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境内居民外汇及境内居民因私出国外汇业务介绍

广东省境内居民外汇及境内居民因私出国外汇业务介绍

一、广东省境内居民外汇及境内居民因私出境用汇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广东外汇调剂中心[1](1992)在《广东省境内居民外汇及境内居民因私出境用汇简介》文中指出从1992年起,“业务课堂”栏目改为“业务知识”。改版后的“业务知识”栏目,将继续刊登有关金融基础知识和介绍新业务的文章,并回答读者的业务提问,希望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陈学植[2](1992)在《广东省境内居民买卖外汇参加调剂的实施办法》文中研究表明 广东外汇管理局根据国务院批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的外汇和境内居民因私出境用汇参加调剂的暂行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广东省境内居民买卖外汇参加调剂的实施办法”。一、办理机构。广东省境内居民的外汇和境内居民因私出境用汇参加调剂是广东省各级外汇调剂中心调剂业务的一部分。根据我省历史和现实情况,可由指定的专业银行按规定办理。该项买入境内居民外汇和私人外币存款

王明高[3](2006)在《中国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模型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反腐败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中国反腐败力度的加大,贪官外逃已成为国内职务犯罪活动的新动向。对于贪官外逃,必须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机制。本文旨在对中国(特指中国大陆)贪官外逃现象进行分析,借鉴国外打击贪官外逃的经验,力图为党和政府预防与惩治贪官外逃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贪官外逃在政治上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经济上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严重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当今国际社会,为遏制贪官外逃现象,许多国家采取了加强廉政立法和反腐败立法、实施“透明”制度和“阳光法案”、实行财务审计监督制度,设立专门的反腐败机构、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种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外逃贪官多为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党政机关的主要或重要负责人。通过综合分析我国贪官外逃的现状及特征,特别是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角度,理论推绎贪官外逃成本-收益、贪官外逃委托-代理、非法资金外逃博弈模型,深入剖析了中国贪官外逃的原因及危害。本文认为,我国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从源头上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机制。从构建国有企业反腐防腐机制、建立健全家庭财产申报制、完善金融实名制、设立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二是从经济上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机制。切实抓好遏制资金外逃、加大反洗钱力度、利用民法追缴外逃赃款等重要环节的机制建设。跳出刑法追缴赃款的固定思维,构建民法追缴赃款机制,建立独立的民事追诉机制。三是从出境上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机制。创立公民信用保障号码体系、完善护照管理制度,建立官员出国审查、官员亲属出国备案制度、完善电子出入境管理系统、推行“证纹一致”制度、实施“黑名单”制度等措施。四是从法制上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机制。降低贪贿罪的起刑点,废除贪贿罪的死刑设置,增设贪污受贿罪的资格刑和罚金刑;适应国际惯例和我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需要,建立对外逃贪官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协同打击外逃贪官;制定专门的《反腐败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引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研究方法,对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力争实现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等学科的有机结合。全文论证在兼顾一般的同时,注意突出重点,对反洗钱问题、引渡问题、追缴外逃资金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

全海欣[4](2009)在《中国资本外逃问题剖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系统梳理国内外资本外逃相关文献开始,首先确立一种符合我国当前外汇管理体制的资本外逃定义,即以是否符合外汇管理规定作为区分资本外流正常与不正常的重要标准和界限;然后通过综合比较国际国内通用的资本外逃测算方法,对主要的两种测算方法(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探讨,对直接测算法的部分指标进行修正,联同间接测算法对1982年—2007年的中国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较为准确的估算。估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资本外逃的高峰时期,进入21世纪,虽然资本外逃随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缓和,但依然维持在较高规模。国外对资本外逃的动机进行研究的理论众多,国内对中国资本外逃的成因分析也是众说纷纭,但真正影响中国资本外逃的原因可能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从微观、宏观和国际经济角度对影响中国资本外逃规模的有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选择了一系列经济变量,如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外利率等,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寻找影响中国资本外逃的最重要因素。本文最终确立了资本外逃与外商直接投资、外汇黑市溢价、以及滞后两年的通货膨胀率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各因素对资本外逃影响的贡献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资本外逃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十分显着。我国放松资本管制的历程就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我国虽然在逐步放松资本管制,但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应当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可以预见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在借鉴比较国内外资本管制强度度量指标的基础上,本文对1994年以来我国资本管制强度进行度量,并以此为基础发现我国资本外逃和资本管制存在弱正相关关系。本文再结合货币政策独立性、国内外美元利差、资本流动、投资率和年储蓄率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对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我国资本管制有效性不高,尤其在限制资本流出方面有效性较弱。本文还对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渠道,如贸易项目、非贸易项目、资本项目以及其他可能渠道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对1997年—2007年中国内地与香港跨境资金流动分析中发现,中国在上述11年期间,有相当规模的资金流入香港。同时,本文从宏观、微观层面详细分析了资本外逃对中国带来的经济影响,分析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资本外逃没有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显着影响的原因。最后,本文对我国政府在放松资本管制过程中,如何有效降低资本外逃对我国经济的破坏性,防范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提出应当积极推进金融深化、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减少经济扭曲及实行托宾税等政策建议。

梁孝玲[5](2002)在《中韩外国人直接投资法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论文共分六章:(Ⅰ)外国投资法的导论、(Ⅱ)外国投资的准入制度、(Ⅲ)外国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Ⅳ)外国投资的管理制度、(Ⅴ)鼓励与保护外国投资的制度、(Ⅵ)WTO协议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其中,第一章至第五章是论述中韩两国外国人直接投资法的主要内容,即对两国外资法的共同点及区别等进行全面具体的比较分析。第六章是在前几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WTO协议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及探索中国加入WTO后适合中国具体国情及经济发展规模的外商投资法的重构方案和实践之路。 论文第一章,外国投资法导论,着重对外国人直接投资法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进行研讨。主要阐述:一、外国投资的概念及其特点和形式,并概括说明外国投资的产生与发展趋势。二、有关外国投资环境和外国投资立法的概况,在外国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的概况中,论及中韩两国相互之间的投资概况及投资政策和外资立法的现状。 由于投资阶段分为外资进入前和外资进入后两个阶段。外国人直接投资法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律对资本的进入和进入后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管制,使其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本论文第二章至第五章对中韩外国人直接投资法主要涉及的问题分别进行比较探讨。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投资形式有了新的变化,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各国的外资法均有所更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法更是作了大幅度的修订。为了反映这新的情况,本文作者通过比较中韩外资法所采取的投资形式,总结出其特点并介绍当前国际投资形式的新趋势。 第二章,外国投资的准入制度。主要探讨:一、外资准入的法律管制,其中包括外资准入的自由化和外资准入的范围。二、外资准入的审批制度,其中包括审批制度的目的、立法原则和审批机构及其审批权限、审批文件和审批事项、韩国的审批制度。论文分析了外资准入的形式,如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地位及其组织形式、投资性公司、外资并购、BOT方式和韩国的外资准入形式。 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外国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和待遇标准。外国投资者的主体资格问题,包括外国投资的一般界定、外国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国际投资待遇问题则探讨了公平公正待遇、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标准问题。本章以国际投资法关于外国人法律地位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力图对中韩外资法投资待遇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比较研究。 第四章,外国投资的管理制度。对中韩外资法中的外国投资管理制度进行比较研讨。其主要内容有经营自主权及组织机构。本章还详尽研究了外资的资本与财产,包括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出资制度、收益分配与投资回收。最后研讨了外汇管制。 鼓励、限制与保护外国投资的制度是论文第五章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探讨投资的鼓励和优惠制度,如优惠待遇标准、税收优惠政策和其他优惠政策。同时探讨了投资限制措施,然后论述投资的法律保护制度,包括投资保护的立法形态及其主要内容、国有化及其补偿、投资争端解决等。投资法律保护制度主要涉及投资的选择权、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投资的资本利润的处置权以及储备权、税收优惠权和公平解决争端权等内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中韩两国外资法的国内法律和两国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及多边协定进行探讨。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中国加入* 后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对其外资法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以符合WTO有关规则及中国目前经济建设的需要。所以,本论文的第六章主要探讨中国加入们 后外资法的调整和完善问题。一、阐述和介绍韩国加入叮 后对外资政策和法律的修改及调整的内容。并论述WTO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包括《WTO协议》在国内法律秩序中的调整、(TRIM协议》、《GATS》和《TRIPS协议》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二、阐述了中国加入WTO后应进一步对外资政策和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提出了用WTO基本原则来衡量中国外资法以及完善中国外资立法的建议。 贯穿论文的主题思想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在中国确立,中国利用外资政策和法律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逐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给外资的国民待遇。这是中国目前的法律环境所必要的、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所必需的、更是中国加入W 后必然的结果。

孙东升[6](2007)在《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一、主要内容及观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在对外经济往来中,尤其是在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越来越广泛地被周边国家所接受。人民币跨境流通表明人民币已经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认真分析人民币跨境流通原因和由此带来的影响,科学的判断人民币的国际化阶段,弄清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收益与成本以及人民币跨境流通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吸收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三个部分对人民币跨境流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第一部分,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理论基础。人民币跨境流通问题实质上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因此,这部分主要阐述了国际货币的定义、货币国际化的内涵及衡量标准,并进一步阐述了与货币国际化相关的货币替代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三元悖论”等。在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归纳了英镑、美元、日元以及欧元的国际化条件与经验,这条件与经验主要包括,巨大的经济规模、强大的科技实力、稳定的币值、发达的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对外投资、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必要的国际合作。第二部分,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原因、影响以及收益与成本分析。主要包括四个内容:一是在对人民币跨境流通数量及分布进行估计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做出了判断,认为人民币已经处于国际化的起步阶段。二是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经济的稳定增长、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边境贸易与旅游的发展、港澳与内地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开放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是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要原因。三是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影响,认为人民币跨境流通可以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降低汇率风险、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并有可能改变美元主导的东亚货币体系,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区域内的“锚货币”。四是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收益与成本进行了分析,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收益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国际铸币税收益,即基础货币税和机会成本税;另一部分是国际铸币税的拓展收益,其中包括金融剩余、结算货币余额、汇兑成本的节约、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货币政策国际影响和国际收支调节的主动权等。在对人民币收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成本进行了深入分析,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成本主要有,政策成本、“特里芬难题”、投机冲击成本、币值稳定成本和监督管理成本等。第三部分,推动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对策选择。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分析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有利条件包括: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融合加速和与台湾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亚洲区域货币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等。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制约因素包括:美元仍然是东亚地区的主导货币;东亚及周边各国的金融体系相对脆弱;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信不足;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跨境流通的人民币没有有效金融投资场所;人民回流通渠道不足等。二是提出了推动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对策选择。这些对策选择包括:第一,人民币汇率稳定中有升。货币国际化过程,实质上良币逐劣币的过程,而良币的标准就是币值稳定。人民币具备了稳中有升的经济基础,这些经济基础包括,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的贸易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等,并从购买力平价理论角度对人民币未来升值的空间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本文提出要继续完善人民币的汇率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建立汇率目标区制度;最终建立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第二,加速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本文客观分析了人民币可由兑换与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关系,本文认为,人民币跨境流通促进和加速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进程;同时人民可自由兑换程度的提高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适当加速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进程,设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区;完善与周边国家的货币合作机制;设置人民币出入境监测点;逐步开放境外机构在境内的投资限制;逐步开放境内机构在境外投资限制和逐步开外居民从事境内证券市场交易的限制等。第三,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本文分析了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立对内地产生可能产生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路径及风险防范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允许香港银行办理人民币贷款业务;允许内地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允许内地及香港企业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定值的股票;推动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等。第四,推动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在分析了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包括:逐步扩大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项目;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机制;取消人民币出入境限额;鼓励国内银行在周边国家设立分支机构;逐步开放中资海外分支机构人民币业务;建立适合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外汇管理方式;允许使用人民币进行境内外投资;允许使用人民币开展出口信用业务等。二、主要贡献或创新人民币跨境流通问题是具有重要理论和和实践意义课题,本文对于这一课题的可能创新在于:一是提出了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不同国际化阶段的不同国家的货币所需的国际化条件不同,既不能简单套用通常理论上所说的货币国际化条件,也不能复制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过程和路径。二是客观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原因,提出人民币币值稳定是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定量相关性分析,从相关性角度得出了人民币币值稳定是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最主要的原因,有别于国民经济增长或经济规模扩大是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最主要原因的一般性解释,为推动人民币跨境流通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实证依据。三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行了判断,提出人民币已经进入了国际化的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和范围进行实证分析,结合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相关理论,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介于普通货币和杰出货币之间,并处于国际化的起步阶段的结论,不赞同一些学者提出的人民币已经是区域货币或国际货币的说法。四是根据跨境流通人民币的现金数量和存款数量,人民币跨境流通所得的基础货币收益和机会成本收益进行了计量,并对人民币铸币税拓展收益中的金融剩余和货币结算剩余进行了计算,为人民币跨境流通收益远大于成本的结论提供了证据。五是为推动人民币跨境流通提出了一些新的对策建议,其中主要包括:(1)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通过汇率机制的改革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2)适当加快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创造了有利条件;(3)进一步开放香港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允许香港人民币发放人民币贷款,允许内地中资企业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定值的股票,推动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4)推动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尤其积极参与周边国家的贸易结算,完善和推广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退税机制,扩大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项目范围,允许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资等。人民币跨境流通课题本身是一个涉及范围广,理论和实践要求较高的研究项目,因此,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过程中,本文可能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是对人民币跨境流通数量和分布范围的估计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由于人民币跨境流通是以现金为主,且渠道较多,给相关部门的准确统计带来很大困难,本文所引用资料虽然来自权威部门,但也未必十分准确,虽然本文试图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估计境外人民币数量,但由于尚没有能被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完全认可的计量方法,因而本文对境外人民币现金数量计量分析也未必准确。二是对人民币与港币的关系的分析和对策可能未必准确合理。人民币与港币的关系涉及问题较多,如法律问题、香港资本市场与内地资本市场关系问题、人民币与港币汇率问题、洗钱问题、金融监管问题等,细致地分析起来需要很大篇幅和大量时间,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朱宇[7](2005)在《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文中提出从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到21世纪初新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渐形成的这段期间,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和投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逐渐放松了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管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选择了浮动汇率和资本较为自由流动的外汇管理体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发展的历程和西方国家形成了差异,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发展也与西方国家有所区别。目前,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对经常项目的外汇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对资本项目的外汇实施审批制。即中国对资本流动施加了较为严厉的限制措施。同时,人民币也严格地盯住美元。根据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理论,中国籍此可以实现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一般认为,严厉的资本管制制度作为一堵“防火墙”,可以有效避免短期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给一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在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资本管制的实施使中国幸免于难,这也是目前中国仍然维持该制度不变的主要原因。 但是,那次危机迄今已经过去 8 年了,在这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不断扩大,严厉的资本管制制度是否成功地限制了短期资本流动?如果还以以往的眼光看待同样的问题未免显得过于牵强。内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化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的有效性问题。另外,少数一些基于西方自由理论的激进观点,从自由经济的角度,认为管制扭曲了资源配置,造成了浪费和腐败,因而认为取消资本管制势在必行。但是,这类文献的缺陷是缺乏实证分析和系统论述,其主要观点受也来自于西方的一些自由思想影响,缺乏对中国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运用实证分析、博弈分析、制度经济学分析、传统经济学分析以及中国国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运行成本和收益,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效2一、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1.管制是否有效地限制了资本流动?2.固定汇率和资本管制是否与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发生了冲突?3.固定汇率和资本管制还带来了哪些问题?二、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1.一部分资本外逃可以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测算出来,因此本文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因果检验方法,测算了中国资本外逃和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证明在对外经济日益扩大的情况下,资本很容易通过这两个合法渠道逃逸。通过构造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说明加强监管的困难。2.对于不能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测算的资本外逃,本文重点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地下金融组织存在的制度因素。利用一些案例证明资本外逃通过地下非法金融组织的巨大规模,通过构造一个简单的传统经济学的外汇供求模型,证明管制带了高额的交易利润,这又促使了地下金融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发现打击地下非法金融组织是困难的。构造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进一步说明打击地下非法金融组织的困难。3.分析了资本非法流动背后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总结了中国资本管制的部分失效的结论。4.利用一个简单的 IS-LM-BP 模型,从宏观层面上得出了中国资本管制制度部分失效的结论。5.分析了固定汇率、资本管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系,指出固定汇率、资本管制实际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理论存在缺陷。6.进一步分析了资本管制制度本身的缺陷。三、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管制限制资本流动的效果较差;2.固定汇率、资本管制,与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发生了冲突33.资本管制的实施本身存在问题:结售汇制度实施困难、对违规行为监管乏力;结售汇制度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结售汇制会使银行面临“政策性亏损”;结售汇制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汇率风险。综上所述,中国实施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其理论收益是可以防范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然而,为了维持这样的制度运行,中国付出了代价高昂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 犯罪和腐败。国内外对资本流动的大量需求,客观上刺激了对地下非法金融组织的产生。而地下非法金融组织与犯罪密切相关。对资金流动的需求,刺激了中介利润的增加,可能还会导致监管部门的腐败。 牺牲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当前严厉的资本管制制度下,根据中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安排,为了维护人民币盯住美元的需要,央行必须发放大量的基础货币来吸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鉴于对冲该外汇占款的操作的局限性,因而国内货币供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企业骗汇。由于银行对企业购汇真实性审查的困难,增加了企业多头购汇、重复购汇等骗汇的行为。 银行的“政策性亏损”。外汇管理局对每家外汇指定银行都核定了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这就意味着每家银行都必须保持一定量的美元多头。如果美元贬值或人民币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时,银行不能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及时平补头寸,势必要被动地承受损失。 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其汇率风险。 从长远来看,对资本实施严厉的管制,使中国的微观经济基础的改革失去了压力感和紧迫感,导致了国内金融主体缺乏市场竞争和磨练的机会,使国

李剑峰[8](2008)在《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货币危机视角下的次序选择》文中研究指明资本账户开放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命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研究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随着冰岛成为最后一个宣布实行资本账户开放的工业化国家,资本账户开放问题几乎全部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综览中外文献,开始阶段关于资本账户开放的研究大多与经济增长有关,即从收益角度研究资本账户开放能否促进经济增长。而20世纪90年代的几次危机之后,人们日益重视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从风险角度考察资本账户开放。但这些研究要么以定性研究为主,要么没有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纳入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加以考虑。本论文正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认为对于开放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一方面实行资本账户开放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又容易引发货币危机。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要注重前提条件的建设,实行有次序的开放。具体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运用的研究方法、达到的研究目的以及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并给出了研究路线图。第二章是理论与文献综述,作为通篇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界定了资本账户及资本账户开放的概念,总结了资本账户开放的测度方法。其次,通过对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发现关于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效用的意见并不统一,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不能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实施动因。再次,随着排序理论发展,大多数研究者认同发展中国家应该有序地开放资本账户,只是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提出了不同的开放次序,不过鲜有研究是从货币危机控制角度展开的。最后,回顾了货币危机的相关理论,说明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危机确有影响,而且各子账户开放对货币危机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这就为之后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研究了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诱致性动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动因呈现新的特点。通过对样本国家经常账户开放度与资本账户开放度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常账户开放对资本账户开放有着较强的诱致性作用,即经常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导致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第四章从货币危机的视角对发展中国家实施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国别经验的比较研究和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是需要一定前提条件的,否则,在缺少必要条件的情况下,贸然开放资本账户,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会引发货币危机。但是在不同的经济基础条件下,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危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可以有效地化解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而较差的宏观经济基础则会放大这种可能性。因此,从避免货币危机的角度出发,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和国内金融改革的深化。第五章基于货币危机的视角研究了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资本账户开放次序的研究主要集中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本账户开放与其他宏观经济改革的次序;二是经常账户开放与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三是资本账户内部各子账户开放的次序。通过第四章前提条件的研究可以看出,资本账户开放应在宏观经济改革的后期进行。通过国别经验的比较研究和基于货币危机的实证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应为:经常账户开放先于资本账户开放;对于资本账户本身来讲,应先开放资本流入,后开放资本流出;先开放直接投资,后开放间接投资:在间接投资中,应先开放债权投资,后开放股权投资。第六章研究了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1996年中国成为IMF第八条款国,实现了经常账户的完全开放。随着经常账户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也呈上升趋势,资本账户开放不再仅仅是由政策强制性引导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经常账户开放诱致性引起的。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也有引发货币危机的可能,但是中国较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大大缓解了这种负面影响,因此,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也要注重前提条件的建设,应该排在其他宏观经济改革政策之后进行。同时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应该先开放引发货币危机风险较小的子账户,比较容易引起货币危机的子账户开放应在后期进行。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事实上基本遵循了这个规律,下一步的开放重点要放在对短期资本开放的控制方面,同时,要注重对资本账户开放的动态监测。

杜鹏[9](2011)在《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跨境资金流动是一个经济体资金流出入的总体状况,即资金跨越经济体管辖区域范围流动的情况。对于跨境流动的管理,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该资金流动对经济体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影响进行管理。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背景下,全球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更趋复杂。大量、持续的资本流入为一国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但也加剧和扩大了金融风险的传递和影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如何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有效管理,在充分发挥资金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有效防范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是许多国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我国来说,随着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扩大,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明显增加,长期呈现净流入态势,造成了国际收支失衡,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跨境资金流动中还存在大量的异常资金,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隐患。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形成于外汇短缺的背景下,对于跨境资金大量流入管理显得相对薄弱,难以适应外汇资源由十分稀缺转为相对过剩这一新的形势。通过分析跨境资金流动与宏观经济、金融危机的关系,在评估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构建和完善能够适应中国跨境资金流动新形势要求的、更加有效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的目标、原则、战略及政策建议。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与实体经济、金融因素相关性的实证分析,论文指出跨境资金流动与我国实体经济活动基本相符、跨境资金流动与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相关性以及正常的交易中夹杂着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并对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全面梳理我国异常资金流动的多种渠道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海关进出口净差额与银行结售汇净差额的关联关系,提出对跨境资金流动整体监管思路,并明确整体跨境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我国资金跨境流动中形成的“热钱”概念进行诠释,就“热钱”产生的原因、分析方法、监测预警指标设计及监管模式等进行了研究探索。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为:我国大规模跨境资金流动与实体经济活动基本相符,跨境资金流动状况与我国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相关性。正常的贸易投资活动中夹杂着部分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异常资金跨境流动、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滞后和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跨境资金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多管理部门、多资金类型、多进出渠道,需要宏观经济政策间的相互协调。针对新形势的变化,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建立跨境资金流动整体监管体系,有效促进资金的均衡流动,防范异常资金流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

陈斌[10](2011)在《我国个人外汇流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加入WTO后,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飞速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投资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其稳定的发展速度和丰裕的盈利机会使得国际游资千方百计流入,从而对国内外汇储备和新增外汇占款的影响越来越大。过多的外汇流入迫使央行超发货币,容易引起国内物价和资产价格波动,对人民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提前预知外汇占款变动、货币供给等状况对政策制定部门制定正确而有效的政策至关重要。理论上,货币供给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出率和基础货币决定,其中基础货币是央行所控制的重要工具。外汇占款则是基础货币发行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对我国外汇占款、外汇储备与银行结售汇数据进行分析,本文认为银行结售汇差额是外汇占款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银行结售汇差额由个人结售汇差额和对公结售汇差额构成。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办法框架下,个人结售汇比对公结售汇更具便利性和隐秘性,因此也更具有敏感性,能提前反映银行结售汇差额波动趋势,进而反映外汇占款的波动趋势,最终预警基础货币的波动趋势。实证上,本文运用逐步回归法对2006-2010年全国个人结售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个人结售汇”数据领先“银行结售汇”数据的结论,并测算其领先周期。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个人外汇流动和结售汇的业务特点,通过分析个人跨境外汇数据及银行结售汇数据,构建了:①个人跨境资金流入(流出)分拆预测率指标、②个人单个交易项目流入(流出)比重率差指标、③个人外汇来源地/目的地监测指标等三方面的指标。最后,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验证指标是否有效,评价其预警效果。

二、广东省境内居民外汇及境内居民因私出境用汇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省境内居民外汇及境内居民因私出境用汇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模型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思路、研究难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难点
        1.3.3 研究方法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创新点
        1.4.1 基本结构
        1.4.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贪官外逃经济学分析
    2.1 贪官成本-收益分析
        2.1.1 经济人假设理论
        2.1.2 政府官员成本-收益核算模式
    2.2 贪官委托-代理分析
        2.2.1 贪官的委托-代理模型
        2.2.2 贪官外逃的委托-代理与寻租模型
    2.3 非法资金外逃博弈分析
        2.3.1 博弈模型假设
        2.3.2 博弈收益
        2.3.3 博弈模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贪官外逃特征与危害分析
    3.1 贪官外逃特征分析
        3.1.1 贪官外逃人数统计
        3.1.2 贪官外逃个体特征
        3.1.3 贪官外逃方式
        3.1.4 贪官外逃去向
    3.2 贪官外逃危害分析
        3.2.1 政治危害
        3.2.2 经济危害
        3.2.3 社会危害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贪官资金外逃规模测算
    4.1 资金外逃的含义与性质
        4.1.1 资金外逃的含义
        4.1.2 资金外逃的性质
    4.2 资金外逃的方式与渠道
    4.3 资金外逃的主要测算方法
    4.4 中国资金外逃测算模型
        4.4.1 世界银行剩余法资金外逃测算模型
        4.4.2 国内剩余法资金外逃测算模型
    4.5 中国贪官资金外逃规模测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防贪官资金外逃机制研究
    5.1 构建国有企业反腐败机制
        5.1.1 推进国企改革,加强权力制衡
        5.1.2 深化拒腐防变教育,加强道德防范意识
        5.1.3 实行人本管理,建立激励保障制度
        5.1.4 严格依法治企,提高制度规范效能
    5.2 完善家庭财产申报制度
        5.2.1 国外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概况
        5.2.2 中国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现状
        5.2.3 完善中国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的构想
    5.3 健全金融实名制度
        5.3.1 金融实名制度概况
        5.3.2 金融实名制度的防治腐败功能
        5.3.3 健全中国金融实名制度的构想
    5.4 建立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
        5.4.1 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概况
        5.4.2 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的防治腐败功能
        5.4.3 建立中国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的构想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惩治贪官资金外逃机制研究
    6.1 完善反洗钱机制
        6.1.1 洗钱的含义和危害
        6.1.2 国际社会反洗钱概况
        6.1.3 中国反洗钱的现状与缺陷
        6.1.4 中国反洗钱的立法与措施
    6.2 建立民法追缴贪官外逃赃款机制
        6.2.1 刑事法打击贪官外逃的局限性
        6.2.2 民法打击贪官外逃的有效性
        6.2.3 民法打击贪官外逃符合国际潮流
        6.2.4 民法追缴贪官外逃赃款的费用补偿和“收益分享”
        6.2.5 建立中国追缴贪官外逃赃款制度的构想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预防贪官外逃机制研究
    7.1 建立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
        7.1.1 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的国际考察
        7.1.2 中国公民身份管理制度概况
        7.1.3 建立中国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的必要性
        7.1.4 建立中国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的构想
    7.2 完善护照管理制度
        7.2.1 护照制度的历史考察
        7.2.2 中国护照管理制度的缺陷
        7.2.3 完善中国护照管理制度
    7.3 健全出境管理制度
        7.3.1 出境管理现状及缺陷
        7.3.2 健全中国出入境管理制度
    7.4 创设“证纹一致”制度
        7.4.1 创设“证纹一致”制度的必要性
        7.4.2 创设“证纹一致”制度的构想
    7.5 实施“黑名单”制度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惩治贪官外逃法制研究
    8.1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
        8.1.1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的必要性
        8.1.2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的可行性
        8.1.3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的构想
    8.2 完善贪污受贿罪的刑罚设置
        8.2.1 贪污受贿罪起刑点设置的缺陷
        8.2.2 废除贪污受贿罪死刑设置
        8.2.3 增设贪污受贿罪资格刑和罚金刑
    8.3 建立外逃贪官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8.3.1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历史考察
        8.3.2 域外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立法例
        8.3.3 中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现状
        8.3.4 建立贪官外逃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
        8.3.5 构建中国外逃贪官缺席审判制度
    8.4 加强国际司法合作
        8.4.1 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惩治贪官外逃的必要性
        8.4.2 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惩治贪官外逃的可行性
        8.4.3 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惩治贪官外逃的构想
    8.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4)中国资本外逃问题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背景与选题的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1.3.1 早期的理论
        1.3.2 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时期的理论
        1.3.3 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时期的理论
        1.3.4 我国学者对资本外逃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4.1 基本思路和方法
        1.4.2 论文结构安排
        1.4.3 拟实现的创新点
第二章 资本外逃的定义和测算
    第一节 国外学者对资本外逃的定义
    第二节 国内学者对资本外逃的定义综述
    第三节 本文对资本外逃定义的界定
        2.3.1 资本外逃的特征
        2.3.2 本文对资本外逃的定义
    第四节 资本外逃的测算方法回顾
        2.4.1 国外学者的测算方法回顾
        2.4.2 国内学者的测算方法及结果比较
    第五节 中国资本外逃数值的估算
        2.5.1 中国资本外逃测算的初步分析
        2.5.2 本文采用的测算方法和结果
        2.5.3 简要分析及国际比较
第三章 资本外逃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资本外逃成因的文献综述
        3.1.1 国外学者对资本外逃成因的文献述评
        3.1.2 国内学术界对资本外逃成因的文献述评
    第二节 我国的资本外逃成因分析
        3.2.1 微观经济角度分析
        3.2.2 宏观经济角度分析
        3.2.3 国际经济角度分析
    第三节 多元线形回归模型的确定与分析
        3.3.1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数据说明
        3.3.2 模型检验及分析
第四章 中国放松资本管制进程与资本外逃
    第一节 研究回顾
        4.1.1 国外学者的研究回顾
        4.1.2 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中国放松资本管制进程
        4.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放松资本管制进程回顾
        4.2.2 我国资本管制强度的度量
        4.2.3 我国资本外逃与资本管制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4.3.1 从货币政策独立性分析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
        4.3.2 从国内外利差分析中国资本管制有效性
        4.3.3 从资本流动分析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
        4.3.4 通过中国年投资率和年储蓄率之间关系考察资本管制有效性
第五章 中国资本外逃的途径和经济影响
    第一节 中国资本外逃的主要渠道
        5.1.1 通过经常项目进行的资本外逃
        5.1.2 通过资本项目进行的资本外逃
        5.1.3 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资本外逃
    第二节 香港与中国资本外逃
        5.2.1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国际收支基本分析
        5.2.2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跨境资金流动分析
    第三节 中国资本外逃的经济影响
        5.3.1 资本外逃的宏观影响
        5.3.2 资本外逃的微观影响
第六章 中国应对资本外逃的政策选择
    第一节 积极推进金融深化
        6.1.1 推进利率市场化
        6.1.2 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6.1.3 稳步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
    第二节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6.2.1 明晰企业产权
        6.2.2 保护国家和个人产权
    第三节 减少经济扭曲
    第四节 实行托宾税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中韩外国人直接投资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外国投资法导论
    第一节 外国投资的概念
        一、 外国投资及其特点
        二、 外国投资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三、 外国直接投资的形式
    第二节 外国投资环境
        一、 投资政策
        二、 投资概况
    第三节 外资立法的概况
        一、 中国的外资法
        二、 韩国的外资法
第二章 外国投资的准入制度
    第一节 外资准入的法律管制
        一、 外资准入的自由化
        二、 外资准入的范围
    第二节 外资准入的审批制度
        一、 审批制度的目的和立法原则
        二、 审批机构及其权限
        三、 审批文件和审批事项
        四、 韩国外资准入审批制度
    第三节 外资准入的形式
        一、 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地位及组织形式
        二、 投资性公司
        三、 外资并购
        四、 BOT方式的投资
        五、 韩国外资准入的形式
第三章 外国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
    第一节 外国投资者的主体资格
        一、 外国投资者的一般界定
        二、 外国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 外国投资者的待遇问题
        一、 公平、公正待遇标准
        二、 最惠国待遇标准
        三、 国民待遇标准
第四章 外国投资的管理制度
    第一节 经营自主权
    第二节 组织机构
        一、 外商投资企业的权力机构
        二、 经营管理机构
        三、 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会组织
    第三节 外资的资本与财产
        一、 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
        二、 出资制度
        三、 收益分配与投资回收
    第四节 外汇管制
        一、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外汇管制
        二、 中国的外汇管理
        三、 韩国的外汇管制
第五章 鼓励、限制与保护外国投资的制度
    第一节 投资的鼓励和优惠制度
        一、 优惠待遇
        二、 税收优惠制度和其他优惠制度
    第二节 投资限制措施
        一、 投资限制措施的适用合理性和发展趋势
        二、 投资限制措施的具体类型和适用
    第三节 投资的法律保护制度
        一、 投资保护的立法形态及其主要内容
        二、 国有化及其补偿
        三、 解决投资争端
第六章 WTO协议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
    第一节 WTO与中韩外资法的调整
        一、 WTO规则在成员方国内的适用
        二、 《TRIMs协议》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
        三、 《GATS》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
        四、 《TRIPs协议》对中韩外资法的影响
    第二节 完善中国外资立法的建议
        一、 投资自由化是各国外资立法的发展趋势
        二、 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重点
        三、 中国外资法体系的结构性调整
        四、 统一中国国内市场主体的法律待遇
        五、 中国外资法中确立国民待遇原则
        六、 确定法制统一原则和透明度原则
        七、 中国建立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
        八、 中国积极利用WTO的争端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6)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人民币跨境流通问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 货币国际化及相关理论
    1.1 国际货币的定义、货币国际化的内涵、条件及衡量标准
        1.1.1 国际货币的定义
        1.1.2 货币国际化的内涵
        1.1.3 货币国际化的衡量标准
        1.1.4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1.1.5 本文对货币国际化的理解
    1.2 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
        1.2.1 货币替代理论
        1.2.2 贸易标价货币选择的理论
        1.2.3 最优货币区理论
        1.2.4 “三元悖论”
        1.2.5 本文对货币国际化相关理论的评述
    1.3 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的过程比较
        1.3.1 英镑的国际化
        1.3.2 美元的国际化
        1.3.3 马克的国际化
        1.3.4 欧元的国际化
        1.3.5 日元的国际化
        1.3.6 货币国际化过程的共同特点
    本章小结
2.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2.1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状
        2.1.1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数量估计
        2.1.2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分布
    2.2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原因
        2.2.1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基本原因
        2.2.2 人民币跨境流通原因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2.3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影响
        2.3.1 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3.2 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东亚货币格局的影响
    2.4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判断
        2.4.1 从空间轴上判断
        2.4.2 从职能轴上判断
    本章小结
3.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3.1 国际铸币税
        3.1.1 金属货币本位下的铸币税
        3.1.2 信用货币本位下的铸币税
        3.1.3 国际铸币的税
        3.1.4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铸币税收益
    3.2 国际铸币税收益的拓展
        3.2.1 获得金融剩余
        3.2.2 结算货币余额收益
        3.2.3 减少汇率风险消除了汇兑成本
        3.2.4 提高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3.2.5 影响储备国的金融经济
        3.2.6 国际收支调节的主动权
    3.3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成本分析
        3.3.1 政策成本
        3.3.2 “特里芬难题”
        3.3.3 投机冲击成本
        3.3.4 币值稳定成本
        3.3.5 监督管理成本
    本章小结
4.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分析
    4.1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有利条件
        4.1.1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
        4.1.2 内地与港澳台的经济合作
        4.1.3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
        4.1.4 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
    4.2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制约因素
        4.2.1 美元仍是东亚地区的主导货币
        4.2.2 东南亚及周边各国的金融体系相对脆弱
        4.2.3 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互信不足
        4.2.4 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
        4.2.5 跨境流通的人民币缺乏金融投资场所
        4.2.6 人民币缺乏充足的回流渠道
    本章小结
5. 推动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对策选择
    5.1 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5.1.1 人民币稳中有升的经济基础
        5.1.2 人民币稳中有升的购买力平价分析
        5.1.3 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
    5.2 加速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5.2.1 人民币跨境流通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关系
        5.2.2 人民币跨境流通条件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策略
    5.3 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5.3.1 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可能及意义
        5.3.2 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
        5.3.3 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及风险防范
    5.4 推动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
        5.4.1 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意义
        5.4.2 推动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可行性
        5.4.3 推动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对策及建议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当前外汇管理体制和国内货币政策的设计
    第一节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沿革
    第二节 中国当前的外汇和货币制度的设计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中国的货币和外汇制度设计是否存在缺陷?
第二章 资本非法流动的渠道研究
    第一节 资本通过合法渠道外逃的研究
        一、资本外逃合法渠道
        二、中国资本外逃合法途径的实证分析
        三、实证分析的结论
    第二节 资本通过非法渠道外逃的研究
        一、资本非法流动的非法渠道
        二、地下非法金融组织存在的制度因素
        三、地下非法金融组织与资本外逃
    第三节 关于资本非法流动渠道的小结
第三章 资本外逃的因素及对其管制的困难
    第一节 资本非法流动的因素分析
        一、与资本管制的实施密切相关的因素
        二、与资本管制的实施关系不大的因素
    第二节 对地下非法金融组织存在原因的进一步研究
        一、资本管制增加了地下非法金融组织的利润
        二、地下金融组织存在原因的小结
        三、对地下非法金融组织打击的困难
    第三节 打击通过合法渠道的资本外逃的困难
        一、资本通过合法渠道的模型的假设
        二、资本通过合法渠道的模型的构建
        三、资本通过合法渠道的博弈模型的解
        四、博弈模型的结论
    第四节 基于IS-LM-BP 模型的分析
        一、IS-LM-BP 模型
        二、中国理论上的IS-LM-BP 模型
        三、中国实际的IS-LM-BP 模型
    第五节 中国资本管制的无效性
第四章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资本管制、固定汇率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一、中国的实际情况
        二、外汇对冲操作的不可持续性
        三、固定汇率、资本管制对货币政策的冲突
    第二节中国外汇管理体制自身的问题
    第三节本篇论文的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8)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货币危机视角下的次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架构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资本账户开放的含义
    第二节 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选择
    第四节 资本账户开放与货币危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诱致性动因研究
    第一节 资本账户开放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账户开放
    第三节 经常账户开放与资本账户开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货币危机视角下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
    第一节 资本账户开放条件的比较研究:相对失败的案例
    第二节 资本账户开放条件的比较研究:相对成功的案例
    第三节 资本账户开放条件的实证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货币危机视角下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选择二
    第一节 资本账户开放次序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经常账户开放与资本账户开放次序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资本流入开放与资本流出开放次序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直接投资开放与间接投资开放次序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债权投资开放与股权投资开放次序的实证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货币危机视角下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
    第一节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诱致性动因
    第二节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选择
    第四节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演进与发展
    本章小结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9)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全球跨境资金流动的发展趋势
        1.1.2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现状
        1.1.3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2.3 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点
        1.3.3 论文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跨境资金流动动因
        2.1.1 长期跨境资金流动动因
        2.1.2 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动因
    2.2 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研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小结
第3章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3.1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
        3.1.1 跨境资金流动相关概念界定
        3.1.2 跨境资金流动管理
        3.1.3 跨境资金流动与金融危机
    3.2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现状及基本特征
        3.2.1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总体概况
        3.2.2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特征
        3.2.3 后危机时期我国跨境资金的基本态势
    3.3 我国跨境基金流动的规模及结构
        3.3.1 跨境资金流动的总规模
        3.3.2 跨境资金流动的结构分析
        3.3.3 顺差的结构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与实体经济、金融因素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4.1 实证分析的理论基础
        4.1.1 国外研究现状
        4.1.2 国内研究现状
    4.2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相关因素实证分析
        4.2.1 相关变量定义
        4.2.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4.2.3 实证分析
    4.3 实证分析的结果和解释
第5章 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国际经验
    5.1 发达国家和地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国际经验
        5.1.1 日本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实践
        5.1.2 欧盟国家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经验
        5.1.3 韩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实践
        5.1.4 台湾地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实践
    5.2 发展中国家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国际经验
        5.2.1 智利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实践
        5.2.2 墨西哥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实践
        5.2.3 巴西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实践
    5.3 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第6章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面临的主要主要问题和挑战
    6.1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6.1.1 异常跨境资金流动与热钱
        6.1.2 异常资金流动的规模及主要渠道
        6.1.3 我国异常流动资金管理上的问题和原因
    6.2 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及其影响
        6.2.1 我国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现状
        6.2.2 境内外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效率分析
        6.2.3 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6.3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挑战
        6.3.1 非国际货币的制度约束
        6.3.2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6.3.3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度量
第7章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原则、战略及建议
    7.1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原则
        7.1.1 开放与管理并重原则
        7.1.2 成本与效率并重原则
        7.1.3 流出流入均衡管理原则
    7.2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战略
        7.2.1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目标
        7.2.2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战略方向:整体监管思路
        7.2.3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机制的建设
    7.3 改革和完善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几项建议
        7.3.1 改进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7.3.2 建立健全国际收支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7.3.3 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引导跨境资金有序流动
    7.4 跨境资金流动与宏观政策协调
        7.4.1 跨境资金流动影响宏观政策的基本原理
        7.4.2 过度资金流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7.4.3 资本外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7.4.4 跨境资金流动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7.5 小节
参考文献
后记

(10)我国个人外汇流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个人外汇流动对货币供给的预警机制分析
    2.1 我国现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及特点
    2.2 我国个人外汇管理历史沿革
    2.3 我国外汇流动的管理现状
        2.3.1 我国个人结售汇的情况
        2.3.2 外汇资金异常流动的方式
    2.4 个人外汇流动对货币供给的作用途径
        2.4.1 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分析
        2.4.2 外汇储备对外汇占款的影响分析
        2.4.3 银行结售汇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
        2.4.4 个人外汇对银行结售汇的预测分析
        2.4.5 个人外汇流动对货币供给的预警机制
第3章 我国个人外汇流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3.1 个人外汇流动预警指标设计原则和思路
        3.1.1 设计原则
        3.1.2 设计思路
    3.2 预警指标设计
        3.2.1 个人结售汇作为宏观经济预警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3.2.2 个人项下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预警监测指标设计
第4章 个人外汇流动预警指标体系效果评价
    4.1 指标效果分析
        4.1.1 个人跨境资金流入(流出)分拆预测率指标评价
        4.1.2 个人单项指标流入(流出)比重率差
        4.1.3 个人外汇来源地/目的地监测指标评价
    4.2 指标实际运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4.2.1 指标的优势
        4.2.2 指标的不足
        4.2.3 指标的改进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广东省境内居民外汇及境内居民因私出境用汇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境内居民外汇及境内居民因私出境用汇简介[J]. 广东外汇调剂中心. 广东金融, 1992(01)
  • [2]广东省境内居民买卖外汇参加调剂的实施办法[J]. 陈学植. 广东金融, 1992(01)
  • [3]中国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模型与机制研究[D]. 王明高. 中南大学, 2006(01)
  • [4]中国资本外逃问题剖析[D]. 全海欣. 南开大学, 2009(07)
  • [5]中韩外国人直接投资法比较研究[D]. 梁孝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01)
  • [6]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 孙东升.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3)
  • [7]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D]. 朱宇. 西南财经大学, 2005(04)
  • [8]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货币危机视角下的次序选择[D]. 李剑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9]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研究[D]. 杜鹏. 天津财经大学, 2011(10)
  • [10]我国个人外汇流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陈斌. 湖南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广东省境内居民外汇及境内居民因私出国外汇业务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