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财务一般预算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比较(二)

新旧财务一般预算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比较(二)

一、新老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几个问题的比较(下)(论文文献综述)

王莲琴[1](2021)在《政府会计制度对公办中小学会计核算的影响研究 ——以L区公办中小学为例》文中认为

李华[2](2020)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合肥市T镇财政所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海洋[3](2017)在《预算透明和审计监督视角下的政府清廉研究》文中提出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风暴的深入,国家对于政府清廉制度建设愈加重视。政府清廉制度建设需要多种制度的综合作用,而预算透明和审计监督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新的《预算法》,新《预算法》增加对于预算公开的众多规定。我国在不断推进预算透明工作的进步和发展,进而通过预算透明制度的建立加强政府清廉建设。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加强审计监督的制度保障和法规建设,希望通过其特有的内部监督制度,促进我国政府清廉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选题基于预算透明和审计监督视角进行政府清廉研究。一方面运用9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从国际视角探寻影响政府清廉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实证研究预算透明、审计监督与政府清廉指数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预算透明对于政府清廉具有正向支持作用,非行政型审计体制对于政府清廉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审计监督对于政府清廉约束效应需结合其他制度综合作用。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和现状,分析我国省级层面预算透明和审计监督对于政府清廉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省级层面预算透明对于政府清廉同样具有正向支持作用,并且反映审计监督作用的审计人员和审计报告的增加会使促使发现审计问题资金的披露和检察机关的立案,进而促进政府清廉。最后结合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健全预算透明的相关法律制度,细化预算透明的内容,建立预算信息公开监管体系、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探索政府审计体制改革、保证审计的独立性等政策和建议。

李靠队,沈晓峰,刘小娴[4](2016)在《基于责任分散效应视角下的政府环境会计研究》文中提出环境是一种公共资源,实施环境会计的目标是环境资本的保全。环境会计由微观的企业环境会计和宏观的社会环境会计构成,环境会计的本质是社会责任会计,而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必然的责任分散效应。政府作为社会环境会计的主体和推动者,应通过环境责任外部性的内部化过程消除责任分散效应,将环境会计与环境会计信息纳入政府会计核算与报告范畴,从而解除其受托责任。生态建设下将行为科学与环境会计进行结合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绿色政府会计体系及运行机制是环境会计发展的必然模式。

梅园[5](2015)在《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产业关联性强,涵盖行业面广,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抢的战略高地。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具有丰富且独具特色文化资源。但由于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总量规模以及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尚存在着诸多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因素。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发展实际,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审视内蒙古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研究当前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在体制机制等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并通过借鉴其他文化产业发达地区成功经验,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战略构想及相应对策建设,以期能够对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益的对策建议。

胡北薇[6](2015)在《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预算监督作为财政监督的载体和核心,是各国财政监督法律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政府收支行为和财政活动半径起着主要牵制作用。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不断发展,民主法治进程进一步推进。然而,这一进程中地方政府预算权的扩张与权力制约的失衡导致了地方公共资金配置低效和种种社会腐败现象的产生,成为地方治理的重大政治问题,严重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规范地方预算行为、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的紧迫性日益显着,而人大作为最重要的政府预算监督主体对此无疑肩负着艰巨的责任。然而,现实表明实然与应然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人大还未能依据预算权的行使来实现对政府机关行为的完全监督,传统意义上以政府预算权为核心的预算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因此,完善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此,政府必须扬弃传统的由政府管理预算的思维,加速促进服务型政府职能转换,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此改革的“关键之年”,各级地方政府和人大应结合当前社会实践,配合新预算法的出台,实施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成现代公共财政制度,从法律约束和机制约束两方面着手系统性的构建预算监督机制,抓住核心环节,重点放在促进预算信息公开透明,构建多元化预算参与主体,完善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程序保障机制,从制度上提高人大监督权威等方面,最终实现由形式监督向实质监督转变。

陈静[7](2013)在《基于四维功能导向的政府负债会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论是强化债务预算控制,还是提搞债务资金使用绩效,或是增强政府抗风险能力,作为财政管理预警系统的政府负债会计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政府负债会计要实现有效监督,迄今为止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会计基础、计量属性与报告方式的选择上;如此重点研究要有实用性,有依赖于这样三个假设:能够明确特地环境中的政府责任,能够根据政府责任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这种调整能与其所属的政府会计系统相协调。然而,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并未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政府会计系统,至多只是一种以财政性资金运动为计量对象的、类似于预算会计的会计体系,这直接影响到政府负债会计框架的成型。因此,本文从更基础的层面,研究公共受托责任、会计环境、会计组成体系与政府负债会计的内在关系。期望能够在后金融危机这一特定背景下找到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政府会计系统,并在此系统下进一步完善政府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而为我国双轨制政府会计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此,本文以公共受托责任为出发点,以我国会计环境为背景,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根据利益相关者(会计规则制定者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政府负债会计的需求与改革态度,分析政府负债会计改革的内容与可行性,重点研究“三位两体”政府会计体系下控制型负债会计、管理型负债会计、战略型负债会计和政府负债会计报告的系统构建。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陈述背景和意义,界定政府负债、政府负债会计等重要概念,详述国内外已有文献,最后阐明本文的内容框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公共受托责任与政府负债会计。本章首先对公共受托责任的行为观与报告观进行论述。其次从债务预算管理、债务绩效管理、债务风险管理和公共选择这四个理论层面重新阐释了行为受托责任中合规责任、绩效责任和战略责任,以及旨在对行为过程及结果进行汇报的报告责任。最后将政府负债会计与这四种责任相结合,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公共受托责任对政府负债会计产生的需求(监督债务预算控制的合规性、反映债务状况及管理绩效、强调债务风险防控和增强债务透明度)各有侧重,不同的责任需求必将导致政府负债会计的功能细分,对应形成“控制”、“管理”、“战略”和“报告”这四大会计功能。第三章,我国政府负债会计现状与改革的可行性。本章对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负债会计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现阶段我国政府负债会计改革的有利因素与实施障碍,通过对比分析两大利益群体在信息需求、改革模式与实现路径上的态度,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国政府负债会计改革必然发生;利益相关者出于预算控制、绩效评价和风险防控的需要对债务信息的质量与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主导,地方创新”的渐进式改革是一条比较现实且可行的路径。第四章,基于四维功能导向的政府负债会计的构建思路。本章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政府会计体系的设计思路,结合我国政府会计实务操作的理论与经验,构建了一个由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组成的“三位两体”的双轨制政府会计体系,进而提出了在双轨制政府会计体系下政府负债会计的构建思路。第五章,控制型负债会计的构建。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对债务预算信息的记录应是政府负债会计的首要任务。本章基于对我国债务预算管理的现状与问题的深刻剖析,探讨了债务预算管理对政府负债会计的特殊要求。进而借鉴“支出周期理论”的相关研究,以预算内资本性债务为会计对象,采用“承诺制+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以“债务预算支出周期”和“债务预算收入周期”为追踪主线,设计了控制型负债会计在筹集、使用、回收与偿还四个阶段的会计责任与核算方法。第六章,管理型负债会计的构建。本章首先阐述了我国债务绩效管理的现状,然后从政府整体偿债能力评价和债务支出绩效评价两个层面分析了债务绩效评价对管理型负债会计的特殊需求,最后构建了以直接债务为会计对象,以修正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管理型负债会计。第七章,战略型负债会计的构建。具备前瞻性的控制型负债会计可以提供预测性信息,却只限于那些纳入到预算管理中的债务;虽然管理型负债会计将核算范围扩展到了预算外债务,但那些可能引发风险的或有事项并不包括其中。为了填补政府负债会计在或有负债核算与披露方面的空白,全面反映政府债务风险,本章首先分析了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对会计信息的特殊需求,然后将战略型负债会计与债务风险管理流程相结合,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环节对或有负债的确认标准、估测方法和控制结果的反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构建。第八章,政府负债会计报告的构建。本章从报告主体(Who)、报告目标(Why)、信息需求者(Whom)、报告内容(What)、报告时间(When)、报告形式(How)这六个方面对我国政府负债会计报告模式进行了基本界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债务预算报告、债务状况与管理绩效报告、债务风险报告为主体的政府负债会计报告体系。

赵合云[8](2012)在《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研究”顺应了公共绩效管理研究的国际潮流,体现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的现实选择,对于丰富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理论体系、促进公共绩效管理框架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提升我国政府治理的绩效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围绕研究主题,在论述了走向扩展是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应对挑战的现实选择的基础上,运用财务报告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理论,从目标、主体、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报告体系等方面对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八章。第1章,绪论。主要分析了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现状,阐明了论文的内容安排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章,走向扩展: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的现实选择。首先阐述了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接着分析了政府财务报告与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关系;然后剖析了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所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必要性与政府财务报告的可扩展性两个方面论述了走向扩展是政府财务报告应对挑战的现实选择。第3章,政府财务报告扩展的理论基础。在分别梳理了财务报告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政府财务报告扩展的理论依据。第4章,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扩展的基本思路。首先介绍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基本现状;接着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剖析了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目标、主体、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报告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扩展的基本思路。第5章,目标的扩展。首先阐述了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公共受托责任观;接着根据公共受托责任的发展规律推演出了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扩展方式:从合规导向扩展为绩效导向;最后提出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目标扩展的具体政策建议。第6章,主体的扩展。首先阐述了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一般理论;接着论述了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扩展方式:从单一层次主体结构扩展为多层次主体结构;最后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财务报告主体扩展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主体扩展的具体政策建议。第7章,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的扩展。首先阐述了政府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的基本理论;接着论述了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的扩展方式:由单基础模式扩展为双基础模式;然后在介绍西方国家政府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扩展的实践并总结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由单基础模式向双基础模式扩展的具体政策建议。第8章,体系的扩展。首先分析了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接着论述了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扩展方式:引入专门的政府绩效报告;然后在介绍西方国家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扩展的实践并总结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我国预算会计报告体系扩展为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并引入专门的政府绩效报告的具体政策建议。从整体上分析,本文最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问题。从现有的对政府财务报告的研究来看,大部分都是对现有政府财务报告的缺陷进行分析,然后对症下药地提出改进意见,很少关注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而本文首次提出了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问题,认为走向扩展是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应对挑战的现实选择。并以此为主线,运用财务报告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理论,从目标、主体、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报告体系等方面对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具体而言,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视角出发较深入地分析了政府财务报告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挑战的现实选择。以往的绝大多数相关研究是将公共绩效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这两个问题分别进行,而从已有的少量把公共绩效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来看,还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且都不是从整体性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的。本文在阐述了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特别是在论述了政府财务报告与公共绩效管理框架关系的基础上,从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视角较深入地分析了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形成对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主体、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报告体系所带来的挑战,并从必要性与可扩展性两个方面论证了走向扩展是政府财务报告应对挑战的现实选择。这是本文在研究视角上的一个创新。第二,以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以往关于政府财务报告的研究多是描述性的或分析性的定性研究,少有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而本文为深入研究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专门设计了一份针对相关利益者的调查问卷,并根据其统计结果对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释分析。这是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创新。第三,在理论层面论述了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方式。本文认为,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是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应对新挑战的现实选择。并以此为主线,从目标、主体、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报告体系四个方面出发,在理论层面上论述了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方式。认为政府财务报告目标应该从传统的合规导向扩展为绩效导向;政府财务报告主体应该从原来的单一层次主体结构扩展为多层次主体结构;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应该从传统的单基础模式扩展为双基础模式;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应该从传统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扩展为包含专门绩效报告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第四,在实践层面提出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扩展的具体政策建议。针对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目标、主体、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报告体系四个方面对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究竟该如何扩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1)在目标的扩展方面,认为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要逐步走向多元化,他们对政府财务信息的需求将从单一的预算信息扩展为综合财务信息,政府财务报告应提供包括预算资源的取得和使用、预算与实际的对比、政府的现金流量、政府的资产与负债、政府的服务努力与成本和成就、政府(部门)运营的相关风险和不确定性等相关情况在内的综合财务信息;(2)在主体的扩展方面,认为要建立一个由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及政府相关单位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结构的报告主体体系;(3)在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的扩展方面,认为要在保留并优化现行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将现在的单基础模式扩展为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存的双基础模式,并将现在的单基础报表要素扩展为同时包含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执行报表要素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状况报表要素在内的双基础报表要素;(4)在报告体系的扩展方面,认为要分步实施,最终建立起由预算执行情况表、资产负债表、营运表、现金流量表、财务业绩总表、产出与业绩分析表等主要报表以及报表附注、文字说明组成的包含专门政府绩效报告的双基础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刘彦博[9](2010)在《中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文中提出政府预算是政府资源的年度分配计划,体现着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和促进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关系着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数目字内包括轻重缓急,哪个项目该办,哪个项目不该办,这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政府预算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紧密相连,统筹协调。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推行了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相应的预算管理方式,推进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性。但是,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涌现。第一,财政分配权不统一,预算统筹能力较弱;第二,预算编报范围不完整,一些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第三,预算分配方法不科学,弱化了财政分配职能;第四,预算透明度不高,影响了社会公信力;第五,预算约束力不强,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第六,财政资金绩效水平低,降低了资金效益。这些问题制约了部门预算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这些难题,进一步增强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本文借鉴于国内外部门预算研究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预算管理制度,紧密结合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特殊的历史国情,通过博弈论、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毛泽东、邓小平、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财政管理理念,认真分析了当前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新时期部门预算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即部门预算改革要坚持服务于国家中心工作,坚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提高预算分配的效益,坚持预算公开透明,坚持预算管理的程序化。同时,针对部门预算改革的5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包括财政权统一管理问题、综合预算管理问题、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财政政策研究问题。结合部门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分别分析了部门预算职责分工、基本支出预算编制、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绩效评价制度、部门预算公开、预算监督体系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长远目标出发,提出了深化上述六个方面改革的具体建议。第一,要进一步梳理部门预算职责分工,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推动建立高层会商机制,推进财政预算与业务部门战略紧密衔接,增强预算单位的主人翁意识,强化部门的预算主体地位。第二,完善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完备的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数据库,建立严格的事业编制控制制度和规范的工资福利制度,合理划分基本支出的具体内容,建立支出限额控制制度和定员定额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建立基本支出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第三,按照项目全周期模型,建立项目库滚动管理机制,加强项目预评审制度,完善项目库功能,增强其在项目支出预算审核中的作用,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支出预算安排的公平性。第四,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增强预算单位绩效理念,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基本工作流程,夯实绩效评价的基础,认真审核绩效评价试点项目,合理设置绩效目标,建立绩效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第五,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突出预算公开的法律效力,积极推进向人大公开制度,大力推进预算社会公开,改进和完善预算编制,加强对预算公开的监督指导,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度;第六,健全预算监督法律,提高预算监督在部门预算管理中的地位,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推进预算监督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有机融合的监督体系,提高预算内部监督的地位,完善预算监督问责机制,增强预算监督的执行力。

尚海涛[10](2010)在《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陕西省地方财政所面临的问题日益显现,其承担的风险呈不断加剧的趋势,对财政的稳健运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关注和研究地方财政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制度安排,对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保持地方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以地方财政风险的成因分析、影响因素、现状分析为主线,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财政收支风险、地方政府公共风险三类地方财政风险为辅助,对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在系统回顾国内外风险理论、政府债务理论以及财政风险理论的基础上,作者首先借助经济学相关理论,从地方政府行为和地方财政运行两个角度剖析了地方财政风险的形成机理。随后,作者结合地方财政风险的影响因素和陕西省地方财政经济运行的现状,分别从地方政府债务、地方财政收支、平衡、体制以及政府公共风险等都多个视角,进一步分析了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的现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运用AHP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GARCH模型以及KLR灯号法等计量方法,初步建立了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评估和监控模型,并使用陕西省2001-2008年的相关要素数据对该评估监控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针对现状分析和模型验证的结果提出了陕西省防范和控制地方财政风险的政策性建议。本文主要的结论是,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控制,为解决风险与发展并存的矛盾,需要地方财政在运行中立足于公共财政的角度,制定完善的各项收支管理制度,重视从财政预算编制到支出管理的全过程,并建立完善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的预警系统,通过建立科学化、系统化、公共化的财政管理机制来缓解和控制地方财政风险的进一步蔓延。在实际的操作上,这就要求陕西省地方财政运行和体制安排时即应具有前瞻性,同时又必须将过渡性应对措施融入体制设计中。可以归结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陕西省地方财政要为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职能提供相应的财力保障,即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使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调节经济运行等职能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陕西省地方财政充分认识并积极应对财政风险带来财政危机的可能性,在承担公共职能及支付转轨成本等很多过渡性职责的同时,研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将风险控制在财力允许的范围之内。作者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财政风险形成原因的再认识。作者从对政府行为的经济分析入手来研究地方财政风险的成因,认为财政风险的成因首先来源于政府行为的偏差,由于财政职能的发挥不仅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更会受到政府行为的内在制约和影响,并因此造成一定的职能偏差或失效,而这种偏差和失效不仅体现在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垄断利润最大化的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等现象上,而且对政府间财政分权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造成影响,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模糊和体制确定时的绝对制约关系,是引发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②关于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在一定财力条件的约束下,公共风险-债务风险-运行风险处于一种循环状态,这种循环状态一旦脱离经济稳定运行的均衡状态,财政风险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政府危机的发生,从而对整个社会治理结构造成威胁。此外,财政运行中自身的一些非系统性因素,由于财政自身改革的不到位,预算软约束等因素又会对财政运行的自身发生作用,这种作用一旦显性化,将对财政的自动运行稳定机制造成影响,虽然这种不稳定的影响只作用于财政自身,但其带来的财政风险也是财政管理者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这种内在的风险因素进一步强化,可能会参与到系统风险的不断循环和强化中,尽管目前的财政管理方式对其有很大的约束作用,但是如果非系统的风险因素累积到足够爆发的状态,其必然也将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构成部分。③作者综合国外财政风险研究经验和陕西省的具体省情初步建立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地方财政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通过综合选取静态、动态和结构指标,结合陕西省的具体情况,初步建立起适合陕西省财政运行特点的财政风险评估和监测指标体系,应用AHP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风险指标进行评估,应用GARCH模型对各个风险指标的合理区间和警限值进行了测量,最后,在此基础上应用KLR信号法对陕西省2001-2008年的财政风险状况进行了灯号显示,并以此监测、分析和度量陕西省的财政风险状况。

二、新老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几个问题的比较(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老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几个问题的比较(下)(论文提纲范文)

(3)预算透明和审计监督视角下的政府清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政府清廉的文献综述
        1.2.2 预算透明对于政府清廉影响的文献综述
        1.2.3 审计监督对于政府清廉影响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和技术路线
        1.4.1 创新之处
        1.4.2 技术路线
2 预算透明和审计监督对于政府清廉影响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与内涵阐述
    2.2 学理逻辑与运行机制
3 预算透明和审计监督视角下政府清廉的国际比较
    3.1 国际视野下政府清廉的比较分析
        3.1.1 模型构建
        3.1.2 样本来源和统计性描述
        3.1.3 模型检验
        3.1.4 模型稳健性检验
    3.2 政府清廉比较研究的国际经验
        3.2.1 分析小结
        3.2.2 国际经验
4 预算透明和审计监督视角下政府清廉的中国实践
    4.1 我国公共领域腐败现象
    4.2 我国预算透明和审计监督概况
        4.2.1 我国预算透明概况
        4.2.2 我国审计监督概况
    4.3 预算透明和审计监督对政府清廉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4.3.1 模型构建和设定
        4.3.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4.3.3 描述性分析
        4.3.4 模型检验
5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4)基于责任分散效应视角下的政府环境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责任分散效应与政府环境会计理论分析
    ( 一) 群体漠视、责任分散与社会责任
    ( 二) 责任分散效应相关理论分析
    ( 三) 政府环境会计相关理论分析
三、绿色会计相关概念的关系及其演进
    ( 一) 绿色会计的概念及演化
    ( 二) 政府主导与规制的环境会计
四、环境会计的责任分散效应分析
    ( 一) 环境会计: 一种社会责任会计
    ( 二) 责任分散效应下环境会计的困境
    ( 三) 环境会计: 反映还是控制?
    ( 四) 责任分散与利益分散
五、环境资产与环境资本保全
    ( 一) 环境会计的目标: 资本保全
    ( 二) 环境资源的会计要素确认: 资产
    ( 三) 环境会计的主体: 政府
    ( 四) 环境会计收入与支出的核算
    ( 五) 环境会计的驱动因素
六、绿色政府会计观与设想
    ( 一) 绿色政府会计特质
    ( 二) 政府主导下环境会计理论重构
    ( 三) 搭建政府环境信息系统公共平台
    ( 四) 宏观环境会计与微观企业会计的冲突协调
    ( 五) 政府环境会计标准体系
七、总结

(5)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化产业定义及研究现状概述
    2.1 文化产业概念及研究现状
    2.2 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2.2.1 文化产业发展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2.2.2 文化产业组织结构正在深刻变化
        2.2.3 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2.4 文化产业人才进一步得到重视
第三章 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和战略选择
    3.1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及其战略选择
    3.2 欧洲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和战略选择
    3.3 洲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和战略选择
    3.4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及战略选择
第四章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4.1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4.2 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4.3 传统产业主导
    4.4 各盟市竞相发展
    4.5 多元市场主体逐渐进入
    4.6 基地园区开始起步
    4.7 影响力不断提升
第五章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5.1 文化资源优势
    5.2 地理区位优势
    5.3 政策环境优势
    5.4 市场优势
    5.5 国际间人文交流合作优势
第六章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较低,区域布局不合理
    6.2 文化资源开发能力差,产业层次比较低
    6.3 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市场竞争力较弱
    6.4 操作落实环节薄弱,推动发展力量不足
    6.5 传统文化人才流失严重,高层次人才缺乏
第七章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7.1 战略定位
    7.2 发展战略
    7.3 发展路径
        7.3.1 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7.3.2 提升文化产业市场活力
        7.3.3 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7.3.4 推动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7.3.5 健全文化产业金融服务
        7.3.6 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第八章 推动内蒙古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8.1 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扶持和保障作用
    8.2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
    8.3 着力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特色的优势产业
    8.4 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8.5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支撑体系
    8.6 建立文化产业统一的统计规范
    8.7 切实加快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步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本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本文结构
第2章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理论概述
    2.1 地方预算监督的基础理论
        2.1.1 地方预算监督的内涵
        2.1.2 地方预算监督的法律性质
        2.1.3 地方预算监督的原则
    2.2 地方预算监督的理论依据
        2.2.1 地方性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理论
        2.2.2 财政分权与地方自治理论
        2.2.3 财政民主与政府权力制约理论
    2.3 中外地方预算监督的历史渊源
        2.3.1 我国地方预算监督制度历史渊源
        2.3.2 国外地方预算监督制度历史渊源
第3章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现状
    3.1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立法现状
        3.1.1 宪法与法律
        3.1.2 行政法规
        3.1.3 地方性法规
        3.1.4 部门规章
    3.2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表现形式
        3.2.1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组织体系
        3.2.2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3.3 中外地方预算监督现状之评析
        3.3.1 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之现状分析
        3.3.2 议会主导的域外地方预算监督概况
        3.3.3 比较分析
第4章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过程中的问题
    4.1 地方预算信息透明度缺乏
        4.1.1 预算信息公开法制基础薄弱
        4.1.2 预算信息公开完整性及有效性缺乏
    4.2 预算程序不规范弱化了监督效力
        4.2.1 预算编制时间仓促且内容粗放
        4.2.2 预算审批行政权前置
        4.2.3 预算执行和调整随意性大
    4.3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不健全
        4.3.1 监督权的宪法地位不高
        4.3.2 监督机构组织乏力
        4.3.3 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4.3.4 审计监督效果不佳
第5章 完善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思考
    5.1 健全预算信息公开制度
        5.1.1 加强预算信息公开的法制保障
        5.1.2 构建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机制
        5.1.3 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5.2 加强地方人大对预算程序之监督
        5.2.1 规范预算编制
        5.2.2 完善预算审批
        5.2.3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5.3 构建制衡性的预算监督机制
        5.3.1 协调人大与党委及政府之间的关系
        5.3.2 夯实监督机构组织建设
        5.3.3 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5.3.4 以审计助推人大预算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四维功能导向的政府负债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政府负债
        1.2.2 政府负债会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
第2章 公共受托责任与政府负债会计
    2.1 公共受托责任的一般理论
        2.1.1 公共受托责任的定义
        2.1.2 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容
        2.1.3 公共受托责任关系
    2.2 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会计需求观
        2.2.1 政府会计的产生来自公共受托责任的需求
        2.2.2 公共受托责任标准的变化要求政府会计的同步发展
    2.3 政府负债会计的责任拓展与功能细分:基于四维理论的再考察
        2.3.1 预算程序层面的合规控制责任观与会计控制功能
        2.3.2 实体绩效层面的绩效评价责任观与会计的管理功能
        2.3.3 风险防范层面的战略责任观与会计的战略功能
        2.3.4 公共选择层面的综合报告责任观与会计的报告功能
第3章 我国政府负债会计的现状及改革的可行性
    3.1 我国政府负债会计的改革发展与主要成就
        3.1.1 我国政府负债会计的改革发展
        3.1.2 我国政府负债会计改革取得的成就
    3.2 我国政府负债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2.1 会计制度衔接程度低致使债务预算信息不完整
        3.2.2 收付实现制会计影响对债务状况及管理绩效的客观评价
        3.2.3 政府财务报告不符合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要求
    3.3 会计环境、利益相关者与政府负债会计改革的可行性研究
        3.3.1 理论分析与问题提出
        3.3.2 研究设计
        3.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3.3.4 研究结论
第4章 基于四维功能导向的政府负债会计的构建思路
    4.1 政府负债会计体系框架的设计
        4.1.1 国际政府会计组成体系的一般模式
        4.1.2 我国政府会计组成体系的选择
        4.1.3 “三位两体”的双轨制政府会计模式的提出
        4.1.4 我国政府负债会计体系框架的确立
    4.2 四维功能型政府负债会计的构建思路
        4.2.1 四维功能型负债会计的内容
        4.2.2 四维功能型会计的信息边界定位
第5章 控制型政府负债会计的构建
    5.1 我国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实践
        5.1.1 涉债法律、法规的修订与推行
        5.1.2 涉债预算制度的革新
    5.2 债务预算管理对控制型负债会计的特殊要求
        5.2.1 会计对象的限定:预算内资本性债务
        5.2.2 采用预算基础相适应的会计基础
        5.2.3 全程监控债务预算的执行情况
    5.3 控制型政府负债会计在政府债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5.3.1 债务预算执行周期及各阶段会计的具体目标
        5.3.2 控制型负债会计的核算方法
第6章 管理型政府负债会计的构建
    6.1 我国政府债务绩效管理实践
    6.2 政府债务绩效评价对管理型负债会计的要求
        6.2.1 政府的整体偿债能力评价及其会计信息需求
        6.2.2 政府债务支出评价及其会计信息需求
    6.3 管理型负债会计在政府债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6.3.1 政府借入债务
        6.3.2 法定的应支未支款项
        6.3.3 法定公务员养老金
        6.3.4 应付社会保障金
        6.3.5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
        6.3.6 债务项目完工后的未来经常性支出
第7章 战略型政府负债会计的构建
    7.1 我国政府债务风险与管理实践
    7.2 债务风险管理对战略型负债会计的要求
        7.2.1 会计信息质量的新要求
        7.2.2 会计对象的扩展
        7.2.3 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对称引入
    7.3 战略型政府负债会计在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7.3.1 风险识别与负债的确认
        7.3.2 风险评估与债务的量化
        7.3.3 风险控制与风险控制效果信息的反馈
第8章 政府负债会计报告的构建
    8.1 我国政府负债会计报告模式的定位分析
        8.1.1 报告主体的选择
        8.1.2 报告内容的确定
        8.1.3 报告时间的安排
        8.1.4 报告形式的搭建
    8.2 我国政府负债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8.2.1 债务预算报告
        8.2.2 债务状况及管理绩效报告
        8.2.3 债务风险报告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课题
附录 C 我国政府负债会计改革的现状及需求的调查问卷

(8)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预算会计报告
        1.2.2 政府财务报告
        1.2.3 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公共绩效管理
        1.3.2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
        1.3.3 公共绩效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的结合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
第2章 走向扩展: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的现实选择
    2.1 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2.1.1 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界定
        2.1.2 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形成
        2.1.3 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基本特征
    2.2 政府财务报告与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关系
        2.2.1 政府财务报告是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重要信息基础
        2.2.2. 政府财务报告在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中承担着重要的报告功能
    2.3 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形成给政府财务报告带来的挑战
        2.3.1 公共绩效管理框架的信息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的多元化
        2.3.2 满足多元化信息需求的信息披露要求
        2.3.3 对政府财务报告的挑战
    2.4 走向扩展:政府财务报告应对挑战的现实选择
        2.4.1 扩展的必要性
        2.4.2 政府财务报告的可扩展性:一个系统论的研究视角
第3章 政府财务报告扩展的理论基础
    3.1 财务报告理论
        3.1.1 从财务报表到财务报告
        3.1.2 财务报告的进一步扩展:第四财务报表的引入
    3.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3.2.1 公共受托责任的界定
        3.2.2 公共受托责任的分类
        3.2.3 政府财务报告的公共受托责任观
        3.2.4 公共受托责任的发展与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
    3.3 新公共管理理论
        3.3.1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
        3.3.2 新公共管理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3.3.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
第4章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扩展的基本思路
    4.1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现状
        4.1.1 关于报告目标
        4.1.2 关于报告主体
        4.1.3 关于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
        4.1.4 关于报告体系
    4.2 我国现行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基于问卷数据的分析
        4.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4.2.2 研究设计
        4.2.3 问卷数据描述与详细分析
        4.2.4 简要结论
    4.3 扩展的基本思路
        4.3.1 关于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扩展
        4.3.2 关于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扩展
        4.3.3 关于政府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的扩展
        4.3.4 关于报告体系的扩展
第5章 目标的扩展
    5.1 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理论
        5.1.1 财务报告目标: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抗衡
        5.1.2 政府财务报告目标之公共受托责任观
    5.2 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扩展方式
        5.2.1 合规性受托责任与合规导向的目标模式
        5.2.2 绩效性受托责任与绩效导向的目标模式
    5.3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扩展
        5.3.1 政府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
        5.3.2 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5.3.3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选择
第6章 主体的扩展
    6.1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一般理论
        6.1.1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内涵
        6.1.2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界定的标准
    6.2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扩展方式
        6.2.1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界定方式的扩展
        6.2.2 多层次报告主体结构的提出
    6.3 西方国家的实践:以美国为例
        6.3.1 基本政府
        6.3.2 基本政府的组成单位
        6.3.3 基本政府的相关单位
    6.4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扩展
        6.4.1 第一层次是各级政府
        6.4.2 第二层次是政府部门
        6.4.3 第三层次是政府的相关单位
第7章 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的扩展
    7.1 政府财务报表要素及其可选确认基础
        7.1.1 政府财务报表要素
        7.1.2 政府财务报表要素的可选确认基础
    7.2 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基础的扩展方式
        7.2.1 不同的确认基础满足不同的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需要
        7.2.2 双基础模式的提出
    7.3 西方国家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7.3.1 报表要素的扩展实践
        7.3.2 确认基础的扩展实践
        7.3.3 经验借鉴
    7.4 我国的选择
        7.4.1 报表要素的扩展
        7.4.2 确认基础的扩展
第8章 体系的扩展
    8.1 关于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
        8.1.1 PSC的规定
        8.1.2 美国的做法
    8.2 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扩展:引入专门的政府绩效报告
        8.2.1 政府绩效报告的界定
        8.2.2 政府绩效报告的引入
    8.3 西方国家的实践及其启示
        8.3.1 主要西方国家的扩展实践
        8.3.2 国外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8.4 我国的选择
        8.4.1 报表体系的扩展
        8.4.2 增加政府财务报告附注
        8.4.3 增加政府财务报告文字说明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课题
附录C 关于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现状的调查问卷

(9)中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框架和内容
    第五节 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部门预算的概念及特征
    第一节 财政预算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财政预算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部门预算的概念
    第四节 部门预算的基本功能
    第五节 部门预算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部门预算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委托—代理理论
    第二节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第三节 博弈论
    第四节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财政理念
第四章 我国部门预算改革实践
    第一节 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 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阶段
    第四节 部门预算改革的具体做法
    第五节 部门预算改革的重大成效
第五章 我国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财权分配权不统一,预算统筹能力差
    第二节 预算编报范围不完整,一些资金仍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
    第三节 预算核定方法不科学,弱化了财政分配职能
    第四节 预算透明度不高,影响了预算的社会公信力
    第五节 预算约束力不强,破坏了预算的严肃性
    第六节 财政资金绩效水平低,降低了资金效益
第六章 国外部门预算管理之借鉴
    第一节 新加坡
    第二节 英国
    第三节 美国
    第四节 西方国家部门预算管理的主要特点
第七章 今后中长期推进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思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改革的难点
    第三节 改革目标和原则
    第四节 部门预算改革的整体思路
    第五节 部门预算改革几个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第八章 理清部门预算管理职责,建立规范的部门预算管理流程
    第一节 建立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我国部门预算管理规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建立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建立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的具体设想
第九章 以定员定额管理为核心,推进基本支出管理
    第一节 基本支出的概念解析
    第二节 改进基本支出预算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编制基本支出预算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建立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支撑体系
    第五节 当前基本支出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 完善基本支出预算的基本思路
    第七节 完善基本支出预算的具体措施
第十章 推进项目库和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第一节 项目支出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改进项目支出预算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原则
    第四节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本思路
    第五节 加强项目库管理,夯实项目支出管理的基础
    第六节 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
第十一章 建立高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第一节 绩效评价概念解析
    第二节 我国实行绩效考评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几种比较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
    第四节 我国深化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思路
    第五节 推动绩效评价的基础
    第六节 我国深入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思路
第十二章 稳步推进预算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
    第一节 预算公开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部门预算公开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公开的思路
第十三章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预算监督体系
    第一节 强化预算监督体系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我国预算监管体系的现状
    第三节 我国预算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完善我国部门预算监管体系的具体设想
附录
    附录一 基本支出定额项目具体内容
    附录二 中央部门预算中基本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管理的单位名单
    附录三 财政部2010年部门预算公开情况
    附录四 1990年至2008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表
参考文献
后记

(10)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基于财政风险问题的现实考察
        1.1.2 基于陕西财政运行状况的判断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2.2 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1.3.1 风险概念的理性认识
        1.3.2 地方财政风险的概念
    1.4 特色及创新点
第二章 财政风险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
    2.1 风险的基本理论
        2.1.1 风险与风险的不确定性
        2.1.2 公共风险的理论与实践
    2.2 政府债务的理论与实践
    2.3 财政风险的理论与实践
        2.3.1 国外财政风险的理论与实践
        2.3.2 国内财政风险的理论与实践
    2.4 理论与实践简评
    2.5 小结
第三章 地方财政风险成因的经济分析:政府行为角度
    3.1 政府行为偏差与地方财政风险
        3.1.1 政府行为偏差与公共财政职能
        3.1.2 公共预算的最大化与财政风险
    3.2 政府行为目标与地方财政风险
        3.2.1 上下级政府利益的非一致性
        3.2.2 政府的经济行为与财政风险
    3.3 政府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风险
        3.3.1 政府间财政分权与财政风险
        3.3.2 政府间财政分权的博弈分析
    3.4 政府财政体制与地方财政风险
        3.4.1 财政管理体制单边决定的风险
        3.4.2 单边管理体制的委托代理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地方财政风险成因的经济分析:财政运行角度
    4.1 地方财政风险存在的必然性
    4.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
        4.2.1 地方政府举债的合理选择
        4.2.2 地方政府管理的官僚机制
    4.3 地方财政运行风险的形成机理
        4.3.1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有限性
        4.3.2 地方财政支出增长的刚性
        4.3.3 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的分析
    4.4 地方政府公共风险的形成机理
        4.4.1 公共风险与财政关系内涵
        4.4.2 公共风险的财政传导机制
    4.5 小结
第五章 地方财政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系统性因素与非系统性因素
    5.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素分析
        5.2.1 地方政府举债的历史沿革
        5.2.2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缺陷
    5.3 地方财政运行风险因素分析
        5.3.1 地方财政收入风险因素分析
        5.3.2 地方财政支出风险因素分析
        5.3.3 地方财政体制风险因素分析
    5.4 地方政府公共风险因素分析
    5.5 地方财政风险的非系统性因素
    5.6 小结
第六章 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的现状分析
    6.1 陕西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6.1.1 内债规模持续增加
        6.1.2 外债风险问题突出
    6.2 陕西省地方财政收入风险
        6.2.1 预算内收入严重不足
        6.2.2 预算外收入过度膨胀
    6.3 陕西省地方财政支出风险
        6.3.1 地方支出对中央依存度加大
        6.3.2 财政支出结构固化趋势明显
    6.4 陕西省地方财政平衡风险
    6.5 陕西省地方财政体制风险
        6.5.1 政府间财力分布不均衡
        6.5.2 转移支付作用不甚明显
        6.5.3 政府间财权事权的脱节
    6.6 陕西省地方政府公共风险
    6.7 小结
第七章 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评估与预警
    7.1 风险评估预警体系的设计思路
        7.1.1 地方财政风险的评估
        7.1.2 地方财政风险的预警
        7.1.3 评估预警的整体框架
    7.2 风险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7.2.1 构建风险指标体系的原则
        7.2.2 陕西省风险指标体系设计
    7.3 风险预警体系的模型构建
        7.3.1 风险指标的评估方法:AHP熵权分析
        7.3.2 风险指标的适度区间:GARCH模型
        7.3.3 风险预警的结果显示:KLR信号法
    7.4 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的评估与预警
        7.4.1 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7.4.2 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程度的评估和预警
    7.5 小结
第八章 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防控的对策
    8.1 国外地方财政风险防控经验
        8.1.1 国外地方政府举债的管理方式
        8.1.2 国外地方财政风险的防控模式
        8.1.3 国外财政风险防控的借鉴启示
    8.2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路
        8.2.1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决策机制
        8.2.2 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约束机制
        8.2.3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
    8.3 防范地方财政运行风险的思路
        8.3.1 完善地方公共财政制度
        8.3.2 合理确定财政支出方向
        8.3.3 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8.3.4 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管理
        8.3.5 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
    8.4 防范地方政府公共风险的思路
    8.5 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9.1 观点和结论
    9.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新老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几个问题的比较(下)(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会计制度对公办中小学会计核算的影响研究 ——以L区公办中小学为例[D]. 王莲琴.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 [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合肥市T镇财政所绩效评价研究[D]. 李华.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 [3]预算透明和审计监督视角下的政府清廉研究[D]. 张海洋. 南京审计大学, 2017(06)
  • [4]基于责任分散效应视角下的政府环境会计研究[J]. 李靠队,沈晓峰,刘小娴. 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6(01)
  • [5]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梅园. 内蒙古大学, 2015(06)
  • [6]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研究[D]. 胡北薇. 湖南大学, 2015(03)
  • [7]基于四维功能导向的政府负债会计研究[D]. 陈静. 湖南大学, 2013(03)
  • [8]公共绩效管理框架下政府财务报告的扩展研究[D]. 赵合云. 湖南大学, 2012(07)
  • [9]中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D]. 刘彦博.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02)
  • [10]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 尚海涛. 西北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新旧财务一般预算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比较(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