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矿区总体设计特点

准噶尔矿区总体设计特点

一、准格尔矿区总体设计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鹏[1](2021)在《生态视角下内蒙古矿山公园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田田[2](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准格尔旗煤炭业的发展与影响 ——以准格尔煤田为例(1949-2002)》文中指出本文在综合考察准格尔旗地区的煤炭开发、移民迁徙与区域城镇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材料,详细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准格尔煤田的勘探、开发与现代化转型过程。同时,揭示了因准格尔煤田的开发,薛家湾从落后山村到现在新兴城镇的社会变迁过程。尝试以此研究为准格尔旗地区在煤炭业与地方互动关系上的研究作一定的补充和推进,为建国以来内蒙古地区的城镇化变迁历程提供典型案例,并为北方资源型城镇发展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清至民国时期,准格尔旗地区的煤炭业主要以民间组织的小规模、分散性开采为主,受制于矿务政策、交通因素与开采技术的制约,当地的煤炭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产量较少,煤炭业发展较为落后。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煤炭资源供应紧缺,为准格尔旗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准格尔煤田历经初步勘探、正式立项到转型发展三大阶段。20世纪50至80年代,据准格尔煤田地质勘探报告可知,准格尔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之一,对缓解国内煤炭资源紧缺有重要意义。1986年前后,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准格尔煤田建设项目,即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包括煤矿、电站和铁路的综合建设项目。伴随先进设备、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在现代公司管理体系下的准格尔煤田产业,既实现了煤炭工业开发与经营的跨越式发展,也推动了准格尔旗由贫困旗县向现代化工业强县的巨大转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社会面貌。文章将从区域社会史的视角出发,以准格尔煤田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采取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地方居民与煤田建设退休职工进行访谈,并展开地方居民关于准格尔煤田建设对薛家湾镇社会影响的问卷调查。结合口述资料与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进一步呈现准格尔煤田所在地—薛家湾依煤而兴的城镇发展历程。在准格尔煤田建设的推动下,地方商业、服务业、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大量移民群体集聚于薛家湾镇,促进了新兴工业型城镇—薛家湾镇的兴起与发展,带动了当地居民社会生活的变迁,增强了外来人口与地方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生态治理方面,准格尔煤田坚持“煤炭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积极采取防护治理措施,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在准格尔旗各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薛家湾最终由过去的传统村落演变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工业型小镇。

孙维然[3](2019)在《露天矿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策略研究 ——以内蒙古准格尔矿山公园为例》文中提出煤炭资源作为我国主要的基础能源之一,其开发和利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的贡献,支撑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为我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人类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剧,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矿山及矿业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环境污染程度持续加重。同时,过度的开采和利用煤矿资源使土地结构受到了破坏,资源储量急剧减少,使矿区最终沦落为矿业废弃地。如今,我国已经开展对矿山景观修复的研究,并将其纳入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生态矿区的生态修复,能够十分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利用,逐渐解决人、地、环境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矿山公园的成立,作为改善矿山废弃地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保存当地矿业发展的历史足迹,展示出矿业资源的时代烙印。同时,在公园内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使其兼具研究价值与社会价值,成为一处可为游人提供休憩活动、科普教育的场所,使矿山公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矿山公园作为“绿色矿业”的产物,不仅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最佳的途径,也是促进矿业城市多元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能够配合我国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加快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与循经济的发展,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体系。本文先从宏观层面阐述了矿山区域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在现阶段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然后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的优秀案例,详细介绍出一些地区在煤矿废弃地、矿山公园等有关矿区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策略问题上的措施与理念,归纳总结出露天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基本理论,分析出露天煤矿的地理特征以及开采后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并深入讨论了景观营造在矿山废弃地区域的规划策略与设计手法等,以期许为露天矿重塑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策略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张亚宾[4](2018)在《SH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经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SH铁路(神华铁路组成部分)西起山西省神池县神池南站,与神朔铁路相联,东至河北省黄骅市黄骅港口货场。正线总长近598公里,设计为国家I级干线、双线电气化铁路,重载路基,设计年运输能力为近期3.5亿吨(2013),远期4.5亿吨。SH线投入运营以来虽进行过扩能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本线的运输压力,但由于其煤炭专运通道的特性以及运输组织的特殊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力紧张的问题。本文从经济运量的分析作为切入点,运用FRATOR四阶段法对货运量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线路方案和扩能改造实施方案,进行了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本项目评价依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铁道部计划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交通项目部、国家开发银行交通环保评审局共同发布的《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第二版)以及其他有关法规和相关资料,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进行评价。从评价主要指标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看,本项目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结论均为可行。同时,SH线扩能改造工程有利于技术装备水平和运输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晋煤外运通路能力的加强,有利于SH铁路公司、神华集团综合效益的扩展,有利于推动沿线的经济发展和中西部地区开发,对保证华东、东南沿海地区能源供应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徐靓[5](2015)在《高铝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煤基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和转型升级,结合国家战略规划,寻求煤炭的高附加值利用并以产业链模式规划发展,成为高铝富镓煤炭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分析比较了以"一步酸溶法"、"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及"石灰石烧结法"为基础的不同循环经济产业链构成模式,指出了规划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需注意的问题。

乔晓玲[6](2014)在《鄂尔多斯电业局输变电运检系统应用项目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鄂尔多斯电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周期检修模式,面临检修人员短缺、停电时间长、供电可靠性低、检修成本高等众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电网发展的要求。鄂尔多斯电业局维修项目数量剧增,输变电的检修、测试、维护等任务非常繁重,需要大量的优秀检修员工进行现场作业,同时需要先进的运检系统保证作业安全和检修质量。鄂尔多斯电业局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多年积累的输变电现场作业的经验和技术,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在现场标准化作业全过程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输变电运检系统。针对以上背景,本文先对输变电检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发展的概况,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结合鄂尔多斯电业局输变电项目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各个功能模块的流程设计与具体实现,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在系统开发上,根据业务的需求设计了高效合理的管理系统,并将系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用实际效益验证了本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方案的高效性、科学性与有效性,降低了电网检修工作量和运行成本,提高了鄂尔多斯电业局输变电项目的施工安全及检修质量。通过对该方案的实施及实际系统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智能性,为用户提供了合理可靠的检修策略,提高了输变电变电设备检修的效率。

彭庆书,樊志超[7](2012)在《井田境界画法探讨》文中认为井(矿)田境界画法问题是近年来在矿井(露天)可研或初步设计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一些矿区由探矿权证和采矿许可证确定的井田境界的非常规画法,通过对这些画法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张智明[8](2011)在《露天煤矿生产规模优化及综合工艺匹配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露天煤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露天矿区采用采坑数量和规模化开采下的开采工艺成为我国露天煤矿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这两个方面,为我国露天煤矿大规模化开采提供理论基础。论文综合运用露天采矿学原理、可靠性理论和技术经济学,通过现场调查研究、理论分析和现场工程实践,以资源储量、生产技术和经济最优原则,建立了露天矿区单坑和多坑的生产规模优化模型;分析了影响矿山工艺选择的因素,基于各单一开采工艺的适用条件,根据单一开采工艺的空间分布、严格限制工艺与非严格限制工艺对综合工艺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各种综合工艺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综合工艺的适用条件,基于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开采工艺选择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确定综合工艺开采参数的方法,以及露天煤矿综合开采工艺中各单一工艺生产能力匹配原则及措施;基于各单一开采系统能力匹配原则,提出了综合开采工艺的动态调整方法,考虑各单一开采工艺相互关系,绘制了综合开采工艺的典型关系图,建立了综合工艺可靠性模型,提出了提高综合工艺开采矿山的可靠性的途径;根据露天煤矿开拓运输系统的基本特点,分析了个单一工艺相互干扰的影响因素,对综合开采工艺下开拓运输系统进行了优化,在分析破碎站布设位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工艺下破碎站的优化模型,基于总运输费用最少的原则,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利用数值计算迭代,求得最佳布设深度。对多采区开采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压帮高度、端帮搭桥移设步距、三角煤回收高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压帮内排数学模型的建立,得出了压帮内排的最优高度,根据最优高度,提出了不同压帮高度下缩短剥离物运距的方法—端帮搭桥,建立了端帮搭桥的优化模型,得出了端帮搭桥最佳移设步距,建立了三角煤回收的几何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单坑规模分析、白音华露天煤矿单坑和多坑优化及黑岱沟露天煤矿综合工艺进行实例研究,验证了研究内容、方法与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我国露天煤矿规模化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该论文有图30幅,表9个,参考文献161篇。

白桦[9](2012)在《准东铁路公司TDCS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准东铁路公司是伊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以煤炭运输为主业的铁路企业,公司铁路北起周家湾车站,与大准铁路相连,向南经沙圪堵镇至准格尔召,与包神铁路相接,综贯准格尔矿区,沿途共设有9个车站(场),是伊泰矿区煤炭外运的主要通道。随着准东公司运量日益增长,运输压力日渐增大,公司现有调度机制已不能满足运输要求,制约了准东铁路运能及效率的提高和改进。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准东铁路公司决定对准东线进行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的建设TDCS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基层网直接连接各车站,为确保行车安全,TDCS网络系统必须做到自成体系、安全运行,同时要做好TDCS与各单位各系统的“结合部”工作,在保证网路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文提出对TDCS专网专用并采用冗余机制,为确保TDCS网络安全与可靠运用,在对TDCS网络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TDCS网络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案,并且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采用了防火墙及入侵检测、防病毒等先进技术,从而为TDCS建立了一套安全可靠的网络体系。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是TDCS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和基础。采用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后的TDCS,是对传统调度指挥模式的革命性突破,它将极大地减轻调度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运输生产的效率。在TDCS系统基础上建设调度集中,是准东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对TDCS网络安全系统的研究将为准东铁路调度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秦格[10](2009)在《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可持续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谋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研究。当煤炭矿区各项环境损失量显着上升,但各项环境损失时间序列和矿区煤炭产量时间序列存在某种协整关系时,即为上述矿区生态演化的阶段Ⅱ,因为存在协整关系,反映了人类开采煤炭对矿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外部干扰(用矿区煤炭产量表示)将各项环境损失调整到均衡状态的调整力度,说明矿区生态系统还存在着自我调节机制,如果能够验证上述假设,就可以得到矿区各项环境损失和煤炭产量的影响因子,预测煤炭矿区的环境损失。本文主要采用的是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部分。第1章,论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阐述研究的基本概念,明确研究的思路,对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界定,设计出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章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动态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总体上把握了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研究现状。第3章,依据生态系统演化机理,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情况进行测度分析,提出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演化机理;建立煤炭矿区环境损失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煤炭矿区环境损失进行动态仿真,对淮南矿区煤炭产量时间序列与矿区各项生态环境损失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E-G检验、列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检验,证实了淮南矿区煤炭产量与矿区各项生态环境损失存在单项的Granger因果关系,验证了淮南煤炭矿区整体上处于生态演化的阶段,确定了淮南矿区煤炭产量与各项环境损失的影响因子,为建立淮南矿区环境损失模型提供了依据,通过上述模型对淮南煤炭矿区可采储量与矿区各项生态环境损失的数量进行了预测。第4章,依据仿真的环境损失情况,在矿产资源权益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因地制宜的矿区生态恢复规划,利用环境资源估价方法汇总估算各项生态补偿工程的工程费用。预测了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成本。第5章,利用环境资源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生态恢复后的环境补偿效益。预测了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补偿的效益。第6章,构建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形成、管理和控制机制。对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利用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相关财务分析,预测了淮南煤炭矿区社会补偿成本效益系数。本文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理论研究方面,构建了煤炭可采储量与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预测模型,创新了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测度研究。(2)对煤炭矿区生态恢复成本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市场导向下的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成本研究。这是本文对专项成本研究方法的创新所在。(3)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税的开征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计征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税的总额应是,现有征收和拨付体系下煤炭矿区可以得到的满足生态恢复总成本需要的数额。这是本文实证研究结论的创新所在。(4)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形成机制、管理机制和控制机制进行了设计,这是本文的政策创新所在。

二、准格尔矿区总体设计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准格尔矿区总体设计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2)新中国成立以来准格尔旗煤炭业的发展与影响 ——以准格尔煤田为例(1949-200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范围界定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新中国成立前准格尔旗的煤炭业
    (一)煤炭资源概况
    (二)煤炭的开采与发展
二、建国以来准格尔旗的煤炭业—以准格尔煤田为例
    (一)勘探阶段:1950-1980
    (二)立项阶段:1980-1990
    (三)转型发展:1990-2002
    (四)历史经验
三、准格尔煤田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一)外来移民群体的在地化
    (二)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三)污染与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3)露天矿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策略研究 ——以内蒙古准格尔矿山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煤矿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区域内自然生态的不平衡问题
        1.1.2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1.1.3 国家对矿山的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的重视度日益突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4.1 国内研究现状与分析
        1.4.2 国外发展的历程
2 露天矿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的相关理论
    2.1 露天矿相关概述
        2.1.1 露天矿的基本概念
        2.1.2 不同矿山废弃地的特征
        2.1.3 露天矿区土地景观受损特点
        2.1.4 露天矿区传统发展方式的借鉴与思考
        2.1.5 本章小结
    2.2 矿山公园的相关概念
        2.2.1 矿山公园概念
        2.2.2 矿山公园范例——加拿大布查公园
        2.2.3 生态修复相关概念
        2.2.4 土壤重构的必要性
        2.2.5 露天矿景观营造理论
        2.2.6 露天矿景观营造设计理念
3 露天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3.1 露天矿土地复垦与环境修复技术手段
        3.1.1 物理技术修整受破坏矿区地表
        3.1.2 化学技术改善土壤微观结构
        3.1.3 生物技术完善立体空间
    3.2 露天矿排土场与边坡的生态修复
    3.3 露天矿生态修复植被物种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露天矿景观营造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探讨
    4.1 地表形态营造设计
    4.2 植物营造设计
    4.3 水体营造设计
    4.4 露天矿地域特色的保留与改造
        4.4.1 场地特色的保留
        4.4.2 废弃资源的改造与利用
    4.5 露天矿景观营造策略
        4.5.1 营造场地自然景观,恢复矿山生态平衡
        4.5.2 借助矿场原有形态,营造场所独特景观
        4.5.3 利用场地矿业设施,彰显行业特征
        4.5.4 改造场地原材料,还原场所精神
    4.6 本章小结
5 国内外露天矿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案例分析
    5.1 废弃矿坑矿山恢复工程
        5.1.1 门头沟大砂坑景观恢复工程项目
        5.1.2 项目小结
    5.2 矿山公园规划
        5.2.1 舟山长岗山矿山森林公园
        5.2.2 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5.2.3 项目小结
    5.3 废旧工业基地改造工业景观公园
        5.3.1 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公园项目概况
        5.3.2 德国盖尔森基兴北星公园项目概况
        5.3.3 项目小结
    5.4 本章小结
6 内蒙古准格尔矿山公园景观营造的规划设计
    6.1 内蒙古准格尔矿山项目背景
        6.1.1 场地背景
        6.1.2 区位分析
        6.1.3 自然条件
        6.1.4 交通条件
        6.1.5 社会条件
        6.1.6 上位规划解读
        6.1.7 场地内部分析
        6.1.8 SWOT分析
    6.2 内蒙古准格尔矿山公园整体规划总纲
        6.2.1 规划原则
        6.2.2 规划目标
        6.2.3 设计理念
        6.2.4 设计依据
    6.3 内蒙古准格尔矿山公园设计说明书
        6.3.1 总体结构
        6.3.2 入口广场区
        6.3.3 矿山文化区
        6.3.4 农田景观区
        6.3.5 密林休憩区
        6.3.6 湿地科普区
        6.3.7 台地观赏区
        6.3.8 综合服务区
    6.4 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专项设计
        6.4.1 生态修复设计
        6.4.2 景观营造设计
    6.5 其他专项设计
        6.5.1 竖向设计
        6.5.2 植物专项
        6.5.3 道路交通
        6.5.4 服务设施
        6.5.5 游线设计
        6.5.6 标识系统
        6.5.7 照明系统
        6.5.8 经济技术指标与投资估算
7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附件

(4)SH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是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的关键环节
        2.是正确筹措和使用建设资金的依据
        3.是项目实施管理的基础
        4.可以使项目微观效益同宏观效益统一起来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原则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SH铁路客货运量预测
    2.1 SH铁路概况
        2.1.1 SH铁路的基本建设过程
        2.1.2 SH铁路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
        2.1.3 SH铁路在神华一体化产业链条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2.2 经济特征
        2.2.1 社会经济特征
        2.2.2 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2.3 路网构成
    2.4 客货运量预测
        2.4.1 主要基础资料及研究依据
        2.4.2 运量预测的思路和方法
        2.4.3 货运量预测
        2.4.4 SH铁路货运量预测
        2.4.5 SH铁路客运量预测
    2.5 全线区段货流密度、旅客列车对数汇总表
    2.6 远景年输送能力
    2.7 线路在国民经济与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 线路方案
    3.1 改建线现状
        3.1.1 历史沿革
        3.1.2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3.1.3 站场设备概况
        3.1.4 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3.1.5 适应客货运量发展的主要薄弱环节
    3.2 既有能力与预测运量适应情况分析
        3.2.1 扩能目标
        3.2.2 扩能方案比选及推荐意见
        3.2.3 分期实施意见
    3.3 主要技术方案比选
        3.3.1 神朔线改建方案
        3.3.2 神池南站改建方案比选
第四章 建设工期及估算资金筹措
    4.1 建设工期
    4.2 工期总体安排
    4.3 估算、资金筹措
        4.3.1 主要工程数量
        4.3.2 控制工程情况
        4.3.3 投资估算
        4.3.4 投资估算总额及经济指标
        4.3.5 资金筹措
第五章 财务评价
    5.1 主要指标
        5.1.1 评价依据及评价原则
        5.1.2 项目建设期与计算期
        5.1.3 评价范围
        5.1.4 投资估算
        5.1.5 资金筹措
        5.1.6 基本参数
        5.1.7 运价率
        5.1.8 其它
        5.1.9 主要指标
    5.2 财务评价结论
第六章 国民经济评价
    6.1 概述
        6.1.1 费用分析
        6.1.2 效益分析
        6.1.3 项目间接效益
        6.1.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6.1.5 敏感性分析
    6.2 评价结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
    7.1 经济评价结果的分析应用
    7.2 SH线扩能改造必要性
    7.3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
    7.4 扩能方案
    7.5 本线扩能改造铁路投资适度、工期合理
参考文献
致谢

(6)鄂尔多斯电业局输变电运检系统应用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研究结构
第2章 鄂尔多斯电业局运检标准化作业理论基础
    2.1 检修等级分类
    2.2 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2.2.1 检修设备准备
        2.2.2 工作标准
        2.2.3 危险点分析及防范措施
    2.3 现场标准化作业方法研究
        2.3.1 从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角度研究
        2.3.2 从工程化管理的角度研究
        2.3.3 从信息化的角度研究
    2.4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标准化研究
        2.4.1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标准化概念
        2.4.2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标准化评价范围
    2.5 输变电人才培养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输变电运检系统需求分析
    3.1 鄂尔多斯电业局简介
    3.2 可行性分析
        3.2.1 操作可行性
        3.2.2 技术可行性
        3.2.3 经济可行性
    3.3 功能需求分析
        3.3.1 标准作业指导书模板管理需求
        3.3.2 设备管理需求
        3.3.3 作业卡管理需求
        3.3.4 作业管理需求
        3.3.5 权限管理需求
    3.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变电运检系统设计
    4.1 总体设计思想
    4.2 总体设计架构
        4.2.1 拓扑的网络架构
        4.2.2 系统组织架构
        4.2.3 系统建设原则
    4.3 系统模块设计
        4.3.1 标准化学习模块设计
        4.3.2 作业指导书管理模块设计
        4.3.3 生产管理模块设计
        4.3.4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4.4.2 系统部署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变电运检系统开发及应用
    5.1 系统总体实现
    5.2 标准化学习模块
    5.3 作业指导书管理模块
    5.4 生产管理模块
    5.5 系统应用效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井田境界画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井田境界画法的现状
    1.1 常规画法
    1.2 新画法
        1) 阶梯状画法。
        2) 刀把状画法。
        3) 互不相干画法。
        4) 重迭 (压茬) 画法。
2 新画法存在的问题
    2.1 造成煤炭资源/储量浪费
    2.2 容易引发矿权纷争
    2.3 安全隐患严重
    2.4 矿业秩序不顺
3 井田境界画法的建议
    3.1 井 (矿) 田形状尽量规则
    3.2 人为 (技术) 境界尽量取直线
    3.3 相邻两个井 (矿) 田之间设共同境界
    3.4 规范矿业开发秩序

(8)露天煤矿生产规模优化及综合工艺匹配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预计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2 露天煤矿生产规模优化模型
    2.1 露天矿区生产规模影响因素
    2.2 单坑规模优化模型
    2.3 多坑规模综合优化模型
    2.4 实例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综合工艺系统模式匹配
    3.1 影响工艺选择的因素
    3.2 单一工艺系统的特点及服务范围
    3.3 综合工艺系统特点及适用条件
    3.4 开采工艺选择的综合评价
    3.5 各环节设备规格及数量匹配
    3.6 综合工艺开采参数匹配
    3.7 系统间产量匹配
    3.8 本章小结
4 综合工艺设计
    4.1 露天矿综合工艺优化设计
    4.2 综合工艺可靠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综合工艺下开拓运输系统优化
    5.1 开拓运输系统特点
    5.2 运输系统的相互影响
    5.3 破碎站布置优化
    5.4 开拓运输系统优化
    5.5 本章小结
6 露天煤矿多采区关键参数
    6.1 压帮内排
    6.2 三角煤回收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准东铁路公司TDCS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TDCS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3 TDCS网络安全系统研究现状
        1.2.4 准东铁路调度指挥现状
    1.3 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
    2.1 涉及到的相关理论
        2.1.1 层次型的体系结构
        2.1.2 网络协议
        2.1.3 IP协议
        2.1.4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2.1.5 路由选择
    2.2 TDCS的定义、网络支持
    2.3 系统数据库平台
    2.4 设备及软件协议和标准
    2.5 数字签名与入侵检测技术
    2.6 防病毒技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用例分析
    3.2 用例环境方法
    3.3 准东公司TDCS宏观网络结构设计
    3.4 网络安全设计
    3.5 TDCS系统实现流程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传输通道的设计与实现
    4.2 传输设备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4.3 通信机械室至信号机械室的连接方式
    4.4 互联设备及相关协议
    4.5 TDCS的网络连接方式
    4.6 系统实现的功能
        4.6.1 显示本站和邻站信息
        4.6.2 行车日志管理
        4.6.3 列车实际运行图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系统安全的实现
    5.1 网络管理
    5.2 网络监控
    5.3 安全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及测试样本
        6.1.1 测试环境
        6.1.2 测试说明
        6.1.3 测试方法
    6.2 测试结果
    6.3 性能分析
    6.4 系统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1.3 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2 三个基本概念
        1.2.1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1.2.2 矿产资源权益理论
        1.2.3 矿区生态环境损失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目标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生态环境的研究动态及其研究进展
    2.1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1.1 国外关于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综述
        2.1.2 国内关于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综述
    2.2 资源环境价值研究
        2.2.1 国外关于资源环境价值研究的文献综述
        2.2.2 国内关于资源环境价值研究的文献综述
    2.3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2.3.1 国内外生态恢复研究的文献综述
        2.3.2 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
        2.3.3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文献综述
    2.4 现有研究状况和研究展望
    2.5 本章小结
3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研究
    3.1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演化机理
        3.1.1 生态环境演化机理
        3.1.2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演化机理
        3.1.3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机理
    3.2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预测研究
        3.2.1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仿真预测研究
        3.2.2 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损失仿真预测研究
    3.3 本章小结
4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预测分析
    4.1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方式
        4.1.1 原有使用价值的补偿方式
        4.1.2 转换使用价值的补偿方式
    4.2 煤炭矿区生态补偿成本的分析
        4.2.1 原有使用价值生态补偿成本
        4.2.2 转换使用价值生态补偿成本
        4.2.3 煤炭矿区生态恢复成本
    4.3 淮南煤炭矿区生态补偿工程的预测分析
        4.3.1 淮南煤炭矿区原有使用价值生态补偿工程成本分析
        4.3.2 淮南煤炭矿区转换使用价值生态补偿工程成本分析
        4.3.3 淮南煤炭矿区生态补偿工程成本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效益分析
    5.1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效益分类
        5.1.1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直接效益
        5.1.2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间接效益
    5.2 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效益分析
        5.2.1 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直接效益
        5.2.2 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间接效益
    5.3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其他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构建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6.1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理研究
        6.1.1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6.1.2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特殊性研究
    6.2 煤炭矿区生态补偿资本运营研究
        6.2.1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税的开征机理研究
        6.2.2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资本运营经济分析
        6.2.3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资本运营制度研究
    6.3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构建研究
        6.3.1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形成机制研究
        6.3.2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管理机制研究
        6.3.3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控制机制研究
    6.4 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6.4.1 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形成机制研究
        6.4.2 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运作机制研究
        6.4.3 淮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控制机制研究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理论研究结论
        7.1.2 实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各个煤炭矿区应尽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7.2.2 各个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设必须因地制宜
        7.2.3 新的煤炭矿区建设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必须同步进行
        7.2.4 建立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的全国统筹机制
    7.3 创新点与学术价值
        7.3.1 主要创新点
        7.3.2 理论价值
        7.3.3 实践价值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准格尔矿区总体设计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视角下内蒙古矿山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王云鹏.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
  • [2]新中国成立以来准格尔旗煤炭业的发展与影响 ——以准格尔煤田为例(1949-2002)[D]. 刘田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露天矿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策略研究 ——以内蒙古准格尔矿山公园为例[D]. 孙维然.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4]SH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 张亚宾.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5]高铝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J]. 徐靓. 中国科技信息, 2015(23)
  • [6]鄂尔多斯电业局输变电运检系统应用项目研究[D]. 乔晓玲.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7]井田境界画法探讨[J]. 彭庆书,樊志超. 煤炭工程, 2012(01)
  • [8]露天煤矿生产规模优化及综合工艺匹配模式研究[D]. 张智明. 中国矿业大学, 2011(05)
  • [9]准东铁路公司TDCS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白桦. 内蒙古大学, 2012(02)
  • [10]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D]. 秦格.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准噶尔矿区总体设计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