        5.1.1 “智慧政务”项目发展对策制定
        5.1.2 “智慧政务”项目发展对策分析
    5.2 “智慧政务”项目差异化发展对策的实施方式
        5.2.1 服务差异化
        5.2.2 市场选择差异化
        5.2.3 客户选择差异化
        5.2.4 产品差异化
    5.3 “智慧政务”项目差异化发展对策的具体措施
        5.3.1 服务差异化的具体措施
        5.3.2 市场选择差异化的具体措施
        5.3.3 客户选择差异化的具体措施
        5.3.4 产品差异化的具体措施
    5.4 “智慧政务”项目市场拓展的保障措施
        5.4.1 联动开展客户拓展
        5.4.2 加强金融科技应用
        5.4.3 做好人才培养,整合营销队伍
        5.4.4 完善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房价波动下银行住房按揭项目信贷风险评估研究 ——以昆明G银行信贷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房地产价格周期及银行风险体系评估构建文献综述
        二、国内房地产价格周期及银行风险体系评估构建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我国房地产价格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概述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价格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我国房地产价格周期波动的因素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价格周期波动对个人住房按揭信贷产生风险的形成原因
第三章 房价波动下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信贷风险评估构建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信贷风险及现状
        一、商品房“假按揭”风险
        二、个人真实住房按揭贷款存在的风险
    第二节 房价波动下个人住房按揭信贷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节 房价波动下个人住房按揭信贷产生风险评估的方法
        一、风险评估原形
        二、风险评估方法
        三、风险评估计量模型
    第四节 房价波动下个人住房按揭信贷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第四章 房价波动下昆明G银行对昆明市场金地集团房地产项目的个人按揭信贷的风险评估运用
    第一节 房价波动下当地房地产项目及市场基本情况
        一、房价波动下的当地房地产项目
        二、房价波动下产当地房地产市场状况
    第二节 房价波动下当地房地产项目市场及建设风险指标
        一、房价波动下当地房地产项目市场风险指标
        二、房价波动下当地房地产项目建设风险指标
    第三节 G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风险指标构建
    第四节 G银行采用的个人按揭贷款评估模型
第五章 昆明G商业银行个人按揭信贷风险评估的问题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该银行地产项目个人按揭贷款风险评估有待研究的问题
        一、信贷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性
        二、信贷体系构建框架单一薄弱
        三、信贷绩效考核制度缺乏标准化
        四、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缺乏有效性
    第二节 该银行地产项目个人按揭贷款风险评估的对策
        一、加快培养专业的借款人资质审查人
        二、构建完善的信贷预警体系
        三、创新信贷产品机制
        四、建立适合自身的信贷风险评估模型
    第三节 该银行地产项目个人按揭贷款风险处理的建议
        一、增加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文化程度
        二、开发实时高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
        三、增加个人信用等级范围,制定授信规则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形成机制和风险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统计对信息缺口的关注
        1.1.2 我国金融监管转向关注宏观审慎管理
        1.1.3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面临新挑战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社会融资规模概念和统计属性
        2.1.1 概念形成、完善及评价
        2.1.2 统计构成、编制原则及评价
        2.1.3 统计指标的实践环境
    2.2 社会融资规模形成的理论基础
        2.2.1 货币供求理论与信用创造
        2.2.2 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与信用观点
        2.2.3 理论启示
    2.3 社会融资规模研究的文献回顾
        2.3.1 金融监管当局对社会融资规模的研究
        2.3.2 对社会融资规模是否可以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目标的文献研究
        2.3.3 关于社会融资规模的其他重要经济金融指标关系的研究
        2.3.4 关于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研究
        2.3.5 文献评述
    2.4 宏观审慎管理的文献回顾
        2.4.1 宏观经济管理的相关文献
        2.4.2 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文献
        2.4.3 理论启示与文献评述
第三章 社会融资规模运行现状的形成
    3.1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波动特征和原因分析
        3.1.1 存量指标的形成过程
        3.1.2 存量趋势特征的形成和原因分析
        3.1.3 影响存量形成的因素
    3.2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波动特征和原因分析
        3.2.1 增量指标的形成过程
        3.2.2 增量趋势特征的形成和原因分析
        3.2.3 影响增量形成的因素
    3.3 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的波动特征和原因分析
        3.3.1 结构性指标的形成过程
        3.3.2 结构性趋势特征的形成和原因分析
        3.3.3 影响结构形成的因素
    3.4 波动的动态相关性分析
        3.4.1 DCC-Garch模型及变量选取
        3.4.2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相关变量的动态相关性
        3.4.3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与相关变量的动态相关性
        3.4.4 主要结论
第四章 社会融资规模的信用创造机制分析
    4.1 社会融资规模的信用创造路径模拟
        4.1.1 表内业务
        4.1.2 直接融资
        4.1.3 贷款核销
        4.1.4 表外业务
        4.1.5 其他融资
    4.2 社会融资规模的信用创造机制
        4.2.1 存在货币统计缺口的信用模型
        4.2.2 存在货币统计缺口和社融循环的信用模型
        4.2.3 实证检验
第五章 社会融资规模的产出机制分析
    5.1 社会融资规模与实际产出水平
        5.1.1 STR模型和变量选取
        5.1.2 变量检验和模型估计
        5.1.3 检验结论解释
        5.1.4 对宏观经济管理的意义
    5.2 社会融资规模与目标产出水平
        5.2.1 目标产出的界定
        5.2.2 社会融资规模对目标产出的影响路径
    5.3 社会融资规模与潜在产出水平
        5.3.1 潜在产出的含义
        5.3.2 社会融资规模对潜在产出的影响路径
第六章 社会融资规模风险综合评价与监测
    6.1 社会融资规模风险评价的模型选择
        6.1.1 基本思路
        6.1.2 因子分析模型
    6.2 社会融资规模的风险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6.2.1 指标体系构建
        6.2.2 因子分析模型的检验和构建
    6.3 社会融资规模风险综合评价
        6.3.1 因子分析结果评价
        6.3.2 人工神经网络的验证和评价
    6.4 社会融资规模风险监测
第七章 宏观审慎框架下优化社会融资规模管理的对策
    7.1 加快调整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
        7.1.1 拓展和补充现有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
        7.1.2 创新性构建社会融资规模的资金使用统计口径
        7.1.3 补足社会融资规模关联性指标统计口径短板
    7.2 高效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实施
        7.2.1 建立健全金融业标准化统计制度
        7.2.2 重点搭建金融业综合统计信息平台
    7.3 探索运用大数据的关联性监测方法
        7.3.1 强化金融系统内部的大数据关联
        7.3.2 运用跨行业的数据关联监测方法
    7.4 构建以社融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管理协调机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课题情况
附录 B 部分月度原始数据表
附录 C 部分季度/年度原始数据表
附录 D 社会融资规模风险综合评价得分表

(7)儋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我国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的制度构成与典型实践
    2.1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基本内容
        2.1.1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起源
        2.1.2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2 我国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的制度构成
        2.2.1 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内容
        2.2.2 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制度内容
    2.3 我国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的典型实践
        2.3.1 落实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
        2.3.2 优化业务流程
        2.3.3 加强信息化建设
        2.3.4 强化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
        2.3.5 扩大住房公积金政策的宣传
3 海南省及儋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现状分析
    3.1 海南省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情况
    3.2 儋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基本情况
        3.2.1 儋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机构的基本情况
        3.2.2 儋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的具体执行部门
        3.2.3 住房公积金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3.2.4 职工参与住房公积金缴存意愿
        3.2.5 儋州市归集管理在儋州辖区内发挥的作用
4 儋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儋州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归集缴存覆盖率低
        4.1.2 归集管理无体系
        4.1.3 业务信息化不足
        4.1.4 职能部门协调不足
    4.2 儋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归集管理人员缺乏
        4.2.2 归集管理机制不完善
        4.2.3 公积金政策具有局限性
        4.2.4 业务系统功能有限
        4.2.5 儋州市职能部门间配合度不够高
5 完善儋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的对策
    5.1 增加归集管理人员
        5.1.1 解放前台工作人员
        5.1.2 组建归集催建催缴队伍
    5.2 完善归集管理机制
        5.2.1 简化归集行政执法
        5.2.2 建立催建催缴机制
        5.2.3 加强对归集受托银行的归集成果考核力度
    5.3 调整住房公积金有关政策
        5.3.1 降低住房公积金准入门槛
        5.3.2 提高缴存职工公积金结算利率
        5.3.3 放宽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
        5.3.4 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5.4 完善“互联网+”公积金信息系统功能
        5.4.1 畅通省内部门系统数据通道
        5.4.2 增加正常缴存单位月缴存提醒功能
        5.4.3 增加漏缴单位补交提醒功能
        5.4.4 增加断缴单位缓缴提醒功能
        5.4.5 增加拒缴单位处罚警示功能
    5.5 加强职能部门间的配合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文的局限性和今后的方向
        6.2.1 局限性
        6.2.2 今后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云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研究
        二、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借鉴他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经验的研究
        四、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的研究
        五、关于影响农民收入的研究
        六、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
        二、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农村金融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及其特征
        四、农业发展银行
        五、农民收入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农业弱质性理论
        二、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
        三、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四、二元结构理论
    第三节 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
        一、直接机制
        二、间接机制
第三章 云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和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第一节 云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的状况分析
        一、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
        二、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信贷业务的现状分析
        三、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云南省农民收入的状况分析
        一、云南省农民收入的总体情况
        二、云南省农民收入结构分析
        三、云南省农民收入与农发行贷款余额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影响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的介绍
        一、计量模型
        二、计量方法
    第二节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及说明
        一、被解释变量指标
        二、解释变量指标
        三、中间变量及控制变量指标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三、VAR模型的建立
        四、脉冲响应函数
        五、方差分解
    第四节 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启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9)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机理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章节安排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农民工
        2.1.2 建筑业农民工
        2.1.3 建筑业产业工人
        2.1.4 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
        2.1.5 建筑业农民工市民化
        2.1.6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3 文献评述
    2.3 理论基础
        2.3.1 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
        2.3.2 社会权利贫困理论
        2.3.3 需求层次理论
        2.3.4 系统相关理论
        2.3.5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2.3.6 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3.1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历史追溯
        3.1.1 历史起源
        3.1.2 演进历程
    3.2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现状考察
        3.2.1 职业化现状
        3.2.2 市民化现状
        3.2.3 产业工人化现状
    3.3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自身资本积累障碍
        3.3.1 人力资本积累障碍
        3.3.2 经济资本积累障碍
        3.3.3 社会资本积累障碍
    3.4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外部条件限制障碍
        3.4.1 社会方面障碍
        3.4.2 政府方面障碍
        3.4.3 行业方面障碍
        3.4.4 企业方面障碍
    3.5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趋势预判
        3.5.1 维持现状
        3.5.2 改变现状
    3.6 本章小结
4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解析
    4.1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因素识别
        4.1.1 基于文献成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4.1.2 基于调研结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4.1.3 基于访谈结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4.1.4 关键影响因素确定
    4.2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研究
        4.2.1 解释结构模型(ISM)简介
        4.2.2 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
        4.2.3 解释结构模型(ISM)运算结果
    4.3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影响机理解析
        4.3.1 直观分析
        4.3.2 深层次分析
        4.3.3 系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影响机理的静态实证
    5.1 样本来源与数据统计
        5.1.1 问卷设计
        5.1.2 数据来源
        5.1.3 描述性统计
    5.2 调研数据分析与评价
        5.2.1 人力资本的存量现状描述及评价
        5.2.2 经济资本的存量现状描述及评价
        5.2.3 社会资本的存量现状描述及评价
        5.2.4 “三资”总存量现状描述
    5.3 静态实证分析
        5.3.1 Logit模型简介
        5.3.2 Logit模型构建
        5.3.3 Logit模型结果及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系统的动态仿真与情景分析
    6.1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优势
        6.1.1 系统动力学简介
        6.1.2 系统动力学特征
        6.1.3 系统动力学对本文的适用性
    6.2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系统的动态仿真
        6.2.1 仿真模型构建步骤
        6.2.2 人力资本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6.2.3 经济资本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6.2.4 社会资本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6.2.5 系统因果关系总图构建
        6.2.6 系统存量流量图绘制
        6.2.7 函数关系说明
        6.2.8 系统模型检验
    6.3 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系统的情景分析
        6.3.1 情景分析思路
        6.3.2 情景分析方法及主要流程
        6.3.3 仿真模拟分析与评价
        6.3.4 资本投资总量变化情景
        6.3.5 单位资本需要量变化情景
        6.3.6 产业工人目标数量变化情景
    6.4 本章小结
7 推动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对策建议
    7.1 人力资本提升的对策建议
        7.1.1 加快建筑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7.1.2 加快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
        7.1.3 推动建筑业产业结构优化
        7.1.4 加速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7.1.5 加强建筑工人劳动权益保护
        7.1.6 完善建筑工人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7.1.7 完善建筑工人职业发展体系
        7.1.8 改善建筑工人职业安全与健康状况
    7.2 经济资本提升的对策建议
        7.2.1 完善建筑工人工资保障制度
        7.2.2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7.2.3 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
        7.2.4 建立多层次城市住房供应体系
        7.2.5 加速推行“房地产税”
    7.3 社会资本提升的对策建议
        7.3.1 提高组织化程度
        7.3.2 改善建筑工人工作和生活环境
        7.3.3 促进城市社会融入
        7.3.4 加强社会支持力度
    7.4 实现对策建议的阶段性和时序性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课题
    C 调查问卷Ⅰ
    D 调查问卷Ⅰ统计结果
    E 各地“关于推进建筑产业工人转型”的工作总结(部分)
    F 基于文献成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G 调查问卷Ⅱ
    H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个人住房贷款基本内容
        2.1.1 个人住房贷款概念及分类
        2.1.2 个人住房贷款的特点
    2.2 风险管理理论
        2.2.1 危机管理理论
        2.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3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相关内容
        2.3.1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2.3.2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概念
        2.3.3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理论
3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3.1 云南省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面临的环境
        3.1.1 云南省地区经济金融形势与房地产发展状况
        3.1.2 云南省个人住房贷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2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经营情况
        3.2.1 C银行云南分行简介
        3.2.2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基本情况
        3.2.3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资产情况
        3.2.4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基本流程
    3.3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
        3.3.1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
        3.3.2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4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分析
    4.1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4.1.1 XX借款人不良案例分析
        4.1.2 XX支行不良案例分析
    4.2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银行内部风险管理问题
        4.2.2 银行外部风险管理问题
    4.3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4.3.1 主观原因
        4.3.2 客观原因
5 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类贷款风险管理改进措施
    5.1 培养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和风险文化
    5.2 健全风险管理的人力资源体系
        5.2.1 加大对信贷员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5.2.2 增强信贷员队伍的稳定性
    5.3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5.3.1 事前风险识别
        5.3.2 事中风险评估
        5.3.3 事后风险控制
    5.4 规范外部合作方的管理
    5.5 加快不良资产化解
        5.5.1 建立多样化的风险转移机制
        5.5.2 探索不良处置与“互联网+”的结合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云南省分行住房公积金存款稳步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TT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研究[D]. 王晶.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BK造价咨询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D]. 潘成慧.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3]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充实社保基金法律问题研究[D]. 王奕.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4]C银行云南省分行“智慧政务”项目市场拓展研究[D]. 李贤.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5]房价波动下银行住房按揭项目信贷风险评估研究 ——以昆明G银行信贷项目为例[D]. 孙蓓蓓.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形成机制和风险监测研究[D]. 程铖.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7]儋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研究[D]. 郑咏. 海南大学, 2019(05)
  • [8]云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 周梁悦.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9]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的机理与对策研究[D]. 朱明磊. 重庆大学, 2019(01)
  • [10]C银行云南分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胡瑞珏. 云南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云南省分行住房公积金存款稳步增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