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直流工作电源

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直流工作电源

一、一种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直流操作电源(论文文献综述)

肖先勇,郑子萱[1](2022)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关键技术与挑战》文中研究说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趋势下,电力系统将从"源随荷动"的确定性电量平衡向源-网-荷-储多元协同概率性电量平衡过渡,从以机械电磁设备为主的高转动惯量系统向电力电子器件为主的低转动惯量系统演化,势必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多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国电力低碳转型的成效及国家碳排放现状,阐述了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对于"双碳"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从安全运行、可靠供电、经济高效及数智转型4个层面论述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并从稳定问题复杂化、防控措施待强化、灵活资源多样化、运行方式灵活化、供电需求品质化、市场机制多元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生态数字化、运营管控智能化9个方面梳理总结了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将要面对的主要挑战。新型电力系统重点将在发电侧利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降低发电碳排放,在用电侧推动电气化转型以减少传统终端用能过程碳排放两个方面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迫切需要统筹考虑4个层面的问题:1)安全运行是根本前提,由于新型电力系统动态特性改变及演化机理不明,不仅需要解决各类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也要应对电压、频率的支撑不足,以及应对措施不完善的严峻挑战。2)可靠供电是核心目标,解决新能源发电波动性、间歇性所带来的电力电量平衡问题,需要让更多的灵活性资源参与到电力系统功率平衡调节中,同时,还需要统筹调度系统各环节的灵活性资源,保障电力系统可靠、高品质供电。3)经济高效是必然要求,目前尚缺乏合理的电力市场机制与碳市场机制作为提高系统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中国在源、网、荷、储各方面的能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4)数智转型是关键支撑,电力业务亟需通过数字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改造生产及管理模式,"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实际应用同样面临诸多挑战。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结合新理论、新技术、新市场、新政策,研究系统安全运行中的稳定机理与防控措施,挖掘系统灵活性资源并维持系统可靠供电,设计合理的电力市场与碳市场机制,不断提高能源生产-传输-存储-转换-消费等环节的效率,朝着从高碳电力系统向深度低碳或零碳电力系统转型的目标持续迈进。

崔建业,徐嘉龙,姜文东,李露,江道灼[2](2021)在《220 kV架空线路防雷防冰灾地线系统直流融冰电源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架空地线因其不存在负载电流(除了很小的感应电流外),在冬季冰冻雨雪天气下较输电导线更易产生覆冰现象。而为了达到防雷效果,架空地线必须经铁塔可靠接地,这与在通电融冰工况下需使其对地绝缘相矛盾。文中针对所提出的一种220 kV防雷防冰灾架空地线系统,在简介其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基础上,根据该架空地线电缆参数及假设的融冰场景,通过计算直流融冰电流、电压,确定直流融冰电源的额定输出容量,并对该直流融冰电源的全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等核心部件的结构参数、元器件选型等进行了分析计算。最后在PSCAD平台上搭建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直流融冰电源的220 kV防雷防冰灾架空地线融冰仿真系统模型,对该直流融冰电源的控制性能进行了验证。

张程铭,柳璐,程浩忠,陆建忠,张建平,励刚[3](2022)在《考虑频率安全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优化研究综述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的增加,电力系统惯性下降,频率响应能力减弱,频率安全事故凸显。考虑频率安全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优化是提升系统频率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从频率暂态过程、频率安全指标以及频率分析方法阐述电力系统频率安全特性,从源–网–荷–储不同环节梳理各类型频率响应方式原理及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炼考虑频率安全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优化模型,总结频率安全约束构造过程,归纳线性转化类型,对比分析不确定性处理以及模型求解方法。最后,对考虑频率安全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优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豆敏娜,刘彬,赵树仁,左宝峰,徐磊[4](2021)在《分布式免维护站用超级电容直流后备电源的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变电站集中式直流电源固有的缺陷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分布式免维护站用直流后备电源的方法。通过对超级电容的特性和直流电源所供负荷的特性的分析,设计了双向DC-DC变换器及控制单元,给出了关键元件的参数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分布式直流后备电源的安全接入方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直流电源模块满足了变电站事故处理的要求,并且免维护,可有效提高直流系统供电可靠性。

郑亚先,杨争林,冯树海,曾丹[5](2022)在《碳达峰目标场景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电力供需逆向分布特点,以及跨区跨省输电网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方式。随着我国双碳远景目标的逐步明确,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化运营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针对欧美等成熟运营电力市场的市场发展历程、市场主体激励方式、市场设计基本思想、市场出清结果安全性、市场出清机制与时序衔接等核心问题开展分析,考虑碳减排目标给各国市场运行的影响,分析了碳减排约束下欧美电力市场的融合发展,基于我国层级调度、省间省内差异性输配电价体系、省为电力平衡责任主体等不同于国外的市场运营基础条件,分析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可为我国电力市场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蔡旭,杨仁炘,周剑桥,方梓熙,杨明扬,史先强,陈晴[6](2021)在《海上风电直流送出与并网技术综述》文中指出随着深远海风电开发利用的快速发展,风电直流送出与并网成为技术热点。针对风电交流汇集直流送出、低成本直流送出、多端直流送出和多电压等级直流送出技术,全面论述了海上风电直流送出技术在系统拓扑、装备、控制与保护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指出海上风电场集群共享直流集中送出是近期的主流方案,系统的宽频振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整体系统体现主导电源特征是关注的热点。为降低成本,基于二极管整流送出的技术路线具有良好的预期,但纯二极管整流送出需要风电机组的改进。海上风电多端直流并网系统的成熟依赖于低成本直流断路器和暂态控制保护技术的进步,而海上风电多电压等级直流并网系统尚缺乏直流变压器等关键装备的支撑。

本刊[7](2021)在《CWP 2021:风电迎来历史性机遇期》文中研究表明作为"风向标"和"晴雨表",CWP 2021成为风电行业共商发展大计、展示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从中,我们看到了这个产业的美好未来。10月17日—20日,一年一度的风电行业盛会——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1)在北京成功举行。大会以"碳中和——风电发展的新机遇"为主题,来自多国驻华使领馆、各级政府、新能源企业、传统能源产业、电网公司、行业组织、高校与科研院所等机构的高级别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产业发展大计。

董旭柱,华祝虎,尚磊,王波,谌立坤,张秋萍,黄玉琛[8](2021)在《新型配电系统形态特征与技术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配电系统逐渐发展为具有电能汇集、传输、存储和交易功能的新型区域电力系统,具有了新的形态和特征。在此背景下,首先从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能替代、电力电子应用及数字化技术4个方面出发,对"双碳"背景下配电系统的新特性进行了总结;然后对其面临的静态问题、动态问题和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低碳化新型配电系统的形态格局构想,对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技术、源荷互动技术、直流配电技术以及数字化管理技术等支撑新型配电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讨论,分析了现阶段成果与新型配电系统需求之间的差距;最后,凝炼了新型配电系统建设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其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江亿[9](2021)在《光储直柔——助力实现零碳电力的新型建筑配电系统》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光储直柔建筑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光"即建筑光伏,"储"是建筑内分布式蓄电及利用邻近停车场电动汽车的电池资源,"直"指建筑内部采用直流供电,"柔"则是光储直柔的目的,即实现柔性用电,使其成为电网的柔性负载或虚拟灵活电源。介绍了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架构、调节策略、可实现的功率调节范围和与电网相互协调的方式。指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以风电、光电为主要电源的零碳电力系统,建筑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可解决发展风电、光电中的两大瓶颈问题:安装空间和有效消纳,从而需要与风电、光电装机容量的增长及电动汽车总量的增长同步发展和增长。

黄威博[10](2021)在《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独立调节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为无源系统供电,并具有谐波水平低、输电方式灵活等优势,且无需无功补偿、无换相失败问题,可应用于灵活输电、异步联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等领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然而,由于电压源换流器拓扑的特殊性,直流线路故障时电流上升速度快、峰值大,这与电力电子设备过流能力弱的特点构成矛盾,同时常用的后备保护电流差动保护在速动性上较难满足柔性直流系统要求,且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能像传统直流输电系统,通过控制触发角来实现故障自清除,因此,柔性直流线路保护与故障处理方法对于提高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开始之时,正是柔性直流技术开始应用于输电系统之时,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在当时的柔性直流工程,以及国内外对其故障特征、保护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以此为起点,本文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运行特征、故障暂态特征出发,研究了柔性直流输电线路的主保护、后备保护方法,故障处理方案,故障测距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熵的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架空线路主保护方法。基于张北四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研究了系统稳态运行特性,详细分析了不同故障的故障机理、故障过程,分析了不同故障暂态特征,为主保护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双极短路故障、单极接地故障、雷击干扰、雷击故障、区外换流器子模块故障、区外交流侧单相接地故障在时频分布上存在差异的机理,结合小波熵对紊乱信号具有强表征能力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小波熵的主保护方法,解决了不同场景下暂态时域波形相似、难以快速区分的问题。所提保护算法可满足柔性直流系统对主保护3ms动作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动作性能,能有效区分区内故障和区外故障,能准确识别区内不同故障类型。所提保护方法具有优良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抗干扰能力,且不受故障距离、子模块短路故障产生的暂态信号的影响,能适用于多端或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2)提出了基于限流电抗器两端电压六次谐波分量幅值比的后备保护方法。研究了双极短路故障时,不同阶段故障电流的时域、频域特征,揭示了在不同数量桥臂导通情况下,电压、电流六次谐波的产生机理,为保护原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分析了线路等效阻抗随线路长度、频率、短路故障过渡电阻变化的机理,结合限流电抗器对谐波的衰减作用,提出了基于限流电抗器两端电压六次谐波幅值比的后备保护方法。研究了线路长度对所提保护方法的影响,利用测量阻抗容性、感性的特征,通过设置合理的整定值,有效区分故障区段,所提保护方法具有良好的耐受过渡电阻、抗干扰能力。(3)提出了全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Full Bridge MMC,FBMMC)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新型故障处理策略,当发生瞬时性故障时基于FBMMC直流故障穿越机理进行故障清除与恢复,当发生永久性故障时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进行故障测距与检修。结合全桥子模块的导通模式与运行特性,研究了全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控制策略、子模块触发策略。分析了换流器闭锁前、闭锁后直流侧双极短路故障机理、FBMMC故障电流阻断原理,结合FBMMC直流故障穿越特性,提出了直流瞬时性故障清除控制策略。研究了系统永久性故障清除过程中,FBMMC闭锁后故障线路中储存的能量将回馈到换流器子模块电容的机理,解析了故障距离与回馈能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了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故障测距方法,从机理上考虑了线路分布参数影响,不受采样频率影响,耐噪声能力强,适用于电缆线路,具有良好的测距精度。

二、一种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直流操作电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直流操作电源(论文提纲范文)

(2)220 kV架空线路防雷防冰灾地线系统直流融冰电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220 k V防雷防冰灾架空地线系统简介
    1.1 220 k V防雷防冰灾架空地线系统构成
    1.2 220k V防雷防冰灾架空地线系统工况简介
2 防雷防冰灾架空地线系统融冰电流计算
    2.1 220 k V防雷防冰灾架空地线电缆参数
    2.2 220 k V防雷防冰灾架空地线融冰电流
3 防雷防冰灾架空地线直流融冰电源设计
    3.1 直流融冰电源的额定输出容量
    3.2 直流融冰电源结构选型及元器件参数计算
        3.2.1 整流变压器工况分析与参数计算
        3.2.2 MMC换流器工况分析与参数计算
    3.3 直流融冰电源的安装方式及适用场景
4 MMC型直流融冰电源的控制与仿真
5 结语

(4)分布式免维护站用超级电容直流后备电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变电站就地设备负荷特性分析
2 超级电容器容量设计
    2.1 超级电容器特性比较
    2.2 超级电容器模组容量设计
3 直流后备电源单元设计
    3.1 电源单元组成
    3.2 DC-DC电路基本原理
    3.3 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模式切换及控制
    3.4 关键元件参数设计
        3.4.1 Buck工作模式下的电感设计
        3.4.2 Boost工作模式下的电感及电容设计
        3.4.3 双向变换器电感设计
    3.5 安全可靠性设计
4 安全接入方式
    4.1 分布式直流电源后备模式与安全接入
    4.2 雷击浪涌与工作地电位反击措施
5 试验和现场试验
    5.1 主要技术性能试验
    5.2 现场试运行
6 结语

(5)碳达峰目标场景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欧美电力市场设计关键问题分析
    1.1 市场间协作模式与发展历程
        1.1.1 欧洲市场
        1.1.2 北美式市场(以PJM为例)
    1.2 平衡责任与偏差结算
        1.2.1 欧洲市场
        1.2.2 北美式市场(以PJM为例)
    1.3 市场设计出发点
        1.3.1 欧洲市场
        1.3.2 北美式市场(以PJM为例)
    1.4 市场出清中对于电网模型的考虑
        1.4.1 欧洲市场
        1.4.2 北美式市场(以PJM为例)
    1.5 市场出清机制与不同时序市场间衔接方式
        1.5.1 欧洲市场
        1.5.2 北美式市场(以PJM为例)
2 碳减排约束下欧美电力市场的融合发展
    2.1 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2.2 市场出清中越来越多的考虑物理运行约束
    2.3 市场时间颗粒越来越紧密
    2.4 市场价格信号更多的传递时空信息
    2.5 更为广泛的市场主体参与
3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关键问题分析
    3.1 碳达峰场景下市场基本场景设想与分析
    3.2 电力市场建设路径
    3.3 省间市场与省内市场间协作
    3.4 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市场出清安全约束考虑
    3.5 考虑输电费的省间市场优化出清模型
    3.6 碳市场、碳约束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互动影响问题
4 结语
附录

(6)海上风电直流送出与并网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海上风电交流汇集柔性直流送出与并网技术
    1.1 海上风电交流汇集-直流集中送出系统拓扑
    1.2 海上风电交流汇集-直流集中送出系统关键装备
    1.3 海上风电交流汇集-直流集中送出系统的稳态控制
    1.4 海上风电交流汇集-直流集中送出系统的故障控制与保护
2 海上风电低成本直流送出技术
    2.1 紧凑型MMC换流器送出技术
    2.2 二极管整流送出
        2.2.1 纯二极管整流直流送出技术
        2.2.2 基于二极管整流器的混合直流送出技术
    2.3 送端站采用电流源换流器的送出系统
3 海上风电基地多端直流送出与并网技术
    3.1 海上风电基地多端直流送出系统拓扑
    3.2 海上风电基地多端直流送出系统关键装备
    3.3 海上风电基地多端直流送出系统的稳态控制
    3.4 海上风电基地多端直流送出系统的故障控制与保护
4 海上风电多电压等级直流送出技术
    4.1 海上风电多电压等级直流送出系统拓扑
    4.2 海上风电多电压等级直流送出系统关键装备
        4.2.1 直流型风电机组
        4.2.2 直流变电站
        4.2.3 直流潮流控制器
    4.3 海上风电多电压等级直流送出系统的稳态控制
    4.4 海上风电多电压等级直流送出系统的故障控制
5 技术展望与热点问题讨论
6 结语

(7)CWP 2021:风电迎来历史性机遇期(论文提纲范文)

思想碰撞,谋求发展新高度
积极行动,不止于坐而论道
重磅报告,聚焦行业最前沿
研发成果,剑指平价大时代
开幕式致辞】
【论坛一】
    大力发展风电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最优解
【论坛二】
    多能协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论坛三】
    共话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油气公司发展新机遇
【论坛四】
    双碳目标创机遇,风电发展强支撑
【论坛五】
    绿色金融如何更好地推动落实碳中和目标
【海上风电发展论坛】
    风电技术制高点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
        张秀芝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
        谭泓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海上风电项目海工总设
        王祖明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海上解决方案负责人
        王超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载荷强度室副总工程师
        谭术平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机械所副所长
        Ruben Fijn瓦尔登堡生态保护服务局高级生态研究员
        王国军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叶片卓越能力中心主任
        李进泽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车首席技术专家
        杨忾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变桨系统工程师
        刘励学Ramb?ll Danmark A/S中国区风电业务开发经理
        周铭Polytech应用工程师
        杨燕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ERM)合伙人
        盛俊毅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段志强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赵天意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行业市场负责人
        王家礼埃斯倍风电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技术经理
        杜可乌斯坦中国区副总经理
        徐伟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帆DNV产品经理
        唐述武豪氏威马(中国)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
        顾楠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技术经理
        李佳柯提思空气处理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商务拓展经理
        魏谋海虹老人北亚投资有限公司商务经理
【储能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论坛】
    经济性与安全性是储能产品推向市场的前提
        杨俊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韩亚西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庞家猛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
        刘超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陈烨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刘巍巍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杜云涛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
        钱振华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刘石川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姜力文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徐圣钊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8)新型配电系统形态特征与技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1
1“双碳”背景下配电系统的新特征
    1.1分布式新能源和储能接入导致供电多元化
    1.2电能加速替代,用电互动化与电力市场化特征凸现
    1.3直流配电及新型电力电子装备大规模应用
    1.4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2“双碳”背景下配电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
    2.1电力电量平衡问题:源荷不确定性导致峰谷差增大、网损增加、资产利用率降低
    2.2动态稳定问题:电力电子装备规模化接入、微电网(群)大量形成,稳定特征复杂、电能质量恶化
3 新型配电系统形态格局
    3.1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成为配电网重要甚至主力供电电源,多层级微网(群)互动灵活运行成为重要运行方式
    3.2 负荷将不再只是被动受电,配电网运行模式也将从“源随荷动”变为“源荷互动”,柔性负荷深度调节参与源荷互动
    3.3 基于电力电子的配电设备灵活调节电力潮流,提高配电网络的灵活性,全面提升配网运行水平
    3.4 数字赋能,实现系统全景状态可观、可测、可控,提升配电网管理水平及能源利用效率
4 关键技术
    4.1 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技术
        4.1.1 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技术
        (1)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主动支撑技术
        (2)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出力预测技术
        (3)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集群控制技术
        4.1.2 分布式储能技术
        (1)储能调峰调频技术
        (2)稳定性与电能质量增强技术
        4.1.3 微电网技术
        (1)新能源微电网频率和电压动态稳定技术
        (2)微电网群观群控技术
    4.2 源荷互动技术
        (1)计及源荷不确定性因素的潮流计算方法
        (2)源荷互动模式下配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技术
        (3)电力市场环境下经济运行技术
    4.3 直流配电技术
        (1)电压序列与标准化
        (2)直流配电系统故障保护技术
        (3)直流配电系统协调控制与调度优化技术
    4.4 数字化配电网技术
        (1)电气设备智能化技术
        (2)配(微)电网透明化技术
5 科学问题与技术展望
    5.1 关键科学问题
    5.2 技术发展展望
        5.2.1 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技术
        (1)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储能的构网技术,实现新能源与储能独立组网运行
        (2)发展软件定义配电网和微电网,实现多层级微网(群)互动运行与网架灵活控制技术
        5.2.2 源荷互动技术
        (1)发展全方位电力市场机制,提高电力用户主动参与源荷互动的积极性
        (2)发展高性能分布式储能及源网荷储深度互动技术,解决峰谷差、设备利用率低等静态问题
        5.2.3 直流配电技术
        (1)发展紧凑型经济型直流配电设备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协同控制技术,提升新能源渗透率及运行经济性
        (2)发展典型应用场景的定制化直流配用电供电模式,充分发掘直流配电优势
        5.2.4 数字赋能技术
        (1)发展一二次融合智能化装备与多源数据融合及处理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实现系统全景状态感知,提升运行管理水平
        (2)发展数字孪生、配电物联平台等技术在新型配电网中的应用

(9)光储直柔——助力实现零碳电力的新型建筑配电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什么是建筑的光储直柔配电系统
2 为什么要发展建筑光储直柔配电系统
    2.1 在哪里安装风电、光电系统
    2.2 如何破解风电、光电不可调控的难题
        1) 抽水蓄能电站。
        2) 空气压缩储能。
        3) 电解水制氢、储氢,再通过燃料电池发电。
        4) 各种化学储能方式。
3 建筑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如何实现柔性用电
    3.1 光储直柔配电系统调控原理
        1) 交流外网的接口AC/DC。
        2) 光伏电池的接口DC/DCP。
        3) 蓄电池的接口DC/DCB。
        4) 充电桩接口DC/DCC。
        5) 建筑内用电电器。
    3.2 多个光储直柔微网的互联互通
    3.3 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与大电网的协同
4 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可行性及其对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贡献
    4.1 光储直柔建筑对电网供需平衡的调节能力
        1) 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的冰蓄冷、水蓄冷。
        2) 带蓄热水箱的生活热水系统。
        3) 居住建筑的洗衣机、烘干机等。
    4.2 光储直柔对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作用
    4.3 发展建筑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迫切性
5 发展光储直柔建筑配电对暖通空调行业的新要求
    5.1 暖通空调设备的直流化
    5.2 挖掘暖通空调系统的蓄能调节能力
6 结语

(10)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研究现状
        1.2.2 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2.3 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2 基于小波熵的MMC-HVDC系统线路主保护方法
    2.1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2.1.1 基于MMC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工作原理
        2.1.2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态运行特性
    2.2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特性分析
        2.2.1 半桥型MMC双极短路故障
        2.2.2 半桥型MMC单极接地故障
        2.2.3 故障仿真
    2.3 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2.3.1 系统结构
        2.3.2 双极短路故障
        2.3.3 单极接地故障
        2.3.4 雷击干扰与雷击故障
        2.3.5 区外故障
    2.4 基于小波熵方法的暂态信号特征提取
        2.4.1 小波熵定义
        2.4.2 不同故障暂态的频谱差异分析
        2.4.3 不同暂态特征的小波熵分析
        2.4.4 故障距离对小波熵特征的影响分析
        2.4.5 过渡电阻对小波熵特征的影响分析
        2.4.6 故障时刻对小波熵特征的影响分析
    2.5 保护方法
        2.5.1 启动判据
        2.5.2 区内外故障判据
        2.5.3 双极短路故障判据
        2.5.4 单极接地故障、雷击干扰和雷击故障的识别方法
        2.5.5 保护方案流程图
    2.6 仿真验证与分析
        2.6.1 不同故障的保护动作结果
        2.6.2 不同子模块故障数量的影响
        2.6.3 不同过渡电阻的影响
        2.6.4 不同故障距离的影响
        2.6.5 不同噪声的影响
        2.6.6 方法对比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基于六次谐波的MMC-HVDC输电线路后备保护方法
    3.1 故障频域特性分析
        3.1.1 故障电流频段分布特征
        3.1.2 六次谐波分量分析
    3.2 区内外故障六次谐波差异分析
        3.2.1 理论分析
        3.2.2 仿真分析
    3.3 保护方法
        3.3.1 启动元件
        3.3.2 双极故障判据
        3.3.3 区内、区外故障判据
        3.3.4 保护方法流程
    3.4 线路长度对保护方法的影响
        3.4.1 理论分析
        3.4.2 仿真验证
        3.4.3 保护适用场景
    3.5 保护算法性能分析
        3.5.1 过渡电阻对保护的影响
        3.5.2 噪声干扰对保护的影响
        3.5.3 单极接地故障
        3.5.4 交流侧故障
        3.5.5 方法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FBMMC直流故障处理策略与能量守恒测距方法
    4.1 FBMMC拓扑及控制策略
        4.1.1 FBMMC拓扑及工作原理
        4.1.2 FBMMC调制方式及控制策略
        4.1.3 FBMMC运行特性
    4.2 FBMMC直流故障机理及故障清除策略
        4.2.1 FBMMC直流故障机理
        4.2.2 FBMMC故障清除控制策略
    4.3 瞬时性故障处理策略仿真验证
    4.4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永久性故障测距方法
        4.4.1 测距方法原理分析
        4.4.2 测距方法实现
    4.5 测距算法性能分析
        4.5.1 采样频率对测距方法的影响
        4.5.2 与R-L等效模型对比
        4.5.3 考虑噪声影响的分析
    4.6 测距算法在电缆线路中的适用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一种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直流操作电源(论文参考文献)

  • [1]“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关键技术与挑战[J]. 肖先勇,郑子萱.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2(01)
  • [2]220 kV架空线路防雷防冰灾地线系统直流融冰电源设计[J]. 崔建业,徐嘉龙,姜文东,李露,江道灼. 高压电器, 2021(12)
  • [3]考虑频率安全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优化研究综述与展望[J]. 张程铭,柳璐,程浩忠,陆建忠,张建平,励刚. 电网技术, 2022
  • [4]分布式免维护站用超级电容直流后备电源的研究[J]. 豆敏娜,刘彬,赵树仁,左宝峰,徐磊. 供用电, 2021(12)
  • [5]碳达峰目标场景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问题分析[J]. 郑亚先,杨争林,冯树海,曾丹. 电网技术, 2022(01)
  • [6]海上风电直流送出与并网技术综述[J]. 蔡旭,杨仁炘,周剑桥,方梓熙,杨明扬,史先强,陈晴.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1(21)
  • [7]CWP 2021:风电迎来历史性机遇期[J]. 本刊. 风能, 2021(11)
  • [8]新型配电系统形态特征与技术展望[J]. 董旭柱,华祝虎,尚磊,王波,谌立坤,张秋萍,黄玉琛. 高电压技术, 2021(09)
  • [9]光储直柔——助力实现零碳电力的新型建筑配电系统[J]. 江亿. 暖通空调, 2021(10)
  • [10]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研究[D]. 黄威博.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标签:;  ;  ;  ;  ;  

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直流工作电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